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实习报告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地貌实习报告(共5篇)

地貌实习报告 篇1

姓名:xx xxx

院系:xxx学学院

班级:09地理科学一班

时间:2010年6月10日

一、地貌学的意义

地貌学是研究作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固体地球表面及表层的物质形态特征、物质组成、内部结构、空间分布、成因及其演变规律的学科。地貌学研究的对象及研究方法随着人类社会及科技发展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地关系的改变而改变。地貌学研究,不仅在理论上作为人类对地球家园最基本、最直接的特征——地貌形态的形成规律的探索和解释,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资源开发利用、土地利用、环境管理、灾害预防、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服务。地貌学的研究成果可应用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自然灾害防预、工程建设、可持续发展管理等方面,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研究地貌方法的叙述,突出野外的现场工作、实验室分析方法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方法、数值模拟方法、高新技术,多学科交叉等,以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进行野外考察,学习,认识一些典型的地貌类型。

二、花岗岩地貌

红色风化壳花岗岩本是地下深处形成的岩浆岩类,后因构造隆升以及地表受到长期的侵蚀作用而出露地表。花岗岩在地表分布广泛,可占地表火成岩面积的20%~25%。国内外地质、地理学家对花岗岩地貌研究认为主要有两种:一是形成高山峻岭;二是形成雄伟浑圆的山体和低矮的丘陵岗地。前者为构造侵蚀的花岗岩峰林地貌,这种地貌主要发育在高差的山区,多由岩株状的花岗岩体组成,花岗岩岩石祼露,岩体内多组断裂和节理发育,受冰川或流水强烈切割和风化侵蚀后形成了雄伟高耸、峰峦重叠、谷深坡陡的奇峰深壑,往往成为风景旅游胜地,如我国著名的黄同、九华山、天柱山、三清山、华山等风景名山。后者由穹隆状的花岗岩体形成,在气候条件的作用下,岩体上常发育厚层的,形成红土丘陵地貌,如我国华南花岗岩丘陵地区,或经风化剥蚀后也可形成雄伟浑圆状山体,如海南岛的五指山等。花岗岩红土丘陵表层结构松开的风化壳极易发生散流冲刷和暴流侵蚀,成为崩岗侵蚀等水土流失灾害的高发区,这类花岗岩地貌以我国的华南地区最为典型。以上这两类花岗岩地貌均与我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了解其特点和形成机制,有助于更好地开发和保护花岗岩地貌旅游资源,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花岗岩风化丘陵地区的土地退化的防治工作。

2010年5月25,上午8点,在学校出发,往南宁的东北方向前进,经过五塘,老师跟我们解释说南宁市正北方向是寒武纪岩,我们往东北方向可以看到寒武纪地层,背斜山。该阶段为邕江及小型支流冲出来的小形盆地,呈现波状地形,台地和河谷,该地区以植水稻、玉米为主,少量的花生,由于雨水较充足,丘陵上的种桉树,这种耗肥需水大的经济树种。公路两侧是寒武纪砂岩、沉积岩,能清楚地看见地层节理。

再往前走地形变化较大了,可以看到花岗岩风化壳,花岗岩是块状结构的岩石,坚硬密致,孔隙率约为1%,因而透水性比页岩还要差,只有页岩的1/5。花岗岩属于不透水的岩石,容易产生地表散流与暴流的冲蚀。岩性结构坚硬,抵抗侵蚀能力很强,所以花岗岩能够形成高峻的山地,然而,花岗岩岩体有丰富的节理,在节理或断裂集中的地方往往出现崖壁,因为那里的地下水活动较强,岩体抗剪力较弱,易于进行重力崩塌作用,加之岩体结构坚硬透水性差,节理交错,因此花岗岩容易风化。土壤相当贫脊,以高岭石为主,矿物机质较少,植被难以生长,且水土易流失。如果植被不好即遭到人为的破坏,导致崩岗,崩岗地貌是一种发育于热带,亚热带山区的严重水土侵蚀地貌。通常指发育在红土丘陵地区(特别是花岗岩丘陵)的冲沟沟头部分,经不断地崩塌和陷蚀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围椅状侵蚀地貌。因此该地区人烟荒芜,有零星村落分布。

到达昆仑关,看典型的花岗石红色风化壳,沿着节理进行的风化作用,可以向岩体内部深入形成很厚的风化壳。地层在三十米以上。我们来到花岗岩崩岗侵蚀区,用地质捶敲打岩石,判断此处岩石多为白云母。其岩性主要为粗粒或中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有局面中粒(斑状)角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肉红色黑云母花岗岩。我们用地质捶敲该岩石,易于散裂,说明花岗岩风化壳粘粒含量少出粒较多,胶结性弱,结构疏松。

在车辆行驶的路上,我们看到一闪过的灰色岩石。老师说那是火山凝灰岩,三叠纪喷发出来。这主要由粒径<2mm的火山灰(炭屑,晶屑,玻屑)及火山碎屑等(含量50%以上)固结而成的岩石。分选性差,碎屑多具有棱角。岩石外貌有粗糙感,可以清楚看见层理。我们近距离地观察看了风化不够彻底的红色风化壳,其碎屑较多,是三叠纪形成的,层面较薄,长期发展下去最终形成高岭石、氧化铁、氧化锰等氧化物。人为破坏植被会形成坡面细流。不过,我们看到的不是自然的雨水冲刷的坡面细流而是挖土机挖出的爪痕。

三、峰林洼地地貌

在前往上林的途中,可以看到峰林地型。峰丛、峰林、孤峰及溶丘可总称为峰林地形,它们是岩溶地区的主要正地形,都是在高温多雨的热湿热气候条件下,长期岩溶作用的产物。其成因复杂,是岩性纯、厚度大、产状平缓、分布广的碳酸盐岩地区地表水的侵蚀、地表水及地下水的溶蚀、以及沿节理裂缝所进行的机械崩塌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峰丛多分布于碳酸盐岩山区的中部,或靠近高原、山地的边缘部分。峰丛顶部为尖锐的或圆锥状的山峰,而基部相连结簇状。在峰林地形中代表发育较早阶段的地形,但也有人认为它是峰林、洼地地形形成之后,地壳抬升,岩溶进一步发展改变而成。广西西部,西北部,靠近云南,贵州高原的边缘部分都是发育了峰丛。而峰林主要发育在湿润热带、亚热带(年均温)>20℃,年降水量>1500毫米)老师说这是发育不成型的峰林,成分不纯,杂质较多,叫锥状峰林,桂林地区的峰林叫塔状峰林。这里的下边地层为不可熔岩,上边是可熔岩。

