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报告荟萃

2022-05-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具有汇报性、陈述性的特点,只有按照报告的格式,正确编写报告,报告才能发挥出它的作用。那么在写报告的时候,应该如何写才能突出的重要性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实习报告荟萃范本,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实习报告荟萃1

辽宁盘锦:书记抓党建接受全委会“检阅”

3月14日,辽宁盘锦市全委会扩大会议安排了一项专门议题,各县区委书记,部分市直党(工)委、党组书记就2012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做专项述职,并接受民主测评。

此次述职由市委常委会听取专项述职,改为由市委全委会听取专项述职;述职对象除各县区委书记之外,又增加了所有市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这次还专门选择了3位市直部门党委(党组)书记进行现场述职,其余提交书面述职报告。

党委书记对基层党建工作到位不到位,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也有发言权。专项述职时,盘锦市专门邀请了28名市党代表和基层党组织书记,他们同市委委员、市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县区常委组织部长一道,在听取述职发言的基础上,结合日常工作的了解,对述职发言的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按“好”、“较好”、“一般”、“差”四个等次做出了评价。

江西铅山:实行党员“评议退出制”

近年来,江西铅山县把评议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作为加强党员队伍纯洁性建设的重要工作,完善评议制度,畅通党员“出口”。2012年以来,全县评议处置不合格党员96名,劝退、除名73名,开除党籍23名。

铅山县运用“党内票决”与“群众票决”相结合的方式裁定不合格党员。对表决对象的各方面表现、退党的原因等在党内外进行调查,并公示3-5天;召开党支部党员大会,听取支委会意见和本人申诉后进行表决;另,根据向群众(居民)、隶属党组织、县纪委、政法委问评的结果,最终确定是否评定为不合格党员。

对评出的不合格党员,各级党组织开展“定期回访”,做好教育转化工作。及时组织党员和群众对整改到期(一年)的党员进行民主评议,重新认定其是否合格;对仍认定为不合格者予以除名。

广西玉林:党建试点通过ISO9001认证

广西玉林市党建质量管理体系通过ISO9001:2008认证新闻会日前在南宁召开。会上,方圆标志认证集团为玉林市15个试点单位颁发了认证证书。

从2012年3月开始,玉林市委借鉴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ISO9001党建质量管理体系,历经一年多努力,初步形成了“内容精细化、程序规范化、过程可视化、控制信息化”的基层党建“玉林模式”,首批试点单位15个均已通过了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的认证审核,该项工作也获得了2012年度广西组织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标志着玉林市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示范化、品牌化、信息化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重庆潼南:推行干部监督“四诊”工作法

近年来,重庆市潼南县为加强对各级干部的监督管理,积极探索“四诊”工作法,不断延伸监督触角。去年,该县共开展个别教育35次,处理违纪干部2人。

“四诊”工作法即:搭台“接诊”,组建3个工作组,深入全县22个乡镇街道,设置工作台接受群众现场举报,了解有关情况。登门“问诊”,利用群众空闲时间分片登门拜访,向群众收集本辖区干部的现实表现。实时“出诊”,采取教育、引导和鼓励等办法,促使家属当好“报警器”;联合纪委、公安、政法等部门,经常对餐饮娱乐场所进行明察暗访,对容易发生以权谋私、钱权交易部门和环节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定期“会诊”,定期组织召开由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干部监督联席会,相互通报情况、交换信息,分析干部队伍状况,确立腐败风险等级,研究解决措施。

实习报告荟萃2

时下,印刷业日益发达,出版变得更加容易,但同时一个现象也越来越常见:许多作品的出版之日就是被抛入废纸堆之时。无他,内容乏善可陈而已。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读到一本年纪比自己还大的书,还能被它吸引,心怀愉悦,一气读完,那么,这本书一定有过人之处―――《黎族古代历史资料》即是。这本书编印于1964年,半个世纪之后,它第一次以典雅的面容出现在世人面前,堪称惊艳。

这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是什么促使《黎族古代历史资料》成书?是什么使之历久弥新?又是什么让它在默默无闻半个世纪之后重新面世?

