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2022-09-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国外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简介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福勒的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凯兹的教师发展阶段论、伯顿的教师生涯发展论、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和华东师范大学白益民博士的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理论。通过对这些介绍使我们对一般的教师专业发展有所了解,便于进一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师发展理论是一种以探讨教师在历经职前、入职、在职及离职整个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呈现的阶段性发展规律为主旨的理论。教师发展阶段说法不一,教师发展阶段论具体描述、精当分析各异。这里仅简要介绍颇有影响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的几个模式。

1.福勒的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

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较有系统研究,始于1969年福勒的教育职前关注和研究,他认为师范生在成长为专业化教师过程中,关注事项可分为四个阶段。

(1)任教前关注阶段。指的是师资养成时期,师范生扮演学生角色,对自己将来教师角色只是想象,未经历教学角色,没教学经验,只关注自己,对上课教师不表同情,并持批评态度。

(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是指初次实际接触教学工作,关注自己作为教师的生存问题。此时他以关注班级管理、教学内容及指导者的评价为主。此阶段,他们本身压力大。

(3)教学情景关注阶段。此阶段关注教学情景限制和挫折,及对他们各种不同的教学要求;较重视自己的教学,关注自己的教学表现,而不是学生的学习。

(4)关注学生阶段。许多教师在职前教育阶段表达了对学生学习、社会和情绪需求的关注,却没有实际行动。直到他们亲身体验到必须面对和克服较繁重工作时,才能关注学生。福勒的教师教学关注阶段论,使人们认识到个人成为教师这一历程是经由关注自身、关注教学任务,最后才关注到学生学习及自身对学生的影响这样的发展阶段而逐渐递进的,在不同发展阶段,关注点有所迁移与变化。从侧面反映了教师发展过程所呈现出的规律,并开了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研究的先河。此理论重点在教师职前培育时期,没有全貌概括教师发展的各方面,难以窥视教师发展全过程。对职前教育具有参考价值,以此来探究整个教师专业生涯发展,显有不足。

2.凯兹的教师发展阶段论

1972年美国教育者凯兹针对学前教师的训练需求和专业成长,提出四个发展阶段。

(1)生存阶段。学前教育机构中新任职教师,关心自己在陌生环境中能否生存下来,此种情形可能持续1—2年。此阶段,教师最需要支持、理解、鼓励,给予信心、安慰、辅导和教学上的技术协助。

(2)巩固阶段。此阶段持续到第三年,教师统整第一阶段的经验、技巧,开始注意个别学生的问题及如何帮助学生,靠信息及外部有经验的同仁给予协助、建议非常必要。

(3)更新阶段。此阶段持续到第四年,教师对平凡复杂且规律刻板的教学工作开始有倦怠感,必须鼓励教师参加学术研究、教学活动,加入专业组织,同行之间交流教学心得与经验,以学到新的技巧和方法。

(4)成熟阶段。此阶段教师已有足够能力探询较深入、抽象问题,大体在三年内达到。鼓励教师参加合适的专业发展活动、开展校本及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凯兹提出的教师发展阶段论,是以学前教师为主,对中小学教师有一定适用性,特别重视专业训练需求,协助教师专业成长,有参考价值。美中不足的是,对教师专业发展全貌探讨不够。认为教师发展到成熟阶段后,仍会“自然”继续成长,没有发生变化,与实践相悖,研究、评述欠缺。

3.伯顿的教师生涯发展论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伯顿等学者归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

(1)生存阶段。指教学第一年,刚“踏入新环境,没有实际教学经验,对教学活动及环境只有非常有限的知识,面对各种事物都在适应之中,”此时教师关心的是班级管理经验、学科教学、改进教学技巧、教具使用及尽快了解所教内容,做好课程与单元计划及组织好教学材料,做好教学工作等。

(2)适应阶段。指教学的第二至四年,教师知识较前丰富,他们开始了解到儿童的复杂性,寻找新的技能迎合教学的各种需求。

(3)成熟阶段。指教学的第五年,对教学活动驾轻就熟,对教学环境了如指掌,能从容地进行教学工作,不断尝试新教学方法。

伯顿的教师专业发展阶段论,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犯了凯兹提出的教师生涯发展论的缺点。教师专业生涯发展时间相当长,有的可能长达30—40年,把任教后5年左右归为成熟阶段,忽略了漫长生涯发展过程中需不断进行调适的因素。

4.费斯勒的教师生涯循环论

费斯勒1984年提出动态教师生涯循环论,整体探讨教师生涯发展,对教师专业成长,提出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参考架构,把教师专业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

(1)职前教育阶段。此阶段是特定角色储备期,常指学院或大学进行的师资培育。也包括教师从事新角色或新工作的再训练。

(2)入门阶段。此阶段常指教师初任教师的前几年,是教师步入学校系统和学习教学工作初期。新任教师努力寻求学生、同事、学校与教育行政人员的认同,其处理每天问题和事情能力达到一定水准。