到了上林,我们在那里吃了午饭。

从金龙洞出来我们往西北方向前进,坐着车上,我们看见一些没有水的坑,老师说,那是干谷。干谷为岩溶区特有的景观。岩溶地区发育了古河谷,当地壳上升,地表河流不是随之下切,而是沿着后期在谷底上发育的岩溶孔道(漏斗、落水洞等),将水吸干,谷底干涸遂形成干谷。有些干谷在暴雨季节尚排泄部分洪水,则称半干谷。干谷的形成也可以由于河流发生地下截弯取直现象,使原来的地表弯曲河流段变为干谷。因此在干谷地段常保留昔日河流冲积物的残余。在岩溶地区,由于地表河流常发生遇落水洞或溶洞而转为地下伏流的现象,这种河谷遇石灰岩而突然截断,当这种河谷变为干谷时就称盲谷。

来到古零乡,该地区属于峰从洼地,地层漏水严重,以种植玉米为主。在高大宏伟的灵阳寺下面,老师说这是典型的白云岩(18)我们用地质锤敲打和用放大镜观察,发现白云岩和石灰岩的区别。白云岩是指以白云石为主要成分(50%以上)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虽与石灰岩相似,但硬度略大,较坚韧,滴稀盐酸(5%)不起泡或微弱起泡,而石灰岩是起很多的气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容物。途径古寨路口,老师给我们介绍该地区为浅洼地,地表水出不去,只能从地下水出去,形成喀斯特干谷。串株状洼地,土层薄,植物难以生长,当地居民饮水质量很差,经济落后。

傍晚,我们在周围都是山的马山县住宿。

四、岩溶地貌

岩溶(或称喀斯特),是一种发育以碳酸盐岩等可溶岩地区的特殊自然过程,其基本特征是其区域地貌发育形成一系列与岩石的可溶性相关的独特地貌和水文特征。包括各种封闭洼地、漏斗及地下水系,地表岩石表面可以形成特殊的溶蚀形态,地下可以形成洞穴及相应的洞穴堆积物,其外在表现为区域特殊地貌和水文现象,形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奇峰异洞,如峰林、峰丛、石林、石芽、暗河、天生桥、盲谷、竖井、天坑以及形态各异的岩溶洞穴等。我国岩溶地区分布广泛,集中分布于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山西、西藏等地。岩溶发育的主要区域碳酸盐岩地层分布面积约137多万平方千米,如果再加上埋藏于地下的碳酸盐岩溶,则总面积可达300多平方千米,约占我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3.岩溶地貌常常形成特殊的风景资源,成为旅游胜地,如我国世办自然遗产中的九寨沟、黄龙寺、桂林山水,世界地质公园云南石林,以及众多的旅游洞穴。

影响岩溶地貌的因素

作为岩溶发育的物质基础——岩石主其可溶性特征,实际上属于地质条件范畴。从沉积学的角度分析,不同沉积相的碳酸盐岩可以形成不同的碳酸岩结晶状况、岩石结构和岩石构造,并导致了溶蚀作用的差异,进而对地貌发育产生影响。不同沉积相碳酸盐岩之间的裂隙也同样是岩溶发育的重要基础。不同类型地层的组合,如砂岩等非岩溶岩层与岩深岩层的组合方式,可以影响到区域或小范围地下水活动,造成不类型的岩溶地貌发育,如半岩溶、全岩溶。岩溶地区水文现象具有地表分水岭与地下水岭不重合的现象,地下河的存在则是岩溶地区特殊水文现象。岩溶地区的地貌与水文是相互作用的。地表、地下水流的流体力学性质、流动性及流量对于侵蚀或沉积地貌的形成均有较大的影响。经常流动的水体,通过多种化学过程(如混合溶蚀)和机械过程,能较大地提高水的溶蚀力。岩溶地区不同地下水动力带的地下水不同运动方式,具有不同的岩溶溶蚀特征并直接导致了不同类型的洞穴系统的发育。此外,岩溶地区土下存在一个特殊水文带——壤下带(subcutaneous zone),是土下可溶岩体顶部次生裂隙发育的地带,此处溶蚀作用活跃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对岩溶地貌形态发育影响巨大,是直接与特殊地下水动力相关的表层岩溶(epikarst)地貌带。

到了大龙湖水库,我们下车沿着公路走,观看了两边的岩性,是二元结构,泥盆纪和石炭纪交结而成,形成峰丛洼地,这里水库漏水严重,在这里修建的水库都要进行多处的人工修补。岩性以石炭纪方解石为主,植被较少,其表层风化程度较深,可以看见多处的沿着节理风化的方解石似乎要崩塌下来。还看见与灰质岩相似 藻类苔藓系岩。

我们来到了水库边上的岩溶洞,这里主要成分是常湿钙质淋溶土。溶洞的形成是早期的地下河崩塌溶蚀,以化学沉积为主,形成的自然拱。在岩溶地区,溶洞是指由于岩溶侵蚀作用及后期的沉积作用改造而形成的洞穴。溶洞是岩溶作用形成的各种洞穴的总称,而洞穴则是指可以容纳人们进入的地下空间。广义上包括地下大小不同的各种类型的洞穴,包括落水洞,竖井和复杂洞 穴系流等。狭义的溶洞是指发育在潜流带或季节变动带内形成的水平延伸为主,通常有地下河作用的曲折分布的洞穴。溶洞是喀斯特地貌区别于其他地貌类型的最为显著的特征地貌类型。地下河是岩溶地区沿大型岩溶管道或洞穴廊道集中排泄,具有较稳定流量的地下常年径流,也称暗河或伏流。地下河对地下水运动而言,从分散层流运动形式或发展为线性集中紊流运动。从地貌作用上,从简单的化学过程(溶蚀,淀积)发展为兼有化学溶蚀淀积,流水冲蚀机械侵蚀和堆积,崩塌等复合过程。地貌营力大大加强,地下河可以有河床卵石及两侧漫滩卵石沙粒堆积,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洞壁上有很多的鹅卵石。

