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数学上册全集

2024-07-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等数学上册全集(精选4篇)

高等数学上册全集 篇1

训练板块 训练目标
三角形 通过角的相关计算和证明,培养学生“看到什么想什么”的思考方式,熟练调用与角有关的定理,打通已知和所求,形成完整的思维链条;让学生初步体验辅助线的作用,依据定理,通过“搭桥、补全”转为基本图形解决.

 

训练学生掌握几何作图基本操作和规范的几何语言;按照先拆解再合练、先填空再独立书写的方式,分解动作训练学生的书写表达,为全等三角形的训练做好铺垫.

全等三角形 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以典型特征(中点,线段的和差倍分等)下辅助线的作法倍长中线、截长补短等为例,进一步训练学生对全等结构的认识,并能够根据特征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解决问题;通过类比探究、动点问题等综合性题目,培养学生在固定框架下有序思考,有序操作的能力.
轴对称 在掌握等腰三角形性质及判定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学生对特殊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认识以及在特殊结构(三线中已知两线)中构造等腰三角形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有理有据的推理能力和结构化意识.
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 在学习了整式的运算法则的基础上,进一步从整体代入、几何表示以及公式的逆用等方面来学习整式.重在让学生掌握整体代入的思想方法,灵活运用知二求二进行计算,通过公式几何表示的讲解,建立起代数和几何之间的联系.训练学生观察、归纳、转化的代数推理能力.

 

因式分解模块在“一提、二套、三分、四查”的基本思路下,训练换元、拆项添项、待定系数等恒等变形技巧,构造或转化为熟悉模型结构,把复杂问题转为四种基本方法解决,训练学生转化化归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代数运算技能、分析推理能力.

分式 调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和应用,通过特征的观察与分析,辅以恰当的代数变形技巧(逐项通分、裂项相消、换元、取倒数、设参数等)来解决问题,训练学生转化化归、整体代入的数学思想.

学习建议

众享完整学习过程 关键动作
课前预习 ①回顾前期相关知识,扫清学习障碍;

 

②用铅笔预习、做题,联系对比,感悟本讲新知识;

*预习后建议对比优秀学生的示范.

听课 ①按照老师指令听课、做题;

 

②结合老师的讲解示范,用黑笔做下一题,调整、优化预习时的思路;

③用红笔记录老师讲解的训练要点、自己出错的地方;

*听课后建议对比优秀学生的示范.

随堂测试 按照课堂示范要点,用标准动作做典型题测试,并保留演草过程和计算过程;

 

*做题后建议对比优秀学生的示范.

习题 ①回顾知识点睛、课堂笔记,读一读、背一背;

 

②看【例题示范】,边看边思考动作要领;

③做【巩固练习】,并保留演草过程和计算过程;

④完成【思考小结】,复习总结相关知识;

*做题后建议对比优秀学生的示范.

天天练 ①周一到周六,每天做一套天天练,并思考问与答;

 

②看解题思路,对比学习天天练示范.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1章 三角形

教材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有三角形的有关线段、角,多边形及内角和,镶嵌等。

三角形的高、中线和角平分线是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有内角、外角。教材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的基础上,进行推理论证,从而得出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接着由推广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介绍了多边形的有关概念,利用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研究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公式。这些知识加深了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既是学习特殊三角形的基础,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最后结合实例研究了镶嵌的有关问题,体现了多边形内角和公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www. 12999. com

1、理解三角形及有关概念,会画任意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理解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会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3、会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了解三角形外角的性质。4、了解多边形的有关概念,会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问题。5、理解平面镶嵌,知道任意一个三角形、四边形或正六边形可以镶嵌平面,并能运用它们进行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2、在灵活运用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并掌握探索、归纳图形性质的推理方法,进一步培说理和进行简单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2、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3、使学生进一步形成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难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内角和,多边形的外角和与内角和公式,镶嵌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证明,根据三条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能否构成三角形及简单的平面镶嵌设计是难点。

课时分配

11.1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 2课时

11.2 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 2课时

11.3多边形及其内角和 ………………………………………… 2课时

本章小结 ………………………………………………………… 2课时

11.1.1三角形的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三角形的意义,认识三角形的边、内角、顶点,能用符号语言表示三角形 ;

2理解三角形三边不等的关系,会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一个三角形,并能运用它解决有关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和符号表示,三角形三边间的不等关系是重点;用三角形三边不等关系判定三条线段可否组成三角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三角形是一种最常见的几何图形, [投影1-6]如古埃及金字塔,香港中银大厦,交通标志,等等,处处都有三角形的形象。

那么什么叫做三角形呢?