(3)能力建立阶段。此阶段教师努力增进教学技巧和能力,设法求得新教学材料、方法和策略。积极参加教育研究,接受新教育观念。

(4)热心和成长阶段。具有高水准能力,继续追求专业成长,热爱教学工作,不断寻找新方法丰富教学活动。

(5)生涯挫折阶段。其特征是对教学产生挫折、倦怠和幻灭感,工作满足感逐渐下降,怀疑自己错误选择教师工作。

(6)稳定和停滞阶段。抱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只做份内事,不主动追求优秀和成长,缺乏进取心、敷衍塞责。有时固执,教学无能力,创新少,牢骚多,处事不和谐。

(7)更新生涯阶段。开始出现厌烦征兆,处事应付减少,追求专业成长,吸纳新教学知识,工作有活力、振奋新奇。

(8)退出生涯阶段。到退休年龄,要离开教学岗位,一部分教师开始安度晚年,一部分教师则继续追求生涯的第二春天。

费斯勒教师生涯循环论,告诉我们,学校和教育行政机关若能妥善规划教师的进修活动,给予教师以适时、适当的协助与支持,将有助于教师度过专业生涯发展的低潮期。

5.休伯曼的教师职业生命周期论

1993年休伯曼通过对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的研究,把教师职业生涯过程归为5个时期。

(1)入职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1—3年,也称“求生和发现期”。新教师一方面对复杂课堂教学感到无所适从,产生理想与现实的失落,急切希望获得实用的教学技能;另一方面因初为人师,表现为积极、热情。

(2)稳定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4—6年,逐渐适应课堂教学,能根据实际教育情景及个性特征探索教学风格,职业投入,关注教学活动,改进教学基本技能,情绪稳定。

(3)实验和重估期。时间在工作后第7—25年。不满足现状,试图增加对课堂影响,大胆进行教学、评价等教改实验,自我进行挑战。也有因时间延续,教学乏味或改革失望而重新估价和怀疑自己职业选错,存在危机。

(4)平静和保守期。时间在教学的第26—33年左右,在经历怀疑和危机后开始平静,以资深教师资格,对所拥有的教育经验和技巧显现出对从事工作充满自信,同时失去专业发展热情和精力,志向水平开始下降,专业投入减少,变得谨慎、保守。

(5)退出教职期。时间在工作后的第34—40年前后,教师职业生涯逐步终结。

从教师成长与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看到,教师道德教育对于教师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敬业精神形成并发挥作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认识和态度,是在多种因素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学习、实践、体验而逐渐形成的。教师在需要、理想和信念方面表现出的良好动力系统特点,推动其在教书育人工作中不辞劳苦,取得卓越的教学和教育成果,为其个性品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敬业精神会在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教师道德教育有利于铸就师魂,陶冶师德,培养师能。②教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教师成长过程是他们个体素质结构调整的过程。一个人素质形成具有一定结构性,随工作性质和过程的不断变化,其素质水平要求也在不断变化,新素质水平增添,旧素质水平退化、更新,各类素质水平主次关系和比例结构调整,显示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不断提高。表现在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管理、机智、创造性、治学严谨度、对学生情感等,这些在教学工作中明显突出出来,这些都是教师道德教育的结果。③不断专业化和再社会化的进程。学习、实践、创造是教师生活的主要内容,三种活动在形成教师素质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学习活动的作用在于继承前人和他人创造的知识,通过学习,扩大视野,增长知识,以便在较高起点上进行实践,不断专业化。实践活动的作用在于锻炼实际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创造活动的作用在于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出的新问题和课题,把教育质量提高到一个新高度,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这些,都离不开社会实践。教师在教学中敏锐发现存在问题,进行广泛搜集信息,观察、分析、综合,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并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检验,这样反复循环,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迈向名师台阶。因此,它是教师不断专业化和再社会化的进程。

参考文献

[1]王荣德.教师道德教育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2]马和民.新编教育社会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龚乐进.素质教育下的教师道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4]袁桂林.现代教育思想专题[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作者:吴永君 韩秀华

第2篇: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招生专业简介

青少年工作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学院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建院以来一直是学院的重点专业。拥有一支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卓有成效,2007年被评为市级高职示范性专业,拥有市级高职示范性实训基地和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

培养目标:立足首都,服务社区,面向青少年,培养政治素质好,掌握青少年工作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相应的工作技能,从事基层共青团工作、青少年发展服务与引导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社会公共事业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基层共青团工作人员(街道团工委、企事业单位团委和农村基层团委工作人员);青少年社会工作人员(社区青少年社会工作和社区矫正人员);青少年校外教育机构培训人员(青少年宫辅导员和各级各类校外教育培训机构人员)。

