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这样炼成的s

2023-02-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s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公元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一部励志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成功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英雄形象。他身上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心”,打动了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读者群。这位作家在接受英国记者采访回答缘何为该作品取其这样的书名时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只有这样,它才能变得如此坚硬,什么都不惧怕”。

时代的车轮疾驰到公元21世纪20年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司法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站在历史的高度,未雨绸缪、超前谋划并大胆实施了围绕青年法官成长成才之路的“4333”育人工程,慧眼之独具,影响之深远,效果之明显,为上级点赞,为同行称道,为多年罕见。这里,笔者借其《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寓意,以南川法院如何在熊熊燃烧的大熔炉中,将一代青年法官冶炼成“好钢”的台前幕后,向读者报告。

“岁暮风动地,夜寒雪连天”。2015年12月中旬的夜晚,巍巍金佛山在薄雪的覆盖下安详地沉寂在黑夜之中,此刻坐落在金佛山脚下的南川法院门前却人声鼎沸,青年干警们精神抖擞、英气勃发,驱散了冬夜的寂寥。法院内,法曹英贤马锡五的铜像在风雪中巍然不动,庄严肃穆地注视着正工作得如火如荼干警们。年关将至,化解执行难题,杜绝老赖横行,干警们上演着一出深夜潜行阻击的大戏,这也是南川法院一直以来秉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思想精髓的具体体现。

“尽管寒风冷雨,仍然义无反顾”,是什么力量造就了这样一支钢铁般的正义之师呢?带着百般好奇,笔者专程到南川法院进行实地采访,学习考察这里构建的青年法官导师制度和“4333”育人工程。

(一)现状与形势:保障滞后,人才紧缺,青黄不接,中间“断层”,人员老龄化,思维定式化,司法新常态,一个接一个的现状逼着决策者们廓清思路——

不能坐看“滚滚长江东逝水”,更应放眼“不尽长江滚滚来”

四年前的冬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法院来了位新人。他个头不高,肤色亦显黝黑,算不上“闪亮登场”,可从他眼神中透出的坚毅与果敢、做事中表现出的精明与干练、言谈举止间洋溢着的激情与活力,却总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就是刚任命不久的南川法院党组副书记孙养统。孙养统上世纪90年代初从西南政法学院法律专业毕业,先后任四川省万县地区行署办公室法制秘书,重庆市万州区下辖的街道办主任、党工委书记,重庆市万州区民政局局长等职。虽然长期担任领导干部,但平民出身的他身上始终保留着农家子弟的善良与质朴,没有一点“官架子”。很快,他这个“外来户”就与人打成一片,融入到南川法院的大家庭中。

三个月后的2012年2月20日,在有246名代表参加的重庆市南川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孙养统以244票当选为院长,正式主政南川法院。

基层法院在此之前普遍面临着困境:司法裁判面临着公众认同的困境,群众“信访不信法”现象比较普遍,法官职业认同产生动摇;法官职业保障还相对薄弱和滞后,尤其是基层法院职位晋升空间过于狭窄,相比其他国家机关晋升速度较缓慢;青年干警缺乏社会实践的锤炼,又缺乏传帮带的浓厚氛围,不能较快地适应司法角色,成长模式与司法现实需求间失衡等等。同时,南川地处渝黔、渝湘经济带交汇点,具有典型的山区“体貌特征”,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与发达地区相比,吸引力明显不足。走马上任的新院长如何开弓亮剑,全院上下都在静静地期待着;如何率领南川法院领导班子有所作为,不负众望,这也是孙养统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

他敏锐地察觉到,经历届领导班子的辛勤耕耘尤其是上届领导班子的卓越工作,为南川法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办公办案环境良好,形成了一系列好的制度、机制和良好的司法作风,同时有一支素质较高的司法队伍等等,因此南川法院的工作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正所谓“兵无常势,水无常形”。面对新问题、新形势和新挑战,孙养统院长没有因循守旧、满足现状,也没有不思进取、坐享其成,而是抱着“对南川法院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法律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持重,经过前后几个月的冥思苦想,亲手操刀形成他到南川区法院工作以来的第一个“施政纲领”——《凝心聚力,在传承创新中加快发展》,明确提出“在传承中加快发展,在发展中力求创新”。

“传承”自然不是依样画瓢,“创新”也不是异想天开。“传承”是弘扬和尊重历史,“创新”是新的治院方略,“加快发展”是最终目标和整体走向。

届内工作目标实现得好不好,这届领导班子建设得强不强,这支队伍锤炼得硬不硬?绝非是一厢情愿单相思。“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凝心聚力”是首选“良方”。说白了,你的构想再好,设计再佳,思路再新,最终还得靠人,靠人的智慧和力量一步一步去实施去推进,去一起合力冲刺最终抵达胜利的彼岸。

这个讲话由于击中了“兴奋点”,“挠”到了“敏感处”,把一些现象描绘得生动形象,把一些问题剖析得入木三分,在2012年3月22日的全院干警大会上一亮相,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尤其是新班子任期5年内的三大目标直把南川法院人激得热血沸腾,士气高涨——

一是两大工作目标:通过“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以制度管人管事管案”实现固本强基夯实基础;通过能动司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南川法院发展的深厚根基。

二是班子建设目标:建成团结、务实、专业、清廉、为民,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法律、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的领导集体;

三是队伍建设目标:建设心齐、气顺、风正、劲足、忠诚、为民、公正、清廉,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法官队伍。

提出这样的目标并不是想当然。三大目标敲定之前,以孙养统为“班长”的院领导班子先是冷静地把南川法院与北京、上海等先进地区法院相比,与重庆主城区法院、重庆市二类地区法院相比,与全国、全市、同类发展水平地区法院相比,通过这三个层面的优劣之比,好似“温度计”上两条颜色各异的“水银柱”,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了,优势在哪儿,劣势在哪儿,差距在哪儿,已经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经过院领导班子成员好几次观念碰撞,人们逐渐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南川区法院要实现五年任期内工作目标的飞速跳跃,一个最为紧迫、最为棘手的难题就是法官队伍、尤其是青年法官队伍的建设和打造。

经过一番梳理和比较,孙养统将本院法官队伍的素质和能力与如何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的要求上提出了这样七个方面的差距:比如“思想不够解放、能动司法理念树立不牢”;比如“法官的能力和素质与新形势、新要求有较大差距”;比如“当事人诉求提高、和谐司法任重道远”;比如“案多人少矛盾加剧、审判任务越来越重”;比如“涉诉信访问题突出、影响法院正常工作秩序”;还比如“审判管理机制不健全、影响司法质效”等等。凡是对南川区法院法官整体素质有所了解的人,都认为新院长对全院法官队伍素质整体分析和把握绝非杞人忧天。

一位知情者向笔者如此这般谈起南川法院当时的处境: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利益格局加速调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司法工作面临诸多新形势:法治理念更新,贯彻证据裁判原则、保障司法人权等提出更高要求;群众法治思维逐渐养成,受案数量呈“爆炸式”增长态势,“案多人少”矛盾持续存在;信息化对现代化法院建设提出新期待,无纸化办公,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应用于审判管理,网上立案、电子送达、远程视频接访等应运而生;司法责任制、员额制、跨区域集中管辖等概念的提出,司法改革的热情日益高涨。青老年干警因年龄、思想观念都天然存在着距离,面对司法新形势,老同志难以适应法治理念更新、法律思维转变、新技术司法运用,加之身体疲惫、精力不足,“案多人少”现状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巨大压力,一些同志纷纷要求调整工作岗位。法官队伍“青黄不接”的形成已成为南川法院整体发展和向前推进的一道不可逾越的“坎”。

这便是“青年兴则南川法院兴,青年强则南川法院强”这一战略构想提出的发端与先机,也是后来“4333”育人工程及时登台并得以顺利推进的“天时”与“地利”。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古人笔下的诗句正恰到好处地映衬出南川区法院决策者们顺应司法体制改革大潮的良好心境和渐次推进的智慧和信心,反映出他们“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先知与先觉,反映出他们对“依法治国”、司法体制改革整体趋势把握的前瞻性和敏锐性。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是古往今来颠扑不破的一大真理。

(二)推陈与出新:平台锤炼,保障跟进,品质检验,行为校正,优胜劣汰,“抓手”具体化,“推手”常态化,一次又一次的冶炼引领法治新军踏上征程——

与其做一棵独立寒秋的“不老松”,不如育一片绿染四季的“长青树”

法院的工作好比“一盘棋”,落好一颗子会满盘皆活,走错一颗子会全盘皆输;法院的工作又好比“一头牛”,你如果抓的是一条“牛尾巴”,它就会遍地撒野,狂蹦乱跳,局面难以收拾;你若是抓住了“牛鼻子”,就会得心应手,顺其自然,事半而功倍。

近几年来,南川法院的成功之道,正是得益于他们抓住了法官队伍建设这个“牛鼻子”。

如何建设一支得心应手的法官队伍,身为院长的孙养统自然有他的衡量标准:“要从严治警,从优待警,严管优出。按照军事化要求管理,努力把法院队伍建成钢铁队伍,特别能战斗,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不负组织重任,不负人民厚望,树立法院应有的权威和法官良好形象。平时加强训练,思想上形成钢铁意志,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行动上有钢铁纪律,对规范司法行为持以吹毛求疵的态度,精益求精”。

“钢铁队伍”、“钢铁意志”、“钢铁纪律”,才符合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群像。

围绕这“三铁”队伍的打造,具体到个人的身上,孙养统又为其给予了详尽的注解:“礼貌地听审,机智地回答,清醒地思考,公正地裁判”;“活泼而守纪律,天真而不幼稚,勇敢而不鲁莽,倔强而有原则,热情而不冲动,乐观而不盲目”;“做清廉法官,独任而不放任,合议而不合谋;泄露审判机密无异于出卖灵魂,说情的背后可能是陷阱,礼物的背后可能是枷锁;不枉不纵,不贪不腐,怀揣无私之心,方能善断天下之案……”

从法官的行为礼仪、执法内涵,到法官的执法原则、执法态度、执法底线,既有苦口婆心的劝慰,又有振聋发馈的警醒。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一点儿也不含糊。

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在2012年1月13日对全市法院工作提出了“积淀、细节、精进”的六字要求。2013年1月10日,钱锋院长莅临南川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素质和管理”是重庆法院未来五年的基本工作思路,要从“快捷式”出成绩转化为“内涵式”求发展。为贯彻上级领导要求,孙养统结合南川法院的实际和队伍素质的现状,切实在实际工作中予以落实。

立足“积淀”,对南川法院在发展中形成的文化予以坚持,尤其是要坚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的立身行事之风,坚持“信守承诺、知行合一”的彻表彻里之态,坚持“坚守规律、依法创新”的崇法信法之念,不断改进法院工作水平;

狠抓“细节”,多试小身手,避免大错误;注重“小点子”,避免“大瑕疵”;坚持“小礼仪”,避免“大麻烦”。以礼仪促规范,以规范保公正;

着眼“精进”,实现工作目标,贵在坚持,重在细节,强在管理,要在规范,实为精进。着眼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在抓细节的规范中提高执行力、战斗力。

为了充实法官队伍,自2012年起,南川法院通过向社会公招和在相关部门遴选等方式招贤纳士,数十名有志于法官岗位的年轻人从四面八方汇聚到南川法院。

审判事业所需的新鲜血液进来了。他们中间,不乏政法大学以及全国其他知名高校法律专业毕业的佼佼者,理论功底厚实,怀揣着对法官岗位的深深向往和荡荡激情。但因实践经验缺乏,伴随而来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虽然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但因对当事人的心绪把握不够丰满,司法过程中显得有些僵硬;辩法析理虽然头头是道,但对当事人的心理感受照顾不周,偶会引起当事人误会;“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坐在审判台上的青年法官与资深法官比起来总缺少一种“沉稳范儿”;青年法官在审判台上虽然也能“镇”得住,但指挥驾驭庭审的过程却没有那么流畅自如……

严竣的现实使南川法院决策层意识到:青年法官们虽然知识丰富、干劲十足,并怀揣精益求精之心,但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的缺乏,以理想裁判现实、规定现实,缺乏思想的厚实与处事的圆润。因此,必须为青年法官的成长添上点睛之笔。而资深法官虽然适应信息化、新知识、新节奏有一定难度,但人生阅历则厚实有加。为了扬其长避其短,南川法院党组班子于是构建出了青年法官导师制度。

身兼院长和导师的孙养统给5名青年法官上的第一堂课,其主题便是“炼核心素养,提升自身能力”。

他给青年法官设置的第一道考题,便是“法官的核心素养是什么?”然后一五一十地和盘托出:“首先要有良知,要有一种作为人的基本良知。法官良知既是法官安身立命之本,又是为人的处世之基,更是公正司法之魂。其次是人品。所谓‘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如果一个人在品德上有缺陷,那就是大问题了。德是立才之本,而人的品德,多是由后天锻炼而成的,所以一定要注意品格的培养;再次是廉洁。这是最为重要的,不廉之所以叫腐败,是因为物质可以让有德有才的人腐化堕落。只有法官的廉洁才能代表和彰显司法的公平与正义。”

这种对话与座谈的方式,深入浅出,寓理于人,大显而无形,真水而无香。

一曲未终,一曲又起。

南川法院青年法官导师制度正在全面发酵,与他相伴而行的又一大青年育人机制——“4333”工程又闪亮登场。

2015年12月14日,南川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兼政治处主任石林向笔者谈起该院正在实施且已大见成效的“4333”青年育人工程时如数家珍:

