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

2022-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

信息技术学科的说课艺术

说课,就是授课教师将自己关于某节课的教学设想(意图)及其理论依据,通过一定的展现手段和表现手法表达给同行,让后者在最短的时间里了解说课者的一切教学活动。如何用干练的语言、生动的媒体表达教师的教学活动那是说课的艺术。

1 说课的形式

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现阶段教师说课基本上都遵循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这4个基本环节。

1)说教材:说本教材目的、联系、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和课时安排。

2)说教法:说本课选择何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其教育理论依据。

3)说学法:说本课拟教给学生什么学习方法,培养哪些能力。

4)说教学程序:说本课的教学思路、课堂结构及板书设计等。

2 说课重点

2.1 说“准”教材

教材是课标的具体化,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具体材料。说教材要说准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说课者对教材的说明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只说明这是第几章第几节或者只描述教材的内容。以高中教材《信息技术基础》(广东教育出版社)为例,如有人对“素材的采集与加工”一课的教材分析描述为:“本节主要讲述如何利用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和加工文本、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信息。”这样简单的描述算不上分析。

说教材,首先要说明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要说出对教材的整体把握。需要明确本课或章节内容在整个学段、一个学年的教材系统中所处的位置及其作用,深入挖掘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前面学习的哪些知识对本节课起辅助或铺垫作用,本节课对后面要学习的哪些内容有承接作用等,前后要进行关联,才能在教学中重视前后知识的内在联系,准确地认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才能制定出较完满的教学方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2 说“准”课时

教材中所安排的章节未必就用一课时来完成,仍然以广东版教材为例,“素材的采集和加工”一节包括图片的处理与合成、文本信息的选取与加工、动画的构思与制作、声音的处理与加工和视频的处理与加工5个环节,设计这样一节课至少需要5个课时,而有些教师在一个课时中全部完成,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些内容是否在一节课中能够完成,完全机械化地在说课,只求把教材中规定的内容全部说完。

而有位教师就做到精准说课:“‘素材的采集和加工’是新课程标准粤教版《信息技术基础》第三章第三节‘多媒体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第四项内容。本章的教学我计划用5课时的时间,让学生做出一个多媒体作品。第一课时完成作品的整体规划,第二课时完成文字、图片的采集与加工,第三课时完成音频的采集与加工,第五、六课时整合作品。今天我说的是第四课时——视频的采集与加工。”

2.3 说“准”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中心任务,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为它服务的,制定目标时不能假大空,所以要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及对学生的分析定得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这样才能切实对课堂教学起到指导作用。如“素材的采集和加工”这节中的“视频的处理与加工”一课,制定下面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熟悉视频素材采集的多种途径和方法;掌握视频素材加工的一般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熟练使用屏幕录制软件采集视频素材,并对视频文件进行加工,使更好地表达主题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使用玩家宝宝软件采集和加工多媒体素材,体验学习多媒体的快乐,激发学习多媒体技术的兴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习惯。

2.4 说“清”教学过程

说课不仅要说“教什么”,还要说“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要把教学设想、教学效果及其理论依据说清楚,这是说课中更为具体的内容。不但要说出各个教学环节,包括新课的引入、课题的提出、新课教学的展开、巩固练习、课堂小结、作业布置等,还要说出教学过程中教学各环节的衔接和过渡、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等内容。

3 说课的点睛之处

3.1 说设计意图

说课教师不但要说教学过程,更要说明教学意图。教学内容不要千篇一律拘泥于教材一成不变,要在钻研课标的基础上大胆改进,加入与时俱进的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如在“视频的采集与加工”一节对于视频的获取的设计,就可以根据高中生的身心特点,抓住他们好玩的心理,采用玩家宝宝这款软件来录制屏幕益智游戏的视频文件。目的很明显,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软件来完成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每天都有很多新的信息与技术诞生,信息技术教师就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的变化。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都要考虑设计意图,基于课标又突破教材的限制,引领学生接受、学习更多的信息,形成有自己思想、自己特色的教学过程。

3.2 说多媒体技术是如何应用的

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既然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那么说课者也要动用多媒体的技术手段,恰到好处地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说课中。一方面将说课的过程多媒体化,牢牢吸引听课者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要将在课堂中运用的多媒体课件展现出来,从实践上来验证使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效果,用实例说话,将教学辅助课件中的多媒体技术效果完美地展现出来。

3.3 说反思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师的教学也遵循这种规律。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能否进行教学反思以及教学反思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一个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是完善教师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石,更是促进教师再学习、再发展的动力。

教学反思既包含教学中的成功之处,更要包含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教学反思可以是教后阶段的反思,也可以在同行观摩中反思,在培训与学习中反思,还可以在专家指导中反思。教师在说课中也要把这种反思说出来,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进行学习,在自我反思中接受再教育,才能够提升自己的能力,不断成长。

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要想成为一名科研型的教师,只有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里的思对于教师来说就是教学反思。

(作者单位: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级中学)