学前教育专业

专业优势:在新一轮人口高峰期背景下,本专业针对北京市幼教人才需求量大的客观现实和落实学前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培养符合北京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应用型幼教人才。本专业是学院重点建设专业,在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方面都得到了学院的重点扶持。本专业拥有一支实践技能强、业务素质好、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高级职称比例占专职教师比例的60%以上,有1名职教名师,3名市级青年骨干教师。本专业特别注重实践教学,强调“知行合一”,拥有一流的数码钢琴实训室、舞蹈实训室、学前教育实训室,与北京市多家市级示范园、区级示范园、一级一类幼儿园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培养合格的幼教人才奠定了基础。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和先进的幼儿教育理念,掌握较系统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保教能力、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反思与自我发展能力,掌握弹、唱、舞、讲、画、做、操七项基本技能,善于沟通,勇于创新,身心健康的学前教育工作者。

就业岗位群:幼儿园教师;幼儿园行政人员;早教机构工作人员。

社会工作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1999年正式招生,2007年被批准为北京市高职示范专业,在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拥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本专业专任教师都毕业于国内知名高校,兼职教师由北京市、区两级社会工委社会办领导和经验丰富的教学专家、行业专家组成,是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本专业办学先进事迹。

培养目标:能够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社会工作价值理念,能在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社会服务组织等领域从事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群:街道、社区工作者;社会福利机构工作者;社会服务组织工作者。

心理咨询专业

专业优势:北京市教委正式批准的首个高职心理咨询专业,2007年正式招生。本专业专任教师均拥有知名大学心理学硕士以上学位,全部拥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还有一批知名心理学者和心理咨询实务专家作为兼课教师。现已建成设施齐备的校内实训基地和一批包括心理热线、心理咨询机构、中小学、社区等类型的校外实训基地。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本专业办学先进事迹。

培养目标:能够掌握心理咨询基本理论、方法和心理咨询基本技能,能在中小学和社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在心理咨询机构、培训机构、社会服务机构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训练辅助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岗位群:社区及区县中小学的心理辅导人员;专业心理机构的心理咨询辅助人员;培训机构的心理训练师。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针对北京市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才紧缺的现状,于2010年新增设的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人员结构合理,校内专职教师来自国内知名学府,校外兼职教师均是相应领域的专家;本专业拥有国内一流的老年实训室和大量的校外实训基地,在北京地区高职院校中独树一帜。北京青年报、中国教育电视台、北京市电视台等媒体多次报道本专业办学先进事迹。

培养目标:能够掌握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基本技能,能在社区和社会福利部门等基层单位以及老年产业等领域,从社会服务、资源整合等方面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同时从事适合老年人的产业设计与开发工作。

就业岗位群: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机构和涉老企业社会工作者等。

金融与证券专业

专业优势:为适应首都金融服务业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学院于2010年设置本专业。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聘请了一大批优秀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及金融监管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贵金属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建设了多个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

培养目标:面向商业银行、证券公司、期货公司、贵金属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经理等职业岗位,培养满足首都金融业发展市场需求的,熟悉并掌握金融机构相关业务服务实践环节,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事金融服务业务,胜任银行、证券、期货、保险等行业综合柜员、引导员、客户经理、理财顾问助理或其他领域相关岗位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柜台业务人员;大堂经理(引导员);客户经理;投资理财顾问助理和金融产品营销员等职业岗位。

会计电算化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学院开设较早的专业之一,历年来招生及就业情况在学院名列前茅。本专业注重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核算技能为基础,培养审计、税务、证券投资、企业财务管理等应用技能。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应用技能,能够胜任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税收筹划、财务咨询、纳税代理、外部审计等专业岗位工作的要求。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企业财务会计方面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企业财务会计、会计核算、报表分析、纳税处理、审计等技能,熟练掌握通用财务管理软件应用,能在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从事财务会计工作,能胜任会计中介机构的会计核算、企业内部审计等岗位,能参与企业信息化经营管理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就业岗位群:企业与行政事业单位:出纳、记账核算、内部审计、财务分析和税收筹划;会计与税务中介机构:财务咨询、纳税代理和外部审计等。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创建于1986年,是学院开设最早的专业之一,多年来招生及就业情况在学院名列前茅,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本专业拥有一支热爱学生、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建有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现代商务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拓展了几十家学生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能够将学生的课堂学习、社会实践与顶岗实习及就业有效对接。多年来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毕业生,很多都已经走上了单位的领导岗位,为北京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有丰富的人文精神与人文修养,有较全面、系统的工商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理论与方法,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及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熟悉各项管理工作的流程,适合在各类企业单位从事基层管理、营销策划、公共关系、客户服务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强应用的实用型管理(商务)人才。

就业岗位群:市场营销、企业商务/行政助理、公关人员、客户经理等。

电子商务专业

专业优势:学院于1998年创建本专业,是我国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较早的院校之一。2007年被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授予“中国电子商务名校”称号,拥有一批电子商务专业名师,建有先进的校内现代商务职业教育实训中心,是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高校实验室示范基地。本专业为学院重点专业,拥有良好的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宽广的平台。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创新意识,熟悉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掌握电子商务专业基本理论与技能,可在各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营销与网络贸易、网络财务与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网站运营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网络营销与网络贸易、商务网站建设与管理、电子商务专员。

文秘专业(商务秘书)

