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策略分析论文

2022-05-0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FMEA理论的节日灯控制器缺陷模式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筛选模型,提出了减小风险的策略分析方法,并基于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理论构建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定方法,对控制器的安全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策略分析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策略分析论文 篇1: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的安全风险评估

摘要:在执行重大任务的航空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一直以来缺少通用的安全风险评估与分析方法用于指导部队进行技术保障对策及特情处置预案的制定。本文通过分析海军航空兵部队目前在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安全风险评估现状,深入研究影响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因素,研究制定标准的风险评估分析流程,并提出部队开展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措施建议,进一步提高执行重大任务的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能力。

关键词:机载弹药 技术保障 安全风险评估

随着海军转型工作的不断推进,海军航空兵实战化演练及应急保障任务不断增多。海军航空兵在参与重大军事任务中,动用机载弹药比较频繁,在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充满了不确实性因素,隐藏着潜在性风险,比较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开展机载弹药技术保障的安全风险评估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减少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各种事故的发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执行重大任务的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能力。

1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科学内涵与现状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是通过对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别、概率、危险等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与评价,确定风险等级,提出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和应对措施,并合理制定针对性预案。

目前,部队在开展重大军事活动安全风险评估方面,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从法规制度层面看,《安全条例》对安全风险评估单设一章,但是特定军事活动和可操作性的安全风险评估标准还不完善。从理论研究层面看,安全风险评估的理论成果比较缺乏,基本处在“理论无专著、院校无专科、师资无专才”的状态。从工作实践层面看,一是有意识抓得少,思想认识上有偏差。二是有组织地抓得少,精力投入上有欠账。三是有招法地抓得少,能力素质上有短板。海军航空兵部队在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常因人员素质不高、组织方法不科学,导致安全风险评估存在较多问题。如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导致安全风险评估缺乏科学性;机关参与多基层参与少,导致安全风险评估缺乏指导性;组织频率多深入研究少,导致评估质量不高;上级要求多基层落实少,导致上下脱节。因此,如何扎实有效地组织开展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防范重大安全事故,是摆在各级面前的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2 影响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因素分析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是在一定环境内进行的,是由人、机载弹药及各种设施参与的一个有机活动。任何一次机载弹药技术保障任务都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完成机载弹药的技术准备工作,还要由各种人员去完成诸如设备维护和后勤保障等一系列的组织指挥和后勤保障工作。这就可以看出,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就是一个由人、装备、环境三大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加之这个系统还要有一套管理机构,因而影响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因素也主要有四个:人、装备、环境和管理四个基本因素。

(1)人的因素

这里所说的人的基本因素是指技术保障活动中各类人员的基本素质,主要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专业素质、管理能力等方面。

(2)装备的因素

装备因素主要是机载弹药及其保障设备等机械方面的状况。这些状况对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机械故障对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影响因素,还表现在由于载弹药品质、性能等方面的优劣对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影响。

(3)环境的因素

环境是指进行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影响和制约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各种外部条件的集合体。影响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保障环境和社会环境。

(4)管理的因素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管理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协调机载弹药技术保障中“人-机-环境”各个因素,以实现“人-机-环境”系统能够达到最佳运行状态。安全管理既有对参加机载弹药技术保障活动的各类人员的管理,又有对装备设施的维护、使用的管理;既有对组织与实施载弹药技术保障方面的安全管理,又有对各种保障与环境的安全管理。

3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流程分析

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危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综合评价等五个阶段。

(1)危险识别

危险识别主要是对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所有危险进行识别,并将这些危险按照危险程度排列出清单,以便对主要危险进一步分析和提出相应的控制方案。

要做好危险辨识,一般应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开展:

①根据已经确定的具体机载弹药技术保障任务,确定分析对象和范围,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

