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共11篇)

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篇1

留意观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行为举止,喜好憎恶,在他与别人玩耍、交谈或在自己阅读、游戏时,可以察觉出他虽不爱弹琴却喜欢绘画,虽没有耐性却有创意,虽不擅言词却很热心,把这些蛛丝马迹记录下来,你就能归纳出孩子的性格趋向或者说擅长的一面,从而诱导激发他。

制造机会了解孩子的性格趋向与喜好之后,别忘了给他机会多加练习。比如,人家生日时,鼓励每个人表演一个节目,每周一晚上轮流朗读短文并发表心得,让孩子把当天经历的有趣的事叙述一遍或记录下来……更重要的是,随时给机会让孩子帮你的忙,只要是他力所能及的,如洗碗、拖地、收衣服等。这样越做越熟练,越有信心,孩子才不会退缩在自卑自闭的角落里。

耐心等待既然给孩子机会,就要耐心等待孩子发挥潜力。有些父母一时叫不动孩子做家务事,干脆自己做;嫌孩子不会买东西,索性自己出门;认定孩子念不好书,便帮他一题题复习……久而久之,孩子生出惰性,心想反正父母一定会伸手援助,便乐得坐享其成,让自书的.“天资”睡着了。所以,当父母埋怨孩子懒惰时,不妨扪心自问,是否对孩子缺少耐心,把孩子的表现机会“洗劫”一空了。

给予鼓励当孩子自己动手做、开口说时,应该给他肯定的赞美和鼓励的掌声。因为,即使是个天才,也需要有一个练习的机会来酝酿信心,而后越走越顺。如果只是一味的打击、批评,孩子会害窘得抬不起头,再也不肯尝试,终其一生都要靠父母所希望的。

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篇2

前几天在网络上看到两个学生因为偷同学的钱被发现, 最后自杀了。很多人呼吁:我们的教育怎么了?我们的学生怎么了?

作为教师, 痛惜之余, 我不禁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一个高职的女孩承认偷了同学12元钱, 被叫到保卫科写检查, 并告知家长。当家长风尘仆仆赶来时, 已经找不到孩子了, 孩子在当日下午自杀了。面对一条鲜活的生命, 我们的教育方法对吗?

我当教师二十多年了, 经常见到教师让学生写检查, 然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念检查, 以证明改正错误了。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 教师会拿出以前的检查作为批评的依据。当着全班学生的面念检查, 会伤害学生的自尊, 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 这样的学生会屡教不改。我从来不让学生写检查。有了错误, 改正就好了, 为什么要留下证据证明学生犯过错误, 停留在纸上的保证有多少能做到呢?

教育以改正为目的, 不是以牺牲人的尊严为目的。当学生承认错误, 请求原谅时, 真的有必要叫家长吗?告知家长, 使孩子在父母面前失去了尊严, 才使他们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我当班主任近二十年, 学生没有犯过大错, 我也没有因为学生的小错叫过家长。总是以书信、短信、电话的形式告知家长学生的优点, 哪些方面的进步, 效果比告状好多了。班里有一个学生, 平时经常迟到, 我说了多次也没有效果。这个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但在班里打扫卫生时做得非常好。我给家长发短信说他在校表现较好, 尤其热爱劳动。从此以后, 他竟然不迟到了, 学习成绩也比以前提高很多。

学生犯了错误, 教师在教育的时候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改正错误。班里一个女生学习成绩很好, 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但是任性、自大, 和同学很难相处。她情绪稍微不好就不吃饭, 而且一连几天都不吃, 然后就是胃疼, 发烧。因为父母离异, 没有人管她, 我就陪她看病输液, 给她熬粥, 等她病好后我和她谈话, 在肯定了她的优秀后指出她的任性。

师:如果换成别的老师会不会这样对你?

生:不会。

师:你能感到我对你的爱吗?

生:你比我妈对我都好。

师:你爱我吗?

