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主义现代艺术论文

2022-04-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抽象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都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都具有抽象性和表现性,但它们绝不是一个流派,无论它们的代表人物,艺术主张,还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同的。区分这些概念或者流派对于美术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要。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表现主义现代艺术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表现主义现代艺术论文 篇1:

论述现代艺术中的表现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

内容提要:抽象与表现是西方现代艺术发展中的两种不同趋势,二者之间既存在关联又有所区别。本文将以西方表现主义艺术的兴起为视角,以抽象艺术的发展为脉络,探索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出现的原因。笔者认为,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并非只是现代西方标新立异的产物,而是西方艺术人文精神在现代的发展与延伸。

关键词:表现主义;抽象;抽象表现主义

一、“表现主义”手法在西方艺术中的发展

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当然并不是产生于现代,早在中世纪的艺术作品中,我们就可以看到它的踪迹。比如夏特尔主教座堂中拉长的人像圆柱雕,在它的彩色玻璃窗画中对神秘光感空间富有想象力的营造。在随后16世纪初的“样式主义”艺术中,我们又能找到那种对表现的传承。丁托列托的《最后的晚餐》中画面人物杂多,其强烈的明暗对比、远近对比,不和谐的姿势和动作都让习惯于拉斐尔作品和谐崇高感的欣赏者感到震撼;埃尔·格列柯在作品《奥尔加斯伯爵的下葬》中,将人物进行了拉长的处理,天堂的戏剧性气氛与人群中压抑肃穆的气氛形成了鲜明对比。

到了20世纪,现代艺术之父——塞尚在他的绘画作品中于印象主义的基础上增加了一种画面的秩序感。他力求获得深度感但不牺牲色彩的鲜艳性,力求获得有秩序的布局但不牺牲深度感,而传统的轮廓造型的准确性是他时刻准备牺牲的。他不是要去剔除自然规律,而是因为他更关注画面是否能达到他向往的效果。透视法只能制造一種空间视觉错觉,而他要表现的是坚实感和深度感。

当我们兴奋于艺术之路向“表现”越走越近,对传统的反叛越走越远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所有的反叛无一不是对古希腊的一次致敬,对最初传统的一次温故。柏拉图的“理式”为我们提出了一个高于感性世界的理性世界——理想的美,绝对美。而他的“理式”就是古希腊精神的,表面上他否定了艺术的创造,而将古希腊张扬人性的精神设定为最高美。现当代艺术对传统规范桎梏的反叛就是一种个性的张扬,一种对自我的尊重,这也是西方艺术不断追求创新的根本原因。

二、表现主义与抽象艺术的发展

“表现主义”的提出从马蒂斯的野兽派开始,在他在作品《音乐》与《舞蹈》中,画面没有刻意制造三维空间错觉,而是呈现一种二维平面感,色彩单纯,线条简单、曲柔。马蒂斯曾说“使我最感兴趣的……是人体。透过人的形象,我方尽所能地表现出我接近于宗教感情的人生观”。人体正是古希腊以来西方艺术家一直所钟情的,艺术家用人体美来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对人性的敬意。1893年蒙克创作了表现主义代表作《呐喊》,画面中极度扭曲的线条,恐怖的人物形象给欣赏者一种烦躁、不安的感受。

1913年康定斯基的《回忆录》出版,在书中他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他认为就如哲学中所谈到的二元对立——物质与精神一样,除了研究事物的本质外还要研究它们的精神性。观众在用直觉感觉到事物的外部形式,同时对事物的精神体会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亦说明了人们首先体会到的是物质实体中的精神,然后才是抽象形式中的精神。康定斯基不仅用文字宣扬了一套近乎意识流的抽象主义艺术理论,更有诸如《构图N号》这样的作品诠释了该理论的实践价值。

