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建筑学联系

2024-06-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土木工程建筑学联系(精选8篇)

土木工程建筑学联系 篇1

一、建筑预算中的数学基础运算

(一) 在建筑预算中数学的基础运算是其根。

其中包括加、减、乘、除、开方。例如:时间定额的计算、产量定额的计算等等用到的都是除法。定额时间的计算就包括了加、减、除三种基础运算。

定额时间=基本工作时间+辅助工作时间和准备与结束时间+不可避免的中断时间+休息时间;或定额时间=基本工作时间÷ (1-其他各项时间所占百分比) 。定额时间的计算公式在建筑预算中算是九牛一毛, 就单单这么一个简单的公式所包含的数学运算这么的齐全, 可以想象数学的基础计算在建筑预算中的地位。数学的基础运算是建筑预算的根基。

(二) 提高运算能力。

所谓运算是指在运算律的指导下对具体的数、式进行变形的演绎过程。数学中的运算包括数的运算, 式的恒等变形, 方程和不等式的同解变形, 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 各种几何量的测量与计算, 求数列和函数的极限, 集合的运算, 求导数、微积分等分析运算, 行列式、矩阵、向量的有关运算, 初等超越运算及统计量的计算等。运算能力指学生在有目的的数学运算活动中, 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完成数学运算影响运算活动效率的个性心理特征。运算能力的基本要求为:会根据概念、公式、法则进行数、式、方程的正确运算与变形;能分析条件, 寻求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算, 并能进行近似计算。运算能力的四个要素包括:准确程度、合理程度、简捷程度和快慢程度。

运算能力的培养途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各种运算所需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和一些常用数据;对于概念、性质、公式、法则的理解深刻的程度直接影响方法的选择与运算速度的快慢。概念模糊, 公式、法则含混, 必定影响运算的准确性。为了提高运算的速度, 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仍是必要的。如20以内的自然数的平方数、简单的勾股数、特殊三角函数值等;lg2、lg3等;e精确到0.001的近似值等。二是掌握运算的通法、通则, 灵活运用概念、性质、公式和法则进行运算。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 编制和收集一些灵活性较大的练习题, 培养学生运算的灵活性, 并引导学生收集、归纳、积累经验, 形成熟练技巧, 以提高运算的简捷性和迅速性。三是学习中注意教师及例题的典型示范, 明确解题的目标、计算的步骤及其依据。通过典型示范能比较顺利的由理解知识过渡到应用知识, 从而形成运算能力。四是提高运算中的推理能力。数学运算的实质是根据运算定义及性质, 从已知数据及算式推导出结果的过程, 也是一种推理的过程。运算的正确性与否取决于推理是否正确, 如果推理不正确, 则运算就会出错。在运算推理中要特别注意等价变换。五是注意关于数、式的恒等变形 (变换) 能力的训练。符号变换, 例如, 去括号、添括号时的符号变换。互逆变换, 例如, 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乘方与开方、微分与积分等。配方变换, 例如, a2+b2= (a+b) 2-2ab等。分解变换, 例如, 已知x-y=3, y-z=5, 求x-z, 可以分解x-z= (x-y) + (y-z) 。换元变换, 例如, 引入辅助元素, 构造辅助函数, 添加辅助线, 添设参变量等。六是加强运算练习。任何能力都是在一定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了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就必须加强练习, 练习要有目的性、系统性、典型性。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改、一题多解、一法多用, 培养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灵活性、组织性。以题组训练形式培养学生运算过程中思维的深刻性, 提高运算能力。七是养成验算的习惯, 掌握验算方法。在进行题目求解的运算过程中或结束时还须对运算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检验, 以便及时纠正运算过程或结果中出现的错误, 并掌握验算方法。例如, 解方程, 可以把解代入原方程检验, 对于解分式方程、无理方程、对数方程、指数方程还可以从未知数的取值范围来检验。检验的方法通常有:还原法、代值法、估值法、逆运算等。养成检验、检查的习惯, 提高运算过程的思维监控能力, 是形成和发展运算能力的具体要求之一, 在学习中不容忽略。如果计算时不注意, 在建筑预算中就会出现定额套错或换算不合理。

二、建筑工程预算中的数理统计

(一) 在制定人工定额的方法中就涉及到了统计分析法。

统计分析法是将以往施工中所积累的同类型工程项目的工时耗用量加以科学的统计、分析, 并考虑施工技术与组织变化的因素, 经分析研究后制定劳动定额的一种方法。采用统计分析法需有准确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工作基础, 并且选择正常的及一般水平的施工单位与班组, 同时还要选择部分先进和落后的施工单位与班组进行分析比较。在数理统计中数据的采集要有说服性, 这里数据的分层采集可用性很强。由于统计分析资料是过去已达到的水平, 且包含了某些不合理的因素, 水平可能偏于保守。为了使定额保持平均先进水平, 我们就要利用好数理统计中的算术平均值和平均先进值。算术平均值: (a1+a2+……an) /n为a1, a2, ……, an的算术平均值。加权算术平均数:加权算术平均数=各组 (变量值×次数) 之和/各组次数之和=∑xf/∑f。

平均先进值:一是删除从统计资料中特别偏高、偏低及明显不合理的数据。二是计算出算术平均值。三是在工时统计数组中, 取小于上述算术平均值的数组, 再计算其平均值, 即为所求的平均先进值。计算所得平均先进值, 也就是定额水平的依据。在这里特别说明一下, 在材料预算价格中、材料原价的计算中加权算术平均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材料原价一般是指材料的出厂价、进口材料抵岸价或市场批发价。对同一种材料, 因产地、供应渠道不同出现几种原价, 同时, 可根据不同来源地供货数量比例, 采取加权平均法确定其综合原价。