生:我把你当做妈妈, 很爱你、很爱你。

师:爱我应该先爱自己, 你的身体健康了, 我才会放心。你这样任性, 不爱护自己, 以后很难成大事。

第二天她对我说:“老师, 我想了一晚上, 我这样任性不仅对不起您, 更对不起我自己, 您放心, 我会好好调整自己, 我还要考上我想去的大学。”这次谈话后, 她的变化很大, 但是和同学相处还会任性, 我有时会提醒她。慢慢地她和同学的关系也好了很多, 一年后, 她的这个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大改观, 成了最受大家喜欢的学生。

网络世界的普及, 让很多学生沉迷在虚拟的世界中, 他们在这个世界中偷菜、杀人, 时间长了, 他们认为这些正常了。拿同学12元钱, 虽然不对, 但不一定是刻意所为, 如果上升到理论高度、道德层面, 真是害死人了。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 , 身上寄予了家族的希望, 在家里很少受父母责骂, 心理比较脆弱, 承受不了错误带来的后果。

在2010年, 班里的班费195元放在教室里丢了, 调查的结果是把目标集中在一个学生身上, 因为放学后他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当我找这个学生谈话时, 他浑身发抖, 说不出话来。

我说:班里丢了班费, 拿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他说:一定认识到了。

我说:不管钱剩下多少, 只要还回来, 就等于改正错误了。一个人犯了错误, 要勇于承认, 及时改正, 如果不改正, 心理压力很大, 会产生心理阴影, 付出的代价更大。

他说:老师, 不是我拿的。

我一直没说丢钱与他有关, 事后他没有悄悄地把钱还回来, 我在班里再没提过此事, 也没和一个学生说过此事。高三毕业时, 这个学生用短信向我承认错误, 他说谈话以后他知道自己错了, 但是没有勇气承认, 钱花了一部分, 没法还了。从那以后, 他再也不敢看我的眼睛, 现在还没有勇气向全班同学道歉。以后一定会找机会向同学道歉, 今生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我想:他只有向同学承认错误, 才会卸下沉重的精神负担, 这就是他没有及时承认错误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也许有的教师认为我这样做纵容了学生。试想:在没有真凭实据的情况下, 就认定这个学生拿了钱, 如果他不承认, 我和学生逼迫他承认, 他不仅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还可能物极必反, 引起及其严重的后果, 也可能连高中也念不下来。事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发誓以后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

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篇3

查理第一次做事,是在2岁的时候。他看到父亲正在洗碗池里洗碗,很好奇。麦克把查理抱到洗碗池上:“来吧,查理,你来洗碗好了,看看你干得怎么样?”查理跳进洗碗池里就干了起来,衣服裤子湿了个透,碗不但没有洗干净,而且还摔碎了一个。

麦克没有制止儿子,也没有指点他该怎么做,一直站在旁边,笑看查理的一举一动。慢慢地,查理觉得一点也不好玩,油污涂了满身,湿衣服贴在身上,很不舒服。他求助地看着麦克,麦克把头转向了窗外。查理无聊地把水泼到水池外面,把碗推到洗碗池一角,把水龙头打开……终于,他再也忍不住,大哭起来。这时,麦克才把他抱出来,带他去洗澡,换了干净衣服,把他放到洗碗池旁边,自己系好围裙,在查理的注视下,把碗一个个地洗干净,抹干。接着,把查理的玩具碗筷放到了水池里。

查理这一次洗玩具碗筷,衣服只湿了一半。第三次时,只有袖子湿了一点点。麦克又教他怎样把碗洗干净的方法,查理做得越来越好。“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麦克夸奖道。

这不过是小儿科,比较危险的是烧水。

水壶放在煤气灶上,壶里的水被烧得吱吱响,麦克用一块毛巾垫在手上,把壶拿了下来。查理也要做。那时他4岁,对于他来说,这是件非常危险的事,不但可能烫到手,还可能会把整壶水倒到身上,造成大面积烫伤。麦克知道,查理对已烧开的水壶很感兴趣,他原本同意妻子所说的,不让查理接近水壶就行了。可是,谁能保证查理在大人们的视线之外不去动那个水壶呢?因此,麦克决定,教查理正确的拿水壶的方法,让他知道,会发生什么危险,并具备躲开这种危险的能力。

