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2022-04-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是乡村化学教学效率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仍旧存在着多样的问题。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乡村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对策,以期提升化学教学效率。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篇1:

如何提高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乡村教育受到了广泛关注与重视,乡村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了很大提升。初中化学作为初中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化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在进行乡村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化学课堂效率成为了化学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对乡村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将从乡村化学教学现状出发,对提高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对策进行深入探究。

【关键词】乡村初中化学 课题效率 现状 对策

前言:化学作为乡村初中教育课程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乡村化学课堂效率成为了化学课程改革中的重中之重,是促使学生增强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和信心的关键所在,在过去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化学教学大多采用题海战术,学生学习效率低下,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效率。

一、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

(一)乡村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影响化学教学质量

化学学科实验性很强,但是由于乡村化学教育基础设施落后,化学实验并没有在乡村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落实,乡村初中缺少专门的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无法进行实验教学,致使学生对化学知识不能有效理解与掌握,不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动手能力不强,无法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开阔思维,缺乏实践应用能力,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的提高[1]。

(二)乡村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式方法不合理

由于乡村经济条件有限,大部分大学毕业生缺少到乡村任教的意愿,大部分形成初中化学教师教学观念落后,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方法单一,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改变教学方法,不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的信心,学生对化学学习缺少主观能动性,不能进行自主学习,学习效率低下,同时乡村化学教师缺乏课堂教学的应变能力,课堂教学进行当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情形,这就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应对能力,有效的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如果教师不能够对课堂有合理有效的掌控,一出现事先没有意料的情形就不知所措,直接影响了化学课堂教学效率[2]。

(三)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影响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乡村化学课堂教学当中,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老师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大部分,忽视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是一味地将化学知识等灌输到学生脑袋当中,而不是侧重学生对知识本身的理解和应用,注重结论,而不注重结论得出的过程,缺乏钻研精神。在教学过程中大多采取根据教材讲教材的方法,而不是以教材为基础对所学知识展开联想,延伸,缺乏创新精神和批判意识,不能够有效的带动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反而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距离感,造成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3]。

二、提高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对策

(一)加强乡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化学教学质量

在乡村初中化学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化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或改造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重视起化学实验对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性,将化学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增强学a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提高化学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4]。

(二)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提高化学课程效率

在乡村教师在进行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据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水平,进行教学方式的调整,适应学生的化学学习需要,提高教学方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和信心,同时要不断充实化学教师师资力量,促进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和乡村化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5]。

(三)重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提高乡村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6]。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通过学习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化学注重的是理性思维,更多的是要求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而不是死记硬背,鼓励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分析,最后得出结论,通过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和方法,比进行题海战术更加有效,记忆更加深刻,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质量。

总结: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教育事业日益发展繁荣,对我国社会全面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乡村教育作为教育事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化学教育成为了乡村初中教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次研究从乡村初中化学课题教学现状出发,提出了提高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对策,不足之处还望指正,希望可以为乡村初中化学课堂研究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韦明海.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05):147-148.

[2]刘光明.如何提高乡村初中化学课堂效率[J].才智,2012,12(03):162-163.

[3]杜娟.浅析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教育教学论坛,2011,33(12):141-143.

[4]许洪良.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考试周刊,2011,85(05):197-198.

[5]吴燕勤.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J].学周刊,2013,11(13):126-127.

[6]万玉平.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学习(下),2012,09(02):240-243.