(二) 经验估计法在预算中也会出现。

经验估计法是对生产某一种产品或未完成某项工作所需消耗的工日、原材料、机械台班等数量, 根据定额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工人等以往的经验, 结合图纸分析、现场观察、分解施工工艺、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来估计。经验估计法适用于制定多品种产品的定额。经验估计法技术简单、工作量小、速度快。缺点是人为因素较多, 科学性、准确性较差。所以在我们做预算时选择那一种统计方法是很重要的, 这个要考验你的学识、工作能力、经验等。

三、结语

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内在联系 篇2

关键词:建筑设计;室内设计;联系;制约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经济得到了突飞猛进发展。而无论是居住建筑、金融建筑还是商业建筑,以及建筑装饰和室内设计,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如今在环保和建筑节能的理念下,要求我们一体化的进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建筑和室内设计在形制和语言方面,有着许多的共同点,对相同的原则和原理进行着遵循。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依赖的统一体,内在相关性很强。而促进现代建筑行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就是实现建筑和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1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的概念

建筑设计是以一种结构形式对空间进行构筑的社会实践活动,由建筑师遵照人类社会的需求,充分地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对现有的社会资源和自然资源充分的利用,并指导建筑实体的形成和产生。室内设计是从建筑内部对空间进行把握,运用艺术的手段和物质技术,遵照使用性质和所处的环境,创造出美观舒适、有着合理功能,利于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内部空间设计以及理想的场所。二者都是通过文字、图形、图纸等方式,指导建筑物的形成,有着相同的艺术范畴。

2建筑设计的深化和延伸是室内设计

在市场经济大潮下,目前国内的很多设计师,在拿到开发商的项目时,对其使用功能不甚了解,如很多以培训中心命名的报批项目,建造的确是办公楼、酒店和宾馆,盖起来的建筑物不符合原来的使用功能,这样就需要由室内设计师承担大量的功能设计工作。即便是空间设置上已经有了明确的功能,还需要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需要在大空间里进行功能区分。所以说,设计师所承担的一项重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功能的延伸,而精神的延续,是功能延伸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建筑设计则很难体会这项内容。纵观我国目前室内设计行业的作品,对室内设计的宗旨,并没有真正地认识。从业主要的效果图,仅仅是被简单地理解为实体形象和孤立的面,并不能从空间的角度去真正地认识和理解室内设计是空间的一种再创造。

3室内设计对建筑设计的不断完善

室内设计的流派和风格,紧密联系着家居和建筑的风格。同时,还和相应时期的音乐、文学、造型、绘画艺术等,相互渗透互相影响,如室内设计和现代设计中的现代风格、后现代风格、构成主义和民族风格等等,都是紧密联系的。室内设计在实际工程中,是不断地调整、组织和再创造建筑空间。这就需要室内设计师能对建筑设计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室内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对进行完美的室内设计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因为个人喜好或者业主对功能的需求,提出要重新改造和分隔建筑内部空间,所以要求室内设计师的必须掌握丰富的建筑知识。

4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联系

4.1在设计过程中的联系

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特别是室内设计阶段,因为缺乏了解和沟通,或者是不能有效修正建筑设计部分,或者是由于客观条件发生了改变,而对功能和空间产生了新的需求,常常会不得已的进行补充、修复和拆除大量已经形成的建筑实体,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大量时间、财务、物力。尽管业主有时候是正确的决策思路,同时审美判断能力也较强,但因为不能正确的认识设计概念,也不能对设计的整体性进行宏观上的把握,而又对设计的过程不断地进行干预,使设计师有时不得不違背自己的设计意图,这样导致设计方案缺乏连续性和一致性。完全割裂了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使二者产生了脱节。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使室内设计师和建筑设计师不能在设计上达成共识,造成了内外风格迥异,而使建筑作品看起来不伦不类。

4.2在方案实施过程的联系

作为先后施工的两个阶段,室内装饰施工和建筑主体施工对一个整体建筑进行构筑。而在实施室内方案和建筑方案的过程中,有多个工序的环节和多个工种蕴含在其中。如果缺少严谨的组合秩序和有效的衔接,就会导致多工种施工,包括暖通、水电施工和室内装饰施工等,出现混乱的局面。因为不能合理的衔接各个工序,而使工期被延误,工程质量受到严重的影响。所以必须统筹考虑整个方案的设计,在施工的过程中,有效衔接各个工序各个工种。同时,在工作中,因为受限于工作的责权,设计师不可能全程控制方案的执行情况。所以应有效的执行建筑设计方案,并在执行室内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尽力满足业主的需求,并对建筑设计方案的意图尽可能的执行。

4.3建筑设计与室内设计的一体化

我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建筑设计体系中,并没有涵盖室内设计,使人们在认识上形成误区,割裂了宏观的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将对建筑物内部界面的装饰,看成是室内设计,这样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必须在微观的层面中,深入宏观的建筑理念,满足人们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各种需求,进行建筑设和室内的一体化设计。

5结束语

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二者既有不同点,又有相似之处。室内设计的环境依据就是建筑设计,而建筑设计又对室内设计形成了一定的制约。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室内设计对建筑空间进行了改变。室内设计和建筑设计既相互参与,同时又有着明确的分工。理想的设计程序,是有室内建筑师参与到建筑设计阶段。而建筑设计和室内设计的深化和继续,是对环境和空间的一种再创造。参考文献:

[1] 郑晶晶,张红军.论建筑策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08).

[2] 沈永文.环境意识在设计思维中的地位[J].今日科苑,2007(10).

[3] 陈天薏.从建筑规划学的角度认识建筑师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7(22).

[4] 张绍龙,张华强.现代建筑形象发展浅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03).