1913年马列维奇展出了其第一幅“至上主义作品”——在白纸上画下一个白色的方块。至上主义的意思是:画上可以感觉到形状和色彩,但不引起进一步的联想和感觉。在《非具象世界》一文中,马列维奇提到“最精确的表现手段永远是那种最能充分地表达感觉的手段,这种表达手段无视事物司空见惯的表象。”在至上主义者看来,纯感觉的艺术才是他们所追求的,他们的艺术如同象征的符号,绝不是装饰,而是一种节奏的抽象感觉。相对于康定斯基的抽象,马列维奇抛弃主题实用意义,在他们看来绘画到此时为止已经死亡了。

1920年蒙德里安的作品《红、黑、蓝、黄、灰构图》用几何规则的方格切割了画面,直线和纯色是它的特征。蒙德里安试图找到一个清晰而规则的艺术形式反映宇宙的客观法则,这种与康定斯基相似的神秘主义思想,揭示了在事物外形不断变化背后隐藏着的永恒不变的真实。

三、从表现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就源自于这几种不同的艺术主张当中。整个抽象艺术起源于塞尚那种对自然要素的取舍,后来“抽象”意义被延伸,抽象在一些艺术家看来是要表达“色彩大合唱”——一种绘画的音乐效果。另一些画家则把它视作完整的哲学体系,就像柏拉图所说的“理式”——最高美、绝对美。这些画家将非具象的“真实”表达出来,是因为他们认为眼见的感性世界是虚伪的、偶然的、不真实的,是那个“真实”世界的偶然的反射,所以用简单的单纯的创作才能达到对那看不见的、抽象的“真实”的把握。

当1947年波洛克的《大教堂》完成时,我们不得不感叹,泼溅和滴洒的技法令人震惊,他的无意识决定绘画形式的直接性是绝无前例的。另外,他不是把消解了的传统的构图焦点放在图像中心,而是分解开空间中的物体幻象,造成一种“满幅”的构图。在其构图中,平面肌理呐喊总看似无限的亲密性创造了一种浩瀚、搏动的环境,充满张力,彻底吞噬了观众。抽象表象主义的绘画跟中国书法一样,讲究创作状态中的一气呵成,而不是事前的计划规则。这本身就融入了佛教禅宗的精神,一种神秘的东方主义。

不难发现,从19、20世纪之交的塞尚到20世纪40年代的波洛克,从表现主义到抽象表现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半个世纪,他们的变革是一步一步变化而来的,不是一种无厘头的突变。这种发展是对西方人文精神不断的传承与创新,是向古希腊追求人性的精神致敬。

作者:张平静

表现主义现代艺术论文 篇2:

抽象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初探

摘要: 抽象主义与抽象表现主义都是西方现代艺术流派,都具有抽象性和表现性,但它们绝不是一个流派,无论它们的代表人物,艺术主张,还是在美术史上的地位,都是不同的。区分这些概念或者流派对于美术理论的学习非常重要。

关键词:抽象艺术 抽象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 异同

抽象艺术,也称为“无主题艺术”,或者“无代表性艺术”,是特指描绘没有可识别的具体对象的艺术形式、抽象性的表现和抽象创作,在雕塑、绘画和其他平面艺术的形式上都有。西方的抽象艺术开始于19世纪,在19世纪下半叶,艺术面临了巨大的挑战。艺术家们开始对艺术表现所使用的因素和对象重新进行研究和考虑,特别是对光线和视觉过程的研究,揭示了一个视觉表现的崭新的天地。从浪漫主义时期起,艺术家开始否定古典艺术、学院派艺术的自然主义方法和对对象的刻板摹写,而提出通过艺术形式来达到艺术家自我表现的创作目的,从这个时候起,艺术开始越来越多地采用艺术的各种技法因素来表达自我,而不再强调自然主义的、写实主义的再现。