这个洞很大,我们下去后可以看见洞顶往下有很多的石钟乳,表明水有波动,蒸发出来,溅水沉积而成。确切的说,石钟乳是洞穴沉积中常见的类型,是由于洞顶裂缝出渗出富含碳酸钙水流发生淀积,从洞顶向下垂直悬挂生长的碳酸钙沉积体,由方解石成层结晶构成,悬挂如古钟,外形如乳,下端常有短鹅管凸起,故得名。石钟乳内部呈层状结构,垂直剖面中心常有鹅管。石钟乳的生长速度快慢不一,而且有阶段性,大多每30-50年生长一厘米。在破损的石钟乳上,我们可以看到雪白的晶粒岩石,是方解石。在洞顶上,我们还发现了旋窝脚洞,这是地下河小型支流冲出来的。脚洞是溶蚀作用在岩溶石山基部水面附近形成的浅洞,其成因一般认为是与池沼静水环境或静水滴水环境下水面溶蚀作用相关。脚洞发育后期可以成为地表水转入地下通道,故脚洞可以成群分布并相互贯通,成因上仍然是与地表,地下水的溶蚀侵蚀作用相关。也常与河流冲蚀或差异溶蚀有关,也有的是溶洞崩塌破坏的残余。我们深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洞里,听见一些滴水声,是从岩洞顶部滴落下来的。洞里还弥漫着泥土的味道夹杂着腥味,仔细一看是蝙蝠屎,用电筒往上照,发现黑黑乎乎的一片蝙蝠,说明洞里是非常潮湿阴暗的。

5月26日,8点40分,我们往马山县的东北方向前进,地势逐渐陡峻,是典型的峰丛洼地也叫溶蚀洼地,岩性以石炭系的碳酸盐岩为主,石多,土少,水缺。溶蚀洼地是岩溶地区的负地形,在峰丛或峰林之间呈封闭或半封闭状。平面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长轴常沿构造线而发育,面积约数几到数十平方公里。洼地底部呈线凹形,有时因漏斗及落水洞的分布而略有不平。表层堆积有厚度不等的残余红土及水流冲刷来的红土堆积。洼地与峰林地形同步形成,开始在峰丛之间可能形成一些由岩溶漏斗、落水洞集中的小凹地;而后小凹地水流集中,使地表及地下的岩溶作用均强烈发展,漏斗落水洞逐步扩大,遂形成今天看到的洼地。地壳相对稳定时期越长,洼地面积越大。在地壳间歇上升区,可以形成不同标高的洼地,或在溶蚀洼地之中形成类似“谷中谷”现象。该地区的浅洼地方种植玉米,山坡上种植根系发达的竹子。为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出资在山坡上修建了很多小型的蓄水柜。

我们到达了里当乡民乐村,下车观察了此处的洼地。老师说洼地至少有一个排水口。这地区易旱易涝。旱是因为地下漏水,储存不住水。易涝是因为地下河有的地方管道过小,泥沙进入管道造成拥塞,来水太猛就无法消去,洪水一涨就淹没了洼地。我们仔细观看了白云母灰质岩。老师说由于冲蚀风化,生物作用如苔藓类植物作用,使岩层上逐渐形成土壤。我们还真看到岩层上面的小涡有一层薄细粒。不过我怀疑是风把周围的土吹上去的。老师拨开岩石下面的土壤,发现土壤掩盖的岩石部分很光滑。用手触摸感觉凉丝丝的,很湿滑。老师说这是土下溶蚀。我们还去看了传说中的地下河,感觉很平常,不像想象中那样急流、汹涌,倒像地沟水。用手触摸,没发现与平常水有什么不同。

五、流域地貌

河流是陆地表面的一种自然水体,是流水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大气降水或地下涌出地表的水,汇集在地表低洼处,在策略作用下经常地或周期性地沿低洼的地方流动,就形成了河流。河流沿途接纳支流,形成的干支流系统,就是水系。每一条河流或每一个水系的流域。两相邻流域之间地面高程最高点的连线,就是两个水系的分水岭。水流不间断地作用于河谷,而河谷又反过来约束水流。两者相互作用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河流地貌。

1、河流地貌过程

冲刷会使河床减低,扩大过水断面;而淤积引起河床抬高,缩小过水断面。由于过水断面的扩大或缩小,流速减小,输沙力降低,冲刷就逐渐停止。断面缩小,流速加大,输沙力加强,不再发生堆积。这种自反馈机制,称为河流的自动调节作用。它反映了水动力、泥沙与河床形态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水与岩石(包括松散沉积物)相互作用,塑造河流地貌的过程。

2、弯曲型河床

弯曲型河床是最常见的河床。河床曲率等于或大于1。5,平面上河床蜿蜓曲折,河漫滩宽广,深槽紧靠凹岸,最深点位于凹岸顶点偏下游处,河弯的曲率半径愈小,水深愈小,水深愈大。河床横断面不对称,凹岸深槽与凸岸边滩位于两个反向河弯之间转折点,通常称其为过渡段浅滩,故纵剖面亦具有阶梯状坡折。

弯曲河床的生成因素有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单向环流作用。当水流经过微弯河床凸岸时在离心力作用下,水流射向凹岸,使凹岸水位抬高,由此产生了水面横比降和横向压力,该力作用方向凸岸,力的大小由水面到水底相同。由于离心力在水面大,水底小,它与黄压力相加产生的合力方向是:表层向着凹岸,底层向着凸岸。水流也随着合力方向而运动,即表流流向凹岸,这样就构成了单向环流,由于它发生在弯道,故又称为弯道环流。这种环流与河流的纵向流水结合起来,构成了一种螺旋形的环流。单向环流与河流中射向凹岸的表面及其下降水流,流速大,侵蚀力强,结果使凹岸后退,其河道形成深槽。底流是从深槽流向凸岸的上升流,流速慢,搬运能力减弱,造成堆积,形成边滩。上、下两个深槽之间的过渡河段,也因上升流而堆积出河心浅滩。在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前移之下,原来微弯的河床也就变成弯曲河床了。

再往北东东方向前往宾阳不一会地形骤变,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宽阔无垠,绿油油的水稻。这是河流(红水河)扫出的的平坦地面,以弯曲河流扫荡为主。由于弯曲河流凹岸不断侵蚀后退,凸岸不断堆积乔移,日长月久就形成了平原。由于该地区水水份充足,光照条件好,因此可以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冲击平原是人类文明发源较早的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深厚。

我们前往大龙湖人工水库,途中我们下车观看了一条季节性河流冲出的河谷。现在河流已干涸,能看见许多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大多是没有被磨圆的,说明河水冲刷不够。河周围生长着矮灌木丛,其中稔子树很多,正值花开时期,很漂亮。

我们原路返回马山县,在白沙镇观看了摆在路边的观赏石。由于此类观赏石在大化最为典型,因此也称为大化石。这类观赏石在红水河形成,成分主要是碳酸盐岩,经地热形成变质岩。由于形状怪异,自然构造美,因此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接着,我们继续往东南方向前进,这是二叠纪石灰岩形成的峰丛,地势较平坦,种植水稻,坡上种植桉树。到达两江,我们沿河流上游走,真切看到河流的侧向侵蚀,凸岸露出一些鹅卵石。

