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与编辑图形》说课稿(精选10篇)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绘制与编辑图形》是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word基础与实训》项目五编辑图形对象任务7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WORD文字处理和图片及艺术字的应用已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文档的实用性和易读性方面还有欠缺,还需要想办法增强文档版面说服力。而图形对象能更好的说明文档的内容为文章增色,是WORD软件排版文章进行图文混排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文档中插入并编辑图形对象,达到图文混排的效果,从而掌握系统编排和美化装饰文档的方法。
(二)任务分析
本次任务 “学校篮球比赛方案+流程图”的制作是针对教材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设定的,是一次综合性的文档排版任务。要求学生要回顾前期文档排版的内容,完成方案策划书的制作,并学习本次绘制与编辑图形的知识完成比赛流程图的制作,最后混排文章和图形做一个条理性易读性都很强的实用文档。本次任务是前一次任务文章编排的延伸,是下一次任务贺卡请柬制作的基础,是word2007图文混排中从易到难的任务设定中连接前后知识链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
任务描述:我校学生处准备举办一次全校男子篮球赛,每个班最多组一队参加比赛,现公开征集比赛方案,要求有策划书和比赛流程图,比赛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投稿必须符合学校实际情况,投稿人将word2007电子版文档发到邮箱jcjxx@jsxy。com,邮件标题格式“ [球赛应征]XX班XXX ” 截止时间为12月6日,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二、说学情
学习者为一年级学生,他们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已经掌握了word2007的很多知识,比如字体设置、段落格式设置、页面布局、表格的使用、图片文字的混排等等,能对文档和表格进行熟练操作。但他们对理论性强的知识点不易理解,认知较直观,而对具体操作易于接受。所以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本次任务知识点少较单一,为了加大难度我们增加了策划书的制作做成图形和文章混排的任务,学生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巩固现有知识。
三、说目标
结合此次任务学校篮球比赛方案+流程图,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可测控可考核的目标。
1、能说出常见比赛赛制和比赛环节。
2、能根据具体情况策划比赛细节。
3、能根据策划书模板编写策划书文档。
4、能自学自选图形的使用方法并用自选图形绘制比赛流程图。
5、能美化文档。
6、能从互联网查到相关资料。
7、能认真填写工作页。
8、能清晰地解说任务。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容:word2007流程图的绘制
重点化解方法:
1、教师进行演示操作;
2、现场指导学生进行操作;
3、教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
难点内容:
1、自选图形与文字的组合编排
2、比赛流程的策划。
难点化解方法:
1、多多查找资料进行学习模仿再创新;
2、多练习,教师讲解混排注意点;
3、 针对典型问题教师现场修改并讲解
教学时间:9课时
五、说教法
(一)教学方法
一体化课程模式+行动导向教学法
一体化课程模式的教学,应该是“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是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知识分组完成任务的教学,老师起到的是答疑解惑组织工作流程的作用。为此,我结合任务特点和学生的`情况,采用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卡片教学方法、张贴板教学法、分组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分工完成工作任务,使学生进入工作状态动用一切可动用的资源达到工作目的。在完成教学重点难点流程图的制作及图文混排时,学生普遍不通之处采用演示法。直观演示组织教学,可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启发性,使学生更好地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二)教学环境
根据任务各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环境,查找资料时在机房,任务调查在课外,组织策划时在一体化教师(需要少量查找资料),任务制作实施时在机房,评价展示时在多媒体教室,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环境不仅可以达到教学资源的最大利用,还可使学生集中精力完成当前工作且经常变换环境使学生不至于疲劳,在大多数情况下教师都是组织引导,调控工作流程,只有在现场需要时进行评价讲解,这种方式,能让学生专注于工作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教学准备
制作上课所用的课件、教学设计、工作页、评价表等资料,将学生所需使用的文字资料印刷分阶段发给学生。
六、说学法
根据一体化课程模式,教学过程模拟工作情境,以学生为工作者,教师为工作组织者,学生采用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分工合作的方式去思考、去探索、去学习、去完成工作,既调动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思维随学习内容和工作任务而转动,又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知识的使用,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及协作精神,一体化课程模式提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而图文混排学科的特点则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本课学生将亲历整个工作任务过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结合组间合作互助,扬长避短、取长补短达到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学习活动来分配工作任务的各环节,学生自主探索、协同学习完成工作环节,通过任务驱动,首先教师进行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然后教师批复,组织展示评价的方式进行的。
本次任务分为五个活动,活动一,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学习关于比赛赛制的内容,以期在了解之后进行项目更明确;活动二,各组学生角色扮演接受任务并合理分工,达到每位同学都有事做;活动三,组长组织讨论,完成自己组的初期策划,要求每位同学都提出自己的意见;活动四,学生到机房实施任务,过程中学习绘制与编辑图形的知识;活动五,教师组织展示评价并评选,给优秀者发奖品提高积极性。整个过程中教师是一个总监的角色,实时调控监督项目过程,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发挥空间。任务具体过程如下:
活动一:了解比赛赛制(1课时)
1、教师播放中国好声音宣传视频,提出问题“这是什么节目”,让学生回答,之后再问学生,现在电视上有很多类似的选秀节目,同学们还知道那些呢?学生回答后老师肯定、赞扬学生的平时关注实事,总结前面我们说到的都是一些竞赛节目,那么大家是否知道他们的比赛规则是怎样的?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出一些常用的赛制:淘汰赛、循环赛、佩寄赛、混合赛制、复活赛、附加赛。
2、教师要求每组同学选择一种赛制进行了解,给20分钟时间查找资料;