②组织召集有关方面专家参加的危险识别会(或以调研、座谈等其他形式),通过发挥想象,系统的对危险进行识别。

③根据机载弹药技术保障任务类型选择适当的分析技术初步分析事故的潜在原因、发展过程、影响因素、最终后果等。

④对识别的危险进行排序,可利用各类事故不同后果出现频率的数据和专家的判断对每一类危险的结果和频率进行评估,也可根据频率值和可能的结果按照严重程度从高到低进行排列;③可采用风险矩阵对危险排序。

⑤对将要作进一步评估的危险,进行从开始发生到最终结果全过程的描述。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就是对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因素作定量化处理,对所有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作重要程度的分析,分析可能造成的损失及事故可能发生的等级,以便确定安全工作的重点。

风险评估阶段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开展:

①确定要分析的风险类型和风险的度量单位;

②建立分析模型和作出基本假定,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风险贡献树、FTA、ETA或其他形式的分析模型;

③通过量化风险贡献树或通过事故数据统计分析确定各种事故类型风险的分布和影响风险的各种因素;

④识别和评估高风险区和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的同时,分析现行规范对高风险区和影响风险的主要因素的作用和有效性;

⑤用适当的方法计算各种风险值。一般常用潜在的人命损失表示对人员的风险;

⑥选用适当的风险标准进行比较,评价说明所分析的风险结果所属范围,即“可以忽略”、“不可容忍”、“合理可行的低风险区”。

(3)风险控制

风险控制主要是在危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针对具体评估出的危险因素,采取诸如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弹药维护质量和维护人员的素质、完善规章制度等安全防护措施,消除危险因素和隐患,控制和减少潜在的事故,提高机载弹药技术保障的安全性。

风险控制阶段可以参考以下步骤进行开展:

①集中考虑需要控制的风险区域;

②根据识别出的可能风险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③将安全防护措施分组形成实际可用的风险控制方案,即形成规范要求或规范修改方案;

④识别出受所选风险控制方案影响的有关方面;

⑤必要时,通过风险贡献树分析重新评估每一实际可行的风险控制对案的风险。

(4)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安全应急预案在确认残余风险后,根据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制定应急响应程序,建立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专家组,制定可充分发挥应急专家组作用的应急组织结构和应急处理流程,并参考安全事件发生之后的应急响应结果,酌情修改安全策略。通过制定安全应急预案,确保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工作的“有章可循,有据可查”。

应急预案从安全保障的角度出发,应该考虑到应急保障的组织机构、应急事件、应急响应过程、保障措施、应急信息的发布、后期处理、应急预案的培训等方面的内容。

(5)综合评价

综合评价主要是对整个机载弹药技术保障任务作出危险等级的综合评定,在对每个危险因素进行量化分析的基础上,使用不同的评估方法,综合计算顶上事件概率,进行概率安全评估;与既定的安全指标或标准进行比较,判明该任务所具有的安全水平,为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安全性打好基础。

4 开展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措施建议

(1)科学确定风险评估的目的和内容,把握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重点。

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在于预测和控制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以及制定应对风险预案,明确风险发生后应采取的补救措施。风险评估的内容,即“评什么”,集中体现在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上,指标体系是否科学将直接影响着评估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在设计指标体系时必须突出针对性,不能脱离具体技术保障任务泛泛而谈,更不能把某一任务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简单地套用到另一任务的安全风险评估中来。

(2)灵活选择风险评估的方法和手段,提高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质量。

对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实际上就是运用概率统计的方法对机载弹药技术保障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结果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与计算。因此,要积极借鉴和学习企业与外军风险评估的方法技术,并根据评估对象的特点和技术保障的任务,灵活选择技术检测、模拟试验、专家论证、综合分析等方式,积极采取层次分析(AHP)、BP神经网络、模糊综合评判、灰聚类、数据包络分析(DEA)等建模方法构建安全风险评估模型,通过模型来分析、预测和计算风险等级、风险指数,为指挥员制定风险应对预案、做出决策提供科学的参考数据。

