小学生礼仪教育论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培养良好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规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现阶段,将小学生礼仪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有效措施。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礼仪教育论文 (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礼仪教育论文 篇1:

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教育方法

摘 要: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出发点应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礼仪是社会的道德要求,也是学生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需要。小学生是礼仪教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因此,在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的方法,从三个基点出发,促进礼仪养成,即:基于关心,贴近学生心灵;基于快乐,跳出学生生活;基于致用,融入社会实际。

关键词:小学生;礼仪;养成教育

如今,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局限于书本知识,还扩展到生活中。生活中的礼仪随处可见,尽管小学义务教育中没有设定礼仪教学,但是很多学校为了适应教育的发展,开设了对小学生的礼仪教学课程,但是礼仪教学课程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很多教师并不重视对学生的礼仪教学,导致小学生没有良好的礼貌和行为,对人态度差,平时表现不好等行为。因此,结合当前的教育内容,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育应该重视起来,小学生的礼仪教学主要看重教学方法和途径,好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途径可以使礼仪教育在学校顺利开展。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出发,主要谈论教师的以身作则,为学生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注重实践等,说明小学生礼仪教学的重要性。

一、搞活班队活动阵地,让学生在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文明礼仪

小学礼仪教师应该注重班级的班队活动,班队活动的开展可以全面宣传礼仪教育内容,而且给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小学生在班队活动中可以感受到轻松和愉快,还能够展现自己,自由表达思想。班队活动的开展是一种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小学生通过班队活动可以自我教育,将平时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到班队活动中,同时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传统文化,倡导学生集体主义观念,使小学生接受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教育。除此之外,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些视频,向学生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和传统革命思想,组织学生参观一些画展,还可以举办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知识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都可以很好地宣传礼仪内容。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举办各种兴趣爱好班,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爱好,给学生提供学习机会。

二、开展内容具体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强化评比活动

学校根据小学礼仪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评比活动,开展评比活动的目的就是能够规范礼仪教学,评比活动需要每天都有人监督和检查,检查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然后教师每天抽出时间做评价,纠正学生不良的习惯,帮助学生改正,学校每周检查一次,做出评比,表扬先进的班级和个人,这样就会使学生的礼仪课程更加深刻。通过定期的检查和指导,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家庭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小学生的家庭教育对小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的礼仪教学要想获得全面发展,需要重视家庭对小学生的教育,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教育相一致,两者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在教育的原则上要一致,时间和内容上形成互补。由此可见,在小学生的礼仪教学中,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开展礼仪教学,学校向家长阐明礼仪教学的目标和内容等,家长通过了解礼仪教学的目标和规范能够懂得礼仪对学生的作用和意义。礼仪教学中的内容和教学方法需要家长的配合,这样才能使小学生的礼仪教学更加全面,礼仪教学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

四、创设生动、具体的实践情境,使学生做到知与行的統一

小学礼仪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之前,应该给学生全面介绍礼仪教学内容,学生了解礼仪教学的内容之后,需要积极行动和实践,实践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教学内容,巩固教学成果,能够使学生真正掌握礼仪教学的内容,久而久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教师在向学生讲解完如何待人接客的知识后,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模拟演练。比如,当朋友到我家,我该如何去做,教师可以分配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学生和老师,演绎具体的做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使课堂更加生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在表演过程中真正懂得文明礼貌的重要性,促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

五、与学科结合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

在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学时,学校应该注重教学实践,使学科教育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增加对学生的德育,在讲课过程中不仅仅是将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激发,智力的发挥等,将这些融汇在一起。教师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注意礼仪的规范知识,使礼仪教学更加准确和深刻。学校对学生的礼仪教学应该注重全方位教学,与各种因素相结合,注重学生的个性,而且强调共性,使学生真正从意识上懂得礼仪。

总而言之,小学教师对学生的礼仪教学应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教会学生讲文明,使小学生的行为举止更加规范,言谈更加礼貌,使小学生在良好的礼仪环境下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覃永革.小谈文明礼仪教育几点做法[J].亚太教育,2016(26).

[2]孙泽文.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育参考,2015(1).

