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美的眼光看世界

2022-06-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用美的眼光看世界

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世界用儿童的方式表现世界

摘要彼得·斯莱德说过:“凡是有儿童游戏的地方,就有戏剧。”儿童从2岁半时就开始与他人一起玩假装游戏,此后的几年里这种游戏迅速增多。模仿是儿童从儿童时期即已具备的天性,他们天生喜爱假装、模仿、幻想、编故事,基于自己的经验,以自己的生活为源泉,通过游戏与扮演来学习所有的事物,表现自己的生活,特别是有关人类行为以及世界的运作方式。①因此,童话剧表演就成了幼儿最喜欢也最合适的一种学习方式。

关键字:儿童;童话剧;真实;发展

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全身体投入的活动。②童话剧是儿童根据故事、童话的内容进行表演的游戏。它结合了童话与游戏的特点,让幼儿通过对话、动作、表情等来再现儿童文学作品,是综合运用文学、音乐、美术、舞蹈和表演等一系列的艺术手段来表现的。童话剧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幼儿在学习表演的同时也获得了一定的社会文化知识;幼儿能够认识物体的本质、特点和关系,获得初步的自然知识;还可以通过对童话中人物关系的理解,逐步了解、掌握社会生活中各种人物关系的行为准则。童话剧能给幼儿带来快乐,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深受广大幼儿的喜爱。

我们幼儿园自08年起一直通过童话剧这一活动载体,在合作表演童话剧中促进幼儿创造力发展。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剧本的元素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故事价值元素,为幼儿表现创作自己的剧本、做道具、当导演以及上台表演,鼓励幼儿为了剧场演出这一目的进行设计、对话、表演等一系列的创造工作。③可以说,童话剧表演是各种学习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整合,孩子们兴趣盎然地全部浸润在童话表演活动中,是一个促进幼儿整体发展的好载体。

一、聚焦:随机偶发事件

在儿童的生活、游戏、学习以及一些日常活动中,孩子们会因为某个共同的兴趣或好玩的事件,进行讨论乃至在表演区进行表演。于是,我便想,可以以此为契机,站在儿童的立场,选取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以及经验发展,形成童话剧班本课程,让儿童成为童话剧的“主语”、“主体”,获得真实快乐的发展。

我们来听听孩子们的心声。

“傅老师,我有个新的故事想讲给小朋友们听,可以吗?”吴炎东蹦蹦跳跳地走到我面前问。我说:“当然可以咯,但是你也要去问问小朋友的意见!”于是,吴炎东站在前面大声的询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听我讲故事吗?”小朋友们正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听他一喊,立马安静下来,说:“我想听,我想听。”于是,吴炎东就给小朋友们讲起了这个故事——《狐狸送枕头》。

听完这个故事,孩子们纷纷表达自己的观点。

支新茵面带同情地说:“傅老师,我觉得小鸡好可怜啊,都快被吃光了!”

“我最不喜欢熊和狼,他们不帮助别人!”成成恨恨地说,说着还跺跺脚。

“我不喜欢狐狸,他最坏!总是偷鸡吃。”皓皓愤愤不平得说。

“我觉得狗大哥最好,因为他帮助别人。”范昕妤说。

短短的一则故事引来了幼儿七嘴八舌的议论。在表演区中,孩子们对这个故事仍比较热衷,讨论着谁来扮演里面的角色与对话......孩子们对《狐狸送枕头》这个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创作愿望,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童话教育的契机。

二、判断:故事价值所在

(一)文学价值

《狐狸送枕头》在艺术表现上较多地继承了民间故事艺术上的一些特殊手段和表现方法。该故事情节以单线发展,即“狐狸偷鸡——小鸡寻求帮助——送枕头——帮/不帮”的形式展开,不蔓不枝,脉络清晰,但主线发展又并非呈直线状,而是起伏变化,峰回路转且趣味性强。例如:故事中小鸡们将自己的遭遇告诉熊大哥、狼大哥时,熊大哥和狼大哥都表现出了对狐狸做法的不满与憎恶,而小鸡们也以为熊大哥和狼大哥会帮助他们,正当它们满心欢喜之时,狡猾的狐狸分别送了它们一个枕头,导致剧情反转,熊大哥与狼大哥改变说辞,不再为小鸡们主持公道等等。若当同伴间出现不公平现象的时候,是相互争论不休还是寻求他人的帮助呢?当个别幼儿欺负别人,不遵守规律,乱拿他人东西的时候,幼儿该如何面对呢?通过《狐狸送枕头》的故事便可以让幼儿明白:主动帮助别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增强幼儿保护弱小的意识。这既具有故事结构上的单纯性,又有丰富的情节和细节,是一个具有童话教育价值的故事,也非常适合中班幼儿去表演。

(二)发展价值

在《狐狸送枕头》班本童话主题行进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欣赏故事、理解故事、复述故事、练习对话等一系列语言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语言内容,增强他们的理解与表达能力。通过与同伴合作设计剧本,完成故事到剧本的转换等活动也在发展其人际交往能力、理解他人和判断交往情景的能力、组织自己思想的能力。通过“我喜欢的小动物”、“小鸡晒太阳”、“小星星”、“狡猾的狐狸”、“我来制作”、“我想演......”等活动中,让孩子们说一说、画一画、跳一跳,通过共同讨论,创编各角色语言、动作、神态塑造角色以及制作道具、竞选角色、大胆表演,在丰富幼儿知识点的同时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为幼儿多方面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在无形中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执行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

三、自主:改变故事教育策略

通过挖掘和分析《狐狸送枕头》故事的价值所在,“狐狸送枕头”这个故事能给孩子们带来创造的无限性,能增强面对邪恶的正義感和帮助弱小的责任感。由此“狐狸送枕头”班本童话主题活动应运而生。我和搭班周老师就《狐狸送枕头》这个故事,查看资料,进行课程前审议,并请年段长一起进行班本课程的研究,为幼儿的主动参与、积极探索、个性化发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机会并希望收获一些经验。

活动中,教师和幼儿通过对故事内容的解析,了解故事中不同动物的性格特征,尝试根据图片进行讲述;制作狐狸送枕头故事剧本,创编与设计幼儿自己的狐狸送枕头童话剧道具、舞台背景、音乐、舞蹈动作等;制作邀请函、宣传童话海报并最后通过童话剧表演的形式公开演出......教师和幼儿一起走进狐狸送枕头正义的审判现场,共同演绎为弱小主持公道的正义故事。

(一)我的剧本我做主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我发现在文学欣赏中,儿童想象的丰富、对形象的感知以及对情节故事的创作是成人不可比拟的,他们往往会通过自己最直观的感受和想法表现在欣赏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展现故事中有趣、深刻的情节,这是儿童最真的行为,也是他们接受审美教育的天然优势。

在活动中,我惊喜地发现,虽然我们小朋友才中班上学期,但幼儿的创作能力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在设计狐狸出场时说的一段话,我是这样提问的:“狐狸发现小鸡睡着了,它要来偷鸡吃,它会说什么呢?”

“我是一只狐狸,今天晚上我肚子饿了,我要来偷鸡。”王梓瑜一边说一边摸摸自己的肚子。(王梓瑜知道用第一人称来表述,并会用直观动作表示肚子饿的状态,我及时肯定并表扬了他。)

果果说:“哈哈!我是一只狐狸,我的肚子饿的咕咕叫,这里有一群小鸡,让我来填饱肚子吧!”(果果说的更加完整和传神,我们当即给予他热烈的掌声。)

在他们的带领下,幼儿们纷纷举手发言,课堂气氛轻松而欢快。很快,孩子们设计了第一幕其他小动物的台词,也正是因为这些台词是幼儿自己设计的,所以他们掌握起来十分容易。

孩子们还尝试自己的语言——绘画的方式,自发组织队友,讨论故事角色、情节发展,并将故事分成多幕将故事《狐狸送枕头》分幕转化成图夹文剧本;通过亲子共编的方式,家长们和幼儿一起商讨自己的小剧本,帮助幼儿借助自创的图夹文剧本,熟悉不同幕的角色台词对话和情节,初步尝试用不同的语气表现剧本中的角色对话,并将幼儿与家长共同创作的剧本,展示布置在“我设计的剧本”主题墙中和表演区中。

(二)我的环境我创设

在童话剧“狐狸送枕头”班本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对幼儿提出的兴趣点进行了分析和谈论,并通过各种途径梳理出了区域环境创设、主题环境创设、表演环境创设等相结合的主题坏境形式。

1.区域环境创设

在表演过程中,孩子们纷纷提出需要表演道具和服装,于是给家长们发送求助信息,家长们踊跃提供了在生活中可操作制作的材料和工具。例如纸板、KT板、PVC管、各种颜色的布、家中不需要的头套等。在阅读区,投放孩子们自己创作的“狐狸送枕头”的书,故事中相关动物图书以及学会保护自己的书籍,孩子们通过阅读,能用连贯的语言向其他幼儿描述图书内容;同时投放白纸、记号笔、彩色笔等,提供幼儿想象的空间,创编故事与对话,制作属于自己的童话故事书。在表演区,幼儿自主选择表演内容,自主分配角色进行表演活动,表演过程中自行讨论剧情以及对话内容,并会主动向美工区进行订单投放,各个区域互动、联动。在美工区,由于表演道具制作的需要,孩子们纷纷提出需要提供纸筒、光盘、纸箱、彩色纸、剪刀、双面胶、记号笔、水彩笔、蜡笔、颜料等。在合作区域,需要运用废旧物品制作的各种动物头饰、披风、挂牌等。

