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中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5-0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优质护理中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优质护理中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手术室从术前、术中、术后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为手术患者提供全期优质护理服务。结果: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提高了手术室护士专业素质,增强了护士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患者、医生对手术室护士的满意度。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士更新了护理服务理念、提升了专科护理品质、丰富了人文关怀的内涵,为患者提供了安全、高效、方便、满意的服务。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体会

2010年卫生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工程以来,我院积极响应号召,护理部多次召开以“夯实基础护理,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活动,优质护理服务是卫生系统护理模式改变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以病人为中心,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并把护理程序人性化、规范化地运用到临床护理中,“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为病人实施生理、心理、社会性的一种动态、完整、连续的综合护理过程[1]。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活动的广泛、深入的开展,我院的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我科于2012年开展优质护理服务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护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专业护理技术和人性化护理管理有机结合运用,对手术患者实行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创新管理模式

1.1 实行弹性排班: 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按“忙时人不少,闲时人不多”的原则合理安排各班次的人力衔接,实行弹性排班。弹性排班使手术室的护理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虽然手术室工作量增加了,但是工作秩序井然了,工作效率提高了,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医院、护士三方均受益。

1.2 实行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是对护理人员德、能、勤、绩方面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科室质量目标与个人工作努力方向,量化护士综合素质,并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从而变被动为主动工作,加强了沟通协调能力,增进了医护之间的合作,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以医生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提高了手术室医生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整体护理质量。

1.3 实行分层级培训: 根据各层级护理人员的水平不一致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对护理人员进行分层级培训,按护理人员的资历与工作能力分为N0级助理护士、N1级初级责任护士、N2级高级责任护士、N3级专科护士四个层级进行培训,高年资护士是低年资护士的老师,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将护理人员个人所需的培训落实到日常的护理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护理培训的成效,有利于提高护士临床思维及解决临床护理问题的能力,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2 全面提高护理队伍综合素质

2.1 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根据手术室工作特点,我科组织的业务学习、护理查房形式多样、涉及面广,从基础知识到法律法规、新技术、新业务等,并及时对护理不良事件进行讨论,提出整改措施,对潜在的护理工作风险,做到提前防范,制订相应的防范措施,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定期向手术医生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各个医生及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并将问题及时反馈,制定整改措施,使我们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2.2 礼仪培训: 良好的护理礼仪可以无声地营造着完美的医疗环境,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了帮助医院医护人员塑造医护职业形象,通过职业礼仪体现出医护人员良好的文化素质,医院邀请礼仪老师对医务人员进行培训,我科还开展护士礼仪讲座,让我们用优美的仪表、端正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优雅的举止,使患者在心理上得以平衡和稳定。

3 以患者为中心,优质服务手术全程

3.1 术前访视温馨,将术前访视延伸至家属: 手术前一天,巡回护士在探视时间访视患者,术前访视不仅要与患者沟通,更要与患者家属多沟通,使家属协助患者减轻术前紧张、焦虑等情绪。与患者沟通时先作自我介绍,态度和蔼、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体位、麻醉方式等,交代注意事项,我们将各种体位、为何要禁食等事项制成图表,以图表的形式向患者讲解,便于接受。并指导家属手术当日在手术室外休息室等候,以便术中出现特殊情况及术后看标本时能与家属直接沟通。

3.2 术中护理用心,营造亲切、舒适的环境

3.2.1 微笑服务:患者进入手术室时,手术室护士热情迎接,微笑服务,态度亲切,语言温和,安慰体贴关心照顾患者,缓解其不安和恐惧的心理。

3.2.2 音乐解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播放手术室背景音乐,通过音乐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恐惧与紧张,降低以此出现的的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心理应激反应。

3.2.3 握紧我的手,跟我深呼吸: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或多或少都会紧张,手术室护士握紧患者的手,嘱其深呼吸,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理,尤其是产妇,进入手术室后,因疼痛不停的叫喊,手术室护士可握紧产妇的手,嘱其深呼吸,以达到缓解患者疼痛的目的。手术过程中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清醒的患者,时不时与患者的握手,与其交流给予心理支持,全麻患者复苏时,手术室护士陪护在旁,握住患者的手,询问患者的感受,根据患者主诉及时做好相应的护理,使患者顺利度过手术期及苏醒期。