3、教师要求每组派出一位解说员给其他组同学讲解自己选择的赛制(5分钟以内),教师根据学生表现及时做出点评;然后教师对没有被抽到的赛制进行讲解,并举例说明比赛中初赛复赛决赛通常会使用不同赛制;
4、在学生了解了赛制知识后,给每位同学发一个笑脸贴画进行投票(贴到黑板上各组的相应位置);然后统计票数,对得票最少的一组作出惩罚,要求表演一个节目,全组学生都得参与。
活动二:布置任务,前期准备(1课时)
1.教师组织学生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布置和接受任务,任务要求:我校学生处准备举办一次全校男子篮球赛,每个班最多组一队参加比赛,现公开征集比赛方案,要求有策划书和流程图,比赛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投稿必须符合学校实际情况,要求word2007电子版文档发到邮箱6rst@jsxy。com,邮件标题格式 [应征]XX班XXX;
2.教师对同学们的表现作出点评,并就扮演过程中新发现的任务不明之处进行补充,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3.教师要求每组为一个单位作出一份方案,第一步确定人员分工,给学生下发一份建议分工表作参考并让各组做一份供展示(10min);
4.在大家都做完后组织各组同学展示分工表(5min),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提出宝贵意见,分工最低要求为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任务中每个步骤都有人来实施;
5.教师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调查本次比赛的参赛队有哪几个,方法不限(教师会给出建议调查办法供学生参考),要求两天时间内提交赛前调查表,交回教师处,教师进行批复。此步骤都是在课下完成。
活动三:任务中期策划(2课时)
1.教师下发赛前调查表,并点评各组调查表现,各组同学虚心接受并改进以期在充分了解参赛情况的基础上安排比赛;
2.教师给学生时间讨论策划方案,在此期间可以查阅资料参照其他比赛的设计模式,要求学生结合活动一所学赛制,及我校具体参赛情况确定比赛环节及采用赛制,填写思路说明书,此时教师巡视及时给与指导,针对发现的共性问题及时讲解纠正;
3.说明书提交上来之后教师审阅各组的思路说明书,如有重大问题如不符合情况不能实施时打回修改,尽量最大限度的保留学生创意。
活动四:任务后期实施(3课时)
1、 给学生下发工作页,上面有比赛方案模板、流程图样本和word2007自选图形的知识讲解,要求学生学生分组在计算计机房实施任务;
2、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观察指导,及时发现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监控任务执行过程,由于任务是综合练习可能会遇到之前的知识点学生没有完全掌握这就要老师采用演示法复习回顾统一讲解;
3、下课之前教师通过机房管理软件回收学生任务成果。
活动五:展示评价(2课时)
1、要求各组将做好的篮球比赛方案打印给每组下发一份,每组派一位解说员进行解说(10min),解说时需将流程图投影,工作页上有引导问题供解说员参考组织解说辞;
2、解说完后其他组同学根据解说表现按照评价表给出点评;
3、给各组同学下发投票卡,投票选出最佳策划奖、最佳建造奖、和最佳演说奖;
4、组织颁奖典礼,颁发奖杯和奖品,获奖同学发表获奖感言。
六、板书设计
借用PPT课件进行本课内容板书,强化图文混排的重点步骤和注意事项,通过文字图表的布局给学生以知识和美感
七、教学效果分析
本次说课为课前说课,由于没经过实践检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很多地方因为怕他们不了解没思路都给出了模板,有可能有些同学就不动脑筋思考做的很简单,有可能有些同学很有想法但设计较乱不能用流程图体现就需要适当取舍,还有可能会出现排版一塌糊涂改了下面上面跟着变从而产生为难情绪,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耐心给出指导,帮助学生共同完成,并思想教育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认真观念,对学习要有耐心信心恒心。
八、说课综述:
以上是我对《绘制与编辑图形》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在整个课堂中,我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文章排版知识,并把它运用到任务“制作篮球比赛方案和流程图”上,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本次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加工》,我们采用的教材是教科社出版《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模块,本节课为第二章第2节的内容。《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加工》是《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重要章节,是对信息技术必修模块中《图象信息的采集与加工》的深化和拓展。它能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充分体现了信息技术的学科特点。同时,本节内容操作性强,容易上手,学好本节内容,能够使学生对多媒体技术的处理方法和特点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a、了解图形图象的获取途径和图象加工工具的种类和特点,体会图象加工的意义
b、掌握图形图象加工的典型方法和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a、通过构建生动和谐的课堂环境,让学生在兴趣的带动下,跟随教师积极学习
b、通过小组互助学习,让学生充分的吸收和掌握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对图象进行加工处理,使学生体验创作的成就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并强化他们的审美意识
b、通过仔细认真的作品加工,使学生养成严谨细致的实践态度,并通过同学之间的相互帮助和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3、重点和难点
重点:学习和掌握图象加工的典型工具和方法。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首先要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因此,本节内容的典型加工方法要求学生重点掌握。
难点:对通道概念的理解和使用通道技术来更好地加工图片。通道是phtshp中最重要的几个概念之一,它的使用有一定的技巧,学生初次接触肯定会遇到一些困难,应作为难点。
4、教材处理
《图形图象的获取与加工》设计安排为两个课时,由于图象获取的途径和图象加工工具的选择等内容在必修模块中已经出现,为了避免过度重复,将这一节理论部分知识进行略讲,而将重点放在图象的加工方法上面。同时,将教材内容重新组合,把理论部分几个知识点串成一个简单逻辑关系,通过依次提出问题,引出各个知识点,以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吸收。第一节课学习相关理论和重要处理方法,第二节课作为练习课,让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对前面所学的图象处理方法进行熟练和巩固,进一步体会如何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处理图片。
二、说学情
a、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经过必修模块的学习,对图象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有所掌握, 已经具备一定的知识水平与能力结构,此时的自我表现欲、创作欲比较强,同时他们具备了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有针对性地获取信息和寻找答案的能力。
b、学生对教学内容有着自发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求知的诱因,当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时,自然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三、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任务驱动法、演示法和课堂辅导法。