工程联系函 篇3

致:广西天峨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关于天峨民族体育中心项目施工现场存在以下事宜,需贵局进行协调:

1、东面的公园绿化树,绿化带需要移植。

2、施工场内的临时停车场,需撤移。

3、施工场内垃圾中转站,需搬移。

4、西北角的民房部分住户需拆迁。

5、西面的市政防水管道施工在红线范围内,影响临设施工。

6、施工现场内的供电设施需迁移。

7、施工现场内有居民的出入道路,做好围墙会影响居民的出入需协调。

8、施工现场内的种植物,晒在场内的物品需撤移。

9、施工放线所需的控制点及高程控制点需提供。

以上事宜,望贵局及时协调处理为盼,以便工程的顺利开展。

广西建工集团第四建筑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联系函 篇4

致:________________(监理单位)

事由:________________

资料:________________

我公司承建的________________楼三层梁、板钢筋已经全部安装完毕,申请贵监理部检查________________梁、板隐蔽工程。

承包单位(章)________________

项目经理: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

监理单位意见:________________

项目监理机构________________

总专业监理工程师:________________

土木工程建筑学联系 篇5

建设项目审计中涉及工程结算审计与工程决算审计两种提法,工程结算与工程决算是工程建设领域常用的两个重要概念,也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两项主要内容。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一、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的含意

工程结算,又称工程价款结算,是指施工企业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通过编制工程结算书向建设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取工程报酬的依据。工程决算,确切讲应称作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通过编制竣工决算书计算整个项目从立项到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全过程中实际支付的全部建设费用, 反映了工程建设项目的最终造价,是正确核定新增固定资产价值、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

二、工程结算与工程决算联系与区别

就政府投资建设项目而言,工程结算与工程决算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两者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两者都是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的重点内容;二是项目建设单位是工程结算和工程决算共同的主体;三是工程结算是工程决算的组成部分,工程结算是决算的基础,工程结算应按照决算的要求,在相关内容上与决算保持一致。

两者的区别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范围不同:工程结算确定的是工程建设阶段的工程价款,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等;竣工决算包括从筹集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全部实际费用,即包括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用及预备费以及监理费、设计费、建设单位管理费等费用。二是主体不同:工程结算是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之间进行,有两个平等的主体;工程决算是由建设单位对工程项目发生的费用进行归集、分配、汇总编制,只有一个主体。三是时间不同:工程结算发生在工程决算之前,只有工程结算完成后,才能进行工程决算。四是作用不同:工程结算是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索取工程报酬的依据,反映的是项目建设阶段的工作成果;工程决算是正确核算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考核分析投资效果,反映的是综合、全面、完整的项目建设的最终成果。五是依据法规不同:目前,工程结算的编制主要依据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建设工程价款结算暂行办法》;工程决算的编制主要依据财政部发布的《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六是审计侧重点不同:工程结算审计主要侧重于工程造价审计;工程决算审计包含了对工程及财务等全部建设费用的审计。

例,某工程项目建设单位提报的建安工程竣工结算值为7303万元,经审计,发现结算中存在多计工程量、单价计取有误、错套定额等问题,审减结算额580万元。随后,项目建设单位提报该工程竣工决算值为8220万元,经审计,发现决算中除前面建安工程结算值已按审计要求做了调整外,在其他方面还存在多计委托拆迁费、招标代理费、监理费、设计费以及欠缴有关税费等问题,决算值又审减246万元。该工程最终决算审计,审减额共计826万元,其中结算审减额580万元。

合而不同的建筑与雕塑联系 篇6

在现代主义产生以前,建筑与雕塑的表达具有共同的目标,既赋予建筑体形式上的美感,又传达精神意志与文化取向。古典时期即是技艺时代,建筑与雕塑所追求的都是技艺的典范与极致。古典时期雕塑无法脱离建筑而论,多数情况下,它们是建筑的装饰构件,比如柱头、檐壁、大门、屋顶、内墙等都用雕塑来进行装饰;再有一些则是代表了建筑空间的主题内容,比如神庙里的神像、教堂的圣者、纪念物上的帝王像或者是宫廷园林里的装饰。

在现代雕塑出现以后,雕塑摆脱了装饰作用的束缚,其自身的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雕塑的艺术体系完整于对于自身形式语言的探索和表达,更多地融合了艺术观念与情感的内容,而建筑在现代主义出现后注重了对建筑本身意义的探究,在功能与形式的辩驳中逐渐确立了自身的体系与理论。

就其发展趋势,雕塑更加趋向艺术语境的传达,装置与观念艺术的出现使雕塑同绘画的界限日趋模糊,当代艺术背后观念的注入使艺术形式划分不再重要,雕塑这个专业名称也逐渐成为古典艺术的划分,很难指代当代艺术中的某种形式了。建筑则从古典式样的探究转向对功能、技术、行为、形式、生态、经济、文化、美学等综合因素融合研究的综合科学,其体系面临着技术分解后的多元局面。随着工程技术、理论研究等内容的体系逐渐专门化,建筑设计本身的作用与意义也逐渐游移,艺术表现的直觉和情感再次被建筑师们所重视。

理查德·塞拉

建筑与雕塑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层面去理解和研究:首先是建筑与雕塑的直接联系,所存在空间的联系,它是一种共生关系。比如希腊神庙上的浮雕、哥特教堂上的装饰与圣经人物、巴洛克宫殿中的拟人造景;第二个层面是建筑与雕塑的形式联系,是艺术形式和表达语言的关联,体现在同一时代或风格形式下的共同表现。比如罗马时期建筑的拱券与柱式对应着雕塑的神性与权力,哥特建筑的飞扶壁与尖塔对应着宗教雕塑的肃穆与形式化,古典主义的理性与秩序同时表现在建筑与雕塑形式上,构成主义的施罗德住宅与第三国际纪念碑等;第三个层面是建筑与雕塑在精神与文化上的联系,即对社会文化的解读与诠释,在这方面联系中人文形态的意义要超越形式语言的关联。比如解构主义的建筑与波普主义的雕塑,有机主义建筑与大地艺术,参数化主义与数字雕塑等。

