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是由( )进化而来的。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古猿 2.元谋人发现于我国的( )。
A.陕西省 B.浙江省 C.北京市 D.云南省 3.在从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 )起了重要作用。 A.交流 B.劳动 C.语言 D.运动
4.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是( )。 A.山顶洞人遗址 B.河姆渡遗址 C.半坡遗址 D.大汶口遗址
5.炎帝和黄帝是下列哪一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辽河流域 D.珠江流域
6.第一个采取“禅让”办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 )。A.黄帝 B.尧 C.舜 D.禹
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 )建立的。 A.启 B.禹 C.舜 D.尧
8.西周初年,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实行(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推恩令 9.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是从( )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0.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1.经过( ),东方六国再也没有力量抵抗秦国的进攻。
A.巨鹿之战 B.马陵之战 C.桂陵之战 D.长平之战
12.我国最迟在( )已使用牛耕。
A.夏朝末年 B.西周末年 C.春秋末年 D.战国末年
13.下列哪一水利工程,使四川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
国( )
A.郑国渠 B.灵渠 C.白渠 D.都江堰 14.( )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A.老子 B.墨子 C.庄子 D.孔子
1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 )。 A.秦朝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6.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中,( )是伟大的思想家,也是伟大的教育家。 A.韩非 B.庄子 C.墨子 D.孔子 17.公元前209年,陈胜和吴广发动了(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战争 D.黄巾军起义
18.秦灭亡后,( )和( )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展开“楚汉战争”。
A.项羽和刘邦 B.吴广和陈胜 C.武王和纣王 D.黄帝和蚩尤
19.公元前202年,( )建立西汉王朝,他就是汉高祖。
A.项羽 B.陈胜 C.刘邦 D.嬴政 20.秦统一中国是在( )
A.前221年 B.前230年C.前317年D.前226年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我国境内发现的已知最早人类化石是 。 2.人类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能不能制造和使用 。
3. 的体质特征已经和现代人没多大区别了。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 和 的国家之一。 5. 原始居民,已经处于阶级社会的边缘。
6. 和 被后代尊称为中华文明之祖。 7. 因治水有功,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8.中国历史上的“禅让时代”结束,“家天下”时代开始于 时期。 9. 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10.商朝时期,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后人称之为“ ”。 11.都江堰的主持修建者是秦国蜀守 。 12. 在中国封建时代被尊为圣人。
13.秦朝时期修建的“万里长城”,西起临洮,东到 。
三、连线搭配(每线1分,共6分)。 学派 代表人物 相关著作
儒家 墨子 《道德经》 道家 孔子 《墨子》 墨家 老子 《论语》
四、列举题(每题4分,共12分)
1、列举出商周时期两件著名的青铜器。
2、分别列举出春秋五霸。
3、列举出战国七雄。
五、材料分析(共4分)。
材料:他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学说,并宣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道德观念。 请回答:材料中的他指的是谁?他的言论收在哪一本书中?
六、请简述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8分)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分析
今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考试试卷既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课程理念,又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激励教师积极进取,努力探索历史教育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试卷评价
试题本着有利于基础教育为培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合格人才与劳动力的水平测试,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基本要求,在题型、题量、难度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知识考查内容,突出了能力考查要求,对指导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改革具有较强的导向作用。
从试卷中我们可以看出:
(1)全卷三种题型,即:选择、连线题、材料分析题。选择题共50分,连线题8分,材料分析共42分。材料分析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占16分)、都江堰(占12分)、商鞅变法(占14分)。两种题型的优化,全面考查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
(2)全卷涉及的知识面广,且知识范围分配合理。试题全面覆盖教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知识点,而且知识范围的分配也充分反映了课程标准与考试标准的要求。这就有利于全方位检测学生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侧面的历史知识。
(3)突出了对学科主体内容和历史知识内部联系的考查。今年试卷考查的内容全部都是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内容没有偏题、怪题,体现了初中历史教学的普及性、基础性。同时材料分析题和论述题又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现实性,特别是从历史事件本身的联系与影响方面着题。
(4)试题充分体现了课标与考标规定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灵活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及迁移等多方面的能力,很明显地反映出考查学生理解、分析、综合层次的知识内容达70%,侧重考查了学生多元历史思维能力。
二、答卷评述
1、总得分偏低,及格率不高。原因有两点:
一是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仍然只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与记忆,还没有真正转轨到能力的培养上来,而许多学生只知道死记书本. 二是试题综合性较强。这表明我校的初中历史教学改革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正逐步升温,这对进一步启动和推进我校新的课程改革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2、客观试题、基础知识试题得分率较高。
3、主观试题及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试题得分率较低。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列表象,为指导我们今后的历史教学和考试提供可贵的一手资料,我们应深刻剖析。