2.主题环境创设

根据幼儿的兴趣,和孩子们一同设计了故事线索图,帮助幼儿布置主题墙“狐狸送枕头”,建构主题框架,预留出空白;展示幼儿表征的剧本,布置“我设计的剧本”主题墙;引导幼儿学习制作图谱,将故事进行分幕表演和表征并将幼儿创作、绘制的剧本以及幼儿表演的照片布置在表演区中;将童话剧的完整剧本布置在主题墙上,并邀请爸爸妈妈一起参与表演制作童话剧《狐狸送枕头》,将幼儿制作好的邀请函布置在主题墙上,将幼儿表演童话剧的照片布置在大海报上,展示在班级门口。

3.表演情景创设

在日常活动中,幼儿自主到表演区进行表演,幼儿根据自己的角色讨论如何上下场,并熟悉各个角色的候场位置以及队形的变化并轮流变换角色,积累舞台表演的经验;利用海绵垫铺设大舞台,将已完成的自制舞台道具,例如:树木、花草等自行组合摆放,创设舞台背景;用绘画的方式填写今日剧目、剧情、表演者等,教师与幼儿邀请其他班的幼儿前来观看并不断丰富表演经验。

(三)我的剧本我表演

美国文学理论家乔治·普莱认为在幼儿接触文学作品的时候, 他们往往不能很好地将现实生活和艺术世界区分开来, 甚至时常将艺术中描写的人物、事件当作真实的现实来感知。心理学研究也证明, 特殊的情感发展特征导致3~6岁的幼儿很容易混淆虚构梦幻的童话世界和现实中的世界。④孩子们对于主角的代入感较强,往往能与主角产生相同的情感共鸣。

童话中的每个人物都是栩栩如生的,他们的性格通常也是十分单一化的,这样使得儿童在接触童话的时候,很容易对其中某个人物喜欢或者是讨厌,也很容易把自己幻想成童话故事的男女主人公。

在区域自由表演的环节中,幼儿根据《狐狸送枕头》故事中角色的安排,剧本的情节发展,自选角色,但迟迟没有开始表演,原来他们在角色分配上发生了争执。有好几个小朋友一直在争夺小鸡的头饰,“狼”和“熊”则没有人愿意扮演。我问:“你们怎么还没有开始呢?”范昕妤说:“他们几个都想演小鸡,没人愿意演狐狸、狼和熊。”“那怎么办呢?你们再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开始表演呢?”可当区域结束了,他们都没有讨论出一个结果。于是,在评价环节,我们开展了“谁是最美的”的表演辩论赛。角色的美与丑,都是故事中必须有的,这样才能互相衬托出角色的形象。如果没有狐狸的狡猾,就衬托不出其他动物的善良和淳朴。并且很多著名的演员都是演了反面角色而大获成功的。无论你是正面还是反面角色,只要你演的像,就是最大的成功,這就是表演。

孩子们都有些心动了,悄悄议论着。后来,王梓瑜小朋友慢慢地举起了手说:“傅老师,那要不我来试试吧!”

通过比较、判断的方式,让孩子们扮演其中故事中的角色,让儿童的全身器官( 眼、耳、口、手、脚) 都参与到表演中去, 穿插跳、唱、说等多种形式。激起孩子的兴趣, 在表演中情绪高涨, 气氛热烈, 情感得到了真实流露, 并通过在平时的扮演中肯定、鼓励、赞扬幼儿在表演中肢体、神态、语气等,同时在教师教学的潜移默化中告诉孩子这不是你自己的样子,你是在模仿、表演,让他们通过自己的表演以及他人的评价选择适合自己的角色,在表演中获得成功感。

(四)我的表演我进步

本次班本剧《狐狸送枕头》活动,从幼儿感兴趣的故事出发,以幼儿为主体,自主进行童话主题活动,给予幼儿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随着童话剧活动的开展,他们收获颇多,获得了更大的进步。

通过活动,孩子们对于童话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从童话故事中学习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也知道帮助别人是一种美德,从而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在活动中,用故事表演、绘画等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发展幼儿的想象和创造能力;自制道具、邀请函、海报等,使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动手动脑寻找答案或解决问题;创编对话、台词、舞蹈动作等,在教师提供的开放情境之下用表演的形式释放情绪情感,重整认识经验,升华并完善自我,在认知迁移中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在想象创造中提高孩子们的能力。通过本次童话剧展演,丰富了孩子的幼儿园生活,让孩子们了解童话,走近童话,培养孩子们从童话中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我們的爸爸妈妈们,也将我们的班本童话表演看在眼里,通过本次童话剧活动中,他们发现了自己孩子在唱、跳、画、演中的变化和进步,看到了他们身上的巨大潜能。希望我们能继续这样有意义的活动,给予幼儿展示自我的平台,帮助发现孩子们更多的闪光点,让他们进步、成长,体会成功与欢乐,成为每个父母心中独一无二的好孩子。

四、反思:班本童话实施启示

我们从曾经的教师带领幼儿排演一部剧,到现在以班本主题活动的形式融入孩子的一日生活;从孩子的被动接受,到幼儿自发与家长一起共同体验。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中班幼儿是角色对话、表演与创造游戏活动的黄金时期。通过童话班本剧的剧本情节的创编,情景的创设,小舞台的表演等,孩子们对童话故事的兴趣显著增强,且语言水平也大大地提高,他们的词汇开始丰富,喜欢与家人及同伴交谈,能够独立地讲故事或叙述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追随孩子的兴趣特点。孩子们通过自己选择剧本,选择主题、自行分工、自己组织表演、扮演角色等,学习、表演、创造故事的积极性、主动性被激发,游戏情节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多元,还出现了以物代物等替代想象行为;他们还喜欢和同伴一起表演,与同伴交往能力增强,学会了交往,会与同伴共同分享快乐,还获得领导同伴和服从同伴的经验。

——教育理念的践行落地。回望中我也看到了自身捕捉教育契机、生成策划活动方面的提升和进步,作为教师我们只有真正认识和发现儿童,追随儿童的脚步,引领儿童用眼睛去审视世界,用耳朵去聆听幼儿自己的声音,才是基于儿童立场的真教育。通过班本童话剧的开展,现在,我们更加喜欢倾听孩子的心声,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诱发真正的、有效的以幼儿为主体的创造性的童话剧学习。

参考文献

[1]张小媛.《幼儿园童话剧主题课程——基于儿童经验的班本课程(中班)》[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范淑英.让幼儿戏剧回归孩子——对幼儿戏剧教学的研讨(新教师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2,(15).

[4]科研论文.幼儿园童话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教育策略.[J].豆丁网.

作者:傅安琪

第2篇: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假如你用挑剔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那么,你眼中将遍地荆棘,你就不会有心情“逢人先说三个好”。能让你随时可以说出“好”字的原因是: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平常的人身上也有长处。他人的赏识,往往是我们努力奋进的动力,它会促使我们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创造力,而取得成功。同样地,真诚地欣赏我们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也会让他人受到鼓舞。这时,我们就会发现,欣赏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有一次,维克去邮局寄一封挂号信,他发现那儿的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很不耐烦。见此情景,维克心里说:“我要使这位仁兄喜欢我。显然,要使它喜欢我,我必须说一些好听的话。”

维克问自己:“他有什么值得我欣赏的吗?”维克仔细寻找着,立刻找到了能让他欣赏的优点。

当工作人员在磅秤上称维克的信件时,维克很热情地说:“我真希望有你这种头发。”

那人听后抬起头,有点惊讶,面孔露出微笑,说“嗯,不像以前那么好看了!” 维克说:“虽然失去了一点光泽,但看上去仍然很好看。”

那人听后高兴极了,他们愉快地交谈起来,就像相识多年的老朋友一样。

任何一个人,哪怕是再平凡的人,身上都有优点和长处,而一个人在一般情况下,都会感激欣赏自己的人,这会使我们的坏境气氛变得融洽起来。

当然,欣赏别人,如果变成了廉价的吹捧,无原则的夸奖,那就成了拍马屁,自轻自贱惹人生厌。欣赏别人,也不是投其所好的精神按摩,更不是卑躬屈膝的精神行贿。要欣赏别人,必须要发现别人的长处,就像伯乐相马一样。如果没有这种能力,就无法欣赏别人。欣赏别人,需用心去体会,发出由衷的赞美。

当你向咨询处的小姐询问总经理的办公室是几号时,她会清楚地回答:“总经理(稍停)第16楼(稍停)1618室。”

你朝电梯走去,然后停下来,走回去,说:“我很喜欢听你的声音和回答问题的方式。”

她一定会高兴地笑着告诉你为什么每次要稍停一下,为什么每句话的声调应该是那样。你的几句话使她的头抬得高高的。同时你也会有一种幸福感。

欣赏别人,可以建立一种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节奏飞快的现代社会,在一个无暇沟通的生活环境中,学会欣赏别人尤为重要,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才会多一分融洽,少一分隔阂。

