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写生考察报告

2023-05-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北京写生考察报告》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北京写生考察报告

写生考察报告

班 级: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专业采风实习》考察报告

一、徽派建筑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11日——2016年4月18日 考察地点:安徽黟县歙县等地的古村落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对皖南建筑的直观感受,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提高对传统建筑的认识与理解。

1、徽派建筑特点

1.1徽派建筑特点——马头墙

徽派建筑的特点最重要的是马头墙。马头墙,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因形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马头墙的作用:防火、防风、好看。富有有象征性,寓意不错。(如图1)

图1

1.2徽派建筑特点——白墙黛瓦

反正就是白的墙,屋顶是黑漆漆的。著名的就是长这样的:(如图2)

图2

2、徽州古建“三绝”

徽派建筑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建祠堂、牌坊,我说了嘛,人家是儒商,重礼制。建筑方面有严格的区分,不能随心所欲。 2.1祠堂

徽派风格的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类型。而且一般都富丽堂皇,气势恢宏。一般规模均较宏大,由山门,享堂,寝殿等多进集组而成,梁架雄伟。 2.2牌坊

棠樾牌坊群为鲍氏家族建于明、清两代,按忠、孝、节义顺序排列。明代三座,清代两座,四周衬以古村落,文会书社,古祠堂和田园风光。矗立在棠樾村头的石牌坊充满了封建时代的色彩,但从牌坊的建筑艺术来看,又凝结着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艺。

只有官绩显赫、孝行义举突出的人以及贞女烈妇,才有资格享受。题名坊一般建在府邸、书院、祠堂、墓门道前,作为庄重、权威的标志。 2.3徽派民居

徽派民居大多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充分发挥通风、透光、排水作用。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

3、内饰“三雕” 古徽州三雕是指具有徽派风格的的木雕、石雕、砖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的简称。主要用于建筑的装饰以及古式家具、屏联、笔筒、果盘等工艺雕刻。三雕的图案取材丰富,主要包括掌故传说、飞禽走兽、祥云花卉等,以借图喻意、状景咏物,妙作佳品极多。

砖雕大多镶嵌在门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块的青砖上雕刻着生动逼真的人物、虫鱼、花鸟及八宝、博古和几何图案。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主要地位,表现在月梁头上的线刻纹样,平盘斗上的莲花墩,屏门隔扇、窗扇和窗下挂板、楼层拱杆栏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头等。内容广泛,题材众多。

4、总结——徽派建筑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第一,徽派建筑较为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这一点在现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尤为重要。城市化的生活减少了人与自然的接触,通过环境艺术设计,可以让人们更多的与自然接触。

第二,徽派建筑中所采用的木雕、石雕和砖雕大多都是就地取材,既不浪费资源,也节省运输增加的劳动力需求,这一点在当代的环境艺术设计中也非常重要。

二、苏州博物馆考察

考察时间:2016年4月21日 考察地点:苏州博物馆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通过参观苏州博物馆,开拓自己的视野,从大师的作品中,汲取他的设计思想,学习他巧妙的建造手法。结合自身所学专业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相关建筑优缺点。

1、苏州博物馆建筑概况与总体布局

苏州博物馆新馆建筑馆址选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设计者为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贝聿铭先生。为了尊重古城的历史风貌,博物馆新馆的建筑采用地面一层,地下一层的形式。新馆分三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前庭、中央大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区;东部为次展区及行政办公区。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与东侧的博物馆旧馆忠王府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占地面积约10700平方米。整体布局及空间处理是从传统苏州园林的精髓中提炼出的造景设计。有池塘、小桥、亭台、假山、竹林等,空间的处理上也使新馆倍觉自然、深远、空灵,给人感觉景致多变,观之不尽。(如图3)

图3

2、苏州博物馆建筑风格

苏州博物馆整体为几何结构、硬朗而明快的线条,玻璃、钢铁、水泥、木头等多种质料混搭,黑、白、褐三色的主体色调,营造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在博物馆内部的地下一层与地上一层的楼梯间是一个水幕墙。水流沿石墙面翻卷出条条白色水花,跃入下面的池水中,登楼踏阶,清心赏目。整个博物馆的色调以传统的粉墙黛瓦为基本元素,在错落有致的建筑布局中,用色泽更为均匀的深灰色石材做屋顶和墙面边饰,与白墙相配,清新雅洁,给江南建筑符号增加了新的诠释内涵。在建筑构造上,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玻璃和开放式钢结构可以让室内借到大片天光。苏州博物馆既传承了古典园林的风格,又不乏现代建筑风格的独特个性。(如图4)

图4

3、苏州博物馆文化理念及建筑设计技巧

博物馆的设计借鉴了江南园林的立窗借景,窗外的“美”在不露声色的刻意中展现。此外,凡有供人休憩之处,都是大块的落地玻璃窗,窗外翠竹成荫、池鱼游弋、片石苍远,可谓几步一窗,一窗一景,移步换景。博物馆里还有一间复原的宋代苏州民居厅堂,茅草屋顶,竹夹泥墙,笔墨纸砚,桌椅几案,全部精心还原再现。光与影,它能让室内室外环境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而在苏州博物馆,贝老先生再一次让光影成为了空间的主角。在建筑的中庭,阳光让整个空间充满祥和与大气。

4、参观学习体会

在整个参观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苏博的屋顶的造型。苏州博物馆保留了江南园林的特点,运用了全新的表达方式,错落有致的新馆建筑以深灰色石材为屋面和墙体的边饰,与白墙相映,雅洁清新。一反传统的叠石假山,采用些较有纹理的石片和石块,与传统湖石“瘦、皱、漏、透”的审美特点迥然不同,但各显奇趣,与水中倒影难分轩轾,构成一幅新颖的山水图景。从传统艺术中汲取精华,加以创新运用于现代建筑中,将传统艺术升华,使我们更充分地体会到传统艺术的魅力。

