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运用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2022-04-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如今,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突破教学模式的局限成为当下初中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以生为本,通过更多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效运用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运用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篇1:

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目前教学中,信息技术主要应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信息资料的拓展等方面。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还很少,主要还是运用传统的试管、烧杯等实验仪器来进行实验探究学习。

基于此,笔者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信息化手段的交互性、实时性、丰富性、模拟性、零距离性等特点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在提高实验学习的有效性方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立足于学生实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点开展了案例研究。

一、微视频辅助——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学习效率

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最重要的方法。进行实验探究学习首先需要学会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但化学是九年级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学生对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几乎没有任何基础,如果要达到规范熟练需要反复强化。

课例:“铜绿”性质实验

沪教版化学教材第一章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中,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铜绿”的性质探究实验,这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和学习化学实验基本操作。通过“铜绿”与盐酸反应、“铜绿”受热分解两个实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试管的加热、仪器的洗涤等基本实验操作。为了让学生认识新仪器、掌握实验规范操作,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观察边模仿操作。但由于要学习的操作步骤多、操作要点多,而教师演示只有一到两遍,学生课堂练习机会也有限,学生掌握情况不理想。为改变这种现状,我们尝试在课堂学习之前,把老师的演示实验拍摄成一段微视频,把“铜绿”性质实验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分步骤制成一个个实验片段,并配上详细的解说,发在校园网上。少数家里没有上网条件的学生,可以直接用U盘拷回去。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前,就可以通过微视频对所学操作技能有一些基本了解。然后在课堂学习中,经过老师的演示和自己动手操作,大多数学生都能够很快规范掌握。当然,少数动手能力弱、接受能力差一些的学生,课后可以再次通过微视频巩固学习。信息技术辅助基础实验操作技能教学对学习效率提高有显著作用。

二、动画模拟——强化实验操作规范性

要让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规范对实验安全的重要性,如果让学生通过动手尝试的方式去经历危险显然是不可能的,而运用动画模拟实验,则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课例:探究工业炼铁反应原理的模拟实验

实验所用药品是氧化铁粉末和一氧化碳气体,反应原理是

Fe2O3+3CO■2Fe+3CO2,因为所用的一氧化碳气体不仅具有还原性,还具有可燃性,为确保实验安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可能发生爆炸,在用酒精喷灯加热前,强调实验步骤中必须先通一氧化碳气体,排去原装置中的空气,防止爆炸。因此,实验步骤的规范性是该实验教学的重点之一,即实验开始时,不能先用酒精喷灯加热玻璃管,而应该先通入一氧化碳气体,否则有爆炸危险。要让学生认识到操作步骤先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用真实实验来演示验证显然是行不通的。而借助于信息技术中的动画模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爆炸的危险,无疑是最恰当的处理方式了。

通过动画模拟技术演示的爆炸实验,能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实验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实验危险性,使学生真切体验到实验操作规范的重要性,这是传统教学方式无法实现的。

三、数字化实验——帮助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随着现代教育装备技术的改进,数字化实验仪器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数字化实验相比于传统实验,其实验过程可视化、收集数据高效化、结果呈现直观化、抽象问题具体化的特点,可以使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认识反应现象、理解反应原理的学习过程中产生更直接和真实的探究体验。

案例:中和反应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二节的中和反应实验,是用烧

杯、滴管等常规实验仪器进行的一个定性实验。由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中和反应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现象,实验中需要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指示剂。在不断滴入盐酸的过程中,当酚酞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判断酸碱恰好完全反应。但该实验设计是仅仅通过指示剂的变色来认识中和反应的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过程中的实质和原理不能直观感受。

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点,对实验设计进行改进,引入DIS数字技术,将pH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对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过程中pH变化的情况,通过电脑呈现出了一条以盐酸滴数为横坐标、pH大小为纵坐标的曲线图象,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在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滴加稀盐酸的过程中,溶液pH变化趋势是由大变小,从大于7到等于7最后小于7,从而帮助学生直观体验和理解了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即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了水分子。

但是,信息技术并不是用得越多越好,教学中应该针对不同的实验学习任务和特点,将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陶惠安.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J].中学教学参考,2012(35).

