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办学单位学籍管理论文

2022-04-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党校学籍管理是各级党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与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党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目前党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提高党校学籍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基层办学单位学籍管理论文 (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基层办学单位学籍管理论文 篇1:

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①

[摘 要] 在高校的管理中,学籍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而随着高校的发展,学籍管理面临的数据量越来越庞大,也越来越复杂,因此,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就变得势在必行。从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出发,立足于学籍管理信息化现状,对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 键 词] 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高校学籍管理指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对学生的入学资格、在校学习情况及毕业资格进行考核、记载、控制和处理的活动。学籍管理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它贯穿于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整个过程,与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同时,对维护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把控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由于学籍管理工作具有特殊性,其工作涵盖范围广、数据信息庞大,并且随着社会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取得高校学习资格的人不断增加,高校所设置的专业也在不断的丰富,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高校发展的普适性要求,因此,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与改革势在必行。

一、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从之前的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教育,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考等形式进入了大学学习。目前,各高校在校生人数不断上升,专业设置日益分化、细化,办学模式逐渐走向多样化,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和管理困境。若继续沿用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档案、大量运用纸质资料对学生学籍进行管理,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等管理成本增加以及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差错,资料不易存档,工作效率不高等问题。[1]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运用信息化手段对学籍管理进行改革成为必然选择。借助计算机网络管理平台实现学籍工作的网络化、系统化、规范化管理,运用其强大功能对学生学籍注册、学籍异动、学历注册等进行查找、更新和维护操作,将会使学籍管理工作运行稳定、效率高,进而提升整个学校教学水平和管理质量,真正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服务观念。

二、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学信网”管理功能日益突出

按照教育部《高等教育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管理暂行规定》要求,2001年起对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毕(结)业证书及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和高等教育学历文凭考试取得的毕业证书实行电子注册,建立全国统一的学历档案信息库,毕业生的学历信息可通过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简称“学信网”)在线查询。2004年起,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对当年的录取数据进行网上审核,2005年开通了电子注册模块,2006年启用了在校生管理模块,2007年教育部要求各高校对取得学籍的新生进行新生学籍注册,并且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需将新生注册数据报教育部审核备案,只有具有学籍的学生才能获得毕业证书。2008年,教育部进一步要求各高校对在校生进行“学年电子注册”。而随着各项规章制度的不断完善,“学信网”的功能也在不断的增强,特别是2017年来,随着教育部第41号令也就是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出台,教育主管部门将更多的权限下放给了高校,以学信网上上传相关资料扫描件的方式对各高校进行监管,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财力。

(二)學校内部管理系统功能不足

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异常繁琐、复杂的工作,“学信网”只能满足学籍管理一部分的内容,而更多的细节上的一些工作,比如成绩管理、毕业生资格审查以及各种统计、报表却很难实现。所以,越来越多的高校自行开发或者购买包含学生基本信息、成绩管理、学籍异动、毕业资格审核等功能的学籍管理系统。这样的系统虽然很好地解决了高校在学籍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但是由于系统还在不断的完善中,学生在办理相关事项时,许多高校还是以“纸质资料”为先,也就没有真正的信息化。无论是“学信网”还是学校内部管理系统,无疑都大大地提高了学籍管理的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的准确性,但是因为相关部门并未对高校使用的管理系统进行统一规定,其系统不能直接对接“学信网”,所以相关的管理人员不仅要根据上级教育主管单位要求,在学信网上对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同时还要根据高校自身的实际需求在高校内部使用的系统内进行学籍信息的管理与维护,这也就直接造成了学籍管理工作人员的重复劳动,加大了学籍管理劳动强度,也影响了工作效率。

(三)学籍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亟须提升

由于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高校内对学籍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大多要求专人专岗,减少了管理人员的流动性,所以,在高校内,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大多对学籍管理的专业知识较为熟悉,但是在对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上却较为局限,特别是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若管理人员没有较高水平的计算机知识水平,那么无论是在“学信网”平台操作还是运用学校内部管理系统时都难以满足日常管理需求。

三、优化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一)落实“信息化”理念,优化学籍管理工作程序

“信息化”建设绝不仅仅是口头的标语,而是要将“信息化”建设真正贯彻落实到学籍管理的各项工作中去,不断推动学籍管理信息化进程,优化学籍管理工作程序,提升学籍管理效果。当下,许多高校已使用了学籍管理系统,由学籍管理人员在系统内对学生学籍信息、异动情况、毕业资格审核进行维护和管理。但“信息化”建设的应用水平不高,尚且停留在学籍管理部门内部,未实现与高校其他部门之间的信息联动与共享。因此,高校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不断优化学籍管理工作程序,提升学籍管理水平和质量。[2]例如,学生办理相关事项时,学生本人可直接在系统内操作,学院各部门也可在系统内审核,这样可以极大地方便学生,也有利于学籍相关资料的存档及管理。因此,高校学籍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将信息的互动在实际操作中逐步实现,进而提升办事效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师生。

