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机械危险源

2022-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工程机械危险源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研究

摘要施工环境复杂、临水临边作业较多、施工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导致港口工程建设存在很高的危险性。对施工重大危险源进行防治是减少港口工程事故发生的根本性措施。对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提出了思想意识、制度、行为和技术等多手段、全方位防治方法。从人员素质、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现场控制七个方面进行了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研究。根据各重大危险源自身特性,确定其防治重心。并以沉箱浮运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

施工环境复杂、临水临边作业较多、施工人员自身素质较低导致港口工程建设存在很高的危险性。近年港口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迎来了新一轮高潮。繁重的建设任务面前,加强港口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已刻不容缓。对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防治是减少港口工程事故、提高港口施工安全管理水平的根本性措施。

1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定义

港口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有别于一般的危化品工业企业或组织的重大危险源。①②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可定义为:在港口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施工作业活动、危险物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

2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识别

近年来,关于建筑方面的危险源研究进展较快,但港口工程危险源的研究则进展缓慢。詹水芬等对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和监控要点做了初步论述,②侯志强等对水运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进行了初步研究。③洪宁宁等对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进行了开发研究。④张霞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和改进的LEC法辨识出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结论如表1所示。⑤

表1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

3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评价

目前,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一般采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该方法简单易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较清楚。但受评价人员主观因素影响较大,不同评价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各因素取值差别较大,评价的结果与现实也不尽相同。⑥也可采用AHP-综合评价法对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⑦该方法分析港口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风险特性和工程建设中的主要风险因素和影响程度,建立评价模型和层次结构,选择评价指标,给出评价指标的分值等级及权重,综合评价出项目的安全等级。该方法评价指标体系完整,评价指标细化,等级划分较明确。对于相同的评价项目,不同的评价人员得出的评价结论基本相同,这保证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

4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方法⑧⑨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是指利用工程技术和管理手段对港口施工中的重大危险源进行控制,防止重大危险源导致事故、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编制科学的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预控施工中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确保安全管理人员的主要精力投放到高风险的地方,达到实施风险控制的目的。低成本、高效率的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保障安全。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应从多方面入手,采用多方法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全方位、全过程控制。主要包括:思想意识控制、制度控制、行为控制和技术控制。

4.1 思想意识控制

通过思想意识的教育,培养全体人员 “以人为本”价值观、“安全第一”哲学观和“珍惜生命和健康”情感观,使其树立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的理念;培养全体人员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4.2 制度控制

通过建立科学、系统、适合港口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实现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的控制和港口施工的安全生产。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建筑法》等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管理体系。落实各类安全管理制度、标准等。这些制度包括:安全责任制、安全检查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制度、安全事故报告制、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分包及劳务管理制度、风险告知制度、安全教育制度、三类人员考核任职制度、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制度、消防安全责任制度、防护用品及设备管理制度、特种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各类作业操作规程等。

4.3 行为控制

人的行为除受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约束外,还受到道德规范和本身的安全技能的约束。通过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道德、安全技能培训,使人员在日常生产中逐步树立“我要自己安全,更要别人安全”的观念,并熟练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技能,使安全行为规范化。

4.4 技術控制

通过重大危险源的防治技术措施使施工现场的人、物、环境等本质安全化或风险得到控制,保障安全管理体系的正常运转。

5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⑩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主要从人、物、环境因素开展研究,并将这三个要素进一步细分为人员素质、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现场控制七个方面。

5.1 防治重心

由于各重大危险源自身特性不同,这七个方面影响因素对重大危险源的重要性不同。因此,对重大危险源进行防治的重心在这七个影响因素中也将各有偏重。项目研究组邀请业内专家对各重大危险源的影响因素重要性进行打分,整理分析后得出港口工程各重大危险源的防治重心。表2为部分重大危险源各影响因素重要性比较表。

表2部分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影响因素重要性比较表

注:●非常重要;▲比较重要; ○一般重要。

5.2 防治技术

针对港口工程的各重大危险源,从人员素质、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现场控制七个方面制定各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限于篇幅,本文仅以沉箱浮运为例进行介绍。沉箱浮运作业包括沉箱的出运和拖运。沉箱的出运方式主要有陆上预制滑道下水沉箱起浮出运。

5.2.1 人员素质提高

选择的劳务企业级别应符合资质规定;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对施工人员岗前进行培训;特种人员(起重作业、潜水员)持证上岗;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掌握海上施工和起重作业的基本知识;进场个人佩戴安全防护用品;水上作业人员需穿着救生衣;作业人员安全意识强,如能主动避开缆绳危险区域等。

5.2.2 各种施工材料准备与检查

检查沉箱是否合格:沉箱不渗不漏;采用拖环工艺时,拖环处钢筋和混凝土质量(应振捣密实)应予以重视;专人检查起浮前所有螺栓孔是否堵塞好,隔墙除按规定留过水孔外不允许漏水;优先采用内阀门,围缆工艺拖带的沉箱禁止使用外露式进水阀门;沉箱下水前按规定绘制醒目水尺,推荐沉箱内设置水位传感器及漏水自动发光信号装置;沉箱浮运拖带前,经过不少于24h的漂浮试验(检验时间从压载抽水完毕开始计算);沉箱两侧放置软梯,悬挂软梯有固定的锚固措施;沉箱上下软梯每次使用前检查;长途拖带前应备堵漏工具和材料。

采用气囊出运前需检查气囊等材料合格后方可出运:检查气囊有无破皮、拉线、压扎痕迹;对气囊进行试压;检查各管件、阀门、压力表是否漏气,读数是否准确。

5.2.3 机械设备性能保障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拖带船舶、辅助船舶和设备;配备足够的潜水泵和相应的动力以防拖带过程中沉箱漏(渗)水或搁浅;船舶、牵引系统、顶升设备等进场需检测验收;船舶(主机、船机设备、吊装机械、吊具、导航助航仪器设备、锚固设备)、牵引系统性能(空压机、卷扬机、钢丝绳、滑轮组、导向轮以及配合机械;横移及纵移地牛、卸扣)、顶升设备、潜水设备(长途拖带时)性能良好保证性能良好。

5.2.4 选择合理工艺方法,相关计算按规进行

选择的施工企业资质符合规定;安装工艺合理,方形沉箱推荐采用预埋拖环的工艺拖运;编制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并经专家论证,并按专家结论和意见进行相应修改;密封舱需专门设计,纳入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和专项安全措施在实际施工中能落实;沉箱吃水、压载、干舷高度、浮游稳定性和拖力等技术计算和验算工作需按照相关规范(重力式码头规范JTJ215-87)和规定进行;计算文件必须经过校审。对不对称异型沉箱或需密封封舱躺拖的沉箱等,尽可能进行模型试验,以获取吃水、压载、稳定性和拖力等重要数据;制定应急预案。

5.2.5 作业环境满足安全要求

作业前应进行气象、海况的周密调查,及时掌握相关气象预报;了解航道区域内的风、流情况;气象条件(如海上风级等于大于5级,波高等于大于1米,需停止溜放沉箱作业)、海况条件、航道水深、宽度、航道及航线(无障碍物)等条件满足安全规定 ; 采用气囊出运时检查沉箱移运通道、地面无尖锐物及障碍物,地面无变形明显;办理《水上水下施工作业安全审核申请书》、《水上水下施工作业许可证》航行警告、航行通告等相关手续;拖带航道在航行海图明确标出;安全防护、标志满足安全规定(按照有关规定悬挂灯号和信号;沉箱顶部航行标志); 照明设施符合安全要求:主拖轮按规定配备照明设施,如配备控海灯、沉箱用信号灯、备用灯泡和电瓶等;应遵守《海上避碰规则》设立号灯,设定号型,雾航时沉箱位置采取措施,发送音响讯号。

5.2.6 安全基本管理到位

安全管理目标、制度明确;落实安全责任制;安全人员配备符合相关规定;三类人员按规定进行培训;施工人员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针对沉箱浮运的各项工作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并对参加作业人员认真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和考核,并应保留记录:班前组织安全活动;监理及时到位。

5.2.7 现场严格控制,杜绝违章作业

监督沉箱顶升时,牵引绳两侧不得站人;沉箱出运作业区按规定设置安全警戒线,沉箱溜放时需有明确指挥信号及联系方式;指挥人员需协调注意各部位操作人员的安全;在船人员杜绝在船饮酒等违章现象;拖带航速不超过安全規定,建议以3海里/小时左右为宜;拖轮值班驾驶员应严格履行航行职责,一小时内测定一次船位,记录航行日志;气象预报不准时,能及时采取相应应急处理:如在风浪较大且无减弱趋势,应及时在避风港避风;恶劣天气继续航行有危险时,由船长向有关部门报告并采取紧急措施如弃沉箱保拖轮;视具体危急情况,船长应及时申请救援;拖带作业时,拖轮与基地间、各船之间应保持通讯畅通;基地应安排值班人员24小(下转第138页)(上接第138页)时开机监听,以便及时处理突发事件。

6 结论

对港口工程施工提出了思想意识、制度、行为和技术等多手段、全方位防治方法。从人员素质、材料、机械设备、工艺方法、作业环境、安全管理、现场控制七个方面进行了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研究。根据各危险源自身特性,确定各项重大危险源防治重心。并以沉箱浮运为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保障我国港口工程安全生产,预防和减少事故,杜绝重大事故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基金项目:交通运输部科技项目(200732822424)

注释

①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 [S].