二、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注意:三条线段必须①不在一条直线上,②首尾顺次相接。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角,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是三角形的顶点。

三角形ABC用符号表示为△ABC。三角形ABC的顶点C所对的边AB可用c 表示,顶点B所对的边AC可用b表示,顶点A所对的边BC可用a表示.

三、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

探究:[投影7]任意画一个△ABC,假设有一只小虫要从B点出发,沿三角形的边爬到C,它有几种路线可以选择?各条路线的长一样吗?为什么?

有两条路线:(1)从B→C,(2)从B→A→C;不一样, AB+AC>BC①;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同样地有 AC+BC>AB ②

AB+BC>AC ③

由式子①②③我们可以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四、三角形的分类

我们知道,三角形按角可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我们把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统称为斜三角形。

按角分类:

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斜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那么三角形按边如何进行分类呢?请你按“有几条边相等”将三角形分类。

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叫做不等边三角形。

显然,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按边分类: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底和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五、例题

例 用一条长为18㎝的细绳围成一个等腰三角形。(1)如果腰长是底边的2倍,那么各边的长是多少?(2)能围成有一边长为4㎝的等腰三角形吗?为什么?

分析:(1)等腰三角形三边的长是多少?若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是多少?(2)“边长为4㎝”是什么意思?

解:(1)设底边长为x㎝,则腰长2 x㎝。

x+2x+2x=18

解得x=3.6

所以,三边长分别为3.6㎝,7.2㎝,7.2㎝.

(2)如果长为4㎝的边为底边,设腰长为x㎝,则

4+2x=18

解得x=7

如果长为4㎝的边为腰,设底边长为x㎝,则

2×4+x=18

解得x=10

因为4+4<10,出现两边的和小于第三边的情况,所以不能围成腰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由以上讨论可知,可以围成底边长是4㎝的等腰三角形。

五、课堂练习

课本4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及有关概念;

2、三角形的分类;

3、三角形三边的不等关系及应用。

作业:

课本8頁1、2、6;

教后记

11.1.2 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画图的过程,认识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

2、会画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3、了解三角形的三条高所在的直线,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分别交于一点.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是重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的区别,画钝角三角形的高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三角形,也学过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主要线段除高外,还有中线和角平分线值得我们研究。

二、三角形的高

请你在图中画出△ABC的一条高并说说你画法。

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表示为AD⊥BC于点D。

注意:高与垂线不同,高是线段,垂线是直线。

请你再画出这个三角形AB 、AC边上的高,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的三条高相交于一点。

如果△ABC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

现在我们来画钝角三角形三边上的高,如图。

显然,上面的结论成立。

请你画一个直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三边上的高。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三、三角形的中线

如图,我们把连结△ABC的顶点A和它的对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表示为BD=DC或BD=DC=1/2BC或2BD=2DC=BC.

请你在图中画出△ABC的另两条边上的中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四、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如图,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表示为∠BAD=∠CAD或∠BAD=∠CAD=1/2∠BAC或2∠BAD=2∠CAD=∠BAC。

思考: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线是一样的吗?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而角的平分线是射线,是不一样的。

请你在图中再画出另两个角的平分线,看看有什么发现?