专业优势:文秘专业创建于1987年,是学院第一批开设的专业之一,也是北京高校甚至全国范围内开设最早的秘书专业。为适应社会发展,多次调整专业定位,先后开设文秘、中文秘书、中英文秘书、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等专业方向。其中,1999年开设的商务秘书专业是北京市文科高等职业教育的第一个试点专业,在业内和社会各界具有很高的美誉度和影响力。

本专业拥有市级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等多项优秀教学成果,2007年创建为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专业,2011年专业教学团队成为市级职业院校专业创新团队,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秘书职业能力综合训练基地成为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

培养目标:立足首都,面向基层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培养适应基层管理需要的政治素质好、服务意识强、熟悉行政管理与现代商务活动基本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掌握秘书工作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具备办公管理和商务管理能力的秘书人才。

就业岗位群:基层政府机关行政管理人员、信息员;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办公室秘书、行政助理、档案员;企业单位的商务助理、人力资源助理、客户经理、办公室文员等。

法律事务专业(法务速录)

专业优势:本专业设立于1996年,始终坚持严谨、务实,注重实效的办学风格,形成了“人本、法治、责任”的人才培养理念。法律系是北京市法院系统书记员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培养书记员的任务。本专业主要培养“会速录的法律人才和懂法律的速录人才”,主要为各级法院培养书记员,就业渠道稳定。本专业是北京市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法律职业技能为目标导向的讲、训、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合理实用的法律知识结构,熟悉我国法律和政策,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法律事务操作能力、一定的行政组织能力,熟练掌握速录技能,从事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书记员、律师助理等法律辅助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书记员;律师助理、秘书;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电视台、大型网站的法务、行政秘书、速录员;速录培训员等。

法律事务专业(公司企业法务)

专业优势:本专业设立于1996年,始终坚持严谨、务实,注重实效的办学风格,形成了“人本、法治、责任”的人才培养理念。本专业主要培养“懂人情、知法理、会沟通、强操作的公司、企业法律事务人才”。本专业是北京市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重点建设专业,也是北京市法院系统书记员人才选拔基地,拥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技能与职业技能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有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形成了以法律职业技能为目标导向的讲、训、赛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声誉好。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合理实用的公司、企业法律知识结构,熟悉我国公司、企业法律和政策,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公司、企业法律事务操作能力,一定的行政组织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公司、企业法律事务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公司、企业法务岗位、综合行政岗位、办公室文员、销售、外勤岗位、律师助理等。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网络编辑)

专业优势:本专业始创于2002年,是全国最早设立的高职网络编辑专业,十多年来紧跟技术步伐迅速发展,如今已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最具良好职业前景的专业。本专业立足于网络编辑、网络运营类等新媒体岗位。由于互联网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各种传统行业迫切向互联网转型,本专业学生就业舞台十分广阔。北京市几十万家大中型网站、所有的企事业单位与各类机构网站、移动客户端都急需网络编辑人才。学生每年在毕业前被众多企业预订,学生择优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目前,部分毕业生已活跃在中国互联网界,成为媒体精英。我们的专业教学团队由知名大学毕业教师与知名网站一线专家组成。腾讯、新浪、北青传媒、龙源期刊网、酷6等众多传媒机构作为本专业教学实践基地,既吸收学生实习,又择优录用毕业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紧密结合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需求,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能采编、会美工、善运营,懂制作,熟练掌握各类网站、微博、微信、APP内容运营的,能在企事业等各类机构从事以网络媒体为工具的采编、运营等岗位的新媒体复合型专业人才。

就业岗位群:各种类型网站的内容采编与网站优化及营销岗位;各类机构的移动客户端、微信、微博等的内容维护与运营岗位;广告公司的文案策划岗位,报社和杂志社的记者、编辑岗位;企事业单位与社会团体等机构的宣传工作岗位。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影视制作)

专业优势:本专业依托北京文化创意产业而建,是学院重点发展的朝阳专业。专业师资雄厚,教师均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等重点高校,同时担任电影电视策划、摄像、特效、录音等工作。专业建有校外高端实习基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青网、北青报、酷6网、新浪秒拍等。学生走进基地实习就业,基地一线人员进课堂授课,基地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专业近年获批中央财政、北京财政上千万建成符合影视行业最新标准的数字媒体制作实训基地,包括虚拟演播室、录音棚、苹果机房、后期制作实训室等,校内即可实现采编播制作。学生在校内即可参与节目制作,实现技能的全面提高。

培养目标:本专业毕业生应具备摄影、摄像、后期制作、合成等专业技能,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能够完成影视节目摄像、剪辑、包装和合成等。培养学生能在电视台、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公司从事摄影、摄像和影视后期剪辑合成工作;能在各类网络公司从事数字影像编辑合成工作;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工作。

就业岗位群:电视台记者、编辑、剪辑岗;影视公司编导、剪辑、摄像岗;杂志、报纸、网站新闻记者、摄影记者、编辑岗;视频网站编辑岗;企事业单位宣传人员。

新闻采编与制作专业(媒体资产管理)