“近几年来”,我院一直着眼于把素质和管理作为法院队伍建设的两大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创立了“4333”青年育人工程。归纳起来就是搭建四个平台,强化三个保障,坚持三项措施,建立三大机制——

“首先,四大平台助推青年法官放飞理想的翅膀。具体说来,四大平台就是岗位锻炼的平台,调研带动的平台,培训强化的平台,读书熏陶的平台;

“四大平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为融通,互为支撑,互为渗透;岗位锻炼,就是凡属新进法院的青年法官必须安排到基层法庭至少工作一年以上,‘接地气’以洗刷身上的‘书卷气’;调研带动,就是以院里推出的《调研工作‘星火计划’实施方案》为主线,让青年人两眼向下,脚踏实地,通过实打实的调查研究,观察社会,认识社会,识‘民情’,去掉身上的‘迂腐气’;培训强化,就是针对年轻人缺乏实践经验的这块‘短板’,进行岗前培训,坚持岗位练兵,鼓励在职深造,壮‘底蕴’,克服自我感觉良好的‘高傲气’;读书熏陶,就是通过成立以青年干警为主体的‘求索读书会’,一季一本书,培养他们爱读书、读好书、勤思考、善实践的良好养成,明‘大理’,提升自己与时俱进的‘精神气’。一位哲人说过,好书,是一叶扁舟,横渡蒙昧的海洋,驶过狭小的港湾,带领我们走向充满希望的未来;阅读,是一种情怀,含一口悠然之气,在躁动中寻求宁静,于浮华里追求真理;

“这‘四大平台’搭建的效果,使近几年内新进法院工作的30多名青年干警全部到基层法庭实地锻炼至少一年以上,有20名优秀青年干警被选派到重庆市高院和外地法院挂职锻炼;通过组织青年法官下到基层调查研究,锻炼了他们观察社会、认识社会的能力,提高了他们看待问题的高度,分析问题的深度,提升了他们的概括能力与工作技巧,他们写成的多篇调研成果在《法律适用》《人民法院报》《人民论坛》等报刊公开发表,并连续四年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论文研讨会上获奖,2012年还摘取了全国一等奖桂冠;通过强化培训,使得青年法官迅速融入法院岗位和氛围;有的还被安排到北大、清华、厦门大学参加为时一周的素质能力提升培训;一批青年法官在新法解读、写作技巧等多方面得到加强,还有20多名青年干警在职攻读法律硕士研究生;通过读书熏陶活动,院里的‘求索读书会’成员已扩大到43名,开展读书研讨活动20余次。2013年以来,全院向每位干警发放《向西点军校学执行力》《大法官的智慧》等优秀书籍12册,回收干警撰写的学习心得文章100余篇,从而大大提高了法院的书香氛围;

“其次,三大保障引领青年法官力求上游。‘保障’一,观念引导:通过牢固树立‘青年强则南川法院强、青年兴则南川法院兴’以及‘法官的良知是最好的法律、法官的人品决定司法产品、司法廉洁是司法公正的基石’等理念,增强青年法官的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执法担当,塑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意识。2012年至今,院里召开青年干警座谈会8次,收集青年干警各种意见、建议87条之多;‘保障’二,制度激励:通过‘以赛促优、以评促建’的方式,引导青年干警主动加强学习,追求上进。2012年以来,全院共评出审判业务专家7名,办案、调解、写作、记录等各类标兵、能手300余人次,其中青年干警所占比例高达80%以上;‘保障’三,环境育人:通过在院内打造温馨便捷的服务窗口、主题鲜明的文化长廊、整洁规范的办公庭室,充分调动起青年干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2012年以来,全院98%的调研、信息、宣传工作任务,都由青年干警担当完成;

“再次,三项措施拨正青年法官人生航向。在这方面,重点抓住了三条:

“一是榜样示范。院内通过各级推荐表彰,树立了‘十佳女法官’任艺敏,‘十佳青年法官’黄新、杨晓菲,‘人民好公仆’周仁敏等重庆市级先进典型以及一批区级先进模范人物,使大家感到这些先进典型就在自己身边,不神秘,不陌生,可敬、可学、可追赶;

“二是诫勉谈话。对思想、工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问题不护短,不遮掩,一旦发现苗头就进行诫勉谈话。近几年来,院党组对7名有轻微违纪现象的干警进行诫勉谈话,对22名新任青年干警进行廉政谈话,让青年干警紧绷廉政之弦,严格奉公执法。与其洒几滴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慈悲泪水,倒不如多一腔包龙图怒铡陈世美的铁石心肠;

“三是法纪制裁。对情节严重涉及违法者,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杀鸡儆猴。2012年至今,全院共发督查通报16期,被通报者多达70余人次。其中,原水江法庭庭长刘某,经不起金钱的诱惑,堕入了犯罪的深渊,法院积极配合纪检、检察机关对其从严查处,绝不姑息迁就。另有2名干警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其中1名被免去审判员职务。‘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果甚至超过十次犯罪。因为罪犯虽是无视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毁坏法律——好比污染了水源。’我们常常把培根这句话作为一记警钟向全体法官敲响;

“最后,是三项机制拓展青年法官的上升空间:其一,是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度,立足于提升青年法官政治素养、庭审驾驭、法律适用、文书制作、调解沟通、理论调研等实际水准和操作能力,确定一批经验丰富的导师对他们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带;其二,是建立部门负责人助理机制。为了全面培养年轻法官全局把控能力和领导能力,让他们在‘民’的位置上提前进入‘官’的角色,也让‘伯乐’以更多相中‘千里马’的机会。2012年以来,全院共考察任用了29名青干法官作为部门负责人助理。通过2013年的全面竞争上岗,其中19人正式走上了院里的中层以上领导岗位;其三,是建立与高等院校合作机制,通过‘走出去’与‘请进来’的有效形式,让青年法官有一个‘回炉深造’的机会。除了邀请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来院授课,同时还与西南政法大学签订协议,共同组织短期培训,学习交流,积极营造“大学习、大调研”氛围,共同开展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吹‘糠’见‘米’,入脑入心,收效显著”。

2014年9月4日,《人民法院报》整版报道了南川法院“4333”青年人才培养机制。2015年11月26日,南川区委书记李明清在调研该院机关党建工作时称赞道:“南川法院建立了‘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支部联系支部,法官联系群众’、‘把支部建在庭上’、‘青年法官党员导师制度’、‘4333青年人才培养机制’等一系列机制,就加强党的领导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党建工作不仅加强了法官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同时也培养了和留住了人才。南川法院先进成功的党建工作经验值得总结”。

“4333”育人工程站在历史的高度,为培养法院系统急需的新型法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司法体制改革一场意义深远的“战地预演”。南川法院经历了从“恨铁不成钢”到“盼铁早成钢”,再到上下一心“炼铁快成钢”的育人“三部曲”。这“三部曲”产生的现实意义及深远影响其实远不止这些……

(三)坚守与传承:“垂帘听政”,如影随形,耳濡目染,全程跟踪,滴水穿石。身教于无形,言传于“诗外”,一道又一道的“课题”培植法苑新秀脱颖而出——

拱手相托驰骋疆场“老黄忠”,上下齐心辅佐“常山赵子龙”

在我国现行司法体系中,法官被授予充分的自由裁量权,是法律规范或法律规则的实际执行者。“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对法官的个人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官任职体制及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完善,很多刚从高等院校毕业的年轻人走上了司法审判岗位。但是由于我国目前的法学教育缺乏实践理性教育,而且在法官初任职时也缺乏审判实战经验,导致青年法官一时很难胜任纷繁复杂的司法审判工作。

有人说,“法院的工作,关键在人;法院的未来,关键在青年法官。”诚然,青年法官承载着推进人民司法事业不断发展的神圣使命,如何让社会阅历和司法经验相对匮乏的年轻法官迅速成长、勇挑大梁,成为法院系统普遍面临的一大考验。

在这一背景之下,2012年重庆市南川法院在全市率先推出的《青年法官及法官后备人才导师制度》,通过老法官的“传帮带”,众多法苑新秀脱颖而出,迅速成为法院的中坚力量,不仅极大提高了青年人才的业务素养,更有效地解决了法官队伍“青黄不接”、法院工作“案多人少”以及青年人才流失等问题。

经过院党组慎重推荐,首批18名青年法官导师担起了培育一代新型法官的神圣职责:通过组织青年法官旁听全程审判,并与他们共同会诊“疑难杂症”;通过一些典型案件的示范庭审,让青年法官从中找到“办案灵感”;通过直接安排参与合议或调解,让青年法官从中感悟“执法真谛”、审判技巧与攻守进退之策,以及庭审驾驭的“火候”、一张一弛的尺度与分寸……

这些导师主要由院党组成员、审判委员会委员、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审判业务部门从事十年以上审判执行工作、具有丰富审判经验、良好道德素质的资深法官组成。他们的“底气”来自多年的执法实践和点滴的积累,来自长年累月的司法熏陶,来自平时对案件的分析和把握,以及瞬息万变的庭审局势的把控和驾驭。而年轻法官从他们身上学到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真经”,获得的是实在具体、去粗存精的“干货”,弥补的是他们在书本上看似头头是道、在实践中往往离题万里的“短板”。

导师每届任期为三年,届满后根据导师考核业绩决定继续选任或解除选任。

该导师制度规定:导师对青年法官和法官后备人才实行“一对一”式的“传帮带”,通过导师与青年法官共同办案、导师指导法官办案、青年法官与法官后备人才协助导师办案等形式,将培养融入日常工作中,及时帮助青年法官和后备人才总结成绩、找准差距,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庭审驾驭、法律适用、裁判文书制作、调解沟通、涉诉信访、突发事件处理以及信息宣传调研等方面的能力。

导师在指导青年法官和法官后备人才期间,对其学习、思想、工作能力等,每年年底填写考评档案,作为法官提升和法官后备人才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根据青年法官和法官后备人才的考核情况,按照一定比例评选优秀导师,计入导师的个人业绩档案。

刘丹,2011年8月从中原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后考入南川法院。1.6米左右的个头,简朴的衣着配上一头短发,看上去有一种有别于同龄人的沉稳与干练。别看她才28岁,却已经有了两年多的审判工作经历。

“刚开始工作那会儿,我和普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生涩而单纯。特别是在庭审经验方面,几乎就是一片空白!”回忆起自己工作当初的情景,刘丹微笑着说道。

2012年11月,在南川法院民三庭当书记员的她,成为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饶川的“关门弟子”。“同与我一样年轻的同行相比,我是幸运的。饶副院长成为我的导师后,尽管他的工作十分繁忙,但每周都会抽时间教我如何做庭前准备、如何归纳把握审理中的重点和焦点,如何做好证据审查,如何制作法律文书等。”刘丹说,“在饶副院长的帮助下,我学会了很多以前从书本上无法获得的东西,并于2013年12月正式成为一名助理审判员。”

独立承办案件后,刘丹遇到的困难更多了。每每遇到自己拿不准的问题,刘丹常会主动虚心地向饶川副院长请教。在刘丹开庭审理案件时,饶川经常会抽时间去旁听,事后对她庭上的表现认真地进行点评。

2012年11月,外出打工的冉某(男)与周某(女)通过亲戚介绍,互相留下电话和QQ开始谈恋爱。由于周某在南川,双方一直没有见面的机会。交往半年后,周某便开始以自己父亲生病等各种理由向冉某索取金钱。冉某虽然存有疑虑,但为了维持恋爱关系,先后给对方账户汇去了两万多元现金。一年后,冉某兴致勃勃地回到南川与周某见面。但两人见面后,周某却提出分手。无奈之余,冉某提出让周某还钱。刚开始周某答应分期归还,但最终却不了了之。一气之下,冉某以“不当得利”为由将周某诉至法院。令冉某想不到的是,法院驳回了他的诉求。2015年9月,冉某以“婚约财产纠纷”为由,再次起诉周某。

法庭上,周某代理律师认为,冉某的两次起诉均为同一事实,按照“一事不再理”的原则,请求法院驳回起诉。

由于缺乏经验,刘丹对该案的性质有些把握不准。庭后,饶川副院长主动为她作了分析:案件中,冉某与周某由虚拟恋爱关系转变为现实恋爱关系,冉某的行为应认定为附条件的赠与行为。虽然冉某的两次起诉均为同一事实,但由于起诉的理由和法律关系不一样,不属于“一事不再理”的适用范围。

“有时候,老师的一句话,就能起到醍醐灌顶的作用。”刘丹深有感触的说道。经过饶川的一番点拨后,刘丹豁然开朗。她对该案重新进行了梳理,最终作出了由周某全额返还冉某赠与款项的判决。

在饶川的悉心辅导下,刘丹的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2015年,刘丹审结案300余件,结案率高达98.63%。如今,年轻的刘丹不仅办案沉稳,而且具有很强的庭审驾驭能力,已成长为该庭名符其实的办案骨干。

在南川法院像刘丹这样在导师的指导下快速成长的年轻法官可谓不胜枚举。

今年33岁的李银波,2012年考入南川法院,被安排到南平法庭担任书记员。

李银波生性腼腆,不善谈吐,这给他从事的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2012年,民一庭庭长熊小军成为李银波的导师后,便有针对性地开导他:“你以后要从事的法官这个职业,必须面对庭审。如果你性格太内向,不善言辞,就注定不可能在法庭上掌握主动权。”李银波接受了熊小军的建议,开始主动和人交流,并在各种场合锻炼自己的口才和胆量。

2014年8月,李银波成为助理审判员后,每次开庭前,熊小军都要求他事前拟出详细的庭审提纲,锻炼他的表达能力。开庭时,熊小军只要抽得出时间,都会前去旁听李银波审理的案子,并在庭审后总结他的得与失。渐渐地,李银波的胆量变大了,加上他理解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庭审能力得到快速提高。2014年1至9月,李银波审理结案100余件。由于表现突出,2014年10月,南川法院决定安排他到重庆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挂职锻炼。

“作为一个后进生,院里能给我提供这样好的学习机会,我真的十分珍惜和感动!”李银波告诉笔者,“我一定要努力提高自己,为青年法官们长长脸!”

