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能力培养化学实验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在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应该坚持围绕着学生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下,可以积极思考和探索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中能力培养化学实验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初中能力培养化学实验论文 篇1: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初探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是对学生既有知识的巩固,以及新知识的拓展,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化学实验也是理论知识的直接反应,通过直观的化学现象,证明理论知识的科学含义,并检验出事物的化学本质和组成元素。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力培养

化学实验教学是巩固学生理论知识,熟练学生操作技能、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的重要课程,化学实验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文字化的化学知识转化为实验现象,体现其化学本质,化学实验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强化和淬炼的过程。总之,化学实验以它特有的魅力在学生能力培养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更能培养、提高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等。

一、化学实验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能力是学生开启化学实验的关键步骤,因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是验证、探索、创造的可靠手段,观察是创造的入门阶段,要创造就要有新发现,观察是发现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生活中出现的化学现象,我们已经是屡见不鲜,但是要培养学生要善于观察这些现象,发现它们包括颜色、气体在内的明显变化,通过现象探索其化学原理和化学本质。敏锐的观察能力来自于训练有素的观察技能与问题意识的结合,平时观察到的、偶尔发现的奇异的化学现象就要通过动手作实验来探索其化学本质。所以,要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首先,立足于生活,让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化学现象并非只能在实验室才能看到,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化学反应现象和结果,比如,铜和铁的生锈现象;削开的苹果放置一段时间会变成红褐色,用石灰水刷墙壁过段时间会变白等等化学现象。因此,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课程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的常见现象,让学生明确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毕竟课堂时间有限,教师要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其次,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持续学生的观察能力。化学实验和物理实验的本质区别在于质的改变,化学实验的结果会生成另外一种物质,很多初中学生常常会混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因此,教师要透过化学反应的结果和现象,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化学反应的明显变化,体会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持续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实验开始前,教学需要分配给学生详细的观察任务,包括实验前期的准备工作,需要哪些仪器和试剂,以及仪器的组装顺序和实验操作的详细的步骤;实验前药品的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同时也要观察实验反应后各种药品的变化,如新生成的化学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和溶解性的变化,学生要善于观察和对比实验前后的这些变化;同时,教师还需要向学生演示详细的实验组装顺序和操作步骤,并解释每一步的实验过程形成的原因和结果。

再次,在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长期计划。教师应切合学生实际,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引导学生全方位观察,同时,让学生自己总结、形成规律。通过训练,逐步提高观察结果的准确率,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发展。

总之,加强实验观察是培养學生化学学科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扎实的化学基本实验技能是学生创造思维、创造实践的根基,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途径。

二、化学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以及思维的活跃性,这是化学实验教学优于理论知识教学的重要部分,化学实验通过直观的化学反应能有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通过自主实验积极思考去验证自己的猜疑,这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很大帮助。因此,教师要重视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发散学生的思维模式。

首先,开放实验空间,拓展学生思维探究的宽度。许多化学实验的条件,方法和结论都是预定的,现成性的, 因而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制约性,教师需要改善实验的创造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比如通过改变条件或方法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和摸索;通过改变反应条件、反应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等角度设置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在实验教学中,选用哪些实验仪器,是否可以用其他仪器替代等等方面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这种方法在某种程度上更符合和体现思维探究性学习的特点,更有利于思维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目标的实现,经常性开展此类思维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以及发散性。

其次,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设计实验,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设计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设计能力。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实验设计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的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实验习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验习题是学生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去解决化学实验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化学实验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并非一成不变,按部就班,对于不同的化学实验顺利和实验步骤,以及化学药品分量的不同,都会产生不同的化学结果,教师要在安全操作化学实验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寻求新的实验方法。因此,通过化学实验也能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通过创新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功的创新演示实验,可使学生获得有关知识,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例如,在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时,教师在做了白磷燃烧的演示实验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能否使热水中的白磷燃烧?学生表示否定。教师提示,如果给水中的白磷提供足量的氧气呢?接着,教师用双联球向其中鼓空气,结果,学生都观察到白磷周围有火花,通过这样的演示创新,既使学生巩固了知识,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其次,通过探索性实验设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化学实验设计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要求他们灵活、创造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思路向多方向发散,找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增加探索性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再次,通过课外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化学实验教学不应是封闭的而是开放的,开展课外实验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中,不受时间限制。同时由于没有明确实验仪器、步骤,这就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教师要允许学生不断实验,不断犯错,并积极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寻求新的解决方法,创新实验方法。

另外,化学实验中另外一个不可能忽视的关键问题是实验的安全性,安全操作实验步骤是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核心部分,常见问题主要是:违法操作规定、用药过量、药品混入杂质、使用未经鉴定的试剂、实验室空气不流通等等;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在培养学生诸多化学能力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对安全实验意识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彭宏浩.初中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的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2.03

