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终身学习的理念

2022-11-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感悟终身学习的理念

加强学习科学指导,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摘要]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学习科学关注的主要问题: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以促進深层学习。本文将从指导学生知悉学习科学理论、多种途径促进学习真正发生、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的角度,加强学生对学习科学的认知,提升学习能力,成为终身学习者。

[关键词] 学习科学;学习能力;终身学习

由工业时代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当下,知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时代对教育和学校的最迫切要求就是培养拥有先进知识技能和创新性思维的人才,而班主任肩负着加强学习科学指导、引领学生成为终身学习者的重要使命。

一、指导学生知悉学习科学理论

1.探究学习本质

学习是一个复杂的概念,20世纪以来,人类对学习的研究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20世纪初期的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反应的强化,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训练,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和斯金纳;20世纪中期的认知主义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高效学习的关键在于记忆,代表人物是加涅、布鲁纳和奥苏贝尔;20世纪中后期的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知识的建构,高效学习的关键是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建构,代表人物是皮亚杰。不同研究背景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学习,得出了关于学习的不同理解。这些研究从某个层面或视角解释了学习的一些内涵和特征,但又不能代表学习的全部内容。

2.何谓学习科学

20世纪90年代诞生的学习科学,是认知科学家在思考以实验心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为主要支柱的传统认知科学的局限和困境中,吸收了认识论、社会学、人类学以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所展开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不同于过去以实验室为主的对学习的孤立研究,学习科学更倡导在真实学习情境中研究复杂的学习问题,学习科学研究者们在学习机制上达成了一些共识,比如学习是知识建构和意义定制的过程,且基于学习者已有知识和经验;学习不仅仅是对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简单记忆,而是有关推理和思维的深层学习,这些深层知识具有复杂性、情境性、建构性和社会性。学习科学关注的主要关键问题:学习的本质是什么,人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深层学习。

学习科学理论呼唤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的改革,需要提高一线教师的学习科学素养,保障学习科学在实践中落地生根,带动学生学习的真正发生。

二、多种途径促进学习真正发生

1.班主任开设主题班会课,提升学生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习活动的各种能力的总和,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表达等一般学习能力,也包括认知、操作、学习策略等学科学习能力。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生的学习能力越强,越有利于他的深层学习、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每周一次的班会课可以作为班主任开展提升学生学习能力主题班会课的主阵地。在学校生涯规划活动的引领下,笔者曾召开以下系列主题班会。

(1)“优化时间管理”主题班会

学生常有一种困惑,觉得自己明明已经很努力,但是学习效果还是一般,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学习时间管理不规范。在本节班会课上,通过“测试学生运筹时间的观念和能力”“认识并优化时间管理”“用时间管理法则制订学习计划”三个环节来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其中,重点介绍时间管理的四象限法则,并让学生形成以下共识:

第一象限:重要又紧急的事情马上做。如果你总是有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做,说明你在时间管理上存在问题,设法减少它。

第二象限: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计划地做。尽可能地把时间花在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上,这样才能减少第一象限的工作量。

第三象限:不重要不紧急的事情减少做。

第四象限: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情授权做。这样的事情可以让别人去做。

(2)“让你的思维跃然‘纸’上”主题班会

思维导图也称心智图,是一个开发大脑潜能的重要工具。学生常常羡慕别人的注意力、记忆力、阅读能力、归纳能力,不明白为什么同样的学习时间内,别人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其实,学习有方法,高分有诀窍,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很好的帮手。在本节班会课上,通过“记忆力大比拼”“思维导图是什么”“学习绘制思维导图”“自己绘制思维导图”四个环节,帮助学生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及由来,绘制思维导图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引导学生运用到日常学习中去。如本学期所学的唐诗宋词、函数单调性、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非谓语动词等。鼓励学生坚持下去,一定会大有收获。其中,重点介绍绘制思维导图的步骤:

①找主题,画出中心词(从白纸的中心开始绘制,周围留出空白);

②理分支(从1点钟方向开始,按顺时针画)、添内容(用曲线把中央的主题词和关键词连接起来,而且一定要确保词在线上);