南网头中学 付建玲
2016.11.10
七年级历史教学反思
七年级期中考试已经结束,经过我对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反思如下:
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尤其是七年级的学生,只有使之形象化,才容易让学生理解。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当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学生却没有应有的积极性,或者埋头写作业,或者昏昏欲睡,究其原因,并不是学生对学习历史没有兴趣,而是教师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上的参与性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
七年级历史教学主要讲述是中国古代史的内容,时间间隔长,学生了解不多,尤其是其中中一些古文材料,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时候都是教师“一言堂”,这其中古人的思想问题的教学更是许多老师的难题,讲深了学生不易理解,讲浅了学生没有掌握。所以在教学思想问题时更需要教师灵活应用教材,结合背景材料,最好能应用计算机课件,积极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主动学习。
我发现造成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的动机和机会,学生的学习缺乏必要的成功激励; (2)教师在教学设计中缺少悬念和情景,没有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让他们进行分析与探究; (3)不能灵活使用教材,缺乏培养学生自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设计; (4)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体现不够。
作为教育者应该掌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动向,学生的思维活动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在他们对所学内容兴趣不大时,尤其是心理感到负担,受到压抑时,便处于抑制状态。相反,热烈的学习氛围会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思维活动也会处于最佳状态,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将得到极为充分的激发。
一、单项选择题(每个1分,共15分)
1.国庆期间某班历史学习小组要参观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西安 C.浙江余姚 D.云南元谋
2.历史教师在介绍我国某一原始人类时,提到“他们生活在距今约
万年,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此原始人类应该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你能从下列哪个选项中找到证据( ) A.元谋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出现 B.火的使用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5.涿鹿之战是传说中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大统一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传说中交战双方是( ) A.黄帝-炎帝 B.黄帝、炎帝-蚩尤 C.蚩尤-大禹 D.蚩尤、炎帝-黄帝
6.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一部中国古代史, 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清朝 B.夏朝 C.唐朝 D.商朝
7.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成熟汉字是( ) A.金文 B.小篆 C.隶书 D.甲骨文
8.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 ) A.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9.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一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牧野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0.下列不属于春秋时期中原霸主的历史人物是( ) A.晋文公 B.楚庄王 C.秦穆公 D.周厉王
1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中央集权制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大变革时期,它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出现了( ) A.春秋争霸战争 B.战国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铁器牛耕的推广使用
13.公元前 1年的某一天,嬴政在宫中大宴群臣,举国一片欢腾,他们最有可能是在庆祝( )
A.灭六国,建秦朝 B.商鞅变法成功 C.灵渠的开通 D.长城的修筑
14.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戍守长城的农民因雨误期
B.陈胜吴广杀死了押送他们的军官 C.戍边农民的极力鼓动 D.秦朝的暴政
15.成语“破釜沉舟”表现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
二、非选择题(共35分)
16.材料一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材料二: 公元前 年,在咸阳城内,一名官员正在向下面围观的人群大声宣读变法法令:“
一、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二、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三、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四、……奖励军功,按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听了这些法令,人群中议论纷纷。不同阶层的人对法令褒贬不一。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变法得到了谁的支持?
若你是材料二人群中的新兴封建地主,你会对法令中的哪项措施表示欢迎?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假如你是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秦国的一位农民,你是否支持商鞅变法?为什么?
根据上述材料指出,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什么?
当今我国正处在改革的大潮中,商鞅变法对我国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17.材料一 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 —-摘自钱穆《国史大纲》
1 孔子是什么时期哪个学派的创始人?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孔子在教育方面留下了什么“绝大的影响”?(两项即可) 材料二 如图所示
写出材料二中四位代表人物的派别
墨子:________ 孟子:________ 庄子:________ 韩非 :________
请你将材料二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①顺其自然—________ ②依法治国—-________ ③民贵君轻—________ ④兼爱非攻—-________。
18.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 感受历史,走进历史。时空穿梭,历史老人带领我们回到秦朝。
1 材料中“秦王扫六合”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假设你是秦朝中央政府的重要官员“丞相”,你主要负责管理什么?
除了“丞相”以外,秦朝中央政府还有哪些重要的官职?其分别负责管理什么?
如果你是秦朝的一位商人,在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你只能用什么钱做买卖才算合法?