三、苏州园林考察——拙政园

考察时间:2016年4月21日 考察地点:拙政园 考察形式:速写、摄影

考察目的:

1、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2、培养对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和观察力;

3、加强对园林的了解和对环境艺术设计的掌握能力。

1、拙政园布局分析

拙政园全园占地约52000平方米,分为东、中、西和住宅四个部分。住宅是典型的苏州民居,布置为园林博物馆展厅。拙政园中现有的建筑,大多是清咸丰九年(公元1850年)拙政园成为太平天国忠王府花园时重建,至清末形成东、中、西三个相对独立的小园。

拙政园形成的湖、池、涧等不同的景区,把风景诗、山水画的意境和自然环境的实境再现于园中,富有诗情画意。池水以闲适、旷远、雅逸和平静氛围见长,曲岸湾头,来去无尽的流水,蜿蜒曲折、深容藏幽而引人入胜;通过平桥小径为其脉络,长廊逶迤,岛屿山石相呼应,使貌若松散的园林建筑各具神韵。整个园林建筑仿佛浮于水面,加上木映花承,在不同境界中产生同的艺术情趣。

苏州拙政园在布局上属于风景式园林。拙政园具有江南古典园林所特有的艺术特色:依造地势,顺其自然;布局灵活,变化有致;流动渗透,明暗开合;虚实结合,小中见大;诗情画意,意境悠远;曲径通幽,若隐若现。(如图5)

图5

2、拙政园水体分析 拙政园以水见长。据《王氏拙政园记》和《归园田居记》记载,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之。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早期拙政园,林木葱郁,水色迷茫,景色自然。园林中的建筑十分稀疏,仅“堂

一、楼

一、为亭六”而已,建筑数量很少,大大低于今日园林中的建筑密度。竹篱、茅亭、草堂与自然山水溶为一体,简朴素雅,一派自然风光。拙政园中部现有山水景观部分,约占据园林面积的五分之三。池中有两座岛屿,山顶池畔仅点缀几座亭榭小筑,景区显得疏朗、雅致、天然。这种布局虽然在明代尚未形成,但它具有明代拙政园的风范。

3、拙政园建筑空间分析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

拙政园的空间层次是最为讲究的,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这个园林堪称是大型的江南私家林园。这种大型的私家林园空间的构图必须注意多视野层次,这些先前的建筑制作者们都考虑到位了,在次园中,采用的手法是流线层次与逻辑层次相结合。一条长长的里弄从东北街道尽端便是个入口建筑要门,进门后“开门见山”,以假山“障景”,造成非视野性层次。绕过假山,豁然开朗,这里的景物一目了然,可以说是个丰富的单视野层次。可以看到远香堂,南轩,荷风四面亭,池水,小山,见远山,香洲等,然后可供选择路径有东,北,西三条,仍由你选择,这就不同于其他建筑了。再从逻辑层次来说,真可谓园中有园。其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小园,如东南角的枇杷园,西部之园也是自成一体。还有更小的层次,即小庭院,如海棠春坞,玉兰堂等。可以说明空间的层出不穷,情趣无穷,这就是空间的层次手法、另有一处是,小沧浪,是拙政园中单视野层次的佳处。人在小沧浪,通过小飞虹可以看到荷风四面亭,这个景也属于最经典的层次手法的。整体来说它的空间逻辑关系是非常之清楚的利用一些小品建筑和绿化,或者水源来组织空间,所显现出来的情趣是非同一般的,这些空间的层次感和现代建筑之美学是相辅相成的。游乐于其中真的不难感受它独特的空间逻辑,并和中国山水画紧密结合起来,加之以今义的理解,不管是它的脉络联系和审美来说是非常之完美的。

4、参观学习体会

通过对苏州园林的考察,我知道苏州园林是城市中充满自然之感的“城市山林”。身居闹市的人们一进入园林,便可享受到大自然的“山水林泉之乐”。在这个浓缩的“自然界”,园内的晨暮变化、春秋草木枯荣以及山水花木在四季的变化,使人们可以“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我国传统造园艺术极具迷人魅力,不论是谁,只要身临其境都会为其感染。

四、总结

通过这一次的外出采风,我获益匪浅,不仅领略了我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更加观赏到了江南水乡园林的秀气精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参观苏州博物馆。贝律铭大师设计的苏州博物馆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化宝库中极其珍贵的,其中各个经典的设计更是我们学习设计的典范,不管是对空间的运用还是对光线的捕捉都是令人叹为观止。虽然中途坐车很累,但是我们看到了很多以前没有看过的风景和建筑,体味了安徽和江苏的风情,足以消除我们的疲惫。我相信这次写生采风的经历对我将来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还是生活的设计都会有决定性的帮助。

第2篇:写生考察报告

安徽宏村、西递是大学第一次写生的地方,我认为出外写生既是一种实践的教学方式,也是对我们学业进行考察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这次安徽宏村、西递写生之行是非常有意义的,不仅使我的速写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也使我了解了宏村、西递的特色文化,见识到了它们独具的气息风格。

安徽宏村、西递是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召开的第24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写生之前,老师陪同我们先领略了宏村、西递的古文化建筑以及优美景观。

西递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其中村头有座明万历六年建的三间四柱五楼的青石牌坊,是胡氏家族地位显赫的象征。村中有座康熙年间建造的“履福堂”,陈设典雅,充满书香气息,厅堂题为“书诗经世文章,孝悌传为报本”、“读书好营商好效好便好,创业难守成难知难不难”的对联,显示了儒学向建筑的渗透。村中另一古宅为“大夫第”,建于清康熙三十年,楼额悬有“桃花源里人家”六个大字。

西递集中展现了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徽派建筑风格,同时又是安徽名胜,黄山脚下一个古朴而幽雅的小山村,这样一个建筑史上独具风格的地方是我们学设计专业的人所向往的。