专业优势:本专业是适应媒体融合、大数据时代开办的朝阳产业,在未来媒体发展的技术体系和业务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北京地区媒体资产丰富,每年传统媒体、新媒体、移动媒体及企事业单位对媒体资产管理人员的需求量逐年递增。目前,北京市较少有专门为媒体资产管理培养人才的专业,加之与企业定向培养计划,近年来毕业生全部被各大媒体、企事业单位预订。

培养目标:培养媒体融合时代,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等新媒体协同作业模式下信息资源的收集、管理、二次开发人才;培养大数据时代,对数据进行专业组织整合、开发利用、增值管理的技能型人才。重点培养学生媒体内容制作能力、技术能力、运营管理能力和后续各项衍生业务的服务能力。

就业岗位群:中央电视台及各级电视台音像资料馆、中国电影资料馆等媒体机构的编辑、技术与管理岗;传统媒体编辑与营销岗;网站编辑与营销岗;移动媒体编辑与营销岗;媒体资产管理外包公司技术与管理人员;企事业单位宣传人员。

旅游英语专业(出入境服务与管理)

专业优势:旅游英语专业教育教学一贯以学生为本,坚持就业、创业和升学并举。学生英语类课程获证率在全国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就业单位多为出入境服务及国际旅游行业中的佼佼者,包括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10个签证外包服务中心和出入境服务单位,以及凯撒、凤凰、众信等国际旅行社。毕业生专业对口就业率和岗位竞争力在国内同类专业中优势显著。

培养目标:适应北京涉外、旅游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为涉外、旅游等企事业单位培养具有一定英语基础水平、基本的出入境服务和旅游行业专业知识的从业人员。

就业岗位群:学生对口就业岗位包括:出入境签证业务操作员、出入境旅游销售与业务操作员、旅游公司网站翻译员、旅游计调师、旅游咨询师、中英文导游、出境领队等。往届毕业生实习与就业单位以签证代理服务机构、出入境国际旅行社(旅游公司)和出国留学英语培训机构等为主。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专业优势:本专业围绕当前信息技术和移动智能开发技术进行课程设置,课程体系直接与行业人才需求的专业技能相对接。本专业与中软国际等国内知名软件公司共建校外实训基地,由企业一线工程师按照“5R”实训体系在真实工作环境进行企业真实项目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学生毕业后可直接从事企业应用软件和移动软件开发以及IT测试工作。学生在校期间可参加教育部全国高职技能大赛和工信部主办的各种技能大赛,近三年本专业学生在技能大赛中均取得优异成绩。

本专业毕业生可获得教育部和工信部双证书,按比例获得就读本科的机会。毕业生的薪酬待遇在同行业中处于前列,并有良好的职业可持续发展空间。

本专业可以为学生提供美国伯米吉州立大学对口专业交换生以及“3+1+1”的合作培养机会。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较强的动手能力,掌握软件开发、测试、维护、网站建设与管理、销售等岗位的初、中、高级应用技能。

就业岗位群:移动智能开发工程师,网站开发工程师,应用程序开发工程师,数据库应用与管理工程师,软件测试、IT产品服务、维护及销售人员。

网络系统管理专业

专业优势:网络技能型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巨大,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本专业师资雄厚,有一支责任心强并且网络实践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拥有良好的校内外实训环境,多个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实行“双证书”教育,与思科、H3C共建认证实训基地,课程设置与认证课程并轨;坚持就业与升学并举,依据市场需求推进学生向网络工程师转变的职业之路,鼓励学生进入本科阶段深造学习。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能够从事计算机系统管理、网络系统管理、网络工程施工、网络数据库管理、网站开发应用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能型人才。

就业岗位群:面向企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的高等技能岗位群,培养网络工程师、计算机系统管理员、布线工程师、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站开发工程师、网络软件测试工程师、网络售前和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服务器运维工程师。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平面设计)

专业优势:拥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双师型”队伍,具有深厚的理论素养与丰富的行业从业经验。本专业注重实践与技能培养,校内建有“苹果机房专业实训室”“视觉传达工作室”。与北京泰美广告公司、北京风之力广告公司等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所培养的学生基础扎实、修养全面、动手能力强、合作意识强,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认可。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图形图像设计软件进行广告设计、企业形象设计、包装设计、书籍设计等各种专业设计的高素质实用技能型人才。毕业生面向广告公司、图文设计公司、出版行业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电脑艺术设计与制作工作。

就业岗位群:平面设计师、平面设计员、电脑美工等。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环境艺术设计)

专业优势:本专业主要围绕环境艺术设计方向开设各类专业课程。拥有实力雄厚的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设计实践经验。本专业重视学生的专业实训能力培养,强调专业学习的实用性,为学生今后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以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与制图为主,具备艺术鉴赏能力和设计制图能力,能够熟练运用电脑图像、图形及三维设计等多种软件,进行展览展示、室内装饰等设计项目的高素质应用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毕业生面向商业、设计、装饰装修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室内环艺设计与制图工作。