一般泛指的抽象艺术,包含两种类型:1.从自然现象出发加以简约或抽取其富有表现特征的因素,形成简单的、极其概括的形象;2.不以自然物象为基础的几何构成。其实,艺术本身就具有抽象的本质,形式、体积、色彩、线条、色调、肌理等等的艺术表现,具有相当的抽象性。抽象艺术的出现可以说是现代艺术中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它完全消除了古典艺术强调写实再现的局限,把艺术的基本要素--形式、线条、色彩、色调、肌理作为具有本身独立意义的元素,并把这些元素进行抽象的组合,创造出抽象的形式,因而突破了艺术必须具有可以辨认形象的藩篱,开创了艺术发展的新天地。

抽象主义不同于20世纪的其它流派,它不是一个有宣言和纲领的社团。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四、五年左右,有些艺术家开始尝试采用纯抽象的形式来表现主观心理,例如:罗伯特.德洛涅,瓦西里康定斯基,卡西米尔马列维奇和佛拉基米尔塔特林等人。其中,以康定斯基的探索最为重要,他被视为真正进行纯抽象绘画创作的第一人。他在1910——1911年创作了一系列完全抽象的绘画作品,因而奠定了抽象艺术的基础。

抽象主义的美学观念最早见于德国哲学家W.沃林格的著作《抽离与情移》。他认为,在艺术创造中,除了情移的冲动以外,还有一种与之相反的冲动支配着,这便是“抽离的趋势”。产生抽离的原因是因为人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冲突,人们感受到空间的广大与现象的紊乱,在心理上对空间怀有恐惧,并感到难以安身立命。人们的心灵既然不能在变化无常的外界现象中求得宁静,只有到艺术的形式里寻找慰藉。人们既然不能从外界客观事物中得到美感享受,使希图将客观物象从其变化无常的偶然性中解放出来,用抽象的形式使其具有永久的价值。沃林格的理论,影响了包括W.康定斯基在内的一些画家。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大批欧洲现代艺术家移民到美国,从而把现代艺术的精神和实践带到了新大陆。在此期间,美国发展出抽象表现主义这样的强调抽象形式和个人主观动机表现的新流派,并发展得有声有色,成为战后主要的、最重要的艺术运动之一,在西方控制艺术发展有20年之久。抽象表现主义产生的根源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形成的抽象绘画。这是抽象艺术的大发展时期。杰克逊·波洛克是最重要的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以巨幅的“滴色”画(如《第一号》,1948)而获殊荣。他把自己的作品题材解释为绘画自身的行动。他的创作并没有开始的草图,而只是由一系列即兴的行动完成作品。罗伯特·马瑟韦尔可算作抽象表现派运动的组织者,他是一位学识丰富、精力充沛的艺术家。抽象表现主义的代表画家还有弗朗兹·克兰、阿德·莱因哈特、莫里斯·路易斯等。

抽象表现主义是第一个由美国兴起的艺术运动。美国兴起此艺术运动跟当时纽约想要取代巴黎成为世界艺术中心是有影响的。 也是二战之后西方艺术的第一个重要的运动,享有的地位无与伦比。它是战后漫长风格实验的开端,标志着一个新的时代的到来。自此之后的一段时期里,西方现代艺术的中心从巴黎转移到了纽约。

抽象表现主义是抽象艺术,特别是抽象绘画的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影响非常大。它具有的抽象形式和表现主义的思想内容使之能够形成独立的体系和流派,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有长达20年的发展,影响整个西方现代艺术的进程。但是,抽象表现主义如此强大和来势汹汹,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他类型的现代艺术:不完全属于抽象表现主义的一般性抽象艺术、抽象绘画就基本被艺术评论界忽视了。其实抽象艺术、抽象绘画并没有在抽象表现主义发展的浪潮中消失,而是与抽象表现主义同时存在,一方面受到抽象表现主义某些影响,同时也具有非抽表现主义的自我特征;有时候它也与抽象表现主义合为一体,不少抽象画家基本上是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但是,在1960年代,波普主义取代了抽象表现主义之后,抽象艺术却依然存在,保持低调的发展,一直持续到1990年代和今天,也就是说,在抽象表现主义已经寿终正寝30年后,抽象艺术却依然存在,并有所发展。