南川法院推行的“导师制”实现了双赢的效果。通过一次次工作方案的制订到圆满实施,年轻法官从导师身上学到了老成持重、冷热有度、刚柔相济、临危不乱的工作方法,而年长法官也从后生身上看到了敢打敢拼、毫不畏惧、思维敏锐、观念超前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一种现场带“兵”、现场练“兵”的成就感、愉悦感和收获感。

谈起“带徒弟”,南川法院审管办主任黄新颇有感慨地说:“年轻人理论功底好,思想活跃,干劲十足,在和他们的交流中往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做导师就要有导师的样子。自从当了导师后,一种师道责任感油然而生。‘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教好‘徒弟’,自己也要加紧学习和充电,以前在工作中的懈怠和自我满足感一下子就没有了!”

“导师制”不仅仅体现在业务方面,师生间一些生活细节上的交流也显得十分重要。

张钊燕是水江法庭历史上一位女法官。作为河南人的她,2012年底到水江法庭工作后,由于不熟悉当地的方言和风土人情,在审理案件时常常“一头雾水”。看到“徒弟”成天灰心丧气的样子,南川法院副院长、政治处主任石林便主动为她“支招”,让她坚持每天必看重庆电视台的方言节目《生活麻辣烫》,同时在工作之余要多和当地百姓打打堆摆摆家常。

没想到,石林的这两招非常管用。短短几个月下来,张钊燕便和当地老百姓打成一片,法庭上的交流障碍完全克服了。2013年,张钊燕还晋升为庭长助理,成为法庭的顶梁柱。

“学历不代表能力,正是在和前辈们点点滴滴的交流中,我不知不觉间便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张钊燕说。

除了日常的言传身教,南川法院还十分注重在执行大案要案的前沿阵地对青年法官进行实战锻炼。

南川区位于重庆东南部,距主城80余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全区人民正朝着区委、区政府描绘的“工业强区、旅游名城、生态花园”和“重庆大都市区卫星城”的宏伟蓝图大踏步前进。

可是,南川区在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由此引发了不少的征地拆迁纠纷。这些案件不仅执行难度大,而且事关百姓民生和当地社会的和谐稳定,稍有不慎就会酿成激烈的社会矛盾。

正如孙养统所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为奠定南川法院发展的深厚根基。为了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2012年6月,南川法院在全国首开先河,从院执行局抽调精兵强将,设立了重点项目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重点办”),专司全区重大项目的司法拆迁。但由于案件涉及人数众多、涉及面广,“重点办”的6名工作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司法拆迁的需要。于是,院里决定大胆启用青年法官参与司法拆迁的实际行动中,在此过程中提升和锻炼他们的综合办案能力。

在导师的指导下,南川法院23名青年法官,实地加入了院党组制定的“4+5”和谐拆迁工作的战斗行列。这“4+5”和谐拆迁机制并不十分地遥远和复杂,“4”即法院实施四项工作措施:一是成立重点项目服务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服务司法拆迁工作;二是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及时沟通协调;三是随时加强向区委、区政府、政法委、上级法院的工作情况汇报;四是加强对案件办理过程的督导,主动接受社会全程监督。“5”即是参战法官要坚持有良心、有耐心、有细心、有恒心、有净心的“五心”工作法。

2014年1月14日,经过周详细致的准备,南川法院决定将全院力量分成数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导师带队,集中处置利民鞋厂破产改制后引发的系列司法强拆案件。

一大早,“重点办”主任蔡朝泉便带领吕金伟等一批青年法官冒着严寒前往被拆迁户家中挨个做工作。

“老人家,这么早,打扰您了。”来到一个被拆迁户门口,蔡朝泉非常客气地向一位大爷打招呼。那位长者抬头疑虑了几秒钟,见这些干警一个个笑容可掬的样子,抵触情绪一下子消融了一大半。“庄稼人都起得早,没有打扰。”老人指着凳子招呼道。

蔡朝泉拿出卷宗开始给老人家不厌其详地讲法律、讲政策。吕金伟等则在一旁把老人的意见一一记录下来。

“您看您都80多岁的人了,辛苦一辈子也该享享清福了。那边的安置房已经修建好了,您直接搬过去就可以住,何必住在这个阴冷潮湿的地方过年呀?”

“我本来也想搬,可是我儿子不让搬啊!”老人家回答,眼里露出几分不安。

一听这话,蔡朝泉会心地对吕金伟笑了笑。

不一会儿,一个50多岁的男子走了进来。蔡朝权的表情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吔,原来是你在捣鬼呀!这么冷的天,你真忍心把你老爹搁在这里过这种日子,太过分了!你若再不搬,我们马上可以拘留你!”

这男子望了望父亲,嗫嚅着说:“有话好好说,我们搬了就是嘛!”

那天上午,各小组的工作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吕金伟在随后的工作日志里写下了这样的感受:“今天,我从蔡主任身上体会到,司法拆迁最需要的是软度加温度。没有警戒线,没有高音喇叭,只需几句入情入理的话,看似尖锐的矛盾便在平静之中冰消雪融……”

“依法拆除利民鞋厂厂房,干成了政府多年来一直想干没干成的事,值得祝贺!”2014年1月16日,南川区委副书记、区长曹清尧在南川法院报送的文件上作出这样的批示。

2014年5月,南川商贸物流园开建在即。然而,一位黄姓“钉子户”却长期拒绝搬迁,一栋孤零零的两楼一底、360平米的房屋似“碉堡”一样矗立在园区内特别显眼处。

令法院干警十分头疼的是,依法强制拆迁文书下达后,这户人家始终拒绝见面沟通。一家人24小时坚持轮流站岗放哨,并向执法者扔砖头、掷燃烧瓶,以各种极端的方式与法警对抗,还在网上发布大量不实信息,攻击政府的拆迁安置政策。

几经碰壁后,“重点办”开始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果啃不下这块硬骨头,不仅无法向党和政府交代,更会给全区以后的司法强拆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对方为何如此强硬蛮横,无视法律的威严?这背后一定有其特殊的原因。经过大量走访,“重点办”的工作人员了解到:一是这家自以为占据的这个地方“风水好”,不愿搬。二是有人在背后为黄家人出谋划策,当“狗头军师”。经相关部门的严正警告,“狗头军师”成了“缩头乌龟”,不再从中作梗,并答应出面给黄家人做劝解工作。

尽管制定了详细的预案,但在决定强制执行的前夜,“重点办”主任蔡朝泉仍然一夜未眠,他还是担心会有意外发生。各个工作小组的工作安排得是否合理,如何控制现场秩序……他在内心深处一遍又一遍地“过滤”着。

第二天一早,南川法院组织起一支以青年法官为先锋的强拆队伍进入现场。面对强大的攻势和工作人员耐心细致的喊话,黄家人终于明白了事态的严重性,同意了政府的拆迁方案。

眼看这个“钉子户”被拔出,另外7个“留守户”的难题迎刃而解,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蔡朝泉告诉笔者,2012年以来,南川法院重点办对涉及重大项目建设的司法强拆案,共立案198件,已执行190件,其中强制执行39件,调解执行151件,结案率高达96%。值得庆幸的是,这些案件的处理不仅得到了南川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而且没有一例事故出现,没有一人上访,没有引起社会波动,在全国范围内塑造了一个司法拆迁的完美典范。

如今,得益于导师制度的推行,24名青年法官在导师的指导下已逐步成为南川法院的中坚力量。数据显示,2015年,南川法院70%以上的案件均由青年法官承担。这些青年法官有的已经成长为庭长,有的被调回机关从事审判工作,有的则成为了法庭的办案骨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至今,全院无一青年法官辞职。

此外,推行“导师制”以来,南川法院的案件审理质量也实现了全面提升。全院一审判决发改率由2012年的0.9498%降至2015年的0.0722%,远低于全市法院0.296%的均值。有三名同志分别荣获“重庆市十佳女法官”和“重庆市十佳青年法官”称号,另有六名同志分别被表彰为“全市法院人民法庭办案标兵”和“全市法院人民法庭调解能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川法院的“4333”育人工程及青年法官导师制度犹如朵朵争相竞艳的并蒂莲,不仅串起了两代法官的精神血脉,更见证着一个时代的前进步伐。

(四)产品与人品:业务精湛,清正廉洁,百炼成钢,好钢善用,履职与作风,成人与成事,一条又一条“捷径”,铺就青年法官成才之路——

与其做一只赏心悦目的“笼中小鸟”,不妨做一群搏击风云的“高天雄鹰”!

近五年来,南川法院招录、遴选引进了不少“三门”法官,即:从家门、校门就直接进入机关门的青年法官。

如何将“三门”法官培养成党和人民信得过、审判事业用得上的优秀法官?南川法院把基层作为年轻法官成长的一块“肥沃土壤”。而这片“肥沃的土壤”又给年轻法官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充足的地气,从而在审判中不断地追逐“让民众在每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法治梦”,让当事人“怀着不平来,揣着公正走”。

“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大部分法官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如果没有青年优秀法官群体冲锋陷阵、担当主力,是不可想象的。”

“启用年轻人,全面担起基层法庭的担子,老实说,我们开始还真有些担心,生怕嫩竹扁担挑不起重担。经过一年多的大胆实践,这种担心终于变成放心了。”副院长兼政治处主任石林如是说。

他还告诉笔者:大观法庭就是全院重用年轻法官的一块“试验田”。“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启用杨晓菲到这里当庭长,就是让年轻人放手一搏的一项重大举措和大胆尝试。

怀着对南川法院大胆启用年轻法官担当重任的这块改革的“试验田”的追寻和向往,2015年12月15日上午我们冒着扉扉细雨,走进了大观人民法庭。

“重庆市十佳青年法官”、大观法庭庭长杨晓菲指着一楼法官公示栏上七张年轻人的面孔介绍说:“除李银波在重庆市第三中院挂职外,真正办案的就是我和庭长助理冯超两人。今年到目前为止,已受理案件493件,结案471件;在我们这里的几个干警中韩玲、吴昱曦都是“90”后,庭长助理冯超、书记员杨帅分别出生于1987年、1988年,因此,除了“90”后,其余都是“80”后。虽然他们人都很年轻,但他们工作的态度、敬业的精神却一丝不苟。2013年以来,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大观法庭共审理各类民商案件1500余件,所有的案件无一发回重审、再审,每年的结案率都在95%以上,被重庆市高院、市三中院评为“民生达标法庭”、“优秀人民法庭”。从这里走出一批“调解能手”、“办案标兵”。

“很感谢院领导给我们压担子,累是累一点儿,但我们这帮‘娃娃头’,凭着一身冲劲儿、闯劲儿总算一路闯过来了。而且效果还是满好的。”杨晓菲以感激的口吻开始了她与众不同的“开场白”。

2005年,杨晓菲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后,在拉萨曲水县法院一干就是5年,办公室、立案庭、民庭都干过。2010年调回重庆南川法院。本以为轻车熟路,殊不知这里各是一个天地,在西藏工作,一个县级法院一年下来就60件案子,而这里一个基层法庭一年就达几百件。而且有些案由听不懂,以前连听都没有听说过。

以前在民一庭作副庭长还好些,毕竟那是在城里,与当事人交流起来方便得多。2012年来到大观当庭长以后,由于经验缺乏,与村民交流起来,用词用语表达必须“大众化”,说白了,你面对的多数人是当地的村民,开庭时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地地道道的村民,用摆龙门阵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进行对话。比如说“你申请回避不?”他会问,“啷个叫回避?”你应当这样回答:就是“你认为我们这几个人审这个案子不合适,是不是应当把我们换下来?”只有这样,他才会把你说的意思真正搞懂。

在基层办案,一些村民因法治意识不强,文化水平不高,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怪事。大观镇观溪村一位40多岁的村民,外出打工多年而杳无音讯,女方起诉后,法庭5年前就公告判决离婚。后来他回来了,对此事一直想不通,每逢到大观赶场的时候,总会背着个背篼来找她:“杨法官,你们判决我们离婚,给我把老婆整脱了,你们应当赔我一个老婆,不知道找到没有?”

她当时不明白是怎么回事,逐渐打探了解情况后,才感到这事急不得,也认真不得。不能说给他找,也不能说不给他找,弄不好就会闹起来,双方不好收场。于是,后来他再来找她,她便告诉他:“这事儿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你先回去,慢慢来!”