三角形三个角的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上面的结论还成立吗?请画图回答。

上面的结论还成立。

想一想: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有什么不同?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而锐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战在角直角顶点,钝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

五、课堂练习

课本5頁练习1、2题。

六、课堂小结

1、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的概念和画法。

2、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及交点的位置规律。

七作业:

课本8頁3、4;

八、教后记

11.1.3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2、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稳定性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盖房子时,在窗框未安装之前,木工师傅常常先在窗框上斜钉一根木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二、三角形的稳定性

〔实验〕1、把三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三角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2、把四根木条用钉子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会改变。

3、在四边形的木架上再钉一根木条,将它的一对顶点连接起来,然后扭动它,它的形状会改变吗?

不会改变。

从上面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

三、三角形稳定性和四边形不稳定的应用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固然好,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也未必不好,它们在生产和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

钢架桥、屋顶钢架和起重机都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活动挂架则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

A正方形 B长方形 C直角三角形 D平行四边形

2、要使下列木架稳定各至少需要多少根木棍?

3、课本7頁练习。

五作业:8頁5;9頁10题。

六、教后记

11.2.1三角形的内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重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小学就知道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这个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到的,这个命题是不是真命题还需要证明,怎样证明呢?

二、三角形内角和的证明

回顾我们小学做过的实验,你是怎样操作的?

把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剪下拼在第三个角的顶点处,用量角器量出

∠BCD的度数,可得到∠A+∠B+∠ACB=1800。[投影1]

图1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拼?

①剪下∠A,按图(2)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图2

②把和剪下按图(3)拼在一起,可得到∠A+∠B+∠ACB=1800。

如果把上面移动的角在图上进行转移,由图1你能想到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0的方法吗?

已知△ABC,求证:∠A+∠B+∠C=1800。

证明一

过点C作CM∥AB,则∠A=∠ACM,∠B=∠DCM,

又∠ACB+∠ACM+∠DCM=1800

∴∠A+∠B+∠ACB=1800。

即: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0。

由图2、图3你又能想到什么证明方法?请说说证明过程。

三、例题

例 如图,C岛在A岛的北偏东500方向,B岛在A岛的北偏东800方向,C岛在B岛的北偏西400方向,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是多少度?

分析:怎样能求出∠ACB的度数?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只需求出∠CAB和∠CBA的度数即可。

∠CAB等于多少度?怎样求∠CBA的度数?

解:∠CBA=∠BAD-∠CAD=800-500=300

∵AD∥BE ∴∠BAD+∠ABE=1800

∴∠ABE=1800-∠BAD=1800-800=1000

∴∠ABC=∠ABE-∠EBC=1000-400=600

∴∠ACB=1800-∠ABC-∠CAB=1800-600-300=900

答:从C岛看AB两岛的视角∠ACB=1800是900。

四、课堂练习

课本13頁1、2题。

五作业:

16頁1、3、4;

六、教后记

11.2.2三角形的外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三角形的外角;2、掌握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重点;理解三角形的外角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投影1〕如图,△ABC的三个内角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

是∠A、∠B、∠C,它们的和是1800。

若延长BC至D,则∠ACD是什么角?这个角与△ABC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

二、三角形外角的概念

∠ACD叫做△ABC的外角。也就是,三角形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

想一想,三角形的外角共有几个?

共有六个。

注意: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研究与三角形外角有关的问题时,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

三、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容易知道,三角形的外角∠ACD与相邻的内角∠ACB是邻补角,那与另外两个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

〔投影2〕如图,这是我们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时画的辅助线,你能就此图说明∠ACD与∠A、∠B的关系吗?

∵CE∥AB, ∴∠A=∠1,∠B=∠2

又∠ACD=∠1+∠2

∴∠ACD=∠A+∠B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这个结论吗?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

由加数与和的关系你还能知道什么?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即 ,。

四、例题

〔投影3〕例 如图,∠1、∠2、∠3是三角形ABC的三个外角,它们的和是多少?

分析:∠1与∠BAC、∠2与∠ABC、∠3与∠ACB有什么关系?∠BAC、ABC、∠ACB有什么关系?

解:∵∠1+∠BAC=1800,∠2+∠ABC=1800,∠3+∠ACB=1800,

∴∠1+∠BAC+∠2+∠ABC+∠3+∠ACB=5400

又∠BAC+∠ABC+∠ACB=1800

∴∠1+∠2+∠3==3600。

你能用语言叙述本例的结论吗?