编辑 薄跃华

作者:陈建娣

有效运用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篇2:

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在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如今,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突破教学模式的局限成为当下初中教学研究的重点。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运用,以生为本,通过更多元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对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培养初中生化学实验学习和合作探究兴趣,优化化学课外实验教学模式,积极解决初中化学课外实验中存在的教学问题。

关键词:初中化学;合作学习;方法策略

引言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中的许多知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合作探究学习化学实验不仅仅是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知识的过程,更是提升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各种问题能力的过程。我们在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中要将化学实验知识和学生的合作探究联系起来,充分让学生感受在实验探究中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一、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存在的教学问题

从目前的启发和引导现状来看,化学课外实验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教师在推进化学实验教学时缺乏必要的合理规划和合作探究的引导。一方面,教师随意制作化学实验,实验教学评价不够系统。部分教师只是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需要,随意搭配一些实验内容,不同的学习内容之间既没有必要的联系,也没有相互启发,学习效果较差。另一方面,教师推进化学实验教学的积极性不高,主要动机仍然是辅助化学学科教学,这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1]。

目前,在初中实验教学中仍然存在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效果差,学习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师在组织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缺乏指导。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过于严苛。对一些学生感兴趣,与化学学科内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教师只是要求学生简单地背诵其中的知识点。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化学实验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不到位。学习是一个系统的学习过程,不同的学习内容应通过相应的学习方法进行,才能达到高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实际,改进和优化实验设计

在课外实验教学开始的阶段,教师需要创设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情境,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加容易地进入到合作探究学习中。学生在学习新内容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合作学习和生活经验,教师所创设的情境应该以此为基础。这种方式所创设的就是生活情境,这种情境是学生最熟悉的,也是学生最喜爱的,对教学的支撑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最好[2]。

例如:在探究“酸和碱的规律”这一内容时,在探究实验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蔬菜等物品,指导学生们通过合作探究对酸碱检测试剂进行制作,也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将自己的生活用品、洗发露等带到课堂,用于探究实验,对他们的酸碱性进行检测。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PH试纸,将他们分成几个小组去检测某一用品的酸碱性,并读取对应颜色、数值,让他们对酸和碱的规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也让学生们用生活中的这些元素,改进实验设计内容,让整个实验探究活动更具生活化气息。实验完成后,让学生去合作探讨溶液的酸碱度与PH值的关系,掌握所学知识。

如今,围绕学生开展化学课外实验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实验教学,同时也应当包含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尽管不是教学的全部,但其本身是构建高效课外实验的基础所在。这就需要广大初中化学教师全面围绕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新课改要求,全面推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机制改革创新,为创建高效化学课外实验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建立正确评价观,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观念决定行动,要想推动初中化学课外实验发展,首要任务在于全面转变观念,建立正确的评价观。其一,教师应当全面明确初中化学课外实验评价的主要目标,即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巩固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以此来促进学生实验兴趣、实验意识的全面发展。教学评价应当避免为了评价而去开展评价,导致评价完全流于表面形式。其二,初中化学评价机制需要充分结合初中生现实情况,将化学学习进程中涉及的客观事实作为评价依据。其三,初中化学评价内容应当避免拘泥于化学技巧、化学技法、化学成绩层面,同时应当将学生合作创造力、互动想象力、小组参与性、和探究实验能力等纳入进来,在进行总结式评价的同时,也需要开展过程评价。其四,初中化学评价应当全面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开展,师生之间应当保持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以此来保障评价的真实、客观[3]。

例如,在稀释H2SO4的实验中,我让学生对比评价自己与同学的操作方法,找出正确和错误的稀释方法,先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在一根试管中滴入几滴浓硫酸,在滴入适量的H2SO4后再向试管中滴入H2O,让学生知道错误的实验所造成的结果。接着,我拿出事先已经准备好的肉块,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H2SO4缓慢滴到肉块上,观察肉块被H2SO4腐蚀的现象。通过将正确、错误两种实验方式的对比观察以及实验操作的评价,能够加深学生对实验的认识。在教学快要结束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到黑板上正确写出稀释H2SO4的操作步骤,考查学生对知识体系的理解情况。