老师指给我们看了河漫滩。当河流洪水泛滥时,除河床外,谷地部分也被淹没,被淹的河底滩地就是河漫滩,平水期初露。当河流发育到一定阶段,旁蚀(测蚀)作用占主导地位,河谷不断展宽,为河漫滩发育奠定了基础。分布在河床两侧洪水时被淹没的平整地面,叫做河漫滩。

通常情况下,V型谷的谷底几乎为河床所占据。粗粒沉积物一部分在河床上堆积,另外在河流凹岸地段,由于流速较缓也有堆积,形成滨河床浅滩。随着曲流的发展,浅滩不断展宽加高,以致在平水期大片露出水面形成雏形河漫滩,并与谷坡的坡积裙相连。这时因河谷还是比较狭窄,洪水期与平水期流速相差不大,所以雏形河漫滩上主要沉积了粗粒河床相的推移质沉积物,较细的悬移物质被带往河流下游。河谷再继续展宽,浅宽的滩上水流速度更加变小,即使在洪水期时粗粒碎屑物已不能被带上滩地,只有较细的悬移质能沉积在这里。这样,便形成了具有二元结构的河漫滩沉积。

而河漫滩沉积的表层往往为细粒的粘土和沙粉,而其下往往是粗粒的河床沉积物,这就是典型的二元相沉积结构。平原河流河漫滩具有二元沉积结构,下部是粗粒的河床相沉积,而且越近底部颗粒越粗,越到上部颗粒越细。河漫滩上层的细粒沉积物是洪水泛滥时悬移质沉积,多为粉砂淤泥。随距河床距离的增加,沉积物有逐渐变细和变薄的趋势。

河里和河岸的鹅卵石都是从大明山冲刷下来的。鹅卵石成分多种多样。有含有晶粒的石英,有易敲碎的泥岩和砂岩,有花斑洞的花岗岩,有较硬的变质岩,有黄铜矿、锡矿,花岗岩寒武纪轻变体,变质程度较深的铅变岩等。同学们拿着地质锤敲打各种岩石,辨别其成分,玩得不亦乐乎。

此次地貌野外实习课完满结束,我们学习到了很多课本上描述不是很清楚的东西。通过实践,我们收获了很多。

参考资料:

高抒、张捷·《现代地貌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杜恒俭、陈华彗·《地貌学及第四纪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9年

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篇2

某某学校09级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实习报告

敏学修身

乐业创新

学校:

院系:

班级:

姓名:

小组成员: 2010-11-6

目录

一、前言……………………………

二、实习路线级内容………………

三、实习行程………………………

亮甲山

上庄坨—大石河—吴庄路线

上庄坨—沙锅店—潮水村路线

黄金海岸到北戴河海滨

四、实习体会………………………

五、总结成果……………………….前 言

秦皇岛历史悠久。是中国唯一以皇帝名号得名的城市,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中国北方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国务院批准的全国甲级旅游城市。

地貌特征 秦皇岛市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地区与山前平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行程北部山区—低山丘陵区—山间盆地—冲积平原—沿海区。北部山区位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境内。海拔在100—200米之间,集中分布于卢龙县和抚宁县,该区是秦皇岛市甘薯、旱粮及工厂区。山间盆地位于秦皇岛市西北和北部地区的抚宁、燕河营、柳江三处较大盆地,该地区是粮食作物的主产区。其中柳江盆地主要河流有大石河、汤河、戴河、洋河、水流急,季节变化大,其中大石河为主要水系,水位为0.5m—2.3m。水文气候 秦皇岛市的气候类型属于暖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因受海洋影响较大,气候比较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冬季无漫长严寒。其中北戴河是驰名中外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被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摇篮”。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被誉为“东亚避暑地之冠”,成为中国著名的四大避暑地之一。总面积70.14平方公里,总人口6.6万人。北戴河气候宜人,位置优越,地处东部沿海季风环流区,夏季无酷暑,冬季无严寒,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1.47摄氏度,月平均温度1月最低,为-6.2摄氏度,7月最高为24.6摄氏度。这里空气清新、洁净,年平均相对湿度为百分之六十一,每立方厘米的负氧离子含量为4000—7000个,远远高于一般城市。

位置和交通 秦皇岛是首批开发城市,北方唯一不冻港。柳江盆地距秦皇岛市区28km,属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管辖,位于燕山山脉东段,南邻华北平原和渤海湾,主要有地质形态景观区、自然生态景观区、人文遗迹景观区。南临渤海、北依燕山,西与昌黎接壤,地处燕山山脉东段,其北、东、西三面为陡峻的高山所包围,海拔400米左右,该盆地为南北延伸的低山丘陵区。贯通盆地的大石河,是本地区最主要的水系。自西北流向南。出盆地后在山海关和南侧入渤海。盆地内丘陵一般海拔200——300米,最高的山老君顶,海拔493.7米。

此次实习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09级学生,在大二第二学期第九周的外出实习,地点为柳江盆地,主要任务为观察地貌,认识采集岩石。实习路线有四条,目的为:(1)、通过野外典型的地质现象、地貌景观、自然资源等的观察和考察、参观、识别、描述、分析,获得感性认识,加深对室内所学知识和理论的理解。(2)、初步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技能、思维方法、分析方法和工作技巧,培养学生地质思维能力和时空观念。(3)、初步掌握从野外手机及资料、室内整理到编写实习报告的方法。(4)、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增强体质,逐步适应野外工作环境。(5)、通过野外实习,开阔学生眼界、激发专业兴趣,树立为地理事业献身的思想。

二、实习线路及内容

地质地貌实习在我校的秦皇岛实习基地进行,实习包括秦皇岛一带的海滨地区和石门寨地区。路线有:(1)亮甲山路线;(2)上庄坨—大石河—吴庄路线;(3)上庄坨—沙锅店—潮水村路线;(4)黄金海岸到北戴河海滨。根据实习区的教学条件与时间要求,此次实习的主要内容有: 1.实习区地质地貌概述。