②詹水芬,戴明新,洪宁宁等. 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J].天津科技,2008(6):81-83.

③侯志强,刘敏燕,徐宏伟.港航工程施工危险源辨识研究[J].水运工程,2008(3):14-16

④洪宁宁,詹水芬,彭士涛等.港口工程重大危险源实时监控预警系统研究[J].水道港口,2010(4):289-292.

⑤张霞.港口施工危险源评价方法应用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9.

⑥侯志强,刘敏燕,彭思义等.水运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风险评价关键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5):135-139.

⑦洪宁宁,詹水芬,彭士涛等.AHP-综合评价法在港口工程风险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水运工程,2010(7):78-81.

⑧朱建军.建筑安全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⑨张印玉. 通过重大危险源控制 提高建筑安全管理水平[J].建筑安全,2006(2).

⑩DBJ13-91-2007,建设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辨识和监控技术规程 [S].

中港第一航务工程局.安全手册.

中国交通建设监理协会.交通建设工程安全监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作者:洪宁宁 白景峰 詹水芬 彭士涛 戴明新

第2篇: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研究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利工程建设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导致施工人员伤亡和施工企业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首先概述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然后分析了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方法,最后重点探讨了危险源管理策略,以保障水利工程施工安全。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研究

一般来讲,水利工程规模较大,施工环境非常复杂。不同作业单元有不同的作业人员,各种材料需要运输、保管和加工,多种机械交叉进行施工作业,因此各种人员、物资和机器设备交织在一起,导致水利工程施工现场有不少潜在危险源。如果不能及时识别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就必然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一些危险源虽然暂时没有引发安全事故,却有可能造成水利工程质量问题,轻则需要返工,造成资源浪费和工期延误,重则会引发安全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加强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对水利工程的安全施工、如期完工、平稳运行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施工单位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及时辨别危险源并实现有效管理。

1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概述

1.1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含义

危险源指的是有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安全隐患。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存在不少危险源。比如,爆破作业本身就具有危险性,爆破冲击力和波及范围大,会对周边造成威胁。又如,高空作业时的安全隐患,水下作业时的安全隐患,工程建设中的模具、支架的架设过程,错综复杂的各种线路都是危险源或者是潜在的危险源[1]。

1.2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分类

按照可能影响的范围和造成的危险,危险源分为四类。一是有可能造成施工现场人员伤亡和设施设备损坏的现场危险源。例如,施工机械突然发生故障;一些建筑材料或者辅料本身具有毒性,容易挥发;部分物质具有易燃易爆特性;高空作业时出现坠物;施工现场出现山体坍塌等[1]。二是有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罹患职业疾病的现场危险源。例如,大型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会导致现场作业人员出现持续性耳鸣、神经衰弱以及失眠疲惫等。三是有可能造成施工作业环境损坏的现场危险源。因为作业环境遭到破环后,施工现场瞬时会发生温度、湿度、氧气的巨大反差变化,造成作业人员的身体损害或影响机器设备的性能和工程质量。四是施工场地方面的危险源。例如,在实施河道围岩的施工作业前,没有取得相关许可资质,没有按照施工环境和要求制定科学的安全措施和施工方案,结果造成工程的回填料进入下游河道,轻则会导致河道环境污染,重则会堵塞河道甚至导致前期工程的损坏。

1.3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工作的特点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工作是实现危险源有效管理的首要工作,因为只有辨识出危险源,才能针对性地对危险源采取监测、处理等后续措施。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工作具有三大特征。

一是持续性。危险源会出现在水利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施工中的每个环节、每个作业单元以及不同环节、不同作业单元的相互作用都会存在或者产生危险源。因此,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危险源辨识工作要全程持续。二是全员性。危险源存在范围较广,对每个作业人员都会产生危害,同时危险源监测难度较大,不能单单依靠工程管理层,每个作业人员都要具备危险源辨识的能力,能够随时随地参与危险源识别工作。三是复杂性。施工现场人、材料、设备相互交织,这就决定了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运用多种识别技术手段和识别仪器设备。同时,各个危险源识别单元作业时要及时分享监测信息,提高危险源辨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有效性。

2 危险源辨识及LEC评价方法

2.1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方法

首先,要细心观察。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工作具有全员性,每个现场作业人员都要养成细心观察的良好习惯,以便及时发现危险源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和发展。其次,要勤于学习。危险源的辨识工作要求高,现场作业人员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丰富的施工经验。这就要求缺少施工经验的作业人员在施工现场尽可能多地和有经验的施工人员交流,然后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对危险源进行分析和识别,从而做好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识别工作。最后,要善于分析。既要依据之前水利工程常见危险源的相关数据,又要结合施工现场的施工工艺和流程等实际情况,从而准确辨识危险源的风险等级,便于分层、分级管理[2]。

2.2 LEC风险评价方法

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作业线路过长、工程量过大、建筑物类型过多、参与施工人员数量较多、使用的机器设备种类和数量多、施工环节和工艺流程复杂,致使工程施工现场存在较大、较多的潜在危险源。因此,要采用LEC风险评价方法对其进行判定。疏花干渠改建工程是《敦煌规划》昌马灌区节水改造2013年度骨干工程(V),本水利工程充分结合实际情况,改进了LEC风险评价方法,使之变为:

D=L·E·C·M (1)

式中,D为危险性;L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为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为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M为管理抵消因子。

在本水利工程中,鉴于施工地位于戈壁,其L值为1,工作人员连续工作8 h以上,E为6,作业区内共有35~45人,并以断面开挖、砼现浇为主,因此,C为5。同时,本水利工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制定了相关安全管理制度,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M为0.4。因此,D=1×6×5×0.4=12。由计算结果可以明确看出,该水利工程施工的危险等级为低度危险。因此,LEC风险评价方法对于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防控准确性高,实际作业中要注重结合LEC法评价计算的结果,及时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降低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发生率。

3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有效管理策略

3.1 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首先,要成立水利工程现场施工危险源的辨识防控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施工现场管理区域及作业环节,分解辨识工作。同时,各相关责任人进一步细化辨识责任和流程,把每个环节、每个区域、每个时间段具体到人,形成健全的责任体系[3]。

3.2 完善现场管理安全体系

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必须将安全工作放在首位,结合工程现场具体情况,不断完善现场安全管理体系。首先,将安全责任充分落到实处。根据工程各方面实际状况,编制科学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案,组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小组,开展网格化管理模式,为现场施工工序的顺利安全推进提供可靠保障。其次,加大安全施工宣传力度。定期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教育培训学习机会,可以通过张贴广告、开设公众号、宣传板以及广播等多种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特别是需要将新入职人员作为安全宣教的重点对象。再次,完善安全管理制度。要真正做到安全无空白、无死角,全方位覆盖,并将安全工作和薪酬绩效考核直接挂钩,通过安全督导组的不定期检查,实现责任的具体量化、工作细化和效果实化,确保安全管理成效。

3.3 严格管理,奖优罚劣

施工单位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细化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加强施工现场的监督检查,严格考评纪律,及时进行表彰奖励和批评处罚,从而实现施工现场管理的制度化。

3.4 加大易燃易爆物品管理力度

3.4.1 做好施工现场火药管理工作。大多数水利工程的工期较长,施工环境较为恶劣,工程建设过程存在较大的能耗,很多位置都需要利用火药实施爆破处理,所以火药在施工现场比较常见,而其又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物品,必须加强管理,保证施工环境安全。无论是火药的存储还是运输过程,严禁将其和各类易燃易爆物品混放。爆破实施前,需要进行全面清场。具体爆破时,专业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半径和当量。

3.4.2 做好燃油管理工作。水利工程施工会用到一些大型機械设备,所以燃油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一种燃料。在油料管理过程中,要提前做好统筹规划,明确管理负责人和具体的职责,督察组要不定期进行抽查,督促管理人员认真落实管理责任。

3.4.3 做好压力容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容器操作规范实施,保证其运行过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操作人员要事先了解压力容器的极限温度值、压力值和操作安全注意事项以及中途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定期实施设备检修和维护。

3.5 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

根据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常见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辨识、处理流程,确保每个作业人员能够在危急时刻从容面对,把危害降到最低限度。

3.6 提升作业人员素养

目前,水利工程施工现场的一线作业人员多数为农民工,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施工知识、危险源辨识教育,甚至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因此,要通过学习培训、实地操练、考核评估等方式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教育,提升作业人员的专业技能、理论知识和安全意识,提升其危险源辨识和处理能力。

3.7 强化设备管理和控制

当前,施工企业要强化设备管理和控制。一是考虑设备的安全稳定性能,从生产商的资质和信誉、业内评价、设备试用表现等方面综合选择设备。二是操作人员实行准入制,既要具有资格证书,又要具有丰富操作经验。三是加强设备日常检修保养,定期进行保养检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转。四是合理使用设备,不超负荷运行,不违规作业,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减少设备故障导致的安全事故[4]。

3.8 加强自然灾害预警

加强自然灾害预警,是保证水利工程安全生产的核心要素。一是日常要和当地气象部门有效沟通,一旦接收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就应该立即启动安全应急预案。如果为橙色预警信息,则每24 h实施一次跟踪反馈;如果为红色预警信息,则每12 h实施一次跟踪反馈,直至预警解除。二是如果施工区域处于高海拔环境,要做好施工人员高海拔外业防护工作,保证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三是及时报送各类自然灾害数据信息,并将其纳入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目标考核内容,追究并严厉惩处瞒报、迟报、漏报以及谎报信息的行为。

4 结语

水利工程施工现场会有各种危险源,一旦不能准确识别,将会导致安全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影响水利工程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因此,要健全危险源的识别管控机制,提升作业人员的辨识处理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准确辨识和及时处理危险源,确保施工现场安全。

参考文献:

[1]李鸿伟.基于危险源管理的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研究[D].北京:中国矿业大学,2011.

