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健美操说课稿(共7篇)
教师:西城魅影
上课时间:2012年10月25日
星期四 第3节课
上课地点:健美操馆
一、教学内容安排及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健美操操化动作基础训练:吸腿跳——弓步跳。
2、教材分析:
健美操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它被列为普通高校体育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也只有短短的十多年时间,它是一门新兴的、极富活力的并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特点的学科。健美操即是一种大众健身方式,也是一个竞技运动项目。
《健美操专项训练》教学,即是应用健美操教材来培养体育专业健美操专项专门人才的过程。健美操作为一门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其教材内容丰富多样,并随时代发展不断更新和变化着,现已形成除内容丰富外,还具有形式多样、风格各异,种类繁多的特点。在自己十多年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科构成的稳定性特征,及健美操不断发展更新的特点,将《健美操专项训练》课程的教材总的分为4各部分:基础训练、套路表现、组织教学及创编指导。
并分成三个阶段进行教材内容的教学实施,第一阶段——基础训练;第二阶段——套路表现,第三阶段——组织教学、创编指导。
本次课内容即处于第一阶段——基础训练。而我将“基础训练”又分为了4各部分,各分重点的来进行教学实施,分为:基本动作、身体能力、难度动作和乐感节奏。而基本动作以多年教学实践中将健美操下肢基本步伐及上肢基本动作逐一进行科学编排,创编的9组操化动作练习组合,其内容覆盖了上下肢动作、手型,动作做法等,本次课具体教学内容即为第4组合——吸腿-弓步组合为载体,完成基本动作教学,并也进行了身体协调能力,乐感节奏等的内容教学。(所教组合先后顺序根据学生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严格安排,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中得到验证,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效益)通过多年教学及操化一个操化组合重点包含2个基本步伐、2个以上上肢位置、2个以上上肢做法、2个手型、2个身体方向变化、左右2遍的对称动作(这是操化动作包含的内容、也是编排这9组合的原则);从而达到对动作的规范性、准确性、连贯性、节奏性、灵敏性训练,以及掌握健美操动作变化规律并达到身体训练的全面性有极大的帮助。
二、教学目标
按照体育专业总的专业培养目标,及健美操专项课程的目标,我把健美操专项训练课程目标细化为以阶段项目任务为基础的三个阶段的能力培养,本学期为第一阶段:基本能力培养阶段;(第二阶段为:核心能力培养阶段;第三阶段为:拓展能力培养阶段),按照第一阶段目标,本次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认知目标:基本掌握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第4组合——弓步、吸腿跳左方向1×8拍组合动作,了解健美操动作运动动作变化规律。
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身体协调性及基本步法组合协调能力;培养学生动作节奏感、音乐乐感;提高学生动作力度技能及艺术素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互助进取、刻苦训练的品质;养成学生挑战自身能力、勇于超越自我、增强自信的张扬个性。
为实现上述目标,根据第一阶段教学特征及学生特点,及现代健美操发展变化特征,教学中我按照走动作规格为基础——操化动作强化为重点——艺术素养为难点的路线来达到本次课目标和完成本阶段教学,并能通过其蕴含的美及教育功能来全面发展学生,使学生身心素养及专项技能得到很好地提高和发展,以达到预期目标。
三、学情分析
1、基本情况:本次课为专项训练课的第一学期,处于能力培养中的第一阶段,学生运动水平参差不齐,对健美操动作感觉较为陌生,基础动作不牢固。生源大多来自于农村中学,开始学习时,节奏感、音乐乐感、动作协调性、姿态总体较差,经过半学期的专项基础训练后,协调性得到一定改善,对动作的求知欲也大大增强,开始建立练习信心,并对健美操更加向往与热爱,期望很高。
2、生理心理状况:
(1)生理状况:本次课是针对体育学院本科三年级健美操专项学生设计的,学生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功能已达到最佳时期。
(2)心理状况:
认知方面:所选健美操专项学生学前很少接触过健美操,对健美操了解少,特别是练习健美操所需要的最重要两个条件:动作协调能力及音乐素养。虽然普修课有所接触,但如音乐乐感是一个长期培养的过程,大多学生都表现出的是音乐乐感不好;经过前面几个基本组合及基本动作练习后,学生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特别是协调性得到一定改善,所以通过积极引导,动作安排以刺激下一个练习兴趣为主,增强挑战动作的信心。保持他们对健美操向往热爱和浓郁兴趣。
情感方面:大三学生,情感虽开始趋于稳定,对健美操虽已不陌生,但由于各自受的教育的不同,面对健美操繁多的内容,学习过程中心理压力大,常在练习中出现自卑心理、挫折心理等,通过设置难度适宜的动作组合,经过他们的努力又可以达到,增加成就感;在通过引导、鼓励等,树立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及效益。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要求
重点:健美操基本步伐、手型、动作做法的规范性及准确性。难点:动作与动作之间的配合、动作与音乐的配合。教学要求:熟悉健美操音乐特点,按要求完成学练次数
五、教学程序
整堂课的结构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及结束部分。
1、准备部分
考虑到上课时间是入冬的上午的课,准备部分除课堂常规外,在准备活动中安排形体练习的基本步伐的为内容,强度中偏下,既可以直接作为准备活动内容又可以作为脚型基本功练习内容,音乐选用世界名曲《瓦妮莎的微笑》,其特点明快清亮,能提起练习者练习情趣,充分运用音乐在教学中的积极功效不但增强大脑兴奋性,还能培养学生音乐节奏感和提高审美能力。其后是行进间基本动作操化组合练习,强度中,音乐也选用节奏明快的《晨练》,让练习着清新不烦躁,逐渐进入到健美操训练课的其烦中来。其间练习都采用行进间移动中完成,与现代健美操发展要求突出健美操动作流动性特点相吻合,同时也是提高步伐灵活性、动作规范性的基础练习,练习强度逐步增加,是学生得以充分热身完成准备活动。
2、基本部分
基本部分内容分为复习内容和新授内容
(1)复习内容
主要是检查学生课外练习和巩固情况,进一步改进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新授内容
新授健美操操化动作组合4,其特点是在先前3个组合基础上,强化弓步跳规格与吸腿跳规格,而这两个步伐也是体现健美操风格特征的主要步伐,与前面所学过的开合跳、后屈腿跑跳,并步跳等衔接延续,形成难度上在微量增加的具有一定梯度的动作组合关系,这可以使学生在长期训练过程中,身体协调性逐渐提高,而不断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动作难度需求和挑战,保持学生的进取心,整个学期安排了9个基本的操化动作组合,音乐选用强劲而有时代感的《独家试唱》旋律,在强有力的音乐节奏中,为的就是让学生在身体协调性上和灵敏性上有更大的突破,为今后学习新内容奠定良好基础。
3、结束部分
结束放松部分,选择了芭蕾舞基本手位练习操,其动作特点舒缓延伸,即适用于放松动作,又适于上肢的形体姿态控制与练习,并与课的准备部分前后呼应,重艺术素养的培养,最后在配合与舒缓放松的《舒伯特小夜曲》,闭上眼睛配合呼吸,在每位学生身心得以完全的整理与放松后结束本次课。
六、组织形式与教法
1、组织形式
由于是专项教学训练课,课中除了完成显性的技能目标外,在组织练习过程中,常强化一些隐性的技能练习,例如在准备活动中,要求学生听音乐自呼口令节奏进行练习,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口令的发音技能,还能提高学生音乐乐感和节奏感等。行进间练习法,轮换位循环练习等可以提高学生动作步伐灵活性及流动性,增加学生动作展示机会,组织教学队形及路线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场地限制及带来的不足,也便于教师观察并能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2、教法
