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2022-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化与语言存在着密切关联,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外语教学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有必要融入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本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篇1: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CBA与NBA联赛文化差异

职业篮球联赛CBA和NBA具备比赛特质和时代赋予的社会形态,随着职业竞技体育的快速发展,其中蕴含的文化形态也随之显现。本文围绕着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东西方价值理念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以及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异四个方面,从传统文化、价值理念、社会制度等方面探讨对CBA和NBA联赛文化产生的差异影响,并分析了我国CBA联赛在未来如何更好的发展。研究表明,CBA在吸收借鉴NBA联赛经验的同时,要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职业联赛文化,使之既能传承我国优良传统文化,又能兼顾当下经济社会效益,最终做到体育强国、体育兴国。

篮球是世界上备受欢迎的体育运动之一,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职业化和产业化的篮球职业联赛纷至沓来,篮球产业总产值在各国经济总产出值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NBA是世界上营运最成功的篮球职业联盟,与之相比我国的CBA联赛才刚刚起步。本研究旨在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分析CBA与NBA联赛的文化差异,剖析CBA联盟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体制,推动CBA职业联盟本土化、特色化发展。

1 篮球文化

篮球文化是篮球学术界研究内容的重点之一,不同的学者对篮球文化内涵的认识和界定不同。李元伟提出,篮球文化是观赏和参与篮球运动的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凝结所得,是篮球运动的知识、技能、习俗和制度的总称。孙民治认为篮球文化属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大文化,是一种通过人们参与篮球运动总结得出的各种有形的、无形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内容总称。篮球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关于篮球价值观已经达成的一种共识,其中蕴含着人类的思维方法、社会发展的制度性特征、竞赛的手段和方法等等,并随着篮球运动的普及逐步创新和发展。

2 CBA与NBA文化

CBA职业联盟是我国篮球水平最高的职业联盟,自1995年成立至今已经20余年,目前CBA的发展模式已经系统化。CBA在职业联赛路线和方针上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一方面要满足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还要满足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社会转型的新时代要求,为我国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实施体育强国战略服务。CBA联盟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模仿和学习,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模仿甚至照搬美国职业篮球联赛NBA体系制度和西方职业体育文化;第二阶段是自我创新,要根据中国自身的文化积淀,加入自己的理念,逐渐形成自身的赛事文化。

NBA篮球联盟是目前世界上最为著名的篮球组织,拥有最为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和最能展现篮球运动员竞技水平的国际舞台,形成了其特有的NBA文化,影响着全世界篮球文化的发展。NBA文化建设的经验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载体,从球馆的命名到球队文化的宣传,都包含着NBA的思想内涵;二是文化仪式,赛前到赛后的各种仪式感会对观众产生很强的感染力,不仅丰富了篮球联赛的文化内涵,还弘扬了篮球联赛的文化理念;三是文化传播,从场内的各种先进硬件设施到场外的各种宣传报道的配套,大大的增加了文化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四是文化内容,在信息时代,其联赛内容通过影像,文字等各种方式传遍每一个角落,不同方式的内容使得人们可以在各种场合来对联赛进行最大程度的阅读,满足不同地区人们对赛事的最大限度的了解。通过以上四个方面,NBA在逐步完善自身的同时,将其独有的文化特点传播至全球的每一个角落。

NBA与CBA是存在于不同国情、不同体制下的两种篮球职业联盟组织的简称,它们都是以篮球运动作为主要的社会文化实践活动,不仅拥有体育运动本身的特质,还具有特殊的经济形态和文化特征,尤其是文化形态特征已经成为NBA与CBA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本文把NBA和CBA文化的界定为,联盟发展过程中,以篮球这一运动项目为载体,以人为主体而发展形成的一种重要精神财富,包括篮球运动的精神、观念和心理,以及各种能够体现这些精神、观念和心理的物质表现载体、传播的媒介和符号等。

3 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在NBA与CBA联赛文化差异中的体现

美国的NBA联赛是一个自我价值实现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每一位球员都可以将自己的职业球技表达得淋漓尽致,这也是美国NBA篮球运动者精神和文化表达方式展现的内涵和核心,个人英雄主义精神激励着每一个球员朝着更快、更强、更猛的方向突破自我。西方文化更加强调自我意识表达,这最终发展为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英雄主义既满足了球员在赛场上淋漓尽致展现自我的意识,也符合了观众时刻对于个人英雄主义的期待。