2012-05

第3篇:用简单的眼光看世界

这个世界上,有好的人,有小气的人,有爱笑的人,有爱哭的人,„„

孔子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而我却觉得,这句话说错了,不是人本来一出生就是善良的,而是人刚出生的时候不善也不恶。小孩子不会像大人那样想得那么多,并不是他们不懂,而是经历得不够多。如果你让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天天去网吧,歌厅,接触那些社会上的人,绝对,用不着多久,他也会懂得这个世界上的是是非非,只是,他不再单纯,眼神里面会夹杂着忧愁,叹息着这个世界的精彩,混乱„。我相信,大人们应该不会这样做,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单纯的。有谁又想自己的孩子小小年级,已经看透了尘世呢?那样,虽然人不老,心也会老了半截。

其实这个世道是很复杂的,小时候,总是期望着有一天能够长大,可是谁又知道呢,原来真正长大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自己小时候想得那么简单。小时候,总以为,长大了,就有钱自己买糖了,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可以不受大人的管束了。可是长大了呢,才知道,原来,不是什么东西都能用钱才买得到的。比如生命、时间、成就、,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也不是什么东西,自己想要,就能得到的。比如爱情、梦想。

爱情,我们又看清了多少呢?小时候,梦想这自己有一天也会穿着美丽的婚纱,像童话故事里面那样,和自己的白马王子走进婚姻的殿堂。多美,现在呢,才明白,做人,要现实点,不要老活在虚假的世界里。多少恋人,分分离离,想的都是对方的不好,对方怎样怎样的对不起自己,总不在自己身上找缺点。总不想想那些曾经要永远在一起的誓言。爱情不是甜言蜜语铸就成的,而是在对对方没有了感觉之后,还不离不弃的那种,才叫做真正的爱情。那样的爱情才可以永永远远的延续下去,那样的爱情,才可以说得上永远。不要太多的甜言蜜语,因为糖太甜了也会腻的。两个人在一起是过日子,而不是整天思索怎样过才浪漫,怎样找感觉。这样很没趣。身无分文的时候,她选择了跟着你,腰缠万贯的时候,你就觉得她老了,难看了,跟不上时代了,换新的了,这样做有意义么?当初,她也拥有一笔财富,青春靓丽的她,都不离开你这个穷光蛋。现在,你有钱了,有什么资格离开她?

人都是虚伪的,现在的成年人,更本就不会有什么好朋友。可以这样说,都是各取所需。只有小孩的友谊,才是最真诚的。只知道,另一方对自己好,自己就要对他好,他分东西给我吃,我下次就一定会分给他吃。这样的友谊,大人们何尝不羡慕呢?

这个世界上,什么都要修饰,装修要修饰,化妆要修饰,写作文要修饰,连说话也要修饰,很多人都知道,见什么人,说什么话。这样才讨人喜欢。对人要真诚,要明白,在什么人面前,需要遮掩,在什么人面前,需要坦然。为什么要那么累呢?难道不能说自己想说的话吗?难道这样就是伤人了吗?是的!人总是要面子的。如果这个世界上的人不那么虚荣,那么说出来的话,还要多加修饰么?有的人,总是说自己很难过,很痛苦,其实,现实的并不

是像他说的那么难过。一个故事,一段回忆,其实也并不精彩。可是经过人们天花乱坠的修饰,华丽生动的语言,就变成了让人感动流泪的故事。

如果不多加修饰,那些人,又怎么能深刻的懂得这个故事的情节呢?当然,只有主人公心里才能有最真的感受。用修饰过的语言,修饰过情节,让局外人也感受故事里的故事。不错,的确是个不错的想法。

可以说,人是聪明的了吗?呵,有所得,毕有所失,得到了的,是智慧。失掉了的,是真诚。

总而言之,这个世界是千变万化的,你用复杂的眼光去看待,它就变得复杂。你用简单的眼光去看待,它就变得简单。

第4篇:用傻子的眼光看世界

西藏是一片神奇的土地,土司制度是一段远去的历史。《尘埃落定》为我们叙述了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四川阿坝地区,解放战争时期,西藏土司制覆灭的故事。

作为叙述者的傻子,他生活在两个交错的时空之间,他的癫狂是因为他时常会迷失自己。他是一个“既傻又不傻”的人,他可以“傻”到让人哭笑不得,又可以聪明到出乎人的意料。这种“傻”上面浓缩着对历史与现实的感慨,让我们思考人类自身在社会历史的发展中所遭遇的尴尬,产生对人的最初最原始的心灵的追问和探索。小说中的“我”既是麦其土司家至高无上的二少爷,又是一个人人“侧目”的傻子,“我”始终被一种自卑和可怜的情感所包围,导致我更加“傻”态百出。傻二少爷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是谁,我在哪里。这句话在小说中不止一次的出现了:

说老实话,我的脑子真还有些毛病。这段时间,每天醒来,我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我睁开眼睛,看到天花板上条条花纹像水上的波纹曲曲折折,看到窗子上射进来的光柱里悬浮着细细的尘土,都要问自己:“我在哪里?”然后,才尝到隔夜的食物在嘴里变酸的味道。然后,再自己回答:是在哪里哪里。弄明白这个问题,我就该起床了„„

而对于“我是谁”的自我拷问,是因为有时候傻子二少爷也知道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傻子,却又被迫在自己的生存空间里挣扎。他是被捆绑的,又是被挤压着的,在两个空间的缝隙中生存着。他的角色注定他是无奈的,他想证明自己的价值,却常常因为这种证明而迷失自己。而他的自我迷失时常出现在睡与醒交接的时刻,也许是因为不适应现实中的残酷与无奈,而沉迷与虚幻的那个时空。

小说主人公除了在探索自我价值过程中引发了人的深思,在性的成功和失败引发了读者不一样的思考。小说中先后出现了几个在傻子二少爷生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女人。第一位便是他的侍女桑吉卓玛。桑吉卓玛以自己成熟的美丽让傻子二少爷在第一次在于女性的交合中感悟出了雄性的滋味与权力的妙处,开始了他第一次性与欲的渴求。接下来的女人是马夫的女儿塔娜,这是一个从身体到思想都非常卑微的小女人,然而正是她使傻子体会到了自我的存在,傻子之所以感叹“小女人真好”是因为在她身上找到了面对异性的自信和支配感,对女性从仰视到平视乃至俯视,完成了从孩子到成人的蜕变。在对已经为人妻的肮脏卑贱的桑吉卓玛感到失望时,傻子遇到了一个新的卓玛。牧场卓玛既是傻子对过去的隐秘情感的怀念,也是他在成长过程中的成熟的一个标志。在此之后,傻子遇到了茸贡土司的女儿塔娜,美丽的塔娜犹如一剂天然良药让“傻子”二少爷本已敏锐的大脑更加聪慧,且把他潜藏在意识深处的灵性诱发出来,而且得到尽情的发挥。

这是一部具有深邃的哲理思想和普遍人性追问的作品。作者将其深厚的哲学文化思考贯穿于塑造的人物“傻子”性格、命运之中,使作品在更高层次上具有了更深刻的内涵。

第5篇:2017:用温暖的眼光看世界(范文)

2017:用温暖的眼光看世界

2016年,以股市熔断机制开头,以雷洋事件不起诉收尾,对于关心社会热点的人们来说,的确让人感觉有点不是滋味。 舆情压力向社会主流人群蔓延风起于青萍之末。我从2007年黑砖窑事件时开始研究网络舆情,2016年发现一个令人不安的迹象,是舆情压力从前些年的农村特别是城乡结合部转向大中型城市,舆情的利益相关方开始向社会主流人群蔓延。前些年一些轰动全国的舆情事件,邓玉娇案发生在湖北巴东县野山关镇,钱云会命案发生在浙江温州寨桥村,虽然也令人焦虑,但毕竟发生在离我们很远的地方,主力网民不容易产生“代入感”;而2016年一线城市舆情压力较上一有明显上升,特别是北京成为舆情高发地区,有了“今天不关心雷洋,下一个遭遇不测的就是自己”之叹。教育类舆情:有常州“毒土地”风波,北京、上海等多城市中小学的“毒跑道”事件,湖北江苏高校“减招”风波,北京中关村二小欺凌事件等。

医疗类舆情:有山东非法疫苗案、大学生魏则西之死、广州医生陈仲伟被杀等。中等收入群体舆情:除了股市,还有易租宝、泛亚等互联网金融非法集资受害者的维权事件频发,新一轮楼市调控,网约车合法化问题,如家酒店女子遇袭事件,年收入12万加税的乌龙事件等。企业和产业舆情:有曹德旺投资美国引发的中国企业“死亡税率”之争;外资的撤离迹象等。一些热点舆情如果就事论事很好解决,就怕转型期社会的深层矛盾、公众内心的“集体焦虑”在某些个案中转移、聚焦、发酵,这是当事者难以承受的社会之重。在《2016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中,我们注意到“广场式舆论场”和“茶馆式舆论场”的隔阂。“广场式舆论场”如微博、BBS、新闻跟帖,在过去的一年相当干净齐整,对政府决策的吐槽基本消失;吏治反腐事件在本的数量和舆情压力值均显著下降,提示反腐红利释放面临拐点;另一方面,“茶馆式舆论场”如微信群和线下的口耳相传,各种“吐槽”如地火运行。“广场式舆论”风平浪静不一定就能高枕无忧,还需要仔细体察“茶馆式舆论”的潜流和线下的社会问题。毕竟直面矛盾、解决问题才是釜底抽薪的舆情应对。