[2]朱红娟.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J].成才之路,2010.02

[3]钱建芳.化学实验能力培养初探[J].教学与管理,2006.34

作者:蒋志平

初中能力培养化学实验论文 篇2: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策略

【摘 要】在当前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教师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性,应该坚持围绕着学生主体展开教学活动,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教学下,可以积极思考和探索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现通过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提高学生得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课堂 自主能力 策略

现阶段,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教学的主体,可以自发性地学习化学知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散学生的化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但是,仍有部分化学教师受应试教育环境影响,而且自身教学能力有限,使得在实验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较为落后和单一,没有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能,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依旧采取以教师主讲的填鸭式单向教学方式,学生难以体验到化学实验学习的乐趣,导致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兴趣较低,核心素养较差。因此,本文需要就初中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如何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深入的探究分析。

一、围绕学生主体展开教学,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该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时刻关注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学习中的日常表现,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在化学实验学习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更加积极地学习化学实验知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多和学生进行课内外的交流沟通,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像是教师可以在课上向学生提问趣味化的化学问题,为学生创设自由开放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使学生感到化学实验教学课堂的活力,提高學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也可以在课下给学生推荐阅读相关的化学实验学习书籍,拓宽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视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二、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兴趣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在实验课堂教学活动上,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兴趣。由于多媒体技术设备能为学生展示生动的化学实验教学图片,播放化学实验教学视频,使学生在观看化学实验幻灯片课件中,能够刺激学生的感官体验,更能直观地学习化学实验知识,使学生更轻松高效地记忆和掌握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调动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主学习热情,使学生积极思考并自主地解决遇到的化学实验问题,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可以在制取氧气的化学实验教学中,用过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制取氧气的化学教学视频,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注意力和好奇心,使学生在认真观看制取氧气的视频教学中,更清楚和容易地学习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可以在视频教学的帮助下使学生自主通过排水法、向上和向下排空气法等制取氧气,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能力。

三、加强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好奇心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为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要坚持实用性教学原则,加强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好奇心和潜力,通过给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像是苹果汁的变色实验,能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饮食营养价值相关知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化学营养物质,还能教学生进行自制汽水的生活趣味性化学实验,准备好汽水瓶、白糖、小苏打等实验用品,并给学生演示一遍实验步骤,使学生指导自制汽水的原料和方法,并可以将最终制作完成的汽水给学生试喝,使学生感受到自制汽水实验的乐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自主学习兴趣,更深刻地记忆化学实验知识,提高化学实验学习水平,更好地应用化学实验室解决现实问题,增强学生的化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四、采取小组合作和分层教学,互动中提高自主能力

为了使初中生提高主动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可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根据每个学生学习和个性差异的特点尊重和关注每位学生的差异,科学合理的进行小组合作和分层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在小组内互动交流,主动与其他同学探讨化学实验知识,充分调动小组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在小组合作或者是分层教学中学习到其他同学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也能使学生可以合作完成化学实验,培养学生合作共赢意识,使小组内学生共同取得较高的化学实验成绩。

例如,在观察不同金属燃烧的化学实验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分别演示镁条、铁丝和铜丝等金属的燃烧实验,让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分析不同金属燃烧中出现的现象,并总结归纳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中,更好地学习关于金属材质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五、结束语

虽然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化学核心素养存在着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落后,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等诸多的问题,但是通过教师树立以生为本的化学实验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性格差异和学习特点,坚持围绕着学生主体展开教学,并且明确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和重难点知识,科学合理设置化学实验教材内容,创设自由的化学实验教学情境,还要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等有力措施,就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更加认真严谨地对待化学实验学习,增强学生敢于思考和质疑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张东柏.初中化学实验课堂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策略[J].才智,2017(09):174.

[2]和立飞.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7):234-235.

[3]蹇萍.初中化学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初探[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7(8):92-92.

作者:王光志

初中能力培养化学实验论文 篇3: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化学实验能力培养浅析

摘 要:当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学科,“发挥学科特色、培养学生能力”,已成为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因此,如何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已成为新课程改革中化学教育界极其重视的课题。为此,我们在新课程化学教学中对如何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作了初步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1 变革教学定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新课程明确要求教学应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对于化学学科而言,良好的实验习惯是科学素养的充分体现。其中如何在化学实验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记录是学生养成良好实验习惯的关键。在以往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教学定势: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实验,一边做,一边提问学生,最后再进行总结和板书。这样的教学,虽也能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对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养成显然是非常不利的。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着力变革这种较传统的教学定势,在切实落实学科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学生的实验素养,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具体教学中我们是这样进行的:实验前先准备好实验的相关资料,以多媒体或图片的形式进行展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自主寻求实验中所需的药品、仪器及注意事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采用报告的形式进行交流。实验中要求学生把自己发现的知识进行全面的记录,特别要求学生对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3个阶段里发生的物理现象和化学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实验后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与归纳去探寻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在上述3个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层层析疑、步步递进,以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进行镁带燃烧的实验时,我们改变以往平铺直叙的方式,先展示给学生有关镁的着火点、状态、密度等信息,引导学生通过对信息的分析得出镁带燃烧的条件和所需的仪器。在实验进程中,我们又设置了多维情景:①为什么桌子上要放一块石棉网,它起何作用?②颜色的变化说明了什么?③如何来判断燃烧放出热量?④镁带只能与氧气反应吗?由于设置的情景一环扣一环,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的状态,学习情绪相当高涨,学生在边实验边讨论中慢慢发现了其中的“奥秘”,学生在牢固掌握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实验习惯,这也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关键。