③内容整理并上色(所有图像都要上色,所有线条也要上色)。

(3)“我的学习我做主”主题班会

古语云: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每天多次自我检查,找出问题,加以改进。学生的自我监控和评估能力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在本节班会课上,通过“船长需要掌控什么”“自我学习监控转盘”“自我学习评估”“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四个环节,教会学生将自己正在进行的学习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对其进行积极地监督、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对学习过程的监督,对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估,都有助于激发学习动机,改进学习方式,继而确立目标与计划、选择学习策略与方法(比如“在数学复习中,我将同类型的习题进行分类比较,找到共同点与不同点”“记忆英语单词时,我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帮助自己记忆”)、学会提问、自我反思与评估、小组合作等。

下图为自我学习评估导师表和自主学习监控表。

学习科学的核心价值在于指导每个学生的学习落在实处。班主任应当始终坚持素养发展取向,注重培养学生规范的学习行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经验、验证、改造、体悟、自我发现和感受而学会学习。

2.教师积极创设复杂情境,推动学生深层学习

学习科学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促进深层学习。每一位班主任也必然是一位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创设具有复杂性、情境性、建構性和社会性的课堂学习环境。2019年6月5日,笔者与本校化学庞老师、政治石老师开设了一节公开课“‘南京化工企业搬迁问题’听证会”,在创设复杂情境、学科知识融合、学生主动参与、深度学习发生等方面做出了一次重要尝试。

(1)课前准备阶段:创设情境,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2014年2月18日,南京市委常委会集体调研做出重要决策:力争在10年内,南京搬迁关停四大重工业片区的所有企业,改变“化工围城”的现状。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金陵石化、南化集团、扬子石化等目前没有任何进展,10年搬迁计划似乎已经搁置,社会各界的争论依旧没有停止。

笔者在网络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感觉这是很好的教学素材,在“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时代背景下,化工企业的去留是南京未来可持续发展问题中一个矛盾冲突的焦点,所以笔者设计了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听证会形式,既贴近学生生活,又能够激发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思考问题。

笔者和化学老师、政治老师就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进行了多次研讨,一方面对听证会的流程、学生的分组以及学生搜集资料过程中产生的困惑进行指导;另一方面,作为跨学科融合教学,还需要有合理的教学内容架构、规范有序的课堂分析总结,以保证课上热热闹闹地讨论发言之后,学生还能就研究内容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学习。

(2)课堂实施阶段:思维碰撞,推动学生深层学习

听证环节:

首先由主持人核实听证人员到场情况、介绍听证人员、宣布听证纪律。

随后,代表们对南京化工企业搬迁问题各抒己见:①民众代表:认同化工企业在经济方面做出的巨大贡献,但是因各种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和因为管理不规范、制度不健全、监督不到位而导致的爆炸事故等威胁民众的健康和安全问题,他们认为应当搬迁。不过基于化工企业搬迁的现实困难,他们向政府和企业提出了一些可行性建议,如用清洁原料生产、加大废气处理和回收利用。②企业代表:多数反对搬迁,因为搬迁面临着资金亏损、利益矛盾、员工失业、巨额补偿等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困难重重;也有一位企业代表从响应政府号召,减少对大城市的污染,同时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的角度考虑,同意搬迁。③政府代表:多数政府代表认为化工企业不应搬出南京。首先,他们认为南京有化工企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其次,环境问题可以通过政府加强监管力度、企业积极改进工艺得到有效改善;第三,南京分散分布的化工企业可以进行局部调整,迁入江北化工园,总体而言化工园选址合理,有利于化工企业发展。

最后,全体代表举手表决,同意搬迁16人,反对搬迁25人。

教师总结环节:

政治石老师:在探讨公共问题的过程中充分展示了同学们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本次听证会由党委提议,政府组织,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充分发挥了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政府是我国的行政机关,在决策环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公民通过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提升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深切地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思想政治。