在教学中,采用音乐先行的教学方式,教法更具教学内容和过程先后采用了讲解示范法,完整与分解教学法、提示法、内容不完全教学法、递加循环法以及分组练习法、变奏训练法等练习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没有采用了传统的健美操教学方式,传统教学方式是通常是先通过“节奏口令”完成教学后,再配以音乐,这样忽略了音乐在健美操中的主导地位,以至于影响健美操学习效果,特别是乐感培养,所以教学中首先就进行音乐教学。
其二讲解示范与分解教学法是新授内容主要的教学方法。由于操化动作组合中动作多变化快,动作配合复杂,在分解练习时,又采用了横向分解和纵向分解,两者结合运用可以避免完整动作因分解带来不连贯和细化动作不足的矛盾,常采用此方法来强化个别几拍动作的衔接,使学生掌握自学学练的学习方法。不完全教学法能充分吊足学生胃口,例如在分别学习完上下肢动作后,让学生自行练习完成完整的动作,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与挑战自我的能力,增强学练能力,特别是在教授完左边动作后,留给课后练习右面的对称动作时,能大大改善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方法,旨在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七、本次课的特点可小结为:
1、音乐先行,重音乐乐感培养
2、基础为主,重健美操核心内容教学
3、以学生为本,重学生能力培养
4、美育于教,重学习引导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体育 (水平二) 行进间运球 (新授) 和辅助内容:运球接力, 接下来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说教学流程这7个部分向大家介绍。
1 设计理念
本课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和“自我调节”的教学理念,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 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自我调节学习的能力。本课的器材, 源于少年儿童常见的篮球, 将它作为教学的载体一物到底, 并根据水平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进行教材的编排。力求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会、会中得, 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 体验到体育课的情趣所在。
2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主教材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师用书体育水平二》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七章小球类与游戏单元。是本单元“认识篮球”、“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原地传接球”的第三课时。主要目的是改进和提高学生的控球技术, 发展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小球类与游戏符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小学三四年级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
3 说学情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3班, 班级大部分同学喜欢小篮球活动, 对小篮球活动的积极性很高, 但是他们对小篮球活动的技战术知识了解并不是很多, 学生各方面素质良好, 但也存在着个别差异, 男生基础较好, 女生素质普遍较差。且不喜欢表现自己, 所以在练习中需要多鼓励, 评价标准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班风很好, 同学间团结互助, 有较强的凝聚力。
4 说教法
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语言、动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积极思考, 创新能力。
2) 讲解示范法;通过精练适度的语言讲解,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动作概念;以优美的示范, 利于学生模仿正确技术。
3) 纠正错误法;由于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完成练习的情况各有不同, 通过纠正获得正确动作的, 提高学习的信心。
4) “三点式”循序渐进法:在教学过程中, 做到先准备部分“慢一点”再到新授部分“稳一点”最后拓展部分“快一点”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动作。
5) 评价法:通过评价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 游戏法:通过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掌握技术动作, 激发学习的兴趣。
5 说学法
通过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练习法等学法调动学生积极性, 要求学生带“问题”练习,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6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根据教材及学生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篮球学习, 展现出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2) 技能目标:通过本课学习, 使80%的男生、70%的女生能初步掌握行进间运球时手触球的部位和手臂运球的正确动作。
3) 情感目标:通过游戏, 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体验体育的快乐, 让学生在游戏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本课的重难点
1) 重点:运球时触球点及手臂的正确用力方式。
2) 难点:运球时能抬头观察周围情况。
7 说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课前将40个篮球摆成直径大约3米5个圆圈, 每圆圈8球;音响设备;球操音乐, 放松操音乐;篮球框五只。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三个内容:
一是课堂常规;
二是抢球游戏,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绕摆好篮球的场地慢跑热身, 当教师吹响哨声时, 所有人速度将双手压于一个篮球上。以达到迅速集中注意力和分发篮球的效果;
三是热身球操。要求学生精神饱满, 步调一致, 反应迅速。基本部分也分为三个内容:
一是复习原地运球。
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和有效的复习, 我为这是环节设计了: (1) 小组内互相观察练习; (2) 抬头看教师手势练习; (3) 模仿教师运球动作练习等3种方式。
最后叫3位不同水平的学生展示, 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评和分析。目的是让学生对比自己, 引起注意, 改正错误。
第二部分是学习行进间运球。
学生刚接触行进间运球, 学生在持球练习时大多学生心理都是比较兴奋和冲动的, 都有拿上球就快速运球的想法和行动, 但是欲速则不达, 学生往往是运球运得满场追球、捡球。因此课堂上新授阶段要求学生在原地运球的基础, 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行进间运球。这个阶段强调的是一定要慢慢运球, 最好是一步一步, 脚踏实地地运好球, 要控制住学生的运球速度, 以达到打好基本功的目的。