我国的CBA联赛首先肯定了个人能力在赛场上的重要性,比如积极引入外援等,但同时更加强调团队合作,这从CBA本土球员的联赛数据中就可以看出,球队中每个球员的数据较为平均,不像NBA球员的联赛数据差距那么明显。我国的中华传统文化,注重天人合一,更加强调集体的战术配合,推动了CBA文化的一体性;注重仁义道德、追求和谐,这些从根本上影响了CBA文化中的竞争意识,我们否定为了胜利不择手段的做法,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

4 东西方价值理念和传统政治文化的差异在NBA与CBA联赛文化差异中的体现

精神层面上差异使得CBA与NBA在发展理念和价值观上有了认知差异。从其发展理念上说,市场经济条件下诞生的NBA通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自由发展,形成了较为成熟的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篮球俱乐部的大多数股东拥有俱乐部的产权,并与国际联盟达成发展观念、利益以及责任义务的一致性,追求俱乐部的收益最大化成为他们的主要发展理念。在我国集体主义的理念下,CBA联赛的宗旨是服务于国家队参加比赛,CBA联赛与国家比赛相比是个体与集体的关系,个体从属于集体并以集体为先,这种集体主义使得CBA联赛本身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但在产权、投融资以及利益和利润的回报等方面不如NBA的商业运作。

从根本上来说,东西方政治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NBA与CBA的发展理念,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个人与国家关系问题上强调集体,强调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体寓于集体之中,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子民”文化,以此有别于西方的“公民”文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种“子民”文化确实阻碍了CBA的发展,很难将CBA背后的产业潜力全部挖掘出来,但是过度强调产业经济的NBA在世界杯上甚至都没有任何一个顶级球员愿意为国出战,这是否也有悖于体育精神。本文认为,关键在于一个度,即两手抓,既要注重经济利益的协调发展,同时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而如何协调发展这两个方面,是未来CBA发展的重中之重。

5 东西方社会制度的差異在NBA与CBA联赛文化差异中的体现

NBA作为西方国家顶级的篮球赛事,必然反映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特点。NBA每支球队每个赛季要进行的比赛场数是CBA球队的两倍,这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观众对于比赛日的需求,但根本原因是利益至上的思维制度模式,因为球队和联赛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门票和转播权,比赛场数的增加就意味着收入的提升。这背后牺牲的则是在高强度比赛后球员的健康,如果再加上极致的个人英雄主义,近些年来NBA球星们伤病也就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解释了。而CBA在一定程度上服务于国家男篮,为国家男篮培养人才,因此赛季各球队比赛场数较少,并且在大型国际赛事前,都会安排休息时间,这些都为球员的健康做出了贡献,体现出了我国以人为本的制度思想,但也损失了一部分经济效益。

近两年,CBA联赛也在进行改革发展,联赛正在逐步的脱离行政管理模式,CBA公司的建立加快了这一步伐的前进;提升CBA联赛竞争力,对各俱乐部之间的整体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加强自身创新能力。这些改革都得益于我国社会制度上的优势,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最快的发展。总体来看,CBA联赛之前较多的借鉴了NBA联赛,但由于我国制度与西方国家的差异,在经济效益的提升上还有很大空间。但又同样得益于我国的制度优势,近两年CBA联赛得以实现较大程度的改革,并且改革的速度正在加快。

6 结论

西方文化更多强调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资本的转化,而东方文化中更多的则是强调以人为本和家国情怀,这两种文化导致了NBA和CBA这两大联赛所展现出的文化差异。NBA更多展现了极致的个人能力和令人垂涎的商业价值,CBA则在联赛中更多的强调团队的合作以及为国家争取荣耀。各国的联赛文化本身就代表了当地的体育文化,而体育文化则是国家文化和精神的重要组成。NBA联赛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成功的篮球联赛,我们需要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很多,但一定要结合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结合好当下的经济社会效益,打造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篮球职业联赛文化,真正做到体育强国、体育兴国。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批准文号:20212020)。

(作者单位: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

作者:冯孟莹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篇2:

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摘要】文化与语言存在着密切关联,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外语教学中,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有必要融入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所学习的语言知识。本文对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和启示进行探讨。

【关键词】东西方文化 外语教学 跨文化交际 影响

一、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一)对词语教学的影响

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关系到词语的情感色彩、指代范畴、文化背景以及成语、惯用语、谚语的准确运用。在外语教学中,学生若只从母语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词语,则极易导致对目的语理解的偏差,不利于学生准确运用词语。如“rest-room”按字面直译为“休息室”,但在英语国家却是指“洗手间”;“to be green eyed”并不是指“绿色的眼睛”,而是指“嫉妒”。诸如此类词语并不能通过字面意思进行理解,而是要考虑到西方文化背景,认真学习和积累词语的深层含义。