建筑与雕塑的关系表面看貌似相像,其实大相径庭,尤其在现代主义出现以后。古典主义对于雕塑与建筑的联系如拉斯金在他的《爱丁堡演讲集》(1854)的一篇附录中说到的:“没有一位不是伟大的雕刻家和画家的人,能成为一位建筑师。因为他若不是一位雕刻家和画家,他只能是一位建造者。而今,更多的建筑研究植根于工程技术,建筑教育被列为工类学科,艺术修养成多为其技能训练,素描、色彩与速写辅助手绘表现。而随着计算机数字虚拟技术的发展,简单的美术技能训练变得微不足道。建筑设计中的艺术感获取演变为脱离美术技能的图像与理论关注。艺术与建筑之间的理论研究探索能够起到启发与互补的作用,这也是研究雕塑与建筑联系的意义。同样,雕塑艺术在试图寻找具有功能、空间、技术类似的艺术形式时,一定会向建筑投去暧昧的情绪,用来满足雕塑对空间、形式、语言的拓展需求。

美国华盛顿

亨利·摩尔

建筑与雕塑都是以空间表达为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空间占有、空间控制、空间影响、空间视觉、空间心理、空间审美等方面的作用。“雕刻是三度空间的,但却与人分离,人是从它外面来观看它的。而建筑则像一座巨大的空心雕刻品,人可以进入其中并在行进中来感受它的效果”。就空间来讲,任何普遍意义上的小型建筑单体都要比雕塑大出很多,更何况建筑空间主要是指内部空间,外部称为形态,这相对与雕塑主要指向外部形态空间的特点来说几乎不在同一范畴,建筑与雕塑的空间联系只能在空间划分与感受方面做比较和关联。

雕塑的空间就是指雕塑的造型,雕塑是没有内部的功能空间的,雕塑通过造型的变化形成了空间形式。而建筑的空间主要是指建筑物的内部空间,它是和建筑的功能紧密相联系的。“建筑的空间形式首先必须满足功能的要求,但除此之外它还要满足人们审美方面的要求,工程结构、技术、材料等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到建筑空间的形式。”

建筑与雕塑都是通过一定的空间占有来表现其存在性的,这种对空间的占有无论是大还是小都是由人工创造而成的。空间的占有又形成了对占有空间的控制,建筑与雕塑筑的形状控制了占有空间的形状,同时也对空间性质产生了影响。建筑与雕塑对形状以外的空间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人的感觉层面上。不同的空间形象产生了不同的空间视觉效果,它直接影响了空间对人产生的心理作用和审美作用。

在文化表达方面,建筑与雕塑作为文化载体,表现了哲学思想、艺术风格、社会文化、审美价值等文化特征。在满足了物质功能的要求后,建筑与雕塑作为艺术形式表达了人们在文化思想上的追求和理想。艺术创作和人类的劳动一样,都不是靠本能行事的,而表现为一种自觉的、有目的的行为。人类对美的认知来自于长期的自我意识觉醒中,从进化中总结有利于自身存在的形式到发现探讨自然和意识中的规律,美是从意识的建立当中逐渐确立的,美也由单纯的本能转化为思想的探究。当人们在建造和改变周边的事物时,总是希望满足对审美的精神要求,不管这种意识是本能的还是思考的,都是存在于人所创造的一切物态之中。在雕塑与建筑的形式背后是时代的社会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起着主导作用,它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审美价值和地域民族文化。这种形式是在具体的作品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艺术风格。

艺术风格是艺术表现的形式特征,哲学思想和文化运动在建筑与雕塑上的直接表现就是它们的风格和形式。一种艺术风格的确立一般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独特性,它有易于分辨识别的形式特征和与众不同的性格,反映着它独有的思想和观念;第二,一致性,它的特色贯穿它的整体和局部,直至到每一个细节,很少有芜杂的、迥然不同的异质;第三,稳定性,它的特色不只是偶然表现在几个作品上,而是表现在一个时期内的一批作品上,尽管它们的类型和形制不同。每种风格形式的产生不仅是同社会思想和文化精神相呼应,而且风格形式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风格形式之间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联系和影响状态,这种在艺术风格形式上特有的关系,是其背后隐藏着的各种社会思想和文化精神互相交织的反映。

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物质获取能力的提高,建筑与雕塑在特征上表现出物质功能的需求所占据的比例越来越少,而思想文化和精神意识的表现却成为重要内容。建筑与雕塑成为文化表现载体的同时,也成为了一种精神诉求的寄托。它们一方面表现出人类对精神寄托的物化,另一方面表现出人对美的精神需求。

精神信仰的具体化是建筑与雕塑运用它们独特的艺术语言,使人类所信仰的神灵以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通过艺术的处理满足精神上的需求。雕塑可以通过拟人化的塑造,满足宗教中神话人物的真实性认识,又可以通过夸张、变形的手法结合尺度和比例的运用达到神秘、威严的效果,从而满足对宗教的神话作用。在精神性方面,建筑与雕塑创造出来的崇拜、敬畏、纪念、宏伟等感觉为政治权力所运用。统治阶级需要树立伟大的形象,创造崇拜和纪念的对象用来维持意识形态中的统治地位,这就对雕塑与建筑的形式提出了政治上的需求。这种因为满足政治需求而创造的雕塑与建筑也具备了精神性的特征。

从审美需要的角度讲,建筑与雕塑是一种艺术形式,它们的创作是为了人们的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精神生产,它们是物态化审美客体的典型形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它不仅是某种技巧的产物,也不仅是有合乎人的感观审美要求的美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传达了艺术家特有的审美经验。所谓艺术家的审美经验,指的是艺术家的精神活动与心灵活动的成果,是人的精神性存在的集中体现。建筑与雕塑的艺术创造是艺术家通过艺术传达方式,把自己的精神与心灵对象化或外化为可以直观的感性具体的艺术形象,因此这是一种典型的“物态化”过程。