1) 向学生介绍行进间运球这项运动技术结构、在篮球运动中的处地位和重要, 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 教师进行完整示范, 让学生头脑中初步形成整体动作表象和了解各个技术环节过程。并按照循序渐进原则:从简单到复杂方法来逐步掌握动作技术, 安排如下练习:
3) 集体尝试练习, 要求学生慢慢地一步一步地行进间运球,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尝试行进间运球, 找出原地和行进间运球的区别。
4) 小组讨论练习, 让学生进步一了解行进间运球和原地运球触球点和落球点的区别, 教师提示放慢运动球速度。
5) 集体绕篮球场边线运球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技术。老师巡视指导, 全面兼顾不同水平的学生。
6) 人球不同线运球练习, 通过人在线上走, 球在体侧运的练习, 加强对运球时球落地点的掌握。
学生对行进间运球技术有了一定的掌握之后, 通过“看时间”和“找朋友”的两个游戏让他们熟练运动技术, 让他们能进行抬头运球和运球时高低姿势的转变。通过游戏练习让他们的在行进间是把球运稳, 在上阶段的基础上把根基打得更扎实, 为下一阶段的快速运球做好准备。
7) 游戏:“同学同学几点钟?”让学生绕篮球场运球, 教师站场地中央, 提问:同学同学几点钟?并举高双手, 让学生观察手指个数。几个手指就是几点钟。
当12点钟时, 所有学生从高姿行进间运球, 变为低姿原地运球。目的是让学生克服运球时, 不能观察周围的缺点, 要求学生尽量在运球时抬头。同时进行高低姿势的转变。
8) 找朋友游戏:将男女生分成2大组, 分别在半个篮球场地内自由运球, 遇到同学时, 通过握手、击掌、交换球等方式交朋友。在限定时间内交到一个朋友加一分。掉球一次减一分。
采用游戏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 提高练习的效果, 进一步巩固动作技术。通过“看时间”和“找朋友”的游戏, 有效地突破了本课教学难点:球时能抬头观察周围情况。而流程3、4步小组讨论练习和集体绕篮球场边线运球练习则很好得实现了本课教学重点:运球时触球点及手臂的正确用力方式。
第三部分是运球接力比赛。
第一轮采用叫号出发的形式进行比赛, 让学生进行第一轮尝试, 教师观察各组学生, 适当调整各组实力。
第二轮采用接力比赛形式, 1号运球出发绕过标志物后运球与下一位同学击掌, 2号方可出发。
运球接力比赛这一阶段, 通过一些竞赛来加强练习效果,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一步巩固提高技术技能的目的。经过以上三个阶段的练习, 学生基本都可以掌握好行进间运球技术。
结束部分:
采用配乐模拟划船的方式, 让学生对手臂进行放松。一边放松一边总结, 达到缓慢收心, 总结评议的效果。
姓名:马娇娇 单位:航空港三官庙办事处耿家小学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健美操青春魅力组合一》。我将从说指导思想、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学习目标、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场地器材、预计负荷、安全教育、教学特色这12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为依据,学生终身受益为宗旨。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让学生掌握从事体育锻炼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体育锻炼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
二、教材分析:青春魅力是的校园健美操系列之一,也是教学内容之一。学习校园健美操,不仅可以丰富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还可以促进身体的生长发育,发展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性、柔韧性、协调能力,提高心肺功能,在学习软式排球的过程中,同学间相互交往、合作,发展人际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好学、好动、好模仿、喜欢游戏;但是他们认识粗浅,情绪不太稳定、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的快去的也快,难以持久等。根据以上特点由教师指导,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的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并使学生对体育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自觉锻炼的习惯。
四、学习目标
1、热身操练习: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环节的练习,引导学生自己带热身运动。
2、学习校园系列健美操青春魅力组合一,使85%的学生能够掌握《青春魅力》健美操第一个组合动作。
3、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敏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五、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组合和节拍的衔接,动作的正确性。
难点:身体、手臂与节拍的协调动作。
六、说教法:在本课时教学中,面对着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的学生,我给自己定的任务是:引导学生参与,指导学生学与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我计划使用情境教学法、图示法、讲解示范法和游戏竞赛法等教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动作要领。
七、说学法:新课程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因此我在本课中将引导学生使用探究式学习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他们的主动性与能动性得到处分的发挥。
八、说教学程序
八、根据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机能变化的规律将本课分为三部分:开始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
1、开始部分(2分钟):首先是课堂常规,包括整队集合、检查人数、师生问好、宣布本课教学内容、安排见习生和安全教育。它能集中学生注意力,振奋学生的精神。
2、基本部分(30分钟):在热身练习后,我因势利导,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健美操吗?”由此导入本课的主题:青春魅力。(1)教法步骤
①示范组合完整动作,动作准确,规范 ②采用递加法进行教学,即,A、B、A+B、C、A+B+C、D、A+B+C+D(每个8拍依次进行,老师采用镜面示范,就动作难易程度正、镜面示范调整教学)
③分解教学步骤: 组合一
A动作:练习踏步+前点地8*8拍(4*8拍不加手,4*8拍加手)
B动作:练习一字步2*8拍+双脚提踵+跨步移重心8*8拍(4*8拍不加手,4*8拍加手)A动作+B动作:踏步+前点地+一字步+双脚提踵+跨步移重心8*8拍(4*8拍不加手,4*8拍加手上动作)
组合一练习(口令喊着练习一遍,跟音乐练习两边左右两边)
④老师要善与观察,对于同学出现错的动作要及时纠正,纠错以后进行练习。⑤易犯错误以及纠正方法 组合一:
错误: a.屈膝立踵弹动时,踝关节控制不够,表现动作笨拙;
b.第二、四个八拍中的第七拍动作,两笔至侧平举的动作运动轨迹不准确,身体转体不到位。纠正:
a.练习踏步的不同形式,如:一字步、侧并步,踏点步,充分感受步伐的弹动性。b.反复强调手臂运动轨迹和转体的角度
4、结束部分(8分钟):在轻松优美的音乐声中做小鸟飞翔和摇摇摆摆进行意念放松。结束部分的小结,除教师要对本课进行讲评外(表扬与鼓励为主),还要求学生个人参与,总结自己的学习感受。然后教师布置好课后作业。最后师生再见。
九、安全教育
在课堂中强调学生必须听从教师的口令,合理安排学生站位,防止相互碰撞而引发的事故。
十、场地器材
篮球场地、录音机一台。
十一、预计符合:平均心率:130/分 密度:35%