20世纪主要的现代艺术流派,其实都在探讨艺术和自然形象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的内部因素则是艺术创作中的主观与客观的关系问题。对具体表象进行抽象总结,从而达到把握表象之下的精神,或者通过这个抽象过程来表现艺术家的主观心理,是20世纪艺术创作的一个重心。

抽象艺术有独特的价值,也有它的局限性,它只能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存在,决不能取写实主义而代之。西方一些抽象主义理论家,宣传写实主义过时和抽象主义代表着艺术发展方向的论调,是不符合实际状况的。

参考文献:

1,孙乃树,《西方美术》,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李泽厚,《美的历程》,广西师大出版社

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

4,郑方伟,《世界美术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5,崔庆忠,《西方现代艺术流派书系--抽象派》,人民美术出版社 □

作者:闫爱芸 张天翔

表现主义现代艺术论文 篇3:

探究表现主义绘画发展过程

摘要:20世纪初,一场流行于德国、法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艺术思潮运动正在兴起,表现主义作为现代重要艺术流派之一,涉及绘画、电影、小说等诸多领域,对当时特定时代的经济、政治、文化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更是给德国艺术画家们一个展现自我,抒发精神情绪的舞台。本文主要从德国表现主义诞生时自然、艺术文化、人心涌动的背后因素;德国表现主义推崇的必然性和表现主义对我国绘画和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的久远影响三方面进行浅层的解析。

关键词:表现主义;德国;现实主义;中国;艺术精神

二十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规模巨大、破坏力极强、损失伤亡惨重,给全世界各国人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心灵创伤。工业发展的快节奏也加大了人们的紧迫感,传统的艺术形式已不符合当下人民的精神需求与心理需求,科技的发展与国际间的交流,逐渐开拓了艺术家们的视野,促使他们开创符合当下时代的艺术流派与风格,他们尝试用新的表现手法与艺术精神追求反现实、反传统的呈现方式,相对于印象主义景与物的写实悠闲,他们更侧重于神态恐慌,渴望和平的精神输出。由此,表现主义应运而生。

表现主义是现代主义绘画的核心画派,也是艺术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它的主要基地在德国,这取决于德国社会现实因素、艺术熏陶结果及精神空缺需求,国内生活环境的不断恶化,导致社会意识性质的改变,促使艺术家在哲学理论、世界观和创作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反应了当下艺术家们在社会形态恶化发展中精神上的恐惧与孤寂,在法国艺术家以色彩和线条表现他们的愉悦之情,组织富有诗情画意的图案时,德国艺术家却以简练的线条和亮丽的颜色发泄内心的愤怒。精神的多面性与矛盾性,形成了德意志人民特有的内省的气质与表现的魄力,他们好思辨、善抽象、求表达,内心被积压的情感一旦得以宣泄,就如火山爆發般凶猛,这正是德国表现主义作品直击心头、关注痛点、令人痛愤的原因。现从德国表现主义诞生的背后因素、德国表现主义的推崇以及表现主义对现代中国绘画的影响三方面映射浅析表现主义对现代主义绘画发展影响的原因。

一、促使德国表现主义诞生的背后因素

德国表现主义的出现可以认为是必然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偶然的,推动德国表现主义形成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现将分别从社会自然角度、艺术演变角度、人心所向的角度进行分析促进德国主义诞生的背后因素。

社会与自然是万物的载体,种族则是影响艺术发展的内在动力,要了解一个民族的艺术,就必须先研究创造这一艺术的种族与环境,因此研究日耳曼民族则是读懂德国表现主义内在精髓的前提。德国处于欧洲中部,因被法国、波兰、阿尔卑斯山、波罗的海和北海四周包围,素被誉为“中央之国”,以此德国成为了欧洲地区的精神交汇处及文化交流地,正是这种自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给这个民族带来优势的同时也省不去相应的劣势。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德国注定无法安宁,要么侵占他人,要么等他人侵略,正是这种度日如年的被束缚感,使得德意志人生活紧迫,带有沉重负担。

