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集补集》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 §1.3.2 全集与补集
今天我为大家讲的课题是“集合的运算”第二课时“全集与补集”这一课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全集与补集》选自北师大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
本节课主要研究全集补集概念及初步运用,并在此过程中渗透类比、猜想等方法,树立数形结合意识和集合意识。
本节课是集合的最后一节,是本章知识、方法的汇总和升华。补集既是集合运算环节中的重要一环,又为学习逻辑用语、不等式证明、概率求解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2、学情分析:
我校为首批省级示范性高中,学生基础扎实,有较好的学习习惯,有一定的口头、书面表达能力。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具备:
集合的有关概念、集合间关系、集合的交并集运算等相关知识; 有一定的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能力;
作为高一新生,他们求知欲强,参与意识,自主探索意识也比较强。 但逻辑思维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相对较弱,遇到困难容易慌张。 考虑到学生刚从初中升入到高中,数学学习还处于从算数上升到代数的初级阶段,而本节内容全集抽象度较高,补集综合性较强。鉴于此,我把本节课重点定为:补集概念的理解及初步应用。难点为:全集的理解,补集应用中方法规律的探究。我采用实例引入,变式练习的方式来突出重点;用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内容的地位、作用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子目标:
A.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参与并深刻体会全集的必要性,理解集合的子集、补集的含义,会求补集。
(2)能够应用Venn图和数轴表述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 B.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概念,性质,规律的探究,不断提高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培养数形结合能力,掌握归纳类比的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参与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2)在将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学习的形
式,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意识。
1(共4页)
南阳一中 方宇2012优质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 §1.3.2 全集与补集
(3)在感受生活中集合实例的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
三、教法、学法
新课标强调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根据本课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我采用分组研究,小组展示,过程评价的授课方式,把知识探究、变式深入与必要的讲述相结合的教法进行教学.
学生借助多媒体和导学案积极思考,通过师生、生生的多方交流,经历了“探究→展示→应用→反思→总结”的数学学习的模式,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我以问题串为载体,以学生活动为主线,通过新知探求,教学应用,回顾反思,作业布置,课堂评价五个环节实现教学目标。
一、新知探究:
1、全集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在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为此,我从学生熟悉的“补角”引入,(请看视频)。当同学们回答出“规定”“定义”时,就有了对全集的初步感知。
为深化全集理解,我设计了两道小计算-----求方程、不等式在不同范围内的解,学生会进一步明白范围设定的必要性。这样全集的概念就水到渠成了。
全集的正确理解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我们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交流。在他们讨论过后,一同学举出刚刚过去的军训中分别作为小排长、教官,年级长思考角度的不同是全集的体现;还有一些同学说从小学到初中数学学习从自然数集,到整数集。。。。再到实数集的过程也是全集的体现,这让全班同学恍然大悟。
通过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互相交流,本节课第一个难点顺利突破。
2、全集与补集相辅相成,理解了全集,补集概念的形成轻而易举。所以我把重点放在语言转换与性质归纳上。在学生概括出补集定义之后,引导学生类比交、并集得出符号语言,图示语言两种表示形式。通过类比,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高,同时学生从中体会到数学的符号美,图形美,也即数学的简约美。在性质探究中,我展示了三个素材:Venn图,生活实例,数学实例,学生通过深入思考,细心观察就可归纳得出结论。
二、应用:
2(共4页)
南阳一中 方宇2012优质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 §1.3.2 全集与补集
根据教材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把应用分为两个方面。
1、Venn图应用。
为帮助学生建立图示语言与符号语言的对应关系,以提高Venn图中的补集含义和表示的理解,我把教材中静态的、平面的图形用动画形式展示,用学生抢答的形式组织教学,提升他们的团队意识。
2、例2是数轴法在补集中的应用。学生按照事先分好的小组到讲台上来展示,并由负责点评的小组对讲解中的优点及不足进行点评。
随后,老师启发学生对例1例2作对比研究,得出Venn图和实数轴的不同适用类型。同时鼓励学生观察例2结论,做出大胆猜想,借助几何计算器探究、验证的摩根定理,使学生学习积极性空前高涨。(请看视频)学生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享受成功的喜悦,并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
三、总结反思——提高认识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习的主要内容:学习了那些知识?掌握了那些方法?收获了那种能力?在总结中把这节课的内容进行提炼升华,使学生在理解本节知识点的基础上,把它融入到已学的知识体系之中去,使之整体化、系统化.
四、作业布置—巩固新知
为了使学生达到对知识的深化理解,从而巩固提高的效果,我特地设计了一组课后训练题,把课本的习题熔入即时训练题中,并根据大纲对各部分的不同要求,把习题分为A、B、C、D四个等级,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
五、课堂评价---激发潜能
为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小组展示情况从板书,表述,亮点三方面进行评价,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
五、几点思考
1、我们常听学生说:数学难,看完教材,不会做题;听完概念,不会做题。我一直没有找到原因。在准备这节课的过程中,我感触颇深:学生的困惑在于老师对教材的理解不深,把握不到位。比如全集,当我一两句话讲完后,学生总是通过以后大量做题才渐渐明白其含义。当我从初中学过并熟悉的补角引入时,学生感到很自然,再通过算一算、说一说,经过独立思考、同学交流,难点在课堂上得以突破。
3(共4页)
南阳一中 方宇2012优质课说课稿
北师大版数学必修1 §1.3.2 全集与补集
教材呈现给我们的是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教师应当对其背后蕴含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和学生一起探究知识的生成过程。
2、“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的效果不同。两周之后,用耳朵听,知识保留5%;分组讨论法,知识保留50%;练习操作实践,知识保留75%;向别人讲授、互相教,知识保留90%。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动起来,学习效果立竿见影。在这节课中,我也仅做一点尝试:学生讲解,学生点评,学生总结;分组讨论,动手操作,实验探究。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不足之处,请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4(共4页)
南阳一中 方宇2012优质课说课稿
第一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
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
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
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生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 教师活动: (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
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
总结:人的审美能力是与其知识和道德相联系的直觉能力,只有经过不断的训练,人的审美能力才能逐步得到提高,才能达到像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在世界上“诗意的栖居”
5、总结回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墓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6、板书设计: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2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加以闸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美术鉴赏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艺术语言上的不同方式,美术作品也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2、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内容、形态分类。
3、难点: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是包含在整体美术作品之中的,学生理解会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结合具体的美术作品并调动学生既往的美术知识来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手段:课件展示、讲授、练习
三、教学过程
1、探究导入课题
(1)教师活动:展示相关图片,并引出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然后提出问题:A、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B、在美术作品中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2)学生活动:A、感受图片信息,领会本课的意图,轻松的接受课题。
B、思考老师设置的问题,进入求知准备状态
2、投放目标:教师活动:立足学生实际,投放学习目标
学生活动:了解学习目标,以良好的状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3、新知探究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1)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的概念: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是具体性和形象性。
教师活动:大屏幕展示美术语言的概念
学生活动:标记知识点
(2)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教师活动:A、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
B、提出问题:分析三件作品在形象塑造上运用了那些类型的艺术语言形式
学生活动:A、欣赏绘画作品,并用一分钟的时间思考讨论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B.踊跃回答问题,总结出三件作品都运用了点、线、面、色。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内容
(3)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具象艺术、意想艺术和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A、再次展示中国工笔画《捣练图》、中国写意画《泼墨仙人图》及油画《1954》三幅表现形式不同的绘画作品。B、提出问题:从作品写实的程度的角度去对比分析三件绘画作品在表现形式上的差异
学生活动:A.欣赏作品,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踊跃回答问题,《捣练图》中的人物、环境、道具真实具体,《泼墨仙人图》看上去似一个人,但又不是十分的具体准确,只是大笔概括。《1954》让人看不出什么具体的现实形象。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生共同总结出美术语言的形态分类。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目的在于真实的再现现实
教师活动:A、展示顾闲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并以一幅工笔花卉为例演示其绘画技法。
B、提出问题:结合工笔画的绘画技法,总结《韩熙载夜宴图》图中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学生活动:A、结合图示分析工笔画的绘画技法。B、根据工笔画的技法,总结出《韩熙载夜宴图》运用了线条勾勒、随类敷彩的语言表现方式。
教师活动:A、展示达维特的《荷拉斯兄弟宣誓》,指导学生从明暗、空间、透视、构图等几个方面了解具象艺术的其他表现方法。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学生活动:A、分析并总结《荷拉斯兄弟宣誓》的艺术语言表现手段。
B、师生共同总结具象艺术的创作目的
(2)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生观的精神世界,其中包括艺术家的感受、情感、观念和审美理想等,为此,艺术家常常采用变形、夸张、重组等语言表现手段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达利《记忆的永恒》、杜尚的《走下楼梯的裸女》、德国马尔克的《蓝马》、齐白石的《虾》和宋代梁楷的《泼墨仙人图》
B、提出问题:观察分析以上作品中分别采取了什么样的语言表现手段?
学生活动:A、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对展示的作品给与鉴赏和分析
B、学生讨论并回答:变形、夸张、重组、概括、提炼
老师总结:不以纯客观再现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主观的精神世界
(3)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冷抽象: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我们称之为“冷抽象”或“理性抽象”
热抽象:完全或主要用色彩和有变化的线条来创作的作品我们称之为“热抽象”
教师活动:A、展示作品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红黑黄兰构成》、捷克画家库普卡的《牛顿色盘》
B、提出问题:我们从这两幅作品中分别着到了什么形象?两幅作品在运用美术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活动:A、鉴赏作品B、讨论问题、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也就是我们什么形象也辨别不出来,完全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
4、自我评价练习:
教师活动:展示具象、意象和抽象美术作品若干幅让学生来辨别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回答
5、课堂回顾总结:
教师活动:A、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以及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B、提问:美术作品的基本语言元素是什么?语言表现手段是什么?美术语言的表现形态分为哪三类?
学生活动:学生踊跃复述回答
教师活动: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走进具象艺术”,进一步深入的学习研究具象艺术的有关内容,希望同学们做好预习。
6、板书设计: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特征:具体性和形象性
美术语言的内容:基本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语言表现手段:西方绘画: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
中国画:笔墨、章法、皴法
(二)在美术作品中,艺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1)具象艺术(2)意象艺术(3)抽象艺术
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三课《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阐述。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具象艺术的特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及社会功能的学习,使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具象艺术的语言、形象特征,并能初步掌握辨识具象艺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
2、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3、主题性作品的塑造与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具象艺术的功能
教学重点:
因为本课的目的是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所以重点讲解具象艺术的特点及鉴赏方法,并让学生了解具象艺术的功能及意义。
教学难点:
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的模拟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
二、教学方法:
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学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分组讨论,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增加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首先展示几幅具象艺术作品让学生品评,然后再以古希腊画家宙克斯和帕尔哈西奥斯之间的比赛为例,说明具象艺术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悠久的历史,是人类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类型,并由此引出具象艺术的特点。 (二)、新授:
第一环节:
以五代时期黄荃的一幅中国画《写生珍禽图》为例鉴赏,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视觉的真实性或客观性。重点以宋代张择端的中国画《清明上河图》分析,作者根据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从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的主题出发,选择那些具有形象性又具有时代性特点的事物及情节加以表现。《清明上河图》在整个画面的构图方面显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中国绘画传统的“散点透视”得到天才的运用,画面组织讲究内在联系,严密紧凑,如同一气呵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由此得出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的就象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第二个特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那么请同学们鉴赏作品: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作品《教皇英诺森十世》分析其典型形象的塑造。
第三个特点: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含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和描述。如作品:《货郎图》、《血衣》。
由于具象艺术的这些特点,因此除艺术所共同的审美功能外,它还具有记录的功能和社会干预的功能。同学们可以通过一部分作品来加深了解具象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其功能。
第二环节:“怎样鉴赏具象艺术”
在这一环节中运用第一课所学的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和过程又特别兼及了对具象艺术的鉴赏特征,在这节中,从肖像性作品和主题性作品两大类分别说明对具象艺术的鉴赏方法。
在这一环节当中重点讲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在主题性作品中中,主题的表达只有通过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才能做到,或者说,它所塑造的形象和环境越鲜明、越典型,对主题的表达就越深刻,也就越能激发观众的共鸣和联想从而产生广泛的影响。具体以作品《血衣》、《田横五百士》、《拿破仑一世加冕》为例赏析、讨论加深理解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关系
第三环节:如何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其意义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系?)