[2]金鑫.地质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孙富达.建筑施工危险源辨识与控制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2.

[4]崔纪委.水利施工现场危险源辨析及其风险评价研究[D].秦皇岛:河北农业大学,2012.

作者:李丹颖

第3篇: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工程项目安全事故多发生于施工现场,这使得加强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控制和管理成为实现安全主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对施工现场常见的事故类别和危险源管理失控原因进行分析后,从规范辨识流程设计、安全上岗、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改进策略。

关键词: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信息化

一、引言

现阶段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事故较多,每年存在伤亡情况的安全事故数都达到几百起,这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愈发重要。施工现场是事故多发地,现场施工受到地形、地物、地质、季节、施工环境、工程特点、施工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另外,工程项目施工多为立体交叉作业,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加之大量的农民工参与,使建筑施工的安全状况十分严峻。

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种类繁多、隐蔽性强、破坏性大,这使得工程项目施工现场的危险源管理成为建筑施工安全控制的核心问题,应加强对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增强危险源的可控性和辨识效率。

二、施工现场的事故类型分析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从这个概念上讲,危险源并不完全是发生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而是具有危险隐患的部位或源头,是多种危险物质、破坏性能量集中的场所。在不同的系统范围中,危险源的区域、类型、类别等均有所不同。在工程项目建设领域,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坍塌事故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中由危险源引发的主要事故类型。

(一)高处坠落

根据我国2009年6月施行的《高处作业分级》(GB/T 3608-2008)规定,在距坠落高度基准面2m或2m以上有可能坠落的高处进行的作业均属高处作业。受环境或人为因素影响而导致的高处作业坠落简称高处坠落。高处坠落因高处作业者工作时所处的部位不同可分为:临边作业高处坠落、悬空作业高处坠落、孔洞作业高处坠落、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交叉作业高处坠落等。

(二)坍塌

坍塌事故常见于地下工程和大面积混凝土浇灌工程中,发生坍塌事故的危害性比较大。在地下工程中,勘察方式和勘察范围较难实现完全信息获取,地质、管线、障碍物等情况基本都是分区域的代表性数据表达,这使得地下工程施工的危险隐患数目大大增加,坍塌监测和事故处理也存在较大困难。另外,边坡重物荷载及交通运输等也会造成对原有地下情况的破坏。在大面积混凝土浇灌工程中,脚手架支撑力不足是造成坍塌的主要原因。

(三)物体打击

物体打击主要是指由物体在失控或环境不完善监控情况下由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工程项目具备的进度紧张、资源类别和数目繁多、交叉作业频繁等特点都会造成物体失控状态或施工环境不完善监测的情况,以致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在施工中常见的物体打击事故有以下几种。

1.材料器具使用或机械设备运转时高处掉落、高速甩出、大惯性撞击等伤人事故。

2.垂直运输或塔吊等吊装物品时发生的坠落或惯性伤人。

3.设备违规操作伤人或人违规进入设备作业空间伤人。

4.因温度、撞击等导致压力容器爆炸,进而发生的碎片伤人等。

三、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失控的根源

在工程项目的每个作业活动中都存在有大量的危险源。这些危险源导致事故的触发条件各不相同,但是一旦发生就可以造成人员伤害、机械损坏、火灾等安全事故。危险源的正确识别能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而提高项目的安全性。识别危险源首先要认识危险源管理失控的根源。

(一)安全意识淡薄

无论是作业人员主动发生事故或被动承担伤害,人为因素都是安全事故的最核心根源。而人为因素的重要表现就是安全意识淡薄,进而会产生违规操作、违章作业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问题的根源在于从业人员流动性强、文化程度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安全习惯没有养成等,进而导致对危险源缺乏足够的辨别和避害能力。

(二)施工单位对安全的投入不足

良好的安全防护措施需要足够的安全投入,但在当前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安全投入体制,企业为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取更大利润而忽视安全投入工作。因此,虽然当前安全检查和专项整治工作开展的效果显著,但整体安全事故及伤亡数目并没有大幅度下降。

(三)监管力度不够

对比发达国家,我国还没有建立起比较科学的施工安全监督管理模式,对危险源的辨识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没有很好地应用法律、经济和科技手段来提高监管力度。

(四)安全技术有待提高

安全技术包含安全施工技术和安全管理技术。随着高层建筑、复杂建筑和特型建筑的增多,技术要求和施工要求更为精准,危险源数目和类型也随之增多。但建筑行业对新危险源的认识却还较为滞后,作业人员对新技术、新工艺的掌握不熟练,无法实现高效的安全管理,这些给建筑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五)信息化建设不到位

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我国在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危险源的辨识和管理的信息化中也存在着严重问题。缺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开展危险源管理的技术研发和实践运用。

四、施工现场危险源管理改进策略

施工现场危险源的辨识与管理应该以危险源的防控为核心,重在持之以恒,坚持危险源的动态管理和实时防控,建立健全危险源识别、评价和管理制度,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危险源信息库,有效提高项目安全管理的水平。

(一)做好危险源评价工作

危险源评价是危险源识别之后的重要工作,其目的在于对危险源的发生条件、概率、危害性和处理方案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危险源管理的重点和要点,进而确定危险源发生的触发条件等核心问题。图1为本文设计的危险源评价流程图,图中显示了危险源评价的基本流程和问题的解决路径。

(二)做好危险源动态辨识工作

在施工过程中,要做好对危险源进行动态的识别。本文根据动态识别的阶段将其设计为施工前辨识、施工中辨识、事故后辨识和施工后辨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重点和特定流程。项目部对工程项目施工工序的动态分析有助于检查并纠正安全隐患。图2为危险源的动态管理流程。

(三)做好安全上岗工作

经过对住房与城乡建设部2004~2012年的安全事故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安全事故发生的死亡人数、死亡时间、死亡原因等都有其规律性。这个规律性体现在死亡人数上就是1人死亡的安全事故非常多,因此要加强安全上岗工作,培养工程项目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的规范使用,做好安全生产组织工作。

(四)做好危险源管理信息化工作

合理利用信息化手段,这不仅是大量危险源数据处理的需要,也是规范化管理的需求。施工现场应通过进行危险源辨识和管理的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对危险源的动态把握。这就需要进行危险源数据信息的搜集、分析和处理,实现项目危险源数据的可持续使用,实现自动化、信息化的分析预警,从而实现对危险源的直接管理和监督。积极利用物联网、互联网、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来搭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有效的安全控制,这将是工程项目安全管理的发展趋势。

五、结论

工程项目的类型和建设规模差异较大,项目危险源也多种多样,导致工程项目安全隐患日益增多。因此,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危险源的有效辨识和高效管理是降低安全事故率、促进项目成功的重要内容。本文认为,设置辨识及动态管理流程、加强安全上岗工作、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便利将有助于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

参考文献:

[1]陈远吉,王霞兵.建筑工程施工安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谢伟.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危险源的辨识、评价和控制[J].工程技术,2010(12).

[3]赖华清.重大危险源控制研究[J].建筑安全,2009(04).

*本文受北方工业大学青年重点科研项目“基于PHA-LEC 分析的建筑工程项目安全评价体系研究”资助。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作者:牛天勇

第4篇:重大危险源工程 建质

重大危险源工程建质[2009]87号文与建质[2004]213号文对比 需专家论证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序号名称建质[2009]87号建质[2004]213号说明 1 深基坑工程√√基本相同

2 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构造部分加强,荷载部分放松 3 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新加入论证分部 4 脚手架工程√×新加入论证分部 5 拆除、爆破工程√√基本相同 6 其它部分

6.1 地下暗挖工程√√基本相同

6.2 高空作业的工程强调50m以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明确工程分类

6.3 钢结构工程跨度大于36m ×新加入论证分部

6.4 网架、索膜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新加入论证分部 6.5 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基本相同

6.6 顶管工程等√×新加入论证分部

6.7 人工挖孔桩开挖深度超过16m 未明确,列入暗挖部分细化 共六大类共六大类

模板工程及支撑系统(专家论证部分)

序号名称建质[2009]87号建质[2004]213号说明

1 搭设高度 8m及以上超过8m 如果高度刚好8m,以前不用,现在需要专家评审 2 搭设跨度 18m及以上超过18m 如果跨度刚好18m,以前不用,现在需要专家评审 3 施工总荷载 15kN/m2及以上大于10kN/m2 放宽了施工荷载部分 4 集中线荷载 20kN/m及以上大于15kN/m 放宽了集中线荷载部分

脚手架工程(专家论证部分)

序号名称建质[2009]87号建质[2004]213号说明

1 搭设高度 50m及以上无要求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2 提升高度 150m及以上无要求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3 架体高度 20m及以上无要求悬挑脚手架工程