西递村,村子的平面布局呈船形,宗祠位于村子的中部,组成船的中心,村中石板路上矗立的十三座牌楼,一幢一幢的徽式砖瓦房构成了这庞大的船体。西递人善于“以商从文,以文入仕,以仕保商”,文人、高官、巨商层出不穷。

作为中国传统民居的典型,以西递、宏村为代表的徽州民居,不但浓缩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文明和合院文化,更以其建筑匠意与装饰心巧诠释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丽与奇绝。而这两个早在1999年12月就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村落,是徽州社会的缩影,是徽州人魂魄所系,也是解读是徽州文化的窥镜。

走进西递古村,工艺精湛的石雕作品随处可见,成为一大特色,每户人家风格各异的透窗和房中的柱基础,都是用青石雕刻而成,其描形仿物,构思奇巧,惟妙惟肖,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

西递古雕的代表作当数胡文光牌楼,牌楼由四根石柱支撑,中间两柱有两对倒爬石狮,形象生动,气势威猛,牌楼四柱间的横梁、月梁和梁托上,都有精美的浮雕,有象征吉祥如意的“麒麟嬉逐图”,有象征福禄双全的“鹤鹿同春图”,有象征五子登科的“五狮戏球图”,还有象征权势的“虎豹呈威图”等,其间十二个人物图雕更是栩栩如生、神采飞扬。

西递又有大量的砖雕,砖雕工艺被广泛用于门楼、门罩、屋檐、花墙、栏杆、漏窗、屋脊等部位。其为采用特技烧制而掷地有声、色泽纯青的水磨青砖,精心细琢成坏之后镂雕而成;再是用人工按程序用严格筛选后的泥土,在规定的泥土湿度之内,模压成型,烧炼胚胎,才能制成我们今天看到的砖雕。砖雕多采取圆雕、透雕和浮雕的混合手法,层次深入,立体感强,细腻流畅匀称,取材广泛,生动逼真,寓意多耐人回味。砖雕是明清以来西递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组成部分,在西递的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等建筑物上,无不镶嵌着形态各异的青砖雕刻,虽经岁月磨砺,风雨剥蚀,但仍然是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芭。

最不可忽略的木雕,是西递古民居以及祠堂、庙宇内部必不可少的装饰。如窗槛、窗扇、花门、阳裙、雀替、梁垫、栏杆、斜撑、斗拱以及梁、枋、柱等均以木雕装潢。木雕除了精雕细琢之外还要镏金绘彩,显示富丽堂皇。通常雕刻有八仙过海,狮子滚球,合和如意,山水园林,亭台楼阁,鸟兽鱼虫,人物戏文及几何或写意图案。

西递“三雕”,终成三绝!绝就绝在其人物栩栩如生,其花卉犹在怒放。西递古村民居属典型的徽派建筑,在建筑学、建筑工艺、环境营建等方面非常突出,从房屋设计、室内装饰、环境美化和资源利用都体现了极高的水准,表现出道德观、审美观、价值观的和谐统一,有鲜明的中国地域建筑特色。西递是个幽雅的地方,幽雅的让人心颤。

徽州的文化不仅体现在人文的文化上,而且在古建筑上体现的更是淋漓尽致。徽州古建有“三绝”,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号称“古建三绝”。其中民宅建筑最吸引我的眼光。传统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间式,一般为三开间、内天井,民间俗称为“一颗印”。平面布局对称,中间厅堂,两侧厢房,楼梯在厅堂前后或在左右两侧。入口处形成一内天井,作采光通风用。在此基础上建筑纵横发展、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厅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说是两组三间式相向组合而成,可分为大四合与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厅与后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前厅是三间式,但地坪较高,为正厅堂;后厅亦为三间式,但进深可略浅,地坪面较前厅低。前后二厅以厢房相连,活动隔扇,楼梯间有设于厢房的,也有设在前厅背后的。内部木板分隔,外墙均为砖墙出山马头墙。天井则跟据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这种大四合式住宅前后均有楼层。小四合式前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后厅则为平房,也更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后厅,而作为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前厅背后。大厅式住宅的大厅,主要是用于迎接贵宾、办理婚丧大礼和开展祭祀活动等,也作为日常起居场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体部分。大厅多为明厅,三间敞开,两根圆柱显示着大厅的气派。也有用活动隔扇封闭的,以便于冬季使用。一般大厅设二廊,面对天井。大厅式住宅可从正中入口设屏门,平常从屏门两侧出入,遇有礼节性活动则由屏门中门出入。也有在侧面开边门出入,天井下方则设客房。还有由正门出入,门两侧设二厢房者。穿堂式又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相连,为由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大部分为木地板,小三间与大厅背向,入口则由大厅正面隔屏的两侧门进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两个小房间,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这种穿堂式建筑比正式三间式小,有天井采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习俗。有的大户人家宅屋成片相连,一百多个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几种基本格局的拼接组合而已。

最让我流连忘返的是西递的古民居外高内敞的住宅格局。西递的住宅普遍以高大外墙封闭,采用硬山做法,山墙高出屋面,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称为封火墙或马头墙。马头墙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徽州的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排布于街巷两侧的住宅,平面规整紧凑,基本形式多作内向矩形,堂、厢房、门屋、廊等基本单元围绕长方形天井,形成封闭式内院。一般正屋面阔三间,中间堂屋为敞厅。堂屋前两侧的廊屋亦向天井开敞,明末以后或装置木门。大门置于中轴线上,也有经山墙一侧门道进入住宅的。

天井是一个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间,由

二、三层房屋围合而成,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功能。也可以天井作为一个居住单位,沿纵、横方向延展,常以纵向为进,在“凹”形(俗称“一明两暗”或“明三间”)、回字形(俗称“上下对堂”)平面基础上组合成“H”形、“日”字形等平面。横向为列,以狭弄(亦称火巷)连接,狭弄则联系街道。