化学庞老师:安全和环境是广大民众最为关心的,安全关系到民众的生命和国家、人民的财产;而环境保护的核心是绿色化学。所谓绿色化学就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尽可能让原料转化成产品,少产生污染物。我们所学习的化学知识,如煤、石油、天然气的综合利用,目的就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和减少污染。目前政府和化工企业也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扬子石化采取的湿式氨法脱硫工艺就是利用了二氧化硫及氨气的性质。随着国家的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化学在推动人类进步和科技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地理顾老师(笔者):南京化工企业搬迁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来看,化工企业为南京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它能吸纳大量员工就业,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当然,化工企业的弊端也很明显:安全隐患与环境污染。有同学提议把南京的化工企业搬到其他城市(如连云港),连云港的经济增长毋庸置疑,但环境问题还是无法回避,转入区面临着同样的困境。这又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原则,这种转移污染式的发展并不是真正的持续性发展。所以,我们应当在革新技术、改造装置、发展清洁生产和绿色化工方面下大力气。可持续发展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件,任重而道远,愿我们的同学胸怀家国,从小事做起,为建设家乡、祖国贡献力量。

(3)课后总结阶段:分析回顾,相信学习真正发生

模拟听证会的课堂形式让我大开眼界,政治、化学和地理的组合使我将三门功课的知识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学习。听证会之前的准备工作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如何进行资料筛选和汇总、如何撰写发言稿,让我挑战了自己,学到了书本中学不到的生活中的知识。

以前都是在电视上、网络上看到听证会,现在竟然在我们班上举行模拟听证会,这让我十分惊喜。为了加强真实性,我们几位代表都穿上了礼服,认真投入到自己的角色中。听证会的过程好像电视上的一样,一项一项程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代入感很强。当我发言时,一瞬间就好像真的在为民众发声,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

通过这次听证会,我明白了保护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听证会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能多开展此类活动,丰富我们的视野……

这一份份学生的“听证会感言”带给我们深深的惊喜和感动,不仅反映了他们对于学科知识的充分理解,更展示了青年一代对社会问题的责任和担当。

早在20世纪80年代,认知科学家就已经发现,当学生学习深层知识并且在真实世界和实际情况中运用这些知识时,知识会在学习者的头脑中保持得更持久,他们也能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更广泛的情境中。学习科学的目标是更好地理解产生最有效的学习的认知和社会过程,教师应当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去重新设计课堂和其他学习环境,以让学生更深入、更有效地进行学习。

三、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终身学习是指贯穿于人的一生、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我们常说的“活到老学到老”或者“学无止境”。这既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个人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必由之路。世界在飞速变化,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人们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世界,就必须把学习从单纯的求知变为生活的方式。学习的作用不仅局限于对某些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它还能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不断提高生活品质。所以,无论个人、民族乃至整个社会,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新知,跟上时代,成为更好的自己。

终身学习启示我们教师要树立终身教育思想,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使学生学会学习,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养成主动的、不断探索的、自我更新的、学以致用的和优化知识的良好习惯。比如网络学习,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一种学习活动,相对传统学习活动而言,可以共享丰富的网络化学习资源,以个体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突破了传统学习的时空限制。即使离开校园这一集中式学习环境,学生亦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具备学习的能力,通过其他途径开展自我学习,成为终身学习者。

[参考文献]

[1]柴少明,邵建华. 面向知识经济时代学习科学的关键问题研究及对教育改革的影响[J].远程教育杂志,2011(2):3-9.

[2]梁林梅,李志.从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概念与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杂志,2018(12):13-20.