关于印发《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通

知(建质[2009]87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委,江苏省、山东省建管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中央管理的建筑企业: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组织修定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九年五月十三日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明确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内容,规范专家论证程序,确保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实施,积极防范和遏制建筑施工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及相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下简称“建筑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装修和拆除等建筑安全生产活动及安全管理。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是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见附件一。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以下简称“专项方案”),是指施工单位在编制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单独编制的安全技术措施文件。

第四条 建设单位在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或办理安全监督手续时,应当提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建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制度。

第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在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前编制专项方案;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应当组织专家对专项方案进行论证。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见附件二。

第六条 建筑工程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编制。其中,起重机械安装拆卸工程、深基坑工程、附着式升降脚手架等专业工程实行分包的,其专项方案可由专业承包单位组织编制。

第七条 专项方案编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要求和技术保证条件。

(二)编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三)施工计划:包括施工进度计划、材料与设备计划。

(四)施工工艺技术: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方法、检查验收等。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组织保障、技术措施、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六)劳动力计划: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七)计算书及相关图纸。

第八条 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技术部门组织本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经审核合格的,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实行施工总承包的,专项方案应当由总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不需专家论证的专项方案,经施工单位审核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核签字。

第九条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专项方案应当由施工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

下列人员应当参加专家论证会:

(一)专家组成员;

(二)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或技术负责人;

(三)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相关人员;

(四)施工单位分管安全的负责人、技术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专项方案编制人员、项目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五)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相关人员。

第十条 专家组成员应当由5名及以上符合相关专业要求的专家组成。

本项目参建各方的人员不得以专家身份参加专家论证会。

第十一条 专家论证的主要内容:

(一)专项方案内容是否完整、可行;

(二)专项方案计算书和验算依据是否符合有关标准规范;

(三)安全施工的基本条件是否满足现场实际情况。

专项方案经论证后,专家组应当提交论证报告,对论证的内容提出明确的意见,并在论证报告上签字。该报告作为专项方案修改完善的指导意见。

第十二条 施工单位应当根据论证报告修改完善专项方案,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

实行施工总承包的,应当由施工总承包单位、相关专业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签字。

第十三条 专项方案经论证后需做重大修改的,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论证报告修改,并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四条 施工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方案组织施工,不得擅自修改、调整专项方案。

如因设计、结构、外部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确需修改的,修改后的专项方案应当按本办法第八条重新审核。对于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的专项方案,施工单位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第十五条 专项方案实施前,编制人员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应当向现场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第十六条 施工单位应当指定专人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督和按规定进行监测。发现不按照专项方案施工的,应当要求其立即整改;发现有危及人身安全紧急情况的,应当立即组织作业人员撤离危险区域。

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应当定期巡查专项方案实施情况。

第十七条 对于按规定需要验收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当组织有关人员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经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及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第十八条 监理单位应当将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应当针对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等,制定安全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

第十九条 监理单位应当对专项方案实施情况进行现场监理;对不按专项方案实施的,应当责令整改,施工单位拒不整改的,应当及时向建设单位报告;建设单位接到监理单位报告后,应当立即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施工单位仍不停工整改的,建设单位应当及时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

第二十条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按专业类别建立专家库。专家库的专业类别及专家数量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设置。

专家名单应当予以公示。

第二十一条 专家库的专家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诚实守信、作风正派、学术严谨;

(二)从事专业工作15年以上或具有丰富的专业经验;

(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第二十二条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专家资格审查办法和管理制度并建立专家诚信档案,及时更新专家库。

第二十三条 建设单位未按规定提供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清单和安全管理措施,未责令施工单位停工整改的,未向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报告的;施工单位未按规定编制、实施专项方案的;监理单位未按规定审核专项方案或未对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实施监理的;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应当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

第二十四条 各地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区实际,依照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实施。原《关于印发<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的通知》(建质[2004]213号)中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废止。

附件一: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附件二: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附件一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2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三)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五、脚手架工程

(一)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四)吊篮脚手架工程。

(五)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六)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一)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二)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它

(一)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二)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三)人工挖扩孔桩工程。

(四)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

(五)预应力工程。

(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附件二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一、深基坑工程

(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2及以上。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三、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四、脚手架工程

(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五、拆除、爆破工程

(一)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二)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三)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四)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

六、其它

(一)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二)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三)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四)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第5篇:排水工程危险源识别及防范措施

建筑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但同时由于建筑施工事故造成的后果也十分的严重。特别是近年来大型工程增多,施工技术含量提高,增大了施工难度和施工危险性。尽管我们已经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施工安全事故仍然在不断的发生,危险源是引发安全事故的根源,是导致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对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危险源及其触发因素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研究,从源头开始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那么就能有效预防安全事故,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有序进行,这对于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有必要从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根源出发,从全新的视角去全面系统的分析我国的施工安全管理。 1我国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现状

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总体现状表现为:虽然安全事故总数有下降的趋势,但安全事故次数仍然较多,且安全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多,安全事故发生率远高于英美等发达国家。我国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而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和缺陷,这己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索。2010年,我国建筑业从业人数达到了3314.95万人,建筑业实现总产值9520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3.9%,比上年增长24%,但是,建筑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各种施工安全事故也在频繁发生,这使其成为我国所有工业部门中的第二大危险行业,仅在采矿业之后。 2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的危险源

1)高处坠落。高处坠落是在高处作业的情况下,由于人为的或环境影响的原因导致的坠落。该危险源的突发概率以及发生后造成的伤亡率很高。仅在2011年1月份,高处坠落导致的事故就占了当月全国建筑安全事故的60%以上。高处坠落事故主要表现为:洞口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攀登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悬空作业高处坠落事故,操作平台作业高处坠落事故,交叉作业高处坠落事故。

2)机械伤害。机械伤害是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常见伤害之一,主要指机械设备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形式的伤害。施工现场在钢筋下料处理、混凝土浇灌、各类切割和焊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机械设备。易造成机械伤害的机械和设备主要有:运输机械,钢筋弯曲处理机械、装载机械,钻探机械,破碎设备,混凝土泵送设备、通风及排水设备、其他转动或传动设备等等。

3)物体打击。物体打击指由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一般都比较紧张,这就使得施工现场的劳动力、机械和材料投入较多,并且需要交叉作业。在这种情况下就极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

4)触电伤害。触电伤害一般可以分为电伤和电击两种。电伤一般是由于电流的热、化学和机械效应引起人体外表伤害,电伤在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一般不会造成施工人员的生命危险;电击是指电流流过人体内部造成人体内部器官的伤害,这种触电伤害的后果比较严重,甚至经常会危及生命。

5)坍塌事故。坍塌事故在地下工程中较为常见,尤其是边坡支护工程中。在施工前的地质勘测中,地下的情况只能是分区域的大致了解,这就对未知的地下情况造成坍塌事故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另外在不具备放坡条件的情况下,强行放坡,坑边布置重物或停放各类运输车辆都会大大提高坍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在雨雪季之后更要注意避免由于土壤物理力学性能发生变化而导致发生的事故,如冻融现象导致的坍塌。

6)起重伤害。工程项目起重吊装时由于吊点、吊装索具、指挥信号、卷扬机、起重重量等因素会造成起重机器的整体失衡,或者物料吊装过程中的坠落、撞击、遗洒等问题,直接会造成对人、机械设备和车辆的伤害。 7)危险品。在工程项目中由于焊接、切割、驱动、制冷等需求,经常会需要一些易燃、易爆的施工资源。如果对这些资源不按严格的规章制度存放、搬运和使用,那么就会在各个环节有危险品爆炸、泄露的隐患,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3建筑项目现场施工危险源的防范对策 3.1技术控制措施

主要运用的技术控制措施包括: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屏蔽危险源、坚固防护设施、消除薄弱环节、避免靠近危险源、控制危险源触发因素、取代操作、警告警示、冗余技术、个人防护等。在施工系统中,要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存在状态、触发条件等方面的特征,以及施工企业能够采用的技术、人力、物力,有选择地采用上述技术措施,以达到消除、控制、防护、转移危险源的目的。危险源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施工作业中的危险源控制技术和安全设施2个方面的内容:

1)危险源控制技术是根据现有的工艺技术的安全要求和标准,一方面对施工过程中的第一类危险源,如机械设备、物质材料等的危险属性如温度、压力、强度等加以控制,避免在触发因素的影响下,一旦约束失效引发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加强紧急情况下的控制装置执行能力,如紧急过电保护装置、机械突发事件紧急停车系统等。2)安全设施是指一些施工现场预防危险源引发事故的设备和手段。如工地消防设施(消防水、消防车、灭火器、其它灭火装置、消防通道等)、危险源监控系统、检测报警系统和防静电设施等。技术层面的措施在开展危险源控制的工作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当我们充分发挥技术措施的效用时,才可能有效地规避管理失误导致的第一类危险源能量意外释放,避免事故的发生。 3.2管理控制措施

做好应急准备要从容地应付紧急情况,需要周密的应急计划、严密的应急组织、精干的应急队伍、灵敏的报警系统和完备的应急救援设施。单位根据实际需要,应建立各种不脱产的专业救援队伍,包括:抢险抢修队、医疗救护队、义务消防队、通讯保障队、治安队等,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骨干力量,担负单位各类重大事故的处置任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管理控制程序:

1)建立健全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对危险源进行辨识和评价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各项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危险源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重大危险源控制实施细则、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制度、交接班制度、检查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危险作业审批制度、异常情况紧急措施和安全考核奖惩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2)明确安全责任,定期安全检查。对施工过程中的各项危险源管理工作确定各级负责人,并明确他们各自应负的具体责任,做到安全责任到人。特别要明确各级单位对归属区域的危险源定期检查的责任,包括施工人员的每天自查、职能部门的定期检查、企业领导的不定期督查等。3)加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控制。搞好安全值班工作、日常安全检查工作和按操作规程进行正确作业。所有活动均应认真做好记录,使危险源控制工作时时刻刻处在有序进行之中,保证对危险源及其触发因素的有效控制。4)建立安个信息反馈制度。抓好信息反馈工作,及时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建立健全信息反馈系统,制定信息反馈制度。对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应根据其性质和严重程度,按规定实行各级信息反馈和整改,并作好整改记录;发现重大危险隐患,及时报告主管领导,组织紧急处置。5)搞好危险源控制管理的考核评价和奖惩工作对危险源控制管理的各方面工作应当制定相关的考核标准,定期进行严格的考核评价,给予奖励或处罚,并逐年提高要求,促使企业和项目组织在危险源管理水平上实现不断的提高。 3.3人的行为控制措施 1)加强教育培训,增强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增强各个流程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知识。熟练操作技能,对涉及危险源管理的相关领导和人员进行定期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危险源管理的意义;施工项目危险源的辨识和评价;危险源触发条件及控制措施;危险源管理的日常工作和事故应急处理等。2)岗位操作标准化。根据各个工种和各个施工阶段所涉及的危险源及其特征,制定合理的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通过专门的培训教育,使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真正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对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要根据施工进度和实际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修正。 4结语

论文通过在对危险源进行理论分析,并从技术控制措施、管理控制措施及人的行为控制对建筑施工危险源管理与控制中进行了深入探讨,希望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建筑安全生产事故高发性和改善建筑企业的安全生产现状。

排污管道施工危险源的识别预防及事故预防

A.危险源的识别

一、物体打击

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独脚吊杆起吊重物时绳断、脱钩、井上物体放置不当跌进井下造成的物体打击。

2.顶管施工过程中龙门吊、吊车向工作井内下管挂管方式不当及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当,钢丝绳断裂造成的物体打击。

3.顶管过程中顶铁放置不当造成蹦铁产生的物体打击。

4.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沟槽边物体放置不当跌进沟内造成的物体打击。

5.顶管管材放置不当造成滑管产生物体打击。

6.顶管机高压油管脱落,高压油产生物体打击。

二、土方坍塌

1.开槽埋管施工中支护不及时造成的沟槽坍塌。

2.开槽埋管施工中砼路面下形成神仙土造成的土方坍塌。

3.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施工中砼井壁灌注不及时造成的土方坍塌。

4.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中随意改变井壁结构造成的土方坍塌。

5.顶管施工中,顶进人工回填卵石地层及其它不稳定地层掘进过长造成的土方坍塌。

三、高空坠落

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施工过程中,井边围栏不围护或围护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上下人爬梯安装不当造成的高空坠落;独脚吊杆操纵职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

2.工作井进场及转场施工中,搭设龙门吊,拆、装简易出土龙门吊,工作职员不系安全带造成的高空坠落。

四、触电

1.工地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配电线路不符合安全规定造成漏电。

2.电缆线老化、与使用功率不匹配造成漏电。

3.线缆接头未用尽缘胶布包扎,接头处设搭接造成脱落。

4.各种电器没有防雨、防潮措施造成漏电。

5.穿越各路口明设电缆没加设防护套管产生漏电。

6.无上岗证擅自上岗作业造成事故。

五、有害气体危害

1.顶管及开槽埋管施工过程中挖断不明管道造成气体泄露。

2.进进现状给水井及排水检查井不留排气时间,造成气体危害。

六、交通事故

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开槽埋管施工作业面未按规定围护防护栏。

2.施工作业现场未按规定设置安全警示牌、限速牌、禁止通行牌、夜间警示灯或警示灯夜间不亮造成交通事故。

七、公用设施破坏

1.地下给水管、排水管在施工中破坏。

2.地下燃气管道在施工中破坏。

3.地下光缆、电缆在施工中破坏。

4.地上路边电杆在施工中破坏。

5.地上空中电线在施工中破坏。

八、顶管施工穿越竹公溪,发生地层漏水事故。

B.危险源的预防

一、物体打击的预防

1.顶管工作井、接收井施工过程中独脚吊杆主吊钢丝绳连接处卡头每处不应少于2个;钢丝绳每两天检查一次;吊土麻绳直径不应大于20mm,天天检查两次。

起吊块状物体应装框或用吊布;吊勾应有防脱落装置;井上物体放置应距井边2米以外。圆形易转动物体应设片塞;堆集物体高度不应大于1.5米。

2.顶管施工下管时应使用专用起吊设备,改用其它装置时应通过有关职员准许。吊杆钢丝绳卡头连接不应少于2个,挂管工具应使用专用工具。主吊钢丝绳每3天检查一次。

3.顶管使用顶钢应使用专用圆形顶钢,当使用其它长形顶钢时应有防蹦铁装置。

4.沟槽边1米以内不准堆放物体;管材应分散放置,不准堆码。

5.顶管管材在井边放置不准堆码,管材应用卡塞固定。

6.顶管机高压油管接头应联接牢固,每3天检查一次,有题目及时更换。

二、土方坍塌事故预防

1.开槽埋管施工中钢板桩及支撑杆的设置现场技术职员施工前应按施工规范及技术要求进行交底。钢板桩之间的土方挖除后应马上安装横支撑,无支撑时沟槽内严禁下人。

2.沟槽开挖严禁掏挖神仙土。如因地质题目造成塌方形成神仙土,悬空的砼路面板应及时清除。

3.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逆作法灌注砼井壁时分层高度不应大于1.2m。

4.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如地层结构发生变化,确需改变原设计井壁结构时应通知相关职员,同意后方可改变。

5.采取人工掏土顶管施工,机头工具管刃脚应始终保持在土体之内。

三、高空坠落事故的预防

1.顶管工作井及接收井边围栏应使用国家标准脚手杆,严禁使用薄壁分歧格材料做围护杆。围护立杆应深进砼井壁不小于200mm,井边围栏的具体搭设尺寸应按设计图纸施工。不得随意更改。井内上下人爬梯要焊接全封闭护栏。独脚吊杆操纵职员要系安全带。

2.工作井、接收井的进场、转场、搭设简易龙门吊、拆除简易吊脚手架杆时现场技术职员应进行安全交底,交代搭、拆顺序,施工作业职员需带安全带。

四、触电事故的预防

1.工地施工用电及生活用电的配置应由专业电工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交底规范》的相关要求进行配置。

2.电缆线的使用期限应进行登记标识,年久老化与使用功率不匹配的电线、电缆禁止使用。

3.各种电器应设置防潮措施,所有线、缆接头应、打结,并用尽缘胶布包扎。

4.所有穿越各路口的明设电缆必须加设钢管防护套。

五、有害气体事故的预防

1.顶管施工应安装送风装置向工作面送风,顶进过程中发现不明管道时应通知有关职员,禁止私自处理。当地层中有异味时应马上撤离现场。

2.当需要进进现状给水检查井、排水检查井施工作业时,应先打开检查井盖透风,15分钟后用明火检查井内空气含量,必要时工作职员戴防毒面具进进井内作业。

六、交通事故的预防

所有施工作业面开工前必须按要求设置安全防护栏、安全警示牌、限速牌、单行线标识牌、禁止通行牌、夜间警示灯,经安质工程师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准施工作业,夜间需有专人巡视。

七、公用设施破坏的预防

1.项目开工前工程组应调查地下公用设施的现状情况,绘制现状图,标明管道的埋深、平面尺寸及管道的用途。

2.开槽埋管施工电器近建筑、电杆等公用设施需设置丈量点,施工过程中丈量其变化情况。

八、地层漏水事故的预防

顶管施工穿越竹公溪之前应具体了解地层情况顶管机头处应设置防水闸板。

C、事故的应急措施

1.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时,施工现场负责人应马上组织现场职员进行事故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并电话通知项目经理(13990669848)、安质工程师,组织保护好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2.当发生土方坍塌事故时,施工现场负责人应马上组织现场职员进行事故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并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当明确事故职员具体位置时,可配合挖掘机急救,位置不明确时人工急救。事故职员救出后马上进行人工呼吸,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3.当发生高空坠落事故时应将事故伤员就地放平妥善安置,如有外伤应进行止血,拨打急救电话120、110,同时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4.当发生触电事故时,应马上切断电源,将事故职员放平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120、110急救电话,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5.当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故时,应马上向事故现场送风,将事故职员转移至透风良好处,平放进行人工呼吸,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通知项目经理、安质工程师,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6.当发生交通事故时,现场负责人应马上组织,将伤者救出、止血、急救。同时拨打急救电话120、110,交警支队电话**保护事故现场,以利事后调查。

7.当给水管挖断时,应马上将就近阀门封闭,电话通知自来水公司抢修队

8.当燃气管道挖断,事故现场不准使用明火,不准进行电器操纵。事故职员马上撤离,如四周有阀门应马上封闭,同时电话通知燃气公司

9.如电信通讯线路破坏,马上拨打移动公司:

10.当顶管发生地层漏水事故时,应马上封闭机头闸门,管内工作职员马上撤离,同时拨打

110、120急救电话。

第6篇: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公示和

跟踪整改制度

(试行)