就业岗位群:室内设计师、室内设计绘图员等。

美术专业(油画)

专业优势:主要围绕造型的基本功和油画技巧开设各类专业课程。本专业拥有老中青搭配得当的教学团队,教师具有较强的学术水准,在油画创作领域具有较高知名度。本专业重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及油画技巧的训练,并注重学生对当代艺术的了解,为学生今后就业或进行艺术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艺术创作人才,掌握油画绘制的各种技法并熟练应用电脑软件进行辅助设计。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创作实践,使学生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技能。毕业生面向商业美术、出版社、广告业、印刷业、美术基础教育等企事业单位,可从事绘画创作、插图设计、艺术家助理、艺术设计、制作等多种工作。

就业岗位群:艺术家助理、美术编辑(含商业插画师、美工)、美术教师等。

第3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简介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是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全国第一所专门为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职高专培养师资的全日制本科师范院校,也是目前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地区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本科职业师范院校,被誉为职业教育师资的摇篮。同时,学校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其他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创建于1979年2月,原名吉林技工师范学院,隶属于原国家劳动总局;1983年划归吉林省管理,并更名为吉林职业师范学院;2002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确定为5所“高等学校职业技能鉴定试点院校”之一。2006年,经省编办批准,在我校成立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

建校以来,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凸显“双师型”人才培养特色,突出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培养,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29年来,已有一万五千余名毕业生从学校走向四面八方,成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之才,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在校生一万一千九百余人,其中在校本专科生八千三百余人,成人本专科生三千六百余人。有教职工880人,其中专任教师521人;专任教师中有教授45人、副教授169人,博士14人、硕士230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吉林省高级专家等10人。学校以增强整体实力、突出重点、形成特色为指导思想,通过整合力量,形成了职业技术教育学、设计艺术学、食品科学、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企业管理学、应用化学等7个校级重点学科;各学科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已有一批年富力强、成果丰富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支结构较为合理的学科梯队。近5年先后获省科技进步奖、省优秀社科成果奖、省教学成果奖等省部级奖励10项,学校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首批吉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服装设计与加工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被确定为首批吉林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建设立项单位,“职业技术教育学”被确定为吉林省“十一五”重点学科。

学校本着“优势专业立品牌、新增专业上质量、拟增专业抓特色”的原则,不断加大专业建设的力度,建立起了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满足职业教育和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体系,现已涵盖理、工、文、管、经、法、教育7个学科,专业结构更趋合理。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设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旅游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国际经济与贸易、编辑出版学、教育技术学、英语、财务管理、艺术设计、动画、服装设计与工程、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学、行政管理、汉语言文学等29个本科专业,机电一体化等13个专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2个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服装设计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4个专业被确定为省级特色专业。

学校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优秀课程30门,校级精品课程6门、校级优秀课程41门。

学校重视实践教学及基地建设,抓好“双证书”考核工作,学生的职业资格证书通过率98%,学校的技能鉴定通用工种数量已达68个,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八十多个,2007年,学校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被确定为吉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实验教学中心。

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几年来共获省级教研立项60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技术成果奖、教育科研成果奖三十余项。

学校致力于健全科研工作体制机制,不断提高研究水平,科研工作硕果累累。近几年共获国家级科研立项7项、省部级科研立项91项、地厅级科研立项8项;荣获省部级奖励7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8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百余篇,出版著作、教材41部。学校编辑出版的《职业技术教育》杂志被评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吉林省“精品期刊”。

学校强化素质教育,学生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在挑战杯、数学建模、电子设计、语言文字基本功等各类大赛中,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先后与美国、德国、韩国、加拿大等国家的一些高校进行校际交流,邀请国外一些高校的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并选派部分师生赴国外留学、进修,参加各种学术活动。

现在,学校正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有利契机,顽强拼搏,为把学校建设成国内有影响、省内有地位、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工程技术师范大学而努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供稿)

(责任编辑:黎立)

第4篇: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土木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及要求:本专业培养掌握结构工程、岩石工程、隧道与桥梁工程、道路工程以及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学科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注册工程师基本训练并具备从事土木工程项目规划与设计、施工与管理、研究与开发能力的通用型、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学生毕业后可以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桥梁、道路、机场与港口、市政工程等的设计、施工、管理、投资、开发、研究与教育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广阔的就业前景;也可以选择结构工程、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岩土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道路与机场工程、土木工程建造与管理或管理科学与工程、工程力学等研究生专业进一步深造。本专业学生通过基本理论学习,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基本训练,应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现代化科学理论

◆主要课程:理论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水文学基础、画法几何与CAD制图、水利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土力学、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土木工程施工、基础工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设计、桥梁工程、道路工程。

◆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能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建筑工程、地下工程、桥梁隧道工程、道路工程以及其他土木工程领域的设计、施工、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等工作。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第5篇:土木工程专业简介

专业概况及特色

1. 专业概况

本专业开设于1996年,使用西南交通大学指标招生,2002年正式招生。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具有一定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性人才,学制四年,毕业后符合条件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开设建筑工程和道路与桥梁工程两个专业方向