土木工程建筑学联系 篇7

关键词:矿床学;矿石学;教学联系;资源勘查工程

P61-4;G642

矿产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和物质基础,矿产资源的供给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矿产资源的可持续保障始终处于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资源勘查工程是我国地质类院校培养从事地质矿产基础研究、矿产资源调查-勘查-评价及管理等方面工作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专业,矿床学和矿石学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两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矿床学是研究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条件、成因和分布规律的科学[1]。该课程以矿床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各类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条件和过程,查明矿床的成因;在弄清矿床演化特征的基础上,查明不同类型矿床在地壳的分布规律,进而为找矿勘查提供理论指导。矿石学也称为矿相学,是以矿石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基础地质科学[2]。矿石学通过研究矿石的矿物组成、结構构造、共生关系及生成顺序等,揭示矿石和矿石矿物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为深入理解成矿作用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矿产勘查、矿石选冶等提供有用信息。从整体来看,矿床学侧重于对形成矿床的各个地质要素的分析和归纳,而矿石学侧重于利用反光显微镜对矿石中各类矿物(尤其是矿石矿物)的鉴定及矿石组构的研究。笔者在从事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谈起某个矿床类型的矿化特征时头头是道,但在识别矿石中的具体矿物时出现明显错误;有些学生能够熟练利用显微镜鉴定矿石光片中的矿物组成,但拿到矿石手标本时却找不到对应的矿物。显然,相对宏观的矿床学和相对微观的矿石学之间缺乏一个很好的教学对接。笔者试图从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过程及实验室建设方面提出建议,以期加强二者之间的教学联系。

一、加强矿床学与矿石学课程教学联系的几点建议

1.矿床学教学过程中增加矿石和矿物的内容

矿床学课程主体内容是依照矿床的成因分类对每个矿床类型进行详细的介绍,这些成因大类主要包括岩浆矿床、伟晶岩矿床、热液矿床、风化矿床、沉积矿床、变质矿床;每一个成因大类又可包含数个矿床小类,例如岩浆矿床包括分结矿床、熔离矿床、爆发矿床、凝结矿床四类。不同类型的矿床,其矿石的主要矿物一般存在较大差异;同一种矿物出现在两个不同类型的矿床中,其形态特征和微量元素组成也可能有比较大的差异。例如,热液脉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一般呈自形粒状,而卡林型金矿床中的黄铁矿常出现草莓状;草莓状黄铁矿往往比自形粒状黄铁矿更富集微量元素。鉴于此,矿床学教学过程中在讲述某一类型矿床的地质特征时,应该适当增加矿石、矿物学的内容,着重展示主要矿物的镜下照片及典型特征。这样同学们不仅可以从宏观上掌握该类型矿床的矿体特征,也能从微观上了解矿石和矿物特征。此外,在矿床学实习课程中,在同学们初步观察后,教师要对手标本中出现的主要矿物进行系统的讲解,并辅以对应的镜下鉴定照片。

2.矿石学教学过程中强化对矿石手标本的介绍和描述

现阶段矿石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主要是借助反光显微镜来学习矿物的物理性质(反射率、反射色、双反射及发射多色性、均质性及非均质性、内反射、显微硬度),并基于物理性质开展矿物鉴定。此外,在矿物鉴定的基础上,研究矿石的组构及矿物生成顺序。矿石学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同学们在学习完某一章节的理论知识后,随即在实验室利用显微镜观察矿物来巩固所学知识。矿石学实习课程使用的对象是教学光片,这些光片一般直径为2.5cm,不能够提供全面的矿石手标本信息。矿石学课程中矿石构造部分,应该用肉眼来观察矿石手标本中矿物集合体的特征。但现有的矿石学课程并没有全套的教学标本供学生们来使用,缺乏直观的教学实践体验。针对这一现状,建议收集常见金属矿物标本和具有典型矿石构造的标本,完善矿石学实习资料库。在矿石学课程最后的综合作业部分,可尝试选取典型矿床的一套矿石手标本,在制片室为学生示范切割标本、磨制矿石光片的整个流程,并提供矿石标本和对应光片给学生观察,实现标本肉眼观察和光片镜下观察的无缝对接。

3.建立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样品库和数据库

笔者所在学校的矿床学和矿石学实验室属于国家固体矿产勘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目前两个实验室各有侧重。矿床学实验室以矿床为基本对象,按照矿床成因类型收集了数十个矿床的典型标本。这些标本以矿石为主,也涉及矿区内的地层、岩浆岩等相关地质体;矿石学实验室则以矿物为主要对象,配备了矿床中常见金属和非金属矿物的光片,也有关于矿石结构和矿物生成顺序的光片。建议利用现有实验室样品情况,对矿床学实验室每个矿床选取典型标本进行系统制样,分门别类制作教学光片,建立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样品库。对矿床学教学样品进行系统描述,包括样品颜色、主要矿物组成、矿石构造等信息;对教学光片进行系统镜下观察并拍照,鉴定主要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描述矿物共生关系及矿石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将手标本和对应光片的信息数字化,建立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数据库。联合样品库和数据库不仅能够为矿床学和矿石学授课教师提供详实而丰富的教学实物和数据素材,也为学生提供了全面而系统学习资料,从而实现了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过程的精准衔接。

二、结束语

针对目前地质类院校矿床学和矿石学教学联系较为薄弱的现状,本文从矿床学教学过程、矿石学教学过程以及矿床学-矿石学联合标本库-数据库建设三个方面给出具体建议,有助于强化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的矿床学和矿石学基础,为国家培养理论研究和实践基础扎实的矿业人才。

参考文献:

[1]翟裕生,姚书振,蔡克勤. 《矿床学》[B]. 地质出版社,2011:413.

[2]王苹. 《矿石学教程》[B].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8:244.