2.流水作用与沟谷、河谷各段的地质作用。3.潮汐及波浪作用与海滨地貌景观。4.河口地区的地质作用与土地的使用。

5.沉积岩的发育特征(包括岩石、古生物、环境、厚度和接触关系)6.前程侵入岩及其岩墙、岩脉等特征与关系的观察、7.岩溶地质作用与表现特征。

8.断裂、褶皱的构造特征与所形成的地貌景观。

9.初步恢复实习去地质演变史,建立地质作用的时空观念,以及地质作用与地理特征。人文景观的关系。

10.实习还要初步掌握以下基本工作方法

1)地形图的使用与观察点的标定。

2)罗盘的使用(测量产状要素与确定方位)。3)野外地质记录的内容。格式。要求。4)采集标本的方法。

三、实习行程

(一).亮甲山路线 1 路线

亮甲山:从亮甲山采石场到北赵庄村西北小山 2 目的:

1)学习罗盘使用;

2)认识山地与丘陵、高原与平原及盆地; 3)学习岩石矿物的识别;

4)观察侵入岩体(岩墙、岩床)的产状; 3 时间安排

一天 4 认识地貌

山地是指高于周围平地,而内部又有一定高度差的正地形;呈带状延伸的山地称为山脉;丘陵是海拔高度500m以下,高低起伏<200的正地形。

高原与平原都是大面积的平坦或略有波状起伏的地形;高原一般海拔高度>1000m,而平原则<200m(内陆海拔几百米的平原称为高平原,如成都平原)。

盆地是低于周围山地的盆状负地形,是升降差异运动的产物。

观察点一:亮甲山

石门寨亮甲山。属于前海沉积。主要岩性是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下部夹杂少量砾屑灰岩和钙质页岩。含有头足类、腹足类和蛇卷螺未定种化石。与下伏冶里组为整合接触,分界以亮甲山底部的中厚层状豹皮灰岩为标志,风化后成泥质条带状,局部含泥质结核。层厚118m。豹皮状灰岩主要分布于亮甲山组地层内。花斑由白云岩组成,呈浅黄色或褐黄色,与周围灰色或深灰色灰质组分界线明显,特别是那些花斑状似虫孔的,两者界限平直。岩石风化面上,常有虫孔和花斑共生,是豹皮灰岩的标志。

豹皮状灰岩

亮甲山断裂构造:断层

在亮甲山组内有小断裂构造出现。没有明显位移的为节理,有明显位移的为断层。,位于石门寨区一处断裂走向为NE64,倾角为86,断层在剖面上向东倾斜,断层带宽大约0.8米。其岩石种类为石灰岩(属于奥陶系)。如上图所示。

观察点二:亮甲山东采石场到北赵庄村西北小山

上又图为亮甲山东采石场出现大岩床,并伴有一条岩墙。成岩为辉绿岩,是深成岩浆侵入形成。由此面可推断这里经过大的地壳运动。左图为由采石场往北赵庄村于路所见球状风化,是由于长期风化剥蚀及雨水冲刷所形成的。此处为本溪组与太原组分解处,主要岩石为石灰页岩与砂岩,矿物成分以方解石为主。到西北小山坡处,于坡顶观察可见雨水冲蚀山体形成的沟谷地貌。坡顶多为砾岩。

(二)上庄坨—大石河—吴庄路线 路线

从上庄坨出发,沿大沙河观察,途径小傍水,大傍水到吴庄垭口,而后返回。2 观察内容

1)观察大石河的地质作用并描述河谷地形及冲积物的特点; 2)观察并划分阶地地级别,划分阶地地结构类型;

3)观察石头球状风化;

4)观察倒石堆地形成;

5)观察卵头的形成;

6)观察离堆山的形成;

7)观察断层、褶皱及岩墙。3 时间安排

一天 4学习内容 观察点一:上庄坨被抽水站。

大石河河谷及河流曲流、阶地:原先河谷的谷底,由于河流下切侵蚀而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成阶梯状顺河谷分布于河谷两侧,形成阶地。向旁看可见三级阶地。且凸岸、凹岸成形明显。凹岸区继续被流水淘蚀,时常有塌岸出现。观察点二:抽水站西北300米。

由于大石河的侵蚀在此处形成离堆山,山体崩塌在山脚有倒石堆形成,从倒石堆剖面看,下层粗,上层细,无层理,多孔隙。石头上长草,说明石头稳定,近期没有规模的崩塌出现。

观察点二:大石河河漫滩。

大石河河漫滩上堆积大量卵石。这是由于河流带动石头向下游移动,石头间发生滚撞,你傻不断对石头摩擦,使得石头边角部分不结实而落下,产生分选,上游卵石粒径大,流速快,下游有细沙黏土,淤泥。观察点四:吴庄垭口。

吴庄垭口地质构造复杂,有断层、褶皱等。褶皱的轴部与公路平行。其中公路穿过断层。两侧山体有光滑的劈理面,为碎裂岩。此处岩石主要为条带状灰岩与鲕状会厌。劈理面与节理面不同,劈理面波状起伏,而节理面是平直的。此处地层为寒武纪中统徐庄组。

吴庄:褶皱

大石河

(三)上庄坨—沙锅店—潮水村路线 1 路线

从上庄坨到沙锅店村东,沿村东小路到东山坡老虎山上,再沿小路到潮水村。2目的

1)认识溶岩地貌(石芽、溶沟和落水洞); 2)认识黄土堆积特征,并了解其形成发展过程; 3)认识花岗斑岩(或石英斑岩)等的侵入岩墙; 4)认识灰绿玢岩。闪长玢岩岩脉; 5)认识断层。3 时间安排

一天 4 内容

观察点一 砂锅店村东北500m山岗。

在砂锅店东头小路旁的老虎山上游许多的岩溶现象:溶沟、石芽、落水洞等卡斯特地貌。石芽岩体为碳酸盐类,走向大致为SW200°,倾角为40°。溶沟、落水洞多为小型的。在石芽区旁边,有岩墙挤出,其走向为NW316,宽度为6—7米。岩墙旁体有黄土状物质,为黄土体,其中含杂石质,是风力作用吹蚀其他地区风化物堆积在岩墙旁的。此处地形北部环山,东部岩墙挤出,使得此处积水,因此易形成卡斯特地貌。

观察点二 潮水峪村小路旁

在小路旁有两条岩墙出现,原因为东断裂左旋活动搓开产生断裂即辉绿玢岩产生明显的位移,后断裂停止,其后又有新的物质填充即北西断裂的闪长玢岩再次充填,使之后期再次发生右旋活动,使之再次冲开即现在的现象。