他把水壶里的水换了温水,告诉理查,水开时的水汽会把水壶把蒸热,所以要垫上毛巾才能拿,水很热,要注意,不能让水壶倾倒。第一次尝试时,半壶水都倒在了查理身上,由于是温水,只不过烫红了查理的胸膛和手臂。“这是因为你的力气不够,”麦克说,“你需要用两只手。”说完,麦克又为他换了壶温水。

“不,爸爸,我再也不拿水壶了。”查理胆怯地后退着。

“你一定要再试一试,你有这个能力。”麦克鼓励他,“用我教你的方法,你一定行的。”在麦克的指点下,查理又试了一次。这次,他安全地把水壶取了下来。

麦克的想法非常简单:“要给孩子失败的机会,面对失败,一次次改正错误,直到成功,这不只是教孩子学习并掌握能力,同时也是教他一种人生态度。”他成功了,因为他的想法是正确的。

(李欢愉)

教育笔记: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篇4

听到这些……我心里一惊,一向很受欢迎的我怎么会让骏骏产生这样的想法?是骏骏妈妈太夸张了吧?我努力按捺住自己不安的情绪,我又打通了骏骏妈妈的电话问道:“骏骏妈妈,你问过骏骏没有,他为什么说我不喜欢他呢?”骏骏妈妈说:“我问啦,他说他那天和洋洋玩耍,洋洋摔倒哭啦,你没问清楚就批评啦骏骏。”……

反思一下自己的言行,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本不应该发生,那天,快到离园的时间,我正忙着组织孩子们进行离园前的整理工作,突然听到角落里传来一阵伤心的哭声,是洋洋。我赶紧走过去扶起坐在地上的洋洋,问道:“洋洋,哪里疼,是怎么回事?”洋洋边抽泣边说:“是骏骏……膝盖好疼……”骏骏最近一直在园外学习跆拳道,前段时间曾发现他习惯性地对班里其他孩子动手动脚,为这事我还提醒过他几次呢。当时我没多想就转身严肃地对骏骏说:“骏骏,快向洋洋说对不起!”这时,骏骏一直看着我,好像有些委屈,迟疑了一下还是很配合地转过身去对洋洋说了声“对不起”。我以为事情就这么过去了,没想到这件事给小骏带来这么大的伤害。

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篇5

给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教育心得

晨间活动时,幼儿在区域活动自由看书,韬韬一副委屈的样,过来对我说:“老师,浩浩抢我的书!”我一看,浩浩正专注地看着这本书,我想也许他也是太喜欢这本书了,虽然他的行为不可取,但我就这样走过去“数落”几句,不一定有什么好的效果。于是,我灵机一动对韬涛说:“韬,你已经是中班的孩子了,我知道你一定能自己解决好这个问题的!”我一来不知怎么去说昊昊,二来也真想看看孩子是怎么自己解决矛盾的。我故意不看他们,暗地里偷偷的`观察着两人。只见韬韬走过去,顺手把书本一抢,就自己看起来。我想不好,这下准要闹起来了,谁知浩浩倒也知趣地去看别的了,兴许他自己也有这样的行为,欣然默许了韬韬的“粗暴”,倒也相安无事。我也只能默默地在一旁继续关注他们,脑子里很是复杂,我该如何评价孩子的行为,又该怎样教育他们呢?结束游戏时,我一直盘算着该不该把着件事拿出来让孩子讨论讨论好坏,韬韬又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也把浩浩的书给抢了!”我说:“是吗?那这样对不对呀?”韬韬一脸怯怯地说:“老师,我不知道对不对?”我鼻子一酸,心里不知是什么滋味,多么善良无邪的孩子呀!其实从我对韬韬的了解,从韬韬的目光里我已经看出,韬韬知道他的做法是不大对的,他甚至连说话的语气都是小心翼翼的,可出于本性,他选择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他有很多的无奈与不甘呀!然而幼儿园也是一个小社会,孩子间的相处也必须要有一定的道德准绳的呀,作为老师,我有义务为孩子的成长之路点上光明的火把,让他们幼小的心灵燃烧起磊落,燃烧起宽容,燃烧起更多的正义!于是,一场“这样做到底对不对”的随机辩论如火如荼地展开了……