作者:于亚军

第2篇:《乳腺癌病人的护理》信息化教学说课设计

【摘要】介绍《乳腺癌病人的护理》的信息化教学设计。以中职卫校护理专业学生为对象,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教学反思6各方面进行构思和设计。

【关键词】外科护理 乳腺癌 说课设计

1说教材

1.1教材的特点

本节课所选用的教材是2014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外科护理学》第三版,由熊云新主编的国家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此教材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以护理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根本,充分满足学科、教学、社会的需要。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为了早期发现乳腺癌,乳房自我检查是18岁以上女性每次月经之后必须学会的自我检查方法。本节课既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证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爱心的重要课程。

1.2教学内容

乳腺癌的病因;乳腺癌的临床表现;乳腺癌的护理。

2说教学目标

2.1学情分析

要想制定难度适宜并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必须要分析我们的教学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接受能力。本次授课班级是3+2高等护理4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学习了人体解剖学、健康评估等相关专业基础课程,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他们的缺点是学习缺乏持久力,自信心较弱。优点是他们有很强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望,愿意参加团队活动。所以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多采用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如观察图片,情景模拟表演、小组讨论竞赛等活动。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做到“学有所乐”,达到“学有所获”。

2.2教学目标

针对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结合大纲要求,我为学生制定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乳腺癌的病因,熟悉治疗原则,掌握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及健康教育。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动手操作、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责任心、爱心及耐心,学会对乳腺癌患者进行人文关怀,树立关爱乳腺健康的理念。

2.3重点难点

依据教材并结合3+2高等护理专业培养特点,确定本节重点内容是乳腺癌的临床表现、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难点是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

3说教法

依据职业教育教學改革要求,以“建构性学习主义”理论为支撑,基于翻转课堂的理念,结合情景模拟教学法和PBL教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变为导演。

4说学法

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中情景模拟表演,讨论交流,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沟通能力。

5说教学过程

课程分段:本次课安排80分钟。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是学生学好本次课的关键。课前2周,利用班级QQ群发送课程通知,把乳腺癌的微课、PPT课件、教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发到学生的移动设备(手机)上。在课堂外,师生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随时讨论、答疑等教学活动。学生根据相关内容分小组,每小组成员创作乳腺癌典型案例,结合PPT进行乳腺癌病人的情景模拟表演演练,教师对学生沟通指导,课前通过微信投票,选出该班级的最佳表演小组。

(1)复习旧课(5分钟)。学生代表总结上次课的学习内容,复习乳房的解剖生理特点。

(2)导入新课(7分钟)。教师请最佳表演小组结合PPT上的图片进行乳腺癌病人的相关情景模拟表演,然后教师把情景模拟表演的乳腺癌病人的案例通过PPT案例讨论形式呈现出来。

(3)探究新知(58分钟)。翻转课堂,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讲解乳腺癌发生的病因、主要临床表现。解决难点:学生利用课前网络采集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的相关知识信息,熟记“1腕2扶7动肩,10自12自洗脸,标准患手经头扪对侧耳廓”口诀,根据口诀和图片,创建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操。同座学生一个扮演护士,一个扮演患者,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乳癌术后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4)总结评价(10分钟)。教师结合SEEWO电子白板,课堂小结,突出重点,解决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布置作业,并进行“举行致青春,关爱乳房”的板报设计大赛。

6教学反思

外科护理是临床护理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学法是灌输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感觉枯燥,积极性低,效果欠佳。社会飞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带来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转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育模式已经开始被重视培养能力的教育模式所替代。

参考文献:

[1]孙泓泓,王玲珠,白芝兰.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2,(04):806.

作者:刘建晓 王玉莲 李彦臻

第3篇:高职病原生物学的信息化教学及说课设计

[摘 要] 说课是一种能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教学研究活动,现以病原生物学之“细菌生长繁殖”为例,从学情、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着手,合理进行信息化教学及说课设计。

[关 键 词] 说课;信息化教学设计;病原生物学

[

说课作为一种与教师教学实践关系紧密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具有重要意义。[1]近年来,全国各教育部门常采用说课这一形式进行教学教研活动。现以教学设计方案——“细菌生长繁殖”为例,从学情、教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五个方面着手,合理进行信息化教学及说课设计,与各位同行进行探讨交流。

本次说课设计遵循新课程改革中“关注学生发展”这一核心理念,强调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是教学过程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因此,本次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把学情分析放在首位。

一、学情分析

本教学单元的授课对象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根据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案,学生要成为合格乃至优秀的医学检验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细菌检验等知识及实践技能,反映在病原生物学该门课程中,则是要掌握细菌的生长繁殖及分离培养等相关基础知识。此前,学生已学习过细菌形态的鑒定,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实践经验。但他们缺乏学习主动性,对病原生物等医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且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及操作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引导。学生普遍较为关注检验专业操作,好奇心强,热爱探究,对各种信息化资源很感兴趣。针对以上现状,教师需要因材施教,才能帮助学生顺利通过最近发展区。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