任务驱动法: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希望获得成功体验的心理,精心设计了几个图象作品,作为引出问题的线索,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把它们作为本节课的设计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演示法:本节课的重点部分通过利用机房教学系统向学生作示范性操作,直接刺激学生的感官,来说明和阐述图象处理的基本技巧,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能主动思考每一步操作的基本原理和必要性。
课堂辅导法:及时解决学生问题,帮助学生充分吸收知识
学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本节课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进行,营造热烈和谐的学习气氛。
考虑到整个班级水平差异,事先将班级分成几个小组,在每组中设立一位计算机水平较好,接受能力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这组学生的答疑和管理这组的纪律等,这样不但能分担教师的负担,而且更能让更多的学生当堂掌握知识,并且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在发挥学生的团结互助精神同时也使得本组学生的配合更加默契。
四、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作品展示
1、教师使用幻灯片放映图片作品,包括学生在高一时制作的优秀作品,并作相应的说明
2、学生认真欣赏图片,体会图片加工的巧妙,并作相关的思考
通过精彩生动的图片展示,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尽快进入到课堂氛围中来,同时也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和任务
新课教学
(一)、理论知识
一、由各种巧妙的图象加工,引出对图象加工意义的思考?
1、教师提出问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自主发言
2、老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图象加工的几点意义
1、趁着学生刚欣赏完图片的热情,顺势提出问题,让学生能有感而发,回答问题合理准确
2、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老师的积极引导下快速获取知识
二、因为图片处理首先得有素材,于是讨论图片获取的各种可能途径?
1、教师让大家回顾必修部分所学的图片获取的各种途径
2、教师通过表格展示各种常用的图片获取途径,并做简单点评
帮助学生熟悉已学知识,加深印象
三、接着就是选择什么样的图象加工工具?
1、让学生列举的各种工具
2、教师展示图片处理的各种常用工具,并简单描述各自特点
通过列举多种工具,让学生找到自己最熟悉的工具phtshp,并对它的一些基本界面和操作产生联想
(二)、实际操作
四、正式进入到图象加工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对重要知识作好记录
1、教师演示和讲解两个典型例子:
A、给风景图片制作相框
方法:选框工具,通道,滤镜,浮雕效果,色彩调整等
B、变脸法(交换人物局部图)
方法:套索工具,图章工具,海绵工具等
2、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把重要的操作步骤记录下来
1、通过典型操作的演示,使学生学到更多制作技巧
2、在图片的加工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如何根据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加工图片
3、通过各种常用效果的使用,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学生活动
五、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形式活动,共同完成任务,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在课堂巡视,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答疑和辅导
2、学生首先自己尝试,有困难由组内一起讨论解决,然后再考虑向老师寻求帮助
1、趁热打铁,让学生完成实践任务,巩固当堂所学知识
2、对于通道等新概念的理解和使用,很多同学不能很好地运用,通过小组成员的相互协助,力争用集体智慧化解问题
3、使他们真正新知识消化吸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虚心请教的态度
(四)、小结
六、总结图片加工的过程和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图片加工的各个主要环节和每一步的目的把加工过程的总结放在最后进行,学生在经历图片的加工以后,能更好的从整体上去把握和总结知识
(五)、拓展
七、强调自我学习的重要性
告诉学生一些优秀的站,供学生记录,以便日后学习
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以后在没有老师的帮助下,能够通过不断的自我学习继续提高
五、设计说明
1、选修模块作为对必修模块的衔接和深入,要求我们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进一步的对知识进行挖掘和拓展,同时还要从精神领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我学习能力,因此,教师要仔细研究和提炼教材,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知识点进行取舍,突出教学要点,以便更好地满足本校学生的需要。
2、《多媒体技术应用》教材的编排是根据多媒体技术处理的几个基本对象来展开的,分别为:图形图象,声音,动画,视频,每个处理对象自成一个章节。通过仔细阅读教材,可以看到,每一章的知识结构都是按照先了解和认识某个多媒体对象,然后获取这个多媒体对象,最后对其进行加工和处理这样的顺序来进行表述,并且,图形图象即是本模块中学生学到的第一个多媒体对象,对这一章节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要求,能影响到后续章节的学习。
3、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也能使他们认识到知识的学习没有尽头,特别是像信息技术这样的前沿学科,技术的更新换代特别快,所以要特别培养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勇气。
评委点评:
从本说课中看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合理,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状况均有一定的分析,教法学法选择比较适当,对教学过程中各环节的设计意图均有说明。教学过程中,能够运用较为典型的图片加工事例,引导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并注意到运用来自学生自己制作的优秀作品加以说明,在实际操作引导中,则围绕两个典型例子进行演示和讲解,比较能够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 方向正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早上好:
我是来自桐庐县职业技术学校的机械老师,我叫方向正.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绘制圆柱体三视图》。下面我主要从教学内容的整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效果的反馈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内容的整合
(一)教材学情分析
我们选用的教材是由浙江省教育厅成教教研室组编的《机械识图》,本节内容是《机械识图》项目三任务5的内容,主要阐述圆柱体的三视图和轴测图。在制图教学中,圆柱体的三视图是基本几何体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教材内容信息量大,对于刚接触《机械识图》没多久的新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故此,我将圆柱体的三视图单独划为一个任务进行详细讲解。降低难度,由浅入深,让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好,学有所获。
