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审计对策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会计环境的改变,导致电算化审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主要阐述目前电算化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并针对这些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电算化审计对策论文 (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电算化审计对策论文 篇1:

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影响及对策

【摘要】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其发展的脚步。审计人员应具有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丰富知识,能够使用或设计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审计程序。在当前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抽样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抽样审计是实现审计方法现代化的关键。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本文仅就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几个方面做了论述,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质量。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审计;影响

1.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

1.1 会计电算化审计方法名不副实,审计处于被动局面

在我国审计实务工作范围内,审计人员不会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相关的文件,只对部分输入的数据和部分打印输出的资料情况进行粗略的审查。这其实是有关的审计人员在对当前使用的会计电算化的系统所使用的一种用手工进行审计的方法,并不涉及计算机的软件和硬件的知识。由于不对计算机内的程序处理的过程审计只是对有限的一些数据实行审计,因此可能使会计电算化审计不具有完整性。审计的对象会受到计算机操作人员的限制,被审计的单位可以仅仅提供它们可以进行审查的部分信息,其他具有敏感性的部分信息则非常有可能被人为的进行掩藏。

1.2 审计人员队伍整体对计算机知识缺乏

即使有领先的会计电算化的审计方法,也需要由专业的会计审计人员进行详细的审计实施计划,严格执行审计的程序,分析进行审计后结果,出具详细的审计报告。毕竟计算机的技术是不能完全替代专业的审计人员,这要求会计电算化审计人员不但具有较丰富的财务、审计、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娴熟的技能,了解财经法律和其他的专业审计准则,而且还必须掌握一些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计算机应用的技术,然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总体水平远远没有达到这一程度。

2.会计电算化审计的影响

2.1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风险的影响

2.1.1 会计电算化对控制风险的影响

控制风险是指某类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某一认定发生错报,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但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在手工条件下,内部控制一般表现为对人的控制,主要是利用纸质信息进行手工核对和检查,责任容易明确,结果也比较直观。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应重点审查该系统是否通过评审或鉴定,为适应被审单位特殊业务所作的调试是否经有关部门的确认。对于自行开发的会计软件,审计人员应参加信息系统设计和评审验收,针对审计可视的线索自然消失的趋势,强调在会计数据处理流程中设置审计的控制点,由计算机自动记录有关审计所需的线索。

通过事前审计,保证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系统的合法性和安全可靠性。因此说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转变为对人和机器的双重控制,以对计算机控制为主。若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计算机数据和程序的修改完全可以不留痕迹地进行,更说明了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内部控制的难度,这对审计工作而言无疑加大了审计控制风险。

2.1.2 会计电算化对固有风险的影响

固有风险是指假定不存在相关的内部控制,某一认定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是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特点及固有风险决定了审计的内容,包括对计算机处理和控制功能的审查。某些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祭器认定的固有风险较高,例如,复杂的计算比简单的计算更可能出错; 受重大计量不确定性影响的会计估计发生重大错报可能性较大。技术进步可能导致某些产品陈旧,进而导致存货易于发生高估错报。在计算机系统中,由于储存介质的改变,会计数据由于停电、系统软件版本升级等原因進而导致不正确。也可能是被审计单位出于某种目的,破坏和修改财务数据库,且不留蛛丝马迹,从而影响审计结果。另外如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也会造成实际数据与电子账面数据不相符,增加了固有风险的可能性。

2.2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影响

会计内部控制是审计的基础,审计师要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以此作为制定审计方案和决定抽查范围的依据。在电算化引入会计系统后,会计信息系统呈现出不同于以前手工操作系统的特征:数据的处理集中化,数据存储介质化,审计线索发生改变,即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减少,初始成本大且繁杂等。电算化审计系统减少了一些原手工操作的风险,但同时也扩大并产生了一些新的风险,这就使得加强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工作。会计电算化对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有:内部控制形式发生变化、内部控制范围发生变化。

2.2.1 内部控制形式发生变化

会计电算化使会计内部控制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一些传统手工的内部控制形式已经没有存在的意义。由于会计核算的工作全部都由计算机来完成,为了系统安全可靠,新建立起来的内部控制,既包括电算化的管理制度和一些由人工进行的检查、审查,也包括系统应用程序由计算机运行时自动执行的程序控制,会计内部控制由人工制变成了人机控制。审计人员要了解电算化系统的特点及其风险,了解电算化系统的控制目标,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和评价。审计人员要能评估其对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影响,并能向被审计单位提出改进的建议。