顾 婵 江苏省南京市宁海中学地理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曾荣获南京市鼓楼区先进教育工作者、鼓楼区教育系统优秀班主任、鼓楼区教育系统“优秀共产党员”、鼓楼区德育一束花、鼓楼区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德育优秀青年教师、鼓楼区学科教学带头人、鼓楼区德育工作带头人。

作者:顾婵

第2篇: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有句话是“活到老,学到老”,其实说的就是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终身教育是一种知识更新、知识创新的教育,其主导思想就是要求每个人必须有能力在自己的一生中利用各种机会,去更新、深化和进一步充实最初获得的知识,使自己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 终身学习,既是世界上日益深入人心的学习和生活理念,又是中华民族流传久远的尚学思想精华,更是中国共产党几十年干部培养、教育工作中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因为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是天生的职业读书人。终身学习是时代的需求,是社会进步的要求。

1、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职业的必然要求。

2、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教师职业的现实要求。

3、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必由之路。

终身教育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对于一个人的生存、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每俱自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第3篇: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八论学习贯彻总书记致全国教师慰问信精神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总书记在致全国教师慰问信中指出,教师应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教师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方法,对教师素质的持续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当今世界飞速变化,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知识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对以传道、授业、解惑为己任的教师而言,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以使自己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时刻为学生提供鲜活的成长清泉。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拓展视野。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跳出所任教的学科,乃至跳出教育看教育。看见巍峨的群山,才能深刻感受到沙石的伟大;看见滚滚的江水,才能深刻体会到滴水的力量。教师只有视野开阔了,才能体验到云卷云舒的知识之美,才能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和所传授的知识,才能举重若轻地胜任本职工作。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知识爆炸和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元,任何人包括教师都不可能垄断

所有知识的传授。如果教师不及时更新知识,仅靠“吃老本”是难以胜任教书育人这一神圣职责的。而且,身处学习型组织的学校,身处不断变革的社会,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提供榜样示范,做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核心引导力量。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需要教师不断更新学习方式。随着科技进步和学习媒介的多元化、立体化,教师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自己的学习方式,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学习的效率和效益。博览群书是学习,谈话聊天是学习,网络互动是学习,上微信、刷微博也都是学习。只要终身学习的理念渗透于自己的身心,每时每刻都是在学习,每处每地都是在学习。

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还需要教师在研究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作为教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不断研究教育教学规律,不断研究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和对规律的尊重。只有这样,才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驾轻就熟、举重若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在生活中不断体悟、感知生命的美好,将自己的所知所学融进与学生的点滴交往之中,将自己的生命本身塑造成一本书,使自己浑身上下都散发出教育力量。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只有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将其真正内化为自己的生命行动,才能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真正成为业务精湛、学生喜爱的高素质教师。如此,

是教育之幸,更是国家之幸。

第4篇: 研修感悟——做终身学习的老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纵观当今教育,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已不足以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时代的需要,他们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做创新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引导型教师。教师如果没有认识到自己学习的必要性、重要性,一味以过时的知识和观念去教育我们的学生,穿新鞋走老路,其结果如何是不难想象的。 教师职业劳动的示范性特点也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尽管每种人生千差万别,但从逻辑上存在着一个普遍的发展模式,即:“认识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在自我人生的这一逻辑演进中,认识自我是人生的前提,实现自我是人生的关键,而超越自我则是人生进步的原动力。没有教师不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没有哪位教师不想追求精彩人生,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无论是做人——以其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引导学生,还是做事——以其创新的精神、能力引导学生,都需要自身连续不断的学习和修炼,原因只有一个——进行终身教育者必先成为终身学习者。

第5篇:终身教育理念下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前景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机遇

最近中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规划纲要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指导作用,很有必要认真研读

第一、高等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规划纲要提出了2020年教育两大奋斗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包括小学、中学、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构成的完整教育系统,同时也包括继续教育系统。

随着终身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学习型社会的主渠道将得到进一步夯实。高等职业教育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将会受到越来越高度的重视。第

二、高等职业教育要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规划纲要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寻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第三、高等职业教育将越来越体现教育质量的竞争。规划纲要对目前高等教育的不足有三个估计:一是基础还不放够牢固,如生均经费还比较低,各类高等教育结构还不完全合理;二是质量有待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质量、社会服务质量都需要提高,三是管理体制还不合理,符合高等教育规律的管理体制还不够完善。

其中最突出的是高等教育质量。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来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充满前途,但同时也充满挑战,如果我们能够主动适应,就一定能获得发展。