也许,这就是基层法官必须掌握的一门技巧。在基层法庭工作,由于法院警力配备不足,有时也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局面。

2013年10月的一天,大观法庭处理河图乡一桩离婚纠纷案。因男方要女方给20万元“侍候费”才能同意离婚。由于案情比较复杂,法庭没有当庭宣判。在签署庭审笔录时过程中,在场的男方父母以“法院一天未判决离婚,女方就还是我儿媳妇”为由,要强制性地带女方回家。

一方要带走,另一方不让走,双方在法庭僵持着。冯超法官为了避免事态扩大,将女方放进法庭内一间小屋内保护起来。然而,男方父母却故意歪曲事实,扭住抓住冯超的衣领不放,从上午11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

当时正逢赶场,事情越闹越大。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围攻了法庭,堵了警车。人群中有人高喊:“你们还把她保护起来,应当把她拉出来枪毙才是!”

混乱中,一位老太婆走到杨晓菲面前,指着她的鼻子骂骂咧咧:“信不信,我现在就是打你一耳光,你都不敢还手!”杨晓菲无言以对。

一位瘸腿男人拿起一根打狗棍似的钢管,满嘴酒气地嚷嚷:“谁敢保护这女的,我就打断他们的腿!”

“如果真是挨几打狗棍,那不晓得有多疼呀!”一想到这儿,杨晓菲两腿就一阵颤抖。可毕竟是庭长,越是这种局面,越是应稳住阵脚。一方面,她必须现场化解矛盾,控制局势;另一方面,要把现场情况向院领导紧急报告,请求警力支援。

南川法院副院长饶川接报后带领10余名法警赶到现场,带走了当场两名带头肇事者,局面才得以控制,围观群众终于纷纷散去。

直到警笛“呜呜”作响,看到饶副院长的身影渐渐远去,留在现场的几位干警莫名升起一种孤零零的感觉。委屈了大半天,冯超再也忍不住了,口里只说了句“菲姐,对不起,我给你惹麻烦了!”两人在一起抱头痛哭起来……

后来,《人民法院报》分别以“菲姐的一天”“从西藏到重庆的一路青春”为题,登载了几名基层法官在大观法庭不平凡的岁月。

在工作中无论再苦再累,杨晓菲精神世界从未趴下过。但却亏欠了家人的一笔亲情债。她的丈夫至今还在西藏工作,“远隔千山万水,”一年要探上一次亲,见上次面可谓难上加难;年老的父母远在拉萨,自己平时忙于工作,别说“常回家看看”,就是连一句深情的问候也显得吝啬。她常常这样自我安慰:“自古忠孝难两全,就请爸爸妈妈原谅这个不孝的女儿吧!”

2014年8月20日,是母亲58岁生日。由于白天忙了一天庭审,签署完庭内几名法官撰写的法律文书,已经是深夜11点了,没能及时给母亲打祝贺生日的电话。

不料,老爸稳不住了,从西藏打来电话,劈头盖脸就骂:“混帐东西,连你妈的生日都搞忘了,等了一天,电话就没得到一个!”

杨晓菲在电话上给老爸道了歉。可老爸不依,“你必须直接给你妈打个电话去道歉,你离家这么远她特别在乎。”

杨晓菲拨通了妈妈的电话,道歉、再道歉,直到妈妈表示了对女儿的原谅。一位平日里自称有几分男儿性格的她,两行泪水再也忍不住滚滚落下来……

2014年4月17日,重庆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学普一行前往大观人民法庭调研,认真察看了这里的立案接待窗口,数字化审判室、食堂及干警活动室,认真听取了庭里工作汇报,一路赞不绝口。

临上车时,他突然问杨晓菲,“你们工作累不累?”

“不累”!杨晓菲字字铿锵地回答。

“准备好,司改后你们会更累!”

“好,我们时刻准备着!”

杨晓菲一边信心十足地回答,一边热情地将刘书记一行送上了车。

南川法院的同志告诉我们:正因为大观法庭这块改革的“试验田”的成功试水,看到了院内一大批年轻法官通过“4333”育人工程的冶炼已日渐成熟,促使院党组最终下定决心:“炼钢的目的是为了用好钢,是好钢就应当用在刀刃上!”到2014年底,南川法院所辖的大观、水江、鸣玉、南平四个基层法庭全部实现了清一色的年轻化。这四个法庭的干警平均年龄29岁,比五年前降低了8岁。

由于城乡一体化的推行,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由于民众法律意识的觉醒,由于“民工潮”的渐渐加大,2015年整个南川法院立案受理9296件,与上年同比增加了3635件,涉及民生的案件更是直线上升。但四个基层法庭的受案率、结案率均创下了历史的最高记录。四个基层法庭辖区共有27个乡镇,300多个行政村,近50多万人口。去年以来,这四个基层法庭共受理案件1962件,同比增长112%,审结1456件,同比增长96%;其中60%的案件通过调解、撤诉等方式解决。来自民一庭的一位老法官说:“假如没有‘4333青年法官育人工程’的超前谋划和顺利实施,类似今年这种情况,我们这些老法官就是累死也无济于事。”

杨晓菲及其“大观法庭现象”只不过是南川法院大胆培养和使用青年法官“挑大梁”成果的一个缩影。

在南川区中心乡镇鸣玉镇,笔者见到了从四川省到重庆直辖“最年老”而又“最年轻”的法庭——鸣玉法庭。这里产生过四川省的“鸣玉经验”,1996年和1999年,四川省高院、重庆市高院先后授予“先进人民法庭”荣誉称号。经历了五十五载风雨洗涤的鸣玉法庭,破旧却整洁的楼房在国徽的映衬下,显得格外严肃与庄严。在法庭的大门两旁,不知植于何时的两株翠柏,虽说谈不上挺拔高大,却在凛冽的寒风中傲然挺立,苍翠高洁,见证着鸣玉法庭峥嵘的历史岁月。

在鸣玉法庭,笔者见到了建庭以来到此工作的第一位女法官高敏,两天前她刚举行婚礼,婚礼的前一天还奉命前往垫江县开庭,婚礼后继续回到工作岗位;也见到了南川法院目前最“年轻的团队”,干警平均年龄28岁。在交谈中我们了解到,这里竟是藏龙卧虎、人才辈出之地:重庆市南川检察院一位副检察长以及南川法院多位庭长、一批优秀法官和办案能手都相继从这里走出,故被干警称为南川法院的“黄埔军校”。

新任鸣玉法庭庭长李雄,年仅29岁,却是老成持重。2015年初才从大观法庭副庭长调任鸣玉法庭庭长。他上任后的第一份“见面礼”,就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位于南川老城区的“金山丽苑”小区,自2009年着手开发以来,是南川城里最大的楼盘。2014年这家总部在湖南的开发商老总涉及非法集资千万元被捕,导致570多业主交了钱而无法入住。况且这家开发商尚欠承建商资金4800多万元。一时之间,没得到房的业主人心惶惶,不少业主开始上访、堵路。

南川法院党组一班人决定运用法律的武器来化解这一热点问题。鸣玉法庭接下了这一艰巨的任务。在院长孙养统的直接指挥下,立即着手拟定化解这一矛盾的方案。由于方案丝丝入扣,法律运用得当,办案方式创新,各方面配合默契,处置果断有力,全庭7名干警倾巢出动,不分白昼加班加点。从2015年3月到9月,一个平均年龄仅为28岁的战斗团体终于以半年的时间拿下了以往一年的工作量,而且还要同时办理辖区两乡两镇的9万人的其他案件,创下了南川基层法庭办案史上的奇迹。通过他们的辛勤劳动,群众利益得到维护,一方社会稳定得到了保障,法律的公平与正义得以弘扬。

2015年5月,一位双目失明的80多岁的老奶奶因长年生病,被她的几个儿女遗弃在鸣玉镇的派出所门口,派出所联系了镇政府出面来解决,政府民政部门只好又找到鸣玉法庭。

第二天,鸣玉人民法庭庭长李雄带领程小飞、刘雨桥两名干警前往老奶奶家中,在她的病榻前搭起巡回法庭。

庭审中,已年近8旬的原告与膝下四个儿女就赡养父母的责任分配问题仍没有达成一致,法官只好宣布休庭。休庭期间,法官积极组织原被告双方进行调解,法官在严明法律关于赡养责任的同时,又对四名被告进行说理教育,同时在旁听群众的共同劝说之下,经过一个多小时的协商,终于达成了一致的赡养协议。四个儿女中,除了一个儿子暂没结婚除外,其他三个儿女每人每月给老奶奶生活费、医药费800元。

这位一天前被儿女遗弃在派出所没掉一滴眼泪的老奶奶,却在庭审结束时流下了热泪,拉着法官的手久久不放……

行走在南川大地上,总是一路欢歌,一路褒扬,一路阳光。我们在南川的三个日子里,头两天还是寒凝大地,细雨扉扉,第三天却突然一路放晴。尽管上苍给我们太多太多的灵感,可由于时间有限,篇幅有限,加上文笔的笨拙,对南川法院发生的所有故事不可能“照单全录”。但是,通过几天的采访,尽管不可能一一提及我们接触到的所有的人,所有的事,但是有些人、有些事却又是那样让人过目不忘、挥之不去。

水江法庭的邱广、南平法庭的刘小彬两位“少帅庭长”主政一方后,却各自展示出同样的风采:邱广针对水江法庭这个南川区工业重镇的特点,主动出击,未雨绸缪,在为农民工维权方面独树一帜,有口皆碑;刘小彬却针对南平辖区地处边远、农民法治意识薄弱的实际,送审上门,普法下乡,常常将巡回法庭搭建在农民的家门口,在藤深蔓长的老树下、在谷垛高耸的地坝间,让人民群众感知法制的雨露阳光,把一桩桩、一件件人们看似剑拔弩张的民事纠纷化解于和颜悦色之中。

南平法庭的“元老级”法官杨宝黎,今年30岁。2011年8月到南平法庭工作,现在已经办案1000多件,调撤率88%,是南川法院公认的“办案标兵”、“调解能手”。如果这些能作为他个人头上的一种光环,那么,他平时办案过程中善于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又不得不让人佩服他对法律的敬畏和法官岗位的执着,还有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深爱。

2012年10月,他凭着一个年轻法官的职业敏感,在当事人提供的一份证据上,从多出一个“0”的细节中发现蛛丝马迹,一路穷追不舍,最终将这一扑朔迷离的案情大白于天下,为弱势者撑起了一方天,为正义磨亮了一把剑。

“别看我们的法官平时看上去很威严,很光鲜,但他们有时不仅要流泪,甚至还可能流血。”南川法院副院长石林如是说。

2013年11月,故事同样发生在杨宝黎身上。当时杨宝黎办理了一件离婚案件,被告汪某和原告王某本是一对夫妻。但汪某一天游手好闲,动不动就毒打原告王某,并扬言要杀死她。王某无法忍受,找到南川妇联求助。在法庭开庭时,汪某情绪失控,抓起桌上被告人金属标识牌自残,头上顿时鲜血直流。为了保护另一当事人,杨宝黎没想那么多,立即扑上去,一边夺下他手中的标识牌,一边架在他们中间,劝解“有话好好说”。可是在拉扯之中,他自己的左手却被标识牌刺破了一条口子,鲜血淋漓,到医院缝合了17针。

南川法院政治处副主任刁瑜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很有感触:我大学毕业后当过村官,干过银行职员,后来在党委组织部门干过。相比之下,南川法院的确是一个可以让青年法官放飞梦想的地方。在这里,干警们从被动培养到主动锤炼,自主学习、勇于探索,已成为一个人的思维定式;在这里,科学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可以渗透各个环节,除了保障措施,大家有一种归属感,工作上有一种成就感,不但优化了队伍,还有效提升了人的精气神;在这里,一种“传、帮、带”的风气对整个队伍起着引领作用,思想上奠定基础,能力上寻求突破,业绩上树立标杆,成长中凸显成效。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在南川法院,我们看到了青年法官们以火一般的热情,风一样的速度,水一样的柔情,冲锋在办案的第一线,成长在审判工作的前沿,他们正展示出“热爱工作,甘于吃苦,善于隐忍,勇担重任”的精神风采,正显示出一名法官坚持“崇法秉正,厚德为民”的精神以及“积淀、细节、精进”、“规矩、实在、理性”和“担当、坚守、创新”的优良品质。

这里,一个接一个的精神标杆正在不断树立;

这里,一批接一批的法治新秀正在不断涌现;

这里,一浪接一浪地内外皆修、茁壮成长的新人新风正在不断形成。

在“羊年”将尽、“金猴”奋起的时刻,让我们把希冀与厚望寄予南川这片土地上的青年法官们,同时也把鲜花与掌声献给培养和冶炼这些青年才俊的仁人志士们。

青山遮不住,众水向东流!