大门位于第一进照墙的正中。第一进正屋的明间称前厅,第二进正屋的明间为后厅。以前厅为尊,祭祀、议事等活动均在前厅。经前厅太师壁后,有门通后进。后进地坪高于前进,取前低后高的地势,称“步步高”,以求吉祥。厅的左右为卧室。前后两厅太师壁后均为楼梯。前廊右侧有门通别厅、厨房和杂房。住宅正立面强调左右对称,正面墙呈水平直线,或者两侧高墙向内中心递降形成井口,这样不仅有利于住宅内部采光通风,而且很自然地将人的视线集中到入口。

西递的建筑文化无尽无穷,而我们只有几天的时间来了解,仅仅几天的时间,从每天不曾间断的写生中让我明白,艺术需要一种勤奋的精神,一种刻苦的态度,要多思多想,深入生活,不断从身边提取艺术元素,让我们的艺术画面更加具有审美性和真实性。

有趣的是,近人多将此楼当作古装戏中小姐择婿“热抛绣球”所在,现已成为西递村举办此项民俗活动的场所。“大夫第”门额下还有“作退一步想”的题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此村为国内古民居建筑群所罕见,堪为徽派古民居建筑艺术之典范。

我们在游历过程中深深的被宏村、西递的独具风韵所吸引。在对宏村、西递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后,我们开始了写生之旅。在这写生的人特别多,一路走过去随处可见。我们看到许多大师级别的人在这写生画画,他们的独特的画画手法真是太让人赞叹了,使我们真正的开了眼界,得到了见识。我的速写水平可以说是很差的,从高中刚开始练速写,我就经常偷懒不练导致我现在的速写水平很烂。对于速写我了解的太少了,建筑速写也是在大学初次接触的,刚接触这门课的时候我真是头疼不已,因为我看着画根本就无从下手,然后只能慢慢的临摹。随着每天逐渐的临摹我的速写水平有一定的进步,可是当出去外面写生的时候才知道自己真的是什么都没学会,选景定位更是一脸迷茫,当学校说出去写生的时候,说实话当时心情是很矛盾的,想去的同时又担心自己到那画不出作业,也担心速写水平得不到提高可到宏村呆了几天以后,我彻底改变了当时的想法,在写生的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我的速写水平得到了很大的进步,画起来也是比较得心应手的。从最初的线条生硬到线条随意流畅,慢慢的画出了自己风格。每次看到别人画的特别棒的时候打心眼里是羡慕的,因为可以把喜欢的场景完美的表现出来,我个人觉得画画不仅仅是展现出完美的画风,更重要的是要融入自己的情感,展现出自己的风格。在外面写生的时光里,我们每天清早听着鸟叫声起来,在大自然的优美环境中画画,感觉真的是特别的惬意,身心都得到放松,感觉画出来的速写风格也变得轻松洒脱。每天日复一日的生活过的轻松而愉快,每天晚上老师点评和指导,对我们真的有很大的帮助。不过很遗憾的是时间过的太快了,转眼我们已到了该回去的时间了,真的听舍不得离开这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我想我是会留恋这个地方的。

在我们初进入宏村之时就被它复古的建筑和浓厚的文化气息以及成片的油菜花海深深的吸引住了,再加上清新的空气和淳朴的民风,当时真感觉自己犹如进入世外桃源一样。进入宏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南湖的优美景色,南湖中间的石拱桥最为显眼。听着讲解员给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落以及古代官商的事迹,了解到宏村始建于北宋,距今已近千年历史,原为汪姓聚居之地。古宏村人独出机抒开"仿生学"之先河,规划并建造了堪称"中华一绝"的牛形村落和人工水系,统看全村,就象一只昂首奋蹄的大水牛,成为当今"建筑史上一大奇观"。

全村现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40余幢。民间故宫"承志堂"富丽堂皇,可谓皖南古民居之最。从村外自然环境到村内的水系、街道、建筑,甚至室内布置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的原始状态,没有丝毫现代文明的迹象。造型独特并拥有绝妙田园风光的宏村被誉为"中国画里乡村"。

其中宏村百幢古建筑中以“承志堂”最为有名,它是清代盐商营造,占地二千多平方米,为砖木结构楼房。此房气势恢宏,工艺精细,其正厅横梁、斗拱、花门、窗棂上的木刻,次繁复、人物众多,人不同面,面不同神,堪称徽派“三雕”艺术中的木雕精品。据史料记载,“承志堂”是黟县境内保护最完美的古民居,到此参观的国内外游客,无不为之倾倒。宏村水系的独特设计也堪称一绝,是依牛的形象设计的,引清泉为“牛肠”,从一家一户门前流过,使得村民“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渠”。宏村的居民胡同蜿蜒曲折,是最为容易迷路的,当地居民告知要是在胡同里迷路只要跟着每家每户前面的小溪走就可以找到出口,这设计可谓是建筑艺术一绝,独具特色。

我们随着导游领略过宏村的古文化以及优美景观,又走进了西递的古文化建筑。西递是黄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游景点,村边有水西流,又因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称。经导游介绍我们了解到西递始祖为唐昭宗李晔之子因遭变乱,逃匿民间,改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历经数百年社会的动荡,风雨的侵袭,虽半数以上的古民居、祠堂、书院、牌坊已毁,但仍保留下数百幢古民居,从整体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征。

我认为写生不仅仅是学业上的提高,也是集体的团结。学校安排这门课程是为了锻炼我们。我们写生的目的是:

一、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二、培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三、锻炼自己的表现技法,加强对速写的掌握能力;

四、增加班级集体荣誉感。这些目的在我们集体努力下得以实现,但我们还是有很多的不足,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也有待提高。学校给我们这次外出写生的机会,把握这次机会我们学会了也懂得了许多。