2.专业特色

专业特色:以培养“能施工、会设计、懂管理;踏实敬业、工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面向工程一线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专业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1.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土木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施工、设计、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基础扎实、知识面较宽、实践能力强,具有一定创新精神,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施工、设计、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等单位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2.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的人才应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水力学、岩土力学和土木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施工、设计、管理、研究的能力。

1.知识要求

①具有基本的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知识和素养:在哲学及方法论、经济学、法律等方面具有必要的知识,对文学、艺术、伦理、历史、社会学及公共关系学等的若干方面进行一定的修习。掌握一门外国语。

②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及工程化学,了解现代物理、化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其他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掌握一门计算机程序语言。

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工程力学、水力学、结构工程和岩土工程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建设项目的经济管理和建筑环境等方面的基本内容,了解土木工程的主要法规。

2.能力要求

⑴ 专业基本技能要求

①具有工程制图技能,能够绘制土木工程相关图纸。

②具有工程测量技能,能够进行土木工程测设及地形测绘作业。

③具有专业软件使用技能,能够使用土木工程行业常用专业软件。

④具有工程实验及检测技能,能够进行土木工程行业一般实验工作,能够进行常规检测工作。

⑵ 专业核心应用能力要求

①具有较强的工程施工综合能力,能够从事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技术及相关工作。

②具有工程勘察、设计能力,能够进行土木工程项目的勘察、设计工作。 ③具有一定的工程管理能力,能够进行一般土木工程项目的开发、管理工作。

3.素质要求

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科学发展观。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富有献身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爱岗敬业、艰苦奋斗、诚实守信的优良品德。

②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③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准,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精益求

精的工作精神。

三、专业师资与办学条件

1.专业师资

土木工程系现有教职工56人,专任教师42人,具有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19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及在读研究生教师39人。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正逐渐成为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2.专业办学条件

土木工程系现有结构实验室、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室、测量实验室、流体力学实验室、土力学实验室等8个实验室,其中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实验室1999年通过了河北省基础课实验室合格评估,结构工程实验室为唐山市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拥有先进的测绘、结构、流体力学、建筑材料、土力学等方面的实验仪器设备850余台,总价值约400万元。现有专业图书资料4500余册,并具有丰富的专业期刊、多媒体教学课件、专业设计软件。自2002以来,共承担省市教学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论文200余篇,多篇被EI及ISTP收录。

四、课程设置

1.设置原则

以专业指导委员会要求为指导,紧密结合培养目标构筑大专业平台,实施模块化课程建设,努力构建科学合理的本科课程结构体系,建立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方向课模块等;进行经典与近代内容相结合的基础课教学内容改革,以传授专业基本知识与注重应用知识、专业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的专业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而培养目标与学生就业和社会需求高度一致;让学生能够做到的“能施工、会设计、懂管理”每一项都有相关课程和环节对应培养,这就是本专业课程设置原则。

2.主要课程

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制图、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建筑钢筋混凝

土结构与砌体结构设计、土木工程施工、道路工程(路基路面工程)、桥梁工程等。

3.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测量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勘测类课程设计、结构类课程设计、工程基础类课程设计、施工类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材料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工程测量实验、结构实验、土木工程施工图强化训练、建筑结构/桥梁结构CAD

五、学生就业

1.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房屋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桥梁、矿山建筑等领域的施工、设计、管理、咨询、监理、研究、教育、投资等单位和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

目前本专业毕业生遍布各地,多数从事工程建设活动,很多人获得行业注册执业资格,许多人已经成了建筑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优秀管理人才,为地方经济及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用人单位评价

吃苦耐劳、动手能力较强、业务能力较强、专业基础扎实、集体观念强,有较好的人际关系和团队精神

3.就业率

2009前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

第6篇:制药工程专业简介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制药工程专业的知识,能在医药、农药、精细化工和生物化工等部门从事医药产品的生产、科研开发,以及应用研究等方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与专业特色

本专业通过化学、化工、生物技术等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程设计方法的基本训练和学习,培养学生工程技术的综合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具有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人文知识,较好的人文素质。

2.掌握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化学制药、生物制药、药物制剂技术与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3.掌握药物生产装置、工艺与设备及药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具有对药品新资源、新产品、新工艺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5.熟悉国家于医药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质量管理、市场营销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6.了解制药工程与制剂方面的理论前沿,了解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的发展动态。

7.培养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专业特色:分为化学制药和生物制药两个专业方向,培养学生既具备药学知识,又具备工程技术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三、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微生物学,药物化学,化学制药工艺学,生物制药工艺学,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制药设备与制药工厂设计,天然药物化学,应用光谱解析,药用高分子材料,药物合成反应等。

四、采用双语教学的课程

本专业生物化学和药物化学课程采用双语教学。

第7篇: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简介

一、什么是全日制专业硕士?

