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时节散文表现手法

2024-06-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樱花时节散文表现手法(共5篇)

樱花时节散文表现手法 篇1

张红梅 【复习目标】

1、梳理常见表现手法

2、指导答题方法 【复习重点难点】

掌握常见表现手法答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常见表现手法

铺垫、对比、衬托、托物言志、欲扬先抑

二、归纳方法

(一)铺垫

1、明概念

铺垫是前面有所交代,打好基础,以便后面的高潮的表现手法。一般用于文章开头。

2、示例题

阅读全文回答:文章开头从村庄的沉睡写起,有什么好处?(2009年中考《总有一些东西在大地上醒着 》)

作者从村庄的沉睡写起,为下文写泡桐树的醒着和顽强的生长作铺垫。

3、得方法:为下文写〃〃〃〃〃〃作铺垫。

(二)对比

1、明概念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的表现手法。

2、示例题

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什么?(2008年中考《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作者描写小枣树的意图是用小枣树与杨木桩生存的环境条件、生存的状态进行对比,突出杨木桩的坚毅、顽强、积极向上的特点。

3、得方法:用〃〃〃〃〃〃和〃〃〃〃〃〃进行对比,突出事物的〃〃〃〃〃〃特征。

(三)衬托

1、明概念

衬托是以次要事物来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的表现手法。

2、示例题

第⑤段写油菜花的黄,为什么还要写柳芽的黄、菊花的黄、葵花的黄?(《遍地黄金》)

用柳芽、菊花、葵花的黄来衬托油菜花的黄,突出油菜花的黄很特别,是一种青春的黄。

3、得方法:用〃〃〃〃〃〃来衬托〃〃〃〃〃, 突出事物的〃〃〃〃〃〃特征。※对比和衬托的区别

1.对比的双方只能是相反相对的事物,衬托的双方一般是同类事物(如颜色,特点,品质等)

2.对比可用于全文,衬托只用于一段或几段中。

(四)托物言志

1、明概念

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的表现手法。所托的物要与自己的情感(志向)有相通之处。

2、忆课文

《白杨礼赞》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借白杨树的不平凡形象,抒发了作者对北方军民朴质、坚强、力求上游的精神的赞美。

3、得方法:借〃〃〃〃〃〃来抒发了作者的〃〃〃〃〃〃之情。

(五)欲扬先抑

1、明概念

欲扬先抑就是褒扬某个人物或事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更有利于表达作者的感情。

2、示例题

文章开篇写我讲杨木桩“顺手捎回”任意一插的情形,结尾却写“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这样写矛盾吗?为什么?(2008年中考《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不矛盾,运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出了作者对杨木桩由漠视到喜爱的情感变化,更突出了作者对杨木桩的喜爱、赞颂之情。

3、得方法:写出了作者对〃〃〃〃〃由〃〃〃〃〃到〃〃〃〃〃的情感变化,更突出了作者对〃〃〃〃〃之情。

三、中考演练(选做1、2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竹 苏沧桑

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全品中考网

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其他植物,像一个混得不太好的中年人。

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新生般踌躇满腹;银杏终于褪去一身浓艳,和蓝天的高洁媲美;法国梧桐是老实人,沉浸在年代久远的优越感里,并不知道,有一种鹅掌梧桐,要悄然代替它无敌的位置;兰花三七,像极熏衣草,却更美,所有的花都虔诚地朝往一个方向,像被一种崇高使命蛊惑;浮萍无根,却有心肺,挣脱着随波逐流的命运。贪婪的蔓,不知羞耻地攀爬在高大的冷杉上,一边嗜血,一边甜言蜜语„„

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攒足劲儿,在喊——我要生存!我要开花!我要结果!甚至动物。三只人工繁殖的小老虎,眼睛都未睁开,拼命争抢着狗奶妈的乳头。

甚至那口奇异的千年古井,都像藏着无穷的欲望,日夜暗涌不息的水,居然漫过高出地面一米的井沿。如果将井沿继续垒高,水会怎样?全品中考网

他是竹,是植物中的另类。其实,名利、金钱、权势,如同阳光雨露的垂爱,蜜蜂花蝶的青睐,他不是不想要,可是,要弯下腰,要费心机——要将每一条根都变成利爪,团结土壤,虚伪地赞美越来越污浊的空气;要与昆虫讲和,与风霜妥协;要对苍蝇漠视,对强加在身上的种种不公委曲求全„„这样才能安身立命,才能有飞黄腾达的可能。

可是,他的节生来就是直的,他不能弯腰。他的心生来就是空的,他不愿费尽心机。真是空的吗?