为了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对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的监控,提高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水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本制度所称重大危险源是指存在重大施工危险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分部分项工程,主要包括:

1、施工现场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沟(槽)工程;

2、地下暗挖工程;

3、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高大模板工程以及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

4、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5、城市房屋拆除与爆破;

6、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

7、起重吊装工程;

8、30m及以上高空作业;;

9、对工地周边设施和居民安全可能造成影响的分部分项工程。

10、其他专业性强、工艺复杂、危险性大、交叉等易发生重大事故的施工部位及作业活动。

施工总承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应根据工程特点和施工范围,在基础、结构、装饰阶段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安全分析,对可能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列出重大危险源,制定有关安全监控措施,并由施工总承包单位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备案。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与管理

1、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制定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制度,建立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具体责任,制定消除或减少危险性的安全技术方案、措施,认真组织方案、措施的实施,并对其进行严格的监控、检查和验收。

2、重大危险工程的施工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专项施工方案除应包括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外,还应当包括监控措施、应急方案以及紧急救护措施等内容。

3、专项施工方案应由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进行审核,审核合格,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对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中规定的整顿达到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确需修改时,应按原审批程序重新审批。

4、危险性较大工程的施工单位应按专项施工方案严格进行技术交底,并有书面记录和签字,确保作业人员清楚掌握施工方案的技术要领。

5、施工现场应当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在施工现场设置重大危险源公示牌,并在危险部位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时,应严格按照经审批的专项施工方案实施,且必须由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现场监督。

7、施工单位应编制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和应急预案并定期演练,演练资料形成成面记录存入安全管理档案。重大危险源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应急救援机构及职责;危险辨识与评价;应急设备与设施;应急能力评价与资源;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应急程序与行动方案;保护措施与程序;事故后的恢复与程序;培训与演练等。

8、监理单位应对重大危险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审核,对重大危险作业进行旁站监理。对旁站过程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开具监理通知单,问题严重的,有权停止施工。对整改不力的,应及时将有关情况报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

三、重大危险源的检查

1、施工总承包单位应建立重大危险工程施工台帐,每周组织分包、专业施工等单位按照专项施工方案对重大危险源的施工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施工安全检查记录。

2、监理单位应参与总包单位组织的重大危险工程的施工检查,并对总包单位开具的隐患整改单及整改情况予以确认。

3、凡被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工程,必须经常与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沟通信息,确保重大危险工程施工的信息畅通。

4、各级建设工程安全监督机构应建立全市在建工程重大危险源台帐,对列入监控范围的重大危险源,应重点管理,进行定期或不定期专项检查。

第7篇:重大危险源工程_建质[2009]87号文

重大危险源管理制度 建质[2009]87号文

第一条 为了加强建设工程项目的安全技术管理,规范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和监督管理行为,防止建筑施工重大安全事故,依据国务院《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等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以及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拆除等活动。

第三条 在下列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前,建筑施工企业应当单独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一)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

基坑支护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并采用支护结构施工的工程;或基坑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复杂、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上等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土方开挖工程是指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

(三)模板工程

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大模板等;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及特殊结构模板工程。

(四)起重吊装工程

(五)脚手架工程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

2、附着式升降脚手架,包括整体提升与分片式提升;

3、悬挑式脚手架;

4、门型脚手架;

5、挂脚手架;

6、吊篮脚手架;

7、卸料平台。

(六)拆除、爆破工程

采用人工、机械拆除或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建筑幕墙的安装施工;

2、预应力结构张拉施工;

3、隧道工程施工;

4、桥梁工程施工(含架桥);

5、特种设备施工;

6、网架和索膜结构施工;

7、6m以上的边坡施工;

8、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可能影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已经行政许可,尚无技术标准的施工。

第四条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审核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由建筑施工企业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施工企业技术部门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审核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

(二)施工企业完成审查后报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三)上述编制、审核、审定者均应在专项施工方案上亲笔签名并注明技术职称和身份证号。

第五条 下列危险性较大工程(指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导致作业人员群死群伤或造成重大不良社会影响的分部分项过程),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

(一)深基坑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深度虽未超过3m(含3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工程。

(二)地下暗挖工程

地下暗挖及遇有溶洞、暗河、瓦斯、岩爆、涌泥、流沙、断层等地质复杂的遂道工程。

(三)高大模板工程

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 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m2,或集中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四)30m及以上高空作业的工程。

(五)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的工程。

(六)城市房屋爆破拆除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

(七)建筑高度超过60m的外脚手架、卸料平台及转运平台。

(八)起重量超过200吨的单机起重吊装工程或2台以上起重机抬吊作业。

(九)跨度30m以上或单层建筑面积2万平米以上钢结构,重量300吨以上或建筑面积5000m2以上的网架结构施工。

第六条 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组织不少于5人的专家组,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专家组应挑选具有高级技术职称或具有丰富安全管理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建筑施工企业不具备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专家论证审查能力的,可以在专家库中挑选相应人员;专家库分为省、设区市两级,分别由省建设业安全监督管理站和各设区市建筑安全监督机构整合当地安全技术人才资源,组织设立。

第七条 下列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应当从省级专家库中挑选相应人员组成专家组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认证审查。

(一)开挖深度超过8m的深基坑工程。

(二)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18 m,或施工总荷载大于20KN/m,或集中线荷载大于24KN/m的模板支撑系统。

(三)建筑高度超过100 m的外脚手架、卸料平台及转运平台。

(四)起重量超过300吨的起重吊装工程。

(五)大江、大河中深水作业工程。

第八条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专家论证审查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由建筑施工企业具备工程师以上技术职称的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编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具计算书和安全验算结果,交施工企业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核,审核合格后,由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审定;施工企业完成审查后报监理单位专业监理工程师审核,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

(二)建筑施工企业组织召开专家论证审查会议,对已编制的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论证审查,专家组人员必须专业对口,施工企业分管安全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和安全专职机构负责人及监理单位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应当列席论证会,并介绍方案编制审核情况;需要从当地专家库中挑选专家的,由施工企业在工程所在地设区市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建立的专家库中选择。

(三)专家组应当对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是否完整、计算书和验算依据等是否符合有关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等进行论证审查,形成一致意见后,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专家组所有成员均应在论证审查报告上签字,专家组书面审查报告应当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

(四)施工企业按照专家组提出的论证审查报告对安全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改完善,经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方可实施;专家组认为专项施工方案要做重大修改的,施工企业应当重新组织专家论证审查,并将专家组意见报告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安全监督机构。

第九条 施工企业必须加强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管理,要建立并落实登记制度和验收制度;在图纸会审和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好识别登记,纳入内部管理程序,并及时报告当地安全监督机构。对于已按专家组审查报告完善的专项施工方案由企业专职安全机构负责人和施工现场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跟踪落实,并履行好检查验收手续,不得无故变更。对于实际情况有变化、确实需要变更的,必须重新按程序审查,并履行审查签字手续。 第十条 施工现场存在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应当在大门醒目位置挂牌公示,公示内容应包括: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的名称、部位、施工期限、安全监控责任人和举报电话等。

第十一条 监理单位和项目监理机构要将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列入监理规划和监理实施细则的重要内容,要针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特点、周边环境和施工工艺制定详细具体的安全生产监理工作流程、方法和措施。专业监理工程师要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实施旁站监理,对于不按专项施工方案和专家认证审查报告实施的,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工程暂停令,并报告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拒不整改或不停止施工的,要及时向当地安全监督机构报告。

第十二条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安全监督机构,应当将本细则第五条规定的危险性较大的工程作为安全监督重点,对危险性较大的工程要编制详细的监督计划,实施跟踪监督,督促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落实法定审查程序和安全责任。对于不按规定程序实施、不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的,要坚决停工整改,整改符合要求后,方可复工。

对于不按规定程序实施、不符合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被停工整改的项目工程和施工单位由工程所在地安全监督机构按季度逐级上报至省建设业安全监督管理站。 第十三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行。

附件一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一、基坑支护、降水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或虽未超过3m但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复杂的基坑(槽)支护、降水工程。

二、土方开挖工程

开挖深度超过3m(含3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工程。

三、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一)各类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大模板、滑模、爬模、飞模等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5m及以上;搭设跨度10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0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15kN/m2及以上;高度大于支撑水平投影宽度且相对独立无联系构件的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

四、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采用起重机械进行安装的工程。

(三)起重机械设备自身的安装、拆卸。

五、脚手架工程

(一)搭设高度24m及以上的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四)吊篮脚手架工程。

(五)自制卸料平台、移动操作平台工程。

(六)新型及异型脚手架工程。

六、拆除、爆破工程

(一)建筑物、构筑物拆除工程。

(二)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七、其它

(一)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二)钢结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三)人工挖扩孔桩工程。