硕士研究生分为学术型及专业型,学术型硕士主要以培养教学和科研人才为主,授予学位的类型主要是学术型学位。全日制专业型硕士并非工程硕士(亦称在职硕士或GCT专业硕士),它是国家为了克服学术型硕士的不足新增的一种新硕士,培养的是现在市场紧缺的应用型人才。全日制学术型及专业型硕士在毕业时均授予毕业证及学位证,即两者均能授予“双证”,毕业后最终学历均为研究生。今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将逐渐以培养专业型硕士为主,以达到学术型硕士与专业型硕士人才比为1:1的教育目标。专业型硕士人才除了具备理论研究素养之外,还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所以从人才需求方面来看,专业型硕士比学术型硕士更有发展前景。

二、制药工程专业硕士点简介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是于2010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设立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学位专业。2011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本专业依托药物化学学术型硕士点的科研能力,与专业培养单位联合培养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制药工程专业学位学制为3年,采用弹性学制(2-4年),培养方法与药物化学学术型学位培养方法基本一致,采用双向导师制(校内导师及专业实践指导导师),课程设置除在应有的基础课程之外还加入了符合专业学位的工程应用课程,并且在培养过程中加入不低于一年的专业实践环节,以培养研究生的专业技能修养。达到毕业要求并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后,授予毕业证与学位证。

三、制药工程专业的复试与录取

制药工程专业复试科目与药物化学专业复试科目相同,调剂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的考生在复试时可以根据自己意愿选择是否同时调剂制药工程专业。如果愿意调剂,则需在复试时额外加试数学。一志愿报考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制药工程专业的考生不必参加数学加试。复试结束后,根据考研成绩排名录取,决定公自费。

第8篇:软件工程专业简介

二十一世纪被人称为信息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也是方兴未艾、日新月异。作为信息产业的核心,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已成为全球的一大支柱产业。随着网络,信息化潮流的带动下,软件产业在我国乃至全球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必将成为发展的热点。软件工程专业正是为了适应社会人才需求而产生发展的。

一、 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扎实的软件理论和软件工程专业基础知识,具有规范的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一定的项目管理能力、良好的交流与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计算机软件工程高级复合型专业人才。能够从事软件工程的研究、开发与项目管理工作。

二、 软件工程专业主修课程

主要的课程体系包括:

1、公共基础课程: 主要包括高等数学、英语、体育、政治理论、计算机基础等课程。

2、软件工程专业基础课程: 程序设计基础,普通物理,离散数学,电路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方法,操作系统原理

3、软件工程专业主干课程: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数据库系统概论,多媒体技术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体系结构,编译原理

4、软件工程专业限选课: 统一建模语言,多媒体应用技术,实用操作系统,XML技术基础,计算机日语,网页制作,Oracle数据库管理,Web应用开发(Java),C# 应用开发,Asp.net 应用开发,基于J2ME移动应用开发,软件测试和质量控制,软件过程管理

5、实践类课程:重点应包括课程实践,教学实践及毕业设计。

三、 毕业生就业分析

除考取国内外名牌大学研究生外,主要毕业去向有

1、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JAVA软件开发

2、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NET软件开发

3、计算机软件专业公司软件测试

4、信息咨询公司系统需求分析

5、金融等其它独资、合资企业软件系统分析维护

四、 主要特色

强调在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实践和管理能力的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系统与应用并重。在课程设置与具体实施上强调加强工程训练,加强实践环节,注意学科融合,产、学、研相结合。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特别是数据库、网络和多媒体技术;

2.有实际项目的工作经验;

3.掌握软件需求分析、建模和实现的能力、软件评审与测试的能力、软件过程改进与项目管理的能力、使用软件开发工具的能力等;

4.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能够具有一定的系统分析的能力,熟练使用两种以上主流的操作系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5.具备语言、交流、写作等基本的软件从业能力,认同现行的法律、道德和伦理。

第9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简介

培养目标:

建筑工程施工一线生产组织通常分为三个层面:决策层(主要是项目经理)、执行层(施工员、质检员等)、作业层(钢筋工、瓦工等施工班组)。本着服务当地建筑行业发展的宗旨,结合建筑企业的技术标准和用人标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执行层,即培养适应当地建筑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的施工员(核心岗位)、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专业特色:

按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指导思想,实施“343”多学段工学交替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中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校内项目课程和校外岗位课程,项目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校内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完成,采用项目模拟教学;岗位课程即为在施工现场进行的课程,采用“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项目课程和岗位课程灵活交替,以施工项目为载体构建“343”多学段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施工组织策划能力、施工技术管理能力、施工进度成本控制能力、质量安全环境管理能力、施工信息资料管理能力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就业方向: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面向的用人单位为建筑施工企业、监理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等,岗位为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和资料员等。

课程设置:

主干课程:建筑力学、建筑构造与视图、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招投标、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建筑工程测量、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结构与视图、建筑装饰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验收、建筑施工组织与设计等。

实训课程: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保温与防水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题工程施工、建筑基础工程施工、建筑工程预算实训、建筑工程测量实训、施工放线实训、建筑工程资料管理实训、施工方案编制实训

上一篇:农家乐申请书格式下一篇: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