假设你陪同秦始皇登临泰山,他要求你在泰山为他立碑刻字赞颂他的功绩,并使用秦朝统一后规范的文字。那么,你使用的书体是什么? 答案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元谋人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在云南省元谋县,我国科学家发现了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的石器,以及大量的炭屑、小块烧骨,经专家鉴定,证明他们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知道用火了,这一远古人类就是生活在距今约1 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故选 .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远古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题干给出了时间:距今约
万年和会使用天然火,过群居生活等信息,设问考查对应的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在距今 万年
万年,他们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 故选 . 3. 【答案】D 【解析】本题难度较低,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解答】我国原始农耕生活是从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的,故 、 可以排除.在原始农耕社会里,北方种粟、南方种植水稻,这是由环境因素决定.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雨量充沛,适合水稻种植;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北方天气寒冷,不适合水稻生长,只能种粟.故排除 , 符合题意,故选 项. 4.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和半坡氏族社会文明.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的出现,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居民最早种植粟. 故选 . 5.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涿鹿之战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蚩尤部落. 故选 . 6.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的相关知识.重点掌握夏朝的建立.
【解答】随着社会生产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私有财产更多,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奴隶制王朝)–夏朝,定都阳城(今河南登封).禹由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 .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甲骨文.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商朝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汉字. 故选 .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
【解答】春秋时期社会的主要特点是诸侯争霸.春秋时期,由于周王室衰落,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天子反而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为了争夺领土和人民,各诸侯国之间不断进行战争.强大的诸侯,迫使各国承认他的首领地位,成为“霸主”. 故选 . 9.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①城濮之战发生在春秋时期.②桂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③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④牧野之战发生在商朝末年. 故选 .
10.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春秋五霸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依据课本知识可知,选项 都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周厉王是西周第十位国王,不是春秋五霸的霸主. 故选 .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分封制.
【解答】“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政治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故选 .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
【解答】春秋战国时期,伴随社会大变革,许多问题亟需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故选 .
1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建立的知识点.
【解答】公元前 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题干中的材料反映的正是秦朝君臣庆祝秦统一六国、建立秦朝的历史. 故选 .
1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解答】秦始皇穷兵黩武、好大喜功,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和兵役;大量的农民被征发修筑长城、宫殿、驰道、建陵墓;其刑法极其严酷.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 故选 .
15.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巨鹿之战.
【解答】公元前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破釜沉舟成语由此而来.巨鹿之战,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 故选 .
16. 【答案】 1 为了富国强兵;秦孝公.;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支持;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改革要重用人才,同时还要制定法律来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依法治国.
【解析】本题以商鞅变法为切入点,考查了商鞅变法的目的,商鞅变法的内容,商鞅变法对我国改革的启示,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 ; ; 【解答】 1 由材料“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可知,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为了富国强兵.支持商鞅变法的人物是秦孝公.; 若我是当时的新兴地主,我会对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的措施表示欢迎,因为这项措施有利于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形成,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有利于封建土地制度的确立.封建贵族可以通过建立军功而获得土地和田宅.; 商鞅变法的法令规定: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该措施这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因此当时的农民支持商鞅变法.; 据材料“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可知,商鞅变法确立中央对地方管理的措施是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改革是变革旧秩序、旧制度的一场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动力;改革要重用人才,改革必然遇到重重阻碍,必须坚持不懈,要有牺牲精神,要强化依法治国.
17. 【答案】 1 春秋时期;儒家学派.; “仁”;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因材施教);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两项即可); 墨家,儒家,道家,法家; 庄子,法家,孟子,墨子
【解析】本题以钱穆《国史大纲》和诸子百家的图片为依托,考查孔子的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成就以及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思想.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他又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因材施教”.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孟子》,主要思想是主张实行仁政,提出了民贵君轻观点.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庄子》,主要思想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主张顺应自然,以柔克刚,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的创始人,其作表作是《韩非子》,主要思想是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墨子》,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孙武是春秋末期兵家学派的创始人,其代表作是《孙子兵法》,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名的军事思想.; ; ; 【解答】 1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是我国春秋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材料一“孔子的政治活动失败了,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了一个绝大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又是大教育家,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如因材施教等,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战国时期影响最大的学派有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春秋无义战”,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观念.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子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符合今天构建和谐世界的思想.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据上述分析可知,主张①顺其自然的是道家的庄子;主张②依法治国的是法家的创始人韩非;提出③民贵君轻思想的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孟子; 主张④兼爱非攻的是战国时期墨家的创始人墨子.
18. 【答案】 1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行政.; 太尉 、掌管军事;御史大夫、掌管监察事务.