(四)地下暗挖、顶管及水下作业工程。

(五)预应力工程。

(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附件二

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范围

一、深基坑工程

(一)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

二、模板工程及支撑体系

(一)工具式模板工程:包括滑模、爬模、飞模工程。

(二)混凝土模板支撑工程:搭设高度8m及以上;搭设跨度18m及以上,施工总荷载15kN/m2及以上;集中线荷载20kN/m及以上。

(三)承重支撑体系:用于钢结构安装等满堂支撑体系,承受单点集中荷载700Kg以上。

三、起重吊装及安装拆卸工程

(一)采用非常规起重设备、方法,且单件起吊重量在100kN及以上的起重吊装工程。

(二)起重量300kN及以上的起重设备安装工程;高度200m及以上内爬起重设备的拆除工程。

四、脚手架工程

(一)搭设高度50m及以上落地式钢管脚手架工程。

(二)提升高度150m及以上附着式整体和分片提升脚手架工程。

(三)架体高度20m及以上悬挑式脚手架工程。

五、拆除、爆破工程

(一)采用爆破拆除的工程。

(二)码头、桥梁、高架、烟囱、水塔或拆除中容易引起有毒有害气(液)体或粉尘扩散、易燃易爆事故发生的特殊建、构筑物的拆除工程。

(三)可能影响行人、交通、电力设施、通讯设施或其它建、构筑物安全的拆除工程。

(四)文物保护建筑、优秀历史建筑或历史文化风貌区控制范围的拆除工程。

六、其它

(一)施工高度50m及以上的建筑幕墙安装工程。

(二)跨度大于36m及以上的钢结构安装工程;跨度大于60m及以上的网架和索膜结构安装工程。

(三)开挖深度超过16m的人工挖孔桩工程。

(四)地下暗挖工程、顶管工程、水下作业工程。

(五)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尚无相关技术标准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第8篇:建筑工程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杨东

重大危险源辨识方案

工程名称: 本溪新世界商业广场 编制人: 职务(职称): 审批人: 职务(职称): 监理总监: 职务(职称): 施工单位: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

目 录

一、工程概况„„„„„„„„„„„„„„„„„„„„„„„1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1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1

四、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2

五、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3

六、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10

一、工程概况

(一)、工程名称:本溪新世界商业广场

(二)、建设单位:辽宁实华集团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三)、工程概况:

1 .建筑高度:本工程为地下四层,地上分为A、B、C三座,A、B座地上二十七层,建筑物总高为94.40m;C座地上二十二层,建筑物总高为78.70m;裙房地上七层,建筑物总高为33.60m 2. 结构形式:本工程A、B、C座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裙房采用框架结构。

3. 地基基础:高层部分采用平板式筏板基础,多层部分采用柱下独立基础

加防水板基础,持力层为强风化砂岩层,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780kPa; 4. 使用年限:本工程在正常维护情况下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

5. 安全等级:本工程结构的安全等级按二级设计,结构重要性系数 =1.0;

6. 环境类别:除图中注明外,本工程 ±0.00 以下与土壤接触的地下室外墙及底板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其他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a)类;±0.00 以上无保温措施的外露女儿墙及悬挑等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二(b)类,其他构件的环境类别为一类;

7. 防水等级:本工程地下室底板及外墙的防水等级为二级,采用防水混凝土,设计抗渗等级为 S8;

8. 设防类别:本工程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

9. 抗震设防: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 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 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10. 建筑场地: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判定,本工程位于第 类建筑场地,设计场地特征周期为 0.35s;

11. 抗震等级:依据规范规定,除特殊注明外本工程的框架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剪力墙按二级抗震等级设计;

(四)、质量要求:省优。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所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个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为: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 米(含2 米)以上作业,建筑物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及雨天、雪天进行的高处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 2

可行性。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并对危险源进行公示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全体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能力。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的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对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设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进场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它故障的应退回设备供应部门进行维修合格后方可进场。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应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经项目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要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

- 4

6、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时建筑堆放。

7、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楼层或层面上的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载荷,造成楼板或屋面断裂坍塌。

8、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楼层或屋面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材料机具的,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放置。

(三)预防高处坠落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首先进行三级教育工作(公司、项目部、班组)。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防止高处坠事故的发生,首层完工后,搭设合理、牢固能起到防护作用的外脚手架,在架体外侧支挂密目式安全网,应注意的是在挂密目式安全网时,必须按规定高出施工层一步架。并在首层顶支挂第一道安全平网,在四层顶和顶层屋檐下支挂第二道和第三道安全平网,以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事故。

- 6

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必须实行TN—S系统供电,同时必须做到三级配电两级保护,配电箱符合规范要求,并能防雨、防潮。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或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在同一配电系统中,不得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做保护接地。

5、必须由持有上岗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的电管理维修及安拆。

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专职电工对现场电气设备每日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防碍操作、开关箱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 米。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

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10、照明专用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4 米的应使用安全电压。在潮湿和易触及带电体的照明电源必须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顺地拖拉。

- 8

指挥人员暂停止作业。

9、作业前技术员或施工员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使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

10、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戴运 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六)施工现场防火措施

1、加强对职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动火审批制度,凡需明火作业的部位需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 应有派专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炔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7、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的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8、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 10

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 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有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为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 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

- 12

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后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资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处理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五)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求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迅速启动项目救援小组,及时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程度,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

2、及时速报上级预案领导小组,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 求救。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

- 14

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浸受人体及对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部门及预案领导小组调查毒物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6、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第9篇:公路工程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防护措施

XX二级公路路基X合同段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

防护措施

XXX建设有限公司

XX二级公路路基第X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XX年X月X日

危险源的识别、评价及防护措施

一、危险源

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可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它的实质是具有潜在危险的源点或部位,是爆发事故的源头,是能量、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可能是某台设备室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一般来说,危险源可能存在事故隐患,也可能不存在事故隐患,对于存在事故隐患的危险源一定要及时加以整改,否则碎石都能导致事故。

二、重大危险源的识别

建筑业属于流动人员从事流动性作业、工序复杂、危险因素较多的行业,为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建筑行业特性,结合多承担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建筑结构、类型、规模、高度、施工环境、施工季节等特点,从人、机、料、法、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识别确认有7各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的危险源:

1、高处坠落

2、物体打击

3、机械伤害

4、触电

5、坍塌

6、中毒、窒息

7、火灾

8、透水

9、流沙

10、爆破

三、对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1、高处坠落——凡在基准面2米(含2米)以上作业,建筑四口五临边、攀登、悬空作业,可能导致人身伤害的作业点和工作面。

2、物体打击——高空坠落及水平崩溅物体造成人身安全伤害的。

3、机械伤害——机械运转工作时,因机械意外故障或违规操作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或机械损害的。

4、中毒、窒息——指化学危险品的气体、物体、粉尘、一氧化碳等,由呼吸、接触、误食及食物变质或含有害药品的食物造成的中毒,并对人身造成伤害的。

5、坍塌——基坑开挖不当、自重、透水等造成的坍塌,对人身或机械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6、触电——工程外侧边缘距外电高压线路未到达安全距离,用电设备未做到接零线或接地保护,保护设备性能失效,移动或照明使用高压,违规使用和操作电气设备,对人身造成伤害或损害的。

7、火灾——电气设备线路安装不符合规定,绝缘性能达不到要求,未按规定明火作业,易燃易爆物品存放不符合要求,对人体造成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的。

四、危险源的综合预防、控制措施

(一)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两个控制”,即前期控制、施工过程控制。

1、前期控制:工程开工前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时,针对工程的各种危险源,制定出防控措施。

2、施工过程控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监督检查,认真落实整改。

(二)加强安全生产的综合管理。

1、认真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杜绝一切人为事故的发生。

2、加强对员工队伍的安全教育,提高作业人员素质和安全生产自我保护意识。

3、增强各级管理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安全专业知识培训。

4、严格加强各种危险源和管理工作,结合工程特点,针对确认的危险源实施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

五、七个危险源的具体预防措施

(一)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作业人员的安全,防止机械队人体的伤害事故,制定本措施

1、对所有各种机械设备进场后,必须由役备负责人会同安全员和使用机械的人员共同对该机械设备进行验收工作,经验收发现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的或有其他故障的应有退回设备保障部门进行维修和安装。

2、设备安装调试合格后,进行检查,并按标准要求对该设备进行验收,项目组织验收合格后方能正常使用。

3、使用前腰对设备使用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技术交底和教育工作,使用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交底内容及近操作规程操作。

4、使用中经常对该设备进行保养检查,使用后要切断电源并锁好闸箱。

5、各种机械设备必须专人专机,凡属特种设备,其操作负责人要按规定每周对施工现场的所有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隐患时解决处理,确保机械设备的完好,防止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预防坍塌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防止开挖基坑、基槽时或在楼层面堆放过多物料及支撑模板出现坍塌事故,特制订预案措施。

1、为防止坍塌事故发生,在施工前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基本知识教育,严格按技术交底内容和操作规程施工。

2、基础工程施工前必须进行勘察,摸清地质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按照土质情况设置安全边坡或者固壁支撑。

3、对基坑、井坑的边坡和固壁支架应随时检查,特别是在雨天和解冻时期更要加强检查。发现边坡有裂痕,疏松或支撑有折断,走动等危险征兆,应立即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4、遇有特殊情况,进行抢工作业时,要更加强调周边的警戒力量,保证安全施工。

5、对于挖出的泥土,要按照规定放置,不得随意沿围墙或临边建筑堆放。

6、施工中必须严格控制建筑材料、模板、施工机械、机具或其它物料在结构层堆放数量和重量,以避免产生过大的集中荷载,造成结构断裂坍塌。

7、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结构物因施工需要必须放置材料机具的,必须进行结构载荷验算,采取有效支撑,加固措施,并对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能放置。

(三)预防高坠落事故的措施

为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根据本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工程实际情况,在确定高处坠落危险源后制定本措施。