二、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现状

(一)、形成了多样化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近年来,陕西省政府着力为全省高职教育良性发展营造宽松和谐的成长环境。 一是制定促进高职教育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如《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二是积极倡导多元化的高职教育办学体制。全省除教育厅主管的6所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外,还有行业举办的高职院校10所,地市政府举办的高职院校10所,民办高职12所。三是政府主动服务,协助院校解决制约高职院校发展的许多关键问题。

(二)、打造了一批高职教育发展的开放平台。坚持与产业紧密结合的基本原则

职教集团为高职教育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为促进企业提高员工素质、调整产业结构,开展技术革新提供了抓手,搭建了陕西高职教育良性发展的互动开放平台。

陕西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相比较,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高等职业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地位还不够巩固。陕西本科院校多,有3所“985工程”、8所“211工程”高校,本科教育是陕西高等教育竞争力的重点。在职业教育方面,中等职业教育被省上列为“民生八大工程”之首,得到重点支持和扶持。高职教育处于本科教育和中职教育的夹缝,支持力度有限。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由于自身的“先天不足”(中专和技校升格)和“后天营养不良”(政府对高职重视程度有限),以及地方本科院校的重心下移(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和中职上行(重视素质培养),使处于夹缝中寻求发展的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

(三)、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高等职业教育法规政策还不配套。存在着教学与技能鉴定不能接轨、职业种类与专业设置不能接轨的问题。同时,由于没有国家相关法规和配套政策,企业支持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是校方一头热,造成学生实习、实训困难,加重了学校和学生的经济负担。

三、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展符合高等教育规律。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大力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要高度重视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继续支持本科高校办出特色的同时,要把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视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投入力度,督促高职院校更加突出办学特色,形成有含义鲜明的办学理念、有特色明显的专业、有定位明确的服务对象、有独具风格的管理模式和品格高雅的高等职业院校文化。

其次,要进一步推进高职院校提高教育质量。结合陕西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情况,特别是对紧缺高技能专门人才的迫切需求,主动调整陕西高等职业教育结构,完善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体系。

首先要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予以更大的支持,同时要认真实施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此外要按照“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原则,扎实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工作,推动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努力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积极推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增强高职院校办学活力。发挥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在高职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推动教学资源整合和重组,引入竞争机制,使资源进一步向骨干职业院校集中。

积极探索地方政府与行业企业共建高职院校的办学机制,尝试建立高职院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拓宽多元化办学新格局。

总之,我们要加强高等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积极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创新,努力探索有特色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陕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争取为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型人才保障,使陕西高等职业教育在陕西的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

、加快发展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建议

(一)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协调机构。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领导是重点,强化政府的统筹管理职能是关键。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要重新审视中等职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到办好中等职业教育在促进增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加强领导协调。要成立市中等职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三是加强统筹管理。首先要统筹政策。制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经费扶持、经费筹措渠道、招生就业、实习安排、师资聘用和培训;大力扶持农村困难家庭子女免费入读中职学校;鼓励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办学;严格实施就业准入制度等等,为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其次要统筹规划。根据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趋势、就业需求预测和高中阶段教育发展情况,制定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第三要统筹资源。研究制定《增城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优化整合方案》,充分发挥市职业教育园区在整合教育资源中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促进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在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基本建立总量适当、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特色鲜明、专业门类齐全、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好、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第四要统筹招生管理。切实加强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领导,统一制定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统一组织实施招生工作,建立公开、公平、有序的招生环境,对违反招生政策规定的行为要严肃查处。

四是加强正面宣传。要积极组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优秀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中的作用,正确引导广大家长和学生转变“读大学才有出息”、“进机关才有前途”的传统读书观和就业观,鼓励更多的适龄学生和青年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大力宣传中等职业教育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人物,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加大投入,尽快完善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

中等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的培养成本明显高于同级的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实验实习为主的投入型教育,其设施设备的多寡好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进而决定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必须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和来源。要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坚决执行国家、省和广州市一系列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一是加大财政对公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确保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不低于30%,保证学校的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当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比例,根据培养本市户籍学生数量来核拨预算内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二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市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将园区办成集教育、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服务于一体的中职教育基地,把市职校打造成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落实国家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暂行办法》(财教[2007]84号)补助农村户籍中职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费的补贴政策。