(二)完善系统功能,加强学籍管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高校内部使用的学籍管理系统各不相同,管理系统无法直接对口“学信网”,导致学籍管理存在许多重复性工作。相关主管部门可制定统一标准,或统一研发实用性较强的管理系统,而这一系统又可直接对接“学信网”,使相关的管理人员在对学校内部使用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生学籍信息管理与维护的同时对“学信网”中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管理与维护,增强数据之间的交互及合并,减少学籍管理人员的重复劳动,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率。系统研发、管理人员多交流还应与学籍管理人员沟通、交流,针对学籍管理基层人员的工作需求做出针对性的设计,不断完善系统功能,及时更新系统功能,增强管理系统的实用性。

(三)提升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学籍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学籍管理岗位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整体素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质量,因此,各高校应结合学籍管理工作的要求,打造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认真刻苦、实事求是地为学生服务的学籍管理工作队伍。[3]同时,学籍管理人员自身也应不断学习新的有关学籍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新的学籍管理观念,做到照章办事,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还应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不断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方法更好地为学生服务,并为高校的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做好基础信息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王笑.浅析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7):81-82.

[2]闫树.信息化背景下对成人高等教育学籍管理的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6):192-195.

[3]杨丽.推进高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举措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5(16):168-170.

作者:郑良梅,蒲建萍

基层办学单位学籍管理论文 篇2:

党校学籍管理工作开展研究

摘 要:党校学籍管理是各级党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地位与形象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介绍党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分析目前党校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希望为提高党校学籍管理水平提供借鉴。

关键词:党校;学籍管理;问题;建议

引言

党校学籍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其不仅需要与相应的党校业务结合,还需要构建知识管理体系,为党校开展组织各种学习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有效的党校学籍管理可以提升学籍管理工作水平,为党校提高办学质量和社会形象奠定坚实的基础。但在基层党校学籍管理中还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偏低等问题,从而影响党校学籍管理效率,阻碍党校更好地发展,因此,党校应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对知识的共享、创造和应用工作,从而提高学籍管理水平。

1党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特点

随着各高校扩招等形式的发展,自2009年开始自中央党校到地方党校依次结束了党校学历教育的历史,完成了为广大党员干部提高学历水平的历史使命,进而进入后续的管理,特别是学籍档案的管理的整理。党校的教学形式主要通过面授辅导进行综合教学,注重专业知识的教育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与掌握专业知识,并且根据学生与教师的专业,实行了分专业管理,从而发挥党校教学管理的特点。基层党校学籍管理并没有专业的学籍管理人员,而是由党校的教务处、联合办学处的老师兼职管理负责的,这些优势体现了黨校的学籍管理的专业特色,但是因为管理工作比较繁琐,同时也给党校学籍管理的工作人员带来了挑战。

2基层党校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很多基层党校对学籍管理工作缺乏全面的认识,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有的甚至认为学籍管理与自己无关,从而使得学籍管理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负责学籍管理的人员由于管理理念落后,认为学籍像旧时代的大家闺秀一样躲在神鬼大院里,一般都无人问津,所以对管理工作没有责任心,从不积极主动创新管理方法。

2.2存在人为因素 加大管理难度

由于在学习过程中,一些学生因各种原因,出现休学、退学现象,休学的学生又想学校保留学籍,还有的在指定时间内没有通过学位考试,毕业论文没有及时完成等,这些都使学籍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存档难度加大,给基层党校学籍管理人员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2.3党校学籍管理人员能力素质较低

大部分党校中都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复合型高素质管理人才。对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党校学籍管理中也应用了信息技术,从而提高管理效率,但现有的管理人员大多没有受过管理信息化的专门培训,缺少档案信息化专业知识,计算机技能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是“机盲”,面对日新月异发展的信息技术措手不及,力不从心。同时,管理人员结构也不尽合理,普遍存在年龄偏大、高级职称比例偏小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学籍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2.4管理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各级领导部门没有充分认识到党校学籍管理的重要性,所以不太重视党校档案的管理工作,对于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很有限。资金不足就使得党校无法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及设备的配备,工作环境也不能得到更好地美化,同时也不利于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训工作的加强,限制了党校更好地发展。

3对党校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水平的建议

3.1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管理理念

由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提高思想认识、更新管理理念,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学籍管理现状。因此,在党校中要大力宣传学籍管理法律法规,使学籍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学籍管理的重要性,增强依法管档意识、责任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意识,从而主动适应新形势要求,及时更新管理理念,善于用战略性、系统性和信息化思维来谋划和推动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党校领导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把学籍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与党校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发展。