我们如何才能判定一件作品的意义呢?具象艺术的记录功能和社会干预功能这两个主要功能就为我们认识和分析它的形象和主题(内容)奠定了基础。具象艺术的意义首先表现在它的记录功能上,它是我们认识当时社会各方面的最重要的形象依据。使我们可以认识当时的社会和艺术的思想与观念。另一方面,具象艺术又以真实、生动而具有个性的艺术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视觉,并由这些形象构成的故事、情节或主题影响我们的价值判断,从而产生认识和教育意义。
四、课堂小结:
把这一节课所学的知识点作一总结,重点强调在具象艺术作品中的典型形象与典型环境的塑造问题。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具象艺术的特点,评价具象艺术的意义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5课《走进抽象艺术》。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作为人类三种生要艺术类型之一,抽象艺术也是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只不过它使用的是纯粹的艺术语言,抽象艺术有冷抽象和热抽象两种类型之分,了解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进而能够创作抽象艺术作品。
教学目标:
对抽象艺术有更深入、具体的认识,通过欣赏抽象艺术作品了解和认识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冷抽象和热抽象),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上的美的表现。
教学重点:
抽象艺术的概念和冷热抽象艺术的特点的把握以及冷热抽象艺术作品的辨别。
教学难点:
1、如何结合原有的美术语言的知识来理解认识抽象艺术的概念
2、艺术如何发展到抽象的。
二、教学方法:展示法,讲练结合法,探究讨论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新授过程:
导入:首先同学们来看两组图片,第一幅是现实生活中具体存在的,真实的再现现实,即具象艺术。另两幅在你们的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物体吗?学生回答:“不存在”。我们称这种没有现实形象的可辨性的作品为抽象艺术作品。怎样去欣赏抽象艺术作品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抽象艺术,去体会其独特的艺术美。
教师总结:抽象艺术和具象艺术、意象艺术不同的是,它不直接表现任何现实中的可视物,但不能因此说它与现实就没有任何关系
展示:(百老汇的爵士乐》、《即兴之30》两幅作品
问题思考探讨:
同学们分两组讨论,谈谈自己对这两幅作品的感受
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
学生活动:分别请一位同学回答问题,然后找同组同学作补充。
教师活动:老师总结后引出:抽象艺术的含义
(一)抽象艺术及其两种形态(冷抽象,热抽象)
1,抽象艺术的含义?
在20世纪初才开始逐步形成的一种用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和语言手段进行独立创作的美术类型。
2、冷抽象、热抽象艺术的代表艺术家及观点。
冷抽象含义:代表人物:蒙德里安
热抽象含义:代表人物:康定斯基
作品赏析《百老汇的爵士乐》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先鉴赏纽约百老汇夜景的照片,然后一边听爵士乐(爵士乐:《蓝色狂想曲》),一边欣赏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乐》。
教师活动:老师介绍:
1、爵士音乐:
2、蒙德里安生平简介:3,蒙德里安对百老汇城市面貌的感受及对爵士音乐的感受
问题思考与探讨:
学生活动:同学们分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1、这幅作品使用的语言有哪些?不同的颜色块让你联想起什么?横竖交错的线条让你想起什么?
教师活动:老师补充总结
能力练习:欣赏几幅作品,判断它们是属于冷抽象还是热抽象艺术作品
创设情景请同学们思考:具象艺术能够如实的再现客观世界,而抽象艺术却完全排除现实形象的可辨性呢?那么艺术为什么会走向抽象?
由上面的问题引出:
(二)艺术走向抽象的原因
问题思考: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25页,回答问题。
1、抽象艺术的形成?: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1、抽象艺术的形成
19世纪中叶照相机的发明加速人们对美术的本质思考,20世纪初,抽象艺术的概念在西方已经基本确立。
2、抽象艺术形成的原因
照相机的发明,现代的社会化大分工,西方科学理性的影响。
抽象艺术形成之后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三)抽象艺术的特点:
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汇分析、抽离、孤立出来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这就形成了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
抽象艺术独特的艺术美包括:A、形式与色彩;B、构图与笔触;C、材料与肌理;D、空间与透视;E、光影与运动。
学生能力练习:让学生自己来欣赏作品,判断作品的艺术美的表现。
知识补充抽象艺术在我国的独特表现,
抽象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学生欣赏完这些作品后,跃跃欲试。都想创作抽象艺术作品,那么,这时候老师要适时满足学生的欲望。
动手实践,创作作品
让学生听一首音乐,创作一幅抽象艺术作品。
(四)课堂回顾
这节课重点讲述的是冷、热抽象艺术作品,抽象艺术的特点及其独特的艺术美的表现。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冷抽象、热抽象美术作品,分析其分类、代表艺术家、特点等环节,分析鉴赏部分作品。
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6课《漂亮是美术鉴赏的标准吗——艺术美和形式美》。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①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
②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基本原则及其在作品中的主要表现。
2、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并不完全是现实的盲接反映,也不等同于人们一般所说的“漂亮”或“好看”,而是由艺术家借助美术的特定语言、手段和法则创造出美术自身的美,而这种美又是多样的,即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由于艺术家所采用的语言、材料、手段等不同而产生的艺术美和形式美就大异其趣。为了说明这一点,在这里就必须紧紧围绕美术的语言元素和语言规则两个方面来讲解,因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主要就是通过它们来实现的。
3、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应特别注意对概念的讲解,并在概念与作品之问建立联系,即注重通过作品来讲解概念,以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的认识有形象的依据。
这里的难点还包括对美术作品的艺术美与形式美之间异同的讲解,课文中并没有特别给予说明,只是在课文的第三部分简要地指出了这个问题,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之问既有重合的地方也彼此独立。艺术美包括内容与形式两个方面。也就是说,艺术美是由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来实现的。而形式美更强调实现内容的手段,即手段本身的美,其中包括语言的构成关系和所使用的材料的特质。
二、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建筑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四、教学过程
1、导入:用多媒体展示雕塑图片《欧米艾尔》。
小结:美术作品的艺术美是艺术所特有的美。美术作品是由艺术家创造出的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第二自然。它的美不同于一般人的“漂亮”或“好看”的审美观念。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
2、新知探究:
环节
一、什么是艺术美,它有哪些表现?
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等同现实在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艺术美又称第二自然,是相对自然美来说的。
美术形象: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种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图片《艾普色姆的赛马》和《记录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结合第三课“艺术形象”这一概念进行讲解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小组讨论,分析美术作品的艺术美
环节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构成
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构成的形态变化
B、语言手段(明暗、空问,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教师活动:投放潘天寿的作品《雄视》,讲解什么是形式美,指出美术作品的艺术美和形式美既相互包含、渗透又彼此具有独立性。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理解美术作品的形式美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以一件作品为例深入分析作品的形式及其形式美。
2、通过具体作品了解艺术美和形式美在形态上的差异
四、要点回顾
1、什么是艺术美?综合了主观与客观、个人审美与时代精神的艺术形象为“典型形象”或“艺术典型”,又根据它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而称之为“第二自然”,即“艺术美”。
它有哪些表现?
2、什么是形式美?美术作品除了艺术美之外还有形式所传达出的美,既形式美。
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五、课堂小结:总结回顾:这一节课我们了艺术美和形式美,了解了什么事艺术美和形式美
下一节课我们将学习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2、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3、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4、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白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白己的观点、主张。艺术创作并不神秘,艺术家也是普通的劳动者,只不过他们的产品是艺术,他们使用的手段是视觉语言
以毕加索的《牛头》为例分析艺术家的意图来自哪里。然后让学生自己分析几幅作品。
(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有哪些?