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篇6

《给学生创设表现的机会增强学生间的相互教育功能》教学反思

在讲“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时,笔者提前给学生布置了“让你感动的生命展示会”的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图书、报纸和听闻等,每人介绍一种让人感动的生命,并说明令人感动的原因。同学们找了很多,如深海动物要承受巨大的海压和漆黑的世界,南北极动物要经受极度的寒冷和刺眼的阳光,迎客松能在石缝间求得生存,小草能在柏油路的.间隙求得生存,仙人掌能在极度缺水的沙漠求得生存,残疾人能参加各种运动会等等。

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珍惜自己身边的每一种生命,让学生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从而鼓舞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做生命的强者。在讲“生命需要相互关爱”时,学生讲出了许多人与动物相互关爱、母与子之间相互关爱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这种活动培养了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敢于、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相互交流和影响,其教育效果远远胜于教师的一言堂。

请给孩子“参与”的机会 篇7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北京市通州区的某社区内,居民自发地举办了几次儿童“跳蚤市场”,让孩子们把自己不用的东西(玩具、文具、衣物等)拿出来交换或出售。在交换或出售的过程中,家长不能参与,由孩子们自己制定价格以及讨价还价。这本来是件培养孩子成长的非常好的事情,但遗憾的是,“跳蚤市场”开始前的准备工作和结束时的整理收尾工作,全部都是家长代劳。家长在做这些工作时,孩子们则在一旁玩耍。

还有报道说,在我国,两岁以下的孩子能够自己吃饭的只占20%左右,其余的都是靠家长喂;3岁以下的孩子能够自己穿衣服的也只占很少,基本上都是家长给穿衣服。社会的快节奏以及对孩子的疼爱,使得家长容不得孩子花时间去学习料理自己的事情。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一个现象,那就是,我们的孩子大都是在家长的“关心”和“爱护”下,不用思考、不用参与,只要按照家长安排好的一切去做就完事大吉。

家长扼杀了孩子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成长中的孩子,天生具有学习的能力,他们有一种好奇心,对任何事物都想探索,但很多家长往往因为“好心”而向孩子泼了冷水。例如,当孩子主动提出要做家务事时,家长却怕孩子做不好而大包大揽,使得孩子成了没有任何生活能力的“温室花朵”。有数字统计表明,中国的孩子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是0.2小时左右,而美国孩子每天参加家务劳动的时间是1.2小时左右。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孩子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是多么少。家长的“包办”,使得孩子本应在3岁就完成的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初步转变,却到了成人期都完不成。他们虽然生理成人,但思维、心理、行为和能力等都没有成人,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的“啃老族”就是典型的代表。

另外,在很多时候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场面:大人们在说话的时候,如果孩子在一旁发表自己的观点,大人们则往往训斥道:“小孩子家,懂什么,一边玩去!”或者家长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思去做,而孩子却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时,很多家长会说:“你懂什么,没有你说话的份儿,必须听家长的。”

孩子如果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就不能形成发表自己意见的习惯,这样培养起来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怎么可能有主动性和创造性呢?

