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2022-05-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所有学科中,以实验为基础的是化学课。随着新课改的拓进,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化学探究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化学思维,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品质,在授课方式上不仅要有技术性、针对性,更要提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的阐述,致力于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篇1:

自主探究性教学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运用

化学实验是初中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实验课中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能够创设出一种探索未知事物的情境,学生能获得属于自己的学习时间及空间,能直接体验探究的过程,从而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自主探究学习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加思维的灵活性,激发潜能,使学生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

一、初中化学实验自主探究性教学的意义

探究性学习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突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通过表达与交流,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

实验是化学课程中实践性最强的教学内容,也是初中阶段最有实践价值的部分.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新颖、高效的学习方式,它强调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到的各种因素分析主因,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得到科学的解释.

化学是一门兼具文理性质的学科,光靠记忆只能掌握皮毛,仅靠理解无法掌握精髓,还要通过实际探究才能铭刻于心.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探究过程,除学习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现代教育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探究性学习就是在这一前提下诞生的.通过探究性学习,能解放学生的思维并揭露事物的本质,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处事方法,对以后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化学实验自主探究性教学的特点

探究性学习化学的过程,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已有或未知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提出问题与假设,并通过化学实验的方式验证学生的猜想.从方法本身来看,这是一种探究活动,活动过程中着重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及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初中生养成良好的科学思想与严谨的做事方法,并培养其创新意识与能力.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化学是相对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化学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生活中的小知识,例如蚊虫叮咬痛痒的原理及处理方式,pH与植物生长的关系等.而探究性学习更接近生活,帮助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综合素质,并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互动性.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贯穿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探究性学习本身就是集体智慧的体现,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还能教会学生与人交流、团结互助的精神.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组织学生之间的互动,将互动学习的效果发挥到最佳.

三、初中化学实验自主探究性教学的策略

初中生由于能力及条件的限制,难以独立完成化学实验的探究性学习.在教学时,应该对学生进行分组,不仅能顺利完成探究性教学,更能培养学生互动合作的意识.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探究,以问题为探究中心,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问题并做出假设.教师在分组时应考虑学生的性别、性格、个人能力等因素,保证分组的合理性,使各小组达到平衡,从而形成一种组外的良性竞争与组内的交流合作,促进学生的能力及心理的全方位发展.在进行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时,教师应该有明确的教学流程,在明确的指导下学生才能按部就班地进行探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明确研究课题,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做,避免学生盲目操作.同时,设置的课题应难度适宜,太简单没有学习意义,太难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难度要适宜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范围不可太广泛.另外,要注意探究对象有针对性,比如研究氧气的性质,就针对氧气展开研究,太广泛的探究不仅耗时费力,而且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整个探究中最具难度的是设计实验方案.初中生的化学知识有限,设计实验具有较大难度.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决定探究能否成功,因此设计原理必须正确.教师应该在学生设计时,随时给予一定的引导,避免学生将太多时间浪费在错误的理论上.应事先讲清出现事故时的处理措施,例如药品不慎入眼、酒精起火等,避免学生由于经验不足而忙中出错,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探究性实验结束后,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总结经验.首先,由各小组负责人汇报本小组的探究情况,总结心得,并找出实验中的不足.其次,教师在评价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语,对于表现良好的小组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一般的小组给予足够的鼓励,帮助他们找到问题根源并及时更正.最后,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此次探究实验教学的得与失,以此帮助学生寻找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思维方式,总结探究经验,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在探究性实验中提高化学成绩,还能提高综合素质.

四、结束语

探究性学习让教师看到了教学的方向,让学生看到了成才的道路.通过化学实验自主探究性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高效学习化学知识,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和科学的思维方法,为更高层次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潭口镇坞埠中学

作者:梁静

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篇2:

基于探究性实验教学下的初中化学教学研究

摘 要:在所有学科中,以实验为基础的是化学课。随着新课改的拓进,在实验过程中意识到化学探究的重要性,着重培养学生化学思维,以及实验操作能力。因此,教师为了提高教学品质,在授课方式上不仅要有技术性、针对性,更要提起学生们的积极性。本文通过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改革的阐述,致力于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引言:化学实验的目的为了让学生的科学修养得到提升,更是为了让学生拥有探究性的精神,增强实践能力,对于在学习过程中潜在的问题,通过改革来进行有效的研究。“四区展示”是常用的教学模式,施教目标区、课题区、德育区、学员评价区,展示为课前温习、情景引导、实验钻研、总结、概述、加固知识、拓展作业【1】。

