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设计中的禅宗美学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现代日本建筑领域有其独到的美学体系与美学观念,禅宗美学是其重要的美学来源之一。本文以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的设计作品为例,探究禅宗美学思想在日本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以及在这种美学影响下的审美价值研究,从 “禅”这一传统美学思想对日本建筑设计的影响引发对传统美学与现代设计融合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日本;建筑设计;禅宗美学;隈研吾;

自工业革命以来,以包豪斯为主导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充斥全世界,日本建筑界经历全盘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后,通过本土化的转译,以根植于民族性与地域性的传统文化为其思想来源,探索出一条区别于西方建筑的日本现代建筑之路。从第一位获得普利兹克奖的亚洲建筑大师丹下健三到2019年获得普利兹克奖的矶崎新,日本建筑师们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闻名于世,当今以隈研吾为代表的新一代日本建筑师活跃于世界舞台,其设计作品中蕴含着浓厚的禅宗美学,是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典范。通过研究隈研吾设计作品中的禅宗美学思想,分析禅宗美学对日本现代建筑的影响,为中国建筑界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融合之路提供有益的借鉴。

1 日本禅宗美学

禅宗源自印度,“禅”一词由梵文“dhyana”音译而来,意为“静虑”。它是指修行冥想的过程,是佛教重要的基本修行方法。禅宗由菩提达摩祖师于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再东下传入日本。20世纪初,日本禅师铃木大拙向西方传播禅宗思想,从而为世界所熟知。

禅学思想传入日本之后,与日本独特的地理位置、本土文化、经济政治因素相融合形成了日本独特的禅宗美学思想。禅宗美学以“不留文字,当下顿悟,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思想为基础,融合了道家崇尚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认为“自然即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契合日本民族简约、质朴的生活方式,形成简素、纯净、空无的审美情调。由于日本独特的岛国地理位置,长期经受自然灾害影响,又形成了带有民族特性的残缺美学观念,体现为轻圆融、喜残缺的“物哀之美”和崇尚空灵、清幽的“空寂之美”。这种极度东方的美学观念深植于日本国民的审美意识之中,对日本设计产生深远影响。

2 隈研吾设计作品中禅宗美学的表达

隈研吾是享誉极高国际声誉的日本第四代建筑师,建筑语汇融合了日式美学和现代技术,注重“人—建筑—自然”的和谐共处,通过使用竹、木、石、砖等大量天然材料,结合对光影的营造,建筑作品表达出意蕴深远的诗性空间和禅宗美学。

2.1 设计理念的禅意美

隈研吾在《负建筑》中提到“建筑自身存在的形体是可耻的。我想让建筑的轮廓暧昧化,也就是说,让建筑物消失。”这正是其自然设计理念的体现,他认为建筑应与自然达到一种高度契合,并充分考虑在地性,让环境成为主体。在建筑风格为钢筋水泥的现代社会,不追求大体量的建筑作品,而是专注于小体量的设计委托,以设计出能疗愈人的建筑物为出发点,让人体会到“弱建筑”的温暖。隈研吾遵循自然之美的禅宗美学思想,执于自然之材,秉持自然之意,建造出与自然融合的现代建筑典范之作。同时在设计风格上追求极简,遵循“简”的禅宗美学理念,认为“质朴”是现代美学的本质表达。从桦树苔藓教堂、Zuishoji寺庙、那须石头博物馆、在中国打造的建筑作品长城脚下的“竹屋”,到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等设计作品中无不受到禅宗美学的浸染,可以看出他对建筑的深层次思考与对都市生活的反思。

2.2 设计材料的禅意美

隈研吾的设计作品中使用了大量的天然材料,这与禅宗美学的原初之美相契合。原初之美的艺术性表达即尽可能运用不经雕琢的天然材料,如来自于自然之中的木材、竹等,让作品贴近自然。在禅宗美学思想中,天然材料代表生命最初的形态,隈研吾将这种美学运用在许多作品之中,如隈研吾在轻井泽建造的桦树苔藓教堂(图1),将整个教堂化为一片白桦林,与周边茂盛浓密的树林相互映照,整个建筑轻盈、洁净,充满生命力。像这样体现材料原初之美的处理方式,传达了禅宗美学所主张的枯淡质朴的性格。

隈研吾对材料的使用不仅仅停留在对天然材料的运用上,他不是对传统建筑符号进行简单复制与拼贴,而是通过传统的元素解构和高新技术结合去诠释建筑空间的空寂、和谐之美。如2005年在日本岐阜县打造的“织部茶室”(图2),用厚5mm的塑料板与硬纸板打造一个可拆卸的茶室空间,整个空间忠实于材料本身的特性,凸显了白得纯净和背后蕴含的茶室文化,这与禅修时要求“不执念外界纷繁事物、不以艳相取悦于目、不以矫饰动之于心”相契合,这种材料的美彰显了禅学的精神意境,从外界的纷杂中回归建筑材料的自然本真。