十二、教学特色
本课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注重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生体育的意识。在课上的环节,充分考虑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通过“学习、实践、创新”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享受美、体会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我参与、我运动、我快乐、我成功”的愉悦感受。恰恰舞不仅是一种形体训练,更是增强体质,培养气质的良好途径,它对学生的发育成长,对学生的体力、耐力、肌肉、关节韧带以及坚强的意志,刻苦耐劳的精神锻炼都有很好的作用。而且对学生身体的平衡力、稳定性、灵敏度、反映力等都有明显的加強。经过训练,学生们在体质不断增強的情况下,还将逐渐养成高贵、典雅的艺术气质和潇洒大方的绅士风度,成为身体健康、气质高雅、智商超群、风度翩翩的优秀人才。千变万化的动作方法,反复刺激着学生们的幻想力及空间智能。当学生们随着音乐起舞的时候,可以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学习对音准、韵律、节拍的敏感度和数学逻辑思维力。使学生在学习中找到自我,找到成就感,在学习中放飞自已,体育舞蹈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集中力和记忆力很有帮助。
一、教学内容与分析
1.本节课内容包括体育舞蹈基本常识、恰恰舞的身体姿势和基本步伐三个部分。2.本节课是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恰恰舞的开始,是学生走向规范化学习的第一步,对进一步扎实恰恰舞的基本功起着关键的作用。
3.本节课的学习贯穿了恰恰舞以后的整个教学,是学生进一步顺利、快捷掌握恰恰舞基本步伐和花步舞的基础,也是形成学生合理知识的重要环节。
4.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恰恰舞的方形步、前后锁步和手对手步,教材特点是动作简单欢快,舞姿优美,学生喜欢学习和练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恰恰舞中身体的基本姿势、步伐及节奏,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舞步以及动作标准。通过体育舞蹈的教学,努力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养成正确的审美观和思想道德品质,培养节奏感,现代美的气质,陶冶情操,在练习体育舞蹈的过程中锻炼身体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恰恰舞的热情。通过努力掌握恰恰舞的动作技能,提高动作的质量.同学之间相互纠正动作,学生乐于学习、情绪高,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大胆展示,达到共同提高并能丰富课堂教学的气氛。
3.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恰恰舞中基本的身体姿势和基本步伐,使90%以上的学生能够配合音乐做出正确节奏的基本动作,80%以上的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所学恰恰恰舞的三个基本动作,并能进行组合动作的创编与展示。部分学生动作到位、姿态优美、标准。通过讲练结合,培养学生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养成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通过拉丁舞的教学,使学生较系统地掌握恰恰舞的基本要领、基本步法、基本技能及学生合作自主创编拉丁舞小组和、小套路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标准的基本站位和基本步伐,及整个动作的协调配合。
2.难点:音乐伴奏下,做基本步伐时依然能够保持标准的身体姿势,重心到位快速连贯。
四、教学方法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观看视频、图片法、讲解示范法、音乐教学法、游戏法、展示激励法等多种教法,并相互渗透到课的各个环节中。
(一)教法:
体育舞蹈教学是最需要直观的一门学科,而舞蹈基础教学有严格的训练要求,因此
1.我会注重主动学习法:举出例子,观看视频、图片,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2.根据教学目标要求,结合学生的能力水平特点,采用面对面示范,直接面授与学生练习相结合。
3.采用“启发引导、讲解示范、练习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直观感受动作的表现方法、要领。
4.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多观察、多动脑、多练习,对学生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热情和信心,克服传统的一味“传授式”“训练式”的教法。
5.在这里特别要强调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要求应有所不同。对学习领悟慢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以帮助、肯定和鼓励。
(二)学法:
1.在教学中学生以“动”为主,充分感知方形步、前后锁步和手对手步的感觉,在练习中通过观察、模仿、思考、练习、帮助等方法领悟动作要领。
2.鼓励学生大胆做动作,正确评价学生的问题,尤其让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多锻炼,多给他们机会,增强他们学习舞蹈的信心,及时纠正、表扬,共同进步。3.面向全体同学,分层提高,及时和学生分享成功的快乐,肯定学生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对象为九年级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男、女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身体柔韧性好、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对新知识的学习只要教师采用的教法得当,学生学练兴趣很快就会被调动起来。但因大多数学生没有舞蹈基础,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学中本人采用有别于专业性的教法,以基本舞步的教学为主,对动作进行简化,采用由浅入深及多种形式的练习方法,着重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树立能够学会的信心。
五、教学过程
(一)准备部分
1、课堂常规: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安排见习生、宣布课的任务。
2、热身部分:学生跟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练习编排好套路动作,活动开身体的各关节。
(二)基本部分
1、教师讲解并示范规范的基本身体姿势及站位,讲解易犯的错误姿势;让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2、教师分别讲解并方形步、前后锁步和手对手步以及动作的节奏,讲解易犯错误;让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3、发现动作做的好的同学出来做示范,分析动作的标准之处,并带领其他同学练习。
4、将全班分组,分别练习,其他同学观察练习者的优劣,并提出改正办法,教师给出肯定的评价,并提出新的要求。
5、将基本动作连成组合练习,分小组进行创编,最后进行分组展示。
(三)结束部分
1、利用轻音乐放松,给学生自由的舞台,根据音乐做放松动作,也可根据教师的引导做。
2、教师评价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态度,分别予以表扬和鼓励,并提出新的要求。
六、教学效果:
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道德、完善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许多学生的心理障碍在活泼多样的、形式各异的活动中得到疏导改善了同学之间的关系,增强了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思考:在实践中创新,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怎样使学生挺拔的姿态,自信的心理一点一滴地在参与舞蹈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让他们在亲身感受和体验中,养成良好的身体形态习惯。同时,又充分激发、释放学生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力。继续修订一套适合学生的舞蹈校本教材。教材内容的选择、排列与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形式的灵活多样与教学方法的推陈出新。课上运动负荷与现代化教学过程的配合。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让体育舞蹈不仅仅停留在艺术欣赏的层面上,更要运用到学生的平时生活中,使我们学生的未来更加精彩。
体育说课稿范文篇1:
各位评委、老师们:
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下面我把上课的思路与流程说一下。
一、指导思想
本课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知识的同时,得到快乐,使学生身心都得到发展。
二、教材分析
篮球运动是一项集体对抗运动项目,因此,在比赛中传接球技术运用较多,而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比赛中是很实用的一种传接球方法。为今后学习篮球其他内容起着关键作用。它既是前面所学篮球基本动作的应用,也是今后篮球教学的基础,它融素质、技术与智慧为一体,对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它在教材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另外,这节课的素质练习——追球跑,是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的一种练习手段。
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教学难点: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及传球的落点
四、本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懂得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具体做法和技术要领以及传球的重要性。
2、运动技能目标:学生能在侧身跑动中作出跨步接球、迈步传球动作,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及身体的协调性。
3、心理健康目标:学生乐意表现自我能力,能充分展示自我个性,积极探讨、互帮互学,培养团队意识。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一男生,他们在初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身体素质相对较薄弱,对技术的理解能力也不强,心理素质相对较差,对篮球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要求又是比较强的技术,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因此,在学习中应以多练为主,由浅入深,分层递进来教学。
六、教法与学法
教法主要采用:
1、直观教学法:课中基本动作由教师亲自示范、讲解,做到讲解和示范相结合,讲解清楚,示范到位,使同学们一目了然。
2、图示法:通过这种方法,教师在讲解、示范上节省了时间,做到尽量用最短的时间讲解清楚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易懂、易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纠正错误法:在练习中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
4、分解与完整练习法:由原地传到行进间传接球,使学生更容易掌握此技术;
5、分层递进法:课中基本部分练习,从两人面对面的行进间传接球,再到三角形行进间传接球,最后到全场跑动中传接球,动作由简单到复杂,内容由易到难,做到了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法主要采用:观察法、模仿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合作学习法、自我评价法。
七、教学流程
(一)准备部分(7—8分钟)
1、课堂常规:组织形式(1分钟)
图1.图
22、准备活动:
①游戏:抢拍球(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对篮球的控制能力。)
组织形式(4—5分钟)
②球操(配乐)组织形式:(2—3分钟)
目的:充分活动各关节韧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本部分(28—30分钟)
1、复习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3分钟)
要求:动作正确规范,传球到位——胸前,30次
目的:使学生对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动作要领进行巩固和提高,为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两人相对行进间传接球。(5分钟)
要求:由慢到快,练习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
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从简单的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开始学起,先掌握动作技术要领,从而解决本课重点——行进间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
3、三角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7分钟)
要求:由慢到快,练习侧身跑及跨步接球和迈步传球的技术动作,不要走步,传球到位——胸前,30—40次
目的:增加一点难度,进一步学习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在三角传接球时,加强了侧身跑及侧身接球,进一步解决本课重点,同时也解决其难点。
4、全场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练习。(10分钟)
要求:速度由慢到快,两人之间距离由近至远,侧身跑动,传球到位——跑进方向胸前,避免走步,可结合上篮提高学生的兴趣。
目的:增加难度,结合实际(两人快速的传球推进),进一步解决本课的重难点。图6
注:以上练习教师利用小黑板进行图解,然后教师再示范,使学生加深理解,更容易理解教师意图,从而节省时间,增加练习次数,来掌握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5、展示与评价(2分钟)
目的:通过展示,使学生进行互评,对此技术加深理解,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展示技术掌握好的,这样更加深印象,激励大家共同学习)。
6、身体素质练习:追球跑(6分钟)
目的:发展学生下肢力量与奔跑能力,也为篮球比赛中奠定了速度基础,比如快攻、突破等等。
(三)结束部分(3—4分钟)
1、放松活动:在轻音乐伴奏下,肢体放松——太极拳模仿练习(跟老师学)。使学生心率和心情尽快的平静下来。
2、小结,下课,归还器材
目的:使学生有组织的结束教学活动,逐渐恢复学生生理机能,对学生进行表优鼓差,同时进行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八、场地器材
篮球场1块、篮球30个、录音机1台、小黑板1块。
九、预计课的效果
预计本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完成,预计平均心率为120—130次/分钟,最高心率170—180次/分钟,运动密度为40%左右。