所教的是高一机电班3+2,全部由男生组成,大部分学生的认知特点是形象思维长于逻辑思维,实践学习长于理论学习,动手能力长于动脑能力。少部分学生的人生目标不明确、自信心不足、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习惯较差。但他们朝气蓬勃,乐于动手探究,喜欢合作交流。从前期的教学发现,他们对《机械识图》具有较强的兴趣,有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具备了学习圆柱体三视图绘制的基本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圆柱体,理解圆柱体的投影特性。
2.能绘制圆柱的三视图,会标注圆柱的尺寸。3.能根据圆柱体的视图补画第三视图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圆柱体投影特性、三视图等知识的解析,强化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要点。
2.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场景,锻炼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学习情景、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小组合作中学会协作。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要求学生能完成圆柱体的简单测绘。
2.教学难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准确的补画第三视图。
三、教学过程的设计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过程:新课引入——圆柱体形体分析——圆柱体三视图—
—补画视图——课后作业布置
(一)教学方法: 1.新课引入:
采用任务驱动法,选取分水天晨笔业的外贸订单作为任务,真正体现了校企结合。以真实订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调圆柱体三视图的重要性。2.新知探究:
(1)圆柱体形体分析:采用设问引导法
结合圆柱体实体模型与多媒体同步展示,学生采用观察学习法明晰模拟设计物体几何形状,继而进行形体分析,由简到难,逐层剖析重难点。小组合作交流,促进学生合作,活跃气氛和思维。
(2)圆柱体三视图:采用一体化教学法解决教学重点(测绘圆柱体三视图)①纸质“三维空间”的应用,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
②模型与FLASH动画同步,教师示范,外加教师巡视指导,使学生能立体式的接收到相关的信息,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重点。学生运用实践学习法通过观察、测绘、标注最终完成圆柱体三视图,解决教学重点。鼓励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③圆柱体两种(竖直和水平)摆放方式的三视图对比,加深对圆柱体三视图绘图要点的理解;适时的课堂练习不但及时巩固新知,而且激发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作品的自评与互评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与其共同完成归纳总结。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3)补画圆柱体第三视图:采用口诀法(顺口溜)解决教学难点(补画圆柱体三视图)顺口溜:一圆两方要齐全 缺啥画啥记心间
中心轴线莫忘怀
等高等长又等宽
押韵的顺口溜,不但朗朗上口,更加利于学生记忆和运用。配合顺口溜完成课堂练习,运用实践学习法进一步巩固新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三、教学效果的反馈
教法、学法方面:我觉得一体化教学在帮助学生理解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教学流程方面:课堂气氛营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各项任务。企业元素的融入将知识由理由变为实践,学生兴趣明显提高。课后作业学生完成比较好,作业清楚、准确。
教学空间方面:希望能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自我鞭策:用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 用高昂的情感感染学生
用肯定的语言鼓励学生
首先是说教材,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第一课时,它包含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图形之间的互相转化两部分内容。学生在小学已认识了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因此这节课是学生在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行新的认识。可以说此课为学生学习初中“图形与几何”拉开序幕,有着“奠基”的重要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认识,我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大量图片或实物,体验、感受、认识生活中以实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
过程与方法: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并用几何图形描述一些现实中的物体形状,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感性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感受多姿多彩的图形,激发对学习图形与几何的兴趣。通过生生、师生间的交流活动,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
同时我认为本节课的
教学重点:是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几何直觉,初步探究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是正确描述基本几何图形的特征,能对基本几何体进行分类。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本课我将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进行实践与探索,培养学生的观察、类比、归纳等数学方法,发展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为此,在本课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和激励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
五、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中我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灵活处理教材,创造性地加工教材,设计了四大环节,努力促使学生在生活中感知、在活动中体验、在应用中提高。接下来,我再具体谈一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一)观察与欣赏
上课伊始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未来世界的轻建筑,让学生进入丰富多彩的图形世界,通过观看未来世界的轻建筑,直观感受几何图形,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在看图之后让同学们说出看到了什么几何图形,让学生交流作答。同时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才是几何中研究的内容,而颜色、质量、材质等性质,则是其他学科所关注的。
(二)过程与体验
本环节通过观察比较:由下列实物你能抽象出你哪些熟悉的几何体?