作者:管红英

小学生礼仪教育论文 篇2:

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将“明礼”作为基本的道德规范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培养良好道德品德和文明行为”规定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四项主要任务之一。在现阶段,将小学生礼仪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有效措施。目前不少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不遵守起码的礼仪规范,缺乏必要的礼仪修养,从中可反映出礼仪教育的缺失。因此,有必要对小学礼仪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相关对策。

一、当前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 礼仪教育的实施在小学教育中未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实施礼仪教育必须依靠必要的载体及阵地给予强有力的保障。目前小学生礼仪教育的内容主要散见于教科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道德与法制》中,虽然有一些课文渗透了文明礼仪教育内容,但比例较少,内容远远不能满足小学生礼仪教育的需求。实际教学中,缺乏固定的课程时间,没有相对独立的礼仪课程设置,导致小学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随意性强;师资队伍建设不足,缺少受过专业系统训练、功底深厚、训练方式科学的礼仪课指导老师;在教育观念上,学校、教师、家长不同程度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礼仪教育“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

2. 礼仪教育存在简单化的问题

目前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时,一些学校流于下发文件、开会、提口号、贴标语等形式,表面上轰轰烈烈,声势浩大,但往往只有一个大方向,要求比较笼统,内容比较空洞,缺乏操作性,实效性不强。同时,一些教师教育方法简单,不能很好地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开展礼仪教育工作,卡、压、盯、训等简单甚至是生硬的、粗暴的方法,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不到充分发挥,个性差异亦得不到合理的承认。

3. 学校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

礼仪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各个方面,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但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很多小学还不能很好地将校内的礼仪教育与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密切结合起来,对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整合不足,使礼仪教育未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横向联系的教育网络,全员育人的格局尚未形成。

二、小学生礼仪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小学生礼仪行为的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表现在社会、学校、家庭等方面。

1. 社会未形成浓厚“尚礼”氛围给小学生礼仪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由于文明礼仪教育的欠缺,导致许多人对中国传统优秀的道德伦理和文明礼仪缺乏基本的了解和正确的认识。在当今整体礼仪修养水平不高的社会环境中,部分人将礼仪看成是繁文缛节,认为礼仪过分追求规范、程序、礼节,约束了人的自由,限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认为讲文明礼仪是思想僵化,跟不上时代的潮流等,给礼仪教育带来消极影响。

2. 应试教育对学校礼仪教育造成极大的冲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校偏重于文化知识的教育,放松了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目前,各种教育途径如何协调一致,采取什么方法提高礼仪教育的实效等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礼仪教育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教育内容零散,随意性强。其次,教师一门心思放在提高学生考试分数上,繁忙的教学工作,使教师无暇顾及礼仪。

3. 礼仪教育忽视了对小学生礼仪习惯的培养

目前小学礼仪教育中,并没有很好地遵循礼仪习惯养成规律来开展礼仪教育。首先,没有从正确的认知向正确的行为转化,将“礼”变成“行为”。由于一些学校的礼仪教育流于形式化、表面化,只注重礼仪规范的空洞说教,方法简单生硬,学生对礼仪行为规范相关知识的认识不全面、不到位,对礼仪内涵缺乏深入了解,更没有内化、认同,出现认识与行为相脱节的现象。其次,没有从正确的行为向稳固的习惯转化,将“礼”变成“习惯”。目前一些小学的礼仪教育没有做到持之以恒,未能严格督促和及时评价反馈,缺乏持续训练,没有在形成习惯上下功夫。

4. 家庭教育不当影响了礼仪教育的效果

家庭教育不力或失当是影响小学生礼仪教育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些家长对子女迁就溺爱,致使孩子行为散漫,不懂礼让;有些家长本身缺乏礼仪知识,不注重自身修养,本身礼仪素养不高,未能在家庭教育中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没有能力对子女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另外,一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日常生活起居,往往比较多关心子女的物质生活、学习成绩,忽视对孩子礼仪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当孩子在家庭生活和交往中出现失礼的行为时,没有及时地纠正不良行为,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礼仪知识和提高礼仪素养的机会。

三、小学实施礼仪教育的对策探讨

1. 明确礼仪教育在小学教育中的位置,确保礼仪教育得到重视

礼仪教育继承了中国传统道德的精华,其德育内涵非常丰富。小学是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要把礼仪教育纳入到学校的德育计划中来,加强礼仪教育。要根据小学各阶段的具体情况,制订详细的教育内容和要求,根据实际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固定时间,做到教材、师资、课时到位;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方法手段,广泛地开展礼仪教育。

2. 改进礼仪教育方法,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

小学生的文明礼仪行为需要通过长期有意识的训练和培养才能养成,应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礼仪教育方法寓教于乐,如采取讲故事、模仿学习、玩游戏、表演节目、举行竞赛、岗位体验等方式进行礼仪教育。

3. 加强礼仪课程群建设,提高礼仪教育系统性和持续性

在小学礼仪教育中,礼仪教育课程是教育目的实现的中介,只有通过建立有效的课程群,增强小学生礼仪教育的系统性和持续性,才能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有效实现礼仪教育目标,如开发小学礼仪教育认知课程、小学礼仪教育活动课程和小学礼仪教育隐性课程等。

4. 把礼仪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保证礼仪教育目标的实现

為促进礼仪教育的正常开展,应强化检查、督导和评估力度,将礼仪教育列入学校德育评估工作中去。如对礼仪教育工作的领导体制和组织结构、规章制度进行评估,对礼仪教育内容、途径、方法进行评估,对礼仪教育工作对象进行评估,对礼仪教育环境和氛围进行评估等。