专家建议

在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这个问题上,希望家长们注意的是:

第一,给孩子“参与”的机会有两方面。一是要给孩子发表自己独立思想见解的机会,二是要给孩子生活实践方面的参与机会,这种参与机会在婴儿期(0~3岁)尤为重要。如果不给孩子参与的机会,孩子就不可能很好地适应将来要面对的世界。尽管不少家长都明白参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他们往往在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足够的重视,甚至可以说是无视,这一点在孩子处于婴儿期时体现得非常突出。尽管家长在孩子小的时候不给他们参与的机会,但等孩子渐渐长大之后,他们又开始要求孩子什么都要会做,这让孩子们感到无所适从。

第二,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可以培养孩子成人后的责任感。现在的家庭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一切都以孩子为中心,无论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家长代劳,其结果就会使孩子形成一种意识:父母为我做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如果家长从小就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比如,从小就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体会到家长的辛苦,还可以使他们体会到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家庭做贡献。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就培养了责任感。

第三,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可以培养孩子成人后的主动性。在实践中有这样的对比事例:有一个孩子在他很小的时候,家长就锻炼他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动手能力,哪怕刚开始他做不好,家长也尽量让他自己做。结果这个孩子长大一些后,自立能力和主动性都很强,能够很好地适应紧张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而另一个孩子则是家长喂饭喂到3岁,衣服、鞋子都是家长替他穿,更不用说其他的事情了。结果孩子长大一些离开家长后,毫无生活自理能力,从来不主动做事,净等着别人为他服务,为此,大家都不愿与他相处。可见,从小就给孩子提供参与的机会是何其重要。

第四,从小给孩子充分的参与机会,可以使孩子成人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增强。孩子从小参与做事越多,在成长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和失败的感觉就越多。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到社会上就容易面对困难。

给孩子表现潜能的机会 篇8

昨天下午,杨老师约我在今天谈谈是如何培养桑沂浩一些好的学习习惯,说实话,我很惭愧,孩子都是好孩子,但作为家长的我们还有许多地方不称职,并且在众多家长前面谈经验也有点“关公面前耍大刀”,不过难得今天老师给我们提供了这么一个学习交流的机会,我就班门弄斧了,以期抛砖引玉。

一、要教孩子掌握正确的学习、复习方法。要让孩子在学会“在学习时把薄书读厚,在复习时把厚书读薄”的方法。薄书读厚是为了深入了解掌握知识是基础,厚书读薄是为了提纲挈领掌握要点是目的。

二、关于习作方面,要坚持一些小习惯,积少成多,其乐融融。

1、每天坚持读报上一篇文章,读完后剪下来鼓励孩子继续坚持,读是为了扩展孩子知识面,剪是为了增加孩子的兴趣和成就感。

2、每周坚持读一段名著文言文,大人做翻译,增加孩子学习兴趣;比如《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左慈掷杯戏曹操、三英战吕布等故事,孩子兴趣很高,权当听故事玩了。

3、每个节假日外出游玩、参加特长班学习等要仿照学过课文范文题材随记随写,要尽量开始写长一点的文章。比如,去招虎山,要根据桂林山水来写一篇游记,去青岛方特乐园,要根据记金华双龙洞写一篇游记等。

4、每篇作文都尽量做要精心修改,修改时要参照学过的课本范文题材,主要目的是通过修改逐步掌握写作方法和写作手法。

5、字的掌握要做到四会,会拼、会读、会写,最主要一点是会用。比如一个字要先组数个词语,然后造数个句子,最后回到原文段落,体会含义。

三、最后一点与我们所有做家长的共勉:多一点时间陪孩子,多一点耐心教孩子,多一点鼓励爱孩子。永远不要遗忘孩子,永远不要迁怒孩子,永远不要贬低孩子。

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 篇9

幼儿时期是生理、心理变化、发展十分迅速的时期 ,是幼儿内在素质和个性和谐发展的时期 ,是素质教育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当今社会里“把最美好的东西给孩子”已成为每个家长的普遍心理 ,不少家长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即是最好的食品、衣服、生活环境”等 ,往往忽视了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从小有意识地让幼儿自我服务 ,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及公益劳动 ,培养孩子良好的劳动行为习惯 ,对孩子的身心及个性以至优良品质的发展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字