体育说课稿范文篇2: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鞠躬)我是**号参赛选手。.本次体育课的性质,是一堂实践综合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新授内容是正面双手垫球,课课练内容是中长跑耐力练习。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6个(手势)方面来说本次课。
1、教学指导思想
建国60年来我国一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对“学理”和“教法”进行了探究。学校体育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最高原则,对此,我们秉承张洪潭先生的《技术健身教学论》的思想:体育课必须以学习运动技术为主线,掌握运动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2、教学对象与学情分析
这是一堂45分钟的课,教学对象是水平四,初一年级的40名学生,他们身体协调性较差,好胜心强、耐力素质好、接受能力强。13岁的初一女孩,随着经期的出现,心态的微妙变化,对体育项目的选择就有明显的倾向性:喜欢干净的、律动的、展现姿态美的小运动量项目,而男生则喜欢力量型或速度型的项目。
3、教材分析与教学重难点:
本次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社《体育与健康》,第七章的内容,垫球是排球三大技术的首要环节,学好垫球,会为以后学习传球和扣球动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动作的手臂手型,以脚蹬地为主的全身协调用力(侧面示范)。
教学难点是也手臂的手型、用力源点即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中长跑中的身心极点的处理。
4、说教学程序(教学方法)
仍然依据苏联教育家凯诺夫的三段教学模式。
首先,由我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进行慢跑热身,每组小组长带领成员,在上课区域自行设计进行慢跑路线。教师提示有蛇形、方形、不规则形、也可以是场地上的线条等。总距离约300米,时间为3分钟。
第二:我安排了七节双人徒手操。
1)双人拉锯练习
2)双人压肩
3)同时蹲、起;一蹲一起;
4)拉手侧迈步(配口令,示范一下);
5)拉手绕圈(两个字的要求:动作慢、距离远);
6)背靠体转击掌(不抬脚掌,口令逐渐加快速度,示范一下);
7)互背各三次 时间约为7分钟。
这样做的理由有二点:
一、充分活动开各主要关节和肌肉,防止受伤;为学习技术动作创造更好的身体条件。
二、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改变单调乏味的跑圈模式,这也符合小场地上大体育课的中国国情。
进入基本部分
调整学生队形,(做手势)教师站中间,学生站两边。教师说明今天要学习的动作名称:正面双手垫球。然后做完整示范,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运动技术在学习初期,学生是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模仿来建立动作表象与动作概念的。所以,我在示范与讲解时,只注重动作的重点与关键环节(整体方向结构与顺序),不会强调动作的细节与局部问题。
对此,我这样讲解:
一、强调手型与接球部位,对于手臂的要求:六个字,三个词(压腕、夹臂、顶肘)。
对于击球部位容易出错,我用圆珠笔标注一同学手臂的正确部位打“√”错误部位打“×”。
二、强调发力点:力来自于脚蹬地,手是平动,而不是以肩为轴的转动。
采用这样一些辅助练习:(边示范、边喊口令一蹲一起徒手练习,先原地、),约15次熟练后,基本定型,再行进间一步一动练习,练习次数约20次。
第二步:用重复练习法,击固定球练习(10次一换)。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原地击球动作,注意感受击球部位,和正确的发力顺序。
第三步:用合作学习法,抛接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抛,一人垫(10次一换)。
本次课又只是3次教学的第二次,况且学生一般都很着急完整练习,只练徒手或辅助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所以,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两人对练,提高积极性。)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如果遇集体犯错问题,就口哨召唤学生,停止练习,靠拢纠正后再分散练习。时间约为22分钟。
基本部分的复习内容是
中长跑量大,枯燥。学生不喜欢。但它反映的是人的心血管能力,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老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提高心理极点:“这个时间你们一定能行的;你们尽力了就是好学生。”再教授一些克服生理极点的技巧。如:1)调整呼吸,2)加大摆臂幅度,3)减小步长等等。
我的具体做法是,设计一条安全的校园路线,利用环境变化,转移注意力,降低疲劳感。男生约为1500m,女生为1200米。在学生必经点的2/3处,设置未知的惊喜(展示明星图片)。我这样做的理由是:依据心理学家托尔曼的认知论,让学生事前知道有奖励而不知道奖励的结果,使学生有一种未知的诱惑,从而更好的完成练习。
结束部分
2.3.1做拍手,拍臂,拍腿,抖臂,抖腿放松操,一边做一边说肌肉名称。
教师作总结,鼓励,表扬跑在前面和尽力的同学。
5、通过教学程序拟达到以下目标:
5.1参与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为了一切学生,我们绝不抛弃任何一名学生。所以,要求100%的学生参与到运动学习中来。
5.2技能目标:约8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与体会动作;50%的同学能基本掌握垫球技术,长跑优生,男、女同学应该在6分钟内跑完。
5.3情感目标:本次课,通过双人徒手操、明星图片给予新鲜感,调节学生的情绪,刺激学生的情感,克服生理和心理极限,锻炼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项羽之死》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散文之部”自主赏析的内容。
具体就《项羽之死》来说, 学生们在高一时已经学过《鸿门宴》, 对项羽这个人物有一定的了解。而《项羽之死》记述了项羽一生的的最后阶段, 表现他无可奈何的失败和悲壮的死亡, 是《史记·项羽本纪》中最具悲剧性的一幕。这篇文章围绕项羽这个悲剧英雄, 描写了垓下之围、东城快战、乌江自刎三个场面, 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他的性格, 表现了他令人唏嘘感叹的悲壮谢幕!至此, 项羽这个形象在太史公笔下得到完满的诠释。对项羽形象的赏析有助于学生赏析推荐作品中的西门豹和大铁锤形象。
二.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对于选修课程的“诗歌与散文”部分,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 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 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 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 并给予适当的评价。能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 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 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 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基于此, 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梳理知识点, 借助书下注解和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疏通文义。