作者:李刚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篇2:

如何提高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效率

摘  要:尽管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很多年了,但是乡村化学教学效率还是不尽如人意的,仍旧存在着多样的问题。在本文中,本人将结合乡村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对策,以期提升化学教学效率。

关键词:乡村中学;初中化学;教学问题;解决对策;教学效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提出了有效教学、高效教学的要求,如此教学的实施都是为了提升学科教学效率。在搭乘课改这艘快艇的过程中,尽管乡村初中化学教学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受教学条件的限制,化学课堂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着教学效率的提升。本文将立足当前乡村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一、乡村初中化学教学问题

1.教师仍是课堂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实施是实现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而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明确地指出,咋实施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将学生们作为参与课堂的主体。事与愿违,在当前的乡村初中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深受以知识为本该教学理念的影响,将讲授知识作为教学的重点,一味地在课堂上灌输知识,无形中剥夺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机会,创设了以教师为主的化学课堂,最终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2.教学方式仍旧不丰富

教学方式是串联课堂各个环节,教学内容的主要手段。受经济条件的制约,乡村地区很难吸引刚毕业的学生到校任教,往往是一些老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这些老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无法与时代接轨,一味地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如此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削弱了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还导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枯燥,课堂教学效率差强人意。

二、提高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对策

立足以上鄉村化学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尝试借助以下策略解决问题,提升教学效率。

1.树立有效教学理念

提升乡村化学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有效教学理念。所谓的有效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体验过程中,学生们可以获得有价值的知识内容,可以获取学习的乐趣。在传统的教育理念影响下,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将学生们作为接受知识的参与者,导致学生们无法在死记硬背的过程中,获取学习的乐趣。因此,我在组织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在有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大力探索如何引导学生们产生化学学习兴趣。此内容与下文丰富教学方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丰富化学教学方式

丰富化学教学方式是教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提升化学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

(1)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习兴趣

建构主义理论在研究个体学习的过程中,指出,个体的学习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实现的。由此可以看出,环境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采取适宜的方式为学生们创设教学情境。教学情境的创设除了可以营造适宜的教学环境之外,还可以化抽象为直观,化复杂为简单,化静止为动态,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立足化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组织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会为学生们创设具有生活性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组织“化学与农业生产”的时候,因为乡村地区的学生早已在体验了农业生产,积累了一定的农业生产经验。所以,我先鼓励学生们自主地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说一说化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学生们的畅所欲言自然而然地营造出了浓郁的学习氛围。接着,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展示了多样的化学农业生产场景,鼓励学生们分析这些场景中化学应用的优势或不足,进而使学生们在自主性的发挥下,对化学在农业生产应用的价值进行探究。

(2)组织化学实验,驱动学生探究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教师实施化学教学活动最常使用到的一种教学方式。化学实验的操作,不仅可以将抽象的化学内容直观地展现给学生们,还可以使学生们在观察、操作的过程中,通过对化学现象的分析挖掘到化学本质,轻松的获取有价值的化学知识,增强化学学习乐趣,提升化学学习效率。而且,在体验化学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们还可以自主、合作、探究,获得化学学习能力的发展。

以“中和反应”为例,由于乡村地区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无法直接地演示实验。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尝试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为学生们直观地播放酸碱中和反应实验视频,使学生们在观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观察烧杯中的溶液的颜色变化情况,探究发生变化的原因,在小组讨论中获取实验结论。如此教学的实施,不仅弥补了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还使学生们轻松地掌握了化学知识,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总之,在组织乡村初中化学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点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们的有效探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赵大洲,杨力.新课改下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效率的应对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8,28(04):26-27.

[2]  杨辉.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三法”[J].甘肃教育,2018(07):114.

作者:徐绍欢

乡村初中化学论文 篇3:

一位乡村教师对初中化学教育教学的见解

一年一度的中考,将要到来,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初中化学教师,对于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感慨颇多。利用这个平台,和各位一起分享:在平时的化学教育教学中的个人体会、经验。

乡村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八点体会

化学概念对学生来说,也是十分的重要和必要。化学概念的学习也是素质教育中化学科目教学所必需的。化学科目的教学,学生的化学概念的形成与教学非常重要,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初三化学基本概念多而抽象,学生领会和完整掌握这些概念具有一定的难度。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基础知识的概括反映。在这里,从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方面,谈谈我个人在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中的八点体会。:

体会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種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体会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 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体会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 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进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体会四、:通过实验让学生形成概念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体会五、: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比如在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相对原子质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学生计算):

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 : 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

(2)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质量(千克):

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的相对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的相原子质量的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就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把握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是个没有单位的相对质量。

体会六、: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外,还有Na+,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体会七、: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体会八、: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可用下边公式进行计算:溶

质的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 X100%

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关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5)KNO3在20℃时溶解度为31.6克,则20℃KNO3的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1.6%,对不对,为什么?