责任编辑/孙明星

作者:钱犁 周伟华

第2篇:创新是这样炼成的

2008年以来,金融危机对中国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国内多数钢铁企业进入“寒冬期”。面对上游原燃料的不断上涨、产能严重过剩、产品同质化竞争,调结构、转方式等方面的压力,钢铁企业挣扎在微利和亏损的边缘,面临着生死存亡的抉择。

如何引导钢铁行业走出困境,经受住市场竞争的考验,顺利实现转型,是中国金属学会组织一直思考的问题。在这其中,开展好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激发一线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培养一线员工的创新意识,提升一线员工的创新能力、充分挖掘企业的内部潜力,成为中国金属学会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近日,本刊记者随同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咨询论证处副处长王庆军一行,来到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四西大街46号的中国金属学会,就中国金属学会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进行交流调研,探求中国钢铁行业的群众性创新是如何“炼成的”。

健全组织、完善相关机制,是群众性创新工作取得实效的保证

“中国金属学会是从2009年开始着手群众性创新工作的。我们采取培训先行、试点先行的策略,从对各大企业主管技术的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举办技术创新高级研修班开始,通过宣讲、普及、培训等多种方式的活动,先后培育了莱钢、鞍钢、中冶京诚公司等示范、试点企业,形成了具有自己的特色的群众性创新工作推广模式。” 中国金属学会综合与培训部部长赵晶介绍。

近年来,中国金属学会更是主动作为,积极与中国科协、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合作,深入开展群众性技术创新方法的培训和推广,组织引导行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转变思维模式,调动钢铁行业一线技术人员的积极性,致力于开发钢铁行业全员创造力。学会先后举办了“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等多项活动,群众性特点突出,加快了钢铁行业一线创新人才的培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推广模式,促进了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工作的蓬勃开展。

2013年5月,中国金属学会承接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创新方法工作成果整理项目”,在以往创新方法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扎实开展技术创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工作,系统完善了钢铁行业的“理论讲解+带题培训”的培训模式。项目完成了 400 余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初级培训、170 余名中级培训和 8 名高级培训,培养师资人员18 名,同时建立了创新专家库和行业创新方法案例库。

“群众性创新工作属于一种非政令、非科研专业的活动,运行机制既要严谨又要灵活,活动组织既要严密又要轻松。”赵晶表示,“中国金属学会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专项工作。在健全组织的同时,我们建立了一套与之配套,既严密有力、切合实际,又可灵活掌握、操作性强的制度,保证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为此,中国金属学会专门成立了“创新方法成果整理专家小组”,针对钢铁行业微利或无利的形势,提出钢铁行业技术创新要结合生产实际的要求,并在总结原有技术创新成果的基础上,提炼、补充、发展了钢铁行业技术创新方法成果,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优质的服务。

2014年,中国金属学会承担了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项目”中的“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组织与实施机制研究”项目任务,围绕钢铁行业过去几年开展群众性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创建创新方法示范、试点企业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以开展“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活动”为主要抓手,开展创新方法相关培训活动,搭建创新方法学习应用平台,探索建立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组织与实施机制。

项目组建了由行业专家、企业创新方法骨干人员十余人共同组成的“创新方法推广应用领导小组”的项目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家会议,详细制定了以“创新创意大赛、创新方法学习应用平台建设”为方针,开展“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组织与实施机制研究”的工作计划,并不断跟踪项目进度,讨论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另外,学会还在青年工作委员会下专门成立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研究中心”,助推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此外,中国金属学会在总结行业示范、试点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取得的经验基础上,整合行业优势,组织开展行业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以点带面,建立对创新具有激励作用的行业文化、组织机构及激励机制;搭建创新方法学习应用平台,为行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提供网络服务平台,为进一步做好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打下基础。

灵活机制、提升认同感,是群众性创新工作永葆活力的关键

“采用灵活的机制,提升员工的认同感,是群众性创新活动能否永葆活力的关键因素。” 赵晶表示,“让员工把创新与自身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使创新成为职工的自身发展需求,把创新成果变成职工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阶梯。”

中国金属学会在重点推广应用以TRIZ理论为代表的创新方法的同时,还积极组织创新创意大赛,开发创新方法学习应用平台,推动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2014年6月30日,中国金属学会印发了关于举办“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的通知(金字[2014]50号),鼓励和引导冶金青年(学生)开拓思维,积极创新,活跃青年学术交流活动,促进钢铁企业对青年创新人才的关注和支持,促进冶金行业后备人才的成长。

2014年7月1日,“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优秀案例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各大钢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青年科技人员,在读大学生、研究生积极参与其中。大赛共征集参赛作品327份,其中270份来自企业,57份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作品内容涉及炼铁、炼钢、轧钢等冶金主流程工艺及节能减排、两化融合、设备创新等行业和社会热点问题。

“参赛作品大部分是由一线技术人员提交的,具有较强的创新创意性,对生产实践有很高的应用推广价值。作品中部分采用TRIZ,由创新原理(标准解)启发得到相应的解决方案(实际解)。通过运用创新方法解决了实际生产问题,把创新渗透到工作中的每一环节,使创新过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赵晶如是说。

2014年12月13~14日,第七届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学术年会在北京科技大学隆重举行。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副部长刘兴平等领导到会。会议期间,揭晓了“冶金青年创新创意大赛”评审结果,并举行了大赛决赛。经评审,产生一等奖 14 项,二等奖 33 项,三等奖 47项。

特等奖从一等奖获得者中产生。来自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代表参加了高校组答辩,来自鞍钢、武钢等7家单位20余名青年参赛选手参加了决赛答辩。14名一等奖获得者经过自我陈述、专家答辩等环节比赛,角逐出特等奖3项,其中企业组2项,高校组1项。经过现场答辩,来自首钢的郭之明、鞍钢的金百刚与他们的创新项目获得企业组特等奖,来自东北大学的刘超、张莹的创新项目荣获高校组特等奖。期间,通过提问和质疑,答辩现场不断碰撞出创新、科学、智慧的火花。

创新大赛活动的举办,一方面征集了技术创新方案,推动了创新方法的学习及应用;另一方面对创新成果进行评比,从优秀创新成果中选拔出优秀人才,开展针对性的创新方法深入培训或专家指导培训等,形成学会创新激励机制,丰富了学会技术创新案例库。

“这次大赛是我们学会举办群众性创新活动的第一次尝试。专家们一致认为该比赛为青年创新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为行业发现和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提供了通道。参赛人员表示受益匪浅:通过活动获得了行业专家的认可,极大地调动了创新激情;能够亲耳聆听专家的精彩点评,使他们找到了自己的差距和前进的方向。”赵晶如是说。

搭建平台、提升企业效益,是开展群众性创新工作的目的

“我们搞群众性创新活动,说到底就是为了把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员工的创新创造,更能解决实际问题,更贴近生产实际,在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一线员工创新热情、激情的不断提升,创新成果会大量涌现,企业的各项效益势必也会得到提升。”赵晶表示。

“创新方法学习应用平台”的建设,同样是近年来中国金属学会重点工作之一。平台的建设为会员学习和探讨创新方法开辟了新的“绿色通道”,进一步促进了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活动的有序开展。

近年来,中国金属学会坚持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创新方法为核心、以相关创新案例为基础的三大基本原则,积极与专业软件公司合作,联合开发了“中国金属学会创新方法学习应用平台网站”。平台建在中国金属学会的继续教育网站上,包括 TRIZ 知识、应用案例、培训活动、难题征集等模块。

借助这一平台,学员既可以学习创新方法基础理论知识及其相关技术应用路线,又可以为企业和高校设计人员提供钢铁行业创新案例、优秀创新作品。平台设有创新交流模块,学员如果在工作中遇到技术难题,可以将难题发布至平台,征集解决方法,从而不断聚集钢铁行业的创新成果,形成行业创新方法共享共用特色资源库。同时,平台还可定期发布工作动态,报道创新方法成果论文、宣传文章及各单位的工作进展情况等。

“群众性创新活动实践表明,员工是主体、思想是动力、技术是核心、创新是灵魂、阵地是基层、发展是目标。特别是一些青年职工通过创新方法培训提高了素质,投身技术创新活动后,深切感觉到:‘学理论是提高自己;学技能是武装自己;搞创新是发展自己’。” 赵晶说。

此外,在中国科学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指导和帮助下,中国金属学会与技术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示范企业莱钢、试点企业鞍钢、中冶京诚密切联系,组建由钢铁企业创新方法骨干技术人员组成的钢铁行业创新方法研究团队。同时,学会成立了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研究中心,深入企业开展钢铁行业创新方法调研、宣讲及培训工作。

比如,2014年中国金属学会协调创新方法示范企业莱钢,组织创新方法师资团队6人前往本钢先后举办了两期TRIZ理论培训班,受到近200名本钢一线技术人员的一致好评。他们纷纷表示:“TRIZ理论教我们站在不同方向思考,帮助我们跳脱传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TRIZ理论提供有效的创新思考工具,帮助创意的产生;TRIZ理论帮助企业降低研发成本,减少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TRIZ理论使产品的创新具有可预见性和可操作性。”

中国金属学会还相继推动了武钢、中冶南方等单位开展创新方法学习培训工作,学会的培训师先后到宝钢、安钢、马钢、攀钢、山钢等单位开展 TRIZ 创新方法培训活动,行业普及度较高,钢铁行业对 TRIZ创新方法的认识不断增强,为开展钢铁行业群众性创新方法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创新是企业的活力之源,是企业进步的灵魂,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赵晶最后告诉记者,“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长效机制、动力机制和激励机制上下功夫。群众性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要载体,是挖掘员工的智慧和才能、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对企业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作者:刘红伟 魏晓文

第3篇:好教师是这样炼成的

“雨借风雷惊寰宇,花凭馥郁漫三湘。”地处湖南经济新的“增长极”———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的中心地带雨花区,是长沙市教育体量最大的区域,更是长沙市的优质教育资源集聚区。

近年来,雨花区以打造一流教师队伍为抓手,不断提升雨花优质教育集群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让优质成为每所学校的基因,使“校校成优校、师师做良师、生生皆成才”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牵住“牛鼻子”,让校长书记“专”起来

早在2007年,雨花区在长沙市率先举行全区“校长示范课”比赛,同时还硬性规定,校长、书记和行政人员必须上课。

这个“传统”的策划者正是时任雨花区教育局副局长的王青春。曾在农村高中担任10年高三历史老师、编写过24本教学用书,其论文还被国家核心期刊收录……长时间在教育一线摸爬滚打的王青春很看重学校管理者的业务水平,他一直秉持这样的理念:“在教育界,‘教而优则仕’的很多,但我始终认为,校长应当成为教育家,而不是行政官员。学校的中心工作在课堂。作为一名优秀的校长,不仅要常听课,还要会评课,会上课,上好课。”

“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就是雨花区鼓勵校长、书记“上讲台”,推动教育课改,引领教育发展的生动实践。

“校长书记表率工程”中,全区44名中小学校长、书记和幼儿园园长自主申报,共开设16场讲座、28堂公开课,涉及语文、数学、综合、教育管理等10多个学科,并接受专家评委和大众评委打分评奖。

一批优秀的校长、书记凭借自身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综合素养,从管理者变成一线教师,精心设计教学,从容踏上讲台———长郡雨外校长刘翔贵理性清晰,用《生命教育的实践与思考》畅谈了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困惑与思考;明德洞井中学校长彭本良精神抖擞,慷慨激昂,兼以朗诵、演唱的形式,再现“龙马精神”的生命气场;砂子塘小学校长孟毅踏上讲台,讲授经典童话《金色的脚印》,他的课堂轻松又不失温暖,一个充满爱意的故事在学生面前缓缓铺开;圭塘小学校长刘志慧的课堂收放自如,贴近童心,她在活泼轻快的课堂氛围中,既体现了语文课的本真味道,又让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成长……

2015年9月,王青春回归教育战线,走上雨花区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岗位。“一个卓越的校长,既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更要能高屋建瓴,理论引导。”经过长期深入的思考,王青春又率先在全区举办“校长书记讲堂”,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开讲,“我的新学期”“经营好教育的后方”“核心素养”“特色发展大家谈”等都成为讲堂交流的主题。校长书记们个个登台分享经验。他们的发言中,有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思考,有对教师角色定位的诠释,有指向学生快乐成长的实践,有对教育美好明天的展望……

在“核心素养”那一期讲堂,跳马小学校长周应文是唯一一位来自农村学校的校长。面对这么多优秀的同行,周应文心里有些紧张。一上台,他提着两罐辣椒说起了开场白:“这是我们跳马小学的孩子制作的辣椒酱,请大家品尝……”接着,周应文介绍了学校“辣椒的旅行”实践活动:孩子们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辣椒制作方法,并将制作辣椒酱的图片以及成品带到学校,分班分组展示,共同研讨;学校成立了辣椒制作研究小组,探讨不同风味辣椒的做法以及辣椒酱的包装、商标设计,等等。发言一结束,整个会场都轰动了,大家纷纷表示要去跳马小学交流学习。

“这是我第一次站在这么多教育大咖们面前发言,没想到还产生了好的效果。”周应文笑着告诉记者,得益于“校长书记讲堂”这个大平台,他这个小小的农村学校校长一下子成了雨花教育界的“名人”,也更让自己有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的校长,我一直在思考,在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如何打造出学校的特色,才能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现在,周应文一直思考的问题有了答案———在他的带领下,学校正以“辣椒文化”为切入点打造学校特色,开发校本教材,打造实践基地,让核心素养通过课程、课堂、基地、活动等载体真正落地。

从“校长示范课”到“校长书记表率工程”,再到“校长书记讲堂”,雨花区用10年时间实施的“校长—名校长—教育家”培养战略,让越来越多的校长感受到,只有树立起校长的专业尊严,不断汲取专业发展的力量,才能真正让校长在管理上有底气。很快,一批名校长随之脱颖而出:砂子塘泰禹小学校长李臻成为长沙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的首席名校长;稻田中学校长梁志军、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校长刘翔贵、长塘里小学校长肖陈慧等人被评为雨花区首届名校长……