通过学生积极参与,仔细观察,共同发现有以下熟悉的图形、在活动中教师要对学生的正确“发现”及时给予肯定的评价。
同时出示问题:如图是一个包装盒(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其余各面是长方形),仔细观察,你能发现哪些几何图形?
学生经过观察思考后可以发现:从整体上看,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看不同侧面,得到的是正方形或长方形;只看棱、顶点等局部,得到的是线段、点;从而进行归纳:各种几何图形都是从形形色色的物体外形中得出的,进而认识几何图形的概念。
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抽象、归纳,学会把现实情境中的物体抽象成几何图形,感悟数学的抽象思想、
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在下图中出现的这些几何图形,它们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通过对几何图形特征进行探究和归纳,发现这些几何图形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平面内,从而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概念,接着教师展示模型,进一步学习常见立体图形的分类。
同时提示学生们是否还有未归纳到的几何图形,它们又是什么特征呢?学生通过分析,发现平面图形的特征,各部分都在同一平面内,从而初步形成对平面图形概念的认识,在思考观察活动中选择我们身边熟知的物体说一说包含的基本平面图形,激起学生对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的回忆和重新认识,再通过练一练观察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
(三)拓展与应用
在本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以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尽可能多地构思出独特且有意义的图形,并写出一两句贴切、诙谐的解说词。教师鼓励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亲自动手制作作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本活动的设计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展现个性的空间,是本课不可缺少的延伸和拓展。
(四)归纳与提升
让同学们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同学们概括、总结能力和参与意识,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下课前再一次播放未来世界的轻建筑视频,激发学生对后续数学知识探索的欲望。
六、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此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概括了本节课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本节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的框架。
的改革,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紧密结合起来,强化教学互动,对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亮点:
一、转变教师角色,改善教学行为。
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在“以发展为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授知识,而是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他必须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互相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本课教学中,黄老师更多地体现为:引导者――给学生的学习了提供明确的导航目标,辅导者――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与支持,使学生能够比较轻松地完成学习了任务。合作者――关注学生的学习了,参与学生的学习了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共同寻求问题的答案。与学生构成良好的学习了共同体。
二、重视自主探究,发挥学生主体性。
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了活动,不但能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促进知识的意义建构,更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创新精神。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时,黄老师先让学生跟老师一起画一个图形,然后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动脑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交流、验证自己的想法,看看自己没想到的方法有哪些,根据自己的能力有选择地学习了其它方法。这样有序的学习了,不仅发展了学生的智能,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三、注重兴趣的激发,找准新旧链接。
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需要在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黄老师在学习了新知之前,先组织学生从自己制作的七巧板图形中找出2个图形拼成一个新的图形,并给它取个名字,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了兴趣,又能体现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最佳切入点,为知识的迁移做好铺垫。
四、紧密联系生活,突出学以致用。
数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本节课中,黄老师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经验,创设了让学生自由拼凑图形这一情境,向学生展示了生活中的组合图形,从中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顺利地引出新课,最后又让学生计算家里楼房挑梁的侧面面积,通过联系实际,计算面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数学学习了的兴趣,帮助学生更好地应用所学的知识。这样,不仅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黄老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充分体现黄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和借鉴。当然,黄老师能否在以下几方面再继续探究,以达更好的教学效果呢?
1、能否在课堂评价方面加以改进。评价作为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巴班斯基指出:“只有在师生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才能产生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师生共同全方位参与的课堂才会产生心理共鸣,充满激情,充满活力。因为学生很在乎别人,尤其是同伴对自己的肯定。本节课中我感觉在这方面稍微欠缺了一点点。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图形创意的方法》,所选用的教材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十一五”规划教材。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六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本教材共有三个章节,分别是理论篇、方法篇和应用篇。本节是方法篇中的内容,是平面设计基础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图形创意理论的基础上,对图形创意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学习图形创意应用等知识奠定了基础,是进一步研究图形创意在平面中应用及向三维领域拓展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说学情
从心理特征来说,高职阶段的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但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课堂上比较被动,虽然有一定的创造能力但不太爱发表见解,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特点,一方面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并对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图形创意的理论知识,对图形创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图形创意的程序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但对于图形创意的方法运用到实际的设计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
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并依
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 时,可通过
演示,创设探索 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在图形创意中联想及想象的定义,以及如何将具体的创作方法运用到创作中去。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掌握图形创意中联想和想象的含义,及在图形创意中的地位。难点为在理解了新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创作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四、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这三个方面,而这三个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有机整体,学生学会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与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把前面两者充分体现在过程与方法中。借此,我将三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图形创意是一种运用视觉形象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掌握联想与想象、意与形的相互沟通等有关图形创意的方法。能对给出的元素通过联想或想象的方法进行图形创作。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方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言道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以及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教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六、教学过程分析
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一下教学环节:
1、复习旧知,温故知新。
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图形的创意的程序:研究设计任务——确定主题思想——选取设计素材——安排图形结构——选择表现手法这样一个创作程序。知道了程序也应该知道方法,引出本节课的新知识——图像创意方法。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是本节课深入研究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3、发现问题,探求新知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4、分析思考,加深理解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概念(定理等)要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条件、结论、应用范围等),通过对—定义的几个重要方面的阐述,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得到优化,知识体系得到完善,使学生的数学理解又一次突破思维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体验成功,于是我把学生导入第—环节。
5、强化训练,巩固双基
设计意图:几道例题及练习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各有侧重,其中例1„„例2„„体现新课标提出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教学理念。这一环节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内化知识。小结归纳,拓展深化
我的理解是,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习的知识,方法,体验是哪个方面进行归纳,我设计了这么三个主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体验是什么;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教学的方法?