一、演示实验课程比重大---参与其中

对于70、80年代人来讲,都应该清楚教师大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效果不理想,老师只在讲台为学生来进行表演,大家只能观察,对实验效果并非真正理解。而初中化学实验占有的比重偏多,又属于验证性实验,学生没有亲手进行实验就很难从中有收获,在学习中也会缺少积极性。因此,想要化学课效果提升,就要亲手实践,学生必须要参与其中,这样学生会发现问题、分析其中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就如金属腐蚀,这是一项特别简单的课程,铁、铝、铜、银都会被外界因素腐蚀,发生化学反应后就会出现变质的现象,其中铁制品更常见,状态就是表面生锈,化学式为Fe2O3;还有铜线,置在酒精火苗上烤一下,大家就会发现原先表面明亮红润的铜线,现在成为了黑色,原因是铜被氧化,才会让颜色有了改变。在做这类实验时,由于所用材料较为简单,老师可以让学生们来自己操作,在实验前可以调动积极的心态,实验中可以探索原理,试验后可以得到正确的结论,比教师在台上讲述半天的效果要好。现如今,教育部门大力推崇讲新教学方法,把学识、技能、实验流程和方法、以及价值观都一一分列出,并特别重申教学的目的不仅为了在思想上了解,要通过实验在根本上得到相应的理解,授课化学结合实际是最有用的方法。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变革---探究性实验

课堂中都以教师为主导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属于填鸭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学习积极性丢失,学习效率只会下降。化学教学方法更要引起重视,实验课程占据大半,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演示实验改为探究性实验,所有遇到的问题都可以亲身体验,更具备研究性、发现性以及引导性,还可以要求教师寻求合适的示范实验,利用新教学方法和技巧,对不同的课程来合成和优化,提供更全面的实验条件【2】。

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课程时,先引导、分析实验的原理,然后让学生自己策划装置,通过实验来验证结果。学生会准备好汽水,了解一下它的物理特性,如色彩、状态、味道、浓度、以及溶解性,更要了解化学特性,是否有燃性,是否遇石灰水有响应等。在整个实验中,教师要进行引导,从抽象到本质的思考、研讨,最后来归纳结果,让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明白CO2的作用所在,知道二氧化碳不会有燃烧的功能,因为密度比空气要高,同时也得到了二氧化碳还有灭火的作用。每次化学实验不同的结论,都源自抽象出系统的化学知识,并密切关联到生活方面,以核心目标来进行。

三、增加化学实验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教师都知道因材施教是教学的基本方法,其他课程可以,但是化学是个例外,部分内容在教材上并不存在实验要求,老师讲述后学生可能当时有记忆、印象,而后就渐渐停止了思考,学习效果得不到巩固。可是,在增加化学实验后效果就大大不同,学生经过亲身实践后可以牢记所学到的知识,让脑思维更有了提升,在化学问题方面会深层次来进行思考。

比如,具有爆炸、毒性、微小物质的构造和行动等有难度的实验,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该方法已经成为常规教学中不可少的环节,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更感兴趣,把课堂上不能演示的实验,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化学实验其实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有些在要求方面更严苛,在难度上也大,在课堂上不具备实验条件,而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化学实验达到了最好的演绎效果。

所有学习到的文化知识,都会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化学实验更要结合生活,学生会意识到实验无时无刻都存在于身边,知道学有所用。就如《水资源的保护》这一课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一下水源,知道因为何种原因让水源受到了污染,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查,然后让大家一起探讨,找出解决水污染的措施,明白从化学角度来怎么保护水资源。化学老师要带动学生积极的探索可能出现在身边各种实验,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让所挖掘出来的内容更有理论性。

四、总结:

初中化学教学致远任重,在课程变革的前提条件下,化学实验也要灵活多变,在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发现新的授课方法,让学生对化学不排斥、不厌烦,积极参与到实验中来。因为课程时间有限,部分知识不能在有限时间内实驗出来,要通过对学生化学作业的批改找到不足,有效辅助,这样成绩会得到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才会有提高。

参考文献:

【1】殷成华. 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 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 2018(12):30-31.

【2】程建云. 探究性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理科考试研究, 2015, 22(14):76-76.

作者:林建阳

探究性实验教学初中化学论文 篇3: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摘要: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培养初中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教学方法,也是化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新化学课程标准将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说明了探究性教学的的重要性。以人教版初中《化学》为例,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对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做了一些探索,谈谈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人教版新课程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改革目标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探究教学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是替代传统实验教学的最佳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当前化学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内涵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导的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事物的现象、缘由、影响因素等提出假设,然后展开论证,学生独自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结果,从中发现科学原理、获取知识的教学过程,培养的是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和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探索式教学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具有多元化、多层次、综合性强等特点。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教学的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组织获取信息的技能、创造性操作的技能等过程技能,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活动,教师只是提出问题或创设条件,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从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学生均处于一种开放的状态,可自由发挥想象,而不是被教师操纵的机器,教师只是不断给予学生指示的领路人,这种形式学习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学到了获得知识方法与途径,符合当前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

二、有效进行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措施

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不仅要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还要对学生的探究方法进行科学的训练和指导,因此,要达到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化学教师应根据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优势,通过充分巧设实验设计、充分的教学准备、创设探究性的实验问题情景,以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体验探究的乐趣,使学生能通过观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实验乐于提出问题、联系实际大胆分析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教学准备,奠定有效教学基础