结合医学检验人才培养目标、病原生物学课程标准及具体学情,选用的教材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陈淑增、邱丹缨、谢德秋主编的全国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创新技能型“十三五”规划教材《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在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开设,对其他专业基础课及医检专业课程的学习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细菌生长繁殖出自教材中第二篇医学微生物学第九章细菌概述的第二节。这一方面的知识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生活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行业价值及社会价值。由于教材强调必需、够用、实用原则,同时满足学生可持续学习的要求,结合具体学情,我对教材内容进行以下调整:(1)将细菌生长代谢物质内容,调整至细菌的感染及致病性中学习,使教学内容更为连续、完整;(2)补充介绍细菌四分区划线分离培养技术,这部分内容在教材理论课中涉及较少,但却是细菌生长繁殖知识在医检专业中的具体应用,可紧密进行学岗对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

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着眼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过程、方法的形成与提高[2]。依据岗位定位及课程标准,本单元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相融合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在:通过实验探究、团队协作、角色扮演等过程,学生能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知识,并正确、独立完成细菌的四分区划线培养,同时培养严谨的工作态度及医学责任感、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结合岗位定位及课程标准,本次课的教学重点为细菌繁殖所需条件;(2)根据学生现有认知特点,难点为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及规律。

三、教学策略

(一)学法

成功的教学是让学生乐学、善学、学以致用。根据教学过程的“双边性”规律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我在本次课引导学生主要运用了角色扮演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法

与学法相对应,以建构主义支架式教学理论为指导,教师搭建教与学的框架,以学生为主体,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和引导发现教学法,按照“情境导入→实验探究新知→岗位对接(角色扮演)→学以致用”的主线层层推进,将“教学做说”融为一体,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实践的训练紧密结合,使教学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能力在知行合一中提高。为打开重难点的突破口,我还设置了细菌繁殖探究表,让学生沿知识框架逐步攀升,引导他们完成由学会到会学的知识内化过程。从课前准备到课后反馈,我利用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素材,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索条件和认知情境。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学案预热,激发积极性

课前一周,我通过蓝墨云班课教学平台发放导学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制作酸奶”及“手机表面细菌知多少”这两个简单有趣的分组小实验进行课前预习,延伸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截图、语音或拍成小视频等形式,学生汇报完成情况并交流。教师能及时、有效地进行评价、反馈,拓宽了师生与生生的互动形式,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参与意识。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将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及上传的图片做成数字故事——“酸奶机的奥秘”导入新课,拉近医学知识与学生的距离,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乳酸杆菌在酸奶机里生长的奥秘,让他们带着好奇心进行探究。

(三)实验探究,建构新知

以三个自主实验探究为索引,学生逐层突破。

1.实验探究一: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本着基础课程“强调能力培养,为专业服务”的理念,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我构建了“制备细菌培养基”这一岗位工作情境,以此为建构知识的支架,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实验,对细菌繁殖所需条件展开探究,结果填写在探究表中。通过学岗对接的形式,将技能训练的课堂交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做中学的理念,突出了教学重点。

2.实验探究:细菌生长繁殖所需条件

在这一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多点触控式多媒体屏幕展示预习中手机表面细菌繁殖情况,利用手机这一学生偏爱使用的物品让他们体会课堂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然后,通过教学动画这一信息化教学形式,将复杂、抽象的教学难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利用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对新知识进行同化和类比推理,学生轻松突破了教学难点,增强学习信心,又为下次课学习细菌的分布奠定知识基础。

3.实验探究:学会细菌培养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在直观清晰的解说中懂理论,在同步练习的操作中长技能。(2)多媒体展示动态GIF图,明确容易出错的手法,通过多点触控式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能手触屏幕,调整观察细节,方便相互纠错,找差距,寻方法。实验过程中,教师及时规范操作,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微課及动态GIF图等信息化教学的示范引领,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提高课堂效率,及时强化巩固教学重难点。学生可下载到手机中反复观看,满足个性化及移动化学习的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还可自主调节学习节奏,体现了分层教学、因材施教。至此,教师逐步撤去教学支架,学生以获取直接经验的形式,掌握融于各项实践行动中的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学生沿建构框架逐步深入,由认知攀升到运用。

(四)角色扮演,做中导行

学生的医学责任感须在知行合一中才能得以提高,因此,我设置角色扮演的背景和要求,引导学生两人为一组,互相扮演检验师和病人。通过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合理解释,学生对课堂知识查漏补缺,全面总结,教师引导并强调医患沟通的重要性,培养医学责任感、使命感,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质三位一体的全面发展。

(五)评价总结,布置作业

结合过程性评价及结果性评价,学生自评互评,教师再对学生综合评定,将结果上传,便于学生了解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差距。课后,学生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上获取历年资格考试真题,随时随地在移动终端实现课程教学与资格考试接轨。