职业群体与公众舆论的冲撞在雷洋事件中,出现了警察职业群体与公众舆论的隔阂和冲撞。北京丰台检察院决定对邢某某等五人玩忽职守案不起诉后,在社会各界的微信群里大多是不赞同的声音;但与警察朋友私聊,发现都是一边倒的赞同。一些我很尊重的警察朋友私下吐槽:“在警察执法过程中,警察的执法权是第一位的。你不满可以事后各种投诉,但当场反抗,甚至是攻击,那么一切的法律顺序全乱了。”“希望这个案件的审理,能够充分考虑到基层民警在具体执法过程中所面对的复杂情况。”在雷洋事件中,站在家属身后的是市民,特别是正在崛起的中等收入阶层。微信公众号有一篇文章分析:“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积蓄了一定的个人财富。有恒产者有恒心,雷案使得他们对自由与财富缺乏安全感,希望通过这次事件的处理获得保障。而涉案民警的身后,是中国日益庞大的基层公务员队伍。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公众对体制的不满,需要理解和关心。”据公安部消息,近年来平均每年警察因公牺牲425人,牺牲者中30岁至49岁超过7成,29岁以下也有一成。毕业于中国公安大学的网友“@林小明Vash”写道:“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警官证上一定都会写上血型,今天问师傅,他告诉我,干这行容易出事,是方便送伤时候急救用的。听了以后心里蛮不是滋味的。”某省公安的官微转发时加一句点评:“还有一点,正面的警服正装照片也不让笑,因为很可能你牺牲的时候,那张照片要用作遗像。”警察的奉献令人泪奔。虽然对警官证的这种解读尚存争议,但“不能让警察流血再流泪”,是一个绝不过分的要求。(@常熟公安:【我的爸爸终于回家了】这是一张爸爸与孩子的合影~照片中的警察爸爸是我局巡防大队的民警,端午节期间连续的值班、加班终于回到家,衣服还没来得及脱就倒在床上,宝宝看到几天不见的爸爸很开心,紧紧的抱住不松手!妈妈用手机拍下了这张让人有点心酸的照片。)

另一方面,也要深切理解老百姓内心的“集体焦虑”。面对一些地方警权的无规则扩张,老百姓权利救济机制乏力。如今企业家有资本向外走的本领,而中等收入阶层怎么办,知识阶层怎么办?有人戏言“雷洋案曲终人散,移民公司或成最大赢家”;还有人哀叹“贫贱不能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基层百姓关注温饱问题、饭碗问题,而城市里的中等收入阶层关注人格尊严、法治保障、程序公正。2016年12月,聂树斌在被枪决21年后终获无罪判决,网友“@深圳刘子晗”感慨:“我们的人生不能就是为了遭受不公,再为不公蹉跎一生!”雷洋案是近年来舆论场撕裂的最新例证。过去在涉警事件、医患摩擦事件中,警察和医生成为被告、被妖魔化,今天越来越多的警察和医护人员自媒体集体发声,抱团取暖,维护职业尊严。特别是自深圳警察酒楼聚餐事件以来,警媒摩擦成为舆论场上一条若隐若现的重要线索,这又引出了警察自媒体的新问题,他们究竟如何才能把握好公职人员身份和自由表达的网友身份?警察处在官民关系第一线。重视以警察为代表基层公务员的“吐槽”,不仅是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也值得所有希望社会转型平和推进的人们严肃思考。从2015年下半年以来,体制内的信心问题也是社会舆论场的一股潜流。“八项规定”的严格实施,让公权力的含金量缩水,严厉反腐让众官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某些极左言论对计划经济的怀念、对“文革”的美化,也让体制内对社会走向产生了困惑。总书记在2016年对体制内外频频做出政策宣示和精神抚慰:在全国“两会”期间重申非公经济政策;在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小岗村“重温改革”,强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在合肥座谈会上,重申对知识分子的意见和批评“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在中央深改组23次会议上,要求“突出对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员的持续激励,更好调动公务员积极性”。在今天,体制内是“关键少数”,修复他们的信心和安全感,对于优化社会心态具有关键意义。 舆论场呼吁包容弥合撕裂互联网给社会各群体表达意见诉求,进行利益博弈,提供了平台。希望网上缔造一种平等对视、平和表达、理性思考的氛围。但很多人在网上是“听一半,理解了1/4,零思考,双倍反应”。互联网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的实验场,但也容易培养“愤青”和“暴民”,有可能离“公民社会”更远。需要警惕的,是2016年舆论场上,是网民的心态日趋失衡,对不同意见越来越不宽容。对于怀念过往的言论,动辄斥之为“脑残”、“义和团”;而对批评体制瑕疵、主张学习西方现代管理经验的言论,则“汉奸”“带路党”帽子满天飞。有人养成一种“截屏”进行大批判的爱好。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不能逾越法律和公序良俗;但社交媒体毕竟是一种碎片化的信息,更多的是一种人生感性的体悟和表达,不能要求每句话都像公文那样严谨和周延。“文革”后为纠正当年政治运动捕风捉影的做法,强调看一贯的政治表现。在网络社交媒体时代,也要看网友一贯的价值取向,不宜断章取义,无限上纲。在我们党夺取全国政权前卓有成效的“统一战线”策略,如何在网络时代发扬光大?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思想舆论领域大致有红色、黑色、灰色“三个地带”。红色地带是我们的主阵地,一定要守住;黑色地带主要是负面的东西,要敢于亮剑,大大压缩其地盘;灰色地带要大张旗鼓争取,使其转化为红色地带。我认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常态和着力点,在做好“灰色地带”的争取和转化,做好过细的宣导和说服工作。为什么要揪住一个16岁的台湾女孩歌手穷追猛打,为什么津津乐道于“打脸”一个写过“大江大海”、有家国情怀的台湾女作家?如果对需要投入巨大耐心和热情的“灰色地带”,简单地采用对“黑色地带”的强势斗争手段,有可能把有待争取和转化的中间人群推向另一面,智者不为。但现实情况是,在一些成年人的同学群里,经常为一些时事热点问题吵得脸红耳赤,不断有人愤然退群。这样的“老愤青”令人莞尔,但更让人忧心的,是年轻人的“唯我独革”心态受到某种有意的鼓励。网上一些年轻人爱国热情可嘉。从西藏3.14事件、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到南海仲裁案等一系列事件中,他们视国家的主权和荣誉与自己息息相关,与质疑批评现状的“公知”发生激烈论争。与此同时,他们也需要提升知识化、专业化程度,养成现代国家治理所需要的知识和理性储备。尤其需要补上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这一课,了解“文革”专制和封闭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性后果,坚定地做“改革促进派”(习近平语)。爱国的根本是“爱”,爱同胞、爱社区,爱身边人,而不是回到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成人社会尤其不能误导他们。 不要低估体制的弹性和张力2016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共召开了12次会议,审议了146个重大改革文件。领导小组确定的97个重点改革任务和128个其他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完成了194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改革方案419个。网民期盼多年的深化改革,正在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力度付诸实施,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重大突破。2016年8月,“舆情回应”概念写入了国办61号文件,叫做《关于在政务公开工作中进一步做好政务舆情回应的通知》。这个文件要求:对涉及特别重大、重大突发事件的政务舆情,最迟应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仅仅过了3个月,国办80号文件《实施细则》就提速了,要求重大舆情“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中央统战部新设8局,即“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局”。工作对象有三类:非公经济人士,留学人员,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统战部的微信公众号“统战新语”解释,所谓“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包括4种人:新媒体企业出资人、经营管理人员、采编人员、技术人员。早在2015年,总书记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强和改善对新媒体中的代表性人士的工作,建立经常性联系渠道,加强线上互动、线下沟通,让他们在净化网络空间、弘扬主旋律等方面展现正能量。”这就把互联网治理与统一战线工作打通,发展网上统一战线,壮大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社会力量基础。在成都,代市长罗强在茶馆与当地知名网友樊建川等叙谈,共话雾霾治理,“彭州石化”不再是敏感词。事后网友“@蓉城往事”发出一条长微博《成都雾霾,一场人心的战争》,认为大部分人还是“吃瓜群众”,不能让谣言加深了“吃瓜群众”的担心。“政府拿出诚意,我相信,成都大部分人还是愿意跟政府在一起战斗的,打赢这场跟雾霾的斗争。”体制内的努力,常常不为热衷“吐槽”的体制外人士所了解。但请永远不要低估体制的弹性和张力。曾经请教报社的老同志:从“文革”结束的上世纪70年代末到整个80年代,人们的日子依然过得拘谨,也出现过东北“二王”杀人案这样的极端个案,为什么那时候社会气氛宽松,人心舒畅?老同志回答:关键在于那时候官民之间坦诚相见,沟通顺畅。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文革”中大多受到冲击,家破人亡的也不在少数,深刻意识到计划经济、阶级斗争、闭关锁国那一套搞不下去了,经过一场真理标准讨论,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政治社会场景迅速转换,上下一心,营造出政通人和的80年代。彭真在“文革”后曾说:“解放前,我在国民党监狱坐了6年牢;解放后,我在自己人的监狱里坐了9年半牢。这是我们党不重视法治的报应啊!”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任上,他发愤推动法治建设,特别是1988年亲自主持制定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彭真思虑深远:村委会是个最大的民主训练班。老百姓现在如果通过这种直接民主形式管理好一个村,将来就可能管好一个乡,管好一个乡以后,将来就可以管好一个县、一个省,真正地体现出我们的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80年代曾有设想,经过20年的村民自治,就可以把直接民主逐步提升到省级。一位青年历史学者无限感慨地回望历史:估计原来按照邓的预期,现在应该是受益于77-78大学生来确定下来现代国家结构的,结果差了一步,就谬之千里了。在一场震撼性的风波过后,1990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来到人民日报国内记者工作会议,对于当时体制内外普遍感到困扰的政治走向问题表态。他抚慰说:“改革开放的方向不能变,也变不了。中国经历了1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确实得到了实惠,且不说沿海开放城市,整个中国都在进步变化,因而这个总趋势任何人都无法改变,这就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这位木匠出身的政治家,对新闻宣传工作的任务解读是:“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理顺人们的情绪,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克服各种困难,搞好经济工作,这就是当前的大局。”为此,他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翻检《人民日报》2016年全年的报道和文章,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326篇,涉及“共产主义”265篇;涉及“对外开放”669篇,涉及“颜色革命”24篇;涉及“舆论监督”117篇,涉及“舆论导向”92篇;涉及“毛泽东”679篇,涉及“邓小平”426篇。如何“打通两个三十年”,既不走“邪路”,也不走“老路”,政府和社会在摸索中前行。 同理心比聪明或犀利更宝贵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为政者需要体察民意,把握好国家前进的政策导向;而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最重要的恐怕是守护常识,回归平常心。2016年,为患白血病的女儿写出网文《罗一笑,你给我站住》而被“刷屏”的父亲罗尔,因为名下有3套房产却接受网民200万元捐赠,遭遇网络舆论的一边倒谴责。“微公益”代表性人士邓飞却从这个脸色黝黑、神情紧张的罗尔想起了自己父亲的当年,“能理解一个父亲在自己孩子身陷困境时的钻山打洞”。“当然,他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承担对应的责任。”在1980年代,邓飞在一个郊区中学念了寄宿,“那是生命中一段黑暗岁月”,挨过饿,在寒风嗖嗖的破窗宿舍里瑟瑟发抖,没有热水,先后和疥疮、冻疮、脚气、沙眼等为伍。一个冬夜,他跑回了家,蹲在小煤炉旁边捧着饭碗狼吞虎咽,母亲抱着他泪流满面。邓飞相信:“一个人的同理心比他的聪明或者犀利更宝贵,我也很幸运不论我长成怎样的模样或走到了哪里,它都在我的身上,温暖如初。”2016年有个政治流行语“不忘初心”,其实它的适用范围更加宽泛。无论现实环境多么艰难曲折,无论网上戾气盛行,让我们始终保有一份超然,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记得2010年11月新浪网组织过一次“网络名人西双版纳行”,一些网络写手、媒体评论员和社交媒体负责人参加。我发现,西南边陲的地方政府那时候已经学会娴熟地利用互联网做地区形象营销和舆情应对。宣传部干部每天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网络分享、转发信息。他们相信,互联网正在成为“话语平台”、“信息集散地”,政府不妨以紧贴民生、平等对话、尊重敬畏的视角,观察舆论,连接各方。曾几何时,那趟版纳行一路上品茗畅谈的网友,今天已经星散,有的成为敏感词,有的势同水火,让人有时空错乱之感。当年11月29日我在《人民日报》写过一篇“文化博客”《西双版纳的“网络新思维”》。徜徉在西双版纳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凤尾竹掩映下的傣家竹楼前,“这里的傣族先民曾以天然贝叶为载体,创造了古老的贝叶文化;今天在互联网时代,他们正在开启社会各界和谐相处、官民良性互动的网络新思维。”一个和谐相处、良性互动的互联网,是国家之福。