在潮水峪一带,断层走向NW20°E,倾角85°,倾向东南(实际上倾向为东西向摆动)。

此断崖为一个平移断层的一盘,其另一盘因风化剥蚀基本看不到了(脚下所踩的),此断层是冶里组灰岩,存在明显的横竖擦痕和镜面,此断层先平移后产生正断层,其产状与亮甲山的产状基本一致。在潮水峪村断崖东是断层的另一盘的一部分,含明显的断层角砾岩与粉沙岩还有明显的横竖擦痕,但产状和亮甲山的产状不一致,所以说可能是另一盘。在亮甲山的马家沟组也有一个小断层有明显的擦痕。

卡斯特地貌

潮水峪小路旁断层的一盘

(四)北戴河海滨路线 路线

黄金海岸到北戴河海滨 2 目的

1)掌握海岸、海岸线的定义; 2)了解海岸类型;

3)了解海岸特征及地貌特征;

4)重点掌握海蚀地貌(海蚀穴、海蚀崖及海蚀平台等)3 时间安排

一天 4 内容

北戴河区海滩为石质沙滩,多以石英岩为主。在昌黎黄金海滩区沙滩为沙质,唐山乐亭为泥质沙滩。海滩北部小山上,多为花岗岩,主要矿物成分为长石,角闪石,石英,云母等。成因有热力变质作用,或热液变质作用。

海水的运动形式有三种:波浪、潮汐、洋流。此次实习主要观察波了浪作用。在海滩北部小山体上,多有海蚀穴,海蚀崖,且岩体节理缝也被侵蚀成长长地沟状体。

海滩上的石英岩

海蚀穴

四、实习体会

这次为期一周的地质实习,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毋庸置疑成为我一个难忘的经历,其中不乏苦乐酸甜。

地质实习期间,根据老师的任务安排,我基本都能按时、按量完成,在每一个观察点都认真观察,采集岩石标本,仔细听老师解说,并做好记录,学会了测岩石岩墙产状、走向、倾角等。强化了罗盘的使用。在岩石认识方面,基本可以分辨三大岩类。在实习中坚持一个观念,出来就要有收获,因此做到了行不虚。这次实习,也拉进了同学与老师的感情,彼此相处的很愉快。在野外有实物做比照,老师更能随心的言传身教,寓教于乐,不但巩固的课堂学习的知识,还使我们对知识有了一个更深入,更确切的了解。切实感受到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后的巨大益处。明白我们更应该走出课堂,多到外面观察,对知识右更全面的了解,同时学以致用,用自身所学知识,解决外面遇到的实际问题。

五 总结 俗话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地质工作是一项真正锻炼人,让人获得知识的工作,我们要热爱本专业,发扬地质工作人员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作为祖国新一代的地址学习人员,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使祖国地质事业蒸蒸日上。

再有就是,这次实习不但学到了野外工作的方法,同时也初次体会到作为一名地质工作人员的不易。对本专业产生了热爱之情,同时树立要在地质方面给祖国做贡献的目标。实习中有苦有乐,不但拉近了同学之间感情,跟加深了学生对四位不怕苦、不怕累的老师的崇敬。

巢湖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篇3

章绪论

节实习目的任务及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实习目的:

野外实习,使,充实《资源环境地学基础》或《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矿物岩石学.》、《古生物地层学》、《测量学》、《水文地质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学会典型地质的观察、描述、综合分析的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技能,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2、实习任务:

(1)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系统的观测,收集地表地质信息等资料,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

二、实习要求

1.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厚度、标志层、接触关系地质体的规律,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变迁、古生物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和。

2.实习区内岩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观察、鉴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野外地质(如地层接触关系、褶皱构造、断裂构造、典型沉积特征、地质作用等)观察、描述、记录和分析的方法。

4.实测地质剖面和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和要求。

5.编制地形地质图、地质剖面图、综合地层柱状图等主要地质图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学会在地质观察、编图基础上综合分析,地质报告编写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个阶段之前,都要上课对本阶段的要求方法介绍。

阶段:由老师带队踏勘,分别到麒麟山东南麓麒麟山和凤凰山交汇处、7410工厂及甘露寺一线、马家山、平顶山、姚家山、和177高地等地,共计5天。

阶段:分组实测地层剖面(包括绘制地层剖面图、编写地层剖面说明书),共计5天。

阶段:地质测量填图,共计5天。

四、(1)、区域地质调查报告1份;

(2)、实测地层剖面图3张;

(4)、1:10000地形地质图1张;

(5)、1:10000构造纲要图1张;

(6)、1/2千综合地层柱状图1张;

(7)、1:10000图切剖面图2张。

节巢北地区地理概况

1、位置

实习地区位于安身省中部巢湖市市区北部山区,三面环山一傍水,南临我国五大淡水湖泊的巢湖,北依江淮丘陵区南缘,西北距合肥市约65公里,南距芜湖市80公里,东距南京市约120公里。(图1-1)。

2、地貌

巢北地区山脉走向10°—40°,平面“m”型展布,最高山峰海拔350m,最低处20 m。

3、气候

巢北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属于季风副热带湿润气候,但盛夏之际非常炎热,七八月份最高温度可达39℃,一月份气温可降至-13℃,年平均温度为15℃,年平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无霜期230天。

4、物产

(1)、农副产品

农产品以水稻、小麦为主,豆、薯次之。经济作物有棉、麻、茶叶、油菜、芝麻、花生等;

水果有花红、桃、杏、石榴等;水源,盛产淡水鱼、虾、螃蟹等,巢湖银鱼驰名中外,素有鱼米之乡的美称。

(2)、矿产资源

巢北地区矿产资源,以非金属矿产为主,主要有石灰岩、白云岩、磷矿、硅石、耐火粘土及煤矿等,石灰岩、白云含量均属大型,是安徽及华东经济区水泥、化工、冶金熔剂、建材原料的基地。

此外,区内碳酸盐岩地层中有油苗显示,寻找石油天然气有着的指示作用。

5、交通

本区交通极为便利,淮南铁路而过,公路四通八达,主要干线可通合肥、南京、芜湖、徐州等地。水运以巢湖为中心,可通往合肥及长江沿岸各城镇(如图1-1)。

节以往地质工作及评述

1934年,徐克勤,1:5万地质调查,著作《安徽省巢县北部地质报告》。

1953年,李云祝,1:1万泥盆系铁矿普查,著作《安徽巢县凤凰山—岠嶂山铁矿评价报告》。

1956年,华东地质局巢湖地质队,1:1万煤田普查,著作《安徽含山、巢湖、怀宁一带煤田普查报告》。

1978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20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合肥、定远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1983年,安徽省区域地质调查队,1/5万区域地质调查,著作《巢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