2.2.2 内部控制的范围发生变化

在传统手工会计的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主要针对数据的处理。因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究、使用、维修是一个繁杂的信息工程,所以在电算化会计下的内部控制还要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组织和操作控制、硬件和软件控制、系统安全软件控制以及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使用过程中的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等,会计电算化扩大了会计内部控制的范围。

2.3 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的影响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审计的监督职能并没有改变,但审计内容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如果系统的应用程序有错误或非法被修改,而计算机只会按程序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必将产生错误的会计信息。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除了要对原有的审计内容进行审计外,还应进行会计电算化审计,审计人员不但要对已投入使用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事后审计,还要对电算化会计系统的开发进行事前和事后审计,以证实其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完整性,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

3.会计电算化审计应采取的措施

3.1 加强审计理论的研究,完善审计法律制度建设

随着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广泛使用,利用计算机进行贪污盗窃的犯罪活动也随之出现,所以审计人员通过对电算化信息系统的审计,对揭露并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和舞弊的行为起着重要作用。我国应该加强利用计算机审计系统从事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完善审计法律制度的建设,形成一个绿色的电算化审计环境。

3.2 完善会计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会计电算化并不改变审计的总体目标和范围,但它却改变了财务资料的处理和存储,并可能影响企业单位为达到适当的内部控制而采用的组织和程序。实现会计电算化后,由于审计对象和审计线索发生重大变化,审计技术和手段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修改现有的审计标准和规则,建立电算化审计的有关标准、准则和制度,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是目前审计工作的迫切需要。

3.3 建立新的内部控制制度

3.3.1 机构人员的管理控制

会计信息核算软件在正式启用时,内部审计人员应参与管理控制,并对审计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地发现错误。严格遵守机构人员管理控制制度,按规定操作会计信息核算软件。

3.3.2 会计电算化档案资料的管理和控制

内部的审计人员应对会计资料是否双份备份、异地存放、以及能否采取了防磁、防火、防潮措施进行审查和控制。对会计电算化的档案资料进行特殊管理和控制,防止他人盗取档案资料,给被审计单位造成经济损失。

3.4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监控对策

3.4.1 加强对原始数据的审核

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加强对原始数据的审核,是必要的环节。原始数据的正确与否关系到整个会计电算化下审计的正确性。当审计数据出现错漏时,会对审计人员的工作造成很大难度,所以为确保审计结果的正确性应加强对原始数据的审核。

3.4.2 做好并行使审计运行的事后评价

在审计运行一段时间后,审计人员应该对审计的运行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对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评价识别其缺陷并予以纠正,促进并行审计技术的有效使用。

3.5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会计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由于信息化系統的环境比手工处理的系统更为复杂,仅依靠审计人员过去那些传统的审计理论知识和技能是根本不可能胜任现在的审计工作的,审计人员面临着更新知识的需要。为了在电算化条件下能更好地实现审计监督的职能,审计人员不仅要具有极强的审计专业知识和熟悉审计的政策及法令,还要掌握计算机和电算化审计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4.结论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跟上其发展。审计人员应扫除思想顾虑,加强学习,具有应用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的丰富知识,能够使用或设计计算机系统使用的审计程序,培训能应用计算机的审计人才。在当前实现审计技术现代化必须加强会计电算化抽样审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抽样审计是实现审计方法现代化的关键。电算化会计的广泛应用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电算化给审计工作带来很大的影响,以上只是就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几个方面做了论述,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只有采取更为积极的对策,才能进一步提高审计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黄体云.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的影响[J].审计与理财,2012, 12:31-36.

[2]赵瑞.电算化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2011,6:18-20.

[3]李荣梅.企业内部控制与审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8.

[4]袁树民.电算化审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1:6.

[5]安广实.IT审计风险成因及其防范对策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8:68-82.