3.2建立统一管理规范体系

党校应严格按照《档案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借鉴参考其他企事业单位较好的档案规章制度,并结合自身党校发展现状,编制科学、合理的党校档案管理规章制度,明确档案收集的范围和内容,确定档案分类,制定档案整理、鉴定、排列、编制目录的方式方法,从而确保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为今后的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学籍管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党校学籍管理的相关制度执行工作,建立党校统一的学籍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与规范党校办学要求,尤其要对入学与注册、休学与退学以及奖励与处分等方面做出明确统一的规范并严格执行。完善的学籍管理制度是实施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和依据,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将党校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3.3加强党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强党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基层党校要加快党校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提高党校学籍管理信息化水平。一方面,党校要加大学籍管理新建设备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的信息化设备。另一方面,加强软件开发与利用。首先,建立学籍档案有关数据库,实现学籍档案收集、整理、归档的信息化,使涵盖招生报名、入学注册、学籍变动管理、成绩登录、毕业论文、奖励处罚等方面学籍档案更标准化、规范化和数字化。其次,建立学籍档案专门网站。对学籍数据的处理采用“分布处理与集中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实现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网络化、集约化和共建共享。再者,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体系,加强档案信息安全规范管理,及时保存、异地备份,注意防毒、杀毒,确保学籍档案安全和保密。通过信息加密、信息认证等技术措施,设置计算机控制修改、调阅等权限,保护学员个人隐私。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随着党校学籍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党校必须建设一支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现代化管理技能的高素质管理人才队伍。首先,拓宽用人渠道,吸纳更多的优秀人才,优化学籍管理人员队伍结构。其次,加强现有管理人员的在职教育与培训,通过办班培训、交流研讨、实地参观考察等多种方式,有计划地组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学习政治理论、档案管理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提高其综合素质。再者,组织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参加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并把通过等级考试作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晋升专业技术职务的必要条件,激发工作人员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适应新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形势,党校应积极更新学籍管理理念,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加快学籍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从而提高党校学籍管理效率,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方丽真.党校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探讨[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3,14(03):117-119.

[2]于宁宁.党校学籍管理工作开展研究[J].办公室业务,2015(15):15.

[3]陈阳.党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档案管理,2015(05):96.

作者:赵慧

基层办学单位学籍管理论文 篇3:

以电子注册为导向,建设医科院校现代学籍管理体系

关键词:电子注册;现代化;学籍管理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高校的教学、运行和管理的 各个方面,是高校基础信息分析的基础来源[1,2]。高校学生的学籍信息包含了 从学生按国家相关 规定入学注册,取得学籍,到在校学习期间的学业成绩、学籍异动处理、毕业资格审核、再 到最后毕业(肄业、结业)资格,学籍学历证书电子注册等取得国家法律认可的相关文凭等全 过程的信息内容。作为高等学校所特有的一种最重要的信息资源,无论从国家的宏观管理,还是社会生活的现实应用,无论从高校自身的教育和管理要求,还是学生个人的发展需要等 各个角度,学籍信息及其管理都具有其不可替代的重大意义和作用。

教育部从2001年起全面实施学历电子注册制度。电子注册是一种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行计 算机网络注册管理的方法,实行国家、省、学校三级管理。各高校学籍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将 录取后的学生信息制作数据库,通过教育部网络平台对学生做新生学籍电子注册、每学年的 学年电子注册、毕业生学历电子注册等,并通过国家学籍学历信息查询平台,向社会公布,供在校生及毕业生和社会用人单位查询认证,它是扩招后教育部实行的对高校办学规范化的 有效监控手段[3,4]。

1 现阶段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高等教育从“精英 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我国高校从1999年起全国高校开始扩大招生规模,到2004年全 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19%。2002年开始,国家又进一步放宽了对普通高校招生年龄的 限制,由此带来的是学生个体状况、学生素质状况的多样性和多层次性,学籍档案材料的范 围也渐渐扩大,内容也更为充实。传统的学籍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存在以 下几方面问题。

1.1 扩招后办学规模的扩大及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籍管理工作更为繁重和复杂化

从桂林医学院上报教育部的“普通高等学校基层报表”数据显示:在校学生的本专科学生人 数从1998年扩招前的2020人,到2009年已增至7460人。招生数量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 以及学生个体情况的复杂化,学生异动数增多加剧了学籍管理数据准确化的难度。办学形式 的多样化也使学籍管理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在普通高 等教育方面,既有普通本科生的学生学籍管理,也有民族预科生、专升本、高职生的学籍管 理。

1.2 学籍现代化管理技术相对滞后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持续改革和 发展,高校合并,办学规模扩大,专业设置多层次、多元化,学籍数据一步步冗余,管理机 制上的一些问题也渐渐凸现出来,管理上的难度也非几年前的微机管理或当前简单的网络管 理模式所能相比,一系列的问题严重地滞碍了学籍管理工作向着科学、先进和规范化方向的 发展。