(3)积极探讨风险评估的模式和机制,确保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实效。

科学、高效、严密的组织实施机制是机载弹药技术保障安全风险评估的重要保证。一是建立风险评估的领导机构。无论是常设还是临时风险评估领导机构,都要严格按照风险评估的标准和要求,组织领导风险评估。二是完善风险评估的实施办法。要坚持事前评与事中评相结合,要坚持总体评与专项评相结合,要坚持评估与检验相结合,不断提高判定事件概率的准确与客观程度,积累评估经验。三是形成风险评估的责任机制。承担重大军事活动的机载弹药保障任务必须实施科学的风险评估,各级领导要增强风险评估的意识,逐步形成风险评估文化,把风险评估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周经伦,龚时雨,颜兆林.系统安全性分析[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5.

[2] 徐廷学.新研导弹装备实施综合保障的风险管理.飞航导弹,2000,04:35-37.

[3] 麻全士,巩永校,刘国庆.浅谈弹药修理安全管理工作.兵工安全技术,2000,4:38-40.

[4] 杨征.扎实抓好重大演训活动风险评估的几点做法.华南军事,2010,1:12-13.

作者:王聪 叶文

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策略分析论文 篇2:

节日灯电子控制器缺陷模式与影响分析

【摘要】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FMEA理论的节日灯控制器缺陷模式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筛选模型,提出了减小风险的策略分析方法,并基于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理论构建了一种有效的风险评定方法,对控制器的安全风险控制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节日灯;控制器;缺陷模式

1.前言

节日灯电子控制器(以下简称控制器)是节日灯的主要部件,由本体、盖板和固定架组成(图1)。2012年欧盟非食品类危险消费品快速警报系统(RAPEX)通报我国产节日灯安全警报44起,占照明产品总通报数45%;44起节日灯案例中,因控制器安全缺陷导致通报的有30起,占节日灯通报数68%。控制器的安全缺陷已严重影响我国产节日灯的安全质量。

2.控制器缺陷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的筛选

2.1 缺陷模式与影响分析(FMEA)原理

风险是指可能发生的伤害或损失的发生概率和严重程度的综合。

产生风险的原因或触发风险的因素称为风险因子(r)。伤害或损失(Si)可表示为一系列风险因子(r)和时间(t)的函数:

缺陷是指产生或触发风险的产品的一种或多种特性。缺陷是风险因子的子集,在只研究产品本身而不考虑外部环境的场合,风险因子来自于产品缺陷。本文研究控制器产品本身风险,缺陷与风险因子等同。特定产品的缺陷集及其特征构成其缺陷模式。

风险评估(risk estimation)方法用以评估缺陷所产生或触发的风险的程度。风险评估可以筛选出风险度大于预先设定的临界值的缺陷集(称目标风险因子,记为Ri,i=1,2,…n)。对于目标风险因子,必须采取措施使其风险充分减小。

风险充分减小定义为采取改进措施后由缺陷产生或触发的风险(final risk,记为Fi,i=1,2,…,n)降到可接受的风险水平(acceptance risk limit,记为Aci,i=1,2,…,n)。逐个判断各缺陷风险充分减小的充分条件可表示为:

累计判断缺陷集总风险充分减小的充分条件表示为:

判断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的活动称风险评定(risk evaluation)。对严重程度较高的缺陷应优先采用逐个判断的风险评定方法。

缺陷模式与影响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是分析产品可能产生的缺陷模式及其对系统造成的可能影响,并按缺陷的严重度、发生频度和检出难易度分类的归纳分析方法,其目的是由风险优先系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确定目标风险因子进行改进及决定改进的缓急程度。FMEA原理可归纳为表1。

2.2 基于FMEA的控制器缺陷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筛选

基于FMEA原理建立如图2所示的控制器缺陷风险评估和目标风险因子筛选模型。分析系统构成,依据技术规范、风险通报及技术经验等识别缺陷模式;分析缺陷影响,确定严重度(记为S);分析缺陷产生原因,确定发生度(记为O);明确现有控制措施(记为Tg),确定检出度(记为D);得出各缺陷模式的风险优先系数:

对RPN从大到小排序;应用帕累托(Pareto)分析,依据管理学的二八原理评估累计风险度大于临界值的缺陷集为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标风险因子Ri),必须采取措施使其风险充分减小,RPN越大越应优先采取措施;累计风险度不大于临界值的缺陷维持现有控制措施Tg。

2.2.1 控制器的系统描述

电源电压≤250V,连接在电源和灯串间,用来变换电压电流和提供预定发光规律的控制信号;与灯串组装成节日灯直接进入流通领域;消费者(包括儿童)购买后自行安装并可能频繁操纵,其电击风险和着火风险如不充分减小可能造成极端严重的伤害。

2.2.2 控制器缺陷模式的识别

依据风险通报、技术经验、技术规范(参考文献[2]-[5])识别缺陷模式,见表2。

2.2.3 风险评估

应用表1的量化规则,依据表2的分析、风险通报、技术经验和技术规范(参考文献[2]-[5])进行发生度O、严重度S、检出度D赋值;按式4得出各缺陷的风险优先系数RPN;然后对RPN从大到小排序(见表3),RPN越大的缺陷说明其风险越大。

2.2.4 目标风险因子的确定

应用帕累托图,依据二八原理对缺陷(风险因子r)进行筛选,结果见图3。由图3可知“拉力和扭矩不足”、“机械强度不足”、“带电件可接触”和“锐边毛刺”的累积风险率达0.828,大于临界值,由此确定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标风险因子Ri)为:“拉力和扭矩不足”(记为R1)、“机械强度不足”(记为R2)、“带电件可接触”(记为R3)、“锐边毛刺”(记为R4)。必须采取措施使R1/R2/R3/R4风险充分减小,其中RPN越大的越应优先采取措施。

3.减小风险的策略

可以考虑单独或同时减小风险的发生度和严重度,基本策略可采取下列措施的组合:

(1)改进产品设计(记为Di,i=1,2,…,n);

(2)改进生产过程控制(记为Pi,i=1,2,…,n)(包括改进检验措施(记为Ii,i=1,2,…,n));

(3)遗留风险的处理(记为Ei,i=1,2,…,n)。

3.1 目标风险因子成因分析

3.1.1 设计不良和装配不良。例如导线固定架的固定牢度不够、盖板的固定牢度不够。

3.1.2 原材料质量低劣。例如外壳材料机械强度和厚度不够。

3.1.3 检验失控。例如外壳锐边毛刺没有剔除。

3.1.4 合格评定标准选用不当。例如:⑴控制器标准IEC 61347-1对固定架牢度未作规定;而节日灯标准IEC 60598-2-20要求进行固定架试验。⑵IEC 60598—2-20规定外表应无端或锐边,IEC 61347-1未明确;⑶IEC 61347-1对外壳机械强度的要求低于IEC 60598-2-20。

3.2 减小目标风险因子风险的策略分析(见表4)

3.3 减小关注风险因子风险的策略分析

严重度最高的缺陷,如例行检验很难检出,即使其发生度极低,也应关注(关注风险因子Ra)。采取措施减小表3中Ra风险:型式试验(记为I5);提供遗留风险的使用信息(记为E5):不防水控制器增加“只能在室内使用”警告。Ra风险评定可参考Ri,但因Ra发生度极低,依据证据假设可忽略评定。

3.4 减小风险的策略组合

归纳减小控制器缺陷风险的策略组合见表3“建议行动”。Tg为原有控制措施。

4.控制器缺陷风险评定及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

风险分析确定了需要控制的缺陷集(目标风险因子Ri),通过采用策略分析决定的改进措施使缺陷消除或使由缺陷产生的风险减小,然后通过风险评定判断采取措施后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如风险已充分减小,则认为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如果风险未充分减小,则重新确定改进措施以充分减小风险;如此重复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直至风险充分减小。