能力目标:学会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把握诗歌与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 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写法。
情感目标: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品读诗人、文学家笔下的历史人物。从悲剧英雄项羽身上吸取失败的教训, 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项羽之死》是一篇人物传记散文, 因而把握作品如何通过颇具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 运用侧面烘托和对比映衬的手法刻画项羽这一形象, 应是本文学习的重点。而如何把握诗歌和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区别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写法, 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三.说教法与学法
高中语文新课改明确提出新的教学理念: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的发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项羽之死》是一篇自主赏析的课文。因而在教学中, 主要采取诵读法、自主翻译法、小组合作法、拓展探究法。将分为二个课时, 第一课时重在梳理文言知识、疏通文义, 主要采用诵读法、自主学习法和质疑法、小组合作法。第二课时重在赏析项羽的人物形象, 把握诗文塑造形象的区别, 主要采用比较阅读法、质疑法、合作探究法。在难点的突破上, 引导学生结合史家的评论, 合作探讨并形成自己的一些想法, 以造成多种不同认识交流和争论的局面, 充分利用在课堂中动态生成的资源, 再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 让学生自主形成有关结论。
四.说教学过程
《项羽之死》虽是自主赏析课文, 但篇幅较长, 也是《史记·项羽本纪》最精彩最荡气回肠的一幕, 因而课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是疏通文义和理清故事情节。分为四个步骤:初读扫清文字障碍, 标注通假字。二是边读边结合书下注解和工具书, 大致疏通文意。三是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就文中的重点词句的意义设疑、解疑, 难点词句由小组提交问题,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四是理清文章脉络, 复述故事情节。而赏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重点放在第二课时。
导语: (多媒体显示项羽图片并配项羽生平的文字) 我们曾在高一时学过《鸿门宴》, 大家对项羽有了比较深入客观的了解, 《鸿门宴》中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学生回答可能有———胸无城府、暴躁易怒、骄傲自大、有勇无谋、刚愎自用、妇人之仁、优柔寡断、缺乏远见、缺乏政治头脑等) 这样的人是“英雄”吗? (学生可能回答“不是”) 可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把他列入给历代帝王作传的“本纪”中, 并且把他放在《高祖本纪》之前。古往今来很多文人骚客讴歌项羽, 把他称之为英雄豪杰、西楚霸王。最脍炙人口的诗则是李清照的《咏项羽》诗云:“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在李清照的眼中, 项羽是“人杰”, 是“鬼雄”, 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英雄!本节课将通过《咏项羽》诗与散文《项羽之死》对比阅读, 来把握项羽这一人物形象。
按照教学流程, 整个课堂我预设了4个大问题 (问题用多媒体展示)
1.想一想:李诗评价项羽生时是“人杰”, 文中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人杰”?作者是如何塑造项羽的“人杰”形象的?
这一环节我将用吕良伟主演的《西楚霸王》中的一小段视频, 设置情景, 形象化地再现四面楚歌之际的“霸王别姬”。并提问:四面楚歌之时, 项羽惊而起, 起而饮, 饮而歌, 歌而泣。慷慨悲歌的项羽是一个怎样的项羽? (明确:项羽慷慨悲歌表现了他多情善感的性格特征。项羽是一个勇猛豪爽的大丈夫, 在预料到失败命运的时刻, 唱出了柔肠百转的《垓下歌》。歌词悲壮哀婉, 哀叹时运不济, 诀别名骓美女, 为项羽这个形象增添了一股柔情。) 进一步提问:“多情善感”似乎不应是英雄所为, 项羽还能堪称“人杰”么? (明确:男儿有泪不轻弹, 只是未到伤心处。崛起于垅亩、拔山扛鼎、破釜沉舟、征战八载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此时的心情应是极其复杂的, 文中的一个“泣”字极其传神地表现了这种难言的情感。“泣数行下”, 这是司马迁笔下霸王唯一的一次落泪、最后一次落泪, 渲染出一个末路英雄的悲凉。而“东城快战”则尽显其英雄本色。)
三问:从项羽的“溃围、斩将、刈旗”的快战中, 你看到项羽是怎样的人? (明确:东城快战中, 项羽三次出战, 第一次他“大呼、驰下”, 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第二次“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第三次“驰, 斩汉一都尉, 杀数十百人”。这一段在对比衬托中, 太史公用精彩的语言、动作和场面描写塑造了一个骁勇善战、无人匹敌、气势如虹的战神———项羽。但快战之前, 项羽则放言“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 表现了他的极端自负而不自省。)
概括:项羽的“人杰”形象———骁勇善战、多情善感。 (语言、动作、场面描写、对比衬托)
2.说一说:为什么项羽“不肯过江东”呢?李诗为什么说项羽死了也是“鬼雄”?
(明确:在“别姬”时“泣下数行”的血性男子, 面对死亡, 却毫无惧色。“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 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 籍独不愧于心乎?”这番话发自肺腑, 表现了项羽知耻重义的性格, 寥寥数语道尽一个顶天立地大丈夫的心声。“不肯”!不是“不能”、不是“不敢”, 而是“不愿”。面临一线生机, 不是含羞忍耻地苟活于世, 而选择了慨然赴死。在人民需要的时候奋不顾身驰骋战场, 涤荡秦军。而一旦意识到自己对不起人民时, 选择了立即结束自己的生命, 这才是一个悲剧英雄的本色。他死了, 也必为“鬼雄”。)
拓展延伸:结合文后四首诗讨论, 项羽到底该不该过江东呢? (可以评价诗歌的观点, 也可以有自己的新看法, 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多媒体补充:易中天评项羽之死———不用多说什么了。谁都不难看出, 项羽死得壮烈, 死得英雄, 死得气势磅礴, 惊天地, 泣鬼神, 就连乌江之水也要为之呜咽, 为之洪波涌起, 浊浪翻腾。显然, 项羽的死是高贵的。无论他是为什么死的, 他的死, 都有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和审美价值。)
概括:项羽的“鬼雄”形象———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视死如归。 (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的手法)
通过赏析全文, 教师可用生动的语言总结项羽形象:司马迁将自己爱、怜、怨、恨, 以至满腔的血全部的泪融注笔端, 谱写出这一曲英雄悲歌。项羽是一个多情善感、骁勇善战、知耻重义、心地仁善而又极度自负之人。值被围垓下四面楚歌之际, 潸然泣下, 悲歌慷慨痛别佳人。以数十击数千, 当者披靡, 斩将刈旗。身处绝地, 杀人无数, 放言此天亡我, 非战之罪。其豪迈之气, 善战之能激荡天地。乌江岸边, 生死存亡之时无颜见江东父老而慨然赴死, 不忍宝马同行毅然赠于忠诚之士, 实知耻重义之人。
3.比一比:李清照的诗歌《咏项羽》和司马迁的《项羽之死》都塑造了项羽的形象, 二者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什么不同?