不,那一节节空里,早已成就一个美妙的小宇宙——有与生俱来的一些坚持,有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的豁达智慧,有对土地的感恩,有和另一棵竹的爱,与笋的亲,与周围无数青光 2 绿影的促膝长谈、开怀畅饮,有鸟儿偶尔驻足的呢喃,有清风明月的和唱„„笑忘功名利禄、荒芜繁杂的每一秒时光都格外静谧而美好。

那一节节空里,是永远的满盈。全品中考网

更让我惊异的,他不仅直,空,而且淡。全品中考网 他是淡竹——全球原始淡竹林最大群落中的一员。从外表到骨子,都是竹子中的最淡——淡紫、淡红、淡褐、淡绿,淡泊。所以,他与世无争到看淡生死。

他可以很入世。生可以防风,成荫,美化环境,死可以做篾,成为最土最实用的晒竿、瓜架、凉席,竹桌竹椅竹篮。

他也可以很出世。他是箫与笛的前世,不死的魂魄随天籁之音往来天地之间,优雅散淡而隽永。

当然,这并不表示他逆来顺受,他会和压在头顶上的积雪抗争,他不允许荒草占领脚下的领地,他摇曳着枝竿向毒蛇示威,他告诉所有的竹要独善其身兼爱天下。

他是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是郑板桥,“盖竹之体,瘦劲孤高,枝枝傲雪,节节干霄,有君子之豪气凌云,不为俗屈”。

他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是苏轼,“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他是疯疯颠颠的释道济公,“数枝淡竹翠生光,一点无尘自有香”。他是岳飞,辛弃疾,他是中国儒家,“山南之竹,不操自直,斩而为箭,射而则达” „„ 他是我们身边那些还坚守着什么的人。他们懂得,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清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他们选择了后者,等于选择了物质上的清瘦,心灵的丰衣足食。

于是,这些自由快乐的心灵,站在一个孤寂的阵营里,成为人世间越来越弥足珍贵的另类,风雨过处,仰天长笑。

1、本文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文章主要写淡竹,为什么在第3-5段写到稻子、银杏、法国梧桐、千年古井?又为什么在第16-22段写到李白、陶渊明、郑板桥等人?

3、赏析下面的句子。

①稻子,正是扬花灌浆的妙龄,名牌大学生般踌躇满志。

②浓墨重彩是一辈子,云淡风轻也是一辈子。奴颜婢膝是一辈子,坦荡潇洒也是一辈子。

4、结合本文对“淡竹”的描写,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人生的理解。

四、课堂评讲(学生板书答案,老师点拨、纠正)

樱花时节散文表现手法 篇2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 作为传媒, 法制节目的重点在一个“法”字上, 所负载的就是普法讲法, 让人知法、懂法、守法的职责。而当我们用镜头将一个死囚临刑前求生的眼神定格为剪影;当我们用文字将一个大学生由天之骄子沦为抢劫犯的背后故事记录在笔端;当我们透过那令人发指的罪行, 看到一个丈夫对妻子无声的流泪;当我们在庄严的法庭宣判过后, 听到一个母亲痛彻心扉呼喊被告席上的儿子……也许, 我们对于法制节目所要承载的重量会有一个重新的认识, 那就是除了“法”之外, 我们还要关注“人”, 这是一部分特定的人, 他们背负罪恶的枷锁, 游走在人生的边缘。如何通过展现这一部分人的内心, 来深化节目主题, 电视散文便被借用到法制节目中来。

一、以“静”制“动”

有人说, 导演手法的高超, 取决于两条, 一是对生活理解的深刻和独到, 二是对节奏的把握。德国哲学大师黑格尔也指出“节奏可以从一个人的内心找到相适应的东西”。对于电视而言, 所要表达内容进展的快慢、轻重、张弛、对比、呼应、停顿等等, 都需要有一个恰当的铺陈和设计。更具体点说, 就是认清“动”与“静”的辩证关系。目前, 观众所触及的大部分法制节目中, “动”的成分可能更多一些, 如关注大案要案, 紧张刺激的场景, 无疑会更加吸引眼球。再如剖析法规法理, 典型案例的离奇蹊跷很快会成为人们议论的焦点。而在这些“动”的基础上, 如果加上些“静”的内容, 或许整个节目会在另一个层面上得到提升。