幼儿 自我服务 系鞋带

案例背景

在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活动中,有一件使笔者感到很头痛的事,就是教幼儿系鞋带。不少幼儿总是学不会,或者系不紧,或者打死结。6岁前的孩子,一是由于大脑尚不发达,神经指挥机制不强,因此思维能力和空间感知能力较差,对系鞋带这一穿去穿来,往返交织的复杂动作,很难一时形成明确的概念;二是由于视神经脆弱,眼球不发达,故在穿鞋带时往往看不准鞋孔,容易穿错;三是由于手指的小肌肉不发达,力量不足,因此穿、系鞋带不准确。

但当老师教孩子系鞋带时,有的孩子逃避不愿意参加,有的孩子需要教师手把手地教,还有的干脆说:“我不会。”

想要教会孩子自己系鞋带,首先要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让他们知道自我服务的的好处和必要性。接着多开展系鞋带的练习活动,鼓励那些会系鞋带的孩子给大家做示范。其次是进行系鞋带的比赛活动,对已学会系鞋带的孩子给予表扬,同时也鼓励其他的孩子向他们学习。对那些能力弱的孩子除了要多帮助以外,还可与他们的家长沟通,在家也提供学习和练习的机会,从而达到活动目的。

案例描述

一天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去喝水的喝水,穿衣服的穿衣服,坐在小位置上休息的休息,但我却觉得有一双小眼睛紧紧的盯着我。我向周围看了一下,发现昊俣很奇怪地站在位置前,于是我对他说:“怎么了?”等了半天还是不说话,正当我走上前去了解情况时,他指了指自己的鞋子,我立刻明白了,我看了看他的鞋子,鞋带开着,垂到了地上,我正准备伸手替他系一下时,转念一想,昊俣是我们班发展较好的幼儿,这些事已经可以自己做了,何不趁此机会先让昊俣自己做呢?

为了防止他因为踩到鞋带而绊倒,我立即提醒他赶紧把鞋带系上。对于我的提醒,昊俣却表现得无动于衷,我再次对他说道:“昊俣,你先把鞋带系上。”只见,他一脸犹豫地看着我。这时,几个幼儿七嘴八舌地说起来,“他不会系鞋带,老师他不会系鞋带……”

这时,昊俣被周围的小朋友说得有点不开心了,嘟着个小嘴,嘴里小声地嘟囔着:“平时都是我奶奶帮我系的”“那现在黄老师教你系好吗?”“不要,我不会系,黄老师帮我系一下吧。”这时妞妞抢着要帮昊俣系说:“老师,我会的,还是我来帮他系吧!我奶奶教过我的。” 原来,妞妞刚才就在旁边看着我们听我们讲话了。我笑了笑,于是就让妞妞帮昊俣系了一只脚的鞋带。其他小朋友都在夸妞妞真厉害,还有些小朋友说:“这么简单的事我早就会了。”另一只鞋带我要求昊俣自己系,昊俣也同意地点了点头,我蹲下身说:“昊俣,现在老师教你系鞋带,你看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我边说边帮他慢慢地系。“老师再帮你系一遍,你看清楚了。一个好朋友拉一下,另一个好朋友拉一下,再把交叉的解开,系好的鞋带解开了。再来一次。”我教昊俣把鞋带解开,又教他系上。“现在,昊俣来系一遍。”昊俣在我的指导下,把鞋带解开又系上,第一次系时,他到鞋带相互交叉的地方就停了下来,想了想,又试了试,可就是不会交叉,于是我帮助了他,让昊俣看清楚,之后又练习了三遍后,终于系成功了,虽然还是系得歪歪扭扭的但他高兴地说:“老师,我会系鞋带了,下次我可以自己系了,谢谢老师。”

有些小朋友会系,说明他们已经具备了这种能力。于是我马上在班级里投放了很多系鞋带的操作材料,并配合图示和儿歌,引导其他小朋友也跟着昊俣一起学。孩子们觉得非常的有兴趣。