“‘一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教育管理者队伍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教学改革浪潮不断涌现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校长肩负的职责不再局限于学校的日常管理,而是要‘做校长该做的事,说校长该说的话’,从学校的管理者转变为学校建设发展的引领者。”王青春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每年新增的学校如雨后春笋。为了让教育管理团队建设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雨花区还开办了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

杨松林是砂子塘小学副校长,也是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班的学员。今年10月,杨松林与其他51名学员一道去杭州进行体验学习,回来后感受颇深:“这次我们去杭州观摩了5所知名学校,聆听了8个主题讲座,遇见了6位知名校长,促使我进一步思考当好校长的三要素,那就是‘要有战略眼光’‘做到科学施策’‘进行精细管理’……”

目前,雨花区正通过实施干部任期制、轮岗交流制和“能上能下”制度“盘活”全区学校管理层,通过提升核心力量的实力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每年,区教育局班子成员均会带队,分组深入各中小学、幼儿园和二级机构开展年度班子考察和民主推荐工作,通过民主测评和后备干部推荐的方式,统筹全区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彻底打破了传统用人机制的禁锢,把用好、用活人才作为关键。

砂子塘小学则是雨花区用好、用活人才的一个典型样本。

2000年以来,随着雨花区优质教育的推进,砂子塘小学由“一所学校”发展为“一校三址”下的“十校一园”的教育集团。随着学校的迅速发展与扩张,不少人在质疑:砂子塘教育品牌的含金量会不会因此降低?教育教学质量会不会因此下降?学校发展会不会因此受到阻碍……一时间,学校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挑战,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摊子大,调度难,管理方式跟不上;学校多,输出快,人才培养跟不上;事情杂,困难多,管理理念跟不上……

“当时我们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加速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的培养,为整个教育集团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砂子塘小学校长祝健群告诉记者,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考,砂子塘小学改变行政例会,构筑了“阳光管理轮训”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两年为一个周期,遴选一批热心管理、有教育理想的一线骨干教职工,走进学校管理团队“参政议政”。“能进能出,实战实培,因人设岗”的机制激活了整个教育集团人才培养的一池活水,成为学校发展的保鲜剂和催化剂。

新进教师曹海是该校“阳光管理轮训”第11期的学员。他坦言,“阳光管理轮训”是一个分享的“场”,让他这个普通教师从对学校管理的“隔岸观火”成长为“全程融合”,工作方式也发生了质的改变,从最初的简单服从工作到有了自主工作的意识。

砂子塘小學党总支书记毛忠民说,“阳光管理轮训”通过行政例会这个“小窗口”来开阔“大视野”,借助“小空间”来承载“大容量”,先后有200多位教职工参与培训,不仅为管理者与教师提供了思想交流、思维碰撞、情感共融的场域,更提供了鲜活灵动的管理课程,实实在在为整个雨花区教育的发展汇聚教育智慧,创生教育能量。

“17年来,砂子塘小学先后为雨花区政府及区直部门输送了90名管理人才,其中为砂子塘教育集团输送了校级管理人才19人,学校中层干部21人,骨干教师15人……”这一连串的数字,让记者不得不由衷地感叹:“砂子塘小学的‘阳光管理轮训’俨然成为雨花区教育人才的黄埔军校!”

升级“孵化器”,让骨干教师“活”起来

“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对于新进教师而言常常是顾得了这头,顾不上那头,其实只要厘清班级管理的脉络,同样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谈及班级管理的“秘诀”,长沙市一中雨花新华都学校学生处干事沈君智打开了话匣子,她正将自己的治班心得与全校的班主任进行分享。

这位在班级管理一线“奋战”了19年的“老班”,凭借着多年班级管理的智慧,捧回了2017年雨花区“名班主任”的荣誉称号。

今年教师节,雨花区推出“三名”“四优”先进个人评选活动,从本区教师队伍中遴选表彰一批“成长雨花、扎根雨花,成就雨花教育”的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代表,铸就“名教师”“名班主任”等雨花教育品牌,让名师的榜样力量在这里生根发芽。

“满足‘有学上’的要求,主要靠新建学校;实现‘上好学’的目标,则关键在优质的师资。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王青春说,“我们举办这样的评选活动就是为了立标杆、树榜样,进一步激励广大教师以更饱满的热情投身雨花教育事业。”

如何优化教师培养机制,让越来越多的教师兼具教育情怀与专业素养,提升教育的“核心竞争力”?雨花教育人的一个重要做法是,把名师工作室升级为名师培养的“孵化器”,从而加快名师团队的培养步伐,发挥名师的辐射引领作用。

“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在雨花区陈劲松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对教育科研的深入探求已成为工作室的常态。他们依照课程标准分学段、分板块、分课型进行系统研究;依托课题研究组织说题、解题、命题专项培训;依靠现代技术实施观课、微课、送课专项辅导……从7位专家型顾问到35位工作室学员,大家汇聚在这里,集思广益,探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的疑难问题,汲取团队智慧,并反观、审视自身课堂教学中的得失。

作为工作室的首席名师,长郡雨花外国语教育集团党总支书记陈劲松坦言,“人们都说,一个人独自行走,会走得很快;但一群人结伴而行,才能走得更远。名师工作室的建立,如同一盏明灯,让更多的同行者看到光亮,走向光明。”眼下,陈劲松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范围已从全区各校向全省各地州市扩展开来,甚至跨省交流到贵州遵义和广东惠州等地,成就了刘毅、程志伟、黄波、桂轶等一批青年骨干名师。

截至2017年,雨花区共创建国家级名师工作室1个,省、市、区三级名师工作室22个,市级特级教师农村工作站2个,名师团队成员100多名,所带学员达200多人。各级名师工作室通过送教助学、主题研讨、同课异构、课题研究等方式提升学员的教育教学能力,让他们从这里汲取专业成长的力量。

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让名师工作室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孵化器”?2016年,雨花区创新区级名师工作室的年度考核方式,将传统意义上的年度考核变成了同行间切磋交流的场域。工作室主持人汇报年度工作情况,工作室名师上一堂片段课、进行15分钟的微讲座,学员代表则进行同课异构展示,实现学段对接和学科沟通……各工作室都有相关代表参与每一场的考核。各路行家里手汇聚于此,学习借鉴“别人家”的好方法,反观自身的不足之处,以考核促交流,进而带动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升。

其实,名师工作室早已如一颗颗火种,在雨花教育的版图上播撒开来。受益的不仅有工作室学员,还有许多渴望专业成长的年轻人。

青年教师张石就是这样一位“旁听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听闻雨花区刘炜伟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教研活动,便自告奋勇地前去“蹭课”。张石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研讨的内容是“微写作”,鼓励学生从模仿课文片段开始,进行随机、碎片化的写作训练。

作文教学曾一度是许多语文教师心中的“痛”。作文教学如何教?怎样才能让学生将心之所想转化成笔下的文字?……这些作文教学中的困惑同样存在于张石的心中。往常,学生交上来的习作,不是言之无物的空洞语言,就是简单套用写作公式的“急就章”。何不从日常生活着手,鼓励孩子做生活的观察者,每天进行“微写作”练习?

“蹭”来的这次教研活动给了张石很深的触动,新的写作训练方法也开始在她所任教的班级推广开来。尝到了“甜头”的她自此成为刘炜伟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常客”。每次遇到大型的教学研讨或是送课下乡活动,张石还会将同事们也请过来,大家伙一同问道,一起成长。

“名师工作室只有通过名师引领和骨干凝聚,才能带领一个团队、一个学科、一所学校、一片区域甚至全区走上科研兴教的教育改革之路,为提高区域教育教学质量、构建核心素养的‘雨花样式’作出更大贡献。”雨花区教科所所长谭志军道出了名师工作室对于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雨花区共推荐认定第四批市级骨干教师116名,遴选区级骨干教师1073名,学科带头人41名。这些名师和骨干教师都有一项“规定动作”———带徒弟,与徒弟签订合同,师徒之间相互听课,名师指导徒弟上公开课、写教研论文、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在每学期的期末,师徒还要向学校和上级部门“交作业”,共同迎接这场“期末考试”。

“培育名师既满足了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和渴望,也是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王青春的理解中,名师工作室是雨花区优质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孵化器”,更是雨花区打造优质教育集群的核心竞争力。

不仅如此,雨花区近年来还加大名师引进力度,5年内面向全省公开选聘优特教师150名;打造“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级教师—名师名校长”成长梯队;完善名师考核奖励机制,定期评选“雨花名师”;多渠道构建名师推介平台,让一批又一批行为有示范、办学有思想、教学有风格的名师成为全区教师专业成长的领路人。

打好“组合拳”,让一线教师“动”起来

在枫树山大桥小学工作3年后,“90后”数学教师刘京田即将面临“二次分配”。

“留在大桥当然好,但3年前入职时就知道,和我同一批考进来的10位老师,有一半会在3年后面临‘二次分配’”。大桥小学是优质名校,在那里工作,有很多老师指导刘京田:作业、教案、表格怎么准备,课堂语态如何更精准,导入、情境创设要更加有创意,等等。

与他青蓝结对的“师傅”周勇更是一有时间就听课、评课,“像根无形的鞭子”,催着刘京田一路快跑。2017年9月,刘京田被“二次分配”到新建学校砂子塘万科魅力之城小学,担任一年级数学教师,同时以“骨干教师”身份担任2位刚入职教师的“师傅”。

自雨花区2013年起实施新进教师“二次分配”制度以来,和刘京田一样“先到优质校工作3年,再分配至薄弱校、新建校”的年轻教师共有101人。

“成长得很快。”分管此项工作的雨花区教育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许惠芝如此评价这些年轻教师。此前,按照常规做法,雨花区也是将新进教师先分配到偏远地区、薄弱学校任教。虽然充实了这部分学校的师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就是这些年轻人的职业启蒙与专业成长。”许惠芝说,相对城区而言,偏远地区和薄弱学校的优质骨干教师不多,能够给予刚入职教师专业指导的力量有限。“二次分配”则将新进教师先分到城区优质校,让他们享受城区优质师资的“传帮带”。3年后,再按一定比例“二次分配”到边远薄弱或新建学校任教。经过3年的重点培养,这些教师被分配到新学校后,大多成为新学校的教学骨干,有力地带动了新学校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这是雨花区培养新教师的创新之举。与此同时,为了让每一位雨花教育新人迈好第一步,雨花区制定了《雨花区新进教师三年培养工程工作要求》《雨花区中小学新进教师重点建设与精致培养手册》,为每年的新进应届毕业生量身定做“一年起好步,两年稳进步,三年立住足”的“三年培养规划”,其中“新进教师训练营”最为教师们津津乐道。

今年8月21日,新考入雨花区的刘琼和335名教师一起走进雨花区素质教育营地,接受四天三晚的军事化训练。“有军训、拓展训练和文化培训,很丰富。”刘琼很是兴奋地说,白天练习齐步、正步走,夜里有篝火晚会,“还有专家教授、教研员和我们互动交流。”

“从教10多年,还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军训。”刚从韶山考入雨花区的教师周亚相信,自己将会很快融入雨花教育。

“每两周会有一次名师展示课,书法老师的毛笔字培训,老班主任的经验分享,学科组集体备课,解读教材教参……”谈及新教师培训,2016年入职佳兆业小学的雷梅老师也“有话要说”。

“区教科所提供了一份名单,全是市、区级骨干教师,我可以从里面选一位当自己的师傅。”雷梅选的是长沙市骨干教师李卉。为期一年的成长期里,李卉每个月至少听评课2次,手把手地教雷梅怎么写教学心得,如何上展示课。

“我毛笔字写得不好,师傅就带着整个教研组的老师盯着我写。”这种“盯着搞”的法子,让雷梅在2017年雨花区“新进教师基本功大赛”上大放异彩,捧回了特等奖。

“教师职业理想教育、师德师风建设、教学基本技能培训等教育教学业务培训,都是我們为帮助新进教师更快地适应工作而设计的。”许惠芝说。事实证明,这些方法行之有效,新进教师成长有力。

如果将新进教师比作雨花区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点”,那么队伍中70%的成熟教师则是发展的“基础”所在。而“基础”因面广人多,面临的问题更加复杂。成长乏力、职业倦怠、理念固化等,让部分中年教师形成一种“守着老办法”教书到退休的观念。“这是一种极大的资源浪费。”盘活这70%,在王青春看来,迫在眉睫。

2016年“全员二次考试”应势推出。这是一张区内所有教师都要参考的“必答卷”,每两年发一张,考题内容涉及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心理学。

“这次的考试,除了答题能力以外,还考验教师们解读教材、命题解题的能力,没有标准答案可言。”走出考场,从教多年的李老师格外兴奋。2016年9月,雨花区中小幼教师教学业务考试拉开帷幕,3120名在职在编的中小学、幼儿园专任教师参与其中。

“我们是要把老师们当作‘老师’来考,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学生’来考,要考他们作为一名教师的专业能力,光会解题是不够的,还要会出题、会总结问题、会发现问题。”在王青春看来,要把建立教师业务水平定期考试制度确定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战略性举措,真正实现以考促培、以考导学。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优质教师越多,学生所能享有的优质教育才会更多。但优质教师毕竟数量有限,且多集中在城区学校,如何促进他们流向薄弱校、农村校,让全区学生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雨花教育人一直在思考。

早在2004年,雨花区教育局便依据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和湖南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制定了《雨花区中青年教师城乡交流工作实施意见》。

这份10多年前的文件规定,城区内3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是主要交流对象,通过指导性交流和学区范围内交流两种方式,实现为期一年的城乡交流。