三角形外角的和等于3600。

五、课堂练习

课本15頁练习;

六、课堂小结

1、什么是三角形外角?

2、三角形的外角有哪些性质?

七、作业:

课本12頁5、6;

八、教后记

11.3.1 多边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边形及有关概念,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2、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多边形及有关概念、正多边形的概念是重点;区别凸多边形与凹多边形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投影1]看下面的图片,你能从中找出由一些线段围成的图形吗?

二、多边形及有关概念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由几条线段组成;它们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首尾顺次相接.

这种在平面内,由一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多边形按组成它的线段的条数分成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n边形。这就是说,一个多边形由几条线段组成,就叫做几边形,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

与三角形类似地,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内角,如图中的∠A、∠B、∠C、∠D、∠E。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如图中的∠1是五边形ABCDE的一个外角。[投影2]

连接多边形的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四边形有几条对角线?五边形有几条对角线?画图看看。

你能猜想n边形有多少条对角线吗?说说你的想法。

n边形有1/2n(n-3)条对角线。因为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n个顶点共引n(n-3)条对角线,又由于连接任意两个顶点的两条对角线是相同的,所以,n边形有1/2n(n-3)条对角线。

三、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投影3]如图,下面的两个多边形有什么不同?

在图(1)中,画出四边形ABCD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整个图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这样的四边形叫做凸四边形,这样的多边形称为凸多边形;而图(2)就不满足上述凸多边形的特征,因为我们画BD所在直线,整个多边形不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我们称它为凹多边形。

注意:今后我们讨论的多边形指的都是凸多边形.

四、正多边形的概念

我们知道,等边三角形、正方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像这样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投影4]下面是正多边形的一些例子。

五、课堂练习

课本21頁练习1、2。

3、有五个人在告别的时候相互各握了一次手,他们共握了多少次手?你能找到一个几何模型来说明吗?

六、课堂小结

1、多边形及有关概念。

2、区别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

3、正多边形的概念。

4、n边形对角线有1/2n(n-3)条。

七、作业:

课本24頁1。

八、教后记

11.3.2 多边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多边形的内角、外角等概念;

2、2、能通过不同方法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并会应用它们进行有关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逐步养成数学推理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重点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是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的推导是难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证明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在小学我们用量角器量过四边形的内角的度数,知道四边形内角的和为360°,现在你能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证明吗?

二、多边形的内角和

〔投影1〕如图,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几条对角线?它们将四边形分成几个三角形?那么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可以引一条对角线;它将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因此,四边形的内角和=△ABD的内角和+△BDC的内角和=2×180°=360°。

类似地,你能知道五边形、六边形…… 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

〔投影2〕观察下面的图形,填空:

五边形 六边形

从五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对角线,它们将五边形分成 三角形,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从六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对角线,它们将六边形分成 三角形,六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投影3〕从n边形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 对角线,它们将n边形分成 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 。

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一2)·180°.

从上面的讨论我们知道,求n边形的内角和可以将n边形分成若干个三角形来求。现在以五边形为例,你还有其它的分法吗?

分法一 〔投影3〕如图1,在五边形ABCDE内任取一点O,连结OA、OB、OC、OD、OE,则得五个三角形。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80°一2×180°=(5—2)×180°=540°。

图1 图2

分法二 〔投影4〕如图2,在边AB上取一点O,连OE、OD、OC,则可以(5-1)个三角形。

∴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1)×180°一180°=(5—2)×180°

如果把五边形换成n边形,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n边形内角和=(n一2)×180°.

三、例题

〔投影6〕例1 如果一个四边形的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有什么关系?

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180°,求∠B与∠D的关系.

分析:∠A、∠B、∠C、∠D有什么关系?

解:∵∠A+∠B+∠C+∠D=(4-2)×180°=360°

又∠A+∠C=180°

∴∠B+∠D= 360°-(∠A+∠C)=180°

这就是说,如果四边形一组对角互补,那么另一组对角也互补.