写生使我对这门课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有些平凡的的事物尽管平凡,但它是美的,要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的观察力去研究美,用我们的表现力去表现美,去对自然风景和环境进行美的提炼,不再漫无目的的去做一件事,就像老师说的那样,即使是不画也不能为了完成任务而匆忙地乱画,因为那根本就不能算是作品,只是为了作业而做的。所以说艺术也是一门哲学,从中可以体会出人生的哲理。

总之,我们学校这次社会实践教学对我们的帮助是非常重大的。因为艺术离不开生活,我们从生活中表现出艺术,才是真正平凡中的不平凡美。我非常喜欢这次写生之旅,使我受益匪浅。

姓名:谢诗瑶 学号:12427310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3篇:西安写生考察报告

2011年9月23号至9月28号,我们美术学院在王豪,王蓉等老师的带领下,在古城西安进行了历史遗迹实地考察

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代表。直至今天西安仍是陕西省的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新欧亚大陆桥中国段和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由于古都西安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因此,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西安确定为世界历史名城

24号早上到达西安,当天我们就来到了大雁塔——思古人 初到西安这样的大城市,完全迷失于这城市的古韵之中,当地人教会了我们简单的实识路方法,其中一个地理标志就是大雁塔。 该位于西安南郊雁塔路南端的慈恩寺内,只需要从火车站往南直走就可以找到了,对于初来咋到的我们,已经很明朗了。大雁塔是现存最著名的古塔,被视为古城的象征。其实大雁塔全称为“慈恩寺大雁塔”,是一座寺内塔,先有寺后有塔,那么就不得讲到慈恩寺了,据史记记载,慈恩寺始建于隋开皇9年(公元59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唐高宗李治做太子时,为报答生母文德皇后的恩慈,奏请太宗重修而命名“慈恩寺”。

大雁塔是一座楼阁式砖塔,高64.517米,底层边长25米,塔身呈方形角锥体,外部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大小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UPI螺旋木梯可盘登而上。相对比于泉州开元寺的镇国塔,它更高大,也更具有历史沧桑感。

随着木楼梯盘旋而上,在塔中随处可见古人的留诗题名。在唐代“雁塔题名”是学子们的梦想。每次科举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除了戴花骑马游遍长安之外,还要雁塔等高,象征由此步步升高,平步青云。唐代伟大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登上雁塔,写下了“慈恩塔下提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站到最高层,分别四个不同的角度往外看去,各拥有独特的风景,古长安的棋盘状的形状映入眼帘,不得感叹这是一座特别的古城。

对于西安,我们考究的就是它的整个城市了。从古到今,这座城市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走进西安,就仿佛是回到了过去,回到了唐朝。总想在大明宫里走上一圈,想到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帝和她的女儿太平公主,谁又不想看看她们在这里留下的痕迹。

西安是一个沧桑与现代并存的城市,一个以灰色赫石色为主色调的城市,单是从它的交通就可以看出来。抬头一望就可以看到不远处有山,而来到这样宽阔的关中平原,一望万里平川,既然让我感到兴奋不已,反而为自己的“无知”而感到可笑。肥沃的土壤,孕育着顽强的生命,这也使这块土地受青睐于历史上的13个王朝在这里生根发芽。西安另一个吸引我的就是它那棋盘状的交通模式,像一个魔镜似的,照出了西安原来的面貌。以钟楼中心,贯穿其中的南北轴线和穿越东西大街的“十”字型格局,把整个城市分为了若干块,这让我讶异,虽然早已闻之但亲眼见了还是感到土地恩慈的伟大。即使如此,西安的交通还是让我不敢恭维,印象中的堵车是不只超过1小时了,不过也感谢这次的堵车,让我们艺术独特的巴士应运而生,给旅途增加了不少了乐趣。

26号,我们学生自己来到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华夏宝库陕西历史博物馆是中国大型国家级历史博物馆,前身为1944年6月成立的陕西省历史博物馆,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4A级旅游景点。

不同于其他热门的景点,陕西历史博物馆是免费向外开放的,但一天的人数有限制,因此我们一大早就浩浩荡荡地来在博物馆排起了长队,100多号人总是吸引路人注意的,但我想博物馆里的文物更是吸引人的。

博物馆按主题进行文物展览,人很多,我们一行人总只能掂起脚尖才能勉强看到文物,后来就直接尾随在一个日本旅游团的后面,听着导游讲解,但我们忘记了我们不懂日语。从这个实例中我们就可以陕博的魅力之高,世界各地的人都向它涌来。说到这,我们不得不提到日本这个国家,日本这

个民族具有很大的模仿、学习能力的自觉性,日本的建筑几乎是放唐朝而建,特别是京都,奈良仿长安而建,因此,在西安看到日本旅游团请不要惊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秦始皇兵马俑坑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墓,位于西安以东的临潼县境内,不远处就骊山,这座神奇富有秘密的山岭。《锦瑟》中的“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隐约得探出者这骊山的神秘,我们也有幸目睹它的神奇,难怪秦始皇嬴政选择将死后的自己安放在骊山中。骊山神秘在于白天有太阳的时候反而不能目睹它的风采,而必须在阴天的时候才能望见远处隐隐约约的骊山的几处绿处。一年四季,年复一年,骊山的神奇就是这么名扬远播了。

最后一天,也就是28号,我们考察了兵马俑。秦兵马俑博物馆位于酉安市东35公里处,秦兵马俑博物馆于1979年10月1日开馆至今,已有为效众多国家的党政首脑都参观过这个博物馆,更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外游客不远干里来参观这个人类奇迹。

法国总统希拉克曾留言说过:“世界上原有七大奇迹,秦兵马俑的发现,可以说是第八大奇迹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也说;“这是真正的奇迹。全世界人民都应该到这里看一看。”从这些高度凝练的话语中,我们不难看出秦俑的历史价值及艺术价值。