2004年至2008年,全区共有137人参与交流,有效缓解了农村优秀教师相对紧缺的矛盾,城区学校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得以在农村学校推广。

2009年至2014年,雨花区教师交流陆续出台新政。“重要的变化,一是将中青年教师城乡交流期限延长至两年,二是试行骨干教师定期流动。”据区教育局人事科相关负责人回忆,教师定期流动是2010年开始试水,先期在砂子塘小学、砂子塘二小、王家冲小学和劳动东路小学4所学校这个区域内试行。当时的政策强调的是引导而非必须,即引导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6年的骨干教师轮岗交流到区内其他学校。2010年8月,砂子塘小学教师刘娟作为第一批定期流动人员被交流到王家冲小学。刘娟大学毕业这十几年一直在砂子塘小学任教,工作能力突出,同行认可、学生喜欢。被交流到新学校后,面对新环境、新同事和新学生,她顺势而为,踏实肯干,担任学校教研组长,专业上引领青年教师,充分发挥了骨干作用。“随后,我们按地域将交流范围逐步扩大到涵盖十几所学校的3个交流圈,共有47名骨干教师参与。”这一大举措的尝试其实就是目前雨花区大力推行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前身。骨干教师定期流动让雨花教育人对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解在思想意识上起步早,举措上启动早,为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9年的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的全面推行做了很好的铺垫。

2016年起,湖南省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全面实施,雨花区结合实际,由倡导变必须,即在同一所学校连续工作满9年的教师必须参与轮岗交流。雨花区校长教师定期轮岗交流的7年间,共有138人积极参与,由初步尝试到大力推行,由单一引导到多种形式助推,雨花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工作一直在探索中不断完善,全区轮岗交流氛围已然形成。

2015年,雨花区所辖面积有了重大变化,原属于长沙县的跳马镇并入该区。一夕之间,雨花区增加了14所农村学校。“一夜回到解放前”的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让跳马片区成为雨花教育的“洼地”。

2016年,任教于东方小学的覃治国主动申请调入三仙岭小学,成为这所农村学校几十年里第一位英语专业老师。与他同年交流到这所学校的李胤宁,来自树木岭小学,是学校最近几年来的第一位语文专业老师。2017年,李婷从砂子塘小学交流到该校,三仙岭小学有了第一位音乐专业老师。

三位老师的到来,给三仙岭小学带来了新气象。

从前,学校语文、英语、美术、音乐学科都没有专业教师,“班级器乐合奏,教孩子们吹葫芦丝的是科学老师。”音乐老师兼德育主任的李婷记得,那位科学老师努力地教了一个学期,效果仍不理想,急得不行。李婷来了后,大概花了2个星期,就将40来个学生训练得有模有样。

“来了一年,挺有成就感的。”担任教研室主任的李胤宁说,因为缺专业老师,三仙岭小学以前几乎没有规范化的教研活动。他来了后,将13位教师分成语文、数学、综合三组,“三个组每周轮着搞教研。”通过规范的教研活动,李胤宁实现了教师的校本培训。

兼着教语文的覃治国,还兼任总务主任和班主任,平日里喜欢带着班上的16名孩子写观察日记、教他们如何去书店选书,以及学会根据课文内容画画。

今年暑假,三仙岭小学功能楼建成,所有的功能室目前都已投入使用。“这在从前,想都不敢想啊!”三仙岭小学校长周银辉感慨道。

发出同样感慨的,还有跳马中心校书记杨望威。自2015年1月跳马镇被并入雨花区后,3年时间里,区财政先后投入近亿元,用于改善跳马镇14所学校的硬件设施。更重要的是,3年间,陆续有80位老师被交流到跳马镇的各所学校,且全部是工作年限在6年以上的骨干教师,“他们成为跳马片区170余名教师‘业务传帮带’的中坚力量。”

短时间内,能有大量城区骨干教师交流到薄弱的跳马片区学校,得益于区教育局及时修订的城乡交流实施方案。“我们推出了三种‘套餐’供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自主选择。”曹芬说,选择去跳马镇,如果是最偏远的学校,交流期限缩短为1年;选择去距离次之的城郊结合部新建校,交流期限不变,仍为2年;选择交流到城区薄弱校,时间延至3年。

長塘里二小校长杨媛媛同样感同身受。她告诉记者,长塘里二小是一所办学只有3年的年轻学校,但生源发展迅速,目前有37个班,1700多名学生。“优质师资不足是我最担忧的问题。”杨媛媛坦言,在雨花区教育“二次分配”、城乡交流、轮岗交流等政策的支持下,目前长塘里二小的教师含金量大幅度提升,一批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成为了学校教学教研的带头人。

从2004年至今,雨花区的教师交流轮岗已走过13个年头,期间共有1291位教师以“二次分配”、城乡交流、轮岗交流等形式参与其中,这些“组合拳”让雨花区“校校有名师”,让更多的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成为了现实。

作者:陈文静 吴秀娟 赖斯捷

第4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精神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弦。

保尔从小生活在一个贫困家庭里,因为一点小错失学,被迫外出做小工,后来在朱赫来的引导下,十六岁时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坚强的布尔什维克战士。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英勇X敌,虽然在战斗中多次身负重伤。但是他并没有退缩,后来疾病缠身,仍忘我的工作,最后由于两腿瘫痪,双目失明,不得不放弃工作时,他仍然拿起了笔,再次顽强地与命运作斗争,为实现人类的解放奉献了自己的一生。

读到这里,我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敬佩他为实现自己的崇高理想,所表现出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敬佩他在挫折面前表现出的顽强毅力,敬佩他时刻想着自己不虚度年华,碌碌无为的强大决心。在他的心中,革命事业与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所以他才能战胜死亡和病魔,将毕生精力投入到革命事业中,钢铁就是在这如同烈火燃烧的斗争考验中炼成的。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我们现在的学习和生活条件同保尔相比是天壤之别,我们遇到的困难岂不是微不足道?前些日子在学校举行的运动会上,我参加了1000米长跑项目的比赛,就在我跑完第二圈的时候,我不小心摔倒了,当时感到头重脚轻,腿像灌了铅似的,我实在不想跑了。就在这时,广播中传来:“致参加1000米长跑项目的同学们,拼搏吧!发扬百折不挠

精神,胜利属于你们!”的声音。咦!这不是保尔精神吗?我不能半途而废,不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于是,我鼓足了勇气,把困难抛之脑后,牙一咬,飞奔起来……最后我拿到了第二名。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永不过时的好书,我们应该从这本书中汲取营养。人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是生命,生命只有一次。保尔的一生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们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不沮丧,像保尔那样,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执着追求自己的奋斗目标,努力锻炼自我,让心中的烈火熊熊燃烧,把自己铸成一块建设祖国的钢铁!

第5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课《为坚强喝彩》的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是对学生进行意志教育。本课内容是上一课的深入,即在“积极应对挫折”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的要求。 教学目标:

1、树立磨炼意志的信念。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坚强的意志。

2、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品质。

3、知道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明确目标,从小事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分析自己意志品质的思想及外在行为表现,真正理解和掌握磨练意志的方法。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制定意志磨练计划,并坚持磨练意志。

二、【说学生】

七年级的学生对“意志”的内涵可能认识并不深刻,有必要让学生对意志有更深刻的认识。另外,现在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相对比较优越,缺乏应有的锻炼,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质水平较低。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意志和锻炼意志。

三、【说教法】

“活动——体验”教学模式与案例教学法:

就是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再现情境、扩展情境,让学生参与活动,在具体的案例中充分认识自我、调试自我、展现自我。

目的: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四、【说学法】

本着“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新理念,本课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小组为基本单位组织讨论。

目的: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活动、情境、体验这三步的学习方法,层层深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实践中磨砺自己的意志,形成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敢于战胜困难的顽强精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情境(通过正反两个情境让学生体验到意志的重要作用。) 第一个情境:

1、一副漫画:中学生罗恒整天玩电脑游戏,导致成绩不断下降,而他妈妈责怪他时,罗恒也为自己管不住自己而生气自己的生活场景。 第二个情境:

2、《轮椅上的科学巨人》:21岁就患上肌肉萎缩症的霍金凭着坚毅不屈的意志,与疾病搏斗,还编写了科普著作《时间简史》,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附图片)

学生讨论:罗恒为什么老是管不住自己?霍金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情境创设的目的: 要学生得出“罗恒管不住自己的原因是意志力薄弱,自控能力差”,而霍金靠坚强的意志,在身体条件极差的条件下仍能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通过正反两个情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说课稿 境的对比,让学生明白意志薄弱、自制力差会使我们向困难低头,导致失败;反之,意志坚强有助于我们战胜困难、克服弱点、成就人生。

(二)扩展情境

活动一:我的意志品质(附表格)

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找学生介绍自己的情况。 教师归纳过渡:同学们,如果我们发现在“意志银行”关于坚强意志的存款很多,请你不要骄傲,要继续努力,成功就在前面:如果我们发现在“意志银行”关于坚强意志的存款很少,你也别泄气,从现在开始时,采取一些方法,往里面“存款”,最后你肯定就会越来越富有。

三、磨砺意志,学会坚强(板书)

同学们,成功的大门向来是朝着每一个人打开的,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是看我们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而坚强的意志是靠我们自己磨练出来的。那么,我们应该怎样磨砺自己的意志呢?(磨砺坚强意志的方法有哪些呢?) 活动二:请你猜猜故事的结尾

年轻的亨利.福特走进一家餐厅吃饭,当招待递上菜单让他点菜时,他先是点了一道自己想吃的菜,突然想起所带的钱不够,忙取消了,另外点了一道自己付得起款的菜。等菜的时候,他为自己刚才的举动有点尴尬,然后他观察邻桌的顾客,他发现差不多每个人,都做着同样的一件事,那就是先看菜单上的价钱。在决定要点什么菜。他在内心里问自己:“我可不可以先决定我想吃什么再带足够的钱进餐厅来点菜呢?”……

结尾:日后这位年轻人勤奋努力,最终创造了福特汽车王国,成了响誉全球的汽车大王。情境导入,让学生提起学习兴趣。知道坚强意志对人是十分重要的,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有针对性的联系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故事接龙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让学生明白一个人的成就根基于年轻时为自己决定的人生菜单。明确的目标会使你信心百倍。

金钥匙一:磨励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坚定的奋斗目标.(板书) 活动三:做一个数字游戏

一个老师向全班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一辆客车上坐了20名乘客,在第1站下了3名乘客,上了2名乘客;下一站下了1名乘客,上了2名乘客;下一站下了2名乘客,上了3名乘客;再下一站下了4名乘客,上了3名乘客;再下一站下了5名乘客,上了6名乘客,现在请你们告诉我……”老师的话还没有说完,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回答:“车上还有20名乘客。”老师微笑着摇了摇头道:“我问的是,这辆车一共停了几站?”全班同学都傻了眼。 金钥匙二:磨励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板书) 金钥匙三:磨励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板书) 活动四: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富兰克林的故事”,思考:从故事中看,富兰克林成功什么帮了他的忙?…… 教师归纳:富兰克林的成功是善于管理自己帮了他的忙,善于管理自己也是坚强意志的表现,我们做什么事都应该有计划,按计划执行,严格管理自己,长期坚持就会形成习惯,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意志力,对我们学习和事业的成功是有很大帮助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把学习、娱乐、体育锻炼、家务劳动、休息和饮食等活动安排得科学合理,这本身就是在培养和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 活动五;欣赏两幅图片和一段录音材料并阅读教材82页杨利伟的故事。(航天英雄杨利伟)

学生思考:该主人公如何磨练坚强意志?

金钥匙四:磨励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三)归纳总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两大问题:

1、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2、怎样磨砺坚强的意志?(掌握培养和锻炼坚强意志的方法) 目的:让学生对整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总体的把握,再次突出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附:板书设计

一、为什么要培养坚强的意志?

二、如何磨砺坚强得意志? 1:磨励坚强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坚定的奋斗目标. 2:磨励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3:磨励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

4:磨励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结束语:

正如陶行之所说:把学生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解放他们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他们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他们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他们的嘴,使他们能说。所以在政治课教学中我力求政治活动成为学生想像探究的蓝天,成为学生培养创造能力的睛空。只要实现这一点还愁创造不出美丽的彩虹吗?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6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课型:新授课执笔人:周淑凤审核人: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能力目标: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增强磨砺

自己意志品质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自己坚强意志的态度 学习重点:磨砺坚强的意志的方法

学习难点: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找到不足,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

学习过程:

预习导航:温馨提示(要成就一件大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列宁)

1、坚持正确的目标,能抵制各种不良影响,这是的表现;不能坚持正确的行动方向,容易受到不良习气的诱惑,这是的表现。

2、成功的大门向来是朝着每一个人敞开的,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要看我们是否。

3、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树立;要从做起,从小事做起;要善于;要主动中锻炼自己;

4、思考:①自己的意志品质哪些是属于坚强的?哪些属于薄弱的?

②磨砺坚强的意志有哪些好方法?