〔投影7〕例2 如图,在六边形的每个顶点处各取一个外角,这些外角的和叫做六边形的外角和.六边形的外角和等于多少?

如图,已知∠1,∠2,∠3,∠4,∠5,∠6分别为六边形ABCDEF的外角,求∠1+∠2+∠3+∠4+∠5+∠6的值.

分析:多边形的一个外角同与它相邻的内角有什么关系?六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解:∵∠1+∠BAF=180° ∠2+∠ABC=180°∠3+∠BAD=180°

∠4+∠CDE=180°∠5+∠DEF=180° ∠6+∠EFA=180°

∴∠1+∠BAF+∠2+∠ABC+∠3+∠BAD+∠4+∠CDE+∠5+∠DEF+∠6+∠EFA=6×180°

又∠1+∠2+∠3+∠4+∠5+∠6=4×180°

∴∠BAF+∠ABC+∠BAD+∠CDE+∠DEF+∠EFA=6×180°-4×180°=360°

这就是说,六边形形的外角和为360°。

如果把六边形换成n边形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n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对此,我们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投影8〕如图,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A出发,沿多边形各边走过各顶点,再回到A点,然后转向出发时的方向,在行程中所转的各个角的和就是多边形的外角和,由于走了一周,所得的各个角的和等于一个周角,所以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四、课堂练习

课本24頁1、2、3题。

五、课堂小结

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

六、作业:

课本24頁2、3;

七、教后记

本章小结

一、知识结构

二、回顾与思考

1、什么是三角形?什么是多边形?什么是正多边形?

三角形是不是多边形?

2、什么是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什么是对角线?

三角形有对角线吗?n边形的的对角线有多少条?

3、三角形的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各有什么特点?

4、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

你能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说明n边形的内角和吗?

5、三角形的外角和是多少?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

你能说明为什么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吗?

6、怎样才算是平面镶嵌?平面镶嵌的条件是什么?能单独进行平面镶嵌的多边形有哪些?

你能举一个几个多边形进行平面镶嵌的例子吗?

三、例题导引

例1 如图,在△ABC中,∠A︰∠B︰∠C=3︰4︰5,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高,BD、CE相交于点H,求∠BHC的度数。 例2 如图,把△ABC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

探索∠A与∠1+∠2有什么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例3 如图所示,在△ABC中,△ABC的内角平分线与外角平分线交于点P,试说明∠P=1/2∠A.

四、巩固练习

课本28—29頁复习题7(第3题可不做).

五、教后记

第十二章 全等三角形

单元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全等三角形.主要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探索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并学会怎样应用全等三角形进行证明,本章划分为三个小节,第一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性质;第二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直角三角形全等的特殊判定方法;第三节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教材分析

教材力求创设现实、有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活动中抽象出几何模型和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内容呈现上,把研究三角形全等条件的重点放在第一个条件上,通过“边边边”条件探索什么是三角形的判定,如何判定,怎样进行推理论证,怎样正确地表达证明过程.学生开始学习三角形判定定理时的困难在于定理的证明,而这些推理证明并不要求学生掌握.为了突出判定方法这条主渠道,教材都作为基本事实提出来,在画图、实验中让学生知道它们的正确性就可以了.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一节中的两个互逆定理,只要求学生了解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不必介绍互逆命题、互逆定理等内容,这将在“勾股定理”中介绍.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探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中,提高认知水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掌握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并应用于实际之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观察、操作、想象、推理能力,感悟几何学的内涵.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使学生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掌握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2.难点:领会证明的分析思路,学会运用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关键:突出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这条主线,淡化对定理的证明.

教学建议

1.注意使学生经历探索三角形性质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过程.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观察、操作、推理,运用多种方式探索三角形有关性质.

