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化学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的研究 ——以重庆市九龙坡区为例

摘要:学习动机的强弱是学好一门学科的关键,与其后期成绩的优劣紧密相关。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推进,城市学生将逐步成为我国初中生的主流群体,然而,当前关于学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研究多集中在农村群体和高中生等群体,而城市初中生这一日益重要的群体却未受到足够重视。有实验证明,城乡中学生在化学学习动机上存在不同特点,其影响因素和机制也不尽相同,不能一概论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初中生在父母学历、家庭经济状况、学校差异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导致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存在明显差异,针对这一情况,本研究首先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六所城市学校的初中生在化学学习动机上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提升策略。方法:本研究主要通过对重庆市九龙坡区六所中学的651名初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到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及其影响因素方面的相关数据,对此进行统计分析,以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与一线教师及家长的访谈交流为参考,提出相应的化学学习动机的提升策略。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对被测样本进行初始问卷的预测试,收集有效样本130个,以内部外学习动机理论为基础,结合学生反馈及参考文献,对问卷进行了修订,形成正式问卷;然后,对重庆市九龙坡区的六所中学的部分班级进行正式问卷调查,获得651个有效样本;之后,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和可靠性分析对问卷的信效度进行检验;最后,通过描述性统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现状进行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学校的差异会导致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的不同,通过调查发现,重点中学学生的学习动机显著高于普通中学,而在相同的学校中,学生的学习动机也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主要有:(1)父母学历:母亲学历对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影响大于父亲。其中母亲学历对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父亲学历的与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有显著正相关,但在整体模型未达到显著影响;(2)学科价值感:初中生的学科价值感越高,其学习动机越高;(3)师生关系:与老师的关系越好,学生的化学学习动机越强;(4)学科成败归因:积极归因对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消极归因对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5)化学学科自我效能感:化学学科自我效能感对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并结合了对多位一线初中化学教师及初三学生及家长的交流访谈,再结合笔者自身的初中化学教学经验,以学习动机理论基础,从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以下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的提升策略:(1)学科内涵,化学素养,提升学科价值;(2)情感激励,内部驱动,提高自我效能;(3)积极归因,自我激发,增强学习动机;(4)民主平等,心里相融,增进师生情感;(5)家校合作,目标一致,合力共育未来;(6)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

关键词: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影响因素;提升策略

学科专业:化学教育(专业学位)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综述法

1.4.2 问卷调查法

1.4.3 统计分析法

1.4.4 访谈法

1.5 技术路线图

1.6 本章小结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1.1 学习动机

2.1.2 化学学习动机

2.1.3 城市初中生

2.2 学习动机的研究现状

2.3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现状

第3章 学习动机的理论基础

3.1 强化理论

3.2 自我效能理论

3.3 需要层次理论

3.4 归因理论

3.5 自我决定理论

3.5.1 认知评价理论

3.5.2 基本需要理论

3.5.3 有机整合理论

3.5.4 因果定向理论

3.5.5 目标内容理论

第4章 研究设计与数据分析

4.1 研究设计

4.1.1 研究对象

4.1.2 研究假设

4.1.3 调查工具

4.1.4 统计分析方法

4.2 问卷的修订与信效度检验

4.2.1 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4.2.2 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调查问卷

4.3 城市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动机现状分析

4.4 不同学校初中生在学习动机上的差异

4.5 相关分析

4.6 结构方程模型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城市初中生化学学习动机提升策略

5.1 学科内涵,化学素养,提升学科价值

5.1.1 化学联系生活,丰富学科认识

5.1.2 引入榜样精神,激发学习斗志

5.1.3 营造化学情境,引起知觉好奇

5.1.4 明确学习目标,维持学习热情

5.1.5 巧用现代科技,助推化学课堂

5.2 情感激励,内部驱动,提高自我效能

5.2.1 分层教学,体验成功

5.2.2 积极暗示,未来可期

5.2.3 反馈评价,强化动机

5.3 积极归因,自我激发,增强学习动机

5.4 民主平等,心里相融,增进师生情感

5.5 家校合作,目标一致,合力共育未来

5.6 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回顾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公共危机治理分析论文提纲下一篇:小学科学教育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