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

2023-03-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下历史期中试卷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期中试题及标准答案(人教)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

1、隋朝时开凿的南北大运河以 为中心。 A、长安 B、涿郡 C、洛阳 D、余杭

2、隋朝的统治类似于下列哪一个朝代? ( )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3、“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 的领导。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4、唐朝实行的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科举制 C、三省六部制 D、“羁縻州”制度

5、下列与武则天有关的表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代唐高宗视政,初显管理才能。B、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C、“武周政治”时期,社会经济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D、以残酷诛杀的手段对付李唐宗室

6、僧人都有法号,“西天取经”的陈祎,法号是:

A、三藏 B、玄奘 C、鉴真 D、一行 7.唐朝文学里,最光彩夺目的是 ( ) A.辞赋 B.诗歌 C.散文 D.词曲 8.你一定看过电视剧《西游记》吧!那么你知道剧中的唐僧是依据历史上哪个人物原型创作的?( ) A.玄奘 B.鉴真 C.戒贤 D.普照

9.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国家是( ) A.朝鲜 B.印度 C.日本 D.印度尼西亚

10、“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11、被西藏人民亲切称为“阿姐甲沙”(意为汉族阿姐)的人是:

A、昭君姑娘 B、文成公主 C、则天皇帝 D、金城公主

12、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13、唐朝的哪座城市,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 ( ) A.洛阳B.长安C.扬州D.成都

14、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 A.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

15、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因为 ( ) A.有大量的碑刻书法 B.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 C.大批宝物被劫掠到国外 D.建筑具有独创风格

16、哪位诗人的诗被誉为“诗史”?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杜

17、下列关于唐代历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饮茶之风风靡全国 B.人们可以用上青瓷碗白瓷壶

C.农民可以用曲辕犁犁耕,筒车灌溉 D.除夕夜,百姓挂年画,贴“桃符”

18、自称是唐朝皇帝外甥的少数民族首领是下列哪个民族的?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南诏

19、下列地名不属于唐朝时称“天竺”的地方是: A、印度

B、巴基斯坦

C、孟加拉

D、泰国

20、古代中国人确立姓氏后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

1 A、明世系,别婚姻

B、区别人们的生活区域

C、区别人的民族

C、区别人的职业 21.“澶渊之盟”的后果是 ①增加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宋辽之间仍处于战争状态 ③宋辽之间开展了经济文化交流 ④加剧了北宋政府的财政危机(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2.下列各项中,哪一项不是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共同点(

)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23.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24.宋史中记载的“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最准确的意思是(

)

A. 南方的人口超过北方

B.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C.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D.南方是粮食主要产区 25.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C.店铺林立,“买卖昼夜不绝”

D.商业区和住宅区分开

26.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 A.市

B.坊

C.瓦舍

D.勾栏 27.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28.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铁木真

B.努尔哈赤

C.完颜阿骨打

D.大祚荣 29.《鸡肋篇》载:“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引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情况(

)

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北宋 30.黄道婆的棉纺织技术学自(

)

A.白族

B.彝族

C.黎族

D.山越族 31.我国历史上,管形火器出现是在(

)

A.五代时期

B.北宋时期

C.南宋时期

D.元朝时期 32.《资治通鉴》记载的是(

)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五代的历史

B.从传说中的黄帝到北宋的历史 C.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从战国到北宋的历史 33.元世祖对汉族官员汪惟和说:“汝家不与其他汉人比,弓矢不汝禁也,任汝执之。”这说明(

)

A. 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 B. 元朝时,各族人民的政治、法律地位不同 C. 元朝时,蒙古贵族勾结各族地主阶级,共同压迫各族人民

第2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总体上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能力并举,稳中求进,突出创新精神和现实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于一体的试卷。但是,这次的卷子,侧重考察第一单元的内容,第二单元的内容所涉及的面还不够广。难点还不够明晰,所以,有写好生甚至考满分。由于这是半期考试,所以,试卷总体比较简单,低分率低,各个班级的平均分都在40至60之间。

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4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8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课课通),这也说明老师和学生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特别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我们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优良的传统和良好的前提保证。