这些俑是1974年3月西杨村农民们在打井的过程中发现的。据村里的老人讲.早在明朝,就有人在这里发现了秦俑。有一天,住在村里的难民在村外空地上订了一口井,井水清澈,甚是喜人,可是第二天他们却发现井底的水不见了。他们中胆大的腰系绳子,下去查看。不一会儿.井里传来惊叫声,上面的人暖紧把井里的人拉上来。这人说,他看见一个站立着的、身穿盔甲的怪物.伸手要抓他。听者都非常害怕,想赶快用土回填那口井。但他们最终决定报告文物部门。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通过导游精心,仔细地讲解,我们对兵马俑的了解就更为细致了。兵马俑的数量是我们为之震惊的最大原因。现在我们也仅仅看到的是它的其中几个坑,但是已经非常惊叹了,更何况这才是秦始皇陪葬品的万分之三啊!

兵马俑的数量之多,所以人们感觉到壮观,我倒是感觉这又点像是秦朝的波普艺术啊!

兵马俑的制作工艺也是非常精湛,马俑多用模塑结合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作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划加彩,有的是先烧后接,有的是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秦始皇兵马俑整体风格浑厚,健美、洗练。如果仔细观察,脸型、发型、体态、神韵均有差异,从中可以看出秦兵来自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民族,人物性格也不尽相同。陶马双耳竖立,有的张嘴嘶鸣,有的闭嘴静立。所有这些秦始皇兵马俑都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经过考古专家们的勘探、鉴定.秦捅馆内的

1、

2、3号坑被确认为案始皇棱的陪葬坑。从1974年到1979年,经过5年的艰苦努力,在1号坑遗址上矗立起一座气势宏伟、结构科学的建筑物。这就是1979年10月对国内外游客开放的素兵马俑1号坑。3号坑在1989年9月27日——世界旅游日对外开放。现在,在2号坑的遗址上,一座大理石建筑又落成了,它于1994年11月开始接待游客。从此,3个俑坑全都被保护在建筑物里,不再经受风吹日晒雨淋。在供游人观看、怀古的同时,考古工作者们还在这里继续发掘整理兵马俑。

那些穿窄袖战袍外套,披挂齐腰短甲,脚登紧带兽皮鞋,头戴防风妇的,显然是机警的骑兵。那个左脚着地,s膝弓起,右腿脆地,有脚底向后翘起的为跪射佰。

他双目乎视前方,神情专注。这个涌鞋底的针角,两头细致续密.中间疏稀.完全符合历支真实。在五六十年代的陕西农村,很多农民仍喜欢穿这种挂、只是鞋尖不向上朗翘而已。几乎每个捅的衣襟上都刻有工匠的姓名,这符合“物勒工名,以考其诚”的制度。我们今天实行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制度,秦人2000年前就已采用了。

当然,按兵马桶是借庞大的军队,来显示秦始皇灭六国、建立统一帝目的雄心壮志酌。这些兵涌手执短兵器、长兵器和远射兵器,如剑、铱、吴钩、矛t戈、曼、裁、铰、弓、弯等。这些兵器主要是用铜和锡做成的,经分析里边还含有其它13种稀有金属。为防止兵器生锈,案人在兵器表面徐有一层铬盐氧化物,这种镀铬技术在本世纪20年代才由檀国人发明出来,而我国在2000多年前就开始在兵器上镀铬,这实在令人叹跟。现已出土的弯机,分小、中、大三种类型。

前两种舀机,案兵用手拉弓弦就可以,而大型弯机,荣兵必须借助杠杆.才能将弓弦下面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拉到扳机上。大型露机的射程为600多米,可比得上一支老式步枪了。

下面是1980年在案陵西边18米处发现的两乘青铜车马。

一号车马为驷马高车,二号车马为骡马安车。韧发现时,这两乘车马破损严重,尤其是供秦始皇灵魂乘坐的安车,已破碎成1500多片.经考古工作者修复后,现在,它们看上去完好如韧。

两乘车的车、马、人都是仿照真车、真马、真人,按比例缩小二分之一制成的,仅安车上金银饰物就有1720件,重达7公斤。钢车马给人的不仅是艺术享受,更为重要的是.它们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铜车马是我们了解、研究秦朝车制、冶金铸造技术、工艺水平等不可多得的实物资科。虽然.英雄一世,创立无数伟绩的秦始皇——赢政早已去世2000多年了,但是,他的伟绩,以及现存的兵马桶留给人们的思考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能从上述事物中吸取些什么呢?我想,敢创历史先河、为国家统一不惧死亡的铝赂和勇气是我们应该吸取和仿效的。一代伟人赢政横扫六国、统一中国的非凡气度和魄力仍不失为我们今天克服前进路上的障碍的巨大动力。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想要富强,没有这种气魄是不行的!

观看后秦始皇兵马俑,你就不能感叹古人那超越的智慧,同时也为身为今人的自己感到强烈的自卑和鄙视。秦始皇兵马俑的发现同样具有很强的偶然性,或许是秦始皇想早点让世人见识下秦代的繁荣和昌盛吧,刚出土的陶俑和铜马车,颜色鲜明,形象逼真,连头发丝都可清晰可见,我们不得感叹到现今的我们为何就再也建造不出这么高技术含量的工艺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秦始皇兵马俑。

通过我们的这次外出考察课,对我们古代伟大的艺术珍品观光和欣赏,对我们的艺术欣赏观和审美观都有很大的帮助。也正因为如此,才让我对古城艺术更加的了解,不仅仅从中学习到,雕刻美,书法美,绘画美,图案美等等。以后的创作中也回有所感悟,将明间艺术与我们的作品相结合,这样我们的作品才有品位。