4.1 风险评定模型的确定

FMEA方法的输入(如缺陷的发生度)需要一定时间段的积累。实际应用中需要尽快判断采取措施后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此种场合的风险评定一般不宜采用FMEA。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的组合提供了一种有效、可行和快速的风险评定方法。型式试验(Type Test,Tt)是按强制性技术规范对样品进行全项目的合格评定试验。例行检验(Routine Inspection,Tr)是对一定量的产品100%进行预先设定的关键项目的合格评定。抽样检验(Sampling Inspection,Ts)是按科学的抽样规则(如ISO2859)在一定量的产品中抽取样品,进行预先设定的关键项目的合格评定,包括与型式试验合格确认样品的一致性检查。预先设定的关键项目应根据已识别的目标风险因子Ri确定。

采取改进措施后缺陷的风险用按预定检验规则检出的缺陷数(Fi,i=1,2,…,n)量化。可接受的风险水平用按预定规则确定的可接受最小缺陷数(Aci,i=1,2,…,n)量化。因为型式试验(Tt)是检验产品设计与强制性技术规范的符合性,而产品不允许不符合强制性要求,所以Tt的Aci值应设为0;Tr和Ts的Aci值可由样本数量和合格质量水平(AQL)决定(如ISO2859提供了可选择的抽样方案和相应的AQL确定原则),对于安全缺陷、材料和制造的不可接受的变化,其Aci值均应设为0。

基于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的组合的风险评定和风险控制模型如图4所示。采取改进措施后的产品,如果型式试验、例行检验、抽样检验发现的缺陷数(Fi,i=1,2,…,n)小于或等于可接受最小缺陷数(Aci,i=1,2,…,n),即满足式2(Fi≤Aci)或式3(∑Fi≤∑Aci),则认为风险已充分减小,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如果有一个或一个以上Fi>Aci或∑Fi>∑Aci,则风险未充分减小,要重新确定改进措施以充分减小风险;如此重复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直至风险已充分减小,则认为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

4.2 控制器风险控制目标的实现方法

基于FMEA的风险评估已识别出控制器的目标风险因子Ri(R1/R2/R3/R4,见表3);经策略分析,决定了减小风险的改进措施;采取改进措施后生产的一定量的产品按IEC 60598-2-20等技术规范进行型式试验、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或三者的合理组合,应至少包含根据控制器目标风险因子Ri确定的关键项目的合格评定。例行检验和抽样检验的实施可参照参考文献[5]附录Q提供的指南,还应包括与型式试验合格确认的样品的一致性检查);因R1/R2/R3/R4严重度均属最高级别(不允许出现的安全缺陷),应采用逐个缺陷判断的风险评定方法,且Aci(i=1,2,3,4)值均应设为0;如检验没有发现表3所列需控制缺陷R1/R2/R3/R4,即Fi=0(i=1,2,3,4);由Fi=Aci=0,按式2,可认为风险已充分减小,风险控制目标已达到;如检验发现有表3所列需控制缺陷R1/R2/R3/R4,即存在一个或一个以上Fi>0(i=1,2,3,4),由Fi>Aci=0,按式2,可认为风险尚未充分减小,需重新进行减小风险的策略分析,重新确定改进措施Di、Pi、Ii和Ei以充分减小风险;如此重复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直至风险已充分减小,则认为达到了风险控制目标。

5.结语

FMEA方法能有效识别目标风险因子,基于Tt、Tr和Ts组合的风险评定方法能有效判断风险是否已充分减小,通过策略分析实施减小风险的迭代过程,最终可实现控制器的安全风险控制。本文构建的风险控制模型对其他电子电器产品的安全风险控制也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戴云徽.检验检疫符合性条件筛选及预警研究[M].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

[2]江阴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出口灯具质量分析[Z].2010-2012.

[3]Report of RAPEX Notifications,2011-2012.

[4]IEC 61347-1 lamp control gear part 1:general and safety requirements.

[5]IEC 60598-2-20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lighting chains.