2、其次,是判断题,这一题相对比较简单,都来源与课本,但是,这题最严重的问题是错别字很多。这说明学生读书还不够认真,及不良的学习习惯。

3、为非选择题,共计55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考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其主要表现在: (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

(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33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第二小问时思路还停留在第一小问上,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考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政史组: 2011-5-14

第3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分析

一、试题分析

1、题型全面,符合中考,

从这次初一年级历史试题的题型来看,有选择题、识图题,材料分析题、综合探究题等,题型符合中考的命题特点。

2、考查面广,综合性强

从试题考查的知识来看,考查的知识面非常广,中国古代史的上册知识都涉及到了,且试题的综合性强,跨度大,如21的的第1小题,第23大题的

1、2小题等,都体现了这一点。

3、难易适中,重点突出

本次历史试题从难易的程度来看设计的也比较合理,且对重点知识的考查很突出,如21考查了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江南经济的开发,秦的统一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创立,在一个大题突出了对诸多重点知识的考查。22题突出了对丝绸之路的考查,第23题突出对科技文化知识的考查。这些题目都紧扣课标要求,突出重点。三道大题最后一问都为开放性题目,问题由易到难,突出层次性。

4、试题灵活,侧重双基

本份试题命题很灵活,但考查的知识点都在课本。图片材料运用较多,但图片材料全部选自课本,两段文字材料选自课外材料。结合现实热点材料来考查学生历史知识。

总之,本份历史试题是一份比较成功的试题,既能考出学生的知识,又能考出学生的能力,不足之处是题量有点大,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时间有点仓促。

二、学生做题情况分析

1、历史思维能力、从材料中获取信息能力、概括归纳能力差

历史学科教学要教会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历史史实,分析历史要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同时要教会学生擅于从材料中获取提炼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学生概括归纳能力差,在答题时就会出现零乱、啰嗦或不完整。如第21小题第

1、2问,学生失分较严重,失就失在不能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平时对知识死记硬背,针对题型的变化无从下手。没有掌握解答材料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这就是平时对课本历史图片学习忽视造成的。再加上平时这类题训练较少。造成明明答案很简单的题学生却硬是不会做。原因还是对这类题型很陌生。历史思维能力训练太少、分析综合能力欠缺影响所致。开放性题目考的就是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同时这类题目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对于这类题目学生的答案呈两极分化,有答得非常精彩的。也有答不到点子上的,或是直接不答。

2、审题能力不强

审题在考试答题中比较关键,从某种程度上说,题审好了,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审题出错,就会导致答案不完整或根本抓不到要领,胡乱作答。如第23小题第4问,有学生审题不仔细,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成就突出,请你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成就为例,各举一例说明。有很多同学只答出书法或只答出绘画方面的成就。要么只答出了作者或只答出作品,导致该题失分较多。

三、教学建议

1、落实好基础知识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基本知识,一定要扎扎实实的落实好,让学生要掌握准确无误。

2、培养基本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

3、提高答题技巧

加强审题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加强答题规范性的培养,使学生答题时做到点化、序列化和段落花;加强学科语言组织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按题目的要求取舍和重新整合知识。

4、重视课本历史图片

对于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一定让学生看图、读图、识图,以图来读史、用图来讲史,使学生明确历史图片也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手段,进而能掌握课本的一些历史图片。

5、重视历史知识的总结

对所学的历史知识一定要及时的进行单元总结,小专题总结,用线把所学的历史知识贯穿起来,便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定的理解,条理清楚的掌握。

6、加强材料题的训练

加强培养学生对信息的解读、分析、提取与处理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抓材料中的关键字、词、句和前言、引文出处的信息,要求学生用简洁、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第4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

第十五课时

一、单项选择题(请将各题前的正确选项代号填入下列表格,2×25,共50分)

( )

1、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建立的封建王朝是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 )

2、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 )

3、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的景象最突出的原因是两位统治者

A、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B、具有雄才大略治国安邦

C、善于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 D、顺应历史潮流和人民的意愿

( )

4、科举制的殿试开始于

A、武则天时期 B、隋文帝时期

C、隋炀帝时期

D、唐玄宗时期

( )

5、我国封建社会历时最长的朝代是

A、西周 B、唐朝 C、西汉 D、元朝

( )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

7、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 )