自古以来,德国艺术都有重感情、侧表达、倾主观意识传达的特点,在德国表现主义中也是将此风格弘扬并展现的淋漓尽致。德国表现主义的突出当然也少不了野兽派的前期铺垫,使得艺术风格转变的顺理成章,过渡的巧妙自然,野兽派是现代画派中较早强调“表现”的流派,1905年野兽派领袖马蒂斯在巴黎举行画展时,因其画作用色大胆、线条粗犷豪放,像被关在笼子中的野兽一般,表现手法与当时“大热”的印象派大相径庭,表现主义与野兽派相似,强调作品本身的表现力与主观感受,而摒弃对物与景色彩造型的单纯模仿。另外还受立体主义的启发,使得画面的以整洁与简约,突出线条感。

二十世纪初中期,两次世界大战使得世界不得安宁,而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与战败国——德国,并没得到国家领土的扩张,而是将这个民族推向了深渊。战后的德国政治动荡不安,经济萧条,通货膨胀加剧,工人们面临失业,人民饱受饥寒,全民族意志消沉,这一切都不可避免的对德国艺术家思想、道德观念、精神上都产生巨大影响,他们不再强大,更多的只是急于将内心惶恐与悲凉的苦诉,精神面临崩溃前的转移。战争带来的变化使得战争之前就已开始的表现主义艺术与德国主流文化的融合最终完成,德国表现主义走向了巅峰时代。

二、德国表现主义的推崇

表现主义在德国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桥社、青骑士、“新客观派”,前两者为社团团体,后者则为一种展览会的名称。整个德国表现主义主义发展史上的主要人物包括:康定斯基、蒙克、马克等。

康定斯基从小对绘画与音乐就有着执着的追求与爱好,由于热爱使他毅然而然的选择放弃原来在法律学和经济学专业取得的优异成绩,坚定的走上了绘画的道路。1911年他和马克组织了“青骑士”编辑部,标志着把德国表现主义推向了一个成熟的新阶段,康定斯基对于表现主义的绘画有他独到的见解,他们并不完全关注当下生活所带来的困惑与苦难,而是专注于表达现实表面所带来的精神层面的问题,对于不可见的精神比任何可触及的表象都要吸引人,而如何将不可见转化为具象的可见也是康定斯基所领导的青骑士社团所探究的重心。

康定斯基强调将主观情感在创作中放置不可撼动的地位,他认为绘画和音乐是不可分隔的,都是完全抽象的艺术,于是他运用音乐的性质去探索表现主义的本质,从颜色、线条、空间、运动的角度来阐明精神上的决断。1912年著《论艺术中的精神》时,则第一次系统性的“抽象”艺术理论,书一发表则得到艺术界的一致好评。之后所创作的《第十三号即兴曲》、《黑弧线》也侧面贯穿了他对艺术精神传达的理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给后期抽象主义的到来埋下伏笔。因此,康定斯基的理念在现代主义绘画中起到久远的影响。

在德国表现主义中再起关键性作用的画家则是爱德华·蒙克,从某种层面上来讲,他是表现主义的先驱者,尽管他是挪威人。他对表现主义有着独到的见解,童年时父母双亡给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在他描绘的世界中人类的精神是复杂的,他刻意将死亡、病痛、忧郁焦虑的表现贯穿他的主题,得以宣泄他对命运的不公、情感缺失的给他造成的精神伤害。处于世纪交替时期的蒙克对现实社会状况的发展与问题显得格外关注,他笔下的形象也都与社会和自身息息相关。