赣江沿岸河流地貌实习报告 篇4

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12级地理科学2班

时间:2013年5月14号下午

天气:晴转阵雨 指导老师:李渊妮

学号:1207079129姓名:郑莉文

一.实习介绍

⑴实习时间:2013年5月14号下午2:00-7:00 ⑵实习地点:南昌市赣江沿岸八一大桥与南昌大桥段 ⑶实习路线:我们从八一大桥上走到赣江以西,接着从赣江西岸走下去,最后又从南昌大桥回来。⑷实习目的:考察并研究赣江的河流地貌。

二.实习内容

㈠江心洲

江心洲是沙洲的一种,所以我们首先要了解沙洲。

①沙洲的形成

自古以来,赣江从上游带来大量泥沙,到下游江面开阔处,1 / 11 流速减慢,泥沙在这里沉积,渐渐形成一块块沙洲。沙洲,是一种在浅水处形成、笔直的沉积地形,沙洲通常是细长的,可以出现于海洋、湖泊或河流上。

②江心洲的形成

在赣江上,分汊之间的沙岛称为江心洲。江心洲的雏形是水下淤积的浅滩。如果有某个浅滩逐渐稳定和堆高,就有可

能在枯水期不被淹没,出露为心滩,将水流分向它的两侧,形成两股汊道。两股汊道逐步被拓宽,变弯,其中的环状流就会进一步将心滩加大加高。经过几次大洪水以后,心滩被堆高到超出乎滩水位,生长植物,进一步稳定,就成为江心洲。

③裘家洲

裘家洲位于穿越南昌市区的赣江里,赣江自裘家洲一分 2 / 11 为三,形成东河、西河和中河三条支流,它是扬子洲的延伸部分,东面隔江为梅岭,与滕王阁相对,通过过江大桥与南昌主市区相连。站在洲上可以欣赏到南昌十景之一的“西山积翠”。

④计算裘家洲的长度、面积

根据南昌市城区图,先在地图上量出裘家洲长、宽的图上距离,结合比例尺,可算出裘家洲的实际长度、平均宽度,进一步求出裘家洲的面积。

在南昌地图上,可量出裘家洲的长度为6.8厘米。南昌地图的比例尺为1/30000,设裘家洲的实际长度为Ⅹ㎝。6.8/Ⅹ=1/30000 Ⅹ=6.8×30000=204000㎝=2040m 3 / 11 同理,量出裘家洲最宽时的宽度为1.2㎝.1.2/Ⅹ=1/30000 Ⅹ=1.2×30000=36000㎝=360m.量出最窄时的宽度为0.2㎝.0.2/Ⅹ=1/30000 Ⅹ=0.2×30000=6000㎝=60m.平均宽度为(360+60)÷2=210m.面积为2040×210=428400㎡

所以裘家洲长度大约为2040m.最宽时的宽度大约为360m.最窄时的宽度大约为60m.平均宽度大约为210m.面积大约为428400㎡。裘家洲在宽浅河道出现底部汇合型环流。

⑵浅滩与深槽

①定义

浅滩是河床底部的一些不同规模的冲击物堆积体,它们有的分布在岸边,称边滩,有的分布在河心,称心滩。浅滩与浅滩之间较深的河段,称深槽。

②浅滩与深槽的成因

A在弯曲河道中,由于横向环流作用,凹岸侵蚀形成深槽,凸岸堆积形成浅滩。在相邻两个弯道,横向环流方向相反,两弯道之间的河段,环流消失,水流搬运能力相对减弱,泥沙发生堆积也能形成浅滩。此外,如果河床底部呈汇合型横

/ 11 向环流,形成河心浅滩;如果是辐射型横向环流,河床将侵蚀形成深槽。

B洪水期的洪水波在较窄河段传播速度慢,产生壅水,水面比降小,水流搬运能力减弱,发生堆积而形成浅滩;在展宽的河段,洪水波传播快,水面比降大,水流侵蚀搬运能力强,发生侵蚀而形成深槽。C南昌位于抚河与赣江交汇处,有两种情况可形成浅滩:洪水期主河水先涨水,使支流河口以上河段产生壅水而堆积,形成浅滩;或者支流带来大量泥沙堆积在主支流汇合处形成浅滩。

D人工建筑物、河床中修建渡桥、挡水坝等,都会使上游河床水位增高,搬运能力减弱而使泥沙堆积,形成浅滩;不适当的裁弯取直河道,流速增大,河床强烈冲刷,下泄泥沙 5 / 11 过多,也能在取直河道出口的下游形成浅滩。

河床中深槽与浅滩的形态和位置,随着河床中洪水期和枯水期水文状况的改变和横向环流。

⑶迂回扇

①定义

河床侧方移动常常是多次进行的,在每次侧方移动中都能形成大致平行的滨河床沙坝,它们组合成扇形,称为迂回扇。

②形成

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的一种微地貌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这些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蠕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湾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侧 6 / 11 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各条沙坝的曲率随距河岸远近而异,且组成物质较粗,相邻沙坝间的低地常成为沼泽,组成物质较细。当迂回扇为河漫滩相的沉积物所覆盖时,便形成鬃岗地形。

⑷河漫滩

①定义:河流洪水期淹没河床以外的谷底部分,称为河漫滩。南昌处在赣江下游,属于平原地区,所以河漫滩发育较宽广,常在河床两侧分布。

②形成原因

它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漫堤的沉积作用形成。平原区的河漫滩比较发育。由于横向环流作用,V字形河谷展宽,7 / 11 冲积物组成浅滩,浅滩加宽,枯水期大片露出水面成为雏形河漫滩。之后洪水携带的物质不断沉积,形成河漫滩。

③河漫滩的结构

河漫滩具有二元结构,下部一般由粒较粗大的粒石或砂成,是河床水流冲积而成的称为河床相物质。上部一般粒径较细,多由粉砂。亚粘土组成,是洪水期流速较慢的水流沉积形成的,称为河漫滩相物质。

河床相与河漫滩相的物质共同构成河漫滩的二元结构。

⑸阶地

①定义

河流下切侵蚀,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

/ 11

般洪水位以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②河流阶地的成因

构造升降运动、气候变化、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袭击

③河流阶地的类型

侵蚀阶地、基座阶地、堆积阶地、埋藏阶地

④南昌赣江阶地的类型

南昌赣江阶地是堆积阶地,堆积阶地由冲积物组成,处 在赣江的下游,而且多是时代较新的低阶地。根据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不同,又可分为上叠阶地和内叠阶地两种。上叠阶地是阶地形成时河流下切深度较前一周期下切深度小,没有切穿冲积物,河谷底部仍保留有一定厚度的早期冲积物;内叠阶地是在阶地形成时的下切侵蚀深度正好达到阶 9 / 11 地前一周期的谷底。