案例分析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家庭经济条件越来越好,家庭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孩子几乎成为每个家庭的重心。家长对自己子女爱护倍增,要什么有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什么事都不用自己动手,特别是一些爷爷奶奶,爱孙心切,就更加溺爱孩子了。这些看似是在帮助幼儿的行为,实际上已无意间剥夺了幼儿自己动手的机会,使他们更加依赖成人的帮助,久而久之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越来越差,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可以发现,在学习时有些幼儿自己都没有去动手操作就在说:“老师,我不会。”因此,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也是社会发展对幼儿教育提出的重要任务。

案例反思

《纲要》“健康”部分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既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一)培养孩子“我会”“我能”“自己做”的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注意到,孩子3岁以后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独立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二)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能力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家长要让孩子坚持独立、不怕困难,家长应“心硬”些。其实,每个孩子刚开始学自理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但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鼓励着他们,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成功,这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幼儿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可见,学会自理和劳动可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我们和家长可以在生活中有计划地安排幼儿参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务活动和劳动。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没有危险都应让他们去实践,同时应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幼儿的智力发展应当同时体现在手指的操作、语言的表达和用脑的思考上,动手、动口与动脑三者之间有着息息相关的内在联系。从小给孩子一双灵巧的小手,是促进孩子思维发展、丰富其语汇、增强其自信心的基础和前提。我们不要荒废孩子双手上的智慧,要教给孩子一些实干巧干的方法和技能,这是孩子学会生存、学会自主的起点。

(四)耐心等待,不断提高要求

孩子刚开始自己做事时,往往做得很慢,做得很粗糙,有时甚至“闯祸”,我们不要因此就嫌烦不让孩子动手,而要给孩子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孩子坚持做自己能做的事,养成习惯。

给孩子一个科学探究的机会 篇10

一、科学探究是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已成为当今潮流的“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教育”含有两层意思:科学探究应成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即学习目标;科学探究也是中小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方法,即教学途径。

作为学习目标的科学探究,它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要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即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二是要通过对探究的学习,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通过对科学探究这些过程的学习,学生还需要加强对科学探究其本质与特征的理解。作为教学途径的科学探究,则是要求学校的科学课程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能亲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二、创设科学探究的氛围

我们教学实践中,可以感受到健康、科学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树立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意识的形成发挥着积极作用。在观察中会发现,学生自主探究动力受周围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如果是具有良好探究风气的学校、班级,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的探究能力普遍较强、探究劲头普遍较足。在传统的课堂环境下,过于强调了学习的功能,忽视了温馨的乐学环境、宽松的人际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而模拟生活化的课堂环境,可以使学生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生活场景中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让他们轻松快乐的学习、成长。

例如:我们可以将班级课桌椅摆成几个大方块,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大家相互合作,尽情交流,学生们就会思潮涌动。教室里,还可以开辟贴近学生生活的图书角、科技角,让那些可爱的小动物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让美丽的植物成为同学们关注的对象,让各式的模型成为学生动脑动手的实验标本,让学生在生活的情趣中学习科学。而此时的老师,也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是孩子们学习的好伙伴,生活的导师,此情此景,学生一定会神采飞扬,活力四射,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从而更加乐于学习和探究。

三、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

以人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自主参与教学活动的灵魂。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各方面都存在的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并不意味着一二三四齐步走,如若这样,有的学生肯定掉队,有的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因此,教师要想尽办法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的主动性,对知识有缺陷,能力不够强的学生参与探究时,确实需要扶一扶,在其遇到困难时可给予一定的文字上的或语言上的提示,这种提示只是探究方向上的指向,探究方法的点拨,并不是教他们具体如何做;这种提示不能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会教我做的依赖思想;这种提示绝不能干扰绝大多数学生的探究活动,它只是一种个别行为,对双基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教师要采用一定的形式让学生产生不断深入地探求研究的热望,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比如《电磁铁》一课,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我的新发现”报告单,让学生在验证电磁铁是否也有和磁铁一样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时,如实填写(一个新发现画一个☆,大发现画大☆)。这样,学生就会保持高昂持久的探究热情,将探究活动不断地引向深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四、让学生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