《呐喊》是表现主义最突出的作品之一,画面中心为被扭曲的骷髅头形象,正处于张口捂耳的惶恐呐喊之中,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天旋地转当中变得令人惊慌,翻涌的天空、弯曲的桥梁、变形的河面无一不在加强这种令人崩溃的躁动,红灰桔主色调让人心生愤怒,内心像点着了的火把,但现实灰暗不见天日,让人喘不过气的崩溃懊恼,所有画面的要素仿佛都在传达一种内心尖叫的声音,渴望心声得以吐露,精神得以解脱。在蒙克这里由尖叫所产生的内心焦虑都转化为一种令人信服的抽象意念,不同于康定斯基的理论精神,蒙克顺利的将这种精神注入了作品,化入了人类心中,久而久之,才能沉淀为精神思想的凝注。

三、表现主义对现代中国绘画的影响

1913年,为获得直接的新鲜体验感,德国表现主义画家诺尔德来到了中国,他在沿途创作了很多水彩画,先是在汉口画长江,然后又乘舟东下,以帆船为题材创作了一些作品。在此前后德国另外一位表现主义画家佩希施坦也来到中国。虽然没有资料表明这两位画家的到来给中国绘画带来任何积极的影响,与其他西方文化输出一样,表现主义进入中国,也是以日本作为中转站的。

表現主义真正对中国思想产生影响的离不开赴日、欧留学的中国画家的积极参与与学习介绍,1896年后,中国开始大量的向日本派遣留学生,数量最多之年达到每年8000多人,对于当时那个年代,已达到学习交流的高潮,这一时期表现主义绘画正在德国进入全面兴盛时期,西方现代艺术思潮也开始融入日本,在日本留学期间,更多的学生对表现主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也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开始涉及表现主义的绘画笔触与思想精髓。

犹如进一步的了解,中国对表现主义的态度从初步的了解到实质性的思索在转变。现如今中国的当代油画家对表现主义已再熟悉不过,也能在借鉴表现主义绘画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文化与艺术底蕴融入到作品创作当中,正因表现主义的独特性,造就中国绘画发展的多元性,体现了百花怒放的盛世,当代画家还将现今社会面临的现实问题融入艺术,侧面反应社会万千,可用相对诙谐、柔美、轻松的方式引起更多人的关注,解决民生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这里的绘画可能不仅仅是一件供参观的艺术品,还是这个时代所特制的“镜子”与载体,正因表现主义所带来思想上的净化,使得中国表现主义艺术家们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东西文化的碰撞中,也涌现出了大批如周春芽、王玉平、申玲等优秀的艺术家,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中国表现主义乃至中国艺术的精神会永驻。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产物,也只有在自己的时代领域中,作品才显得格外的有魅力,无论是德国表现主义还是中国表现主义都是在所处的社会现实当下抒发情感的载物,因为野兽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的到来,使得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到达了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分水岭,也正是中国对表现主义的不断探索,使得中国传统学院派模式被打破,开拓中国现代主义绘画的新纪元,社会在进步,人类精神在传承,国家才能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永存。

参考文献:

[1]李飒著:《艺术德国冷眼看世界》,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2015年

[2]沃尔夫-迪特尔·杜贝(德):《表现主义艺术家》,北京张梦言译,2005年

[3]曹卫东著:《德国表现主义问题审美政治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

[4]科佩尔·S·平森著:《德国近现代史》,北京范德一译,1987年

[5]苏宁著:《论20世纪初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产生与发展》,2009年

[6]徐沛君著:《德国表现主义绘画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2005年

[7]赵艳娇著:《德国表现主义早期绘画笔触初探》,2010年

[8]张远鸣著:《德国新表现主义对中国当代油画的影响分析》,2019年

[9]王雅洁著:《色彩的诱惑与笔触的张力——德国表现主义绘画的探究》,2014年

作者:唐邵颖

上一篇:会计半年总结下一篇:高中生毕业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