土木工程建筑学联系 篇8

——探析文字与美术之间的融合

宗洁 王丹凤

摘要: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一员,同时作为从古留传下来的古建筑与古服饰艺术,同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这三者或者说这两部分艺术(古建筑、古服饰与古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方面,寻找这其中微妙的那个角度,发掘这古树上的一抹翠绿,是新时代下需要的精神,是本研究的灵魂所在。关键词:时代精神;古典文学;古建筑;古服饰;微妙视角

引言:书此论文之所以用“浅谈”二字,并非研究项目浅显,而是内容谈及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瑰宝,在其中任何一方面,没有亲身经历只是研究,恐是研究一生都仍认为知之甚少。我辈处在这断代的文化中,只能积极研究追溯不敢懈怠,以继承这华贵的珍宝。

一 探寻古文化的时代性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源远流长,其建筑不像基本以石材为主的西方国家,至今保留着的建筑形态基本仍是历史中的模样,而是当中出于一些舒适度和其他方面的考虑,建筑多采用木材,因此保留下来的已经为数不多。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服装除一些少数民族外都已普遍国际化,没有古服饰传承下来的特点了。弥留至今的“国宝”已经越来越少,我们要做到继承就要去深入研究每一个方面,才能去其糟粕,汲取它的精华的部分,从而在了解的基础上做到引用与创新。本项研究即是在阅读研究古文学作品中,从一个美术的角度,观察古语言下当时的建筑与服饰是怎么展现在字里行间的。它综合了文字与图画的研究,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释了文学与美术之间的联系与寻沿点。本项研究在全面探寻各个角度的中国文化,从而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并发扬与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时代意义。随着中国国际化的发展,使民族文化发展到当下的时代中,愈走愈有中华味道是本项研究最初的一个期许。

“让历史文化走向大众”,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通过解读文学著作寻找语言中建筑、服饰美学方面与艺术的契合点,以权威的著作为基点用己有的想法对文化现象做具有世界视域的现代人的解读。让广大对中国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更方便、更便捷、更正确的了解建筑、服饰语言的基础知识,从而在慢慢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过程中时产生由衷的民族自豪感,并激发读者追寻中华文化的兴趣就是我们做这个项目的宗旨。

(一)研究的基本思路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它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重要一员,将古典文学作品作为艺术当之无愧。不同的读者阅读同一部文学类作品,或是一个读者从不同的思考角度阅读一本文学作品,它的启迪在多方面是迥异的。

同时作为从古留传下来艺术的古建筑与古服饰,与古文学作品一样是中华民族的瑰宝,然而这三者或者说这两部分艺术(古建筑、古服饰与古文学作品)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联系呢?寻找这其中微妙的那个角度,发掘这古树上的一抹翠绿,是新时代下需要的精神。

二 文学、建筑、服饰之间的美学所在

本项研究致力于通过代表性的专业文字与术词的整理(通过部分画面再现)让读者在当阅读文学作品时,无论是哪个类别的文学作品,激发他们在阅读有自己感想的同时也能扩充其他方面的知识,从而将中国文化一步步的传承下来。

我们通过《尔雅》可以了解到许多有关建筑的古代专有名词解释,翻览纵观此书,现实让我们为后知后觉感到惭愧,这众多的古知识吾辈却一直误解、不知一二。读到这部所释大量表名物的专用名词的百科性名物词典,阅读下来感念它的全面性,终得书中自有“黄金屋”的感想。

(一)“墙”之美

感受纵多,应着眼于当下,这次研究最大的特性就是书与书之间的联系体现在古研究方面的相互性居重。比如《尔雅·释宫》中言:”墙谓之墉。疏云:‘墙者,室之防也。名墉。李巡曰:谓垣墙也。’所谓“垣”,依《释名·释宫室》“援也,人所依阻,以为援卫也。”而墉的意思,即是“容”,而容即是障隐。综合而得:墙壁具有隐蔽风寒,一组,援卫的基本功能。另外,像墙壁在古代的称辞,其他著作中亦有写到。在《诗经·小雅》中“之子于垣,百堵皆作”,《诗经·大雅》中有一段描写周王朝营造宗庙的情景写到:“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家室。”《尔雅》解释‘司空’是古代建筑中管理木工的,又称‘司工’;司徒为管理古建的木工。进而写到的一部分是古建筑的筑墙之法:“其绳则直,缩版作庙翼翼!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其中“缩版”在《尔雅》中解释为:“大版谓之业。绳之,谓之缩之。”即筑墙的大版称为业,筑墙时用绳子扎住筑墙版,称为缩。《诗经·大雅》这一段中的“堵”即是墙壁。墙有大小之分,其建造高度在《诗经》有云:“一丈为板,五板为堵”;《春秋传》记载“五板为堵,五堵为雉”。另有“女墙”。在李渔的《一家言·居室部》中谈及“女墙者,城上小墙,一名睥睨,言于城上窥人也。予以私意释之,此名甚美。”什么样的墙可以成为“女墙”,李渔又写到“似不必定指垣,凡予以内之及肩小墙,皆以此名之。羞女者,妇人未嫁之称,不过言其纤小,若定指城上小墙,则登城御敌,岂妇人女子之事哉,至于墙上嵌花或露孔,是内外得以相视,如近时园圃所筑者,益可名为女墙,盖仿睥睨之制而成者,其法穷奇极巧,如园圃所载诸式,殆无遗义矣”。

(二)“屋顶、梁”之妙

在中国土木建筑中,最符其特点的莫不过建筑的屋顶了。它特有的反宇飞檐在《诗经·小雅·斯干》中被形容为“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鸟斯革,如翚斯飞”。在《楚辞》中形容屋顶是“筑石兮水中,葺之兮荷盖”般的美妙。再者就是古建中特有的“梁。《尔雅·释宫》部分讲到:“梁,疆梁也。”疆有疆界的意思,这说明梁是屋架中的一种横跨构件,与立柱成垂直角度。从文字的角度解析,“梁”字从水,从木,原为驾凌小河的木桥,即所谓的河梁。疆者,强也,因此“梁”的功用为承受由上部桁檩转达的屋顶重载,再下传到立柱于地基上。梁作为建筑构件,不但在建筑功用中发挥甚者,从它的文字美学的赏味角度看,它也为文人雅士提供了抒发人文情怀,发挥了寄情于物的功用。比如杜甫“江山扶绣户,日月近雕梁”,郭璞“云生梁栋间,风出窗户里”等等古今盛名的诗句。