8、唐朝被称为“诗仙”、“诗圣”和“画圣”的是

①李白 ②阎立本 ③杜甫 ④白居易 ⑤吴道子 ⑥柳公权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 )

9、“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作者是

A、李白 B、王维 C、杜甫 D、白居易

( )

10、下列关于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B、唐玄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吐蕃赞普上书唐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合同为一家”

D、唐玄宗册封过回纥、南诏和粟末靺鞨的首领

( )

11、下列有关唐对外交往的正确叙述是

A、唐政府鼓励各国商人到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居住

B、天竺参照汉字创制了文字,在社会上至今还保留着唐人的某些风尚

C、唐太宗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D、唐玄宗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 )

12、隋唐时期开凿的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是

A、龙门石窟 B、敦煌莫高窟

C、云冈石窟 D、乐山大佛 ( )

13、澶渊之盟签订双方是

A、南宋与金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北宋与西夏

( )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和议”共同点的是 A、缓解了双方的战争状态 B、宋朝都需交纳“岁币” C、导致了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D、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共处

( )

15、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 )

16、下列关于纸币出现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宋朝的造纸业发达

B、纸币的制造比铁钱制造方便

C、由于商业发展很快,携带铁钱不方便 D、对外贸易中,对方不使用铁钱

( )

17、下列关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两宋时,从越南引进了占城稻得到推广 C、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

D、宋朝时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 )

18、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 )

1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达官贵人的需要 C、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D、农民的需要 ( )20、成吉思汗主要功绩是

A、灭亡西夏 B、定都大都 C、建立元朝 D、统一蒙古

( )

21、下列叙述与回族的形成有关的是 A、回族是汉族与畏兀儿人融合的结果 B、汉族与女真、契丹等民族融合结果

C、蒙古草原的统一

D、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来中国后与汉、蒙、畏兀儿等民族融合的结( )

22、下列对唐都长安和北宋东京相同点叙述,不对的是

A、有“市”、有“坊”,界限分明

B、城内大街小巷店铺林立,热闹非凡

C、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

D、都居住着大量人口

( )

23、与北宋和南宋关系类似的政权是

A、西汉与东汉 B、西晋与东晋

C、唐朝与后唐 D、西魏与东魏

( )

24、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 )

25、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③⑤ D、②④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共15分)

26、从公元581年 隋 朝建立,到 907 年唐朝灭亡,是我国封建社会 繁荣 时期。

27、 隋炀帝 设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殿试开始于 武则天 时期。

28、 唐玄宗 时,鉴真应日本邀请,东渡日本。

29、隋朝书法融合 南朝 的秀美和北朝 的雄健,为唐代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0、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 苏州 、 湖州 ,成为重要粮仓。

31、宋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 广州 、 泉州 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市舶司 ,加以管理。

32、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 马可波罗 ,在元世祖来华,居住十几年。他的《 马克波罗行纪 》,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本题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唐太宗贞观23年(649年)有人口19000000

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有人口37140000

唐玄宗开元14年(726年)有人口41410000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有人口45310000

唐玄宗天宝14年(755年)有人口52910000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有人口16900000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有人口15760000

请回答:

(1)从649年至726年,唐朝人口呈现什么趋势?为什么?

直线上升。。因为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使得唐朝进入全盛,人口增长迅速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何种趋势?为什么?

下降趋势。。是因为安史之乱,生产受到了破坏,加上大量战争,杀伐,人口死亡

(3)从上面材料人口变化中,我们能得到怎样的认识?

社会安定人口增长快,社会**,人口会下降

34、阅读下列材料:(本题13分)

材料1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2 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说明南方人口接近北方,南方将成为经济重心,农业发展迅速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经济发展重心南移,北方转南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10分)

35、简述唐太宗的主要政绩。

吸取隋亡教训

善于用人。。。用科举制。。轻徭薄赋。重视文化教育

实行开明民族政策

促进中外交流。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D A B A D C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A B B C D C A B C D 21 22 23 24 25

D A B B C

二、仔细推敲,准确填空(每空:1分,共15分)

26、隋 907 繁荣

27、隋炀帝 武则天

28、 唐玄宗

29、南朝 北朝

30、苏州 湖州

31、广州 泉州 市舶司

32、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行纪

三、情境再现,体会回答((第33题:12分;第34题:13分,本大题共25分。)