五、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本次教学单元中,通过作业及课堂表现反馈,学生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我认为,本单元的教学亮点在以下方面:(1)在本次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发展放在首位,结合丰富的信息化教学素材,可视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探索条件和认知情境。(2)本次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设置都体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社会生活与岗位实践的精神。但整体教学设计及课堂进程仍存在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由于部分学生协作意识不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随意和散漫等情况,导致实验时间无谓损耗,导致小组间表现参差不齐。针对此情况,教师应注重课前指导,课前分组时严格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多给予学生鼓励和引导。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在教学中如何能做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之间的“两主和谐”,把握好课堂教学中学生活动的“度”,使他们活泼而不散漫,好动而不盲动,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进一步研究和探索[3]。

教学不仅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过程,更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需要不断发挥创意的艺术。笔者也希望能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给学生一种引领,让他们去尝试;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

参考文献:

[1]崔新慧.“以学生为中心”的中专病理学说课设计[J].卫生职业教育,2012(21):50-51.

[2]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若干问题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9):70-74.

[3]彭涛.说课理论与中学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编辑 张 慧

作者:吴诗媛

第4篇:《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本节课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设计和设计理念七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选自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是三年级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三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是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其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目的是使学生在小学的开始阶段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并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他们对计算机充满好奇,每次上课之前,学生早早就在机房门口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发现在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从而培养一定的动手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也让学生感受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培养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做21世纪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另外,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设立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四、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特点,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

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快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加深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分组协作法以及总结归纳法。

五、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为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第一节课安排学生到机房上课,以缩短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因而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

课前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切身体验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所以,我将教学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总结归纳----知识拓展

1、 创设情境: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主要的教学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从本章前言的一段话“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这一时代新技术的代表。因此,了解与信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是我们掌握新技术、迎战新世纪挑战的第一课”,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任务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任务驱动: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的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 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信息”的实例吗?(课本提到“信息”除外)  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 举例说明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  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与信息又有什么区别? 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

3、总结归纳: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之后用课件展示部分结果。这样通过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问题,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既能使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等等。

4、知识拓展:组织学生上网。通过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七、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达到新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知识;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5篇:《信息与信息技术》说课稿

教材分析

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也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选自广东省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是四年级第一课时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课是整个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始,其内容理论知识比较强,目的是使学生在小学的开始阶段对信息与信息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并知道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他们对计算机充满好奇,每次上课之前,教师到班带学生排队进班,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后面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的教材分析,学生认知规律和学情分析,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信息现象,认识到信息是普遍存在的。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通过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概念的理解及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发现在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⑵、通过学习信息处理过程的知识,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传递和应用信息的意识,从而培养一定的动手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互帮互学,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也让学生感受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培养他们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兴趣,做21世纪一个有信息素养的人。 另外,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教学目标确定,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信息的获取、传递、处理、表达等;信息及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感受信息及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了解生活中的信息的一些过程。

为了让学生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设立了如下的教法和学法。

三、 教法、学法分析

根据学生特点,在本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情景导入法、任务驱动法、讲解演示法。

情境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很快进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

任务驱动: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平台。

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加深理解。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最有价值的知识就是关于方法和能力的知识。首先,教师应创造一种语言氛围,让学生在生动、直观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在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运用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学法上我将采用自主探究法、分组协作法以及总结归纳法。

四、 教学准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门课程的第一节课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着学生以后的学习,所以在上第一节课时,教师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课,准备好教案和课件。

为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第一节课安排学生到机房上课,以缩短他们与计算机之间的距离。因而要整理好机房,确保网络畅通。

课前要向学生讲清到机房上课应注意的有关事项。还要让学生知道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性质和重要性。

五、 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解决方案。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切身体验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所以,我将教学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任务驱动----总结归纳----知识拓展

1、 创设情境:用前言的第一句话导入新课,提出本节主要的教学任务,体现信息技术教学的任务驱动法。

从本章前言的一段话“随着21世纪的来临,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是这一时代新技术的代表。因此,了解与信息、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有关的基本知识,是我们掌握新技术、迎战新世纪挑战的第一课”,提出问题: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呢?点出本节课教学任务就是“信息与信息技术”,这部分内容包括“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以及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深远影响。

2、任务驱动:提出问题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找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及课本中没有的新内容,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带着下列问题看书:(用课件展示问题)

 你能举出生活中一些“信息”的实例吗?(课本提到“信息”除外)

 信息是以什么方式被人感觉到?信息的载体有哪些?  举例说明信息一般存储在什么地方?  信息的传递方式有哪些?

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与信息又有什么区别? 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体现在哪些地方?