2.3 空间氛围的禅意美

隈研吾的建筑作品中蕴含着空间上的诗意,从不同观赏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步调去观赏空间,都会有不同的暧昧细微的感受。《阴翳礼赞》中写道“还是那种地方好,一切包裹在薄暗微茫的光线里,不论哪里洁净哪里不洁净,倒是界限模糊扑朔迷离一些为好。”这种暧昧模糊的氛围仿佛打破了某种时间、空间的界限,让身处其中的人暂时放下现实生活中的烦忧,专注于当下,专注于自己,时间仿佛凝固住了,将人置于“禅”的氛围之中,天地人浑然一体,禅意流淌其中,禅宗思想无处不在。

隈研吾打造的位于东京的Zuishoji寺庙(图3)正是这种禅意空间的代表。此建筑是禅宗分支ObakuSect在东京的第一座寺庙,是日本的禅宗佛教学校之一。整个空间重视水的营造,利用木材这一天然材料与钢架结构结合的营造方式,突出禅宗的独特美学。建筑内部空间设计用简单的几何形体进行表达,注重对建筑背后文化的探索,契合了禅宗“本来无一物”的精神,建筑空间不局限于墙内,而是积极与水、树木、天地进行沟通,无论站在哪一处望向窗外,自然都涌入空间之中,建筑仿佛有生命一般,带引你进入禅悟之中,刹那即永恒,这也是禅悟的极高境界。

3 禅宗美学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3.1 传统精神的表达

禅宗美学作为一种留白的美学,产生出宁静悠远的精神境界,将禅的意境和现实世界结合创造出一个自然和谐的诗意空间。在建筑设计中,将“空”作为空间的主体,用简约的设计风格去表达禅意,给在繁杂的都市中生活的人们留出一片小天地,反观自我,放缓步调,让人能够在禅意空间中不拘泥于形式与地点,追求内心的感悟,追求精神世界的圆融,使简约的“空”、“朴”、“寂”之美传达出其深刻的设计内涵。

3.2 传统元素的融合

在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建筑设计中往往忽视对材料本质的表达,也忽视了建筑是否能与自然融合,是否表达出环境的特性等一系列问题,建筑设计不仅仅是基于表面材料的运用和标准空间的设计,更应该是与环境相融合,具有想象力和美的空间,并能使处于建筑空间里的人们感受到建筑与地域的联系,激发人们对空间美的感受,建筑设计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外观和象征意义,而是应该与各种元素相互融通,拥有更加多元化的发展方向,创造出具有文化意蕴的空间。

3.3 自然理念的诠释

禅宗美学主张人是自然中的一部分,万物即自然。建筑设计中要注重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美,注重人与自然、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美。建筑只有根植于自然之中,同时与高新技术相结合,这种建筑才能够长久地发展,让在都市生活的人们获得诗意般的田园体验,使人们置身其中,亲近自然而与自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回归心灵本真。

4 总结

隈研吾的设计植根于日本的禅宗美学思想。从自然的角度出发,将高科技与传统元素相结合,为当代嘈杂的都市生活提供另一种新体验,打破对空间、时间、地域的庸常想象,以简洁的造型语言表达一种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风格,用禅意之美对日本的传统建筑文化进行重新演绎,为现代建筑同质化带来反思和新一轮思考。

在世界浪潮下,隈研吾的设计作品是来自东方本土文化的精神意蕴同西方工业高新技术碰撞下的实验结果,因此日本的禅宗美学思想得以从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并影响世界。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一衣带水,有着相同的文化脉络,中国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之一,禅宗更是由中国独立发展而来的本土佛教宗派,但当今社会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导致大量传统文化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隈研吾的设计中传统与现代结合、关注建筑对人与环境的影响、关注美学的表达为中国当代建筑的营造提供深刻的思考。

参考文献

[1]周阅.川端康成文学的文化学研究:以东方文化为中心[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 隈研吾著,计丽屏译.负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

[3] 隈研吾著,陈青译.自然的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

[4]谷崎润一郎著,陈德文译.阴翳礼赞[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6.

[5]罗翔兮,郭新.隈研吾设计思想启示——与自然和谐的建筑之路[J].四川环境,2018,37(4):90-94.

上一篇:宏发煤矿水文地质特征分析下一篇:中国古典舞把杆训练的美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