3.2.4 陪人等候区人性化 我科在陪人等候区的墙壁上张贴不同麻醉的患者手术流程,使患者家属了解患者进入手术室后的大致步骤,还安装了有线电视,杂志、报刊柜等设施,为患者家属提供减压环境。患者家属也迫切希望了解患者的手术进展情况[2],因此,责任护士定时向家属告知手术情况,让家属放心。

3.3 术后访视贴心: 术后1~3天,巡回护士对术后患者进行回访和探视。了解患者的精神状态、体温、伤口愈合情况及其他手术并发症等。通过与患者交流,一方面丰富了护理经验,另一方面拉近了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增加手术室的社会效益。最后征求患者及家属对手术室护理服务的意见及建议,了解患者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程度,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4体会

优质护理服务的目的是为了真正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转变护理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规范服务行为,使病人得到实惠的优质护理服务[3]。在手术室开展优质护理,从传统的机械性工作流程中解脱出来,尊重理解患者,对护理工作是一种高质量、高品质的追求,激发了护理工作者的职业激情,扩大科室内涵。通过优质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认识到手术护理不再是简单的操作配合,而是对患者生理、心理的全面服务,由原来的要我服务转变为我要服务,激发了护士对护理工作的热情,提高了护理质量,使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认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邹丽英.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2):115-116.

[2]谭晓艳,郭伟航.手术患者术中需求与满意度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6:69-70.

[3]李福宣,白晓霞,敬洁,等.手术室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探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7):135-137.

作者:柏贵红

优质护理中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40例。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 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 对手术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能取得良好的效果,能够对患者的手术情绪进行改善,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应用

我院对收治的手术患者在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发现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手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其中参照组患者有24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年龄17~72岁,平均(40.3±6.1)岁;研究组患者有22例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年龄19~71岁,平均(39.8±5.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参照组40例患者行常规手术室护理干预,研究组4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行优质护理服务干预。①术前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室环境介绍给患者,让患者对麻醉和麻醉效果进行了解,使得患者恐惧麻醉的心理消除。与此同时还需要对手术室湿度和温度进行调节,使其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手术器械及用品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对患者需要手术的部位也需要进行消毒,避免患者手术中出现细菌感染。在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安慰,将其不安心理消除。除此之外还需要将心电监护做好,对病情变化进行及时观察。②术中护理。严格执行手术操作程序,做好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在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注射时需要尽量一次成功,防止患者有不适的感觉出现,遮盖患者的私处,对其隐私进行尊重。除此之外还需要按摩患者非手术部位,防止其有水肿的情况出现。在手术过程中还需要为医生提供帮助,对患者各项体征进行密切的监视,对器械哦鞥装的情况进行避免,从而使得患者的感官刺激减少,对手术中的危机情况以及突发情况进行避免。在手术中需要对患者进行几步保暖,加热输液体,防止患者出现低体温症状。同时术前如果对患者使用药物或手术时间过长,都会使得患者出现嘴唇干裂和口渴的情况,对此护理人员可以在患者嘴唇上防止浸湿的棉纱,从而对湿润效果进行保持。③术后康复护理。手术后护理人员应该将患者皮肤上的血迹擦拭干净,将被单为患者盖好,在将患者向病房进行转移的时候尽量保持平稳,防止震动过度造成患者伤口出血。护理人员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叮嘱,保证患者膳食合理且科学,对其营养支持进行增加,还需要对患者进行随访。将患者档案建立起来,对其进行随访,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建议进行记录,并向护理质量监察小组反馈情况,从而对服务质量进行提升。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及护理满意度情况进行记录与分析,焦虑评分的评定可以依据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SAS标准分一旦超过50分就代表患者有焦虑症状,如果分数高于62分就代表患者有严重的焦虑症状。护理满意度包括“满意”、“不满意”2个层级。

1.4統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6.0进行文本数据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后SAS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6.8±3.9)分,护理后为(30.1±3.6)分;参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前SAS评分为(36.9±4.1)分,护理后为(35.1±2.7)分。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

2.2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40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7例,不满意3例,护理满意度为92.5%;参照组40例患者中,对护理满意30例,不满意10例,护理满意度为75%。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

3讨论

在手术室护理措施中实行优质护理服务,能够在护理程序下使得护理人员以优质服务的要求为依据实施护理内容,从而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护理水平进行提升,对其工作效率进行提升,还能够对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进行有效缓解,使得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护理后SAS评分变化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92.5%)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75%),P<0.05。由此可见,对手术的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能取得显著的效果,可以对患者的手术情绪进行有效改善,对其护理满意度和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提升,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 马应珍