高等数学自我检查试题集上册 篇2

第一部分 高等数学上册

自我检查试题一

一、填空(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设f(x)的定义域为[1,5),则f(1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2. limarccos(x2x1x)_____________。

__。3. f(3)a,则limf(32t)f(3)

t__________

t0

c都是单位向量,b、__4.(不做)已知a、且abc0,则abbcac_

1。

5. 设f(0)0,f(1)a,则f(x)f(x)dx__________

0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当x0时,变量1cosx是x的()无穷小。

(A)等价(B)同阶但不等价(C)高阶(D)低阶

2.设f(x)二阶可导,且limf(x)

ln(1xsinx)3,则f(0)是f(x)的()。2

x0

(A)极大值(B)极小值(C)驻点(D)拐点

13.设f(x)x3

a,0xsinttdt,x0x03,当a取()时,函数f(x)是连续函数。

(A)2(B)1(C)-1(D)0

4.已知曲线yf(x)在x1处有水平切线,且f(1)2,则曲线yf(x)在(1,f(1))处的曲率k为()。

(A)0(B)1(C)2(D)2

5.下列广义积分发散的是()。

(A)dx1

sinx1(B)1dxx2(C)e

0x2dx(D)2dxxln2x

三、计算题(每小题7分,满分49分)

1. 求lim(x01x1

ex1)。

2y2. 设yy(x)是由xyesiny所确定的隐函数,求dy

dx。

3. 设F(x)xxf(t)dt,其中f(x)在[1,)内具有一阶连续导数,求F(x)。

4. 求不定积分

sinxcosx1sin

x

dx。

12x

45. 已知f(x)ln(1x),且f(1),计算f(x)dx。

6.(不做)求过点(1,2,3)垂直于直线

线方程。

7. 设f(x)

y5

z6

且平行于平面7x8y9z100的直

x

e

t

costdt,试求f(x)在[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1. 设平面图形D由曲线yx,yx所围成,(1)求D的面积;

(2)求D绕x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旋转体的体积Vx。

2. 将长为a的铁丝分成两段,一段围成正方形,一段围成圆形。问这两段铁丝各长为多少时,正方形与圆形的面积之和为最小。

五、证明题(5分)

设f(x)在[0,1]上连续,且f(x)1,证明:2x

x

f(t)dt1在[0,1]上有且仅有一根。

自我检查试题二

一、填空(每小题3分,满分15分)

1. 若f(x)的定义域为(0,1),则f(e)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__。2. 设f(a)1,则lim

x

f(a3h)f(a2h)

h

_____________。

h0

3. 曲线y(x1)1的拐点是______________。4. 曲线yx4x3在点(2,1)处的曲率k_________

y。

5.(不做)位于yOz平面上的曲线ze(y0)绕z轴旋转一周所生成的旋转曲面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3分,满分15分)1.函数f(x)xx在x0处()。

(A)连续且可导(B)连续但不可导(C)可导但不连续(D)不连续也不可导 2.设f(0)0,且lim

f(x)1cosx

3,则f(x)在x0处()。

x0

(A)不可导(B)可导,且f(0)0(C)取极大(D)取极小

3.设f(x)f(x)对一切x恒成立,且当x(0,)时,有f(x)0,f(x)0,则f(x)在(,0)内一定有()。

(A)f(x)0,f(x)0(B)f(x)0,f(x)0(C)f(x)0,f(x)0(D)f(x)0,f(x)0 4.双纽线(xy)xy所围成的区域面积可用定积分表示为()。

40

0

(A)2cos2d(B)44cos2d

(C)2

cos2d(D)

x52

y32

z

4340

2

(cos2)d

5.(不做)设直线L为:,平面为:x2y5z110,则直线L

与平面的相互关系是()。

(A)L∥π,但L不在π上(B)L在π上(C)L⊥π(D)L与π斜交

三、计算题(每小题7分,满分49分)1. 求极限lim

x0

xsinxxtanx。

2. 设f(x)x(x1)(x2)(x2004),求f(0)f(2004)。

xln(1t2)dydy,3. 设,求。2dxdxytarctant

4. 求不定积分xlnxdx。

5. 求定积分

x1

x

dx。

x4

y33

z22

6. 求过点(1,2,3)的直线L,使L与z轴相交且与已知直线l1:

垂直。

7. 曲线yx与yx所围图形绕y轴旋转,求旋转体的体积。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 求曲线ylnx在区间(2,6)内的一条切线,使得该切线与直线x2,x6和曲线ylnx所围成的图形面积最小。

2. 一正圆锥的半径以5cm/s的速率增加,而它的高以24cm/s的速率减少,求该圆锥在半径

为30cm,高为70cm时的体积变化率。

五、证明题(5分)

设在[a,b]上,f(x)0且可导,证明存在(a,b),设

f(b)f(a)

f()f()

ln(ba)。

自我检查试题三

一、填空(每小题3分,满分18分)1. 函数yln(x3

5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_________。

2. 若limxn2,则lim

n

n

(xnxn1)__________

_____。

3. 如果连续函数在区间的内部只有一个极大值点,没有极小值点,那么函数的最______值与

极______值相同。4.

ddx(log

a

x)

_____________。______

5. 

1cosxxsinx

2-2

dx__________

x。

6. (xx)e

dx__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满分12分)1.(不做)下列陈述中错误的是()。(A)xy2z1图形是椭球面

(B)(x1)(y1)4的图形是母线平行于z轴的圆柱面(C)(xy)(yz)0的图形是直线(D)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xy

0的图形是原点

2.下列各极限中极限值为e的是()。(A)lim(1x)

x0

11x

(B)lim((1

x

1x)

x

(C)lim(1x)

x0

x

(D)lim(1x)

x0

x

1

sinx,3.设函数f(x)x

a,x0x0

在(,)处处连续,则a()。

(A)0(B)1(C)1(D)

24.在区间[1,1]上满足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条件的函数是()。

(A)yln(x1)(B)y

sinxx

(C)yx

1(D)yx

5.设在区间I上g(x)G(x),则在I上g(x)dx()。

(A)G(x)(B)G(Cx)(C)G(x)C(D)CG(x)

sinx

6.设f(x)是连续函数,且

f(t)dtx,x(0,2),则f(22)()。

(A)1(B)

(C)2(D)22

三、计算题(每小题7分,满分49分)1. 求lim

e

x

e

x

x0

xsinxxx

1。

1lnx

2. 求lim(x1

)。

3. 设x1t,ytt,求

x

dydx。

4. 求曲线yxe在其拐点处的曲率。

xex,

5. 设函数f(x)1,1cosx

x01x0

z1,计算f(x2)dx。

6. 求过两平行直线7. 设f(x)

x33

y22

和

x33

y42

z11的平面方程。

x

11t

dt,求f(x)dx。

四、应用题(每小题8分,满分16分)

1. 一位飞机观察员观察到一架飞机正在1143m的高度向他飞来,仰角为30,并以3/s的速

度增加,问飞机的地面速度是多少?

2. 设图形由yx3x3与y1围成,求面积S,并求其绕y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封闭立体的体积。

五、证明题(5分)

设f(x)在[0,1]上连续,且f(0)0,使得f(x)dxf()。

高等数学上册全集 篇3

洛必达法则

【教学目的】:

1.理解洛必达法则的含义;

2.会用洛必达法则解决未定式的极限的计算;

3.联系前两章有关计算极限的知识,学习极限的综合计算。

【教学重点】:

1.洛必达法则使用的条件; 2.各种未定式的极限计算; 3.学习极限的综合计算。

【教学难点】:

1.各种未定式的极限计算; 2.学习极限的综合计算。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3.1.2 洛必达法则

1、洛必达(L’Hospital)法则 若函数f(x)和g(x)满足下列条件:(1)limf(x)limg(x)0(或limf(x)limg(x));

xx0xx0xx0xx0(2)f(x)和g(x)在点x0的左右近旁可导,且g(x)0,f(x)(3)有lim,=A(或)xx0g(x)f(x)f(x)limlim则有 =A(或).xx0g(x)xx0g(x)f(x)f(x)lim当运用洛必达法则后得到lim,而仍然满足定理的条件,则

xx0g(x)xx0g(x)f(x)f(x)lim可以继续使用洛必达法则,得到lim.xx0g(x)xx0g(x)0 除型和型的未定式之外,还有0、0、、00、0、1等五00种,对这类未定式求极限,通常是利用代数恒等式变形转化为型或型,然