6、布置作业,提高升华
以作业的巩固性和发展性为出发点,我设计了必做题和选做题,必做题是对本节课内容的一个反馈,选做题是对本节课知识的一个延伸。总的设计意图是反馈教学,巩固提高。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星光小学:王娟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在三年级与本册已经分别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些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一方面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将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立体图形学习做铺垫。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平面图形直观感知和认识上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也掌握了一些解决基本图形问题的方法,并初步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和转化意识。学生能从已知生活经验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但是对于方法的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
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目标:
认知目标:让学生认识组合图形,会用割、补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基本图形;在自主探索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方法;通过比较、归纳,选择最适合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感受解题策略、方法的多样性,渗透转化、优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在学习中,体验到数学学科中美丽的图案之间的组合关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观念。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使用分割法,添补法正确的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是本课重点。
难点: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说教法: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要贯彻直观性、趣味性实践性的原则,教学方法要多样、灵活、有趣。”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利用直观的图形,与有趣的“七巧板”进行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学具,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获取过程。
说学法:
课堂上学生学习方式主要是由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学生通过自己来观察组合图形的特点,思考解题的方法,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通过与他人的合作获取更多的方法,找到合适、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知识形成过程。
基于以上的教法与学法,我对本节课建构了一个基本的组织教学过程:复习与设问——探索与交流——建构与应用——总结与升华
教学流程: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如下的教学程序:
第一个环节 :激趣引入,温故求新,揭示课题。(3分钟)
在激趣环节,我介绍一位新朋友“七巧板”,告诉孩子们表现优异的小组可以获得新朋友送给我们的礼物。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知数学中组合图形的美,提高审美意识。而且将七巧板拼成的各类图形作为礼物,对学生的各环节学习表现情况逐一给予评价,既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又有效组织课堂。更是为本节课最后一个思维提升问题“礼物的 面积是多少”做准备。这样的做法,让学生觉得“好玩、好看、又有用”。
接下来设计连续提出三个问题,“学过哪些基本图形?”“ 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复习旧知,引出新知,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以上基本图形的面积公式,再出示课文中的组图,让学生直观感知组合图形的形成,揭示组合图形概念,为转化为基本图形求面积做准备。同时,通过说说生活中的组合图形,拓展学生思维,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第二环节: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20分钟)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给学生一面最熟悉的队旗,让他们计算队旗的面积是多少。引导学生由直观的队旗转化为抽象的图形,再出示学习单和学习要求,此环节给足学生时空,让学生独立思考和动手操作,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
接着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通过生生交流,互帮互助,实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在此时,我通过巡视与参与讨论,了解学生的思维动态,并适时收集各种资源。
在汇报环节,通过“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面积的?”“他们的方法都一样吗?”两个问题引导学生针对典型生成资源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分割法和添补法。同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再一次直观形象的动态展示分割图形和添补图形的几种方法,归纳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板书),并且渗透“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不规则转化为规则”的转化思想。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归纳学习,优化方法(12分钟)
出示书本P99页例4 :右图表示的是一间房子侧面墙的形状。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给它刷墙漆,每平方米的墙漆需要140元,一共需要多少钱?
设计意图:数学也运用于生活,在原有例题的基础上我增设了一问,墙漆一共需要多少钱。做题之前,先复习板书上的方法,再学生独立思考,通过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展示学生作品,总结“分割的图形越简洁,计算起来越简便”。
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活动,联系实际生活,小组合作设计出组合图形,组内 求面积。
设计意图:设计活动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观察能力,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
第四环节:归纳总结,思维提升,升华课堂(5分钟)
本环节设计了两个问题,“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和“这些礼物都是组合图形,他们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设计意图:问题一培养孩子们总结归纳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问题二则再一次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美与七巧板的奇妙,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同时也在最后再带来一次数学思维上的飞跃,让孩子们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板书:最后说一说我的板书,我的板书力求简洁,明了,结合课堂内容,能够体现重难点。
一、说教材
《图形拼摆》是浙教版美术第五册中的一课,本课就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分两课时完成,今天我讲的是第一课时:图形的排列和组合。本堂课曾是旧教材五年级中的一课,新教材提出了与旧教材中不同的教学目标,除了要教给学生一些平面构成设计理论外,主要是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去培养学生的动手、造型能力,及与合作能力。研究教材后发现本课涉及到比较多的平面构成理论,比如:基本形、排列组合方法、形与地的关系,这些对三年级学生而言,还是过于专业理论化,三年级学生还是处于形象思维与想象思维发展的时期,如果完全按照教参的目标教学去教学,根据我几年的教学经验来预计,学生会学得比乏味,所以,我在第一课时教学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修改。美术新课程3、4年级设计应用领域的教学目标中指出:学习对比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根据大目标,我重新制定教学目标,希望通过学生在动手操作、尝试的过程中学习一些简单的美术理论及技法,教学目标下如:
1.认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知识,能组合排列出新颖的.图案。
2.技能目标-----学习用组合排列,进行巧妙的图形组合,完成简单的平面构成设计。培养学生的组合造型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发展抽象思维。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拼摆,及欣赏图形设计的标志,增强学生的设计意识,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