(三)“窗、门”之丽

谈到窗户,它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个事物,我们现代将它理解为一个整体,然而在古代,二者分别代表不同的事物。窗,即是窗子。在古建中对各个位置窗的称呼也是不同的,室和堂之间的窗子叫做“牖”;室北面的一个窗子叫“向”(《诗经》中的“塞向墐户”便指此);上古的窗子专指开在屋顶上的天窗。窗子的美,王国维的《扶南曲歌词》中间接表达了出来:“朝日照绮窗,佳人坐临镜”,窗在这里的使用增添了惬意秀境的美好状态。而“户”则是门,《尔雅》释户为室两旁的单扇房门。《论语·雍也》中的“谁能出不由户?”即是这个意思。《诗经》中“庶人,摹户”,指的是一般老百姓的门,以荆竹编扎,亦可称为“柴门”。柴门时候是成为山野村夫,贫寒之士家的象征。唐代杜甫就有形容,《羌村三首》之一云:“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宋代叶绍翁云:“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柴门”一次在句中有清静高雅的点睛之笔,可见在文学中建筑及其构件所体现的美给人一种别有韵味的享受。

门作为屋子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老子》曰:“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在古建中有很多的称谓。《尔雅·释宫》中有关门制有颇为丰富的解说,“閍谓之门,正门谓之应门,观谓之阙。宫中之门谓之闱,其小者谓之闺。小闺谓之阁,衖门谓之闳。柣谓之阈,枨谓之楔,楣谓之梁,枢谓之椳。枢达北方,谓之落时,落时谓之戺”这段话的意思是,古代宗庙的门成为閍。王宫的正门叫做应门。宫门之外有高台,高台上有望楼称为观,观就是阙。而宫中的门自然比整座宫城的们小,这宫中的门成为闱(“闱”是宫城中供皇族女眷所居宫殿的门),比闱门更小的是闺门,比闺门更小的是閤。其中阈是门槛,门限;楔是门两旁所竖立的木柱,即门框。梁是框上的横木,实际指门楣。门上有转轴叫椳(“椳”是支撑门中转轴的门臼),落时又名戺,是宫室撑持门枢之木。

(四)“门外”之秀

门外有柱有栏杆,《淮南子·说林训》言“山云蒸,柱础润”,这种浸人心田的画面:远处虚景的山云和近处实景的柱础相得益彰。栏杆又名“勾阑”(也作“勾栏”),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写到“其中大小勾栏五十余座,内中的莲华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这里的“勾栏”是宋元时期百戏杂剧的主要演出场所)。栏杆的秀姿在文学中甚多。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清平调》中的“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在诗文上,被称作“吴中四才子”之一的文征明,写《拙政园梦隐楼》中“回首帝京何处是?倚栏惟是暮色苍”,作者忧国情怀,抒发感伤的脆弱在“倚栏”处得以尽显。

(五)“瓦”之锦

另外与屋顶紧密相连的毋庸置疑则是“瓦”了,“瓦”的种类有很多,在文海的深处有各种关于“瓦”的阐述与描写。《唐书·宗室传》“齐物子复字初阳,为岭南节度使时,教民做陶瓦”,此处的“陶瓦”是“泥瓦”。《绀彩集》中“虢国夫人,夺韦嗣立宅,以广居室,皆复以木瓦。后复归韦氏,因大风折木坠堂上,不损。视之皆坚木业。”此乃“木瓦”的写照。更有一些悉数罕见的瓦是现代我们闻所未闻的,像《明一统志》中的“庐山天池寺,洪武间敕建。殿皆铁瓦”;《天中记一》中的“西域泥婆罗宫中,有七重楼,覆铜瓦”;《唐书·南蛮传》“王居,以金为甓,覆银瓦(《尔雅·释宫》中言“瓴甋,谓之甓。注,甋,甎也”,这是四个关于砖瓦的古字)”;另有“竹瓦”在《南征八郡志》中有:“岭南峰州冀令县,有大竹数围,任屋梁柱,复用之,则当瓦”;甚至有“布瓦”,《汉武帝故事》中说到“武帝起神明殿,砌以文石,用布当瓦,而涂漆其外,四门并如之”。相比之下,琉璃瓦便耳熟一些了,《谷跖集》“琉璃瓦,名缥瓦”,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明代十三陵与九龙壁都是琉璃瓦建筑史上的杰作。

(六)“礼节”之慧

中国是礼仪之邦,在古代,礼仪的要求遍布各处,房屋亦然。在古文学中有系统阐述古学者对住宅缜密思考的理论。北宋司马光所书的《涑水家仪》其中一篇有关居家杂仪的文章即是很显著的由重生活礼仪而考虑建造住宅的,“凡为宫室,必辨内外,深宫固门,内外不共井,不共浴室,不共厕......女仆无故不出宫门,有故出中门,亦必拥蔽其面”它在现如今徽派的中型以上的住宅中有明显体现;或是南宋袁宷的《袁氏世范三卷》中记述的治家和住宅兴造方面的篇论,如其中的“盖起造之时,必先与匠者谋”,或是“人之居家,须令墙垣高厚,藩篱周密,窗壁门关坚牢,随损随修”,或是“居宅不可无邻家,虑有火烛无人救应”,“居止或在山谷村野僻静之地,须于周围要害去处置立庄屋,找诱丁多人居之,或有火烛窃盗,可以相救应”等等。

在住宅形制方面,清代的林牧在《阳宅会心集》上卷“恪式总论”中言“屋式以前后两进两边作辅弼护屋者第一,后进作三间,一厅两室......以作主屋,中间做四字天井,两边做对两廊,前进亦作一厅两室”,这即是四合屋。谢肇淛在《五杂俎》中记“见人家多楼上架楼,未尝有无楼之屋也。记一室之居,可抵二三室,而又无尺寸隙地”,这里说的是台

