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灾种、大应急”任务背景下消防员体能训练伤病因素及预防策略

2022-05-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文章结合现阶段消防救援队伍训练现状,通过对体能训练致伤因素分析,提出预防训练伤病的基本策略,旨在达到各级指战员树立科学组训的理念,有效提升训练质量,避免训练伤病发生,进一步提高队伍战斗力,切实为消防员的身体健康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关键词:训练伤病;成因分析;预防策略;

体能训练伤病是消防员在进行体能训练过程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或病理改变,主要包括训练伤病和训练性疾病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骨与关节伤病、肌肉伤病、软组织伤病、器官伤病以及其他训练性疾病。消防员在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训练伤病或训练性疾病,不仅关系到消防员的身体健康和职业寿命,还直接影响到消防队伍的整体建设和全面发展。特别是在消防救援队伍转隶改革之后,职能任务呈现出多样化、随机性、全时性等特点,伴随着消防员日常的体技能训练强度也随之加大,训练伤病也日趋增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了训练质量以及完成实战化任务的效果。虽然训练伤病是“老生常谈”,各级也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但采取的有力措施并不多,实际落实情况也不是很理想。大多是“临时抱佛脚”“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缺乏“长线预防”的前瞻性思维、抓铁留痕的作风和科学组训的理念。因此,笔者试想通过对消防员常见训练伤病的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引起各级对消防员训练伤病的高度重视和理性认识,从源头上扎实做好预防工作,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避免训练伤病,练就强健的体魄,为完成实战化救援任务奠定坚实基础。

1 消防员体能训练伤病因素分析

消防员体能训练致伤因素有很多,既有思想层面因素,又有制度机制因素,既有个体内在因素,又有外部环境因素,既有训练科目实际因素,又有训练组织管理因素。依据目前消防救援队伍训练现状及训练科目的内容和特点,训练致伤因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即:制度机制、思想认识、训前热身、组织实施、生理心理、技术动作、场地器材、天候影响等。

1.1 制度机制

很多消防员发生训练伤病,程度不同都与落实制度机制有关,具体表现在:训练伤病没有从小处着眼,一抓到底的韧劲和耐心、出了训练事故缺乏“挥泪斩马谡”的勇气和魄力、制度机制不完善有漏洞、制度机制执行不力、流于形式等诸多方面。因此,各级消防队伍战训部门要依据训练大纲、考核标准和要求,结合实战化任务需要及时修订完善训练制度机制,织紧织密训练制度的笼子,严格落实制度机制。

1.2 思想认识

训练伤病的发生,与消防员自身认识不足密切相关,很多是由于消防员在思想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引发的。常见的认识误区有:训练伤病在所难免,哪有训练不受伤的,没必要小题大做;训练伤病不过是小伤小病,没什么大不了,养养就好了;我们是消防员,要轻伤不下训练场;预防训练伤病是医务人员的事与己无关等。由于思想认识出现偏差,消防员在体能训练过程中,有的不积极预防训练伤病,有的发生了训练伤病,所在的基层单位也不认真分析研究,不及时总结教训,最终导致了伤病恶性循环。

1.3 训前热身

体能训练前要对身体各部位进行充分热身与激活,完全唤醒受训者的心理水平,使身体各项机能达到适合训练的状态,这是训练的基本常识,更是消防员预防训练伤病的重要环节。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落实得不到位,出现了训前热身不充分,热身活动不合理、热身时间过长等现象。例如:消防应用体能400 m救人疏散物资科目,特别是在转移假人这个环节,很多是训前没有很好地进行充分热身,导致了腰部受伤;100 m负重跑,腿部肌群活动不充分,造成了腿部肌肉拉伤等,以上这些情况在基层训练中司空见惯,但问题是出现了训练伤病,组训者还没有意识到是由于训前没有充分热身导致的,这是各级战训部门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4 组织实施

在消防体能训练过程中,往往存在训练方法不科学、不合理等情况,具体表现在:单纯注重训练时间而忽略训练质量的形式化现象;新消防员集中训前缺乏身体功能性评估,施训采取“一锅煮”的现象;训练不按照训前充分热身,训后拉伸放松的原则,或者是“蜻蜓点水”式的程序化的现象;有的单位存在训练计划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在:计划安排不科学,训练量过于集中,超过了消防员可能承受的最大负荷量而导致疲劳伤病;消防员空余时间随意被挤占,只要有可利用的空闲时间就去进行体能训练,或平时训练指标没有很好落实,但凡上级考核、比武就突击强化练,没有将平时训练与持续训练有机结合,这样就很容易造成训练伤病。