作者:吴东辉

机械安全风险评定策略分析论文 篇3:

浅谈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摘 要]安全管理不仅关系到烟草企业的运营安全和生产效益,同样也是烟草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安全管理形式下,谋求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治理上的突破,成为烟草企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以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为对象,就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做出了分析,并对预防机制建设策略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了阐述,为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烟草企业;安全风险管理;隐患排查治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22.057

0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要求企业切实提高自身的防灾减灾能力。就行业发展层面而言,国家烟草专卖局在2018年度的安全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的建设导向,要求烟草企业建立起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应对企业不断发展中的安全风险管理问题。在对这一理念的探索中,烟草企业通过采用设备安全风险管理建设、安全评估体系建设、岗位员工安全意识培训、设备岗位操作规范提升等措施,推动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建设新一轮发展。

1 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必要性

目前,烟草企业就安全管理风险控制展开了多个层面的實践。而就现阶段的企业安全管理的风险分析而言,多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所导致。安全风险管理的探索中,烟草企业从这两个层面出发,制定了相对完善的作业制度和岗位规范,在提升作业员工安全操作能力和加强机械设备作业控制管理后,解决了安全生产现场的一般性风险,能够较好地满足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要求。而不可忽视的是,在对企业安全生产的风险源合理控制过程中,风险类型多样、设备老化程度不一、作业工人素养良莠不齐,进而导致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事故诱因,成为企业安全管理发展的掣肘。在深化改革的背景下,传统企业安全管理模式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企业开创性地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植入烟草企业原有的安全管理体系。实践证明,烟草安全管理引入了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可找到规避安全风险的措施,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有效提升了烟草企业安全风险的管理水平。

2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2.1 制度体系建设不健全

烟草企业安全管理中应将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作为提升安全管理效能的首要策略。通过制度来规范职工的岗位行为,并采用多元化的培训策略提升职工风险意识。而近年来,因安全管理效能及设备性能、员工素质不断提高,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相对较小,在连续安全常态化运行中,致使部分烟草企业管理者的安全管理意识淡薄,设备更新后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滞后,部分沿用旧的安全防护制度,导致安全管理制度在实际生产中的效力大打折扣。

2.2 隐患排查治理效率低

随着烟草企业市场化竞争加剧,烟草企业的运行压力与日俱增。部分企业基于运行成本的考虑,多采用缩减设备安全管理投入和模糊重点设备安全预警等级设定的方式来应对日益严峻的企业发展形势和生产成本压力。这就给安全监管体系的管理人员和排查人员以错误提示,监管不良和意识缺失,最终造成企业隐患排查和治理能力出现下滑,无法满足新时期背景下烟草企业安全管理的发展要求。

2.3 队伍能力有待提高

从一定层面上而言,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有赖于一定的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的人才储备。这一双重预防机制实践中的体系建设、资源整合等层面建设是需人才能动性行为而实现的。在烟草企业的跨越式发展进程中,受到国家烟草专业人才的培养体系及烟草企业的人才招聘和使用模式影响,未能有效补充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呈现出专业不对口、处置经验不足、技术操作疏于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致使烟草企业在新时期的安全生产要求的安全管理队伍的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效能提升进程相对缓慢。

2.4 风险管理的意识不足

烟草企业的部分基层管理人员对自身岗位责任缺乏正确的认识,风险意识不足,导致其在履行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的岗位职责时,未能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没有对设备运行和生产的安全隐患或高危环节实现前瞻性监测和管理,从而制约了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同时,在这一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的现状下,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也存在一定的滞后,没能有效地深入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一线,未能基于设备生产的实际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生产风险防范日常巡检和排查机制,同时建立其与之对应的安全隐患处置应急方案。风控意识缺失,叠加监管,最终导致烟草企业在安全管理的系统效能上大打折扣。