33、(1)人口呈直线上升趋势。经过贞观之治,到唐玄宗时,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人口增长迅速。(4分)

(2)从755年至821年,唐朝人口又呈现下降趋势。主要由于安史之乱,生产受到破坏。再加上之后的长期战乱,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不仅人口大量死亡,而且由于中央对地方的失控,使注册的人数也日益减少。(4分)

(3)从唐朝人口上升与下降趋势的变化中,我们认识到只要社会安定,生产发展,人口的增长就快。反之,人口增长缓慢或出现减少的趋势。(4分)

34、(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5分)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3分)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5分)

四、活学活用,解答疑难

35、唐太宗的主要政绩可概括为以下几点:(10分)

①吸收隋亡教训,勤政爱民;②善于用人,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③沿用、完善隋朝的官制,对国家机构做了改革和整顿;④沿用隋朝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⑤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经济出现繁荣景象;⑥重视文化教育,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⑦实行了开明的民族政策;⑧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总结其中五点以上者给满分,其余可酌情给分)

第5篇: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七 年 级 下 册 期 中 试 卷

学校: 坐号: 姓名: 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隋朝时,一位商人从今天的杭州由水路到洛阳做生意,他先后要经过(

)

A、永济渠、江南河、邗沟

B、通济渠、会通河、江南河

C、江南河、邗沟、通济渠

D、通惠河、江南河、邗沟

2、我国历史上被称作有"贞观遗风"的统治者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

A、唐太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唐玄宗统治前期

D、唐玄宗统治后期

4、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形成于(

)

A、汉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

5、唐朝有一位高僧六次东渡日本,促进了中日友好交往,传播了中华文明,这位高僧是(

)

A、僧一行B、玄奘C、郑和D、鉴真D

6、史称"得人者昌",唐朝前期统治者都十分重视人才。下列人物中唐玄宗和武则天都曾重用的有(

)

(1)房玄龄(2)姚崇(3)杜如晦(4)魏征(5)宋璟

A、(1)(2)(3)(4)

B、(1)(4)

C、(2)(5)

D、(2)(3)(4)(5)

7、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

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8、"和同为一家"反映的是哪个少数民族与唐朝的友好相处(

)

A、吐蕃

B、回纥

C、彝族

D、白族

9、“澶渊之盟”的双方是(

)

A、北宋与辽

B、北宋与西夏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0、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做(

)

A、城

B、市

C、坊

D、瓦子

11、王安石在《元日》中写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户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诗中描述的节日是(

)

A、元宵节

B、中秋节

C、春节

D、冬至

12、“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江南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的经济重心

B、苏湖地区粮食获得大丰收

C、宋朝粮食产量非常大

D、苏湖地区是我国经济重心

13、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

)

A、300年

B、400年

C、700年

D、1100年

14、郭靖和杨康是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两个重要人物。你知道他们的名字与以下哪一事件有直接的联系(

)

A、西夏建立

B、金灭北宋

C、澶渊之盟

D、元朝建立

15、南宋时候,一位商人沿江而下去江东看一个乡下的朋友,沿途他会看到哪些经济作物(

)

A、茶树、烟草

B、棉花、大豆

C、棉花、茶树

D、棉花、玉米

16、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

) A、唐朝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17、诗句“吴国晚蚕初断叶,占城早稻欲移秧。”最早创作于下列哪个朝代(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8、“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9、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20、元朝努力发展海运和漕运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南方经济的发展

B、方便皇帝的南下游玩

C、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

D、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21、小王看了电影《马可·波罗》之后,对中国的一座古代城市印象非常深刻。这座城市应该是(

)

A、唐都长安

B、北宋东京

C、元朝大都

D、明朝北京

22、下列史实可能在《史记》和《资治通鉴》中都能找到的是(

)

A、武王伐纣

B、齐桓公称霸

C、班超经营西域

D、焚书坑儒

23、一位生活在元朝大都的商人,他不可能有的经历是(

)

A、经运河去杭州游览

B、去江南贩运棉花

C、友人送给他一本《天工开物》 D、购买景德镇青花瓷C

24、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是在(

)