圆形方孔半两钱.; ; 小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统一全国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 ; ; 【解答】 1 据所学知识可知, 公元前 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如果是秦朝的一位商人,在秦始皇统一货币后,你只能用圆形方孔半两钱做买卖才算合法.春秋战国时期,货币的形制、重量各不相同.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铜钱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 ; 假设陪同秦始皇登临泰山,他要求在泰山为他立碑刻字赞颂他的功绩,并使用秦朝统一后规范的文字,应该使用小篆.秦灭六国以后,还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推广使用.
为促进文化的交流,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请将各题所选字母填入下表)
1.世界上的农作物最早在我国开始种植的是( ) A.水稻、棉花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烟草
2.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 A.战国时期,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B.有文化知识的士到处游说讲学,形成不同学派 C.诸子百家相互辩驳,互相影响 D.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4.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国人暴动 D.太平天国运动
5.“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已经会使用天然火.”根据这些特点,请你判断他属于(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人
6.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
7.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是( ) A.炎帝和黄帝部落联盟 B.夏朝的建立 C.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D.原始农耕的出现
8.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9.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是( ) A.秦穆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10.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诸侯国是( ) A.齐、楚、赵 B.韩、赵、魏 C.楚、燕、韩 D.秦、齐、魏
11.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所描写的人物是( )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马迁
12.我国封建制度的确立方式是( ) A.奴隶起义 B.宫廷政变 C.争霸战争 D.变法或改革
13.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①嘉峪关 ②临洮 ③山海关 ④辽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我国有文字的历史始于( ) A.夏朝 B.周朝 C.商朝 D.尧舜禹时期
15.据说我国的历法源于(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战国时期
16.我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韩非子
17.秦在哪一年实现了统一?(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30年 D.公元221年
18.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取的措施是( ) A.修长城 B.统一文字 C.焚书坑儒 D.统一度量衡
19.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失去民心 B.骄傲自大 C.不善用人 D.刑法严酷
20.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 A.维护封建统治 B.减轻农民负担 C.增加财政收入 D.发展农业生产
二、朝代接龙(6分)
21.将“春秋、西周、东周、夏、战国、商”按时间先后顺序填入框中。
三、识图题(20分) 22.识读如图
(1)图中人物是谁?生活在什么时期?
(2)他的主要思想主张是什么?
(3)他的教育主张有哪些?
23.如图是两幅古代房屋的复原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和房屋样式的名称。
(2)最早建造、房屋的分别是哪里的居民?
(3)中国古代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材料解析题(20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 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之。反古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商鞅变法的内容及其作用是什么?
(3)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4)材料二中的秦王指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起止时间?有何意义?
五、分析说明题(14分)
25.材料一
材料二:“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异)方,指意不同”,人君就无法维持统一。“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________;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始皇把________规范文字。
(2)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制度?为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二,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4)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________ 、都是开国皇帝 、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
、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 、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答案
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开始种植的最早的农作物.
【解答】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坐落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遗址中有成堆的稻谷、稻秆.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坐落于陕西西安半坡村,是黄河流域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原始居民已种植粟、白菜或芥菜等农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故选. 2.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的主要功能.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故选. 3.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 故选. 4.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陈胜、吴广起义.
【解答】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 5.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但已经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迄今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掘出代表40多个尸体的头盖骨、下颌骨、牙齿等化石和丰富的石器、骨器、角器与用火遗迹.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故选. 6.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
【解答】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③河姆渡聚落④半坡聚落,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半坡村(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和木制的耒耜、骨器,种植粟. 故选. 7.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夏朝.
【解答】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故选. 8.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世袭制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王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故选. 9.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国盛产鱼盐,经济富庶,是东方的一个大国;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
10.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初年,晋国的卿大夫瓜分了晋国,形成的三个国家是赵、魏、韩. 故选.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屈原的相关知识.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哀怨托离骚”.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伟大的诗人,开创了楚辞这一诗歌体裁,代表作有《离骚》等.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为纪念屈原而流传下来的. 故选. 12.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理解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
【解答】战国时期,各国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步确立了封建制度,我国进入封建社会. 故选.
13. 【答案】D 【解析】考查秦长城相关内容.
【解答】此题为多项选择综合题.秦始皇为巩固北疆,抵御匈奴,派蒙恬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据题意,②④正确,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
14.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甲骨文.
【解答】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故选.
15.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历法源于的朝代.我国最早在战国时期出现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
【解答】相传在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时期,我国就有了历法了. 故选.
16.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
【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故选.
17.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的统一.
【解答】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兼并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的局面,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故选.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秦始皇焚书坑儒.
【解答】题干中人物为“秦始皇”特别强调的是“加强思想控制”,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故选.