优质护理中的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方法 选择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0例并将其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升级的优质护理服务,对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患者要高得多,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值得在手术室护理中大力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护理服务;手术室

为了探讨和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本文选取了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60例进行研究和探讨,现报道如下。

1.资料方法

1.1一般资料

把2013年8月~2014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的460例患者作为观察的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人数相等的观察组和对比组,观察组230例患者,该组患者男性患者121例,女性患者109例,年龄范围均在8~74岁之间,平均年龄(27.8±3.4)岁;进行的手术类型:内脏手术患者155例,包括:胃肠手术患者32例,肝胆手术患者38例,心肺手术患者31例,子宫手术患者28例,卵巢手术患者26例,脑部手术患者41例,四肢手术患者34例。对比组230例患者,该组患者男性患者113例,女性患者117例,7~76岁之间,平均年龄(27.3±3.2)岁;进行的手术类型:内脏手术患者142例,包括:胃肠手术患者33例,肝胆手术患者35例,心肺手术患者30例,子宫手术患者25例,卵巢手术患者19例,脑部手术患者48例,四肢手术患者40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病情危急程度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且两组患者和家属均对此知情。

1.2方法

对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的护理。

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护理升级的优质护理服务,即进行术前探访、术中护理和术后护理和访问。术前探访:对患者进行一个手术前的探访工作,是尽量和患者沟通以缓解其手术紧张和焦虑;术中护理:其重点是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手术环境,手术期间加强护理,避免术后并发症和尽量减少术中的损伤[1];术后护理和访问:对手术后的患者进行身体方面的清洁,并将患者安全送病房,之后再对患者进行回访,告诉患者术后的注意事项,如患者在医院住院,则可以陪同患者进行创伤恢复运动的练习。

1.3护理评定

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护理评定,其中护理质量评定是根据患者的焦虑自评表进行分类,其中以5分作为焦虑和无焦虑的分界点,<5分是无焦虑,>5分是焦虑,其中焦虑又细分为:①轻度焦虑>7分,②中度焦虑>6~7分,③重度焦虑<5~6分,其总分是8分。其满意度的评定标准为:①很满意>9分,②满意>7~8分,③一般<7分,④不满意<6分。其总分是10分。

1.4统计学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采用SPSS 12.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和x2 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前后的调查护理质量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情况见表一。

表一:护理质量的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7分 7~9 分<9分例数百分率例数百分率 例数百分率观察组23045 10.89646.589 42.7 对比组23087 21.39141.152 37.6P 值 - P<0.01P>0.01 P<0.012.2手术后出院时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详细情况见表二。

表二:护理满意度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 不满意一般满意很满意 满意度(%) P值 观察组23022429571 74.6 (P<0.05)对比组 2305263 72 4351.1(P>0.05)通过表一、表二可以看出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后,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护理在临床医学上的普及,其平常的护理工作也由简单平常的护理转变为专业针对性的护理技术。优质护理服务患者的身体、心理都有重大的影响,其护理工作主要是术前护理和术中护理以及术后护理。在护理期间,医护人员不仅要对其身体进行细微的护理,对患者的饮食也要多加关心,一定要保持患者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和病魔对抗,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如果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因病情的加重从而会产生焦虑、对医院不信任的心理,对于焦虑不安、压抑这类的患者要进行安慰和开导,医护人员应当多和患者进行交流,对不肯合作的患者进行劝解,稳定患者的情緒并告诉患者健康愉悦的心态才会使病情加速好转,并尽最大可能满足患者提出的合理要求。总之要了解患者需要怎么样的护理,这样才能把护理做到位[2]。

本文主要是将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治疗460例患者进行分组,并对其进行护理。对观察组进行优质护理,对对比组进行常规护理,而护理出来的结果是观察组的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比组。而手术的护理质量的提升对手术的顺利进行有很大的帮助,对术后的恢复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宗旨是通过在围术期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来提升护理质量,增大患者的满意度并缓解其负面情绪,最后处理反馈意见,进而提升护理的质量[3]。

参考文献

[1]于水情.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21:66-68.

[2]谭小玉.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3:519-520.

[3]高珊. 优质护理服务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吉林医学,2012,34:7574-7575.

作者:袁翠萍

上一篇:初学者英语听力水平提高论文下一篇:收费员事迹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