一、应时而生:民族研究的产物

中国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问题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民族”成为一个关键词,举凡国家、族群、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与之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已经是全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国家、民族、文化互动已深。民族问题在推翻清朝政府、创建民国、新中国成立过程中都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平等、民族区域自治的民族政策被先后写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但实现这一民族政策的前提是民族识别和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研究。民族识别始于新中国成立之初,延续至今;而民族历史文化研究至今日方则渐入佳境。

海南岛的黎人是一个相对明确的群体,在1954年已经被国家确定为黎族。但当时关于黎族社会历史文化的认知还很浅显,因此,20世o五六十年代,关于黎族先后有三次大规模的民族学田野调查,分别是中央人民政府中南访问团、中南军政委员会民族事务委员会指派的“中南海南工作组”、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各团、组都撰写了重要的专著、调查报告。其中由广东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编写的《黎族简史简志合编》完成于1959年,并于1963年铅印发行。这对了解海南黎族的社会文化起了重要作用,但失之简约。

黎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田野调查在研究黎族社会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作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三次大规模田野调查获得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是今天黎族研究不可或缺的资料。但民族学的田野调查具有共时性的特点,无法呈现黎族的社会历史变迁。自汉代以来,中原王朝入主海南岛,历代都留下了大量关于黎族的汉语历史文献资料,其中一些记载或有偏颇,甚至讹误歪曲,但毕竟是了解与还原黎族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不应被忽视。

汉语黎族历史文献资料有两个特点:一是繁多,用汗牛充栋来形容也不为过;二是零散,散见于地方志、诗文集、正史、笔记、类书等。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这么丰富的资料弃之可惜,用之艰难;资料难找,内容难查。

因此,在编写了《黎族简史简志合编》并完成田野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由专家进行黎族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辑录与整理。在数量巨大、种类众多的文献中将关于黎族的内容摘录出来,其工作量之大,难以想象。在没有电子版材料的情况下,全靠人工从故纸堆中一条一条将材料抄录出来,需要相当的耐心和付出巨大的艰辛方可实现。至1964年,《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一书完成。

一本书的编写,本不是什么大事儿,关键在于将它置于怎样的历史情境中。《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一书是在新中国实施民族政策的过程中应时而生的,它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全方位展示黎族古代社会,为研究者提供历时性的坐标与参考。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新中国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与平等的民族关系发展的产物。

再者,《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一书全然以黎族为主题,按照地方志的体例,编选古代文献,这在海南历史上还是首次。它虽然是内部印行,普通群众难得一睹真容,但确实为研究者查找黎族古代资料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此后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默默地为黎族研究做出自己的贡献。

二、为用而编:三个编排的特点

面对浩如烟海的文献,如何有效获取有用的资料,以何种标准拣选,以及怎样编排,体现了编辑者的视野、功力与取向。《黎族古代历史资料》一书至少在三个方面,很好地体现为研究而辑录整理的意图。

一是辑录广泛而精当。《黎明古代历史资料》的历史文献辑录范围包括史书、方志、诗文、专著以及杂著等。如卷帙浩繁的《古今图书集成》《广东赋役全书》均收入在列,工作量浩大。其他散见于诗文集、杂著中的条目也都有收录。

在辑录的过程中,甄别与取舍也受到重视,如俚僚(獠),取其与海南黎族有关的部分。两个重要的原则保证了材料的真实与精当。一是汉语文献中对黎族的蔑称、歪曲,“一仍其旧”,以本原的面目呈现;二是对于文献原文“有删无改”与删繁就简。与黎族无关者删,代之以省略号,既保证信息完整又文字最简;同一材料辗转引用,则存其年代最早者。

二是编排合理而便用。资料的收集整理是初步的工作,如何编排以便于读者检阅,体现了编辑者的用心。《黎族古代历史资料》的编排参考了地方志的体例,分为舆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其他六大类,每一大类之下再细分小类,每一小类编者都冠以小标题,标题不拘出处,尽量与内容切合,以便于内容查找。如第四类“社会类”之“生活习俗”下列“住居”“服饰”“饮食”“出行”“器用”“财产”“狩猎”等十二个小类,标题与内容相符,清晰易查。

编排坚持了便用的原则,灵活处理。或以行政区划分小类,如“舆地类”之“山川”及“关隘”等,下列琼州府及所辖琼山、澄迈等十三州县;或以历史年代分小类,如“政治类”之“兵制”“人物传记”;或以题材分小类,如“政治类”之“理黎政策”,下列“奏”“策”“议”“说”“论”等五小类;“艺文类”分“诗赋”“杂文”与“金石”三类,其中“诗赋”下列“四言诗”“五言诗”等十一小类,“杂文”下列“序”“文”“辞”等九小类。难以归入“舆地”“政治”“经济”“社会”与“艺文”等五类的,则划归“其他类”。

某些条目多次出现,则以小括号与阿拉伯数字标识清楚。如“舆地类”之“自然资源”下“植物”小类,“马”有三条,分别是“马(1)”“马(2)”“马(3)”,以示出处与内容不同。“槟榔”有六条,处理同上。这种处理方式在全书多处使用。

上一篇:科技局专题调研工作方案下一篇:农业机械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