曾经有个十几岁的少年, 因为贫穷, 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个孩子上学, 为了争取到这唯一的“名额”, 少年残忍地将弟弟妹妹活埋, 上演了手足相残的血腥一幕。在节目的最后, 编导没有使用一句解说词, 而是用一首童声演唱的古诗作了结尾:“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相对于前面紧张的案情, 这段内容是“静”的, 而我们却从中感到了一种莫名的悲凉与苦涩。这就是以“静”制“动”的手法, 它用音乐召唤出法制的声音和人性深处的呐喊。

二、以“形”传“神”

电视散文是把文字语言变成了视听语言, 把依靠联想、体味、传递而生发的感情变成了“以形传神”。作为视听语言的二元素, 画与声的关系在这里不是简单相加, 而是相乘。一个好作品的画面效果可以配合声音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将人引向超出屏幕之外的思绪天地。在法制电视节目中, 我们常看到的是一些与解说词同步配合的写实的画面, 这些画面可以帮助观众更直观有效地理解节目内容, 但在表达人物的某些感受和情绪时, 就需要散文化的电视画面, 也就是屏幕造型语言, 它包括光效、色彩、构图、电子特技手段等。它可能是由瞬间捕捉完成的, 也可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总之, 要实现的是一切“镜语”皆情语。

一个女人为了与情夫厮守, 杀害了自己的丈夫, 入狱后, 我们在采访她时, 一个细节被摄影师用长镜头记录了下来。她从枕边取出一个信封, 里面装着一张薄薄的纸, 上面整整齐齐地沾满了透明的胶条, 她说那是出事后, 刚上小学的儿子写给她的唯一的一封信, 儿子在信中画了一个房子, 还画了爸爸、妈妈和他, 每次看到这封信, 她都忍不住满眼的泪水。为了不把信纸浸透, 她就想到了粘胶条的办法。结果这个镜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它比任何一个画面都具有感染力。加上后期用特效把凋零的玫瑰, 森严的高墙等艺术性的画面铺设进来, 更表达出了故事主人公的忏悔之情, 也深深抓住了观众的心。以“形”传“神”, 用画面诠释了法制的内涵和人性复苏的觉醒。

三、以“柔”胜“刚”

刘熙载说:“左氏叙事, 纷者整之, 孤者辅之, 板者活之, 直者婉之, 俗者雅之, 枯者腴之, 剪裁运化之方, 斯为大备。”在法制节目中, 所要做到的就是“刚者柔之”。以往在关注案件的过程中, 说理教育的部分可能会被更多地吸纳到节目中, 如果我们尝试着变换一个角度, 抛开主观的评断, 也许会让观众从中挖掘到更多的东西。

一个名牌大学的大学生, 为了寻求刺激, 与女友同居, 游戏人生。想迷途知返时, 无奈女友以死相逼, 害他辍学。当理想与爱情粉碎后, 他开始报复女友, 在网络上寻找对象, 然后让女友做小姐为他挣钱。事实上, 在这个案件中, 这名大学生的内心是十分复杂的, 他在矛盾和痛苦中折磨别人, 也在煎熬自己。如果在节目中只是对其进行批判指责, 单纯用法条为他的行为定罪量刑, 显然还缺少了点什么, 那就是对于这个人的关注。这时, 硬性的程式化的语言很难准确地表达人物的内心, 而几段略带柔性的内心独白, 却让我们触摸到了硬壳下那颗脆弱的心。———“长长的街上, 灯光都憔悴了, 有气无力挥洒着淡淡的银灰, 冬天的夜是这么黑这么长, 黑暗中我不敢开灯, 仿佛一开灯, 就会照见我肮脏的灵魂, 让我体无完肤。”正是这样一种散文化的语言独白, 让人更能体会这名大学生的彷徨无助, 也让人进一步思考,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酿就了“梦醒了无路可走”的悲剧。此时, 以“柔”胜“刚”, 便是用文字书写了法制的庄严和人性矛盾的焦点。