0后利用洛必达法则进行计算.(secxtanx).例7 求limx2(secxtanx)lim解limx2xx01sinxcosxlim0.

cosxsinxxx22例8 求limx.解 因为xexxlnx,因而limxx0x=ex0limxlnx

1lnxx=lim(x)=0 lim(xlnx)=limlimx0x0x01x012xxx0xe=.1所以,lim x0注:有些极限虽是未定式,但使用洛必达法则无法求出极限值,这类未定式须考虑用其它方法计算.

联系前两章有关计算极限的知识,以课后能力训练为例,学习极限的综合计算。

【教学小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掌握洛必达法则使用的条件,并能够应用洛必达法则解决各种未定式的极限的计算,联系之前学习的知识,掌握极限的综合计算问题。

【课后作业】:

高等数学上册全集 篇4

函数的连续性与间断点

【教学目的】:

1.理解函数在一点连续的概念; 2.会求简单函数的间断点;

【教学重点】:

1.函数连续、间断的概念;

2.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判定方法; 3.函数间断点的分类;

【教学难点】:

1.函数在一点处连续的判定方法; 2.分段函数分段点处的连续性判断; 3.函数间断点的分类。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过程】:

1.4.1函数的连续性的概念

1、函数的增量

2、函数的连续性

定义1 设函数yf(x)在点x0及其附近有定义,且limy0,则称函数

x0f(x)在点x0连续,x0称为函数yf(x)的连续点.

连续的另一等价定义是:

定义2 设函数yfx在点x0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函数fx当xx0时的极限存在,且等于它在点x0处的函数值fx0,即limfxfx0,那么就称函数yfx在点x0连续.注意:由定义知函数f(x)在x0处连续要limfxfx0成立,则必须同时

xx0xx0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函数f(x)在x0处有定义;

(2)极限limf(x)存在;

xx0(3)极限值等于函数值,即limf(x)f(x0).

xx0定义3 如果函数yf(x)在x0处及其左邻域内有定义,且limf(x)=f(x0),xx0则称函数yf(x)在x0处左连续.如果函数yf(x)在x0处及其右邻域内有定义,且limf(x)f(x0),则称函数yf(x)在x0处右连续.

xx0yf(x)在x0处连续  yf(x)在x0处既左连续且右连续.

x1x0例5 讨论函数f(x)0x0 在点x0处的连续性.x1x0解 函数定义域为(,),x0limf(x)=lim(x1)1,limf(x)lim(x1)1,x0x0x0由于左极限与右极限虽然都存在但不相等,所以limf(x)不存在,函数f(x)在点

x0x0处不连续.定义4 若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任何一点处都连续,则称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连续;若函数f(x)在开区间(a,b)内连续,且在左端点a处右连续,在右端点b处左连续,则称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可以证明,基本初等函数以及常数函数在其定义区间内都是连续的.

3、函数的间断点

如果函数yf(x)在点x0处不连续,则称f(x)在x0处间断,并称x0为f(x)的间断点.

设x0是f(x)的间断点,若f(x)在x0点的左、右极限都存在,则称x0为f(x)的第一类间断点;其他的间断点都称为第二类间断点.

在第一类间断点中,如果左、右极限存在但不相等,这种间断点又称为跳跃间断点;如果左、右极限存在且相等(即极限存在),但函数在该点没有定义,或者虽然函数在该点有定义,但函数值不等于极限值,这种间断点又称为可去间断点.在第二类间断点中左、右极限至少有一个为无穷大的间断点称为无穷间断点.【教学小节】:

通过本节的学习,理解函数连续的一系列概念,并掌握判断函数连续的方法,学会判断函数的间断点并分类。

【课后作业】:

上一篇:关于庆国庆作文下一篇:小鸟叫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