(明确:同样是项羽这一历史人物形象, 但诗歌与散文创造形象的手段却大不相同。李清照的《咏项羽》给我们一个印象或者是结论:项羽是“人杰”, 是“鬼雄”, 他“不肯过江东”展现了人格的伟大。而《项羽之死》则通过具体描写项羽的语言、行动、神态等等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现了项羽的英雄形象。清代学者吴乔曾以做饭和酿酒分别比喻作文和写诗, 说:“意喻之米, 文喻之炊而为饭, 诗喻之酿而为酒。”由此可见诗文塑造形象的区别:a.诗歌的形象更注重提炼和升华, 散文形象着眼于具体逼真。b.诗歌形象给人以更大的想象空间, 而散文形象则更明白显豁。)
4.研一研:探究项羽悲剧产生的原因, 真如项羽所言“天亡我, 非战之罪也”吗?说说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多媒体补充太史公和刘邦、韩信等人对项羽的评价)
你们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投掷轻物》这一课题。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了“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四种理念。基于这些理念,本节课,我们进行了水平二投掷轻物的教学设计,以情景、游戏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学生在童话故事中扮演角色、体验角色,自主地学习投掷动作,提高投掷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身心得到陶冶、个性得到发展。
投掷轻物是小学四年级投掷教材的基本内容,是发展学生投掷能力的方法和手段,为本单元后续要学习的投掷沙包奠定身体素质与技术动作的基础。四年级的学生正处在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体育活动有着广泛的兴趣;生性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个性突出,敢于表现自我;模仿能力强,在体育课中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体育课比较喜欢,学习兴趣较高。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100%的学生能够说出原地侧向投掷轻物的动作要领;70%的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能指出同伴的优缺点。
2、技能目标:经过自主学习90%的学生,能掌握肩上屈肘,快速挥臂正确投掷动作;其余学生能做到肩上投掷轻物;发展学生的爆发力和身体的协调用力的能力;100%的学生能坚持1分钟的奔跑游戏,提高学生奔跑能力和灵敏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学生小组探究学习的能力得到提高;在课堂中能做到互帮互助,并在互帮互助中解决困难问题,体验互帮互助的愉悦,树立敢于在同伴面前自我展示的意识。
其中,“掌握蹬地转体,挥臂过肩的投掷动作。”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全身协调发力”为本课教学的难点。为有效达成以上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问题,我创编了“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各种情景故事,并贯穿于课堂始终,在不断变换游戏及练习的形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玩中学,玩中练”的目的。
在“导入环节”,我以“灰太狼非常狡猾,经常到我们羊村捣乱,我们要想办法赶走他保卫羊村。好不好?”的情境,引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走进课堂,为有效学习奠定基础。
在“准备活动”中,我设计了形象逼真的语言及动作,即:“我是灰-太-狼,肚子-饿得慌,捉只小羊羔,填饱饿肚子”,来渲染情景,其意图就是为了追逐着学生不断的跑动,达到热身的效果。
“学习新知”环节,我设计了“小羊们,我们遇到了灰太狼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引发学生进入“投掷”学习、练习中,在此活动中,老师提供看板,小组运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投掷动作,教师则在适当的时间给予正确动作的展示,从而促学生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为有效解决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驱打灰太狼,拯救小伙伴的情景,激发学生投掷的兴趣,加大投掷练习密度,巩固投掷动作。并利用看板(灰太狼头像)距离的调整,达到强化投掷时的爆发用力。情景延伸设计,狼的叫声渲染气氛,更加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增加练习兴趣。同时利用反复往返捡石块的过程,发展学生的快速奔跑能力。
另外,体育课的学习评价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切学生的心理发展、合作意识、集体观念、规则意识等,本节课,我还设计了多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在小组探究学习过程中掌握投掷的动作要领,教师采用提问学生举手回答,然后抽查的方式来检测目标的达成度。对于70%的学生在保帮过程中能指出同伴的优缺点,教师采用小组长记录,教师总结的评价方法。
2、经过自主学习90%的学生,能掌握肩上屈肘、快速挥臂的正确投掷动作;教师采用观察学生动作掌握的程度,运用有针对性的、合理的语言对学生的动作状态进行评价;50%的女生可以达到三级水平,50%的男生可以达到四级水平,设计了不同远度的一至四级达标赛,所达到的级别根据学生所站的位置一目了然。100%的学生能坚持1分钟的奔跑游戏,教师观察学生的情况,有一个学生不是跑动着去埋设地雷,就说明学习目标没有达到,教师就要扣除该小组的1个地雷并及时评价。
3、教师在学生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总结他们组的合作互助情况,结合老师的观察,那些学生能做到合作互助教师及时评价表扬。
【体育健美操说课稿】推荐阅读:
大学体育课之健美操总结05-27
高校体育健美操课程设置调查论文10-29
小学体育优秀说课稿07-21
大班健康体育说课稿11-16
初中体育短跑说课稿11-16
体育锻炼的说课稿12-06
优质初中体育说课稿12-15
中学体育优质课说课稿06-28
小学体育说课稿跳远10-13
幼儿体育游戏说课稿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