三是加大对重点学校、重点专业或市场急需专业建设的扶持力度。

(三)深化教育改革创新,促进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创新发展模式。从全国范围看,中等职业教育呈多元化发展格局,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成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行业、企业是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鉴于目前我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数量偏少,行业、企业未参与办学的现状,政府要创新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依据《民办教育促进法》,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充分发掘民间、行业、企业的办学潜力,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积极鼓励有条件的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对举办中等职业教育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二是创新管理体制。教育行政部门要树立全局观念,把现有的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纳入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理顺学校的管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在招生、就业、督导评估等方面的统筹管理和服务力度,促进各级各类中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是创新办学模式。职业教育说到底是一种就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定位就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学校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具有特色的办学新路子,增强面向就业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在招生制度上,要拓宽招生渠道。各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可实行春、秋两季招生,凡是初中毕业生,不管应届往届,均可凭毕业证书入学;凡具有初中毕业同等或以上学力者,不受年龄、地域限制,均可报读,并积极接收本市户籍当年退役士兵进入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接收本市户籍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再就业培训。

在专业设置上,要把准市场脉搏。根据我市的经济结构调整专业,积极开发面向我市和珠三角地区的新兴产业、高新科技产业、现代生态农业、现代服务业和装备业等一批适销对路的新专业,改造和优化一批传统专业,加强省级以上示

范性专业建设,打造骨干专业品牌;还要适当开设涉农专业,为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新农村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在课程开发上,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做到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突出技能训练;加强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建设,体现特色教学;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加强心理辅导和就业指导,适应社会竞争。在教学评估上,要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学校要坚持把用人单位满意不满意、学生满意不满意、家长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职业教育质量的最终标准。在校企合作上,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企业接受师生实践实习基地,发挥企业技术能手的传、帮、带作用,提高师生专业技能水平;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学校办学,开展“订单式”培训,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中职教师队伍。

一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公办中职学校全面试行人员聘用制,所有人员公开招聘,合同管理;行政人员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继续向全国招聘本科以上优秀应届毕业生或引进高级职称教师;聘请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和有特殊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专职或兼职教师,充实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二是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针对中职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专业水平和改善知识结构,逐步提高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按计划开展在职教师全员培训,积极开展骨干校长、骨干教师高级研修培训;要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专业实习和考察;积极鼓励和组织教师参加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社会化考试或职业技能的鉴定,获得相应资格,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

三是保障教师收入和待遇。依法提高公办中等职业教育教师的收入和待遇;积极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教师排忧解难,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稳定教师队伍。

四是科学制定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编制标准,依法为公办中等职业学校配足教师。

(五)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

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促进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劳动力资源开发的制度保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督力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劳动保障部门与教育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调,以方便学生就业和提高技能为原则,共同研究确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参加职业资格考核鉴定的具体办法,共同做好学历证书与资格证书之间的衔接工作。

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不断拓宽就业渠道,促进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顺利就业,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措施。教育部门要和劳动保障部门紧密合作,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构,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中介紧密结合,建立稳定、有序、灵活的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网络,并利用劳务市场、人才招聘会和互联网等渠道及时向毕业生发送本地和异地的劳动力需求信息,为毕业生就业或创业提供咨询指导和各种便利条件。学校要强化服务意识,成立专门组织,派出专门人员,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做到早安排、早联系,保证就业渠道畅通。要建立毕业生就业档案,做好跟踪服务。学校要派人深入用人单位,了解毕业生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做好信息反馈,为学校调整专业和课程提供科学依据。