在这一部分中,要注意让学生联系生活,结合时代背景与地域来分析鉴赏。影响因素有:
1、现实
2、艺术
3、特定的社会和文化情境
因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情景下,艺术家创作所针对的问题也就不同,因而其创作意图也就会大相径庭。在同一社会和文化条件下,艺术家的成长过程、成长环境、家庭、个性、知识水平也是造成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差异的原因。
老师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西斯廷教堂天顶画》与《丛竹图》分析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其中运用讲解与展示图片结合,提问与学生主动探究结合的方法来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
〔三)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
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在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三大类中呈现出不同的表达方式。
这部分是本课的重点,要多化时间与精力分析部分作品,让学生思路清晰。同时复习部分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内容,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老师结合大量的相关作品来加深讲解,并让学生也主动参与其中来。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1、具象艺术:如董希文的《开国大典》,通过收集形象〔国家领导人),创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毛泽东),然后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开国大典),并营造出故事的典型环境(喜庆的民族特色),使画面更具有真实性和可读性。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是要表达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表现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从此翻身解放的豪迈精神风貌。
色彩上借鉴我国传统民间艺术和中国传统的工笔重彩画法,强调色彩的单纯与强烈的对比,从而增强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节日气氛。
2、意象艺术:可以通过整体气氛的渲染来传达艺术家的创作意图。如汉画像石《荆轲刺秦王》并没有刻画人物形象,而是通过荆柯的“追”、秦王的“逃”,并辅以刺进柱子的匕首,打翻的盒子和侍卫等形象,使画面传达出一种紧张、危险的氛围。意象艺术也可以通过对艺术家感觉的表现来传达创作意图。如印象派画家莫奈的《卢昂大教堂》,主要营造不同时刻太阳照射在教堂上独特美丽的光色氛围。
3、抽象艺术:是通过形式语言本身及构成关系来传递艺术家对事物的认识。分析《第三国际纪念碑模型》。用直线和曲线两种语言元素构成作品,以螺旋上升的曲线将直线连接起来,从而把人的视线引向无限的天空,表现升腾飞翔的空问效果
(四)学生自己分析作品的创作意图
《千年土地翻了身》(董希文)、《印象日出》莫奈、《怒吼吧,中国》李桦
三、归纳总结本课三个知识点。
四、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影响艺术家创作意图的因素?艺术家的意图是如何体现的?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八课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8课《所有的美术作品都一样重要吗—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和教学过程三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任何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的美术作品在不同的社会和观众群里就会有意义和价值上的差异。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主动参与是美术鉴赏的前提和保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美术鉴赏的能力,培养审美的眼睛。
这样设计教学目标,是因为不同的人在欣赏同一幅作品时,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是不一样的。
(二)教学重点:
有两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性和地域性的关系,二是使学生了解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和理解。
(三)教学难点: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既有绝对的一面又有相对的一面。
(四)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作为引子说明美术鉴赏不仅要了解艺术家的意图,还有一个观众对其意义和价值的判断问题。
第二部分讲述的是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其产生的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即它的产生受当时的时代和地域的限制。
第三部分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第四部分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二、教学方法采用的有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
学法:
三、教学过程
首先导入课题,由马远、夏圭的小品式山水画在不同时期不同的人眼里给的评价不同,说明美术鉴赏存在从不同角度理解和进行价值判断的问题。
教学内容一: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
①首先通过罗中立的油画《父亲》,来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与时代的关系。罗中立借鉴西方现代领袖像的形式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善良而又贫穷的老农形象。他那古铜色的脸,长期的艰苦岁月造成的那条条车辙似的皱纹,柴耙似的双手以及缺牙的嘴巴无不饱含着画家深沉的情感和对造成这一现实的深刻反思,从而激发起人们对现实特别是对广大农民命运的关注。作品与文革时期的“假大空”的题材形式的作品相比是一种反叛,同时真实的再现现实。作品一经展出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是新中国成立来影响最大的美术作品之一。由此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受时代限制的。
②名词解释:时代性地域性
以文艺复兴时期的宗教画与同一时期中国的文人画相比较,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受地域的限制。
通过部分作品赏析,让学生自己探讨、分析、鉴赏作品,对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作出正确的判断。
教学内容二: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以西方历史上不同时期三位雕塑家创造的三个《大卫》为例,进一步说明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与时代和地域之间的关系,由此指出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有绝对的一面,也有相对的一面。
教师活动:作品展示:多纳太罗的《大卫》,米开朗基罗的《大卫》,贝尼尼的《大卫》
多纳太罗的《大卫》表现的是少年大卫杀死巨人哥利雅后用脚踩在巨人的头上,流露出胜利的喜悦和自豪的神情。
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塑造的是临战前镇静的站在那里,左手紧握投石器,警惕的盯视着敌人,眉宇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雕塑家用这个几乎静止的姿势,有力的传达出临战前的高度紧张气氛以及那蕴蓄在大卫体内的巨大力量。
贝尼尼的《大卫》塑造的是一个正在艰苦搏斗中的大卫,更具有生活的真实性。他的大卫更像是一个身处逆境、坚忍不拔的斗士。在这种状态下,艺术家得以表现人体旋风般的运动和人物激越的感情。
通过鉴赏三幅作品,了解艺术创新的问题,主要是从理解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完整性方面说的。
实践练习:
学生作品赏析:《吹笛少年》、《艰苦岁月》、《吹笛女》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正确赏析作品,同学们之间可以互相探究讨论。
教学内容三: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
这部分着重强调的是个人感受和判断的重要性,并给出了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不同的角度和方法
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分歧的产生,既说明了美术作品本身的多义性,也是对作品的丰富和补充。但另一方面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又不是任意的,必须建立在对作品及其相关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
教学内容四: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
(1)品评式或品鉴式批评
(2)形式主义批评
(3)历史批评
(4)社会学批评
(5)心理学批评
四、知识总结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美术作品的时代性与地域性,如何判断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我们对美术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判断可以有以下几种批评形式,四个分支环节,讲解与探究结合,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第九课 形神兼备迁想妙得——中国古代绘画撷英
《中国古代绘画撷英》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九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画从题材内容来分类,分为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三大类。在整个教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属于民族文化传统类教材,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激发民族审美情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绘画的艺术特点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②能力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对我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和绘画艺术作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涵盖面比较广,无法详细地进行介绍。引导学生掌握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提高美术欣赏能力。
二、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比较分析法:通过中国作品《朝元图》与外国作品《蒙娜丽莎》的比较,学生能够形象地分析并得出结论:中国古代人物画生要的造型手段是“线条”。
2、引导探究法:美术作品欣赏是个体的审美活动。绘画作品是静态的物质形态,如果让学生独自找出审美的切入点,并展开欣赏,最后得到健康审美感受,是比较困难的。这一过程需要教师的逐步引导,所以我采用“引导探究法”。
3、运用投影仪辅助教学
三、学法(主要培养其思维能力)
美术欣赏活动是一种个性化的情感活动。在教学生掌握美术作品欣赏方法的同时,也应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和锻炼,比如:
1、描述:形象思维为主。
2、感受:由形象思维转为抽象思维为主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3、理解
4、评论:上升为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教学过程
导入探究课题:由祖国灿烂文化,优秀绘画传统导入课题“形神兼备迁想妙得”,讲解关键词“形”、“神”。
新知探究:
环节1:
我国早期的独幅绘画作品——帛画
重点介绍我国古老的帛画《龙风仕女图》,了解中国画基本形态确立时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风貌。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本1—2段,请第一组的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龙凤仕女图》这幅古画是古代葬仪中使用的旌幡,反映了当时楚国上层社会流行的死后升天的意识。在画面中,描绘了龙凤在引导墓主人的灵魂升天的情景:画面右下方有一位侧身行进的妇女,发髻高盘,阔袖长袍,双手合十,其上方有一龙一风正腾空飞舞,引导仕女前行。此画以毛笔绘成,画法为线条勾勒兼平涂着色,构图主次分明,造型生动。
环节2:
敦煌莫高窟壁画
了解《鹿王本生图》绘画故事情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环节3中国古代人物画
《步辇图》:阎立本 这幅作品忠实地表现了唐代中央政权与边远民族的友好交往,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人物动态较为拘谨而重面部特征的刻画。
《文苑图》韩晃 描绘了文人雅集的场景。构图疏密得当,设色淡雅,笔法细劲流利,衣纹略作颤笔,人物刻画细致入微、动态各异、形神兼备。
《采薇图》:画中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森森然正气溢与笔端。衣纹简劲爽利,以衬托人物刚直不阿的性格。树石画法粗简,墨色湿润。
《张卿子像》:明代肖像画的代表作,画家对人物面部的刻画细腻,富有体积感,衣纹用笔简洁,人物比例适度,体态自然,栩栩如生,体现出画家非凡的观察与表现能力。
《渔翁渔归图》:清代画家黄慎的作品,画面人物动态生动,富有生活情趣。此图为水墨大写意,水墨交融,画家以狂草入画,画风粗豪奔放,气势贯通,别具一格。
环节4
中国古代山水画
重点欣赏:(北宋、南宋、元代的山水画作品)
1、设疑、讨论、解疑
刚才的欣赏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感受,看到同学们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很想再进一步去理解山水画的内涵,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山水画作品。
2、图片:北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南宋佚名《深堂琴趣图》
元代倪瓒《六君子》
3、小组讨论抢答
屏幕出示:(1)这3幅在选材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异同?
(2)这3幅画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你比较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
小结:同学们说的很精彩,观察的也很仔细,能够说出一些内涵的东西,老师着重讲解一下这三幅作品更深刻的意义。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以俊伟屹立的大山、一泻千尺的飞浴、路边淙淙溪水及山路上的驴队行旅为对象,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使人如身临其境。他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又用碎而坚实的笔墨皱出富有质感的山石,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的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壮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六君子》图是倪瓒的作品,三段式平远构图,近处有六棵树,中隔大片湖水,画上端有一叠远山,以渴笔画山石树木,山石作折带,皴间用披麻效,树木颇具姿态,景物不多而充满深秋时的凄凉静寂气氛。画上有黄公望等人的题诗。所谓“六君子”也就是画中的六棵树。画家为这些树木写照,另有寓意,黄公望的题诗己点明。倪瓒的作品笔墨松秀简淡,绝少有设色者,甚至连图章也不用,画中多长诗,作楷书,力求朴素清雅,其画风在元明两代中也独具特色。
《深堂琴趣图》此画虽不知何人所作,但从画面中可看出画风严谨不苟,水墨设色兼工,皆精而不冗,洗练而有情致。画幅虽小而神气迥出,表现悠远的空间及浓郁的诗意。
环节5
中国古代花鸟画
中国花鸟画不是仅仅为了准确地描绘现实中的花卉禽鸟,而是集中地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生物的审美关系,借此抒发白己的情感,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体现一定的时代精神。
让我们以小组合作讨论的方法来欣赏几幅较典型的花鸟画作品,请一位同学回答,同组的同学补充,教师总结讲述。——
《芙蓉锦鸡图》:体现了赵估所倡导的观察物象要细致入微,写实表现要精准传神,画面构成要有诗的意蕴的美学思想。
《榴技黄鸟图》:所绘黄鸟造型准确,富有生趣,画面渲染精妙,富彩鲜润,体现出画家对花鸟情趣的观察达到精细入微的程度,融注了宋人对自然界的独特审美情怀。
《荷花水禽图》: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顶上,显得极其冷落孤僻,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正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和分析了中国古代绘画作品,中华民族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辉煌灿烂的绘画艺术瑰宝,而我们通过从帛画、壁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中领略到中国古代绘画的风采。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外国古代绘画撷英,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十课《外国古代绘画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教具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不同民族绘画的主要特点有基本的了解,并领会各民族绘画形式的差异及其与审美观念的联系:能够比较、分析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多彩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生动体现。最终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感知能力
(二)重点
通过不同民族,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的分析、比较,使学生加深对外国古代绘画的了解,认识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三)难点
领会古代不同民族绘画形式上的差异及其与现实生活、宗教,审美观念的联系。
二、教法
讲授、演示、讨论