以上练习,从溶质、溶剂量变化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影响,使学生较准确地掌握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这对后面运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有关计算也有很大帮助。

综合以上八方面体会,可以总结出,在初中化学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初中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能力,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和事实进行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并把基本概念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就能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乡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应该加强的三个方面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使我深刻地认识到,乡村初中在化学教育教学中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实验教学

有人提出: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标志。我国化学领域的一位专家曾经指出:“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学生在化学实验中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验,训练用实验解决化学问题,使各项智力因素皆得到发展,故化学实验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我们不应该因为升学考试中对化学实验的动作技能测试不到而忽视实验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已深有体会:化学实验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和巩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获取化学知识、培养科技素质。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实验中的时间和空间的运筹能力;通过计算和称量实验是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量”的概念呢?通过“打开试剂瓶盖要倒放”的动作技能的训练,是否可以让学生养成“揭开茶杯(或电饭煲锅盖等)要倒放”——以防止污染的习惯呢?至于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等就不再赘述了。

(二)重视课外活动

课外活动是突出素质教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我们应当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开展一些课外活动。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丰富多采的。如组织和指导学生办化学小报、化学墙报、化学魔术表演、自制仪器和自找代用品、做家庭小实验、举办化学讲座、化学竞赛、搞社会调查、组织参观化工厂、化学兴趣小组开展化学实验等活动。比如让学生研究火柴,验证化学方面的知识:火柴盒侧面所涂物质是红磷、三硫化二锑等混合物,火柴头上的物质是氯酸钾、二氧化锰和硫磺等,使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而且还让学生体验到: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生产时,同样还需要人们创造性的劳动。因而,我们的教学应该更加紧密地联系社会,取得课堂上难以取得的效果。

(三)重视练习与学法指导

现在谁都知道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很重要,应如何来培养呢?我认为有两条途径值得重视,一是指导阅读,二是指导练习。指导阅读,就是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进行阅读训练。特别建议:最好的阅读材料是教材。初中化学教材图文并茂,思考性、可读性强。且正好与课堂教学相配合,既起到课前预习的作用,又能使自学成果在课堂上得到及时的验证,从而增强自学信心和激发自学的兴趣。教师给出适当的阅读任务——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对教材中的文字说明、图象图画、数據等应帮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

指导练习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为学生选择适合的练习题,使学生免入题海之苦。这里若将习题分为两类的话,一类则是为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新学知识,使新学内容与原有知识同化后,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之中,即所谓“形成性练习题”。另一类则是提高题,即对某一知识点从各个不同方面和不同深度进行揭示,使解题时对该知识有全面深刻的理解,以达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需要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综合等多种思维方法,使思维的广阔性、敏捷性、严密性、创造性等各种思维品质得到有效的锻炼。

二是要通过典型习题讲解,不仅教给解题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练习之后去整理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清晰化、条理化、网络化。因此,每做完一道习题应该进行一番反省思索工作,如这一问题我是怎样解决的,应用了哪些相关知识?我是怎么想到这种解决办法的?还有其他解决办法吗。

用一句话来说,有关在乡村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一要提高认识,二要真正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谈了那么多,其实也就是说,乡村初中化学的教育教学,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素质教育,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使学生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作者:王永

通讯地址: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闫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18191809736

邮编:714015

工作单位: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闫村镇第一初级中学

作者:王永

上一篇:英国法律教育论文下一篇:食品安全工作方案(精选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