第6篇:新发展理念学习体会感悟发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为民宗旨,将新发展理念贯穿到工作中,提升“服务群众”能力。要充分认识新发展理念的“纲领性”“指挥棒”作用,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始终践行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设身处地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最高价值取向,将“人民群众答不答应,人民群众满不满意,人民群众拥不拥护”作为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持之以恒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健康发展、持续发展,将人民群众所期所盼的问题解决好,提升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坚持“辩证统一思想”,增强忧患意识,将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奋斗中,提升“抵御风险”能力。要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始终坚持忧患意识,着力增强底线思维,随时做好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契机,发扬敢于斗争的精神,着力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为推动“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责任担当,将新发展理念落实到行动上,提升“解决问题”能力。要以贯彻新发展理念为契机,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钉钉子”的精神,精准发力,强化担当,一步一个脚印、一棒接着一棒,着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干事创业的全过程,不断破解发展难题,以问题倒逼发展,用问题推动履职,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沃土,着力提升为民办事、为民解忧、为民服务的水平。

第7篇:我的体育锻炼历程与感悟-------兼谈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的形成

1.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和作风

所谓正确的教学思想,就是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首先要明确在教学中,教师始终是为教学的主体学生服务的。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等,又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既要对学生充满热情,又要充分信任学生。教师在课堂上要唤起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所谓教学作风,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特点。课堂气氛紧张,学生思想闭塞,反应迟缓,民主的教学作风则师生交流融洽,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思维敏捷,故应该提倡教师树立民主、有序、热情、自律的教学作风。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真诚地热爱学生,充分信任学生,学生感受到了这些,其学习自信心就得到增强,学习积极性就能得到调动,学习潜能也就得到激发,同时也就能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3.妥善处理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学生听得懂,学得会,做得到,特别是教师的示范动作既要赏心悦目,让学生一看就愿意学,想学,又要规范,难易适度,让学生觉得自己也能做。学生只有在学习过程中有了成功的内心体验,才能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课堂气氛就活跃起来了。

4.淡化体育课程评价的数据测量,重视理性分析

如果单纯采用运动项目成绩来评价学生的体质,必定对个矮体瘦的学生不公平,打击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体育运动重在参与,通过对学生进行各种身体练习,使学生机体承受科学强度的生理负荷,促进身体健康。另外,促进健康与调节情感有一定的因果关系。海格尔教授提出的“笑”既是促进健康的一面,也是体育课追求的目标。因为“笑”既可以说明学生对体育课的组织、身体练习的效果、各种运动愿望满足的满意程度等,又可以衡量学生对教师设计的这节课的适应程度。另外,“笑”还可以消除精神紧张,推迟疲劳出现。因此,体育教师要创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让体育课“笑”声常在,就应对体育成绩进行理性分析。

三、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课外体育活动有别于体育课教学,其活动内容可以是各种类型的体育知识讲座、体育演讲比赛、体育欣赏、体育图片资料展览等。近些年来,部分学校甚至开始尝试体育俱乐部的活动形式,受到了学生广泛的喜爱。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可以活跃校园文化和营建体育文化氛围,而且还可以扩大学生的体育知识面,从而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可以分为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终身体育直接兴趣的培养,有赖于对体育活动愉悦身心和取得成功的情感体验,而终身体育间接兴趣的培养,可以和体育意识的培养相结合起来。课余体育活动不拘一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内容、形式和方法来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此外,学生体育特长的形成与保持也依赖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不断强化、巩固和提高。此外,课余体育活动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知识施展体育才能的机会。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终身体育习惯一经形成,体育活动就成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四、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不是自发的,而是需要教师通过一系列细致的工作才能调动起来。所以,必须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具体表现,应该是给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促进外因迅速转化为内因,从而调动起学生的自觉积极性。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们所以能够积极行动,是因为内心有一种行动的愿望,心理学称之为动机。动机是一切行动的前提,是推动学生积极进行体育锻炼的心理依据,也即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因。为此,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师要起模范和表率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教师“为人师表”要注重“身教”。

第二,教师要谦虚谨慎

教师的言行不仅影响学生,同时也受到学生的监督。教师的威信应该建立在自己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作风之上,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拥护和爱戴。

第三,教师要善于疏导

妨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用疏导的方法使那些妨碍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不利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不少实例充分说明,只有通过耐心的疏导,以理服人,才能正确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上一篇:初一历史下知识点归纳下一篇:科学课教学反思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