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对三年级设计应用课提出了一条活动建议:通过绘画、拼贴、堆积和组合等手法进行造型活动,积累视觉和触觉经验。对于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主张是,要让学生在操作实践的过程中去学习习近平面构成的知识,而不是先把理论教给学生,再在理论的轮廓里实践。
我运用两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尝试教学法。我准备将拼图游戏作为一种情境,贯串于课堂教学中,在实践操作过程设计成三种简单的拼图游戏,三种游戏其实就是三种不同层次要求的拼图练习,希望学生在拼摆图形的过程中学习,让全体学生都动起手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学生的求知欲会更强,在拼摆游戏的情境里,不知不觉地学习美术知识,比较符合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我在课中不断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在尝试过程中去发现、学习习近平面构成设计要知识。动手摆一摆,再讲理论,这样层层递进,学生的求知欲在整堂课也在递进,也培养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此外,我也希望通过本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在第一层的尝试为后面的小组合作作铺垫,在第三层尝试中,就要求学生将基本形进行相互交换,并合作完成最后的作品,学会资源共享。
重点:在图形拼摆时,能灵活性运用学到的平面构成设计方法。
难点:突破常规思维,拼摆出有创意的图形并能进行合作。
课前准备:铅笔、尺、圆规(或圆形物)、A4彩纸、剪刀、胶水。
三、教学过程:
一、剪出基本形(5分种)
1、说说你知道的形状,课件出示。(让学生主动思考,进入课堂状态)
2、剪出相同的六个形状,怎么剪。(方法:多折几层后剪)
3、四人小组协调,四个同学剪出四种不同的形状每个形状剪六个。
[教法分析:此环节是接下来学生进行拼摆尝试的基础,也是为面的小组合作作铺垫。]
二、试一试、摆一摆(5分钟)
1、将自己剪的六个图形进行拼摆组合,摆出你认为最漂亮的造型。
要求:选用图形的个数不定,可以二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
2、分析学生在拼摆时,两个基本形状出现的几种情况。
A、接触
B、分离
C、重叠
相应出示一些标志
[教法分析:次环节是让学生初试的拼摆,主要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在这种尝试中,学习拼摆时接触、分离、重叠三种基本形之间遇到的情况,为下一步创作垫定了理论基础。]
三、欣赏图形设计的标志(7分钟)
1、欣赏一些有图形设计的标志,学习一些排列方法。
(1)对称:圆形金字塔形
(2)无规律、自由组合
2、你能用到接触、分离、重叠三种组合时产生的情况,拼摆出几种以上的方法吗?学生进行拼摆尝试。
3、展示学生拼摆结果,交流。
[教法分析:第三环节,第二次尝试,引导学生欣赏一些图形设计的作品,由此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这次的欣赏是为了给学生一种思路,而不是模仿。之后,让学生将自己拼摆的几种方法展现给全班学生。]
四、新颖设计作品欣赏
1、欣赏一下,这些作品又有什么特点?(5分钟)
(1)多种形状组合
(2)在基本图形上去掉一部分再进行组合
(3)像某样东西
2、创作小作品(8分钟)
尝试方法:1、多种形状组合,小组合作完成。
2、在基本图形上去掉一部分,再进行组合。
[教法分析:在欣赏中发现图形设计的新颖之处,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前面剪的基本进行资源共享,从小就培养学生设计创作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进行小结(5分钟)
1、展示学生作品,说说自己的创意
2、联系生活,商标的设计、布纹、地砖。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称的第二课时《轴对称图形》一课。第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领域中图形与变换的重要学习内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安排的图形与变换的内容标准有三条:1是结合实例,感知平移、旋转、对称现象;2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3是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考虑到对称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作图对学生来说相对容易些,所以本套教材先安排轴对称内容的学习,三年级下册再安排平移和旋转内容的学习,轴对称图形这节课的学习是学生学习图形与变换知识的开始,教材通过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大量的具有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感受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同时也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图形与变换的知识奠定了基础。第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认知目标:结合具体实例,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以及对称轴。
能力目标:在认识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在实际操作活动中,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审美意识,感悟数学知识的魅力,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第三、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编排体系、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年龄特征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 教学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第四、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教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实物图形。
学具的准备:飞机,桃心图片,各种几何图形,直尺,小剪刀,卡纸。第五、说教法和学法:
说教法,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中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设疑诱导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猜-探-画-剪-赏的教学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说学法: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节课我重点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来全面参与教学活动。第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的,我遵循启发性、主体性等原则设计了以下教学预案: 第一个环节:猜图引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能让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自然进入到上课状态,也为了让这节课从一开始就紧紧吸引住每一个学生,课的一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学生都喜欢的游戏-猜图游戏(要有相关的课件或者使用实物投影)
首先,呈现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出完整的图形。由于都是学生喜欢熟知的图形(如蝴蝶、蜻蜓、米奇的头像等)引起了学生高度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的思维也一定特别活跃,在这种情况下我顺势引导学生,你还能说出哪些具有这样特征的图形?此时,学生们一定能说出许多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见过的轴对称图形,比如:天安门、树叶、上衣等等。在让几名学生举出了一些实例后,老师在肯定学生们的回答的同时,及时揭示出今天的课题《轴对称图形》,师说: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图形,其实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轴对称图形,老师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轴对称图形的知识。
这样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感觉到生活中有大量的对称现象,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氛围,而且通过在游戏中渗透轴对称图形,为本节课新知识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第二个环节:主动参与,探索新知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知轴对称图形特征,在板书完课题后,此时老师说:同学们,像刚才这样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么轴对称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呢,接下来我让学生拿出已经提前准备好的学具(飞机和桃心的图片),请同学们动手沿着虚线折一折,你发现了什么?