3 烟草企业安全管理双重机制建设的应对措施

3.1 完善管理制度

烟草企业可以从现场管理目标出发,细化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的管理和建设流程,将目标责任、环节完善、人才管理相融合,制定符合烟草企业实际的安全运营机制。可在对烟草生产设备整体安全性能摸底的情况下,就烟草设备的安全等级合理分级,并立足安全管理团队的技术和能力,建立起完善的巡检和抽检模式,在这一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的过程中,应将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并备案,对一些隐患较大、极容易带来巨大安全隐患的问题要确保其具有优先处理权,避免因安排不当所诱发的设备安全生产事故。同时,要立足烟草企业战略发展,建立起科学、规范、合理的安全管理奖惩体系,从而为烟草企业安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软件”支撑。

3.2 设备和技术升级

烟草企业需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企业设备升级机制。对于设备性能滞后,维修作业频次升高的设备,需制订出合理的淘汰方案,可以以专业评估和运维数据为依据,及时更替确保烟草设备整体的水平。烟草企业在不断深化设备革新的同时,要不断加快设备集成化、数字化建设进程,为安全监测平台升级带来新的支点,从而契合安全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要求。在双重防范机制的探索过程中,烟草企业通过数字视频管理系统及设备安全预警系统为企业安全工作的可视化管理奠定了新的运维和管理基础。在安全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也可通过监控平台,便捷、快速直观、精准地对烟草企业设备安全运行现状和安全生产风险进行实时监控和评测,以对点性事故实现准确判断并及时反映,为后续安全管理方案优化提供决策数据支持。

3.3 风险意识提升

烟草企业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中,提升岗位工作人员的隐患排查技能和安全管理意识尤为关键。从一定层面上而言,岗位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和隐患排查技能的强弱直接决定了管道安全运行水平的高低。近年来,新媒体技術得到了飞速发展,为烟草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建设培训提供了新的支点;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在部分设备培训中应用,这一技术有效植入,为岗位操作、岗位隐患处理等设备安排培训等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全新模式。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对管道安全管理现场进行虚拟,使其达到虚拟场景与实际设备环境一致的要求,从而通过对应训练,掌握在用的安全环保设施、设备、仪表的性能参数、适用范围、性能及正确的操作应用。这将在强化岗位人员安全意识的同时,助推岗位员工实际岗位操作能力和基础安全隐患的防范和风险处理能力提高。

3.4 人才队伍建设

烟草企业的安全管理队伍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走出去”和“引进来”的方式,可在参考国内生产企业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建设模式的基础上,规划并建立符合烟草企业运行实际的双重预防机制应用体系。就烟草企业安全管理运行实际而言,信息化、数据化建设必将成为烟草企业发展的安全管理重要趋势,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设备工艺革新、人力资源优化,预警系统创新,都需要核心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技术规划升级和信息创新重组。因此,建立烟草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导向下安全技术和管理的人才培养长效机制,是烟草企业安全管理能力上档升级的必由之路。

4 结 语

在我国烟草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实下,安全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机制构建成效将直接决定了烟草企业收益。而对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是一系统化多点建设过程,需加强企业安全风险管理交流与合作、突破风险管理的关键节点,结合制度建设、信息管理、人才引进等辅助策略,助推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目标实现。同时,烟草企业在落实安全分级管理和隐患排查机制建设的同时,提高安全风险管理中考核监管、人才评定等手段的构建效能,确保烟草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顺利完成,实现安全效能和企业收益最大化。

主要参考文献

[1]郭志华.论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必要性[J].中国金属通报,2018(4).

[2]吴祥辉,王鹏华,李瑞思.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在地质勘探(钻探)中的应用[J].中国金属通报,2019(2).

[3]王伦宾,毛义鹏,徐昌前.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过程管控工作机制建设[J].商品与质量,2018(39).

[4]王中兴,李晓琴,张维克.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建设[J].安全,2018(2).

[5]王明明.化工企业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深析[J].科学与信息化,2019(9).

[6]赵忠明.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安全规程是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关键[J].新疆有色金属,2018(1).

[7]奚伟.烟草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5).

作者:王炳棋

上一篇:副市长在城乡表彰会发言下一篇:10kV施工技术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