3、总结归纳:分组讨论上述各个问题,然后请同学代表发言,之后用课件展示部分结果。这样通过让学生讨论、分析与思考问题,师生再共同归纳总结,这样既能使各种情况的学生都会积极参与课堂的教学中,也能培养他们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精神等等。

4、知识拓展:组织学生上网。通过教师点拨,小组协作完成上网,浏览信息,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稍微提一下开机,及怎样上网,浏览信息的操作步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没有上过机的学生,可能心理有一点负担,这时教师要鼓励他们大胆操作,同时请有基础的同学帮助,当好老师的小助手,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教师也应该及时给予表扬,使他们更自觉的,更主动的去帮助别人,从中体会“助人为乐”一词的真正含义。

在辅导学生的上机同时,教师也要做一个有心人,留意哪些学生学的好,哪些学生的只知道一点,哪些学生没学过,做到心中在数,为以后分层教学开展打下基础。

六、 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达到新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掌握知识;力求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达成教学目标。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程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6篇:信息与信息技术 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信息与信息技术》。(板书题目) 下面我将以新课标的理念为指导,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设计理念这6个方面进行我的课题分析。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信息与信息技术》是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的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第 一 单元

第 一 课 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当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结构与内容的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和信息的传播媒体。 (2)了解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4)了解计算机犯罪的方式以及安全机制。 (5)了解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信息与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作用的分析,培养学生处理信息与传递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计算机使用中的道德规范的总结,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

1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明确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2)了解信息安全,遵守道德规范,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3)增强学生利用现代化工具和方法处理信息的意识。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重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应用。 (3)计算机使用道德规范。 难点:

(1)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含义。 (2)有效预防计算机犯罪。

二、说学情

学生对计算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大法必依,小法必活。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以“任务驱动法”为主线,借助多媒体演示,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给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交流、比较等学习活动,并采用自主探索及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教学。

四、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接受任务—思考讨论—总结巩固”。让学生带着任务,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掌握本节知识的主要内容。

五、说教学过程

2 合理地组织课堂教学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过程如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问同学们是怎么知道这节课要到计算机教室上计算机课?学生会回答因为有课程表,有上课铃。由此引入信息的概念,之后再让学生举例自己身边的信息,老师最后总结信息的概念并引入信息技术的概念。

2、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本环节从两个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等)

(2)、阅读课本,观察课本上的图片给出了哪些信息;

(3)、展示一些图片:学生交流,反馈信息。(有的学生一眼就可看出) 这一环节是课堂内容的中心部分,我通过学生的自主讨论,以前知识的迁移,来发散思维。真正体现信息的“无处不在”。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3、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通过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 3 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六、说设计理念

在这节课中,我充分注重的是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信息技术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方法、思想、意识,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以提高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为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探索能力。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去实践探索,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基础。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7篇:信息技术说课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板书标题)对于今天的说课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___版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___册第___课的《_________》,教学对象是小学___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___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___知识的教学,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_________重点掌握_________。体现信息技术学科与______学科的整合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和学生的特点,结合新课程改革理念,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认知目标:了解_________理解_________掌握_________能力目标:初步学会_________学会_________熟练_________能够保存自己的劳动成果。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_________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_________才能理解和掌握 _________。

(2)教学难点:_________ 难点的依据:_________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运用“任务驱动法”

、“创设情境法”、“分组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大纲明确指出: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所以本课采用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的主体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一个个情境,在情境中设置一个个任

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实现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

三、说学法

本课教给学生的学法是“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所以本课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平台,使课堂能在生动、有趣、高效中进行。

教学准备: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课件、图片等。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和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情感,设计教学流程如

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3分钟)

实例:向学生展示_________让学生感受_________广泛应用和魅力,在欣赏、赞叹之余,教师顺势提出:这都是 _________ 功劳,你想不想也来用 _________做_________?通过本学期的学习,相信大家一定能_____________。此环节设计的目的是创设美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学生好奇好动和对美好

事物的向往,提出明确的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的接受学

习任务,从而乐学。

2.任务驱动,自主探究(20分钟)

任务一:由我来通过屏幕广播方式演示示范操作过程,让学生们观看我我操作过程中作品的变化是什

么?(这样设计是为了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训练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分钟,在学生完成任务后,对操作过程中的问题加以强调、说明,同时肯定学生的成绩。(我这样设计目的是及时对学生的每一个操作成果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能确定自己的方向)任务二:如果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接下来该如何操作呢?

在这一环节里我设计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理解,同桌交流以及我及时必要的补充,完成设定的

任务。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参与为标志,不能将结果简单地塞给学

生,而应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然后互相讨论补充,教师总结。任务三:_________ _________,这是与 _________学科有关的问题,这个任务我设计让学

生通过认真研读操作流程后,与同桌交流讨论,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制作演示,

适时请几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操作过程,及在操作过程中村中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如果问

题还没用解决可以请其他的小组帮忙解决,最后由教师总结。使学生在交流中弥补自己的不

足。任务四:我们生活中真实的__________________是这样吗?学生回答后,接下来我们共同来学习制作_________。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借助老师的直观演示学习_________。

通过完成以上四个任务,学生基本掌握_________的用法或者操作,我通过步步为营的方式达到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

3、实践操作,学以致用(10分钟)以小组讨论竞赛的形式,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创作或者演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4、展示评价 共同进步(5分钟)

首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然后教师对本课内容进行梳理归纳,并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分析。要积极体现评价是鼓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在评价的最后,指出不足之处,以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提高。