三、教具、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留下了大量精美绝伦的艺术珍品。当我们倘徉在艺术长河中的时候,常常会被他们所倾倒。这些艺术珍品,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历史的见证,它们陶冶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情操,直到今天,仍然继续带给我们无比的享受。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外国古代绘画精品。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三乐女》、《草地上的圣母》、《拉斐尔自画像》等,并作引导语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听讲,欣赏外国古代绘画作品,感受艺术之美,产生认识和欣赏的强烈动机,从而进入良好的学习准备状态。
(二)人类早期的绘画
人类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19世纪在欧洲南部发现的原始洞窟壁画,是人类早期绘画的杰出代表。大约产生于一万五千年至两万年前的原始洞窟壁画主要描绘的是野牛、野马、长毛象、驯鹿等形体巨大且行动迅速的动物,形象写实、生动概括、特征突出,体现了原始狩猎时代人类对动物的细致观察和准确地表现
西班牙的阿尔塔米拉与法国的拉斯科洞窟壁画,突出表现了人类早期的绘画水平。
教师活动:展示洞窟壁画,
提出问题:A、请同学们欣赏并辨认出画面中是哪种动物?B、它们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从画中辨认动物形象,欣赏古人的绘画特点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总结出:人类早期绘画产生的年代,代表作品
(三)古代埃及绘画
古埃及绘画以附着于墓室墙体的壁画代表,与浮雕具有相同的艺术特征,表现内容主要为尘世生活和冥间“乐土”。追求来世和水生。绘画中的人物形象遵循古老而奇特的法则:人物的脸部为正侧面,眼睛为正面,胸部为正面,下肢为正侧面,画面中人物比例大小与其身份地位高低成正比。古埃及绘画表现的是古埃及人观念中的事物形态,而不是视觉中物象的真实面貌。同时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交流与融合,学生也应当有所认识。
教师活动:
1、多媒体课件展示《三个乐女》及《宴乐图》
2、提问:A、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与发现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B.指出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学生活动:欣赏讨论并总结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以及古代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与古埃及壁画的联系。
师生共同总结出:A、古代埃及绘画的古老法则,代表形式。从而得出古埃及绘画所表现的是意中之象,而非视中之象。而这种古老的法则的数千年的沿用,最终形成了独特而永恒的魅力。B、古代埃及绘画与两河,爱琴海等地区的绘画在表现形式上存在相近的特征,体现出古代各民族在艺术上的相互交流与融合。
(四)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欧洲绘画,分四部分讲解
1、早在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绘画已经到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只是传世的较少。欧洲中世纪绘画主要是为基督教服务。
文艺复兴时期各类艺术空前发展,奉希腊古典主义艺术为典范,崇尚科学、努力探索自然与生命的奥秘,将透视学解剖学等原理应用于绘画。当时,涌现出一大批卓有建树的绘画大师。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达芬奇《岩间圣母》、《自画像》,拉斐尔《草地上的圣母》、《自画像》米开朗基罗《创世纪》,提示学生观察欣赏。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展示图片
2、欧洲绘画在经历了文艺复兴时代的辉煌之后,艺术家们不断探索,在优化题材的拓展和技艺的完善等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17世纪佛兰德斯、荷兰、西班牙绘画成就卓著。
这一时期的宗教画、历史画、风俗画、风景画、静物画,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代表: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维米尔《倒牛奶的女仆》、雷斯达尔的《埃克河边的磨坊》。使学生领会荷兰风俗画与静物画的特点。
学生活动:欣赏图画,加深对鲁本斯、哈尔斯、伦勃朗、委拉斯凯兹的关注。
3、17, 18世纪的欧洲画坛上,西班牙绘画大放光彩代表人物有:委拉斯凯兹和哥雅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纺织女》、《1808年5月3日的枪杀》提示学生观察欣赏讨论两幅画的艺术特点
学生活动:观察欣赏思考问题并踊跃回答问题
4、 18世纪末、19世纪欧洲画坛流派纷呈,名家辈出,法国画家最为令人瞩目,新古典主义,浪漫幸义,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画派各领风骚,名家名作,蔚为大观。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自山引导人民》、《三等车厢》等。提出问题:分析德拉克洛瓦的《自由引导人民》和杜米埃的《三等车厢》。分析比较说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绘画的差异。多媒体展示图片《马拉之死》、《泉》、《印象日出》、《草地上的午餐》讲解知识点让学生领略19世纪法国绘画的不同风貌。
学生活动:a.伴随图片展示欣赏法国绘画大师的作品。b.完成相关问题
师生共同总结
(五)其它地区的绘画
在世界绘画艺术的百花园中,印度的佛教石窟壁画、日本的浮世绘版画,波斯的细密画等也都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散发出奇异的芬芳。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图片《持莲花菩萨》、《三美人图》使学生了解东西方绘画的基本面貌和不同的民族特色。
学生活动:伴随图片展示标记知识点
(六)回顾总结:这节课我们欣赏和比较、分析了外国古代绘画重要作品及其风格、特点和时代特征,认识到外国古代绘画的丰富性。人类之早期的原始岩画到古埃及绘画,再到成就辉煌的欧洲绘画。说明了欧洲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下节课我们将要学习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请同学们提前预习。
第十一课 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教材第11课内容。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这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设计加以论述。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中国古代陵墓雕刻是中国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按照课本内容介绍陵墓地面雕刻和陶诵及其艺术特点,在介绍的过程中,由于篇幅的问题,相对比较简单,尤其是作为陵墓雕塑的代表《霍去病墓石刻》和《秦始皇兵马俑》的图片和分析略简。陵墓雕刻两个艺术特点的理解需要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文思想和内涵。对于一些陵墓雕塑的专业名词如“阙”“麒麟”“天禄”等也需要简单的说明。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突出教学重点,并对古代陵墓雕塑进行深入的了解,才能引导学生,提起学生的兴趣。
2、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群的杰出代表及艺术成就。通过欣赏,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体会中国古代文物文化内涵,探索艺术与社会生活及其时代之间的密切联系。
②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美术的社会功能,培养学生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通过引导学生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③美育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中国两大类雕塑(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及其艺术特征,特别是对其中的优秀代表作品能加以分析及鉴赏。
教学难点:四大著名的石窟雕塑群的艺术风格及部分专业名词。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我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美术欣赏课上了很多,普偏的问题是教师讲的津津有味,学生听的糊里糊涂,最后,教师提一些问题,同学因为没有参与,很难讲出个所以然来。本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兴趣不是很大,怎样让学生参与进来是一个头疼的问题。把班里学生分成若干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教学内容。是我在教学中的尝试。
三、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音乐和图片,并巧妙导出新课。要有新意,有气势,有激情,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心志,。再给学生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观欣赏作品并亲手创作,讨论比较四大石窟寺雕塑的差别,归纳总结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艺术特征。
【教学程序】
一、导入探究课题
(一)教师活动: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探究课题
1、设置情景:用多媒体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相关图片,并巧妙导出第十一课感受中国古代恢宏的雕塑群一一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
2、提出问题:
A、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含义?
B、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形成原因及艺术风貌?
(二)学生活动: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
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交流本课探究的意图、必要性
二、新知探究
环节Ⅰ:世界上最大的雕塑群一一秦始皇兵马俑
1、教师活动:多媒体用录像的形式介绍秦始皇兵马俑
2、学生活动:感受其艺术风貌及魅力。
教师提出问题:秦始皇兵马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和思想文化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结论:自秦汉以来的厚葬风俗,统治阶级注重修建自己的陵墓。陵墓雕刻是古代陵墓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整体和局部图片展示秦始皇兵马俑的艺术特点。
学生:一同学谈观后的感受,其他同学自由发言。
结论:细腻生动的个性与气势磅礴的整体相协调统一。
教师:秦始皇兵马俑是中国雕塑的重要代表,其地位代表中国。法国前总理希拉克参观完说:世界上有7大奇迹,现在要加上秦俑。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那么,中国古代陵墓雕塑还有哪些呢?
环节Ⅱ:汉代最杰出的雕塑群
教师:图片欣赏
比较:秦俑和汉俑异同点
学生:讨论2分钟,回答
结论:内容模拟现实生活,反映社会时尚和状况。艺术手法,秦俑写实,汉俑夸张。
陵墓地面雕刻:汉霍去病墓石刻欣赏,主要介绍《伏虎》和《立马》石雕作品
结合历史背景谈谈《马踏匈奴》的艺术特点。
教师:霍墓石雕群整体写意的艺术风格?
学生: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风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
环节Ⅲ:我国最著名的石窟寺雕塑群
教师出示思考题:
A、四大石窟是什么,开凿的年代和各自艺术特点。
B、佛教中的佛、菩萨、罗汉、天王、力士是什么?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
A、敦煌石窟:其中孰煌莫高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其所在属于玉门系砾岩,不能雕刻,所以窟内主体是彩塑。彩塑均为泥质造像,有单身像和群像,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三身,多则十一身。最高的大佛达33米,最小的菩萨仅10厘米。四周为佛经故事的壁画。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西郊武周山麓、十里河畔,主要洞窟有53个,石刻造像51000尊。云冈石窟开凿于公元460年(北魏),当时佛教流行,我国的石窟大多从这一时期开始,到唐朝达到高峰。
云岗石窟作为北魏早期佛教艺术的中心,给各地石窟艺术以巨大的影响。
龙门石窟座落在河南省洛阳伊水两岸。自北魏至宋代相继开凿,有二千一百多个窟龛,10万尊造像。
龙门石窟以古阳洞和宾阳洞为代表。古阳洞中的主尊释迎牟尼结枷跌坐,面颊丰满,略带微笑,左右胁侍菩萨仪态庄严肃穆。洞内两壁井然有序地排有三列大龛,小龛则数以百计。龛楣、龛额的图饰设计奇制诡异,细致灵巧。宾阳洞中的佛像,西部修长清秀,高鼻大目,微露笑意,左手向下屈三指,右手向前仰伸,这种手势意指佛示说法,主尊前有两只姿态雄健的石狮,左右侍立阿难、迦叶二弟子及文殊、普贤二菩萨。窟顶中央雕刻莲花盘,周围有流云,飞天在云中自由翱翔。前壁及南北两侧,有四层精美的浮雕。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上唯一一座以泥塑和石胎泥塑为主要的大型石窟,因其拥有自北朝以来千姿百态并各具特色的大量泥塑而被中外学者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天水县东南的麦积山上。因山如农村的麦桔垛,因此得名麦积山。该石窟始凿于十六国后秦,距今1600余年,经历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余个朝代的不断完善,形成一座造像与壁画连续不断、不同时期艺术特征明显的艺术宝库。该窟至今保留大小各种艺术造像7000余尊,古代壁画1000余平方米,大小窟龛194个。
麦积山的泥塑有圆塑、高浮雕、粘贴塑、壁塑四种,数以千计的与真人大小相仿的圆塑,极富生活情趣。从高约16米的佛像到10厘米的小塑像,从神圣的佛到天王脚下“金角银蹄”的牛犊,都精巧细腻,栩栩如生。这些塑像把神人格化,生活气息浓厚,令人感到亲切。
环节Ⅳ:伫立千年的一群美丽少女(陕西太原晋祠圣母殿中的彩塑侍女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知识要点:圣母殿背靠悬瓮山,前临鱼沼,晋水的其他二泉一一“难老”和“善利”分列左右。此殿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一一1032年)殿内共四十三尊泥塑彩绘人像,除龛内二小像系后补外,其余多北宋代原塑。主像圣母,即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一一邑姜,其塑像设在大殿正中的神龛内。其余四十二尊侍从像对称地分列于龛外两侧。其中宦官像五尊,著男服的女官像四尊,侍女像共三十三尊,圣母邑姜,曲膝盘坐在饰凤头的木靠持上,凤冠蟒袍,霞帔珠缨,面目端庄,显示了统治者的尊贵和奢华。四十二个侍从像,手中各有所奉,为帝后服种种劳役,例如侍奉文印翰墨,洒扫梳妆,奉饮食,侍起居以至奏乐歌舞等等。这些塑像造型生动,姿态自然,尤其是侍女像更是精品。宋代的艺人,满怀同情,塑造了一群终生被幽禁深宫,失去了自由,理葬了青春的女性。这些侍女像的服饰美观大方,衣纹明快流畅。她们的年龄或任或少,身段或丰满或苗条,面庞或圆润或清秀,神态或幽怨或天真,一个个性格鲜明,表情自然,加之高度与真人相仿,更显得栩栩如生。这组塑像突破了种庙建筑中以塑造神佛为主的老套,真实地表现了被禁锢深宫受尽役使的侍从们的生活精种面貌,从而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一个侧面。在技巧上,显然相当准确地掌握了人体的比例和解剖关系,手法纯熟,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它们是我国古代雕塑艺术中的珍品,在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人们谈到晋祠,往往总要谈到这些精彩的宋塑。
三、课堂小测试:
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测试题要贴近《美术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指导要求,题量少而精。
总之,整个课堂使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教师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利用好课堂上的每一分钟,要求学生做练习巩固当堂知识,以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
四、课堂小结
第十二课 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2课《现实与理想的凝结——外国雕塑撷英》。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多媒体教学过程演示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一、本课的内容、地位、作用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对外国雕塑的特点及重要作品有基本了解,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了解。
2、提高学生在艺术欣赏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3、培养学生的欣赏和审美能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审美趣味,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外国雕塑的重要作品及其特点有基本的了解,能够识别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重要雕塑作品,加深对世界艺术多样性的理解。
四、教学难点:使学生领会不同民族雕塑和特定的宗教、审美观念、生活习俗的联系。
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状况,我主要采取“激发启发—引导分析”的方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实物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视频、图片欣赏,实物观察和触摸,激发学生兴趣,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学生,组织讨论,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又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感受外国雕塑是现实与理想的凝结,轻松的融入到本课的学习氛围中来。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教会学生学习,本课通过教师启发、引导、点拨,调控探究方向,及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在宽松的教学情景中开展了丰富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尽最大学力能够到达的区域内学习。
教学内容:
一、导入探究课题(时间:4分钟)
(一)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导入探完课题
播放一段雕塑视频短片,营造浓郁的艺术氛围,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引出课题。
(二)学生感受身边的雕塑艺术之美,进入教学情境,领会新课意图,愉快接受课题,激发出探究欲望。
二、新知探究(时间:15分钟)
(一)了解雕塑有关知识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顾相关知识:
1、什么是“雕塑”,其大致分类是怎样的?