科学课要让学生逐步领悟科学的本质,要让课堂的角角落落都散发出浓郁的科学味,前提是教师要在认识上向前迈进一步,对教育、对科学、对学生等都要有一个新的认识;关键是在课堂、在实际的操作层面,我们必须把这种理念具体化,变成操作性很强的具体指导,让科学本质教育扎根于实际的课堂中,并且细化到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跨出这科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一步,而这一步的落实,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对科学课有一个整体的把握,还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把“科学本质” 教育细化渗透到探究活动的每一个环节的具体指导上,脚踏实地开展科学新课程改革。

中科院院士王绶说:“应当把基础教育的着眼点放在让学生探究上,不断启发学生去猜测、去思索、去动手实验,这个训练十分必要。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科学探究精神的培养尤为重要。”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

给孩子一个发展个性能力的机会 篇11

而你的回答是:“嗯,很好……不过,你的数学作业是不是全对了?”

你的这一反问,把孩子画画的兴趣搞得顿时全无。作为家长,你关注的是孩子能否考到高分数,能否上名牌大学,而对孩子显示出喜爱艺术的天分和迹象,会表现出莫名的反感和厌恶。对于你不太重视的兴趣和爱好,你的孩子却表现出高昂的热情和独特的技能。

你常常觉得如果没有你的督促和干预,孩子的学业就不能长进;你认为孩子取得成就与否,与你所做的努力有直接的关系;如果孩子违背你为他的人生所作的精心设计“方案”,你就会感到很失望,会认为孩子不争气,那是不可容忍的。

时下,很多家长“望子成龙”,不惜一切代价地拔苗助长。于是,让两岁的孩子鹦鹉学舌地背唐诗,强制学龄前的孩子提前学习小学课程,看到别人孩子参加音乐训练班,自己也心痒痒地买架电子琴或钢琴,把每天放学回家的孩子锁在屋子里练琴……家长一厢情愿地决定孩子的“志向”,却全然不顾孩子的情绪和身心健康会如何。让家长没有想到的是,家长们的“努力”,常常会枉费心机:小小的孩子背诵唐诗,并没有背出个诗人的前途来;手指本来就粗笨的孩子,成天把他拴在琴键上,也没有培养出音乐家来;没有次次考第一“天资”的孩子,过重地施压,不仅不会培养出文理科状元来,有的还适得其反,把孩子带入了人生的歧途。

最令人伤心的莫过于呕心沥血的家长了:他们将自己情感世界中重要的一部分,或者说相当大的一部分,倾注在孩子身上,可孩子通常并不领情,他们表现出强烈的抵触情绪,在行动上和家长不“合拍”,甚至“决裂”,唱对台戏,让家长们伤心至极。

作为家长大可不必一味地责备孩子的“不懂事”,我们很有必要首先反问一下自己:孩子的“叛逆”行为是否是我们给孩子的压力太大,或者不符合孩子的实际情况?

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说,由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所表现出的技能和才干,亦即个性能力,对于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知道,才能和个性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是绝对不可分割的,死啃书本是不能拓展这种个性才能的。因此,作为家长首要的任务,就是引导孩子比较客观地分析并衡量一下孩子究竟具备哪方面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程度如何,从而尽可能地完善和发展其个性,使之在人生的坐标上找到自己恰到好处的发展位置。

中西方在家庭教育上的一个明显差异就是,西方的许多父母在对孩子的期望值方面从不强加于孩子。比如,美国家长关注孩子有什么潜力,适合于干什么。而中国的家长则喜欢自作主张地安排孩子该学什么,该干什么,该上什么样的学校,该学什么样的专业。显然,中国家长的做法是严重违背孩子的成长规律的。

上一篇:院学生会各部门简介下一篇:税前弥补亏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