5、课外延伸作业布置(3分钟)

问题:是否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操作?制作。针对年级的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设计了分层训练,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

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事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6、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地、系统的板书设计,并有利于及时的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

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板书不在展

五、反思

总之,这节课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思想。而且我在教学中也积极体现“以学

生为中心”,将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放在首位,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多一些学习的兴趣,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份成功的体验。同时努力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鞠躬)

第8篇:信息技术学科说课

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教师需要认真地钻研教材,根据本学科特点、学校教学实际环境、学生整体素质水平等因素,有必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要进行第二次开发,写出适合的教案,以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

完成课堂教学的过程之后,授课信息技术教师与听课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研讨交流、总结提高。授课教师需要阐明本节课教学的内容是什么?如何理解教材并分析开发教材的?备课时是考虑怎样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为什么要采取如此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其原因和理论依据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说课。

一、说课

根据的是什么样教育教学理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展示全部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又是什么?自我感觉教学效果如何?

1.教学的设计,教学的效果,教学的理论根据。

2.语言的表述,非语言的表述。

3.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教得怎么样?

4.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程序、说效果。

二、“五说”

说教材:说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教的内容是什么?

1.说,信息技术课程的体系结构。

2.说,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3.说,结合具体实际情况,达到教学目的。

4.说,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两个基本,三个点”。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重点、难点、关键点

说教法:说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理论依据是什么?

说课的主要内容是说本节课采用的是什么样的教学方法,为什么要采用这种教学的方法?特别要说明依据什么样的科学理论?选择哪些教学方法?

1.说,选择哪些教学方法。

2.说,选择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3.说,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应注意不同的问题。

4.说,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改进教学的建议是什么?

5.说,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观念等方面,有无创新?

说学法:说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教学生即“学会”又“会学”?

采用某种学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如何通过学法指导,教学生即“学会”又“会学”?说学法时要注意与说教法相结合。

说程序:说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和具体步骤?

以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等方面教学理论为依据,说如何设计课堂教学程序和具体步骤?

1.说,课型和结构设计

说课型,深入具体地分析,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的实践。

说结构,要从教学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及其时间分配等。

2.说,课堂教学流程设计

板书设计、作业设计。

说效果:说教学的落实情况、成功与失败、改进方法与设想?

说“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的内容在实际操作中的效度。说成功与失败。说改进方法与设想。

三、关键说

说教材决定了说教法和说学法。关键要说清楚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程序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内容决定形式,形式适应内容。说教材、教法和学法要落实在教学过程之中。

在具体的课题当中,教材、教法、学法和程序一定要统一,统一在具体的师生背景中,统一在较完整而且不是支离破碎的理论指导下。

四、说课技术

1.语言技术

2.解说技术

清晰地阐明说课内容。

对说课内容中的事实、规律和观点作理论说明。

3.议论技术

就事论理、由理到例、夹叙夹议、正反相成。

五、说课的要求

客观真实,言行一致。从实际出发,发挥真实水平。学习教学理论,恰当应用。对重点要突出展开,对难点要分析化解。本节课的重点以及本节课在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位置如何?学生感兴趣并需要解决的问题,清楚、深刻地说明关节点。

运用理论,提高层次。科学理论含量越大、水平越高,则带来的通用性和共享性越强,说课的价值也就会越大。运用理论就是要利用理论来解释现象,解决问题,预测发展,探索规律,判断正误,规范行为,指示方向,改革利弊等。

联系实际,有根有据。再“高明的理论”,如果脱离实际情况,或不符合实际情况,都只能是没有实际利用价值东西。为什么一些所谓的“教学经验”难以推广?为什么“成效显著”的教学模式不能转化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具体行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脱离了教学实际,是在特殊的条件下,精心地制作出的“舞台戏”。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舞台与讲台区别开来,将教师与演员区别开来,将动手实践与舞台魔术区别开来。

开发教材,备好教案,不拘于教案。

追求新意,给人启迪。在遵循规律和常规的基础上,吸收新信息,把握新方向,开拓新视野,运用新思维,树立新观念,应用新理论,进行新探索,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构想,制定新对策的过程及结果。

灵活多样,注重实效。

六、对说课的评价

注重看教学设计的水平,看说课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如:教育教学理论广度;教育教学理论深度;教育教学理论与具体实际的结合度。看说课的效率水平。看说课的语言表达水平。

学信息技术说课稿《网上下载与解压缩》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市编教材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把好东西扛回家》一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掌握了Internet的基本操作方法,如:浏览器的打开,网址的输入,搜索引擎等操作的基础上而设立的学习任务:是教会学生把Internet上信息下载到本机的方法,以及对下载的压缩文件进行解压缩的处理能力。分为图片下载、网页下载、软件下载三个学习任务。通过任务的完成,来驱动下载方法的学习,驱动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贯穿着基于Internet的资源学习的教学模式,设计好集学习与练习于一体的教学资源网页,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原则,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讨论交流学会三类信息的下载与保存。使学生不仅学习了信息技术,同时也扩展了他们的社会知识,培养了他们信息素养、信息的分类收集与保存的能力。