2、世界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有哪些?
教师阐述:所谓古文明,其中就包括雕塑艺术。“艺术来源于生活”,所以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雕塑艺术作品在题材、形式及其所体现的审美观念、思想情感等方面都有自己鲜明的个性特色。今天我们沿着古文明的发源地进行一次免费的雕塑艺术之旅,共同探秘雕塑艺术。
(二)欣赏过程
第一站:古埃及
1、播放视频资料《狮身人面像》,并提问:这座雕像为何要塑成“狮身”“人面”的形象?
2、学生直观欣赏,并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发表观点;并探讨了解古埃及雕塑的特点。
第二站:两河流域
1、简要欣赏另一只著名的《受伤的狮子》,让学生品位其神态及精神内涵,并尝试用简短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欣赏感受,以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表达能力。
2、师生共同概括两河流域雕塑的艺术成就。
第三站:古印度
1、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猜一猜:哪些是古印度的作品?能说出你的理由吗?以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艺术感悟能力。
从作品内容引出作品特色:写实性与宗教性。
第四站:古希腊
投放一组图片,让学生分辫哪些是古希腊的雕塑作品?并说出理由。
重点欣赏《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德》及《掷铁饼者》。让学生思考并回答:古希腊雕塑为什么会以裸体为主要表现形式?欣赏《胜利女神》以此总结古希腊雕塑的艺术特点及思想内涵。
第五站:走进“文艺复兴”
明确文艺复兴的时间及主要思想。
教师简介代表人物米开朗基罗及代表作。
学生重点欣赏《大卫》、《摩西》,感受并总结文艺复兴时期雕塑的艺术特色。
第六站:17一19世纪的欧洲雕塑
教师阐述这个时期雕塑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
重点欣赏《思想者》,让学生模仿雕塑动作种态,品味雕像特质及内涵。进一步培养想象力及审美情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播放音乐视频短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雕塑艺术作品。
三、演练实践(时间:18分钟)
1、让学生放飞想象:维纳斯断了的两只胳膊原来是什么姿势?发挥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
2、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引导学生自己去搜集整理材料,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将课堂内容进行拓展。
四、归纳总结:系统知识,德育渗透。(时间:3分钟)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愿同学们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像我们人类优秀的先人们一样,做一个美的使者。
本课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首位让学生去感受发现并创作出可探究性问题,在课堂中通过互动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探究过程,既要有自主意识,又要有创作意识,让学生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奇特现象,并注重对探究成果的总结与评价。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能力是知识的升华,升华的途径是应用与整合。通过应用使知识与方法得到整合,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立足实际,活学活用,回归生活,使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生的收获不只是欣赏作品,更主要的是他们从此会用审美的眼睛在生活中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第十三课 新艺术的实验一一西方现代艺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一美术鉴赏第13课《西方现代艺术》。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围绕本课的主题一一“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对西方现代艺术作一个概括的历史性梳理,使学生对西方现代艺术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并让他们知道,西方现代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与西方的历史情境密切相关的。
2、教学重点:围绕本课的主题一一“个人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汇合”,具体讲述西方现代艺术产生的原因、过程、特征及其后果。
3、教学难点:①本课涉及西方的历史和哲学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是如何与美术的发展联系起来的,还需要下一番功夫来学习。②本课涉及大量的美术流派,这些流派又涉及丰富、复杂的背景知识,对于教师是必须掌握的。
教学方法:
1、我利用很多图片展示介绍知识,吸引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学习。
2、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具和图片,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指导:
1、引导学生采用观赏、观察、实践、讨论、归纳的方法学习,用多媒体展示相关西方现代艺术图片,并巧妙导出本课。
2、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求全组同学共同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导入。
二、新知探究:
环节
一、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笼统地说是指西方自19世纪以来的艺术。
教师活动:多媒体出示西方现代艺术的范围。
学生活动:熟悉概念并读出。
它在艺术理念、艺术标准、创作方法、语言形式等方面都几乎形成了一个与传统完全不同的新艺术体系。
环节
二、西方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①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②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摄影的发明、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宗教的衰落、哲学的影响。
学生活动:了解西方艺术发生“现代性的断裂”的原因和过程以及促成这种转变的动力源。
环节三: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重点)
1、四个特征:
※哲学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理解西方现代主义美术与各种哲学思潮的密切联系。
※理论化
教师活动:用多媒体投出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部分理论主张。
学生活动:阅读理解并讨论给出的这些理论。
理论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大量新的概念或赋予新的含义的概念的产生,这些概念对我们理解西方现代主义艺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形式主义一一即强调美术形式的独立性,通过形式的极端化和绝对化而提倡美术自身的独立。
教师活动:投放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并总结其在美术形式上的独立性。
※创新意识一一可以说创新是任何艺术的本质,但西方现代主义艺术却把创新本身视为艺术的惟一主题。
教师活动:让学生分析西方现代艺术在创新方面的的努力。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并汇总答案。
环节四:无止境的形式创新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这是第三部分的自然延伸。正是因为西方现代主义艺术的极端化和不断创新的意识,使之不可避免了走到了自己的尽头,最终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一个新的方向一一后现代艺术。
三、拓展:提高实践能力
1、分组选取不同的名作,谈谈现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异同。
2、通过具体作品及艺术家,了解西方现代艺术的形式语言。色彩与
四、要点回顾
课堂小结:
1、西方现代艺术是怎样向现代转化的?其动力是什么?
2、西方现代艺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无止境的形式创新使艺术走到了危险的边缘。
第十五课 《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5课《民族文化的瑰宝——辉煌的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我主要丛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一、教材分析:
1、教学目标:
使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以及重要的工艺品种的基本特征有所了解。认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卓著成就。最终达到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认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和工艺美术的审美感知能力。
2、教学重点:
了解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发展概况,突出成就。把握各种主要的工艺品中的基本特点及时代风格。
3、教学难点:
通过各类工艺品的造型、装饰,领会其审美特点及文化内涵,从而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有较深入、准确的认识。
二、教学方法: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和思想才能表现出来,最终使学生在美术的学习中得到教育和审美享受。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这也会对促进课堂气氛和提高学习热情有很大帮助,从而形成一种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学法:
课堂中组织讨论,教师提供大量的古代工艺美术作品,让学生赏析、品评,进行自主性学习。经过感性认识逐步上升到理性知识,从而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挑战性,满足学生的成就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出示部分中国古代工艺美术作品及图片、仿制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工艺品属于哪些品类,哪些同学来进行分类?
导入本课。
(二)新授:
环节一:
首先丛整体上对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主要类别,突出成就,发展概况加以介绍,然后分别论述四个工艺美术的重要品种: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
在这里重点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对世界的贡献,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环节二:
简要介绍中国古代工艺美术的发展历史,提出问题。
1、丝绸有哪些分类?
2、谁来赏析一下《联珠骑士猎狮纹锦》、《卷草凤纹锦》这两幅丝绸艺术品。
通过学生回答问题,概括总结,以这两幅丝绸作品为例,重点分析中国丝绸的装饰艺术特点。
环节三:
青铜器这一节,引导同学们分析商代的《四羊方尊》,西周的《虢季子白盘》,春秋的《莲鹤方壶》,汉代的《长信宫灯》这几件重要青铜器艺术作品,让学生找出不同时期青铜器的造型和装饰特点。
环节四:
陶瓷一节,介绍原始彩陶和宋元几朝代的瓷器。引导学生赏析作品,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陶瓷的突出成就和深远影响。同时感受到其艺术特色和多姿多彩的面貌。
环节五:
玉器这一节,学生对这种艺术品类比较熟悉,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在这里重点引导学生认识玉器的丰厚文化内涵,并分析商代《玉凤》,和清代《白玉雕桐荫仕女》这两件作品。
环节六:小结
总结本课四个知识点
五、板书设计:
通过多媒体直接展示,首先展示本课课题,然后分别展示丝绸、青铜器、陶瓷、玉器四个分支环节,并穿插部分美术品图片介绍。
初中体育说课
乒乓球课——正手攻球说课稿
一、课的内容
根据义务教育课程《体育与健康》学生用书,确定本课为乒乓球运动中的正手攻球技术的教学。
二、教材分析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有着广大的群众的基础、完善的乒乓球设施,并且随着我国乒乓健儿一次又一次的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各种国际大赛上夺得冠军,人们对乒乓球这项运动的期望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因而,我选择了乒乓球正手攻球技术为本课主教材。正手攻球是乒乓球运动进攻的一种主要技术,具有速度快、力量大、攻击性强、应用范围广泛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
三、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八年级的学生,男生20人,女生20人。乒乓球是他们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他们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生理和心理的日趋成熟,具有独立思考、判断和模仿能力,同时他们具有良好的速度、力量和灵敏素质且有一定的乒乓球基础,具备了学习正手攻球技术的条件。
四、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如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了解正手攻球的相关技术,并且知道正手攻球的动作方法与特点。
2、技能目标:85%学生能够基本掌握正手攻球技术,通过练习技术动作逐渐巩固和提高,在比赛中能够灵活运用。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机智果断、沉着冷静等优良品质,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反应和思维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的重、难点是: 重点:判断球准确,挥拍到位、用力得当 难点:身体各部位的协调配合
六、教学方法
结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好动,模拟能力强等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运用徒手操、游戏等辅助主教材教学。
2、结合图示,精讲动作方法与要领,做好示范,激励学生学习。
3、采用正误对比法,进行集体纠错与个别辅导。
4、设置教学比赛,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随机应变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5、通过自我评价、教师评价等手段,提高学生认识水平。
七、教学流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采取分组不轮换的形式,教学程序如下:
课堂常规
→
1、整队、检查出勤
2、师生问好
3、安排见习生
4、宣告内容和目标
准备活动
→
1、托、颠球跑游戏
2、 脚步动作练习
3、挥臂练习(正、反手)
4、球性练习
正手攻球
→
1、借助挂图讲解
2、示范
3、徒手挥练习
4、正手攻自抛反弹球练习
5、单个动作练习
6、推攻练习
7、教学比赛
放松与小结 →
1、音乐放松
2、评价本课情况
3、布置归还器材
4、师生再见
八、预计负荷与密度
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情况以及内容安排,本节课运动密度、运动负荷中等。
练习密度:35%±
5平均心率:120次/min±5
九、场地与器材
乒乓球拍:41只 乒乓球:41只
乒乓球台:10张
初中体育说课稿范文《体育跳高》
一、教学理念 :初中的跳高教学要摒弃“以竞技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注重它的实用价值,充分发挥它趣味性强的特点,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发展自己的弹跳力。教学中,以皮筋和铃儿代替横竿,消除学生对横竿的畏惧心理。组织上.充分发挥单位时间的工作效率,合理调整。不进行大范围集中,针对一些出现的问题,小范围的恰当点拨、准确纠错。并且抓住跳高这个项目的“胜利这是以失败而告终”的特点为德育点,向学生灌输“只要从失败中走出来,就能越过新的高度。”树立用于战胜困难、挫折的信心和勇气。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意志品质。
