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岗位培训管理及对策

2022-05-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摘要:培训管理工作是报社一项战略性工作。为此,我国先后出台和颁布了一系列有关职业资格和岗位培训的规定,如《关于在出版行业开展岗位培训实施持证上岗制度的规定》 《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等。本文以宁夏法治报为样本,对编辑岗位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成因、相关对策及措施进行了探索式研究,以期对未来法治类报纸的转型发展有所助益,打造一支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编辑队伍。

关键词:编辑岗位;培训管理;

宁夏法治报是宁夏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法制类报纸,对开大报,一周五期。40年来,宁夏法治报一直秉承“与政法队伍同行 与政法工作同拍”的办报理念,始终紧紧围绕坚持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社会理念、平安宁夏法治宁夏建设、宁夏政法队伍建设、法律普及法律服务等,全面及时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报道全面依法治国在宁夏生动实践的丰硕成果。

一、编辑岗位培训管理现状

目前现有员工近60人,一线编采人员40余人。从年龄构成看,30-40岁的员工是报社的中坚力量;性别构成方面,女性占比大,性别比例失衡严重;学历构成方面,属于以知识型员工为主的组织。目前,宁夏法治报社编辑岗位培训管理主要有岗前培训和日常培训两部分组成。

编辑岗位岗前培训主要针对新入职员工,可以说,岗前培训是培养人才过程中,较为初级的培养方式。其培训内容通常结合报社现有部门设置、员工专业等情况综合考量,采用以老带新的传统培训方式,尽快促使新手编辑接手具体工作。

编辑岗位日常培训有以下几种形式:

定期召开例会、编辑事务说明会。通过媒体对标,总结分析,学习借鉴好方法好经验。点评当期宁夏法治报,查问题、找不足,提出改进意见建议。传达中央、自治区有关意识形态工作的文件,通报当天宣传报道提示、注意事项,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集团的部署要求,结合宁夏法治报高质量健康发展要求,推进具体部署落地见效。

“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全面加强学习,为严防各类差错、力保出版安全生产,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新闻队伍提供智力支持。“请进来”,即邀请办报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编辑结合具体工作实践,相互切磋探讨。“走出去”,即向“法报朋友圈”兄弟同行多方“取经”,如向《浙江法治报》等办报水平较高的法报人学习,为加快新闻“主力军”向互联网“主阵地”进军的步伐助力。

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每年参加当地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以及网络教育课程的学习。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目前,宁夏法治报社编辑岗位培训管理所采用的传统培训方式,已远远不能满足报社战略发展的需要,以及员工的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领导参训员工“热情”高

宁夏法治报是“小日报”,每期8版,因此,编辑岗位每人每天的工作量基本固定,变化不大。面对打破日常工作的培训活动,通过多年组织开展员工培训教育活动,体会是培训前,如通知领导也将参训,无论是员工重视程度,还是现场出勤、秩序、互动程度等培训效果方面,均优于纯员工培训效果。

(二)为领证而参训

当前,出版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培训属硬性规定,因此,编采人员参加的目的大多是“为领证而参训”,即“要我学”的心理状态,且此类培训往往占用了受训人员正常的上班工作时间,甚至职工休息时间,因此,“点卯” “人在课堂心在手机”等应付性听课等现象较为突出。

(三)对网络培训“热不起来”

近几年,网络培训由于具有不受地域、时空的限制等优势,成为传统编辑岗位培训中的重要补充手段。然而,受训人员对网络培训仍“热不起来”。主要原因是网络培训课程内容大多讲授大政方针、政策导向、顶层设计等,缺乏实用性和具体操作性,编辑想了解的具体问题涉及较少。同时,由于网络培训课程是提前录制,“看上课”无法与受众互动,且画面十分单一,导致参训人员大多“按要求听课”,培训效果不理想,远达不到预期。

二、编辑岗位培训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 培训安排缺乏灵活性。

当前,宁夏法治报社编辑岗位培训,通常设置统一的时间和地点,这样安排的目的在于便于培训管理。很显然,这种“一刀切”的培训,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参训者“想了解的不讲、讲的不想听”,对培训学习兴趣不高,使得培训效益低下,无法较好地实现组织者的培训初衷。

(2) 难觅实战编辑培训专家。

目前,对于培训讲座专家的选择,宁夏法治报大多通过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法报朋友圈”及行业“熟人”等渠道,由报社负责人进行筛选和落实。选取途径的单一,对编辑人员需求调研的不足,加之个别专家的授课内容未能做到及时更新,培训内容缺乏新意,缺乏时代感,不能与时俱进,老生常谈情况时有发生,与编辑的实际工作有一定程度的脱节,因此,报社组织开展培训讲座过程中,常常感到欲寻找到富有丰富的实践实战经验的编采培训专家绝非易事。