2、学生状况分析

学生学习能力有差距,天才学生和一般学生及后进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的不同会对教学效果有影响,所以考虑适当的分层教学。

3、教学目标的确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在网上信息下载的意义,了解下载的基本方法。

2、掌握图片、网页、软件的保存方法与压缩软件的解压缩方法,培养学生养成分类保存网上下载的资料的好习惯,提高学生信息的综合素养。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成就感,为今后学会自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重难点:如何分类保存下载的信息以及怎样解压缩。

二、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法

2、分层教学法

3、赏识教育法

三、教学过程

课堂教学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探究性学习模式,以此来实现让课堂活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使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的目的。

本课尝试引导学生置身于网络这一开放的信息化资源环境中,通过亲身体验,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通过一系列任务的完成来掌握三种资源的下载保存方法,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1、任务的启动

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便能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首先,老师在老师机的“我的文档”文件夹里打开一个网页文件,该网页是搜狐网上当日头条新闻。然后提问:

师:“老师刚才有没有上网?”。

生:“没有”。

师:“那我们怎么看到了搜狐网上今天的头条新闻呢?”。

生:“老师已经下载了”。

师:“对,老师已经把这条新闻的网页下载保存到了老师的电脑里面了。你们也想不想把你们从网上找到的感兴趣的东西保存到你们自己的电脑里呢?”。

生:“想”。

师:“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怎样保存网上找到的信息,要求三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帮助,以自学的方式学会网上图片、网页、软件的下载与分类保存”。

2、任务一—图片的下载

通过打开“图片下载方法”网页学会网上图片下载的操作步骤,然后单击“试一试”网页,练习从该网页上下载一张图片并保存到“我的文档”的“图片”文件夹里。老师巡视指导。

《剪切图形》的说课稿 ------------------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下午好!

(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我说课的题目是《剪切图形》,《剪切图形》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17课的“用计算机画画模块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在学完其他画图工具后,对菜单工具的更深入的学习。其中的复制、粘帖命令是以后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内容如果掌握好会大大节省创作绘画的时间,变换各种形状图形,为创作绘画打下良好基础。

根据本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制定了教学目标为:

1、(知识和技能)掌握图形剪贴,复制的技技巧,学会、翻转命令的使用方法。

2、(能力)通过学生的观察、分析、创作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和态度)在同学的互助下交流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编辑菜单中“复制”、“粘贴”命重难点的使用。

教学难点:翻转/旋转工具的使用

(理论和指导思想)信息技术课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而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出学生获取知识不是通过教师教育,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中,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学习资料,能通过自我建构重组的方式获得知识。因此,为实现教学目标我设计的设计时准备以学生“任务驱动”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分别说出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在说每一个环节的同时说“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以“你知道孙悟空有什么本吗?学生知道,有七十二变。那么今天我们也就来在计算机上让它变一变。设这样情境的意图是激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兴趣,孙悟空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形象,容易激发学生的情绪。

二、讲解重点、点拔难点

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必须有一定基础知识背景,否则就只能盲目尝试。所以本对画出一个月亮,“月亮”、“复制”、“粘贴”的过程。指出“旋转”命令在“修改”菜单中。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完成任务提供基础。

三、自主探索、协作学习。

在明确了教学任务,创设情境后,这时就应大胆的让学生尝试练习。在操作过程中学生有一学生有一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想可以通过对

1、教材的阅读,

2、同学之间的帮助,

3、教师的指点让学生在不断的尝试中得到新知。

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得到新知。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把教材、同学、教师都作为学习的帮助者,目的是为了自我学习,同时也可照顾学生之间的差异。让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学帮助学习慢的同学。

四、创作绘画,互评互学活动。

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掌握一定技法,就有一种创作欲望。这时教师让学生自主创作一幅作品,充分利用本节课学习内容,创作出一幅“简单的绘画作品”然后教师引导同学从技法的运用,构图是否合理等几个方面,让同学之间展开互评。教师选几个好的画让全班评。

评价本着发展学生个性和创新精神有利原则,评价方法要灵活多样,鼓励学生创新。上面的评价方法,旨在使评价主体多元化,评教师是自已、同学、教师、评价

2、结果的多样化,不再是单一的好和不好而是用鼓励性活动给予肯定性评价。

这样设计,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学生辨别的能力。让学生不要单一的只用好和不好,而是说出好在哪里,,实现主体的多元化。评价的结果多样化。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信息的辨别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这正在我们信息技术所致力求的目标。

(突出说课中的亮点)在整个教学设计中,我感觉比较有特色的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习由

1、被动接受变为愉快的学习。体现在自主学习,教师没有把教学任务一一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2、协作学习,交流的方式只是教师,学生之间互学,