(题图:某学校8班同学的运动会标语:“入学满怀憧憬,哪怕陷入困境,背水一战冲锋,坚持云开日出。”)

第6篇:感想笔记——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维纳说,经济学,就是经济学家所做的事情。但是,通过对《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经济学不仅是经济学家所考虑的问题,它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现实的社会联系,我们便能对经济社会生活的种种现象有更加清晰客观的认识;利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每个人都是属于自己的“经济学家”。

讲授、答疑、讨论,在课堂上,老师将我们带入一个经济学的世界中,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寻找、去发现、去探索。我们谈论贩卖婴儿和城市黑车,重新权衡社会利益和资源配置,试图找到解决的可行方法;我们从《易经》谈到“天人合一”的思想和欧式的推理方法,博采众长,大浪淘沙;我们从舒尔茨对于小农经济的研究中了解思考问题的经济学视角、分析问题的经济学思路。在利用经济学思维和经济学方法研究问题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我们辩证看待理性,锻炼科学思维,发扬科学精神格里高利·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谈到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其中之一便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people face trade-offs)”。我认为这条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对于经济学的思考。学习经济学,我们会学到系统化的知识,同时我们也会学到观察、思考和研究现象的方法。现实世界太过复杂而且充满不确定性,对于问题的思考有可能涉及到方方面面,我们需要从各个方面深入透彻地理解问题,从成本——收益的权衡中找到最优化的解决方法。马云说“企业家不要听经济学家的话”也许有其道理,但是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学的研究都有许多前提假设和限定条件。有了这些限定的范围,才能更好的解释和说明理论。而能成为经典理论的案例说明,也是经济学家精心“布局”的结果。现实千变万化,所遇情况也无所穷尽。我们遇到实际问题时既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生搬硬套。

随着资本扩张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经济学越来越多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我们便能理性的决策问题,从而使利润最大化。面对经济社会生活上的种种现象,我们亦能用经济学的思维客观分析,从而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我想,这也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这门课程让我们获益之处。相信在接下来的课程当中,我们会在经济学的世界里继续探索、遨游,用理性的方法来分析问题,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

第7篇:用欣赏的眼光看

每个人都有一双眼睛,而这双眼睛是心灵的窗口,是人生的指路明灯,能看穿人的心理,能洞察世界。还有一种眼睛只能意会不能传神。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里,在不同的心情下,在不同的人物面前,每个人的眼睛都会表达出不一样的眼神。

在不同的时间里:特别是刚出生的婴儿,他的眼神似乎什么都看不见,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睛渐渐明亮,表现出了微笑、好奇、天真、温柔、清澈、真诚等等的眼神。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眼神被炽热、渴望、迷茫、无助、傲视、寂寞、失望、阴险、愤怒、背叛等等所代替。

这个变化的过程,对于每一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在生活中表达出的眼神只有那几种,且从来没有恶意;而有的人或许以上所有眼神都表达过,表达过这些眼神的人,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且是经历过某些事以后,所以所用的时间没有人能确定。能读懂这些眼神的人,用的时间也不一样,有的不经意间就能读懂,有的要用一生去琢磨。

在不同的环境里:一个八十多岁的老人,用一生摆渡养活自己,他的眼睛大多盯着通往渡口的路,那种期待而平静的眼神仿佛从没有变过。有时一个上午都没有行人过河,他就与老烟袋里冒着的烟雾缠绵着、等待着,等待一大早到对岸读书的十几个学生。

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还是下雪老人都坚持着。因为老人说,希望小村里的孩子都能走出这个穷山沟,读不好书哪能走出去啊。是的,为了穷山沟里的孩子,老人心甘情愿免费为他们摆渡。这一摆就是几十年,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孩子,于是从老人笑眯眯的眼睛里,读到了那种美好,看到了那种希望。

在医院手术台上拿刀的医生,如果眼睛不专注,或许就会有一条生命从他的指尖下终结;在各种车辆驾驶座上的驾驶员,如果不眼观六路,或许就会有一条生命甚至几条生命失去;在航天飞机上的航天员,如果不全神贯注那后果谁都可以想象;还有运动场上团体赛的运动员,他们相互间能读懂每一个眼神,这些眼神就是一种无声的指令。而这种眼神在很多情况下,在很多镜头里,在很多人与人之间,都能发挥到最佳意境。

有一种眼睛从生下来就看不到光明,姹紫嫣红、花开花落、高楼大厦、青山绿水、海市蜃楼在他的眼睛里都是一种想象。但为了生活,这一类人大多能自强不息。每当看到街头小巷那些算命的盲人,抑或是唱着地方小调的,我总会拿出点小钱给他们,我认为,无论他们给一些人算得准不准,或者唱得准不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能以这种方式来养活自己,总好过那些不劳而获的所有人。

《二泉映月》,听到这首伤感至极的二胡曲,就不能不想到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他从小随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在上海昆曲班仙霓社担任琴师。可他二十多岁时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后遂以街头卖艺为生。他创作了好多音乐作品:《听松》、《寒春风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以及《二泉映月》等流传至今。阿炳,一个从人生的靓丽风景线上跌入低谷的艺人,他的刻苦努力,他的坚强信心成就了一个民间音乐家,一生共创作了二百七十多首音乐。阿炳,或许借助音乐这个工具表达出自己坎坷的人生经历,也或许用音乐给世人的心灵以感染、启迪。