作者:毕青玥

电算化审计对策论文 篇2:

电算化审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摘要]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会计电算化得到了迅猛发展,但由于会计环境的改变,导致电算化审计工作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主要阐述目前电算化审计工作中面临的一些新问题新挑战,并针对这些新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电算化审计 审计线索 对策

电算化审计是审计人员针对电算化方式下的电子凭证、账簿、报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进行客观评价,从而判断会计电算化数据真实性、合法性和可靠性等方面信息与既定标准的符合程度。由于在计算工具、存储介质和内部控制制度等方面与传统手工会计方式存在差异,导致目前的电算化审计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问题,面临新挑战。

一、目前电算化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缺乏适应电算化审计环境的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

在电算化环境下,审计人员一方面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审查不同电算化软件系统的功能结构,了解该系统在业务数据处理方面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另一方面,由于电算化审计环境的变化,基于手工会计系统的审计标准和准则已不适应电算化环境,而我国现有的国家审计和社会审计,也只是对电算化审计工作形成了一些零散的规定,尚缺乏科学规范并适应电算化审计环境的审计标准和准则,从而增加了电算化审计难度,很容易产生审计风险。

2.審计线索日益模糊

传统手工会计方式下的审计线索主要是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中记录的相关数据信息,审计线索肉眼明显清晰可见,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这些书面记录进行审计。而在电算化方式下,会计信息的存储由纸质介质改为磁性介质, 减少了审计过程中发现错误的机会,同时,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信息很容易被不留痕迹地修改、删除、隐匿或转移,平时肉眼可见的审计线索逐渐减少并日益模糊,导致会计数据检查难度增大。

3.内部控制制度不适应电算化审计发展要求

手工会计方式下的内部控制主要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牵制,审计人员利用纸质信息进行手工检查核对,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而在电算化会计方式下,内部控制措施以程序文件形式建立在电算化财务软件系统中,实行权限管理,即根据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规定每个不同等级用户的菜单权、制单权、审核权和查询修改权等,但计算机财务软件系统内控功能是否恰当有效直接影响系统输出信息的真实和准确,内控制度的局限性也使舞弊行为有机可乘,增加了出现错误与弊端的风险。如何科学规范地建立适应电算化审计的内部控制,是电算化审计面临的又一新问题。

4.审计内容的变化

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电算化审计的对象不但包括打印输出的纸质凭证、账簿和报表等,还包括存储在磁性介质中的相关数据信息。但随着电算化会计软件功能愈来愈强大,结构越来越复杂,再加之各财务软件公司编制财务软件时,从来没有考虑电算化审计公开数据信息的要求,希望数据越保密越好,也没有提供财务软件的标准数据接口,数据结构不开放,从而给电子数据的自动转换带来困难,电算化会计系统中的会计数据按照软件程序自动运行,如果应用程序被不知不觉嵌入非法舞弊程序,则完全可能为不法分子侵吞企业的财物大开方便之门,增加了电算化审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处理和控制功能审查的工作量。

5.审计技术的改变

在手工会计方式下,主要运用审阅、查证、核对、比较、分析等方法进行审计工作。而在电算化方式下,会计数据的存储变为磁性介质,会计记录的修改痕迹在磁性介质中不再保存,但由于审计人员对财务软件不熟悉,目前的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使得审计工作缺乏系统性,难以做到各底稿间的有机联接,一些敏感性信息可能被人为隐藏,审计结果具有片面性,给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增加了复杂性。

6.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亟待提高

从目前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来看,大部分审计人员都精通手工审计业务,面对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电算化审计新环境,有些无所适从。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计算机知识的系统全面学习,缺少融合计算机、会计和审计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随着电算化的实行和推广,审计的内容更多更复杂,审计人员得出的审计结论有可能偏离被审计单位电算化系统的实际,电算化审计质量不高,造成审计风险。

二、电算化审计对策探讨

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发展的推动力,会计电算化的实施,改变了会计信息存贮方式、核算形式及内部控制,电算化审计必然要求新的审计标准与技术方法,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好地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1.加快电算化审计理论研究,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与准则

电算化审计准则是衡量审计工作的标准,提高审计质量的保证。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由于数据存储的磁性介质化和数据处理过程的自动化,使得被审计单位财务系统的可视线索逐渐减少,电算化系统中的审计证据更具易逝性,会计数据更具隐蔽性,审计难度更大,风险更高。由此可见,必须不断开展电算化审计理论研究,制定适应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新审计标准与准则,从而指导电算化审计工作,维护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和公正性。

2.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维护企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电算化会计系统的控制由手工会计方式下对人的控制转变为对人、机的控制。控制的对象从原来的对环境、人员和文档的管理扩大到财务软件系统的收集、输入、处理、输出等全过程控制,只有通过建立会计电算化软硬件管理制度、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度、上机操作管理制度,以及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部控制措施,进行被审单位职责分离控制,建立相应职责分工,制定一套严谨的会计数据处理流程标准规程,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正确性。