A、唐朝末年

B、北宋中期

C、五代时期

D、南宋时期

25、被誉为“当代(

)”的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王选于2006年2月13日在京病逝。他是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创始人。

A、蔡伦

B、毕升

C、沈括

D、王桢

二、组合列举题(每点1分,共15分)

1、写出下列我国少数民族祖先的名称:

藏族: 维吾尔族: 满族: 彝族和白族:

2、汉唐时期有三位杰出女性为促进民族交往作出了卓越贡献,请写出她们的名称: 汉朝: 唐朝: 唐朝:

3、写出下列誉称所对应的古代人物: 药王: 诗仙: 茶圣: 画圣:

4、中国古代有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请写出以下相对应的内容:

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1)以上诗句反映了唐朝实行的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正式创立于哪个朝代?(

(2)唐朝时期完善这种制度的关键人物有哪些?(3分)

(3)唐玄宗时,新科进士主要考什么内容?(1分)

(4)这种制度对唐朝有什么影响?(3分)

──唐2分) 赵嘏

2、“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达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唐朝文学家 皮日休。

(1)这句话说的是一条什么河?哪位皇帝在位时开凿的?(2分)

(2)材料中的涿郡、江都在今天什么地方?(2分)

(3)元朝时也兴修了大运河,两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异同?(4分)

四、问答题(18分)

1、简述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及其特点。(9分)

2、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管理,元朝实行了行省制度。元朝行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作用?(9分)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5CCCBD 6-10CDAAD 11-15CABBC 16-20BCBDC 21-25CDCDB

二、组合列举题(每点1分,共15分)

1、藏族祖先是吐蕃,维吾尔族祖先是回纥,满族祖先是靺鞨彝族,白族祖先是六诏。

2、汉朝是王昭君,唐朝是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

3、药王孙思邈,诗仙李白、茶圣陆羽、画圣吴道子。

4、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京杭大运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长度的人是僧一行、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是赵州桥

三、材料分析题(17分)

1、(1)科举制度、隋朝(2分)(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3分)(3)诗赋(1分)

(4)科举制度改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1分)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之风盛行。(1分)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1分)

2、隋朝大运河、隋炀帝(2分)涿郡指的是北京、江都是扬州(2分)相同点:其南北两端都是今天的杭州和北京。不同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河道较去曲折;元朝运河河道较通直,且航程缩短。(4分)

四、

1、原因:(1)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2)经济繁荣,出现盛世景象。(3)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同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特点:(1)唐朝文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2)唐朝文化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3)唐朝文化在许多领域领先于世界,并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进步,具有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9分)

2、主要内容:(1)中央设中书省,它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管辖大都及其周围地区。(2)地方设行中书省(行省或省),它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进行管辖11个行省。(3)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4)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作用:(1)巩固了中央政权,加强了对全国的管辖。(2)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3)加强了对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密切了这些地区与内地的联系。(4)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的行政机构,保留至今。(9分)

第6篇: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一)基本情况

纵观今年期中考试试题,就全卷内容来看,多角度的考察了学生,试题由易到难,重点突出;考试的内容特别细小,知识点比较碎。但是学生考试的却不是很理想,对此我做出如下分析:

(二)具体情况分析

第大一题单项选择题大多数中等生失分比较多所以要想提高及格率,就必须提高中等生的做单项选择题的能力,其中大多数错的是第11小题,台孔子有个弟子叫冉耕,字伯牛;另一个学生叫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个大夫姓牛,字自耕。这一现象说明?这个题大多数选的是春秋时期人们才开始养牛,答案应该是牛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还有错的最多的是第17小题,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很多学生选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答案应该是统一。

第18题是考查的夏商西周等几个国家建立的情况,基本常识,但是也有一少部分学生答错,这说明了有些学生对基本常识也没有掌握。第19题是材料分析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重要知识点,这个题是重点,可是还是有少部分学生没有答对。第20题第五小问是评价汉武帝,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理想。

(三)教学反思

对于本次考试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我将会做出如下改进的措施: 1.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能力,多做选择题。

2.一定注重学生的背诵情况,重点查背,基础知识一定要记忆。

3.加大非选择题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做开放性的题型。 总之,这次考试较差,争取下次考试能有大的进步。

上一篇:我爱读书下一篇:安监局加油站检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