1.5 生理心理

消防救援队伍作为应急救援的主力军和国家队,抢险救援任务越来越重,出动次数越来越频繁,其职业具有全时性、危险性和直接性等特点,加之平时训练任务重、强度大、难度高,长期以来,“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轻伤不下火线”已成为鼓舞斗志、锤炼消防员意志品质的标榜性口号,特别是在密集的大训练量、高强度训练中更容易造成旧伤加重。在这个过程中无疑会伴随出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心理疲劳、焦虑心理、厌烦心理等。而这些心理问题外在的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反应迟钝、动作错误率上升、训练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心情不愉悦、意志减弱、厌倦训练等,严重时还会出现消化不良、失眠、内分泌紊乱等躯体化症状。特别是在新消防员训练中,个别人很少亲身感受到训练快乐给自身带来的成功体验,在连续几个训练科目受挫后,便会出现逆反心理,逐渐失去信心和勇气,进而对正常的训练活动表现出消极逃避甚至装病、装残等偏激态度,这样是很危险的,需引起我们高度关注。

1.6 动作要领

动作要领错误违反了人体结构功能的特点及力学原理,这是初训者(新消防员或院校新生)或在初次学习新动作时发生伤病的主要原因。由于动作要领掌握不到位,导致训练伤病频发。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自身训练基础弱,训练不得法;二是训练缺乏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自信心不足;四是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教法运用不恰当。例如:60 m肩梯跑训练方法不科学极易造成肩部受伤,严重时会出现脱臼;单杠练习中由于手指没抓牢导致受伤等。

1.7 场地器材和天候

场地器材和天候也是导致训练伤病的因素。组训者在训练前必须安排专人检查场地,例如:训练场地不平整、踏跳板光滑、器械出现老化等问题,极易出现训练伤病。另外,应尽可能避开高温、高热、潮湿、低温、极寒等恶劣天气。

2 消防员体能训练伤病预防基本策略

预防体能训练伤病,首先应解决制度机制和思想认识问题,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综合措施,努力消除各种致伤因素,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2.1 提升教学组训能力

两支队伍应积极对标“国家队、主力军”这一职能定位,面对“全灾种、大应急”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提升各级教学组训能力。例如:要主动创新体技能训练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邀请专业队教练、地方培训机构、体育院校等领域的专家、教师深入队伍开展培训,特别是对体能训练的常用方法、组织实施环节等方面进行系统培训,以此提高各级组训水平,做到科学施训。

2.2 广泛开展宣传教育

抓好消防员的训练伤病预防教育,加强对诸如《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内容的学习,特别是在新生或新消防员开训集训前,集中向各级各类骨干传授伤病预防相关知识,训练过程中以大课的形式随时穿插讲授伤病预防知识,并将其纳入教育训练计划中,并针对不同训练科目,利用不同宣传载体,大力普及体能训练伤病的预防。

2.3 科学安排训练课目

遵循训练规律不盲目蛮干,并根据受训者的自身体能基础、心理状况,因人施训。训练前做好计划,统筹兼顾,做到负荷适中。训练中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科学安排训练进度和强度,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训练负荷,一定要根据消防员的具体情况,以绝大部分同志的身体承受能力为依据安排,在整个训练过程中要制订保护措施,安排专人保护,最大限度减少训练伤病。

2.4 加强医务监督

卫勤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卫勤保障预案,医务人员要加强对训练伤病防治的指导,并深入训练场一线开展巡诊督导,做到及时发现伤情,快速急救处置,第一时间进行伤病员后送。此外,消防员要特别关注训练心情、自我感觉、食欲、睡眠等定性指标,以及脉搏、体重等定量指标,对自身很好地进行健康管控。

2.5 突出心理调适

新生入校或新消防员到队后要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对心理素质做出一个综合的评定,做好相应的心理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讲清心理因素对体能训练的影响及保持心理稳定的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克服体能训练中的恐惧感和紧张感,增强自信心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心理适应性训练,从而提高体能训练的适应能力。

2.6 强化功能性训练

在训练中加强功能性训练,突出强调基本姿势和动作训练,在消防体能训练过程中,无论是单个内容的训练,还是难度较大科目的训练,都由一些基本动作组合而成,每个动作都有相应的动作规范,要求受训者在训练过程中必须要严格遵守。另外要强化核心支柱力量的训练,特别是注重多关节肌群的协调均衡发展,有效避免训练伤病的风险。

3 结语

各级组训者要“坚持任务牵引、突出实战标准、强化依法从严、注重改革创新”的原则,牢固树立科学组训的理念,夯实体能训练理论基础,做到以人为本、循序渐进,借鉴传统,创新训法,高度重视训练前的热身与激活,训练后的拉伸与放松,掌握常见的训练伤病处置方法及康复手段,最大限度减少训练伤病发生,切实提升队伍战斗力。

参考文献

[1] 陈志刚.刍议消防员训练损伤预防及康复[J].今日消防,2020,5(10):91-92.

[2] 邵辉.消防职业训练伤病与预防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9.

[3] 魏春琴,刘强.常见训练伤病及其急救处理[J].科技信息,2008(31):166.

[4] 方芳,何艳.武警消防部队新兵训练伤调查及防治对策建议[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07):811-813.

上一篇:突发事件网络谣言的法律规制下一篇:投资者如何适应全新理财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