在多媒体中,大量收集与课题相关练习方法、技术动作等资料,让多媒体成为教科书,学生在练习中随时查阅。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创编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方法,并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适合自己跳高的技术动作。练习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调整高度进行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自我组织、自我管理、互帮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基本教材为跳高,课题则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单元的第二课时。跳高这一项目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跳跃发展起来的,学习和掌握跳高的基本技术,并在跳跃中充分发展跳跃能力、锻炼身体、培养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是本课的重要目标。多种多样的跳跃练习方法和简单适用的技术动作,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灵敏、协调性和下肢力量、弹跳力都有良好的效果。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的才能,并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来选择自己的跳高方式(包括跨越式、俯卧式、背越式等)。向高度挑战,树立信心,战胜因难,体验乐趣。
三、学生分析:初二学生的年龄为
14、15岁左右,该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生长加速期,也称为青春期初期,朝气蓬勃、富于想象,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而学生作为个体,又具有其独立性,要具有较强的耐受挫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舞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教学比赛,表现现代人追求成功,尝试冒险、挑战,靠努力和奋斗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倾向。也可使学生心里积聚的压力得到宣泄,心情愉悦,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教学目标:
1、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信心
五、教学步骤:开始部分:由(顶气球)游戏自由发展跳跃能本的练习组成。在轻松、欢快的音乐声中游戏不仅使学生的各关节充分活动达到热身的目的,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还可以充分利用场地和器材,自由选择和创编各种发展跳跃的练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基本部分:利用多煤体展示高水平运动员和校田径队比赛和训练的场面,使学生对不同的跳高技术有初步的了解,并在各种跳高的练习中根据自身的兴趣选择学习自己喜欢技术动作。练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随时查阅各种技术动作和练习方祛。最后,利用“升级练习”方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越推向高潮。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弹跳力.还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跳高技能。
结束部分: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进行(过低竿)游戏,并利用颁奖仪式来结束这节课的学习,在一种欢乐的气氛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充分放松。
课 时 教 案 设 计:基本
教材
跳高
教具
跳高架5副 皮筋5条
电脑1台 垫子10块
负荷
预计
平 均 心 率 128次/分 强 度 指 数 1.5
全课练习时间
初中体育说课稿范文《双手胸前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稿 教学分析部分 教材内容:
篮球:1)双手胸前传接球 2)复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教材浅析:本 课教学内容是篮球运动中的双手胸前传接球和复习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和传球是篮球运动中主要的基本技术,是全队进攻的重要手段,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 战术的基础。传接球的基本方法并不复杂,但要做到准确、熟练、隐蔽、快速,同时要同其它技术动作衔接、转换,就比较困难。因此,本课重要解决在各种情况下学生控制并传接球的能力,为以后更好地学习篮球技术做好准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习与了解胸前双手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及进一步建立运球 的动作概念。 技能目标:让学生学好传接球技术动作,巩固和提高运球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双手胸前传接球—准确的手型及接球的缓冲和传球的翻腕动作。
难点:双手胸前传接球—上下肢协调用力和手对球的控制能力。
教学准备:呼啦圈4个、篮球:两人一个球、球场2个、录音机、磁带各1个,实心球12个。
教法和学法:常规部分和热身部分:教师主要采用示范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学习和活动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分解练习法、游戏与比赛法、预防和纠正错误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自我评价法、团体评价法。
放松和结束部分: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法、积极性评价法,学生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 预计教学效果
预计平均心率为130-135次/分 最高心率为180次/分,出现在40分钟 运动密度为45%,运动负荷为中等 教学实践部分
本课结构安排分四个部分:常规部分、热身部分、学习和活动部分、放松与结束部分 常规部分
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上课人数;师生问好;考勤;宣布本课内容、任务,提出要求及处理见习生。这部分约3分钟。
热身部分:这部分先利用街球的音乐让学生自由玩球,然后在音乐节奏下做韵律操。具体安排如下:①头部运动②肩关节运动③体转运动④腹背运动⑤膝绕环⑥踝腕绕环。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和活动部分做好准备,并能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这部分共用8分钟。
学习和活动部分:本部分是课的核心,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提高这两项技术,教师根据由易到难,由分解到组合的教学原则。教师先做1-2次的完整示范,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动作概念,然后教师分解讲解动作要领,学生跟随着做。教师讲评学生做的动作。 组织练习
两人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8分钟) 利用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进行四角传球换位。(5分钟)
纠正错误:教师在学生练习时要巡回指导,发现错误时纠正,个别错误个别纠正,普遍错误集体纠正。
在安全的情况下自由表演展现个人技术或集体的配合能力。(4分钟) 综合练习—游戏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游戏(6分钟) 活动篮筐游戏(8分钟) 放松与结束部分
利用音乐带领学生进行放松活动,之后做课堂小结,指出优点和不足之处,达到鼓励学生和继续提高的目的。最后师生再见,归还器材。这部分约3分钟。
双手前抛实心球说课稿
重点:持球动作、出手角度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 教学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主动接受教师指令,活动中敢于张扬自我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
运动技能目标:通过练习90%的学生能够掌握持球的动作,65%的学生初步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
身体健康目标:发展学生投掷的能力,提高学生上下肢的力量和腰腹肌、背肌力量,以及全身协调性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目标:培养学生的兴趣,体验成功,培养自信,获得心理上的愉悦。
社会适应目标: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互帮互学团结有爱,并能够发现自身优缺点。
跨越式跳高说课稿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起跳。起跳时要求起跳腿迈步要快,以脚跟先着地,踝、膝、髋关节超越肩关节且充分蹬直,两臂和摆动腿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向上摆起,同时提肩、拨腰。
2、难点:助跑与起跳的协调配合。学生在跳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而不是向上腾空,特别是初学者,因此,本次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助跑与起跳协调配
小学二年级体育《立定跳远》说课稿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双脚同时用力蹬地起跳,落地时屈膝缓冲,轻巧着地。 难点:身体上下肢的协调配合。
七年级《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说课稿
重点:传球:蹬腿、伸臂、抖腕拨球;接球:迎球、缓冲、护球于胸前。
难点:上下肢协调配合和手对球的控制支配能力
立定跳远说课稿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为:摆臂与蹬地的配合、落地屈膝缓冲。 难点是:抬腿收腹、摆臂与蹬地的配合;
足球组合技术练习说课稿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击球部位正确,力量适中,传球准确、及时。 难点:控球能力与传球时机的把握。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技术说课稿
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正确的击球点和正面垫球的姿势。 难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
一 指导思想及思路
本课以体现课程改革新思想,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发展快乐体育为重点,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以团结友爱、积极拼搏为德育渗透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发展学生速度,灵敏,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对于提高身体机能。培养勇于竞争,顽强拼搏,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等精神。
二 教材分析
排球运动具有集体性、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通过排球运动,可以发展学生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增加内脏器官的功能。同时还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等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是一项有很高锻炼价值的运动项目。
本课教学内容是排球运动的垫球技术,垫球技术是排球运动中最主要的基本技术,是接发球和防守的最常用的主要技术。起着组织全队相互配合的重要桥梁作用,是排球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更好地学习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防守也是进攻的开始,垫球技术好坏直接影响到集体力量的发挥和战术的配合的质量。。
三 学情分析
本次课的授课班级为中学初二学生,共五十二人。学生来自各个不同地方。运动技能有差异,个别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基础,但大多数学生掌握技术较差,所以本课结合了多媒体教学讲解示范,让学生在直观有了一个感性的认识。采用启发、模仿、创新、竞赛等教学方法,以及各种新颖的练习方法。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层层剖析,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地促进学生努力达到教学目标。
四 学习目标
以“终身体育”和“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意识,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锻炼手段,参加体育锻炼,增强身心健康。
1、认识目标:通过排球垫球的练习,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2、技能目标:使学生基本掌握垫球技术,发展学生的灵敏性和协调能力。使85%以上的学生能学会排球垫球技术的基本动作。能自主学习与锻炼,提高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认真练习,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勇敢、机智、果断、胜不骄、败不馁的优良品质和团结一致、密切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五 本课的重、难点确定:
重点:正确的击球点和正面垫球的姿势。 难点:身体与手臂的协调动作
六 教法学法:
教法:
1、启发教学法:通过启发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排球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分解法:让学生从简到难的学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技术。
3、游戏法:通过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主义精神。
学法:
1、尝试法:发展学生创造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展示法:通过展示有利于学生进创造性的学习。
3、游戏法:提高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巩固技术。
4、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 教学步骤
(一)导入部分:(5`)
1、课堂常规
2、本课的教学内容目标及要求
3、健美操。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热身效果,所以安排了健美操。
(二)学生自主学习(5′)
让学生在自由发挥练习垫球。可采用多人或两人一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发挥自已所认识、所了解的垫球技术和练习方法。
(三)学习和发展(20`)
1、徒手练习:原地散点撒开,徒手做垫球动作姿势。
为了使学生把理性的认识转化为动作。学生散点站开。看教师的示范动作模仿练习。同时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是垫球的姿势、手型正确。
2、自由组合,自由练习:
(1)一人殖智蚬潭ㄓ谛「骨埃硪蝗俗鏊值媲蚨鳌?br> 是让学生体会全身协调用力和正确的击球位置。加深学生对垫球技术的理解。
(2)一抛一垫:相距3——4米一人抛球,另一人垫球。
要求抛球由到位向不到位变化,垫球由近向远变化。安排这练习是让学生体会垫球动作的插和蹬送动作。
(3)对垫:距离3——4米连续对垫球。
要求学生随时要做好垫球前的准备姿势,并快速起动和移动,保持好合理的位置进行垫球。先可以是练习原地对垫球。再练习移动的对垫。
(4)自垫:一人一球连续向上方垫球。
安排这一练习是让学生不断的提高控制球的能力,保持好人与球的位置关系。同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控制球和支配球的能力。
(5)自我展示: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展示一下自已的练习成果,充分体现学生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的要义。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合作发挥(5`)
游戏:接力比赛
规则:分为四组进行比赛,每组一球。双手平举把球放在腕关节以上10厘米处,不能夹球。快速跑到指定地后原地垫球三次后再跑回队伍把球交给下一位同学。最先完成的为胜。
目的是根据本课的内容安排这个游戏,再次巩固垫球技术。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配合,团结合作能力。
(六)恢复身心(5`)
配乐放松(3’)
1、在教师带领下学生通过音乐来放松,促使学生消除肌肉的疲劳,身心得到恢复。
2、对本课进行小结,学生参与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综合评价。布置收回器材。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____________》。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
教材分析:本节课出自_____________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________》第__册第__章第__节。
1、本节课分____个部分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节课贯穿了______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进一步顺利、快捷操作____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链的重要环节(这条基本上通用)
3、本节课联系了________和_________,在以后学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4、本节课是在学习______的基础上,进一步学___________的关键。(以上4条,灵活运用,不用全部说上就行。可以参考序言中的句子,主要是说学习本节课的意义。)接下来说一下本
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 ?