(二)对写作教学的影响

外语写作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表达能力。然而,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运用母语思维习惯将语句翻译成英语,形成“中国式英语”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语言负迁移对外语写作带来了不利影响;二是学生对外国语言文化知之甚少,即使学生掌握了足够的语法知识和词汇量,也难以写出地道的外语句子。所以,在外语教学中,教师不仅应让学生掌握母语文化知识,还应帮助学生了解外国语言文化,掌握两种语言文化在表达方式上的异同。

(三)对语法教学的影响

语法是连字成词、组词成句、合句成篇的基本规律,在东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使得不同民族语言的表达方式也存在着明显差别。如,简约、直接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特点,在英文语序中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即先表明句子主干,后表明地点状语和时间状语。而在东方文化中崇尚的是中庸之道,使得汉语语序往往先做铺垫、后说重点。由此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语法教学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当在语法教学中渗透文化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准确、快速理解和掌握语法知识。

(四)对口语教学的影响

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然而受母语根深蒂固的影响,学生在外语对话中会不自觉地将母语文化模式套用在外语文化上,影响外语的正确表达,进而形成具有汉语思维的外语对话,这不利于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为此,教师要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语言表达带来的影响,使学生了解外语表达习惯,熟悉西方文化,避免汉语思维定势影响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

二、东西方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一)开设文化课

学校应适当开设母语文化课和目的语文化课,将东西方文化差异融入到外语教学中,使文化课不仅要介绍西方文化和目的语背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生活方式、文化传统、历史事件、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方面面。教师要在文化课中有意识地对比东西方文化的异同,引导学生掌握两种文化的共性和差异,从而使学生能够在不同语境中使用得体、地道的语言。如教师可在文化课中介绍东西方日常问候用语习惯、节庆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特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加深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

(二)运用有效教学方法

在外语教学中要渗透跨文化教学内容,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实践能力。教师可在课前布置给学生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本内容,搜集与课本内容相关的文化信息,包括文字资料、视频资料、图片资料等,并对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在课堂上,教师要调动起学生主动性,组织学生对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资料中蕴含的文化信息,而后教师再导入本堂课的教学重点,分析课文大意、理顺语句关系,进而强化学生对文化知识的习得,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

(三)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多接触英美原版的优秀文化作品,如出版物、影视作品等,引导学生体会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为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阅读外语报刊和原版资料,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外语的表达方式,及时掌握外语中产生的新词汇。教师还可在课堂教学中播放一些视频资料,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语言行为、风俗习惯、历史文化等,为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在教育教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外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直观展示视频、音频、图像、文字资料,使文化信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为学生营造西方文化氛围,引导学生在模拟的场景中进行对话练习。在课堂下,教师可指导学生登录教育教学网站,让学生主动获取文化信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来在线学习,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专家讲座、原版视频资料等,拓宽学生的知识来源渠道。

三、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外语教学必须承担起跨文化教育的重任,使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相融合,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外语学习效果。在外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东西方文化差异对词语、语法、写作、口语等教学环节的影响,积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异同,避免母语文化的定势思维阻碍学生的外语学习,从而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智玲.谷萍.文化差异对跨文化外语教学的启示 [J].外国语文,2013,(4).

[2]杨桦.英汉文化差异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

[3]于金明,白洁.文化差异对英语学习的影响 [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3).

[4]刘志朋.文化差异对英语听力的影响及其对策 [J].怀化学院学报,2008,(5).

作者:马蕾

东西方文化差异论文 篇3:

浅谈词汇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

【摘要】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词汇又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透过词汇我们可以了解到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掌握词汇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这样不仅有助于我们学好这门语言,更加有助于我们进行成功地跨文化交流。

【关键词】词汇;文化差异;东西方

【作者简介】张舒,辽宁何氏医学院。

东西方的文化背景和传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可以直接反映出这种差异的。笔者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笑话:一次电脑课响铃后,系里的女秘书突然跑到教室里来宣布:“Dr. Walker has a touch of the Hong Kong dog and will be here a little late. ”听完宣布后,小明向坐在旁边的美国朋友抱怨说:“Dr. Walker 怎么可以抚弄他的爱犬以至于来不及上课呢?”朋友听完后大笑着说:“the Hong Kong dog 并非指一种狗,而是指某人吃坏了肚子,拉肚子的意思。”这一解释让小明尴尬得无地自容。