1.3 医科院校所具有的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籍管理工作难度

在高等院校当中,医科院校有着它不同于其他综合性院校的特点,表现在3个方面 :①医科院校的学制种类多,学籍管理工作量较大,较繁琐。②医科院校极为重视学生实践 能力的培养,进入实习阶段的学生均在各教学医院实习,学生难以召集,造成学生学籍数据 不能及时搜集、校对。③实习医院众多并且分散,有的在异地,年级辅导员用传统的方式报 送成绩单,常常出现成绩单不能按时送达的情况,影响了学籍管理工作的进度。

2 根据医科院校特点建设现代学籍管理体系

随着教育部电子注册的不断推进,对各高校的学籍管理要求更高,传统落后的管理体制已完 全不能适应新时期的管理要求。必须结合医科院校学分制发展的实际情况,在管理制度、管 理行为及管理技术方面进行改革,建设适合医科院校的现代学籍管理体系,让学籍管理工 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1 改革学籍管理制度,促进医科院校学分制的发展

学分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量单位,学分制是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量的管 理制度。与学年制相比,学分制提供了一种更为宽松的管理模式,为受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 选择、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学分制从它诞生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中国不少大学都在试 行,主要模式有完全学分制、计划性学分制、学年学分制、复合性学分制。根据调查统计,我国医科院校更多实行的是学年学分制。为适应学分制发展的需要,对学籍管理制度进行以 下主要几方面的改革。

①实行弹性学制,最长修业年限放宽至标准学制的双倍,如5年制的临床医学专业最长修业 年限可达到10年,10年内完成毕业要求视为有效。学生可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身体状况、 经济状况等因素根据毕业要求有计划地安排学习,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

②放开重修课程次数的限制,允许学生对成绩不理想的课程多次重修,并以多次考核的最高 分值记入学生成绩档案,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机会,顺利毕业、获得学位及有利于学生就业。

③实行人性化管理,取消因成绩不合格的退学条例,允许因成绩原因达到退学的学生降级学 习,在最长修业年限内通过重修的方式经考核合格获得不及格课程学分,并对降级学生办理 已修过的合格课程的免修,指导学生完成学业。

2.2 运用原则性与灵活性相 结合的管理行为

①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把握好严与活的关系。学籍管理行为的严与活应从两个方面 考虑:一方面在原则问题上绝不能姑息。对已达到留级条件的学生,不论是谁都做到了一视 同仁,该留级的留级。另一方面在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则根据学生具体情节区别对待,灵活掌 握。

②以人为本,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学籍管理行为。任何时候制定的学籍管理制度都是有 着当时历史背景的产物,虽然不能朝令夕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新的历史时期,还会 出现许多新情况,应根据这些新情况,探索新规律,以人为本,适应社会需求,不断调整学 籍管理行为。

2.3 加快学籍管理信息的网络信息化建设

当今社会已步入一个网络信息化时代,高校的学籍管理应跟随时代的步伐,与计算机和互联 网技术的发展同步,逐步实现学籍管理的自动化和网络化。

①研发适合医科院校的开放式学籍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满足校内外师生对学籍信息的 利用和共享的需求,提高学籍管理的时效性。同时,根据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管 理系统软件功能进行及时完善、更新,使各级教学管理人员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分析 效果。

②以教育部电子注册要求的内容为导向,建立动态的学籍信息档案:(1)必须达 到与学籍学历信息平台所要求的电子注册数据兼容、减少整理数据的工作量。(2)可以实现 网络查询与修改,能够建立学生动态的电子学籍档案。(3)应具备校、院两级版本,实现数 据共享,分散工作强度,达到集散合理、强化数据准确度。

③建立多样化的访问方式,设置各级访问权限,建立完整的处理流程,使得查询和统计便利 、高效。同时建立严格的查询审查制度,以及网络安全访问机制,让系统的安全性有所保障 。

④完善硬件配备,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须重视加强高校学籍管理人员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知识 的学习,提高业务管理水平;加强业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和 政策业务水平。

总之,医科院校要不断优化学籍信息管理,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完善制度,优化 过程,创新理念,让学籍信息真正能及时有效地为学生、学校以及社会提供服务,使学籍 管理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吴东升.基于网络平台下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宿州教育 学院学报,2006,(5):47-49.

[2] 林秀兰,朱艳.新形势下高校学籍管理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教育( 高教研究与评估),2006,(4):77-79.

[3] 李戎.高校学籍管理与电子注册制度建设[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12):23-25.

[4] 余碧春.对高校学籍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J].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 学版,2003,15(1):54-56.

(收稿日期: 2009-12-17)

[责任编 辑 高莉丽 邓德灵]

作者:石 峻 张均智

上一篇:村治保主任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