责任编辑黄日暖

见习编辑黄博彦

作者:朱海文

小学生礼仪教育论文 篇3:

中小学生礼仪教育探究

【摘 要】中小学生礼仪的养成是一个知行统一的过程,需要家长、教师在日常生活中长期培养他们。中小学生在社会生活的待人处世能力,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能力。所以,对中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小学生 礼仪教育 道德品质 家庭 班集体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称。讲究礼仪的目的是社会交往人与人的互相尊重,从而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人,要想成功,必须学会做人。做人先知“礼”。礼仪是人与人相互沟通的一种言行仪式。礼仪是一个人品位的外现,礼仪是一个人涵养的展示,礼仪是一个人文明的标志。

礼仪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环节,它表明一个人是否有道德修养。中小学生文明礼貌行为的养成教育,重在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落在引导学生敢于实践与养成的实处。教师要增强学生的礼仪意识,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按照礼仪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以学会尊重他人为起点。讲礼仪包含对他人的宽容、谦让、尊重等。“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就充分说明只有尊重别人,懂得谦恭,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因此,本人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礼仪素养提出以下对策。

一、道德品质是礼仪的基础

学习礼仪,要以增强自己的自尊心为根本。一般来说,一个有自尊的人,待人接物比较文明,谈吐文雅,与人交往时,能尊重对方。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一般说来自尊心强的人,其道德修养也较高。所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使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显得尤为重要。礼仪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美化自身。人人讲礼仪,也能净化社会风气。要培养学生的礼仪素养,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品德教育,因为个人的礼仪是以个人修养作为基础的。

二、培养学生礼仪重在实践

一个人的礼仪是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中反映出来的,不说不动就不能说某个人有没有礼仪。学生在学校集体活动中,在家庭日常生活中,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礼仪无处不在。教师要教育学生懂礼仪,应用得体的礼仪言行与人交往,展示一个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讲文明的中学生应有的风采。教育学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场合、机会去展现自我的礼仪言行。礼仪涉及内容很多,每种礼仪都有具体的要求,如打电话、接电话、待客等,都有不同的礼仪要求。学生要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地学习礼仪,运用礼仪,逐步把自己培养成为习礼仪、懂礼仪、讲礼仪的中学生。

三、家庭是礼仪教育的起点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以及对子女的教育等,都会对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并直接在孩子身上起作用。家长的礼仪素养、家庭的文明礼仪氛围对孩子的礼仪教育作用是十分巨大的。一般来说,家长素质高的,孩子的品德修养也比较高。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平时很少注重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没有意识到孩子在社会公共生活中的礼仪是他们融入社会必须具备的素养。有些家长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给孩子带来极坏的影响。所以,在日常行为上,家长要做孩子的榜样。家长和教师要相互沟通,共同督促学生在日常交往中运用文明礼貌的言行,真正做到礼仪教育以家庭为根,以社会为本。

四、把文明礼仪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

在课堂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懂礼貌,讲礼仪。抓住课堂教学中礼仪教育的时机,特别是语文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对学生开展礼仪教育,让学生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要求。只有学生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我们的课堂才会轻松愉快。

五、把班集体作为学校礼仪教育的主阵地

利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教师要充分依靠班干部和班团委组织,结合学生年龄特点以及班里的实际情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如“文明之星”“守纪之星”的评比等。让学生通过平常的锻炼和严格要求,逐步养成讲文明礼貌的好习惯。

六、以生动的活动形式作为礼仪教育的载体

开展丰富多彩的礼仪教育活动,如主题班会、辩论赛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学生在活动中懂得文明礼仪的内涵,显示个人的优雅风采,体现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人格魅力。

总之,学生良好的个人礼仪并非自然形成的,也非一日之功,培养要从小处着眼,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学习、观察和思考。只要学生不断地努力,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有教养、懂礼仪的文明人。

每一年东盟博览会都在南宁举办,南宁市民素质与修养将接受世界八方来客的考验。南宁市民应该注意自己言行举止,把我们的良好文明礼仪修养展示给外国朋友,这是维护国家尊严的责任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具备良好的礼仪素养,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水平,为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为南宁承办东盟博览会尽自己应尽的义务,给世界人民留下良好的形象,也为自己赢得尊重,让“礼仪之邦”的良好形象在世界上口口相传。

【参考文献】

[1]《青少年社会交往中应该懂得的礼仪》编写组.青少年社会交往中应该懂得的礼仪[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2]孙云晓,邹泓.良好习惯缔造健康人格[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6.

作者:陈泽慧

上一篇:计算机外语教学论文下一篇:采购年度工作总结(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