3.努力开发集成度高的审计软件

为了给电算化审计打开通道,必须不断研发集成度高的审计软件, 开发设计有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一定强制性的审计通用数据接口,这种接口容易访问被审计单位不同介质、不同编码、不同数据库类型的数据库,从中采集审计所需的原始数据。借助电算化审计软件,保证审计通用数据接口文件中的数据永远与会计软件内部生成和输出的数据一致,保留下可利用的数据线索,这样,既可以提高审计的效率,又能够有效地控制和降低审计风险。

4.开展电算化全程审计,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由于电算化审计对象包括财务软件、内部控制及运用财务软件后的电子数据信息等,所以,必须开展电算化全程审计,才能有效规避审计风险。

(1)事前审计。主要是对财务系统进行的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对会计软件的学习、实地观察及查阅财务系统的文档资料等办法,审查财务软件系统设计功能的合法性、安全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特别要求审查系统是否建立了恰当的程序控制,是否充分保留了审计线索,是否留有审计接口等,并进行总体评价。

(2)事中审计。主要是指对财务系统电算化运行过程中的数据真实性和正确性进行的实时审计,打印输出的凭证、账簿及报表数据等可以运用手工审计方法进行审计,存贮在磁性介质上的数据文件则宜运用穿过计算机审计的方法,把系统中正在运行的数据实时拷贝出来进行审查,对财务系统电算化运行过程中数据的真实性、正确性、合法性等进行评价,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3)事后审计。事后审计主要是对财务部门会计电算化工作结束后的会计数据进行的审计,主要核实被审查单位财务数据的真实正确性,同时还要进行资金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等。

因此,审计人员要全程参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调查、分析、设计、调试、检测和验收工作,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测试数据和比较标准进行系统测试和评价,尽可能及早发现系统的问题,并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5.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电算化审计水平

我国的审计人员特别擅长手工审计工作,主要原因是手工方式下的审计线索明显可见,而对于电算化审计往往“望机兴叹”,只好采用绕过计算机审计方法。会计电算化不但改变了手工方式下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原有的账证、账账、账表核对功能失效,而且还增加了财务软件审计的内容,这些都要求加强审计人员信息技术的培训与知识更新,将审计知识培训与计算机知识教育相结合,在掌握财务软件的基础上学好审计软件和一些辅助审计软件,培养一大批具有丰富审计经验又能熟练操纵计算机审计软件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更好地为审计工作服务。

由此可见,在电算化方式下,只有审计人员根据电算化审计标准及相应规范,掌握好电算化审计过程中所需的财务软件、审计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方面的知识,并且加强对被审单位财务软件数据的全程审计和内部控制审计,才能提高电算化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杨录强:基于会计电算化的审计研究[J].河南农业(教育版),2008,(02)

[2]帅志芳:电算化审计初探[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8)

[3]陈玲李晓红:会计电算化审计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经济,2007,(03)

[4]黄敏王健: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电算化审计[J].北方经济,2007,(08)

作者:张 斌

电算化审计对策论文 篇3:

浅析我国会计电算化审计的现状与对策

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极大地方便了会计业务的处理流程,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企业经营效率。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由于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在具体工作方面的诸多差异,随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与传统会计相适应的传统审计工作模式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我国电算化审计的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技术水平的落后,我国电算化审计起步晚,发展水平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甚至可以说,信息系统审计正成为国内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瓶颈。

电算化系统的审计处于初级阶段

一般说来,电算化系统审计经历三个阶段:绕过计算机审计阶段、透过计算机审计阶段、利用计算机审计阶段。在计算机应用较为普及、应用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审计人员多采用后两种技术,而我国大多数审计还停留在“绕过计算机审计”的阶段,即审计人员不审查计算机内的程序和文件,只审查输入的数据和打印输出的文档。由于不对信息系统的处理过程进行审计而只对有限的部分数据进行审计,可能造成片面性审计。计算机的操作人员可能会限制审计的对象,存在前者只提供愿意被审查的信息而舞弊信息被掩藏的情况。