2、 (只要说出本节课要讲的知识点,也是重点难点就行)
能力目标;
1、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____、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3、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需要选择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计算机的热情。(对于教学目标,因为时间短,不一定要分成这三个目标,只要说出3点就行。)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对于重点、难点,依然是说出本节课的内容就行,可以参考本节课的题目和各部分的标题)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 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3、采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自主学习,从而体验到独立获取知识喜悦感。
4、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教法。2-3个就行。根据时间自行安排。)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学法:
1、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复习和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主要是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完成对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几部分的学习。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
1、 关于讲练结合,如果是理论课,练就表示做习题,如果是操作课,就表示上机实际操作 (
2、 我是按一节课40分钟分配,待考证。
(
3、 大概模式是这样的,你根据时间要求自行取舍吧。(
4、 声音一定要大,语速不能太快。对于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等表示你说课流程的词汇要突出。但是,不要板书,浪费时间。(
5、 注意,偶尔要看一下评委,眼神交流。?最后要说“说课完毕”
对于试讲,引出这节课,之后顺手把本节课的题目写黑板上。要用力写清楚。 如果觉得整节课讲不完,你可以说我今天主要讲____几部分。因为没有学生,所以讲的不要太散,要有思路.如果能显出你跟学生交流的过程就显一次,不然的话,就直接讲自己的。 试讲完毕
答辩如果是评委直接提问,简单想想回答即可。
如果是给你纸条自己看,你就不要读题了,普通话一般,呵呵`思考半分钟,说首先我来回答第一题。 答辩完毕,请老师多多指导。(鞠躬)
说课的整体思路,按这个,就是记不住,也能顺着说出来点东西。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有时根据需要也会说上关键点) 教法和学法 导入(5分钟) 教学过程 正体(20分钟) ?? 尾声(5分钟 ) ?? 说课时,说课教师应报告课题,说明本课题选自哪一版本的教材、在教材中处于哪一册、哪一课时。说课的主要内容按顺序介绍如下: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哪些知识基础上进行的,是前面所学哪些知识的应用,又是后面将要学习的哪些知识的基础,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如何。在学生的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作用,对将来的学习有什么影响等。
2.教材处理: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不盲目地依赖教材而循规蹈矩,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授课顺序调整和补充,以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认知难度。把有关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观点等用书画文字等形式加工整理,转化为导向式的教学活动。教材处理的目的是使学生容易接受、融会贯通,体现教师熟悉教材的程度,把握教材的能力。
3.重点难点:指出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确定重点和难点的依据。
4.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包括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德育目标。要阐述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说教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参观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练习法等;近年来随着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发现法)、启发式教学法、程序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
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是:①教学任务,②教学内容,③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发展水平。选择教学方法不要局限于某种方法,要灵活多样,对症下药,一把钥匙一把锁。使学生灵活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要说明通过什么途径有效地运用这些教学方法,要达到什么效果。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说学法:阐述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完成本节课的教学活动,怎样让学生进入角色充当课
堂教学的主体,怎样帮助学生自觉、生动地进行思维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既培养了能力又发展了智力。
四、说教学程序:说教学程序是说课中最重要的环节。
1.导入新课: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温故知新式、提问式、谈话式等都是巧妙的方法。阐述采用什么方式导入新课,这样导入的好处是什么。
2.讲授新课:讲授新课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怎样引经据典、循循善诱、循序渐进、精心设疑,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怎样启发学生踊跃参与,进入角色充当主体。哪些答疑让个别学生独立完成,哪些答疑让群策群力来实现。要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培养哪些能力、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在课堂上有哪些思维定势,需要采取哪些克服措施。如果学生的活动脱离教师的思路轨道,怎样因势利导,采取哪些应变措施稳妥地引上正轨。如何诱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不仅学会,而且会学;既学到知识,又掌握了学习方法,一举两得。
讲授新课是课堂的重中之重,是精彩之处、关键所在。要阐明怎样让课堂运作起来,体现教师的主导。怎样规范板书和口语表达,既设疑又答疑,既突出重点又分散难点,既注意教学程序又运用教学手段;既正常发挥又采取应变补救措施,既正确地叙述和分析教材又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
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3.例题示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安排有针对性、实用性、有目的性的例题示范,以巩固和强化教学内容。要说明例题的出处、功能和目的,学生可能出现的思路反映等问题。
4.反馈练习:分析学生在解题时可能出现的情况,针对学生暴露出的问题,用什么应变措施。做好练习反馈工作。
5.归纳总结:教师说课时应着重综合归纳本节课教学目的,传授了哪些知识,并且将其纳入原有知识的体系之中。加强知识之间纵横联系的复习,培养各种能力,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同时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又为下一节课教学做准备。
五、展示板书:展示观摩课的完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是用教师教学基本功中的规范“粉笔字”来体现的,要概括课文的全面性、准确性、工整性和美感性。
说课为上课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说课是上课的升华;说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上课。说课与上课不能有大的反差,怎样上课,就怎样说课,如出一辙。
但说课有别于上课。它要遵循说课的程序,怎样分析和处理教材、怎样选择教学方法、怎样运用教学手段、怎样设计教学程序,总体介绍这节课在哪些方面做出大胆的尝试和探索,为什么这样教,有什么理论依据。说课要体现真实性、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说课不能变成上课,说课只画龙点睛,说课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说课结束时,评委可以提出许多问题,说课教师应该胸有成竹地当场逐一答辩、对答如流,交出圆满的答卷。说课和答辩实际上了“即兴演讲”,进一步考核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
总的来说,一是对教材要熟悉,再来要会写说课稿,多看几篇说课稿,自己尝试着写,多练几次就会了
高中体育《排球正面上手传球》说课稿
一 、指导思想
本课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学生对传球学习的兴趣,巧用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达到发展学生传球技能,促进学生多方面协调发展的新教学思想。 二 、教材分析
教材选自人教版第一册内容,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技术是排球运动的最基本技术之一,主要用于衔接防守与进攻,学好传球是今后学习排球各种技术和战术的基础,所以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教材安排4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重点解决正面上手传球的手型和传球动作,难点是全身的协调。
另外,这节课的素质练习是折返跑,发展学生的下肢力量和奔跑能力的一种灵敏性练习,同时也为排球比
赛中步伐的快速移动奠定基础。 三 、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重点高中高一女生,这一阶段女生身心发育比较成熟,对排球这一运动表现较强的兴趣,同时对排球垫球技术已基本掌握,具有较强的理解性与领悟性,但是由于女生手指、手腕力量特别薄弱,平时对传球技术接触的比较少,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运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手段和方法让学生在“我要学,我乐学”的氛围中达到掌握技能与发展各方面能力的目标。 四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90%以上的学生对排球正面上手传球技术建立较深的概念,基本懂得正面上手传球技术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激发学生对排球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技能目标:通过排球教学,使90%以上的学生做到在额前上方位置传球,80%以上的学生基本掌握传球的手型,70%以上同学能较协调的运用全身力量将球稳定传出。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和快速奔跑能力,以及灵敏性和协调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思考的自学能力,增强自信心,提高合作能力,培养团队精神。 五 、教法与学法
教法采用:1.语言激励法:课前用简短的提问互动的形式导入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用激励的言语鼓动学生对排球技术学习的热情和信心。2.游戏导入法:准备部分采用“球筐接球”的游戏,即达到快乐热身目的,又强化了步伐的低姿移动,让学生充分进入学习准备状态。3.模仿尝试法:运用模仿尝试练习,引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4.图示法:运用这种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新动作上节省了时间,做到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懂、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直观教学法:教师的优美规范示范与讲解,使学生对具体的传球技术建立明确的动作概念。6.纠正错误法:通过教师与优生示范、正误对比示范等进行集体或个别纠正常见错误和易犯错误,从而解决了本次课的重点和难点。7.完整与分解练习法: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较快掌握动作。8.比赛法:素质练习中采用“拨打电话”的比赛方法可以使枯燥的素质练习由被动变成主动,有效的达成教学效果。
学法主要有:观察法、模仿法、分组练习法、合作练习法、自我评价法等。 六 、教学流程 准备部分
上课开始,体育委员整队,师生问好,教师精神饱满的进行开课导言 师:你们知道中国女排在历史上取得过哪些辉煌成绩吗? 生:世界冠军、五连冠、奥运会冠军。。。。。。 师:那你们知道现在中国女排队长是谁吗? 生:冯坤
师:冯坤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二传手,传球的变化路线和质量直接影响扣球的得分,因此在这个运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要打出漂亮的球就必须先学会最基本的传球技术,今天我们就来向冯坤学习,向中国女排学习,向学吗? 生:想
抓住高中女生强烈的求知欲心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带领成一路纵队绕篮球场慢跑两圈后前排依次各从球筐里拿一个排球跑回原来整队队形,成体操队形散开进行“球筐接球”接球的游戏。两人一组面对面,相距2-3米,一人抛球,一人双臂成弧线相握在体前做球筐状接对方抛过来的球,接球时必定会屈膝低重心移动,两人各抛十次后增加难度,前后左右移动中接球,教师可以用语言激励如“接到几个了”以调动练习的氛围。用时7-8分钟,目的调动积极性,为进入学习最佳状态做好准备。 基本部分
1、两人一组模仿尝试传球
在上一步游戏的练习后,教师与学生配合进行一抛一传的传球示范,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如何用力将球传出。接着让学生一对一面对面模仿练习,之后让教师与骨干的示范与自己进行对比,从而引出下一个教学内容。
用时2-3分钟,目的满足学生好奇心,发展学生观察与思考能力,同时引出本课的重点——手型和传球动作。
2、建立传球技术动作概念
教师结合挂图进行讲解和示范准备姿势、手型、位置、传球时各部位的动作,重点介绍手型动作,简要说明为什么这样的手型——便于更稳定的控制球,额前位置是便于保持正确的手型,方便在一个击球点穿出不同方向的球,使传球动作具有隐蔽性。用时1-2分钟。
3、分解教学 (1)原地陡手练习
要求在排球基本准备姿势下,上体稍抬,双手十指微屈拇指相对成半球形置于额前,肘关节自然抬起,传球时利用瞪地、伸臂、弹指协调用力将球传出。用时2-3分钟,目的使学生加深手型和传球动作概念。 (2)两人一球传固定球练习
在上一个陡手练习基础上,一人双手持球于头顶上方,另一人用力将固定球传出的动作,持球的一方要有意施加力量促使传球者瞪地、伸臂、弹指的协调。两人轮换练习,要求用心体会手触球的部位,用时3-4分钟,这一环节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处理好人与球之间的位置,目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手型和传球动作。
(3)两人一球自抛自传给对方接住的练习
两人相距2-3米,将球抛至额前上方位置,及时做好传球前准备姿势,当球落至距离头2-3个球的位置时,协调瞪地、伸臂、弹指将球向前上方传给对方接住,对方以同样的动作传回。要求做到想与练相结合,手型正确,动作协调。练习中利用集体纠错与个别纠错相结合,利用正误对比法对手型不好、击球点过高或过低、上下肢的不协调等常见错误进行反复的做原地抛接球练习、原地陡手练习、传固定球练习、对空自传等纠正方法的教学来解决本次课的重难点,用时5-6分钟,目的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手型和传球动作。 (4)一人一球自抛自传传准练习
全班分成两组,面对圆心围成圆圈,在圆心处放置一个排球传准的铁架,距离圆心3米、3.5米、4米、4.5米各画一个圆,要求学生由近到远的自主选择进行自抛自传的传准练习。教师鼓励学生分组合作练习,在练习中做到观察别人与自我练习相结合,互帮互评。练习中教师个别纠错,练习后让优生示范,教师强调两拇指相对在额前传球的手型,给学生一个努力的动力,发挥榜样作用。用时5-6分钟,目的巩固传球手型和动作,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练习意识和自评互评的能力。