阳光,一个《星光大道》舞台上脱颖而出的模仿秀歌手,他把他的光明折射在不卑不亢的命运里,他把他的光明揉进了歌声里,带给了大家纯美的享受,或许,台下的观众都是他的眼睛。

不同的心情,一个人当心情好的时候,面部表情是很平静的,眼睛仿佛总是笑眯眯的,从这个眼神里看到的是温柔、善良;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面部表情是很阴沉的,眼睛仿佛充满敌意,从这个眼神里看到的是迷茫、失望、愤怒。这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好奇的眼睛连着一个好奇的心情,对所看到、所想到不明白的事物不弄个清楚就不会罢休。然而,有些事情当弄清楚后又会觉得很后悔,若是这样,还不如睁一眼闭一眼来得轻松。

在不同的人物面前,就拿一个出轨的丈夫或者妻子来说吧,他们的眼睛或许就像变色龙,在第三者的面前,眼睛总是透露出柔情、担忧、崇拜、放荡等等眼神;而在妻子或者丈夫面前,眼睛里折射出的总是哀怨、不屑、严肃。久而久之,那个妻子或者丈夫终于从另一半的眼睛里看到了背叛,原本美丽的眼睛从而失去了光华。

一路走来,对一些眼睛、眼神还是有所了解的:真诚的眼睛,从眼神里读出了友好,在这种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朋友;阴险的眼睛,从眼神里读出了可怕,在这种眼睛里看到的都是敌人。而微笑的眼睛充满活力、充满爱意,从眼神里读出了春天般的温暖;失望的眼睛总是很无助、很呆滞,从眼神里读出了寂寞、凄凉;还有一种眼睛更可怕,就是背叛,从这种眼神里读出了谎言、陷阱、金钱、权利。

有人说两只眼睛常常发生矛盾,一只太天真,一只太阴沉,于是眼前一片混乱。曾经我的眼睛或许就是这样看问题的吧,天真的时候,是在少女时代,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无忧无虑。可是,不经意间学校篮球场上一个潇洒的身影吸引了我,那双微笑的眼睛更是迷住了我,从此那个身影、那个微笑烙入了我幽深的窗口。我从那个眼神里读出了真诚,读出了温情,读出了未来。无数个日夜,心中充满渴望与幻想,期待有一天从窗口中透出的光能刺穿那个身影的心脏。可任性的我只能把种种想法深深埋藏在心底,却又忍不住常常拿出来梳理。

梳着理着时间从我的指尖就滑过了几十年。这些年中,无关风月,无痛无痒,有时候还一闪而过地嘲笑自己。有人说,命中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我不得不引以为戒。可如今,红尘再次邂逅,那个身影不再挺拔,也不再潇洒;那双微笑的眼睛里只有渴望、寂寞、埋怨、无助、沧桑,更多的是迷茫。这让我原本平静的心湖不得不泛起层层涟漪,可最终留下的只是一世悲凉。这不得不让我另一只眼睛一度阴沉着,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

如果说你想达到某些目的,我想你已如愿以偿。如果说再次邂逅是我的错,那么只能说我的眼睛与阿炳,阳光没什么两样。

年轻时还投履历到肯德基,当时有25个人一起去应征,24人都应征上了,只有1个没上,那个人就是我!马云说,很多年轻人觉得很迷惘、很彷徨,他也曾经很彷徨过,投过30多封履历都没有企业录取他,如果没有经过30几年的彷徨,就没有今天的他。他勉励年轻人,希望年轻人用欣赏的眼光看自己,关心自己,改变自己,把握机会、多多思考。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机会

马云认为正因为这些挫折,让他就深入省思,但他既没有富爸爸,也没有有钱的亲戚,完全得靠自己,马云说15年前,我就是跟所有的年轻人都一样,只是有一个梦想是关于中国电商市场的未来,就开始努力每一天,不过刚开始,也是很多人觉得我们公司很怪,直到今天成功了,大家就会在称赞,甚至说,我可能是外星人来的,但其实我只有长得像,我本来就只是一个普通人。

这世界是很公平的,年轻人要自己学会欣赏自己,因为大家看世界的角度都不一样,所以有些人是把机会看成是灾难,也有人把灾难看成是机会,甚至有人把机会作成灾难的人也很多,但每一代的人都有自己的机会,过去我也曾经很羡慕看到比尔盖兹,看到郭台铭那样的成功,那时我还很气,想说他们已经那么成功了,我是不是没有任何的机会了,但你其实只有看到他们成功的一面,没有看到他们背后辛苦的一面,年轻人应该找寻自己的机会,而不是只是看着别人。

对于许多企业主感叹很多年轻人喜欢抱怨,马云却觉得抱怨就是有机会,通常马云就是听到抱怨声音,然后他就去改善成为新的商机,还有人会说经济情势不好,但马云则说,我从来不关心总理要关心的事情,要改变整个世界太难,只要先想好如何改变自己就不错了,马云鼓励年轻人不要只是晚上想了千条路,白天又去走原路,要创业要有勇气。

用一双欣赏的眼睛而不是挑剔的目光看待这个世界,你就会收获幸福和快乐!人的一生,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成长是一段稚心的疼痛,打开一扇心窗,我看到了世界,也看到了自己的心,有时候,我们心如明镜,能够拥有一份美丽的心情,是人间至美。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相互的,与人为善,也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欣赏的眼光;当你用鄙视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鄙视的眼光。盛开的鲜花会引来蜜蜂和彩蝶,而发臭的瓜果蔬菜,只能招来苍蝇和蚊子。

有人在一个生活圈子里做过这样的游戏,让每个人写出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统计发现一个规律:你产生好感的那些人,往往是对你有好感的人;而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有一个盲人打灯笼的故事。一个盲人在夜间走路,总是打着灯笼。旁人窃笑不已,问他:你走路打灯笼,岂不是白费蜡烛?盲人正色答道:不是,我打灯是为别人照亮的,别人看见了我,就不会碰到我了。

要学会从内心深处去尊重他人,必须能客观地评价别人,能找得出别人的优点,你会发现你的亲人、朋友、同事、上司或下属身上都有令你佩服、值得你尊重的闪光之处。

你会发自内心去欣赏和赞美他们,你会在行为上以他们的优点为榜样去模仿他们。这时你就会发自内心去尊重和欣赏他人,换个角度想,若有人对你有发自内心深处的毫不虚假的欣赏和尊重,你肯定会由衷地喜欢他们并与他们真诚相待。

当然人的弱点之一就是希望别人欣赏、尊重自己,而自己又不愿意去欣赏和尊重别人。人是非常容易看到别人的缺点而很难看到别人的优点,我们必须克服这些人性的弱点。客观地观察别人和自己,你会惊奇地发现,原来自己还有许多不足,而身边的人都有值得你学习、借鉴的地方。

我们不能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差的缺点就去否定别人,而是应该因为别人有一点比你强的优点而去欣赏和尊重别人,肯定别人。你会惊奇地发现,世上所有你接触到的人,只要你仔细观察,总可以找出比你强的优点来。

你能真心尊重和欣赏别人,你便会去学习别人的优点去克服自己的弱点,使自己不断的完善和进步。

一个懂得用欣赏人、尊重人的人会过得很愉快,别人也会同样的欣赏和尊重他学会欣赏别人,这是决定你是否有真朋友的基础;学会欣赏别人,是为人善良的表现;学会欣赏别人,也是生存的艺术,你会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获得快乐,获得智慧。但愿我们大家都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很好的欣赏别人!扔下那些嫉妒,抛掉仇恨,让心儿活得坦荡一些,让这个世界更和谐美满一些!