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学习整理 熟读记忆

1、各小组整理所学知识点

2、小组汇报整理情况。 效果评价:

1、在生活中磨练自己,应该做到()

①确立明确的目标②做自己不感兴趣但有意义的事情③加强自我管理和约束④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以下成语或俗语能表现磨砺意志的有()

①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②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③头悬梁,锥刺股④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③

3、磨砺坚强的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做一件事前,可以尝试先制订一份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 B、及时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坚持下去,形成良好的习惯 C、根据自己的实际,合理安排时间

D、对自己加强管理,不做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4、“中国飞天第一人”杨利伟能成为中国第一位宇航员,这与他平时刻苦训练分

不开。为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他无论严寒酷暑,天天坚持训练。他的事迹说明()

A、杨利伟能克服各种困难,别人也能克服

B、杨利伟具有坚强的意志,而这种意志使他经受住艰难的训练

C、杨利伟的身体素质好D、克服困难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

5、感动中国2006人物“独臂英雄丁晓兵”的颁奖词是“这个用左手敬军里的人,我们以他为骄傲。战时敢舍身,平时能忘我,从逆境中挣扎启程„„”丁晓兵的颁奖词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A、要磨砺意志,学会坚强B、要养成良好习惯,勤俭节约 C、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功D、要学会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6、磨砺坚强的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①如果爱睡懒觉,那就明天开始按时起床②如果有“明日复明日”的习惯,那就把“今日事,今日毕”作为座右铭,而且说到做到③如果没有看书的习惯,那就强迫自己看一小时的书,不看完就绝不罢休④如果贪玩,那就强迫自己每天按时复习功课完成作业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②④D 、①②③④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培养坚强的意志需要磨炼。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 、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B 、 绝不做有意义但自己不感兴趣的事

C 、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D 、要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拓展延伸

丹麦童话家安徒生,出生时家境贫寒,只有一间简陋的房间,是一张由棺材改造成的床把他迎接到这个世界来的。他11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然而,安徒生并没有向困难屈服,他以不懈的努力迎来了自己在世界儿童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安徒生获得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什么?

2、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这一事例给你带来的启示?

3、请你写出两条磨砺坚强意志的名言警句。

教学后记

第7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在十月革命的战场上,有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便是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钢铁是这样炼成的。作为一名革命战士,他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宁死不屈,在面对枪林弹的战场上,他英勇善战,在与令人绝望的病魔的搏斗中,他更是多次令死神鲦羽而归,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他便是那个坚韧不拔的保尔·柯察金!他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家庭,从小尝尽了人间的饥寒之苦和人格之辱,读后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后感: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在年代的压迫下,他成为了一个革命的战士。后来,他又成为了一名侦察兵。在一次激战中,保尔奇迹般的战胜了死亡!可是,正在保尔风华正茂之年,病魔使他瘫痪,又使他双迷失命了,而顽强的保尔战胜一切困难后,以笔为武器,开始了他新的革命生活!

在保尔的坚强下,文学巨坛又添上了一颗灿烂的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初一(2)班葛昊旸)

第8篇:《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案

第六课第二框《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树立磨砺坚强意志的信念,愿意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砺坚强的意志

2、能力目标:使学生能够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运用培养意志品质的方法,初步培养自己的良好意志

3、知识目标:知道如何磨砺坚强的意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目标

2、难点:了解、分析自己的意志品质现状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导入

过去的两年对我们国家来说,发生太多的事件,老师把几件大的事件浓缩到大屏幕上的几幅图片,同学们你们来说说这几幅图片分别代表了什么事件?

学生:地震、洪涝、干旱

教师:面对这些挫折我们该以什么态度去对待呢? 学生:我们要选择坚强。

教师:怎样做到坚强?同学们,看到我们要上的课题──钢铁是这样炼成的。我想大家心中会冒出一个“?”,为什么我们不去钢厂生产车间去学习炼钢?请大家谈谈你在看到这个课题时想到了什么。

学生1:钢铁在这里指的是拥有钢铁般坚强的意志。

学生2:我想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想到保尔的坚强,他用一生的不懈奋斗谱写绚烂人生。

学生3: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成为保尔那样的人。

教师:在一部电视剧中我记得一句话“不抛弃不放弃” 学生:士兵突击

教师:对,剧中成功塑造的一个人是?我们都对他憨厚的笑、洁白的牙齿以及一口方言印象很深刻。在岗入伍时他表现的很胆怯,也很懦弱,立正不正、向后转跌倒、单杠够不到„„成为钢七连最差的兵,把他所在的三班也拖成整个连队最差的班。有一天这种现象改变了,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时刻——视频(许三多腹部绕杠三百三) 教师:在许三多身上你看见了什么? 学生:坚强、坚持„„

教师:现在许三多的连队要在武汉招兵买马,给咱们班几个名额,同学们踊跃报名,被选上的就可以和许三多一起进部队。(2分钟扎马步)

许三多说:成功的大门向来是朝着每个人敞开的,能否踏进成功的大门,关键要看我们是否具有坚强意志。肯尼凭借坚强意志走入成功大门。而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人坚强,有人脆弱,我们的意志表现如何呢?让我们来到心灵小站,倾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心声。

意志品质“储蓄银行”

教师:让我们再次走进生活情境中,认识一位有着特殊身份的朋友──小先生,进入“我说大家评”活动体验中。小先生即小老师,请我们当中一位同学扮演小老师,出题给大家并对回答进行点评,同时送出祝福或建议。 出示幻灯片:小先生,我说大家评

(小先生念题大家选择是或者否,每答一个“是”的得十元钱,看看自己的储蓄银行今天可以积攒多少钱。)

教师:小先生表现很能体现新时代富有爱心责任心的老师应有的素质,大家都很坦诚。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会身不由己,明知该怎么做,结果却恰恰相反。或今天遇到这种情况会做得很好,可下一次就不一定了。这些现象暴露了我们意志品质上的薄弱之处。因此,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反省自己,磨砺坚强意志,让我们一同来到智慧岛,用智慧找寻开启坚强意志的四把金钥匙。

教师:请同学们倾听下面的小故事,由小播音员朗读:

马和驴子的故事

唐太宗贞观年间,长安城西的一家磨坊里,有一匹马和一头驴子,它们是好朋友。马在外面拉东西,驴子在屋里推磨。贞观4年,这匹马被玄奘大师选中前往印度取经。

13年后,这皮马驮着佛经回到长安,又见到了驴子。老马谈起这次旅途的曲折经历,那神话般的境界,使驴子听了大为惊异。驴子充满感慨地说:“你有多么丰富的见闻呀!那么遥远的路,我连想都不敢想。”“其实,”老马说,“我们跨过的步子是大体相等的,当我前去取经的时候,你一步也没停止。不同的是,我同玄奘大师有一个遥远的目标,按照始终如一的方向前进,所以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而你被蒙住了眼睛,一生就围着磨盘打转,所以永远也走不出这个狭隘的天地。” 思考题:在这个故事里,马和驴子的区别是什么?

学生:马有明确的目标,朝着一个方向前进;驴子没有目标,只是在打转。 教师:请一名同学作总结,亮出金钥匙一。 学生: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金钥匙一:磨砺坚强的意志,必须树立明确的目标。

教师:于是小明给自己定了个目标—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每天早上自己6点起床;

每天自己折被子;

每天自己洗衣服; „„

开始几天他都很好很严格的执行了, 可没过几天,他突然感觉到这样子做没意思,这些小事情也磨砺不出他所需要的坚强意志!

思考:同学们,你们说这些小事情不做可以吗?为什么?

如果你是他的好朋友,你该如何劝说他呢?

学生:我们必须立足于自己生活、学习中的小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教师:磨砺坚强意志,那有哪位同学能找到金钥匙二?

金钥匙二:磨砺坚强意志,要从细微之处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师:你如何用好第二把金钥匙? 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 如果爱睡懒觉,那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有明日复明日的习惯,那就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没有看书的习惯,那就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贪玩,那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继续搜寻剩下的两把金钥匙,有请小小先生

金钥匙三:磨砺坚强意志,应善于管理自己

周末,各科老师都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小明下定决心全力以赴,认真完成所有作业。可是周六,他去参加了小学同学聚会,玩的很开心;周日家人要去乡村一日游,实在是不错的主意,不去白不去;最后一天,感觉很累,一觉睡到下午„„

教师:大家来说说小明返校后的情景,你认为出现这种情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教师:要善于管理自己,让我们一起走进看看富兰克林的自我管理表,从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呢?

5---7时:起床,盥洗,祷告,读书,早餐。 8---11时:工作,切实执行订好的一天工作计划。 12---13时:读书或查账目,吃午饭。

14---17时:把未做好的工作迅速完成,仔细检查已做好的工作,有错的地方立即改正。 18---21时:整理房间,晚餐,音乐,娱乐或聊天。 22---次日4时:睡眠,好好地睡眠。

每做一件事之前,可以先尝试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这样加强管理,坚持下去,就有利于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金钥匙四:磨砺坚强意志,要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

小明后来在老师的帮助下制订了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然后按照计划实行!一切都很顺利,小明感觉成功就在他眼前了!„

暑假快到了,这一天小明兴冲冲回到家,很兴奋的和妈妈说他暑假要去参加夏令营活动!还说等周末了要妈妈陪他去超市买东西准备一下!可周末到了,妈妈发现小明没动静,就很奇怪!一问,才知道,原来小明听以前去过夏令营的同学去参加夏令营很辛苦:每天要背很沉的背包徒步走十几公里,不准带零食,不准„„因此小明不想去了!

同学们,你们说小明去好还是不去好?要是你,你会去吗?

学生:只有经过艰难的磨练才能体会到生活中的艰辛,才会更加珍惜我们的生活,这是历练我们坚强意志的大好时机,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

教师:我们今天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水深火热和辛酸,就像一个老者说的“50年前的青少年面临的挑战是艰苦的工作;当今青少年所面临的挑战是缺少艰苦的工作。”那时的生活艰苦,如果青少年没有坚强意志,他们就将被艰苦生活压倒而死亡。因此,他们必须挑战艰苦的生活。然而,正是这种艰苦生活使他们生存下来,繁衍了他们的后代。可以说,我们都是艰苦奋斗的前辈的后代。现在的生活没有以前那样艰苦,人们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意志渐渐衰退。因此,当今的青少年为了在灾难来临时,不至于不战自退,必须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生存。

教师:至此,四把金钥匙已齐备,还记得我们的新朋友肯尼吗?他是一个坚强的钢铁战士,我们要向他学习,只要我们每个人心中树立明确的目标,能主动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善于管理自己,人人都可以成为钢铁战士,一块好钢!最后,老师送同学们两句话:

今日为自己的坚强喝彩, 明日为自己的胜利欢呼!

第9篇:演讲稿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张顺良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叫 XXX ,来自大庄矿,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今天我带来的演讲题目是《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50年前,曾有这样一本书让人荡气回肠;50年前曾有这样一个人,让人敬重钦佩。这本书就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人就是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保尔.柯察金一个时代的英雄,一个时代的楷模,激励出了多少人的梦想和追求,创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其实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像保尔这样的人,尽管他们视力有障碍,可他们却用不屈不挠的勇气,坚忍不拔的精神,书写出了一个劳动者的高贵品质,用劳动创造了美丽的人生。王国杰,大庄矿机电工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尽管他的眼睛视力只有0.1,但他却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坚定的职业信念、良好的职业态度,展示出了一个劳动者的伟大;尽管他的眼睛视力有着严重障碍,但他却用自己顽强的意志创造了多项技术革新成果,展示出了一个劳动者的光荣。他说,尽管我的视力有障碍,可对待工作的态度决不能有障碍,对待企业的那份热爱决不能有障碍。

1989年,王国杰走进了大庄矿,在机电工厂成为一名综保维护工。勤奋好学不仅让他岗位成才,也因为用眼过度而造成了高度近视,并伴发眼球震颤。然而坚强好胜的王国杰没有向命运低头。他说,虽然我的眼睛不行了,可是我还有一双手。为弄明白一台真空开关的性能和电路构造,他使用起了放大镜;为搞明白开关内一个小小的原件,他利用手机将小小的原件放大、再放大;为了弄明白真空开关的内部构造,他常常要用自己的手去感触线路的走向和一个个原件所处的位置。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他让妻子和孩子给他读书。天天如此,年年如此。王国杰就是这样完成了只有正常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王国杰常说,作为一个技术工人,他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日常设备维护工作中,更重要的还要体现在

岗位的技术创造上。立足岗位,成就梦想,使他研制创造了多项厂家不生产,专家不研究,岗位急需要的技术成果。真空开关插件电子监测仪的研制,解决了真空开关插件故障难监测、难排除的问题;线头对接焊弧机的发明,解决了线路焊接时容易出现假焊、虚焊和脱焊的问题,使线头焊接的更加牢固和安全。真空开关性能监测平台的创造,不仅解决了真空开关维护时技术参数难以把握的问题,也有效地提高了真空开关的安全性能。一项项发明,一项项创造,使王国杰这个只有0.1视力的人有了技术能手和土专家的赞誉。多年来,有人劝王国杰换一个岗位,可厂里的领导说,王国杰不能走,厂里需要他,岗位离不开他。而王国杰也同样说,我不能离开,也不想离开,我就是要用行动证明正常人能做到的事,我这个视力有障碍的人也同样能做到,绝不示弱。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不言败,不气馁,不悲观,不示弱,向命运抗争,做一个不辱岗位、不辱使命的强者,用劳动证明一切,这就是王国杰一个劳动者的情怀。劳动是美丽的,劳动也是伟大的,劳动更是光荣的。我们只有用敬业奉献的劳动,才能成就我们中国平煤神马集团“企业发展,职工富裕”的梦想,更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上一篇:四星级酒店设计要求下一篇:公路监理质量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