商品化审计软件市场发展滞后

审计软件的开发周期长、使用周期短、狭窄的市场容量和不确定性的需求使得其开发远远比财务软件的开发难度大,这令许多软件开发公司对审计软件的开发望而却步。软件市场缺乏能应付一般会计软件的高质量通用审计软件。在财务软件的数据库格式上,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财务软件供应商所提供的软件数据库格式皆不相同。虽然每个审计软件公司提供了分别引入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但这只占到所有财务软件的一小部分,审计软件发展的制约瓶颈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是财务软件数据接口。

缺乏专业的电算化审计人员

电算化审计由传统审计与信息技术理论知识相结合而形成,对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极高,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方面上的专业知识。而我国目前的审计人员,大部分是在传统财务审计教育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知识结构上在电算化部分出现断层,无法适应高级电算化审计的要求,要真正运用计算机软件完成难度较大的实质性审计程序尚有难度,需要依赖信息技术人员,这又将造成审计人员独立性减弱。

电算化审计制度的缺失

我国虽已颁布了一些电算化审计相关方面的法规,但只是对其中某一方面的规定,缺乏一套体系完整,结构合理,内容全面的电算化审计制度。现行的审计准则已经落后于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状况,这种现状既不能适应信息化事业的快速发展,也不能适应计算机审计事业的发展。加强和完善我国信息系统审计制度的建设,为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工作提供必须的规范和指南已经破在眉睫。

改善我国电算化审计的对策建议

审计环境的变革是电算化审计产生和发展的推动力,电算化审计必然要求新的审计标准和技术方法,从而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完善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

建议财政部门制定电算化审计标准和准则时,在审定评价一种财务软件时可以同时规范或指定与之相适应匹配的审计软件。具体准则应着重评价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提出审计人员的资格要求、完善电算化审计的审计过程和相关的审计技术以及证据收集规范。

大力发展审计软件专业公司,实行审计软件商品化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发展,在电算化环境下开展审计工作是未来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环境下,必须加快审计软件的开发速度,包括现场作业软件、法规软件、专用审计软件和审计管理软件。首先,解决现场作业软件在数据采集及时遇到的数据接口问题,统一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设计一个统一数据结构、统一输入要求和有一定强制性的数据文件。其次,要加强对审计软件开发市场的培养,大力扶植既精通计算机应用技术,又熟悉财务审计业务的高质量软件开发公司,以便为电算化审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再者,对于审计软件使用成本较高的问题,一方面建议软件开发公司减免一定的升级费用,另一方面建议软件使用单位聘请专业计算机人员进行日常软件维护,降低使用成本。

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培养电算化审计专业人才

审计机构应积极引进会计知识扎实、审计经验丰富且具备高层次计算机知识技能的跨学科人才,同时大力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后续教育,将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内控的特点、审计软件的使用、维护等技能传授给现有审计人员,从而使其能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审计任务。同时加强对现有专业人才的培训,尤其注重计算机应用的基础性、技巧性和实用性培训,并积极培养具有复合性知识结构的计算机审计系统开发人员,让计算机技术人员学习会计和审计的基础知识,使他们也加入到审计队伍当中,成为电算化审计的专业人员。

建立信息库积累审计成果资源

每个审计项目结束前,组织计算机专业人员和审计业务人员对审计成果及时进行归纳总结,形成计算机审计成果信息库。在信息库中存储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情况、数据结构特点、实际应用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对应的审计成果。认真分析审计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查找是否存在应通过计算机审计发现而未通过计算机审计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制订审后整改方案,将整改后形成的计算机审计方法和对应的审计成果存储在信息库中。通过完善计算机审计成果信息库,积累计算机审计成果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的电算化审计中,虽然审计软件在实际应用中功能很强,依然不能逾越其固有的局限性。⑴不能替代审计人员审计经验和职业判断。虽然审计软件有一套完整的内控测评体系,但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到位,仍需要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⑵不能取代重要的审计程序。例如在现场审计过程中,固定资产抽盘、库存商品抽盘和现金的监盘,必须由审计人员亲自完成,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的核对也依然是审计人员的工作。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要求电算化审计工作的同步发展,要求我们做好电算化审计的各种准备。审计人员必须对电算化会计系统和典型财务软件有充分的了解,清楚地认识到审计软件诸多的优势,同时也要意识到审计软件的局限性。审计人员要加强学习,储备能够应用计算机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的丰富知识,学会、用好审计软件,并结合自身的审计经验和专业技能,更好的完成审计任务。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物流学院)

作者:滕吉霞 庞小康

上一篇:四年级下册作文(精选2篇)下一篇:逍遥游教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