你每天一睁眼开始起,你就要对自己说今天是美好的一天,不管昨天发生了什么事,毕竟昨天,成为过去,无法改变,不要让昨天的烦恼影响到今天的好心情,一切从现在开始! 当你工作的时候,不管任务有多繁忙,压力有多大,都不要抱怨你的工作,要喜欢上你的工作,不要带着怨气去开始一天的生活, 一步步去完成你的工作你会很有成就感的! 不要和别人攀比,这样你会活的很轻松,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这句话我想你应该听过吧,所以,和别人比是没什么意思的,只有和自己比,才能永远有奋斗目标,不要拿别人的标准去衡量自己! 遇到别人不公正的评论时候,只要不伤及到个人尊严问题就让别人说去吧!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嘛!别人说的对你认真接受,说的不对 你就当他唱歌,不要放在心上,这个世界上有那么多的无聊的人,如果你都和他们计较,怎么会有好心情呢! 最重要的一点,一天中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点时间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比如:听听歌,做运动等 希望你天天快乐!天天好心情!人活着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只要努力就精彩!遇到任何事情要乐观对待保持一颗平常心。只要谨记: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有奇迹人生难免跌倒和等候要勇敢的抬头阳光总在风雨后! 我给您意见,您看行吗?1.用心另眼看世界吧,这世上不是每个人都很顺利,只是看自己怎么解决,比如你走路的时候被人撞了,别人给你道歉了,有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很火,但是你却没想到撞你的人心里其实比你还难受,还是想想那句“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如天天开心”。2.想到心情不好就心情会不好,那就不用想它,如果还是想,那就让自己忙起来,让自己没有空闲去想它,让自己充实地过好每一分钟,再有早晨醒了以后不要恋床,醒了就起来,忙起来,推开窗,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放松全身,让自己想像成一个快乐的小天使„„3.选择一个空气清新,四周安静,光线柔和,不受打扰,可活动自如的地方,取一个自我感觉比较舒适的姿势,站、坐或躺下。4.活动一下身体的一些大关节和肌肉,做的时候速度要均匀缓慢,动作不需要有一定的格式,只要感到关节放开,肌肉松弛就行了。5.作深呼吸,慢慢吸气然后慢慢呼出,每当呼出的时候在心中默念“放松”。6.将注意力集中到一些日常物品上。比如,看着一朵花、一点烛光或任何一件柔和美好的东西,细心观察它的细微之处。点燃一些香料,微微吸它散发的芳香。7.闭上眼睛,着意去想象一些恬静美好的景物,如蓝色的海水、金黄色的沙滩、朵朵白云、高山流水等。8.做一些与当前具体事项无关的自己比较喜爱的活动。比如游泳、洗热水澡、逛街购物、听音乐、看电视等。9.生容易,活容易,生活却不容易。别发愁,这个社会的和你差不多还很多,但是都快乐的生活着,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的,只要你努力对待每件事情,对生活认真一点,只要你认真对待每一天,不管你的人生怎么样,我相信都是精彩的。加油吧!最后祝你能快乐的过好每一天!!!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缺点的人和没有优点的人是不存在的,要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用宽容的心去理解他人,多一份友爱,少一些敌对,多一份表扬,少一份批评,这样,你就会感到心境一下子豁然开朗,沐浴更多生活的温暖阳光。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谐的家庭就会呼唤你。

在人生的道路上,你意气风发,总想大步往前走,但是脚下的荆棘在时刻提醒着你,要注意,否则会伤痕累累。于是你有了谨慎的思考和稳健前行的信心,“一口想吃个胖子”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有些事情不是你想干就干成的,要受到周围客观条件的制约,只有在最大限度的做好心理准备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让愿望得以实现。

“孟母三迁”的故事广为流传,就是说明周围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多么重要。“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好的环境中,他就会适应好环境,从而影响着他人的人生走向;在坏的环境中,他就会不由自主的为周围的环境所熏陶,从而传染上不良的习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不同的环境成就了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人生。

想想自己,看看别人,一天就过去了;找找回忆,摸摸想象,一年就过去了,时间就这样匆匆的来,又匆匆的走,想抓也抓不住。漫步在时光的隧道中,一路欣赏着一些美好的期待和流逝的时光,在幻影中重温回忆,就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在时刻敲打心扉,曾经的年轻已经属于遥远的过去,让人感到感慨万千。

每天从梦中醒来,又要开始新的一天生活,自己的年龄又延长了一天,自己的记忆又多了一些空间,自己的历史又向前迈出了一步。每天都有理由相信自己是最幸运的、最幸福的人。生活在这个大千世界里,看着每一天朝阳在东方吐露光芒,就会感到生命的温暖。活着一天,就得去珍惜一天,在一天天中走向生命的尽头,用快乐去感受生活,用快乐去工作。

快速注册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一切

天堂尽头 2011-06-23 15:19:55 处处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事物、看待身边的朋友,客观地分析自己,不仅能得到心灵上的慰藉,还会在灵魂上获得收获,令平淡的人生变得更为璀璨辉煌。当懂得用欣赏的眼光面对一切时,苦难对于我们而言便不再是一次痛苦的经历,也不再是一次彻底的失败,而是让我们学会在得失之间找到更重要的人生真谛。 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旅途中,会遇到并认识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优点,优秀的人身上会散发出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和你有着同样欣赏能力的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品位,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 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女孩走进一个玫瑰园里游玩。一个女孩抱怨说,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另一个女孩却欣喜地说,这里每根刺上都有朵花。欣赏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同时也影响你面对生活的态度。如果你只看到太阳的黑点,那你的生活将缺少温暖;如果你只看到月亮的阴影,那么你的生命历程将难以找到光明。同样,如果你总用摒弃的眼光去看待一切,那么你的最大缺点就是没有学会欣赏。用欣赏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生活,让阳光洒向心灵,使眼中的平凡事物泛起层层涟漪。 在不同的人眼中,"结果"对他们有着不同的影响,面对失败,有人会心理失衡,心灰意冷,甚至走上不归之路„„其实星星还是那颗星星,世界依然还是那个世界,你用满腹怨气去看世界,会觉得人生前途一片灰暗。其实在生活中许多不如意的背后,往往有许多美丽、美好的事情等待着你。

萨拉说:“生命是一条美丽而曲折的幽径,路旁有妍花的丽蝶,累累的美果,但我们很少去停留观赏,或咀嚼它,只一心一意地渴望赶到我们幻想中更加美丽的豁然开朗的大道。然而在前进的程途中,却逐渐树影凄凉,花蝶匿迹,果实无存,最后终于发觉到达一个荒漠。” 人生一世,往往都是在坎坷中求生存,在平凡中绘美景。无论是遇到顺境还是逆境,保持一颗平常心,换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人待事,一切皆会大不相同。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气质、不同个性、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人生剧场里会有很多人和你相遇、相识,每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的,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魅力和闪光点,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人待事,生活会将变的轻松快乐。

也常常听到一些朋友抱怨,说去某某地方旅游了,之前看介绍非常诱人,但去实地游玩过后却不如意,因此大失所望,这便是典型的用挑剔的眼光看世界。景区的介绍之所以好,是因为放大了景区的优点;游客之所以失望,是因为放大了景区的弱点。其实景还是那个景,只是心情大相径庭。

人都是天生的批评家,各有各的认知和看法。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或一个人不好,你能找出一千个缺点;同样,如果你觉得一件事或一个人好,你也能找出一千个优点。同样的人或事,仅仅因为视角不同,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世界到底怎么样,完全是由自己的眼光决定的。当你用挑剔的眼光看世界时,看到的是一片灰暗;当你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时,看到的会是无限精彩。你尊重别人,别人也就尊重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与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汝爱人,人恒爱之”也就是这个道理。

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生活中,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同样,每个人也应该学会欣赏别人。欣赏别人是一种美德,而被人欣赏则是一种承认。欣赏别人的潇洒,能提高自己的风度;欣赏别人的高谈阔论,能提高自己的口才;欣赏别人的作品,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和胸怀。用欣赏的眼光看人待事,往往能主动适应环境,并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最终与集体相融、跟大家打成一片;反之,则会陷入被孤立和厌弃的境地。

欣赏是一种学习,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学习态度。欣赏是一种风格,是一种独特自在的感悟风格。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时时刻刻,变幻无穷。懂得欣赏,便懂得感悟,学会欣赏别人,也是生存的艺术,你会在欣赏别人的时候获得快乐,获得智慧。希望每个人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很好地欣赏别人,扔下那些嫉妒,抛掉仇恨,让生活过的轻松一些,让世界变的更和谐美满一些!

① 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备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 ② 莎士比亚曾说:“人性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别人赞美.”

③ 因此,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然后真实地而不是虚伪地给以赞美,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与人相处之道. ④ 史提夫•汪德尔,曾是美国某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流行歌手和作曲家.实际他是个双目失明的人.说也奇怪,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天(fù) 竟是因为一位老师请他帮忙逮一只躲起来的耗子.老师知道,双目失明的人听力极好.结果就这样一次在一般人看来、微乎其微 的鼓励和欣赏,促使汪德尔发现了自己的听力天赋,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日后成了一代歌王. ⑤ 一个叫马克的小孩子,很可爱但很调皮.成人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人们在检查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贴身内衣的口袋里有一张沾满了鲜血的纸片,这是一张注满了马克优点的纸片.原来小学时马克特别调皮,常常惹祸.可班主任并没有对他完全失望,而是细心去捕捉他的优点,发现他的长处,甚至用放大镜放大的方式,在班主任的努力下,使同学们能看到他的细微的优点,还发动全班同学,让每个人都说出小马克的一个优点,然后由马克自己一一记在纸上.没想到这样一张纸片,他一直珍藏在自己的胸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让鲜血将它染红. ⑥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去真诚地赞赏和鼓励每一个人,就可能产生奇迹. 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考试得了95分,有的家长责备孩子,说比100分少5分;有的家长鼓励孩子,说他比90分超出5分.两种不同的方式,显然会有(jiǒng) 然不同的结果. ⑧ 有人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都是在受到赞赏的时候干得比其他时候更好.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呢. ⑨ 当然,我们说鼓励、欣赏、夸奖,并不是无原则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鼓励、欣赏、夸奖;也不是说不能批评,不能指出缺点. ⑩ 我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要欣赏人,不要吝惜你对人生真诚的赞美. ① 丘吉尔曾说:“你要别人具备怎样的优点,你就怎样去赞美他.” ② 莎士比亚曾说:“人性深处最深切的渴望,就是渴望别人赞美.”