第4篇:敦煌写生考察报告

一进校就了解到大三下期会去敦煌考察,日子一天天临近,心情是越来越激动到了六月二十八号这天都是分分钟数着过的,同学们也都是如此,终于到了下午出发去火车站当天的阳光,温度也是很给力,那个热的,到了火车站分发车票,后车上车,火车开动,我人生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卧铺,一个班的同学都在一节车厢大家一路上欢声笑语,从重庆出发途径四川 西安 天水 西宁 兰州 一直到嘉峪关一路上领略到青山绿水,一望无际的戈壁滩,大草原牧场只能说太美了,一天一夜晚八点终于到达第一站嘉峪关,接待我们的是“飞天”导游,第二天旅途正式开始。

第一天到达嘉峪关,我们也正式踏上了“丝绸之路”,去感受一千多年前的繁华,来到嘉峪关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城市好安静马路好宽,人好少。后面才从导游哪里了解到他是1965年一城墙名命名修建起来的城市,是一座没有历史的城市,大多数市民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钢铁工人,我自己挺喜欢这座城市的安静没有大城市的喧嚣,这边要十点左右才天黑,第二天一大早就到了嘉峪关城墙,爬上城墙踏着几百年前城墙上的地砖眺望着一望无际的疆土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再看着高高的城墙,明长城遗址感受“丝绸之路”曾经的辉煌下午两点集合前往下一站瓜州,素有瓜果之乡的瓜州自然是以瓜出名,西瓜,甜瓜,哈密瓜甜到心里去了,下午到达酒店就迫不及待的去卖瓜,五毛钱一斤,也是醉了,想想已经好多年没有买过一块钱一下的水果了,价格虽然便宜但瓜还是很不错的,吃了这边的驴肉黄面也很好吃,因为行程安排我们只在瓜州短暂的停留一个晚上,

吃完饭出发去榆林石窟,他是莫高窟的姐妹窟,始建于北魏以后唐 五代 宋 西夏 元各代都有建造,由于天气原因以及处于保护文物的考虑很多经典的洞窟已经不对外开放了,一路上认真的听专业的讲解员耐心的简介石窟的来源,石窟艺术,画面内容,塑像造型,包括(弥勒净土变),(西方净土变)中丰富多彩的笔画,面貌各异的佛和菩萨画像,场面宏大的佛教故事画,花卉珍禽,涵盖人物,花鸟,山水对我们学习勾线填色以及画面的处理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盛唐的二十五窟,由南北壁的巨幅经变画,人物丰腴,充分体现了盛唐艺术的丰腴健康,绚烂至极的时代特征,无论是从画面结构,线条功力,还是石青石碌的运用,敷彩着色,人物造型等方面都是美轮美奂,简直了,还有就是在来的路上祁连山脉的延续太壮观了,终于理解了北方山水中狂野,雄伟。

接下来就是此次考察的主要目的地,甘肃敦煌莫高窟,下午达到酒店一进市区导游就向我们介绍敦煌市区的布局,以及他的市标——飞天,在后面最后一天的参观中也见到了飞天的出处61窟。

一路上自己心里想像着莫高窟的样子,从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作品中去想象,然而等自己真正到那里四级才发现跟自己想象的差太远了,进入景区要先去看大概二十分钟的电影,介绍敦煌壁画开凿的背景,还有三百六十度的数字电影,对洞窟的全方位了解,光看,真心觉得做得不错,高科技时代啊,我们能更直观的了解,赏析到那些不开放的洞窟,同是也保护了壁画,还为后世留下了高清资料。

没来敦煌之前对他的了解也不是很深入,只是肤浅的从电视媒体,图片中,以及张大千先生的临摹以及老师的讲课中了解的,也只是皮毛,根本没有深入去了解研究过,这次真的是来对了,这次差不多看了三十个左右的洞窟,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盛唐的146中菩萨手的画法,线条太精致了,还有237窟中的三兔莲花藻井,颜色艳而不俗,这三十多个洞窟中包括了南北朝,隋 唐 五代 宋 元的典型窟还有专业窟其中61窟中供养人曹元忠修建的,里面的人物的梅花妆,到今天日本人都还一直保持着你,还有就是洞窟过道中十二星座的起源,以前一直以为是西方的,没想到早在五代时期在中国就已经出现了,是微笑菩萨,真的是塑像功力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了。 在61窟中讲解员讲解了45分钟,其中有(五台山图)最大的壁画,描绘了山西五台山的山川地貌,城池,亭台楼阁,场面之壮观,地理位置之精确,真的是令我五体投地。其中还有个插曲就是遇到了一个“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的讲解员所以大家才会挺的这么认真吧,如果说榆林石窟打开了我对石窟艺术的崇拜,那么莫高窟才是石窟艺术中的灵魂,只有亲身气场才会触及灵魂,终于能想明白当年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前辈愿意花一辈子时间在这里潜心研究,作为一名中国画的学习者来说敦煌壁画的造型,绘画手法,用色 以及石青石绿的用法,构图以及时代背景绝对是这方面的绝佳文本,真的是太震撼心灵,都想着能不能留下来临摹。

第5篇: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2011年4月7日,我们设计艺术学院的第二次写生考察之旅开始了。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09级四个设计专业的学生怀着兴奋、激动的心情奔赴云南,进行为期半个月的考察,主要有四个站点:昆明——香格里拉——丽江——大理。

云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南边陲。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意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省会是昆明市。 总面积38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约4415万。云南是全国民族最多的省份,全省共有52个民族,其中人口5000以上并有固定分布范围的有26个。各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这一次的外出专业考察,依我个人来看,有三个目的。一是开拓我们的设计视野,看的东西多了,视野面广了,相应地设计思维就得到了拓展;二是以专业的视野和角度学习和总结外面的优秀设计元素,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加入自己的设计思维,把两者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三是让我们既亲近自然又与社会接轨,许多设计元素需要我们到大自然中去寻找,许多设计作品需要得到客户的认可才有价值!而我自己主要考察的就是: 少数民族的民族风情,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古城的建筑风格及合理的布置,艺术设计风格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等等。