我针对学生实验操作所进行的评价往往都会选择一个等级,然而初中化学与其他科目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单纯进行等级划分无法有效解释问题“原委”。针对上述问题,可以尝试采用“等级+评语”评价模式,在沿用传统等级评价模式的同时,在学生课外实验笔记后面附上一些言简意赅的评价,在激励的同时,委婉的指出一些细微的问题,使得评价更为客观、规范[4]。

结束语

在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教学过程中不可机械地套用形式化的陈旧教学模式,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对应的小组合作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培養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化学实验学习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潘国荣,刘俊.初中化学实验设计与创新问题概论[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4(24)

[2]梁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实验教学与仪器. 2018(05)

[3]郑杰斌.当代教师教学创新的成功之路[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2010

[4]孙元清.初中化学思维方法[M].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课题,《武都区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46

作者:马桂兰

有效运用初中化学实验论文 篇3:

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旨在通过学生动手、观察、思考、总结等过程,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创造性的思维体系、严谨的动手能力.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利用微课导学,实现实验课堂翻转;延伸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知识空间;尊重学生主体,催生科学探究意识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实验探究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实验探究;创设情境;微课导学;延伸内容;尊重主体;初中化学

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初中化学学科需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传统化学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动手教学为辅.而化学的本质是以实验探究作为学习基础,通过实验探索,初中生不仅可以体会到化学课堂的生动魅力,也能感受到这门学科的丰富内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初中正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起始阶段,教师采用实验探究教学,可以为培养初中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本文也对实验探究教学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进行深入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实验热情

对于实验探究教学,许多初中教师喜欢开门见山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直接进入主题,按照教材上的步骤进行照搬式的授课.这种方式很容易扼杀初中生的学习灵性,成为师云亦云的书呆子.实验探究并不适合这种“莽撞”形式的教学,如果将其引入到学习情境之中,就可以充分提高初中生的理解效率.情境教学法是当前初中各学科经常采用的高效率授课模式,教师将学科知识纳入到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就能带给学生丰富的学习体验.在化学学科中,初中化学教师就可以采用创设问题情景的教学方式,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初中生的实验热情.并且结合问题的核心思考,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索找寻答案.

例如在教学“常见的金属性质”这堂实验课时,初中生需要对常见金属(钠、镁、铝、铜、铁等)的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进行初步的学习了解.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出情景:列举一下前几堂课我们学习过的常见金属都有哪些?当学生回答出答案时,再进一步引申:大家知道这些金属都有哪些常见的性质?当学生通过思考产生疑问时,化学教师继续点明这堂课的学习主题:通过实验认识常见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探究这些金属活动性的区别.以镁条的实验教学为示例,首先让学生观察镁条的外观,测试它的硬度与导电性,记录各项物理性质.再将镁条放置在酒精灯上加热,以及观察镁条在稀硫酸中的变化.以此类推,让学生们分别将铁、锌、铝、铜等金属按照同样的流程进行有关实验,并且根据问题内容记录相应的答案.通过问题情境的引导,初中生可以按照合理的顺序进行实验学习探究,充分展现了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利用微课导学,实现实验课堂翻转

“微课导学”是指把微课视频和导学案结合起来的一种学习模式.课前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导学案,再结合观看微课视频的方式,先对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定程度的学习.微课视频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自主学习的困惑,也可以使不同智力的学生通过暂停、回放等形式获得异步学习的机会.这种学生自主先学,教师再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实验的形式,改变了传统教师先教学生后学的形式,实现了实验课堂的翻转,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例如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的内容时,课前化学教师制作了导学案和配套使用的实验微课视频,以供学生自主先学.核心内容为验证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在微课视频中要让学生明白实验的顺序:选取实验装置和药品、加入药品的顺序、观察实验现象、收集气体、验证实验结果.在实验的过程中,重点要让学生掌握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以及用燃烧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验证的方法,也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操作的原理,以便让学生理解更透彻.在验证CO2的环节,让学生明白选择澄清石灰水的原理:Ca(OH)2+CO2CaCO3↓ +H2O.学生通过视频以及导学案,在课前充分明白了这一实验的过程以及原理之后,到了课堂在分组进行动手实验的时候再提出自己的疑问,教师补充实验知识,学生就可以很顺利地自主完成实验了.这种微课导学的形式节约了课堂时间,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实验学习的效果.