接下来,学生们开始动手操作,此时,老师一定要走到学生们中间,及时帮助那些速度较慢或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完成这个活动。
同学们,你们现在每个人一定都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秘密,谁来说一说。在学生汇报时,老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们的语言表达只要意思正确即可,如:两边相同、两边一样都对,不要过度的要求学生语言的规范和准确,但是接下来,老师在表述轴对称图形的定义时,一定要严谨、规范、准确,同时要在投影中展示,“如果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虚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接下来还要进一步告诉学生“ 这条虚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2、及时练习,巩固理解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我设计了一个练习活动及时巩固学生刚刚学到的知识。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先画一画对称轴,再折一折,找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以及它们的对称轴。(课件显示)在这两个活动中,我都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重点指导容易判断错误的,如长方形的对称轴在哪里?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吗?通过这个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轴对称图形基本特征的认识,而且使学生认识到有些轴对称图形不止有1条对称轴。通过让学生折一折来验证,不仅将学生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而且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也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重点。
3、深入探索,提升认识
经过上面的活动,学生已经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基本的了解,接下来需要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认识,老师很自然的把教材第四页的“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课件显示)引入进来,师说:同学们已经认识了轴对称图形,接下来我们来一个挑战,现在有2个轴对称图形少了一半,看谁能把另一半画全?这个环节中,老师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然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和全班交流自己的方法,交流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尽相同,只要方法对就要给予肯定和鼓励,最终师生一起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的方法:
1、找准对称点
2、顺次把各点连接起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先让学生自己试着画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环节:精美剪纸,学以致用
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新课标理念,下面我安排了一个剪纸活动。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剪纸录像,由此自然的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动手剪出轴对称图形,并且提醒大家操作时要注意安全,从而把课堂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个环节给了学生自我创造的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学数学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到黑板上,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我用课件展示出一系列美丽的轴对称图案,(同时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充分地享受这些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感受美、欣赏美。课件的最后一页停留在一个“美”字上。老师同时在板书课题前补上“美丽的”三个字。
随着课题的补充完整,也该下课了,此时我准备这样对学生说:同学们,让我们都带着数学的眼睛,到生活中、大自然中如发现美、感受美吧,你会发现,美真的无处不在。
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组合图形的面积》是本单元的第一课。学生在三年级已学习了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在本册的第二单元又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计算,本课是这两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学习组合图形,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的基本图形,另一方面则能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合,注重将解决问题的思考策略渗透其中,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教材在内容呈现上突出了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二是针对组合图形的特点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探索性。
二、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尤其是对转化思想的渗透,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应该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方法的多样化。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
三、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的活动中,理解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
(2)能根据各种组合图形的条件,有效地选择计算方法并进行正确的解答。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有关组合图形面积的实际问题。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产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多种计算方法,根据图形之间的联系和一定的隐蔽条件,选择最适当的方法求组合图形的面积。
五、教法学法:
教法:主要采取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教学法。并配合多媒体课件
学法:(1)自主观察思考(2)小组合作学习(3)学习归纳
六、教学过程:
根据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进行了这样的安排与处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三大块:1、情景导入,认识组合图形。2、自主探究,寻求计算方法。3、利用新知,解决生活问题。
1、情景导入,认识组合图形。
利用课件和学生手里的图形,复习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次基础上,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来自己拼图,从而引出组合图形,并导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自主探究,寻求计算方法。
(一)出示例题
(二)自主探索算法
学生说出怎么样去做,把图形分成学过的图形。小组合作,研究出尽可能多的分割方法。
(三)全班交流
同学们展示自己小组分的情况,(四)归纳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说自己的计算结果,教师和同学们一起来总结分割的方法,和注意的地方。
所以根据大家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分割或添补图形的方法:
1、分割或添补成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
2、分割的图形要最少。
3、分割出的图形要能计算。师:现在大家回想一下刚才我们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我们是怎么样做的,先做了什么,再做了什么,最后做什么了? 归纳出步骤(教师板书):
1、分图形
2、找条件
3、算面积
【《绘制与编辑图形》说课稿】推荐阅读:
真实感图形绘制技术研究论文09-07
地图是绘制的方法是什么06-08
如何在Excel中绘制斜线表头05-30
使用CAD绘制电气图纸的经验技巧10-20
三维CAD教程 中望3D软件轻松绘制手表12-28
网络编辑特点与要求10-03
网络新闻写作与编辑第12-07
网站编辑工作总结与计划09-07
互联网新闻写作与编辑09-28
编辑年度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