1.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支持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许多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自主探究的范例和素材,化学实验整堂都是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操作中验证、在思考中发现、在交流中进步,让学生在自主的基础上互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第一阶段就是让学生对探究性的教学模式有个感性初步认识,了解探究性教学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吸收、互相补充、互相纠正,使认识逐渐趋向于完善、深化。这样学生与学生之间不仅能展示自己的想法见解,还能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为学生终身学习的发展奠定基础。

2.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

心理学表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关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要想提高学生自主参与探究的有效性,首先在备课时就要保证能预留给学生思维活动的有效问题,不使探究活动流于形式,通过思维活动,学生在有效的学习过程中获得广泛的体验与感受,调动和发挥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挖掘自主探究学习的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科学设计实验,实现探究教学效果

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设计应遵循科学性、探究性、创新性、安全性、趣味性等原则,其中科学性是首要原则,设计的标准必须科学,具备一定的理论依据,实验的设计要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结构,由易到难进行设计安排。

1.要明确探究的目的性

探究,是让学生参与体验科学探究的活动,所以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首要设计就是呈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初中化学一开始是以蜡烛燃烧说明实验探究的过程,但多数刚读初中的学生对于什么是研究性学习缺乏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验设计中要明确学生在多元、开放、探究的实验中深悟知识的探究目的,充分挖掘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观察能力的培养、探究的训练对化学实验进行科学设计。

2.要把握探究的科学性

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猜想,将实验变得引人入胜,并在实验中针对具体的步骤,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释疑,得出结论。

3.要注重探究的创造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迪创造性思维,比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后,教师可提出问题:“实验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为什么不用碳酸钠及浓盐酸、浓硫酸做原料?”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思路,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探究兴趣,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趣味,是初中生化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前提,鉴于此,在化学探究性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努力为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创新能力必须积极创造条件,在课堂上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启发诱导,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观察能力

科学是严谨的学问,需要及时分析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这就要求学生在探究性的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比如:在人教版九年级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的实验教学中,教师根据已有的知识设计实验,在实验开始时,提出问题“人类的生活离不开空气,可是空气既看不见也摸不着,我们怎样通过实验找到它呢?”一语引起学生探究兴趣,导入实验活动,然后引导学生认识仪器,教师提出问题“向燃烧匙中加入较多量的红磷,为什么?”“向集气瓶内装入少量水,并作上记号,为什么?”观察实验现象,通过观察,学生认识到瓶内放水是为了吸收生成的白烟、降温,燃烧匙中放较多红磷是为了使瓶内的氧气充分消耗掉。教师通过边介绍实验步骤边提出问题的方法,调动学生探究学习、主动观察的积极性。而后,通过师生互动后形成的共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体验到空气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看到了自己的实验成果,心里感到由衷高兴,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观察能力。

再如: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复燃,而在二氧化碳中熄灭,学生会提出为什么?铁丝能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在空气中为什么没有此现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只有当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清楚明白时,他们才会对化学实验产生自主学习探究的兴趣,探究系实验教学才能得已顺利进行。

2.鼓励实验成果,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探究性实验教学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外,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相互配合设置实验装置,适时鼓励实验成果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充分挖掘教材,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探究性化学实验实际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在教学中,教师应因材施教、拓宽实验思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使实验更具探索性和趣味性,满足学生求新的心理特点,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用浓醋和稀醋分别浸泡鸡蛋壳的实验中,观察记录冒泡的不同情况,而后再用稀盐酸进行实验,学生会看到鸡蛋最初在底部,随着气泡的增多而上浮;当气泡消失时,鸡蛋又下沉了,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实验现象的原因,通过深挖教材,拓展探究的空间,给学生新的发现,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教学组织上要有灵活性

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性,在探究性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而且是受教育者,因此,在某些具体问题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的活动方式设计上要有灵活性。根据教学内容,在活动主体上,既要有教师为主,也要有学生为主;在活动形式上,既要有小组合作探究,也有组间争辩对抗。在小组配合上,既要有圆圈小组式,又要有秧田整体式;在学习空间上,既要有室内课堂,也要有室外课堂。开放与封闭结合,整体与部分结合,一切变化都要根据实验的内容、学生的身心发展灵活而定。

(二)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构建

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构建探究性实验学习的基石,任何学科都不能悬空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必须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以发展,只顾学生自主学习,而忽视了学生在探究性实验学习中基础知识的构建,最终都不能真正实现有效的学习,无法达到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改革目的。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观察探究的能力和自主动手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在“做科学”的探究实验中逐步形成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化学教师,应当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明确探究的目的性、科学性和创造性,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设计理念,以学生主动探究为重点进行实验教学,以科学的教学设计、多样化的情景导入,系统的教育方法,增强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达到培养传创新型人才的教学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1]温友刚.谈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设计的提高[J].基础教育论坛:教研版,2011(1).

[2]张世壁.浅谈新课程下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9).

[3]吴雪连.巧设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8).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初级中学)

作者:王贵银

上一篇:企业文化”四统一”心得体会下一篇:护士培训心得体会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