三、延伸实验内容,拓展学生知识空间

在初次接触化学实验课堂时,初中生必定会产生一种见猎心喜的学习心理.化学学科的理论课堂相对比较枯燥,实验探究教学既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也是调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以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为例,一共五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却只有三个单元存在实验课程,在整体上仍旧属于理论多实验少的教材体系.因此,化学教师可以结合教材与理论知识,适当地延伸实验内容,用以营造课堂的生动氛围,进一步巩固初中生的学习探究效果,拓展學生知识空间.

例如在学习“物质燃烧的条件”这一实验课时,化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到物质燃烧的根本原因.教师可以进行两个实验,其一:在一装满开水的烧杯中放入白磷,烧杯上面覆盖一张铜片,铜片上再放置等量的白磷与红磷.经过一段时间,铜片上的白磷开始燃烧,而红磷与杯中的白磷安然无恙.其二:同样在一个装满热水的烧杯中放入等量白磷,同时通过导气管往杯中注入大量氧气,随后杯中的白磷开始燃烧.教师带领学生进入思考,为什么铜片上的白磷没有接触火源就开始燃烧,而红磷和杯中的白磷没有发生变化.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就会发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是物质燃烧的两项条件.教师再继续引导学生思考:水为什么没有燃烧?帮助学生发现可燃物这一燃烧条件.当学生总结出物质燃烧的三个条件时,教师再延伸实验内容,让初中生进行探索验证.比如可燃物条件的验证:分别点燃蘸有水和酒精的棉花.温度着火点的验证:在酒精灯上加热纸张和煤渣.氧气的验证:点燃两根蜡烛,其中一根用烧杯盖住.除了验证教学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结合三项燃烧条件,进行灭火的实验探究.由此,在丰富的延伸实验教学下,拓展了学生知识空间,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与学习动力也会得到提升.

四、尊重学生主体,催生科学探究意识

实验探究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大有不同,初中化学教师切忌全程指挥学生,要给予初中生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实验尝试.教师在其中主要起到引导性的作用,当在实验课上准确给出了教学示范,提供了实验方案以后,教师就应当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将指挥学生学习改变为学生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达到实验探究教学的核心目的.

例如在学习氧气的制取与性质这堂课时,初中生既可以采用化学方程式2KMnO4△K2MnO4+MnO2+O2↑来制取氧气,也可以采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的反应来进行氧气的制取.由于实验内容比较简单,操作也不复杂.初中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始实验探究,或者将两种实验方案依次进行尝试.化学教师可以为学生们分组,分别进行两种实验内容的操作.当得出结果,再进行交换实验,从而帮助学生更加便利地进行学习体验.化学教师要时刻把握初中生的实验进度,当学生出现操作不当的情况时及时予以指正,当学生陷入误区时提供恰到好处的教学指导.由此,初中化学教师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并通过适当的介入教学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得到最大化的学习体会.

初中化学教师要以学生作为教学主体,采用创设问题情景、微课导学、延伸创新实验内容等方式,引导初中生通过实验对化学知识产生深入思考.并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实验探究教学并非只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化学教师要通过实验探究教学过程,为初中生培养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创造性的思维体系、严谨的动手能力,这才是实验探究教学的真正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钱勇.初中化学三个阶段的实验探究教学中的深度学习[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19,29(06):35-37.

[2]韩莲.如何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J].西部素质教育,2020,6(01):70-71.

[3]张兵.“微课导学”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的应用[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9(12):35.

[责任编辑:季春阳]

作者:闵亚东

上一篇:电力检修工作总结下一篇: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