③ 因此,善于用欣赏的眼光看别人的优点、长处,然后真实地而不是虚伪地给以赞美,这是我们以人为本的与人相处之道. ④ 史提夫•汪德尔,曾是美国某一个时代最伟大的流行歌手和作曲家.实际他是个双目失明的人.说也奇怪,他第一次发现自己的天(fù) 竟是因为一位老师请他帮忙逮一只躲起来的耗子.老师知道,双目失明的人听力极好.结果就这样一次在一般人看来、微乎其微 的鼓励和欣赏,促使汪德尔发现了自己的听力天赋,找到了自己发展的方向,日后成了一代歌王. ⑤ 一个叫马克的小孩子,很可爱但很调皮.成人后在战场上壮烈牺牲.人们在检查他的遗物时发现他贴身内衣的口袋里有一张沾满了鲜血的纸片,这是一张注满了马克优点的纸片.原来小学时马克特别调皮,常常惹祸.可班主任并没有对他完全失望,而是细心去捕捉他的优点,发现他的长处,甚至用放大镜放大的方式,在班主任的努力下,使同学们能看到他的细微的优点,还发动全班同学,让每个人都说出小马克的一个优点,然后由马克自己一一记在纸上.没想到这样一张纸片,他一直珍藏在自己的胸前,直到生命最后一刻,让鲜血将它染红. ⑥用欣赏的目光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去真诚地赞赏和鼓励每一个人,就可能产生奇迹. ⑦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孩子考试得了95分,有的家长责备孩子,说比100分少5分;有的家长鼓励孩子,说他比90分超出5分.两种不同的方式,显然会有(jiǒng) 然不同的结果. ⑧ 有人发现,世界上任何一个伟人,都是在受到赞赏的时候干得比其他时候更好.伟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每个普通人呢. ⑨ 当然,我们说鼓励、欣赏、夸奖,并不是无原则的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鼓励、欣赏、夸奖;也不是说不能批评,不能指出缺点. ⑩ 我要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要欣赏人,不要吝惜你对人生真诚的赞美. 用欣赏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2012-05-03 21:28:53)转载▼标签: 杂谈

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与幸运的安排,其实我们另换一种角度想想,也没什么。天空一样蓝,风儿一样轻,阳光一样灿烂„„正所谓:方法总是会比问题多!

生活不是缺少美丽,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相信爱是无处不在的,相信自己是最快乐的,相信人类是和平的。因为人们会用爱去融化一切,爱遍布你我的心灵,遍布每一个角落。

只要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就会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妙,其实每一个人都很优秀,每一件事情都有原由。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用赞美的眼神看别人,把信心留给自己,让世界更完美一点,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到。

我们生活在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不光有着美丽的风景,同样也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气质、不同人格魅力的人。在漫漫的人生途中,你会相识相遇很多的人,不同的人身上有着不同的品质及魅力,欣赏、喜欢和爱,便成了我们最难把握的尺度。

其实,一个优秀的人身上会分散着诱人的光彩,他不仅吸引你,同时也吸引着和你同样有着鉴赏能力的人。就像美丽的风景,它的存在不是为了一座山,一片旷野,而是为了整个自然,是为了点缀这美丽的世界,是为了让更多的人去欣赏、去品味、去陶醉其间。

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对于这句古训,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鉴赏品味。犹如大家在观看一幅画,不同的人,不同的品味会对同一幅。景象产生不同的感觉,晶莹的雪山有着冰清玉洁的美,潺潺的小溪有着清秀自然的美,波澜壮阔的大海有着宽广豪放的美,每一种美都给人不同的震撼。每一个人都是有血有肉有灵魂,他们的身上同样散发着不同的美,每一种美好的品质都是诱人的。任何时候,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看待你周围的人,你便会更坦然地面对一切了。学会用一种平常心去欣赏一个人,就像欣赏一幅画一样,你会很快乐,也会很坦然。

当你用一种平常的心境去认识一个人,结交一个人的时候,你就没有了一些私心杂念。你们就可以随意自由的交往,心也会一点点的交融,真正的朋友会在你欣赏的眼光中向你走来。友情是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你拥有了很多真心朋友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生命的快乐。用宽容的心去欣赏每个人的优点,你就会发现世界是如此的美妙,阳光如此的灿烂,你的心也会随之很明媚,你的天空也会变得很蓝。

学会欣赏是一种心态,是一种从小我走向大我的高尚的精神所在。

在这个世上,树叶有千万片,人也有千万种,不一定都要相爱,也不一定都要相守,只要学会欣赏就行了!如果你不懂,那么你注定不会快乐了,就像下面这个青年:

从前,有一个名叫执著的青年,在经历了千山万水、坎坎坷坷之后,他依然在追寻,在追寻梦寐以求的天堂的花,他想要在天堂的花香中生活。他认为人间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糟糕。

寻找天堂的花香,有人赞扬他矢志不渝,有人认为他痴心妄想。

的确,天堂的花香势必会沁人心脾。但人间的花香难道就会让人嗤之以鼻吗?我们不是时常犯着同样的错误吗?我们一直在认为身边的一切不尽人意,用满腹怨气看着这个世界。

天还是那样蓝,水还是那样清,星星还是那颗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一切都没有变。事实上,所有美好的一切都需要我们欣赏的眼光。

很多人在写文章的时候,经常会用这样句话:“夕阳草树寻常物,解用都为绝妙词。”。生活不是也如此么?欣赏生活,用欣赏的眼光去观察,你会珍惜春天河上飘过的草垒,会沉醉于初秋的风中那一片黄叶。生活就是如此,它需要我们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去观察。一个不懂得欣赏的人,他的生活也是毫无声色的,在他的生活中没有欢声笑语,没有鸟语花香,整日忧心忡忡,面带焦虑,犹如一只孤独的大雁煽动着疲惫的翅膀,望天也迷茫,望水也迷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正是懂得欣赏,在文人墨客都感叹秋天的悲凉与暗淡中,刘禹锡独树一帜,歌颂秋天,在这“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中吟咏着这让人心灵为之一振的诗句。

“白首壮志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只要你带着欣赏上路,那你便会从平淡的日子中品出诗韵,从忧心忡忡的困惑中感谢生活。

上面所说的那个叫执著的年轻人,他最终也没寻到天堂的花香,然而他却在追寻中明白了:人间就是天堂。人间有鸟语花香,有碧海蓝天,有高山险滩。他懂得了用欣赏的眼光去看身边的一切,走过千山,走过大海。我们如若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的话,就会发现世界原来是如此的美好。

其实,在大千世界里值得我们欣赏的东西有很多,比如:人、文章、风景等。让我们用欣赏的眼光去世界,你会觉得世界是如此绚丽多彩。

坐在周围的小树下,向远方望去你会觉得小草是那么绿、那么嫩;花儿是那么艳丽,花的芳香传万里;小河里的水是如此平静,清澈见底;周围的树是那么高大挺拔。一切的一切都会让你感到生机勃勃,此时你欣赏到周围是这样的美丽,还有树上叽叽喳喳的小鸟把环境衬托得更美了,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只要我们懂得用欣赏的眼光看周围、看生活,那么人间就是天堂。 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

□铃 兰

忙忙碌碌的现代人感受最多的大概就是生存环境的喧嚣和内心的凌乱,这样,难免丢失一些宝贵的本性,譬如纯朴、快乐、善良、平和„„此时,需要有种信仰,让心靠岸,让心情放松,让生命更幸福。纪广洋的禅理故事集《烹禅煮佛》(中国长安出版社)就像一泓清洌的甘泉,洗去我们尘劳的烦扰,读着读着,一份难得的清朗便明澈心间。

《烹禅煮佛》由“还你一窗明月、石头都能变成佛、禅师的甜瓜、虚怀若谷、方丈门前的绊脚石、及时的转身、你所扮演的角色、那个人是谁、僧人扶贫、烹禅煮佛”十个专辑组成,精选了作者原创的100个富有佛法哲理的小故事,每一个小故事都做了禅林撷露,如夜空中迢遥闪烁的星光,轻轻开启人的心智,留下新的人生体悟。

《禅师的椅子丢了》讲述了一位教书先生为了家产与兄弟姐妹结怨,心绪难平,特意拜访禅师请求开导。禅师上来就说教书先生偷了自己的坐椅,教书先生急忙辩白,说坐椅是禅师让他坐的,并不是他偷的。老禅师回答说:“坐坐我的椅子,与偷我的椅子有何两样呢?”“我有两把椅子,可我只能坐一把,另外的那把本是我的椅子,你却来到就坐,别人也是来到就坐,这还是我的椅子吗?我看快成你们的了„„”教书先生幡然醒悟,谢过禅师,高高兴兴地回家了。“禅师的话头,开释了得与失、物与人的辩证关系。万物于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既是眼下,也没谁对身外之物绝对拥有。谁把身外之物看得太重,谁的心就变得沉重,甚至囵于桎梏;谁把身外之物看得清淡,谁反而释然常乐、得以解脱。”

100个小故事,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哲理,《烹禅煮佛》告诉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世界,世界便多了些阳光与澄明;换一种心情感受人生,人生便多了些缤纷的色彩!

上一篇:人事行政部工作思路下一篇:急重症护理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