四、以“虚”写“实”

诗歌在文学流派中应该是虚实论最典型的代表之一, 电视散文中又强调虚实相生, 那么, 将诗歌运用到法制节目中, 又会呈现出怎样的效果呢?实践证明, 诗歌所表现出来的这份所谓的“虚”, 反而成为一种冷静的解剖, 一种从容的叙说, 一种睿智的传达, 它将只能意会的内容以特殊的方式加工合成, 演绎成观众最终能够确实感受到的一种存在。

一个酷爱文学的青年因为母亲病重无钱医治, 走上了抢劫的道路, 当他再次重拾梦想实, 才发现一切都已那么遥远。节目中引用了这个青年写的一首小诗, 在这首诗中我们得不到任何具体的信息, 也无法从中还原人物的任何背景, 但却在看似抽象的字里行间感受得到一个青年实实在在的悔意和他重新做人的决心:

我以年轻时冲动的代价/致无尽岁月/让时间蔓延过春夏秋冬/把我的悔恨寄到母亲身旁/我以未来即将新生的名义/致无尽岁月/让这些清醒理智的种子/撒满在所有人经过的地方

这种以“虚”写“实”的表达方式, 正是用诗歌点燃了法制的温暖和人性向善的火种。

以上种种手法最终要达到的效果就是以“情”寓“法”, 从某种意义来讲, 去除这些散文化的部分, 并不影响观众对案件的了解, 对法理的掌握, 但加上了这些内容, 似乎让我们踏上了一块更厚重的基石, 让我们透过人性之窗, 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电视散文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张力渗入到更为多元的法制节目中, 引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法制时空。

“希望能通过她, 为那些愿意静下心来倾听的人们展示些什么:被洗净的天空, 被过滤的大地, 生动的风以及有灵性的雨”。这是一位编导对电视散文的评价, 而在散文化的法制电视节目中, 我们希望有更多人能看到被扭曲的人性, 被救赎的灵魂, 听见法律和道德底线外的忏悔和叹息, 让我们脑海清澈, 心绪平和, 让我们读懂生活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 让我们更加珍惜所拥有的天空、大地、清风、细雨, 让我们在这些细腻的表达中, 去感受法制的力量, 人性的光辉。这也许是让法制节目直抵心灵的一种有益尝试吧。■

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探究 篇3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散文名家作品,让学生了解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

能力目标:学生了解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提高散文鉴赏和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感受进步青年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了解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习的表现手法进行散文创作。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课前让学生对两篇文章进行充分的预习,做到对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和内容的了解。只有熟读课文才有利于对本节课内容的探究。

1、教学过程:

1.1导语:散文是文学爱好者所喜爱的一种文学体裁,而写景状物散文更是以其独特的魅力被人们所衷爱,他的这种独特魅力就在于其抒情方式和表现手法的灵活多变,从广义上来讲抒情方式也属于表现手法,那么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都有哪些呢?本节课通过我们比较阅读陆蠡先生的《囚绿记》和朱自清先生的《绿》,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进行初步探究。(板书)

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探究

————比较阅读《囚绿记》和《绿》

那么什么是表现手法呢?

所谓表现手法就是作者表现文章主题所采用的写作方法,既然表现手法是表现文章主题的方法,那么我们就先来探讨这两篇文章的主题:

(结合背景资料对两篇文章进行主题探讨,《囚绿记》作者写于抗日战争时期,是对中华民族的赞扬;《绿》作者写于大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刚刚开始,革命形势一片大好。)

1.2板书:

渴望光明

《囚绿记》主题:常春藤——→ 不屈黑暗

↓ 顽强抗争

(绿) }表现手法

↑ 充满希望

《 绿 》主题:梅雨潭——→ 勇于进取

积极向上

(注意:板书内容可以根据学生课堂表现生成,此处只是举例,意思接近就可以。)

合作探究:同学们对文章已经作了预习,请同学们找出这两篇文章的表现手法?(讨论交流)

拓展探究:请同学发言。(由于同学发言存在着不确定性,要求教师对两篇文章理解的更透彻,对表现手法自己分析的更清晰,而且需要对表现手法之间的差别辨析明确,备课量比较大,随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把我好拓展与引申的尺度,准备充分确实有利于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

举一个例子:

生:我认为《 绿 》的抒情方式是借景抒情。

师:它是怎样借景抒情的呢?