院式的两层(或两层以上)楼。

(七)“服饰”之隽

像这种文学作品中侧面或者微角度表现建筑的还有者甚多,服饰也是同样的。中国服饰渊源流长,着装除了实质性的遮蔽和保暖作用外,在何时于何地着什么样的服装同样也是礼仪的一种体现。

帝王家的服饰在礼仪方面的体现是最为显著的。比如《周礼·春官》中提到了天子穿的六中冕服代表性的诠释了这一点。《周礼·天官·司裘》:“司裘掌为大裘,以共王祀天之服。” 云:“大裘,黑羔裘,服以祀天,示质”,《孔子家语·郊问》:“天子大裘以黼之,被衮象天,乘素车,贵其质也”,《周礼·春官·司服》:“祀昊天上帝,则服大裘而冕,祀五帝亦如之”,这里的大裘冕服是六种冕服里最复杂的一种,其玄衣上面绘有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玄衣上绣有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衣服上共有的图案就有十二种,相当繁琐了。“大裘”除了表面释义,在古代亦被诗者文人象征化为功能性强大的物质或精神表态,比如在唐代白居易的《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中写道:“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或是清代唐孙华的《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三中:“大裘百丈遮寒士,修绠千寻援溺人”等等都是表作者心中情思以寄托情感的代表。

这里的大裘冕服是天子祭祀时穿的,而随着天子所要做的事情的改变,相应穿着的衣服随之变化。比如在《周礼·司服》中提到的天子祭祀先王时穿的:“王之吉服,享先王则衮冕。――《周礼·司服》。司农注:“衮衣,卷龙衣也”。这里的衮冕服指的是衮衣和冕,即是古代帝王与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说文解字》解释到:“衮,天子享先王。卷龙绣于下常。幅一龙,蟠阿上乡(向)”。衮衣的玄衣详细覆有龙、山、华虫、火、宗彝,纁裳绣有藻、粉米、黼、黻共九章的图案,而古代上公穿的礼服,绣有龙纹。龙首向下,与天子礼服有别。后世称三公为衮服衮而朝(见《后汉书·张衡传》)。“享先公飨射则鷩冕”,鷩冕是天子在打猎的时候穿的,衣服上覆有七章图案(华、火、宗彝、藻、粉米、黼、黻);“祀四望山川则毳冕”,这是天子在祭祀天下名山大川时所穿的“毳冕”,其上共有五章图案(宗彝、粉米、藻、黼、黻);“祭射击五祀则絺冕”,絺冕是天子和诸侯在祭祀天地神、谷神、门户井、灶、中霤诸神所穿,上着粉米、黼、黻三章图案;“祭群小则玄冕”,玄冕这六种冕服中是最简单的一种,它是天子和诸侯在祭祀林泽、坟衍、四方百物时穿着的,其上玄衣没有绣着图案,纁裳只有黼一章图案。

古服饰除了规定场合方面的礼仪制度外,其不同种类衣服的做法也是礼仪方面的一个体现。比如《礼记·深衣》中“古者深衣盖有制度,袂圆以应规,曲袷如矩以应片”,这句话指的是袖口圆如规,领口方如矩,象征君子行为规矩方正,合乎礼仪。《觚不觚录》(明朝,王世贞)中言袍子的形态:“腰中间断以一线横之,谓之程子衣,无线道者谓之道袍,又曰直缀”;衫由袍演变而来,最大的特点是衣身和袖子都很宽阔长大,袖口敞开无袪,这一特点在《宋书·周郎传》中“凡一袖之大,正断为两,一裾之长,可分为二”处尽的体现。在古服饰中仍有无袖种类的衣服,比如《事物纪原》中提到的“隋大业中,内宫多服半臂”,这里的“半臂”指的是无袖的外套;另有《元史》中记载:“又制一衣,前有裳无衽,后长倍于前,亦无领袖,缀以两绊,名曰:‘比甲’,以便弓马,时皆仿之”,这里的“比甲”值得是无袖长外衣;再如《尚书正义》中的“甲胄”,“甲胄,秦世以来始有铠,兜鍪之文。古之作甲用皮,秦汉以来用铁。铠鍪二字皆从金,盖用铁为之,而因以作名也”。这些服饰的命名或是由来是有着社会性与历史性的,不同朝代,或是同一朝代不同等级阶层给予其命名或规定是不同的。

随着研究一步步深入,该项目点最终页豁然开朗了。在众多古文学作品中,或是记人或是叙事,在古建筑或是古服饰方面或大或小的角度透露着该时代的人文景观与历史文化特征。大角度指专门叙述解释建筑或服饰方面的书籍,比如建筑方面的《尔雅·释宫室》、《一

家言·居室部》、《涑水家仪》,服饰方面的《礼记·深衣》、《尔雅·释衣服》等等;小角度则是文学典籍里面侧面带出的有关建筑或服饰方面的关键字词,这方面在众多古文学作品中均有体现,凡是记述人物、地点等或是寄情于物、托物言志等方面均会提到古服饰或是古建筑的某个构件。

像此类的角度比比皆是,项目的研究意义便是希望通过此切入点学习得到的结果激发对古文化感兴趣的志同道合者,使他们在阅读之时去感受文学和艺术相映成辉的趣味,将自己的现代之情融合至古文化中,不畏芜杂,但求情之所至。这将是一个“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的滋味。

参考文献:

[1]《尔雅》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2011.02 [2](清)方玉润,朱杰人 《诗经·大雅》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9.06 [3] 李渔(清)《一家言·居室部》中国建筑工程出版社 2010.01.[4](汉)朝许慎撰,(清)段玉裁 《说文解字》 中华国图书出版社

上一篇:大学市场营销学下一篇:曾仕强情绪管理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