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效果观察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冠心病是可由多种危险因素所导致的疾病, 血脂异常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洛伐他汀能降低血脂, 减少动脉硬化斑块所含脂质, 并且具有稳定斑块纤维帽的作用, 减少发生斑块破裂的可能性, 因此减少了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发作时间和次数, 降低了冠心病伴高血症患者中远期并发症如心源性猝死发生率、冠心病病死率、急性心脏梗死发生率和冠脉介入治疗或者脉冠搭桥手术需求率[1]。王西凤等[2]研究也表明, 洛伐他汀作用肯定, 不良反应发生概率低, 病人耐受性很好, 优于胆消胺等药物。洛伐他丁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 (HMG-CoA) 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是临床常用的他汀类降脂药之一, 国内外大量的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其具有显著降低TC、TG及LDL-C, 升高HDL-C的作用[3]。现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该院以不同剂量的洛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50例的临床资料, 考察其疗效与用药安全性。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150例患者, 并且都确诊是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 (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 。男78例, 女72例, 年龄40~74岁。

1.2 病例的选择及其分组

150例患者在入该院治疗都没有接受过降脂药物治疗, TC>5.5 mmol/L, LDL-C>3.66 mmol/L。入选患者随机分成甲、乙、丙3组, 每组50例。

1.3 治疗方法

3组患者都按常规治疗冠心病的基础上, 给予洛伐他汀口服。甲组60 mg/d, 乙组40 mg/d和丙组20 mg/d, 均是晚餐后吞服。

1.4 观察指标和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分别在治疗前、进行治疗后的第4周和第12周做TC、TG、LDL-C、HDL-C) 、AL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BUN (尿素氮) 、血Cr (血肌酐) 及CK (肌酸磷酸激酶) 的检查, 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比对分析。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8年颁布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规定》进行判定。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3组计量资料比较分析用t检验,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甲组给药后的第4周TC和LDL-C分别降低了33.38%、39.16%,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给药后的第12周LDC-C降低了45.69%。乙组给药后的第4周TC和LDL-C分别降低了31.08%、34.2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给药后的第12周TC和LDC-C降低了35.69%、43.1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丙组给药后的第4周TC和LDL-C分别降低了30.63%、32.6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给药后的第12周LDC-C降低了35.2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这些数据说明随着剂量增大, 洛伐他丁对TC和LDL-C的降低率增大。

甲组对TG的降低率, 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为13.33%、16.41%;乙组对TG的降低率, 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为9.79%、15.98%;丙组对TG的降低率, 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为10.26%、15.82。这些数据看出TG和剂量大小没有相关性。

对于HDL-C水平, 甲组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升高了7.81%、12.93%;乙组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升高了8.59%、14.09%;丙组在第4周和第12周分别升高了4.48%、12.50%。这些数据也看出洛伐他汀的剂量大小与HDL-C水平也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是3组在治疗12周后, HDL-C水平升高,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并且甲组降低TC及LDL-C的作用优于乙组, 明显优于丙组。

洛伐他汀给药剂量20、40、60 mg/d安全性均良好。甲组只有2例患者的ALT、CK升高值是正常值的2倍, 而乙组和丙组没有ALT、CK升高超过常规值上限2倍的患者。不良反应出现肌肉疼痛的甲组有5例, 乙组有4例, 丙组有3例, 但是CK的检测值都没有超出上限。另外, 胃肠道出现胃胀、纳差、腹痛、恶心等胃肠道反应的, 甲组只有6例 (12.0%) , 乙组只有5例 (10.0%) , 丙组只有3例 (6.0%) ;CK水平轻度升高, 3组结果分别为甲组7例 (14.0%) , 乙组6例 (12.0%) , 丙组4例 (8.0%) ;而ALT水平轻度升高, 3组结果分别为甲组6例 (12.0%) , 乙组5例 (10.0%) , 丙组3例 (6.0%) 。见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P<0.01;两组间比较, ★P<0.05。

3 讨论

高血脂症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安全有效的降脂治疗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2]。已有的研究表明, 在调脂药物中, 他汀类对降低TC、TG、LDL-C及提高HDL-C的疗效得到了公认。例如在北欧辛伐他汀生存研究 (The Scandinavian Simvastatin Surrival Study, 4S) 首次证实, 应用他汀类药物进行降脂治疗, 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的总死亡率[4]。近年来, 国内外还开展了用他汀类调脂药如辛伐丁对冠心病的二级预防, 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可以明显减低冠心病病死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率[5]。然而, 他汀类药物在当今的临床应用中, 疗效与剂量的关系及其剂量与不良反应的关系是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以洛伐他汀为例, 进行研究, 得出结论是:甲组 (60 mg/d) 的剂量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的疗效比乙组 (40 mg/d) 和丙组 (20 mg/d) 效果好;甲组 (60 mg/d) 的TC、TG和LDL-C的降低幅度明显比乙组 (40 mg/d) 和丙组 (20 mg/d) 大;然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没有明显增加, 用药安全性良好。这些结果说明在一定范围内, 他汀类药物的用药剂量与疗效是成正比的, 但与不良反应没有明显相关性。

摘要: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洛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治疗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将15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和丙3组, 每组均50例。甲、乙和丙3组洛伐他汀给药剂量分别为60、40、20mg/d。同时监测3组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总胆固醇 (TC) 、三酰甘油 (TG)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含量及其不良反应。结果3组在治疗后, TC和LDL-C的水平降低都很明显, 但是甲组降低的效果比乙、丙这两组降低明显;3组在治疗12周后, HDL-C水平升高, 经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组的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和TG的降低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在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时, 洛伐他汀的剂量与疗效有关, 使用大剂量洛伐他汀治疗安全性良好。

关键词:洛伐他汀,冠心病,高血脂症

参考文献

[1] 刘泽, 戴波, 王鲁妮, 等.洛伐丁对老年人冠心病伴高血脂症患者中远期预后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02, 18 (8) :886-887.

[2] 王西凤, 刑华, 陈秉良.洛伐他丁治疗20例高胆固醇血症病人的临床观察[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1997, 18 (1) :77-78.

[3] 刀晓梅.洛伐他丁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18) :2519-2520.

[4] 赵水平.药物性降脂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现状[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001, 9 (1) :1-4.

[5] 刘圳奋, 尹红.辛伐他丁对不稳定心绞痛的预后影响[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0, 3 (9) :945-946.

上一篇: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探析下一篇:浅析“非物”理念与日用陶瓷设计风格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