通过这则笑话不难看出,如果不了解东西方文化在词汇上的差异,会为交流带来阻碍。因此,本文主要从词汇角度来剖析东西方的文化差异。

一、老龄词汇方面的东西方差异

在《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4》的课文“On Growing Old Gracefully”中就明确阐述道:“hale and hearty old men in America tell people that they are young or are told that they are young. ”在美国,人们不愿意说自己老,也不愿意被别人说老。他们认为“老”意味着“无用”或“死亡”,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因此,就会有senior people,seasoned man和third age等词来形容老人。也正如该篇课文所描述的那样:“健壮且精神矍铄的老人会告诉别人他们很年轻或被告知他们很年轻。”

而在中国却恰恰相反,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教育人们要尊老、敬老、爱老。因此,老人也不怕老。甚至有些词还会用到“老”字以表示某种智慧或尊重,如老师、老师傅、老板等。而这些词往往并没有特定的年龄内涵。

二、礼仪词汇方面的东西方差异

本文的礼仪词汇主要指对自己和别人的称谓词汇。中国是礼仪之邦,自汉代以后的各封建王朝都极力推崇儒家的中庸之道。在人际交往中,提倡自我贬抑,注重谦让。这些反映在词汇中,就出现了很多谦词。例如,古人在称呼自己时常用“鄙人”,在称呼自己的家人时常用“贱内”、“犬子”和“愚兄”等。而與谦词相对的是尊称,中国人喜欢说“您”、“尊夫人”和“令公子”以示尊敬。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崇尚个人主义与独立,大部分的子女成年后会选择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因此,家庭关系不复杂,称谓也就更简单随意了。再有,西方人在称谓上通常也不会使用贬低自己并抬高他人的谦词,比如介绍自己就是“my name”, “贱内”是“my wife”和“尊夫人”为“your wife”等。

三、数字词汇方面的东西方差异

由于受到社会习俗、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东西方的数字词汇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说,东西方对数字“6”的看法截然不同。在中国,“6”象征着吉祥、顺利,并有“六六大顺”的说法。而且还通常把“6”与喜事或好事相关联,如“身怀六甲”等。而西方则不然,“6”不但是不完美的象征,还往往与魔鬼与灾难紧密相连。就连美国前总统里根及夫人把家搬到洛杉矶并获悉门牌号是666时,不禁大惊失色,并马上更改了门牌号。

中国人喜欢偶数即双数,更有“好事成双”和“双喜临门”的说法。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送红包送礼物时也往往会选择双数。而西方人则崇拜奇数即单数,他们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独立的,并认为奇数是吉祥的数字。西方人也常常会选择单数的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如赠送的鲜花数常为1.3.5等。

四、颜色词汇方面的东西方差异

红色是东西方文化中差异较大的一个颜色。在中国,红色代表着喜庆、幸运和吉祥如意。尤其在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的对联、灯笼和福字等都以红色为主,象征着来年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而在西方,红色代表着危险、暴力和激进。例如,“血战”是“red battle”,而“red hands”表示“血腥的手、杀人的手”。

蓝色在中国常被用来形容天空、大海的颜色,象征着宁静与悠远。而在西方国家,蓝色有忧郁、沮丧之意,如“in a blue mood”表示“情绪低落”。蓝色还常用来表示社会地位高,如“He is a real blue blood. ”表示“他是真正的贵族。”在英文中蓝色还有“下流的”意思,如“make a blue joke”指的是“说黄色笑话”。

综上所述,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词汇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到词汇所反映出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学习一门语言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学习一门语言,如果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会给交流带来不便甚至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东西方在词汇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只有掌握更多有关这方面的知识,才会更加自如地运用这门语言。只有在了解了文化差异基础上的语言应用,才能实现成功的交流。有好的输入才会有好的输出。所以,我们在输入语言的同时也要输入其背后隐藏的文化,这样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输出这门语言,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曲.从委婉语与禁忌语看东西方文化差异[J].成都大学学报, 2007(4).

[2]朱春梅,魏恺.论词汇中的东西方文化差异[J].社科纵横,2012(6).

[3]孔庆炎,李霄翔.大学体验英语综合教程4[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张舒

上一篇:卫生教案(精选2篇)下一篇:反洗钱体系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