2 改变实验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目前的化学实验教学还是一般先由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最后讨论归纳得出物质的性质、制法或规律。但是,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这样的验证式实验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实践中我们觉得:若能把验证性实验变为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自主设计,那么,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如:在新课程《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教学时,我们首先要求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反应的原理和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特点,自行设计装置。学生中会出现许多方案:有用木炭燃烧的,有用碳酸盐与酸反应的,也有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等等。然后采用对比归类的方式,指导学生选择最佳方案。引导学生从原料、收集、操作、安全性等方面展开讨论。讨论中,学生对每一种方案都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可见,实验方式的改变,带来了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这样的实验教学设计虽然费时费力,但能较好地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学生不但掌握了实验设计的方法,更能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对同一问题进行认识,拓展了他们的思维空间。而且同学之间通过互相合作与交流,能充分体验探究和成功的快乐,在提高学生实验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人格的健康发展。

3 重视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写实验报告是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综合运用知识的过程。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同学即使到了毕业时也还不能较好地写出实验报告。其原因是有些学生不知道在实验中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记录什么。有些学生对实验报告写什么和怎样写还不了解。因此,他们常常把实验报告写得杂乱无章,空洞无物。为此,我们从第一节化学课开始,就注意培养学生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其具体做法是:

首先在演示实验中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为培养学生观察现象的能力,我们对现行中师化学教材中所讲到的现象进行归纳、综合。有光、热、声、态(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沉淀、液化、燃烧等等。在每次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中,总是要求学生根据实验内容中有无新物质的生成和上述现象内容来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好,认真分析,去伪存真,填写于实验报告中。这样要求学生,不仅使学生知道在实验中要观察些什么,使学生对知识获得比较完整的概念,而且也不会漏掉某些重要的实验现象,以致得不到正确结论。

其次,采取具体措施,培养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为培养学生写好实验报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认真观察、分析,并记录于表的空格中,经过几次填写,学生就能比较正确、熟练地对实验进行观察记录,做出解释和结论。培养了学生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另外,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的能力是写好实验报告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正确地绘制装置图。过去学生绘的装置图往往比例失调,难以辩认。近年来,我们在培养学生绘制装置图方面,首先分析各种仪器的构形,找出每件仪器各部分线条的比例关系及每件仪器部分线条之间的比例关系,作反复的绘图练习,使学生在写实验报告时能迅速而正确地画出装置图。

4 提倡多样学习,唤醒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

在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中,我们寻求并提倡多样的学习方式,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实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其中“七嘴八舌式的无序性讨论”和“知识的纵横与拓展”尤其能达到较佳的教学效果。推崇“七嘴八舌”式的无序性讨论和发言。这种学习方式,可使学生在随意、宽松的气氛中拓宽思路、丰富联想,达到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效果。最可喜的是无序性发言中“创新”见解最多。实践告诉我们:老师的有效放手,能极大地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在学习了酸的性质后,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怎样证明硫酸溶液中混有少量盐酸?从理论上对实验知识进行纵横与拓展,从中让学生感受创新的乐趣,体验创新的过程。实际教学中我们是这样展开的:①提出问题:化学实验室中要证明硫酸溶液中是否混有少量盐酸应选用什么试剂?②学生讨论:不少学生习惯走套路,似乎看准了盐酸中的Cl——学生往往习惯选用硝酸银溶液。教师给予否定,此时学生中会产生“悬念”,教师及时进行启发诱导,使学生思维向发散性过渡。③情景点拨:硝酸银溶液与盐酸反应产生沉淀,硝酸银溶液与硫酸反应就没有沉淀吗?学生引起重视,再度思考,有一种想“探个究竟”的感觉,教师及时演示硫酸与硝酸银反应,观察了实验后。④学生释疑:原来硫酸与硝酸银反应也产生沉淀。学生慢慢醒悟过来,若硫酸溶液中没有盐酸,加入硝酸银照样也有沉淀产生,应先排除硫酸。学生的思维开始转轨。⑤情景深化:怎样先排除硫酸干扰,再来进行证明呢?⑥学生解疑:先滴加适量硝酸钡,等沉淀完全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硝酸银,若有沉淀产生就能证明。

可见,在新课程的实验教学中,只要多给予学生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就能真正唤醒他们的创新意识。当然,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是不能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具体教学中,也会因人因校而异碰到许多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领会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内涵,持之以恒对学生加以引导和训练,必将会对新课程改革起到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改革委员会教育委员会.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 张长江.中学化学教学技术指导[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王昕)

作者:席琛

上一篇:度财务处工作总结下一篇:水利水电管理工程建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