19.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导致了秦末农民战争,秦朝灭亡,是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秦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得民心者得天下,民心向背最根本.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后期,秦二世任用奸臣赵高,政治腐败,徭役繁重,最终失去民心,各地人们揭竿而起.项羽进入咸阳后,火烧皇宫,并把秦朝的财宝运回彭城,纵容士兵烧杀抢掠,而刘邦则是对咸阳百姓约法三章,因此项羽的失败也是由于失去民心.因而秦朝灭亡和项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失去民心.符合题意. 故选. 20. 【答案】A 【解析】本题以“休养生息政策”为切入点,考查休养生息政策的目的.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教训,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农业生产发展.文帝、景帝奖励努力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每年春耕时,他们贵为天子,还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他们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故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故选. 21. 【答案】
【解析】本题以“春秋、西周、东周、夏、战国、商”为切入点,考查的是我国古代朝代的更替.
【解答】根据我国朝代更替顺序顺口溜–“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最后一个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战胜桀,夏朝灭亡,商朝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大战中打败商军,商朝灭亡,西周建立;西周灭亡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经过春秋战国的纷争,最后被秦朝统一.可知,依次时间先后顺序为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
22. 【答案】(1)孔子、春秋.; (2)仁.
; (3)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谦虚好学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教育成就,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 【解答】(1)图中人物是孔子,他生活在春秋时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孔子的思想主张有: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3)孔子的主要教育成就有: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23. 【答案】(1)是半穴居式;是干栏式.; (2)是半坡氏族;是河姆渡氏族.; (3)自然环境不同.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有关内容.; ; 【解答】(1)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图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属于半地穴式房屋,图属于干栏式房屋.;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半地穴式房屋是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样式,干栏式房屋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样式.; (3)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属于黄河流域,气候比较干旱、寒冷,因此他们住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在今天的浙江,属于长江流域,由于气候和自然条件的因素雨水较多,他们居住的房屋是干栏式.原始居民房屋样式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地理环境.
24. 【答案】(1)商鞅、秦国、法家.; (2)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意义: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商鞅变法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4)嬴政;灭六国,完成统一;前230−−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解析】(1)本题考查商鞅及其思想主张所属学派.;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3)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秦灭六国的关系.; (4)本题考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解答】(1)据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材料一中“卫鞅”指商鞅,“孝公”指秦国国君.据题干“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可知是法家学派的主张.法家学派主张变法改革、法制、建立中央集权.; (2)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主要内容有: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3)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4)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二中的“秦王”是嬴政,公元前23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先后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历史上的巨大进步.
25. 【答案】圆形方孔铜钱,小篆; ; ;
【解析】(1)本题以秦统一货币图和秦统一文字图为依托,考查的是秦朝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的知识.; (2)本题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为依托,考查的是郡县制和焚书坑儒的知识.; (3)本题以董仲舒的言论为依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 (4)本题以秦始皇和汉武帝为依托,考查的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相同点的知识.
【解答】(1)材料一中的图一为秦统一货币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图二为秦统一文字图,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文字.; (2)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上推行了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3)由材料“…‘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此外在政治上,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 (4)秦始皇统治时期,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创立了皇帝制度;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实行郡县制.统一了文字、货币和度量衡;实行焚书坑儒等措施.秦始皇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措施.汉武帝这些措施的实行,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次期中考试,主要考察第
一、二单元的内容,所以,试卷题型总体比较灵活性,下面,我将分别对这次考试内容进行分析:
1、首先,第一题是选择题,共计40分,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为70%左右,当然,这和平时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
2、第二题为材料分析题,共计60分。本卷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一,结果丢分较多。其主要表现在:(1)考生的基本功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依然存在。说明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基础打的不牢。(2)考生理解题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3)考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第
21、(
2、
3、4)小题,很多学生在回答时,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这就表明基础知识和应试能力稍微差些。
总之,考生在答卷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一系现象,为指导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今后要注意的有:
1.进一步抓好双基,继续重视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能力培养。2.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养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快乐的学习。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3.教师要强化自身素质。在全面掌握历史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相关学科知识,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实现其与历史学科教学的联系。
总之,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我要深入了解学生,关注全体学生,平等善待各类学生,抓好查漏补缺,学会科学的记忆历史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后果、影响、作用等)的方法,初步建立知识体系框架,注意学习能力培养,适当延伸,让学生感知历史、积累历史。抓好单元内的综合过关练习。争取不让每位学生掉队。
推荐阅读: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07-06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教学工作总结06-30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11-03
八年级上学期生物期中07-27
九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试卷及答案06-25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课后测试卷09-19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反思06-12
七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计划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