下午4:00,我们走在赣江的西岸,即一级阶地。

⑤南昌赣江阶地的介绍

我们走的是赣江的西岸,即赣江的一级阶地。I级阶地: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于赣江两岸,阶面宽约6-8公里,由上更新统上段冲积层组成,地势平坦,地面坡度0.5-2度。阶面标高20-25米,相对比高3-5米。阶地前缘陡坎不明显,与II级阶地呈内叠式接触。

⑹河床地貌(自由曲流)

①南昌赣江河床属于弯曲型河床(自由曲流)②曲流的形成原因

关于曲流的形成原因的假说现在至少有30种。这种假说的大多数是从最小能量损耗原理出发的,现在还没有人提 10 / 11 出有充分根据的曲流的形成理论。

③自由曲流

是自由曲流下沉区沉积作用为主的冲积平原上常见的一种河流地貌形态,是河谷中水流在平缓的河床上对一侧进行侵蚀、另一侧堆积,在河床迂回的范围内河床形态不断摆动形成的一种曲流,并形成迂回扇牛轭湖

三.实习体会

通过本次实习,让我进一步掌握了这些河流地貌的特征。对于它的形成过程有所了解。同时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于了解这些知识也有了提高。这对于我们将来辨别各种相关的地貌形态有很大的帮助。

地质地貌学综合实习报告 篇5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

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实习

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实习

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实习

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实习

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实习

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实习

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实习

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实习

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

普通地质实验室实习实习

一、矿物(一)认识矿物的形态及主要物理性质,学习肉眼识别矿物物理性质的方法。实习

二、矿物(二)观察认识常见矿物的特征,初步掌握矿物的鉴定描述方法。实习

三、风化作用在校园后山观察、认识风化作用产生的地质现象,观察风化壳剖面特征并画素描图;初步掌握野外观察分析地质现象及地质素描的方法。实习

四、地面流水的地质作用通过教师提供的图片、录像,观察认识地面流水的种类及产生的地质现象;初步掌握冲沟、河谷的特征及河床、河漫滩的沉积物特征;观察分析河流阶地的形成和类型。实习

五、常见的沉积岩观察认识常见沉积岩的矿物成分、颜色、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石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沉积岩。实习

六、地质构造与阅读地质图1.通过构

造模块认识褶皱、断层的类型,以及在(!)平面上、剖面上的表现特征;2.通过阅读一幅地质图,掌握地质图读图步骤与方法。实习

七、常见的岩浆岩观察认识常见岩浆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初步掌握岩浆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岩浆岩。实习

八、常见的变质岩观察认识常见变质岩的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等鉴别特征,初步掌握变质岩的鉴定描述方法,基本能够识别几种常见的变质岩。实习

九、参观认识古生物(化石)通过参观地质陈列室,初步认识地壳历史中各代主要古生物(化石),理解生物演化规律及在地质学中的研究价值。普通地质野外认识实习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学生在完成普通地质室内教学之后,将进行为期三周的野外认识实习。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加深课堂所学知识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地质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实际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具备初步的野外地质调查能力。

(一)实习任务1.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常见的地质现象,分析其相关的地质作用和形成机制,这是本次实习的主要任务。2.认识实习区内常见的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层、构造及矿产,分析它们形成的作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3.掌握地质罗盘和手持GPS的使用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初步掌握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记录方法;编写地质实习报告。

(二)实习内容及要求实习的主要内容(重点)是观察和分析内、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在实习中必须学习并初步掌握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技能。难点是有关地质作用与地质现象的因果分析。具体内容及要求1.观察认识外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1)xx市湖边石灰山地质观察路线一天通过石炭系地层剖面的参观,初步了解实习区内的主要地层层序、接触关系,地层单位名称、地层厚度、主要岩性特征及构造变动。初步掌握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的类型,沉积岩野外识别描述方法,以及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同时能初步辨认几种常见的古生物化石。学习绘制信手剖面图。

通过参观煤矿、石灰岩矿,了解外生矿床的一般特征及沼泽的生物沉积与成矿作用。本文内容中:国教育资源|网

2.观察认识内力地质作用及其现象

(1)xx峰山滴水岩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寒武系变质岩、震旦系混合岩的岩石特征,初步掌握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的因素;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黑云母花岗岩)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的穿插关系,了解岩浆侵入作用的机制;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以及接触带附近岩体结晶颗粒的变化,地层受热接触变质作用产生的角岩化、斑点化现象;初步掌握断层的识别描述方法,学习断层素描图的绘制。

(2)xx峰山电视台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峰山花岗岩体的岩石特征及细晶岩脉、石英脉、煌斑岩脉的穿插关系;观察认识峰山岩体与寒武系变质岩的侵入接触关系及花岗岩的粒度变化,分析峰顶处的变质岩(残余顶盖)的形成机制;观察认识花岗岩中的“X”次生节理,学会节理的产状测量与记录。

(3)赣县江口木材厂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燕山晚期玄武岩的岩性特征及产出状态,初步掌握岩浆喷出作用及喷出岩的野外鉴定特征。学习断层特征的判别与产状测量。

(4)xx市蛤湖地质观察路线一天

观察认识笔架山岩体(花岗斑岩)的岩性特征及中细粒花岗岩脉的穿插关系;通过参观莹石矿,了解气水-热液成矿作用的机制,初步掌握莹石矿的鉴定特征及形成条件。

3.编写地质实习报告三天

第一部分 前言:实习的目的任务、要求、时间、地点等;

第二部分 实习路线中主要地质特征:按照地层、岩浆岩、变质岩、构造、矿产的顺序进行概括性地总结;

第三部分 几种地质现象的认识与探讨:选择地质实习路线中最有兴趣、感想最深的两种以上地质现象,对其作用方式、形成过程、产物及特征作较深刻、有见地的分析与探讨。

第四部分 结束语:通过实习的收获、体会及建议。

地质实习报告要求实事求是、逻辑清楚、言简意骇、图文并茂。

5.通过实习,要求对野外基本工作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是:

(1)学会用手持GPS定点。

(2)能掌握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构造面)的产状。

(3)初步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矿物、岩石并描述其主要特征。

(4)学会绘制地质信手剖面图,学会绘制地质现象示意图、素描图。

(5)基本掌握地质观察点的记录格式和描述方法,以及编写地质路线小结。

(6)初步学习标本采集的一般方法和有关知识。

上一篇:关于学生会文艺部部长的竞选稿下一篇:让我感动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