3、创造学习,即巩固所学的知识,对贴近生活,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艺术字说课稿(上课前反思) 清泰外国语学校 吴建云

教学理念:

小学信息技术的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那么我的理解是在整个小学阶段应该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但是这种兴趣是需要靠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来保持和升华的。所以在平时的信息技术课堂中我都很好地顾及到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

教学特色: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理念进行教学 我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内容尽可能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涉及到天文、地理、科技和社会热点现象等各科领域,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生活,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潜力。在信息技术学习时,让学生在完成任务挑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并且锻炼能力。本节课中的的学习目标(1)插入艺术字(2)对艺术字进行相关的设置(大小、移动、旋转、阴影、三维等)在教材中这二个学习目标都是零散的、独立的,教学时很容易出现单单为传授这几个技术而学习的倾向,从而使教学内容枯燥、单调而又乏味。为了克服这个弊端,课一开始我就为给大家创设艺术字在放在小报当中的美!先激起学生对艺术字兴趣,这时把相应的教学目标给学生,告诉学生,你想做出这种效果,必须完成这些任务。

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新课程大力提倡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知识的奴隶。通过学生与电脑开展人机探险式对话,让学生分组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信息技术学科的优点也得到了充分发挥。

本节课的一开始就给学生展示优秀的报刊作品,先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然后把所有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自学的要求去实践、体验、探索,然后探索到合适的时候各抒己见,演示自己的发现,自己的收获。

三、课堂不秀,直接给了学生想要学的知识。

这节课非常朴实,就是我平实的一节课,以前,我也听了许多的信息技术课,有些课整节课当中轰轰烈烈、热热闹闹,学生举手也很积极,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真正能够学到的本领却很少。在平时的课堂教学我也经常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扎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直接给了学生想要的知识。所以,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坚持课堂的不秀,是我的课堂教学另一大特点。

在教学中,还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提出教学目标,教学目的和要求要准确,要符合学生实际,不可贪多求全,力争一课一得。应关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获取知识的经验与教训;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

小学信息技术《奇异的绘画天地》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教学计划|说课稿|各科试卷

《奇异的绘画天地》是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下)第二课中的内容,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它是教材关于画图知识铺垫的延伸,并且贯穿着以后整个的画图知识教学,是学生能够顺利、快捷操作使用画图的基础之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教材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常用工具的基本用法,初步掌握“绘画工具箱”中前7种绘画工具的名称,使用方法。重点是掌握利用画图的“涂色”、“喷枪”、“刷子”、“取色”等工具对封闭图形进行彩色处理的方法。色彩是小学生在受到美术教育后最感兴趣的,它蕴涵了许多感性和理性的内容,如黄色象征宁静,绿色代表生命,蓝色象征高尚等,丰富的色彩既可以美化画面,还可以让人感受理性美的熏陶,尤其是学生在学习了新的一种绘画方法计算机画图的基本操作要领之后,学习兴趣更是被大大激发,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表现欲望极其强烈。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就是我们教学的动力,基于此点,我才设计了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画图功能的使用,同时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其情感,拓展“奇异的绘画”的丰富内涵--美丽的色彩不仅有自然景色,还有人性的美德,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教育。因此这节课是整合美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的画图知识教学提高课。

第9篇:信息技术如何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是为了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而开展的一项教研活动。说课就是在备课的基础上,在上课之前向领导或同行阐述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

二、说课的内容

(一)说教材

说教材即是说明授课内容在全册教材或章节中所处的地位及依据。 只有确立了该课内容的地位,才能确定教学目标,从而准确地确定该课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理解教材、分析教材,为教师备好课、上好课奠定基础。

(二)说教法

说教法就是说在这一课中将采用哪些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并说明采用这些方法的依据及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在一堂课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针对不同的学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怎样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并能举一反三,值得老师们深思。

(三)说学法

说学法就是交给学生什么样的学习方法。信息技术课时操作性比较强的课,而且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我们的教学目的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一操作,某几种软件,而是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以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社会。例如,大家熟悉的复制操作方法很多,教师不可能一个一个具体介绍,只能根据学生的情况介绍

一、二种,其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联系中发现,引导学生自学和复制相似的一些操作,总结方法。介绍完一种软件,学生能自学其他的软件。

(四)说教学手段

说教学手段就是根据教师的课堂设计,需要提前准备哪些设施。

(五)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是说课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应从导入新课、传授新知识入手,从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何进行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思想教育等方面一一阐述。如资源管理器这一节有老师把资源管理器比作图书馆,学生是图书管理员,那么你作为图书管理员要做哪些工作呢?导入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准备,好的导入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教师说出采用什么方法讲授和为什么这么讲。用什么方法突破难点,这一过程最能体现教师的基本功和素质。

(六)说操作练习题

操作练习题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测试,对教学效果的一个检查。说操作练习题侧重说明教师选择这些练习题的意图,但是说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说课过程中也不一定按部就班,尽可能说出自己的特色。

上一篇:单位自查自纠整改报告下一篇:公司签约仪式新闻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