(3) 忽视学员需要的切实了解。

目前,宁夏法治报社的编辑培训尚属粗放培训阶段,除了原始的学徒式的帮教培训外,大多是在未调研编辑“想学什么” “怎么学”的情况下,针对上级的要求,多是从报社领导的角度出发,应急性开展统一培训,缺少系统性和层次性,忽视对学员需要的切实了解,不能使参训人员从“要我学”根本转变为“我要学”。

(4) 培训评估与激励机制缺乏。

目前,宁夏法治报社的编辑培训工作仅是报社工作安排其中的一项内容,与职称、晋升、评优等关联性微乎其微,同时缺乏建立完善培训评估、激励机制等相关制度规定,使得受训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充分地被发挥和调动起来。

(二)成因分析

(1) 编辑队伍缺乏热情,人员流失日渐严重。

宁夏法治报社创刊近40年,一直致力于报道政法战线、行政执法系统等各条战线的创新做法、典型经验、英模人物、亮点成绩。面对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需求的深刻变化,宁夏法治报社存在体制机制不顺、技术水平不高、人才保证不够等困难和问题。就编采队伍而言,老员工“老岗位” “老工作”,工作内容缺乏新鲜感,工作热情、创新动力源不足。

(2) 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培训管理职能弱化。

作为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如宁报集团、自治区人社厅,针对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在各出版单位机构培训需求的充分调研、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专家库的建立等方面,职能思路还没有彻底的转变,深入挖掘出版一线的培训资源的决心和力度还不大。

三、编辑岗位培训管理对策与建议

在新形势下,编辑岗位培训工作,应该严格按照行业管理要求,从制度建设到内容设计着力打造规范体系,在新闻传播中践行“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党中央要求,形成新闻宣传协调指挥、同频共振的新气象。

(一)充分调研培训需求

通过充分调研,摸清参加培训对象的素质与需求情况,如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做到培训形式、教学内容具有针对性和多样性,解决“学什么” “怎么学”的问题。

(二)培训内容多元化

在深入实施主流舆论引导和媒体深度融合两大工程的框架下,设计一批契合全媒体时代新闻舆论工作编辑具体实践的培训课程,既要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解读”,也要有“如何运用积极心理学减压”课程;既有“全面提升媒体品牌影响力”等大课程,也要有“新媒体小编的苦乐人生”等暖心课,形成全方位、多视角、多元化的培训教程体系。

(三)定制培训模式,多种培训形式灵活有机结合

考虑编辑人员年龄、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接受能力等具体因素,岗位培训实施的方式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将集中学习、专家讲座、分组研讨相结合,根据编辑岗位特殊的工作时间特点,制定培训制度,制定培训计划,安排培训时间,选定培训内容,订立培训目标。同时,组织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分期分批到同行单位考察学习,甚至异地岗位实践,开阔眼界,拓展思路,掌握信息,汲取营养。

(四)转变编辑受训角色,培养编辑岗位,培训师资力量

由于编辑群体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较强,培训过程中,应注重突破和转变优秀编辑的受训角色,吸收、培养、补充编辑岗位培训的师资力量,进一步缓解培训资源稀缺与培训课程内容建设不足的问题,使他们逐渐从基层实践中成长为编辑岗位培训的专家名家,在统筹报道策划、整合新闻资源、调度采访力量、协调技术支持等具体编采操作问题上,为广大编辑人员直接提供一线一手最有效的“作战”经验。

(五)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及反馈机制

组织开展编辑培训后,效果好不好、受训人员欢迎不欢迎,建立培训效果评价及反馈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制作编辑岗位培训反馈表并向员工发放,内容设计不能大而化之,应具体、详细,使参训人员“主动反馈”。同时,更要形成制度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价,进一步掌握培训预期与培训质效之间的差距,进而有针对性地制订下一步培训课程内容。

(六)制定编辑岗位培训激励机制

建立切实可行的培训激励制度,激励编辑岗位人员加强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领域,勇于实践,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操作力,练就过硬本领。对培训效果、本职业务达到明显提升的,及工作效率、工作成绩明显提高的培训项目进行嘉奖;对通过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并且较好地运用到工作中,提升了工作效能,提高了部门业绩的员工进行奖励;将培训考核成绩纳入岗位责任制,与编辑的绩效奖金、待遇挂钩;将系统培训与编辑人员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不断提高新闻编辑队伍的宣传报道水平,进一步促进新闻生产力和传播力再上新台阶。

四、结束语

对编辑岗位的培训与管理,是报社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且极其重要的工作。应注意把握以下几点:在学习形式上,既要立足当前,更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注重阶段性学习;在学习主体上,既要靠单位实施定期教育,又要鼓励员工个人自主学习;在学习成果的验证上,既要不断夯实理论基础,又要注重实践检验。只有培养打造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打赢硬仗”编辑团队,传播更多优质的内容产品,为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贡献新闻人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汤敏编著.慕课革命:互联网如何变革教育[M].中信出版社,2015.

[2]杜积西,严小芳编著.慕课:重新定义学习[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上一篇:有机化工污染场地土壤与地下水的风险评估及环境管理下一篇:新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理论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