4、素质练习——折返跑
在篮球场上贴上红、黄、蓝三条线,分别为“0”、“1”、“2”,教师可以报数“110”、“101”“急救车”“警车”等“拨打电话”,学生听到报数后马上进行不同线路要求的折返跑,看谁先跑向终点线。每个班级人数不一样,可以根据人数进行成组练习。第2次游戏时可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教学原则让弱生站在起跑线前几米起跑,让优胜退后几米起跑,目的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要是学生有兴趣还可以按寝室分组进行同样的比赛。用时6分钟,目的让学生在玩乐中完成枯燥的素质练习,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学生深呼吸,抖手抖脚,目的稳定情绪,放松身心,恢复心率,最后教师作简单小结后师生再见,结束本课。用时2-3分钟。 七 、教学效果预计
练习密度50%以上,练习强度中强,学生能身心愉快的学习,较好的完=达成教学目标。 八 、场地器材
篮球场一个,排球一人一个,排球固定铁架两个,红黄蓝胶带纸若干
《纸杯变变变》说课稿
一、说教材:
《纸杯变变变》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三册第二十课的教学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指导学生玩玩做做,运用废旧纸杯“变废为宝”,制作各种可爱、有趣的动物形象,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设计创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环保意识。
二、学情分析:
低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创新能力强,已经具备了初步美术基础知识,本节课对于培养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具有很强的针对性,符合学生这个学段的认知水平。
三、教法、学法
在本节课教学中我将采用激情导入——引导探究——演示教学——直观教学等直观教学法。学生从好奇感知——乐中体验——观察探究——大胆创新,在玩中学,在快乐中体验和探索,很好的促进了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本节课学生通过剪切、粘贴、描画等方法学习利用纸杯制作有趣形象,体验设计制作的过程和乐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动手制作能力和废旧利用、装饰美化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本节课通过利用纸杯制作有趣形象,使学生学习制作的各种方法和过程步骤。难点是充分利用材料进行创意,制作可爱有趣的形象。本节课的教具学具是:废旧纸杯、剪刀、胶棒、彩纸、彩笔等绘制用具。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老师通过纸杯变成小动物的魔术激发学生认知兴趣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充满学习期待和向往。
2、观看分析、感受体验
趁着学习的热情,教师立即通过示范作品展示和图片欣赏来继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并引导赏析作品的有趣形象特点和制作材料。这一环节教师主要运用提问、启发思维等教学法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回答问题,教师进行总结:对!我们这节课就是通过剪一剪、贴一贴、添一添、画一画,来把纸杯变成可爱有趣的各种形象。
从而揭示课题:纸杯变变变(板书)
3、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师通过开放式教学,小组合作尝试探究纸杯制作的方法步骤、技法技巧。在小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教师提问:在制作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制作方法?先做什么,后做什么呢?
2 同学们尝试探究之后,得出制作方法和制作,教师充分鼓励和表扬同学们的探究精神、合作能力。并总结板书制作方法。
(板书)剪、贴、添、画
制作步骤,教师通过梳理同学们的思维,加以肯定和表扬,再通过示范演示强化具体的制作过程:演示制作。
板书: (1)构思
(2)画 (3)剪贴 (4)装饰
4、布置作业、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鼓励学生大胆思维,积极创新,精心制作,并提醒学生注意卫生和制作安全。在巡视指导过程中,及时肯定和表扬同学们的创意,及时展示优秀的制作细节,鼓励大家相互借鉴、自主创新。
5.欣赏评价、拓展延伸: 利用小组内相互评价,指出每件作品的有点与不足与改进措施。再进行班内的作品展示,举办一个小小的魔术展演活动,看一看这些作品的创新、创意在哪里,讲一讲自己是如何制作的。毕业全班同学的制作精神、合作能力。
号召大家积极思维,继续创新,制作出更多精美作品,装饰美化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布置收拾用具及打扫卫生。
3 6.板书设计:
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利于同学们学习和接受新知。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评委老师。擦黑板。 板书设计:
20.纸杯变变变
方法: 剪、贴、添、画步骤 :(1)构思
(2)画 (3)剪贴 (4)装饰
4
一、指导思想:
坚持健康第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为主要目标。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互相合作、共同探究、体验成功的乐趣。让学生参与中培养学习能力,游戏中掌握锻炼方法,合作中体验成功乐趣;竞赛中提高运动技能。
二、学练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练习发展学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使学生身体更健壮、更健康、更自信。
2、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和创新,培养自主学习和互助学习的能力。
3、体验成功乐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团队协作精神。
三、学练内容:
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与游戏
四、学生情况:
初二(4)班共有学生40人。该班体育骨干能力较强,学生对体育运动有良好的参与意识。身体素质较好,运动技能一般,同学之间团结合作,集体荣誉感较强。
五、教材分析:
从以往的教学情况来看学生大多不喜欢上投掷课,一是嫌器械又脏又重,二是嫌练习的形式单调乏味。如何才能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与练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品质呢?因此在本课的设计中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搬运炸弹”、实心球的投远和投准、搬运接力跑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并采用“小群体”学习的组织形式来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六、课的流程
1、师生交流、宣讲本课内容、目标
2、游戏:旅游观光、搬运炸弹——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投掷兴趣;达到活动身体,导入课题的目的。
3、多种形式的实心球投掷练习、实心球投远或投准游戏——使学生上、下肢和腰腹力量得到发展;使学生创新意识得到培养;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使学生学会合作,共同探究,拓展能力,获取知识;使学生超越自我,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4、组织学生展示成果——互相学习,体验成功快乐,激励学生。
5、搬运接力跑游戏——提高运动能力,增强体质;激发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6、藏族舞——愉悦身心,放松肢体
7、小结
七、课的特色与创新
1、游戏比赛式教学本课以实心球贯穿全课,设计了“搬运炸弹”、实心球投远或投准、搬运接力跑等游戏来调动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保证课的目标的实现。
2、“小群体”学习分组小群体内部合作学习,教师辅导的形式,是本课学习的主要组织形式。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探究式学习,组内学生互助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
3、以游戏观光旅游和搬运炸弹取代旧模式下的准备部分,旧模式下的慢跑,徒手操往往脱离课的目标仅起到热身的作用,而这个设计紧扣课的目标,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项练习内容,又达到热身和导入课的目的,同时避免了单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4、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展示自我的时间和舞台,课中学生可以选择练习教师推荐的投掷方法中的一种或几种,也可以练习自己创编的。并且专门安排了自创动作练习和小组自编投远或投准游戏时间及展示成果时间。教师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创新和探究活动,让学生体念到成功的快乐。
说课稿
各位老师好,
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
,下面我将从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过程等11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以华东师范大学体育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锻炼方法等,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为其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二、教材分析
是其他体育运动的基础,对发展学生速度、灵敏、力量、协调等身体素质有明显效果,对运动系统功能的发展有较大的锻炼价值。此外,对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精神都有积极作用。
三、学情分析
水平
的学生,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他们活泼好动,思维能力、团队合作意识增强,好奇心强,学习兴趣高,模仿力强,喜欢通过各种语言动作来表现自我、展示自我,但是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自我约束力差。
鉴于上述分析,针对教学内容,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技术,掌握其动作要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发展学生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
五、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六、教法运用: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本着教学的实效性和创新性原则出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情景教学法:通过语言引导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 启发式教学: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分析来掌握技术动作,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启发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提问,启发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炼准确的语言讲解,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标准优美的动作示范激发学生“我要学”的欲望。
4、 合作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学习互相促进提高,加强学生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学生形成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集体意识。
5、 音乐辅助法,游戏比赛法
七、学法指导
本课学生采用观察法、尝试学习法、模仿练习法、自主学习法、小组互助等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去尝试体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学习,探索创新的习惯。
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习的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交互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现代教育理论表明,课堂教学最主要的是教学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学生采用以下学习方法。
八、教学过程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生理成长规律,动作技能形成规律,我采用“四段式”的教学结构,用饱满的热情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教者之心,学之之心,心心相通,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一) 启动阶段
7分钟
1、 课堂常规:班长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科内容提出要求,让学生有目的进行学习,强调安全意识,杜绝运动损伤的发生,安排见习生
此阶段是上课的开始与准备部分,此阶段的效果好坏直接影响到本节课的成功与否。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课堂常规之后我采用“喊数抱团”的游戏进行热身活动,教师先讲解游戏规则,然后带动学生一起进入游戏进行热身,既培养了师生感情,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成分展示自己,又轻松达到了运动准备的目的。 集合所有学生按四列横队成体操队形站好,进行“相反口令”的游戏,教师先讲解示范,教师与学生一起进入游戏,不但增加了师生感情还更加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下面的叫教学做好准备。然后带领学生做徒手操:颈部运动、体侧运动、体转运动、手腕、脚腕的练习。
(二) 储备阶段18
(三) 释放阶段10
(四) 身心恢复阶段5 为了让学生消除紧张疲劳的状态,播放师生熟悉的歌曲《春天在哪里》,教师指导学生一起进行放松练习,微闭双眼,想象美丽的春天,两臂左右摆动,拍打大小腿,让学生的身心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得到放松。
评价:
1、学生对自己和老师进行评价
2、教师对总体进行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对表现好的学生发小五星进行鼓励,增加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个人成就感。
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每人发放一张学习卡,课后让学生把对本节课的学习体会、课后因上课练习而出现的肌肉酸痛等情况填写在卡片上,卡片下面注明因练习给出现的各部分肌肉酸痛等情况的恢复方法,下节课带回,上课前5分钟对此进行交流讨论
宣布下课
九、教学特色
1、始终突出和体系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体育课转化为一个学习、探索、创新、展示的舞台。
2、教与学同步,学练结合,学玩相间。
3、以游戏贯穿始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注重落实新课程体系所赋予的内涵,即力求学生的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目标的和谐统一。
十、预计课的效果
1、心理预计:学生能积极主动参加到练习中,享受到体育活动的乐趣。
2、生理预计:联系密度40%左右,平均心率130次/分左右,运动强度:中 十
一、场地器材
小五星若干
录音机一台
推荐阅读:
初中体育教案全集09-29
六年级体育教案全集07-12
小学体育优秀说课稿07-21
中学体育优质课说课稿06-28
体育健美操说课稿07-09
小学体育说课稿跳远10-13
初中体育课教学说课稿05-30
小学三年级体育水平二说课稿07-25
A2:高中体育与健康课说课稿06-17
小学体育与健康课说课稿模版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