1、为防止高坠落事故的发生,在工程施工前期对所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基本知识,安全注意事项等安全技术交底。

2、施工作业人员进场后,按不同层次(公司、项目部、班组)进行三级教育。

3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及不宜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严禁参加高处作业工作。

4、为保证防护措施能真正起到应有的防护作用,除灾具体实施过程中由项目负责人、安全专职人员及相关作业班组长,对防护设施进行必要的监督制作过程很验收外,还应按规定要求每周进行不少于一次的检查工作,以确保防护设施的完好性,防止坠落事故的发生。

(四)预防触电的防护措施

根据国家JGJ46-88规范规定,为了加强施工现场用电管理,保障施工现场用电安全,防止触电事故发生,制定本措施。

1、安装作业前,必须按规范、标准、规定对安全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及操作规程的交底工作。

2、在建工程外侧与外电高压线路未达到安全距离应增设屏障遮栏、围栏或保护网等防护。

3、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供电线路实行TN-SR接零保护系统,同时必须做到三级控制两级保护,电箱为标准电闸箱,并采取防雨、防潮措施。

4、电气设备应根据地区域系统要求,做保护接零,不得一部分设备保护接零,另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地。

5、必须由持有合格证件的专职电工,负责现场临时用电的电管理及按拆。

6、对新调入工地的电气设备,在安装使用前,必须进行检验测试。经检测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7、专职电工队现场电气设备每月进行巡查,项目部每周、公司每月对施工用电系统、漏电保护器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

8、配电箱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周围不得堆放任何妨碍操作、维修的物品,并与被控制的固定设备距离不得超过3米。安装和使用按“一机、一闸、一箱、一漏”的原则,不能同时控制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否则容易发生误操作事故。

9、配电箱应标明其名称、用途,并做出分路标志,门应配锁,现场停止作业1小时时间以上时,应将开关箱断电上锁。

10、照明专用回路设置漏电保护器,灯具金属外壳做接零保护,室内线路及灯具安装高度低于2.5米的应有使用安全电压,电气设备架设或埋设必须符合要求,并保证绝缘良好。任何场合均不能拖地。

11、线路过道应按规定进行架设或埋地,破皮老化线路不准使用。

12、使用移动电气工具和砼振捣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越绝缘防护用品。

13、凡从事与用电有关的施工作业时,必须实行电工跟班作业。

(五)防护物体打击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员工的身体不伤害及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各级主管部门的法规、规范和标准要求制定本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技能。

2、凡现场人员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要求的安全帽。

3、经常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凡有可能造成落物或对人员形成打击威胁的部位,必须进行日巡查,保证其安全可靠。

4、对于吊装作业(含塔吊作业)除设指挥人员外,对危险区域应增设警戒人员,以确保人身安全。

5、施工现场严禁抛掷作业(其中包括架体拆除,模板支撑拆除及垃圾废物弃放物清理。

6、对卷扬机上米平台、上料花篮的安全门经常检查维修,确保其灵敏可靠,防止因失灵造成被吊物坠落伤人。

7、按规范要求上料架、进料架、通道口搭设合格的安全防护通道,以保证员工的安全。

8、起重作业人员必须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有一定的操作经验和技能,熟悉操作规程。司索人员应严格注意被吊物的整体状态,运行区域路线及其危险性。如有可能对作业人员形成威胁,必须通报指挥人员暂停作业。

9、作业前项目负责人必须根据现场情况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及时作业人员明确安全生产状态及要点,避免事故发生。

10、作业前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手必须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空载运行,在确定无故障情况时方能进行作业。

(六)施工现场消防、防火措施

1、加强对员工的消防安全知识教育,提高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防火救灾技能。

2、施工现场必须按上级要求建立义务消防队,成员应进行消防专业知识培训和教育,做到有备无患。

3、建立明火作业报告制度,凡需要明火作业的部位和项目提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经批准方可进行明火作业,危险性较大的明火作业应有派人监护。

4、配备足量的消防器材、用具和水源,并保证其常备有效,做到防患于未燃。

5、严格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禁止将燃油、油漆、乙烯等物品混存于一般材料库房,应有单独保管。

6、对易燃物品仓库选址要远离员工宿舍及火源存在区域,同时要增加防护设施。

7、临时用房、仓库必须留出足量消防通道,以备应急之用。

8、对于临时线路要加强管理和检查,防止因产生电火花造成火灾。

9、冬季取暖炉应规范管理,符合消防、防火中毒要求。

10、定期对着火源、水源、消防器材等要害部位和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将事故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七)预防中毒事故的防护措施

为了防止现场中毒事故的发生,更好的保护员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措施。

1、凡从事有毒化学物品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佩带防毒面具,保证室内通风良好。

2、宿舍内禁止存放有毒有害及化学物品。

3、现场室内采取一律使用独立的锅炉供暖,严禁使用明火照明、取暖,以防止煤气中毒事故,需要独立用煤火取暖的屋室,其炉灶必须设在室外。

六、七种危险事故的应急措施

(一)触电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触电事故要在第一时间迅速采取切断电源,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事故情况。

2、在指挥部位到来之前现场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应采取对伤员的急救或据情况送往医院救治。

3、如伤员情况危急及时拨打120求救以便争取时间。

4、物质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施救所需的医疗器械、辅助器材及时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顺利进行。

5、要对可能继续造成人员伤害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进行清除,以免再次发生事故或造成更大的财产损失。

6、对事故现场采取绘图或拍照等必要手段,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便查处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报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工作,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二)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机械伤害,要及时停止机械运转,并根据伤害采取相应的救治措施。

2、及时逐级上报到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打120救援。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外伤,在挪动伤员时要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使受伤者静卧,严禁采用抱、拉、抬腿等方法处理,以防脊椎受伤,导致伤员瘫痪。

6、对事故现场注意保护,并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三)坍塌事故的应急预案措施

1、坍塌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人员立即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就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根据工程环境情况及地点不同,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扼制事故的发展和蔓延。把事故损失减少到最小范围内。

3、在抢救伤员的同时,应及时拨打120急救求救,以便争取时间,减小伤亡。

4、物质供应人员应及时将救援所需的物质和器械供应到现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

5、对事故现场采取保护或拍照等必要手续,留存重要痕迹物证等,以为事故调查处提供完整可靠的依据。

6、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事故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四)高处坠落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坠落事故,现场应急预案小组人员应及时赶往出事地点,积极采取对伤员的救护,同时应逐级上报到应急预案指挥部。

2、如属两人以上事故应视其伤害程度首先对重伤员采取抢救,以免错过挽救时机。

3、根据伤员所伤部位采取正确救护手段,骨折伤员尽量避免挪动和拉线。颅骨造成伤害人员特别注意脑震荡,脊椎受伤人员要静卧,防止造成脊椎损伤导致瘫痪。

4、严格注意因内伤出血造成死亡事故。

5、现场应急小组的物质供应人员应及时把施救药品器械供应到位。以便使救护工作顺利进行。

6、对事故现场要注意保护,并留有痕迹,为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五)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救援措施

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要迅速启动项目救援小组,及时停止阻断事故源的工作和作业,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根据伤害的性质和成都,利用现场的一切条件,实施相应的救护措施。

2、及时速报上级预案指挥部,伤势严重的应及时拨打120求救。

3、出血性外伤应及时采取应急止血措施,避免伤员因失血过多造成生命危险。

4、骨折性伤员,在挪动伤员时冷静小心,采取正确的方法救护避免伤势扩大。

5、脊椎骨折伤员要保证伤员平稳卧姿式,严禁采用抱、拉、抬、背、搭腿方法处理,以防脊髓受伤导致伤情加重,以致造成瘫痪。

6、对事故现场注意保护,以便调查组调查。

7、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调查组,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伤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六)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现火情要立即查清火源点及起火原因,扼制火势发展和蔓延。

2、及时拨打119报警,同时将事故情况上报,预案指挥部以便及时处理。

3、现场应急预案小组所有能参战员工利用已备灭火器、消防器材、器具实施救助。

4、切断火源及火路,对现场的物质库、易燃易爆物品及时隔离和转移,避免事态扩大和蔓延。

5、对现场人员进行清点,如火场亦被火势围困人员要首先施有计划的救助。

6、在消防人员到来后,服从并协助消防指挥人员采取救助。

7、对烧伤及因缺氧造成窒息人员及时采取救护措施,并据情及时送往医院或拨打120求救。

8、对火灾现场可能作证据的物品要注意留存,以便为查处提供有利依据。

9、配合上级主管部门和指挥部开展,调查处理,并做好为稳定社会和伤亡人员的善后处理工作。

(七)中毒事故应急预案措施

1、发生中毒事故要按中毒原因分别采取不同救护措施,如因食物中毒在第一时间内电话报告应急指挥部,县卫生防疫站及医院及时对中毒人员采取救治。

2、及时判断中毒源和中毒途径,并严格控制有毒物质继续侵受人体及其他人群造成伤害。

3、如因呼吸道造成中毒,应将中毒人员搬到通风良好和有新鲜空气的地方,采取相应急救措施。

4、协助卫生防疫站部门及预案指挥部调查中毒名称、毒性及危害程度并以最快的速度将中毒人员送往医院救治。

5、保护事故现场和证物给事故调查提供可靠依据。

6、做好中毒人员及家属的善后工作。

上一篇:院感质控小组职责下一篇:读爱国人士故事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