生:作者借描写梅雨潭的绿,抒发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积极性上的乐观情感。

师:大家同意吗?

生:同意。

师:同学们应该向这位同學学习主动思考,积极发言的态度。那么《囚绿记》又是采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呢?

生:《囚绿记》是借常春藤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和节操,

师:那这是什么抒情方式呢?

生:借物抒情。

生:借物抒怀

师:好,大家思考一下,初中学没学过借物抒情,借物抒怀的文章呢?

生:《爱莲说》,《陋室铭》

师:我们背诵一下两篇文章的名句,非常好,我们能够感受作者想借“莲花”和“陋室”表达自己的知趣爱好,所以我们也把借物抒情又称为托物言志。

(结合自己学生特点,恰当的设计点评语,过渡语和灵活的板书。)

2、总结:

本节课我们对写景状物散文的表现手法做了梳理和探究,我们体会到了散文创作的美离不开表现手法的巧妙运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表现手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在今后的写作中,我们还要学会恰当的运用,只有这样才会真正用文字绘出自己心中的画面,才会真正抒发自己真切的情感。

3、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一种或几种表现手法来描绘自己心中独特的秋,抒发真挚的情感,题目自拟,500字左右。

4、教学反思:

4.1两篇文章表现手法的鉴赏阅读有些难度,备课时需充分准备。

4.2讲授本课时,对于两篇文章的主题探讨要流畅、自然,尊重学生,是引导而不是牵引。

4.3对知识的准确性来说,一定要把握准确,例如:对待“对比”“衬托”反衬”的区别要分析明确。

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有哪些 篇4

1、象征,借助某一具体事物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或感情,特点是利用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的某一特点(内容)得到含蓄而形象的表现,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象征手法的“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主旨含而不露,隐而不晦。

2、衬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3、先抑后扬,感情铺垫,引发好奇。

4、托物言志,作者在对事物进行描绘的过程中,非常巧妙地寄托作者个人的情感和理念,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事物中,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含蓄、哲理和暗示性,使读者在欣赏中获得独特的美感享受。

5、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6、虚实结合,可以抓住重点,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更鲜明的`刻画人物的性格,凸现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地揭示题旨。结构紧凑,笔墨集中。

7、动静相衬,动衬静,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8、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9、联想与想象。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所谓想象,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联想想象经常在一起使用,可以使文章内容更为丰富,形象更丰满、生动,增添文章的艺术表现力。

10、引用 A、引用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的内容;B 、引用诗歌:丰富文章内容,结合描写的景物,可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C 、引用名言:使文章更具有说服力。

11、渲染与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

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什么是表现手法_语文的表现手法 篇5

表现手法简介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因为现代的语文已不太注重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的区分,可认为二者是统一的。但如果要严格区分表现手法从属于表达技巧。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语文的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是指把形象思维的成果用一定的手段表现出来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又称艺术手法。如文学创作中各种叙述、描写以及讽刺、夸张、象征、比喻 、对比、借代、拟人、排比、对偶、层递等。应该说表现方法包括了表达方式。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表现手法的叙事顺序

顺叙法

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否则,就会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倒叙法

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插叙法

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补叙法

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分叙法

分叙的作用是把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情,写得眉目清楚,不条不紊。分叙可以先叙一件,再叙另一件,也可以几件事情进行交叉地叙述。采用分叙时要根据文章内容和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确立叙述的线索,还要交代清楚每一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

详叙法

详 叙一般用在对每件事发展变化过程的具体叙写。详叙时要抓住人物的特征或事情的细节进行详尽、细致的描叙。作文时,与中心思想密切相关的部分,要详叙。与中心思想关系不大,而又与也须交代的,则几笔带过,这样文章的中心才能突出。否则文章会出现无中心或多中心,显得繁琐。

略叙法

略叙的作用是在于交代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但又不必详叙的内容。它与详叙相结合,便整个叙述有详有略。略叙一般用于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与中心思想关系一般的部分;人所共知的部分。

上一篇:城管装修申请书范文下一篇:安全环保消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