第一站——春城昆明

经过一天一夜的火车,8号晚上我们于抵达昆明,就直接去宾馆休息。9号早上我们去参观云南名族村的彝、白、傣、苗、景颇、佤、哈尼、纳西、傈僳、独龙等25个少数民族的村寨、民族歌舞厅、民族广场以及激光喷泉、水幕电影等旅游设施。民族村寨采用复原陈列的手法展示云南的民族风情。走进村里只见不同风格的民族村寨分布其间,错落有致,各展风姿,各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村舍建筑、生产、生活、宗教习俗均

如实地展示出来,是云南民族文化的缩影。游客在村寨里,除可了解云南各民族的建筑风格、民族服饰、民族风俗外,还可以观赏激光喷泉、水幕电影、民族歌舞、大象表演;品尝民族风味小吃,购买民族工艺品。身着民族服饰的导游小姐为游客提供导游服务.讲解各少数民族的习俗。我们刚好参加了傣族的泼水节,每个人都是透的,可以感受到少数名族人民的热情与狂欢,是重来都没有体会过的,沉浸在各名族洋里,流连忘返。

第二站——香格里拉 9号下午我们就赶往大理,住了一夜就奔赴香格里拉。10号晚上,我们到了香格里拉。刚下汽车,大家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缺氧跟冷。香格里拉是我们所到地方海拔最高的区域,海拔越高温度也会随着下降,幸好我们还能适应。 11号我们参观游览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噶丹松赞林寺始建于1679年,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从中甸县需向北望去,在宽阔的草原尽头,群山之间,有一座集镇规模的建筑群,极高处的屋顶上有鎏金铜瓦熠熠放光,夺人眼目。这片近乎古堡群似的建筑,就是松赞林寺。一开始有导游带着我们,从外到内,大概介绍了寺里的供奉的几个重要的庙宇,看到那些庄严高大的佛像,会情不自禁的跪拜,虔诚而又庄重。晚上我们自己也参加了藏族的篝火晚会,接受了他们的哈达,品尝了烤全羊和青稞酒,再欣赏藏族人的热情表演,其乐融融。第二天早上,我们还去了大草原,虽然说,草原上没有草,但是站在路边望去,一望无际,感觉远处的天跟草原已经交接了,视野很开阔,整个人也彻底的放松了,抛却所有的烦恼。 就这样,我们结束了在香格里拉的行程,我想去试着用心感受这里的蓝天、白云、湖泊,和藏族人的信仰。这一切的一切,都净化着我平凡的心灵。

第三站——映像丽江

我们在丽江呆的时间是最长的,有6天7夜。丽江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度为2418米。 第一眼见到古城,让我感觉他就是个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青石板铺就的凹凸小怪,飞梁木柱的古朴民屋,紧密相依,错落有序。城郭虽然不大,确实布局细密,在那回旋的阡陌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吃在丽江,住在丽江,游在丽江。丽江是个很有味道的古镇,只有住在里面才会全方位的感受到她的魅力。虽然不知道丽江到底有多少客栈,但是每家都很有特色。

第一眼见到古城,让我感觉他就是个江南小镇。小桥流水,杨柳依依。青石板铺就的凹凸小怪,飞梁木柱的古朴民屋,紧密相依,错落有序。城郭虽然不大,确实布局细密,在那回旋的阡陌间游走,一不小心就会迷路。电视剧《一米阳光》跟古城里的客栈是一样的,名字非常有诗意。

可能是因为我出生在江南的缘故,呆在丽江古城,有种家乡的感觉,很舒服,很心安。

第四站——大理

大理是我们的最后一站,她是白族少数名族的居住地。这里海拔1970米。大理是一座很美很有韵味的古城,他的风光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风花雪月”,即“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它们是大理著名的四景。大理至今还保留着古老的城墙沿着城墙一步步地走,用手轻轻抚摸着那些砖石,不禁要想到他昔日的辉煌和繁荣。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据文献记载,它“规模壮阔”,方圆12里,城墙高2丈5尺,厚2丈;东西南北各有一城门,上有城楼,分别称做:通海、苍山、承恩、安远;城的四角还有角楼,也各有名称:颖川、西平、孔明、长卿。城墙的外墙为砖,上列矩谍,下环城沟。城内市井俨然,布局呈棋盘状,从南到北有5条街,从东到西有8条巷。当然,这些建筑今天多数已荡然元存,有的还依稀可见,现在,保存下来的还有南北城的部分城墙。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装饰是白族民居建筑的一大特点,十分注重门楼,飞檐翘角,斗拱彩画,颇具特色,门窗、照壁多用剑川木雕以及大理石,彩绘和水墨装饰画,工艺精致,清新典雅,在西南民居建筑中,堪称一流。

后来我们来到了大理洱海,感受到自然的和谐之美。篇二:云南写生考察报告

云南写生调查报告

千面女郎

丽江现有三座古镇,分别为大研古镇、束河古镇、白沙古镇。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大研古镇,它坐落在丽江坝中部,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 古城海拔2400余米,始建于宋末元初,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集市和重镇。它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唯一没有城墙的古城,据说是因为丽江世袭统治者姓木,筑城势必如木字加框而成“困”字之故。古城内的街道依山傍水修建,铺的大多都是红色角砾岩,雨季不会泥泞、旱季也不会飞灰,石上花纹图案自然雅致,与整个古城环境相得益彰。位于古城中心的四方街是丽江古城的中心,古城与新城交界处的大水车是丽江古城的标志。 相对与小镇的柔美,我可能更喜欢高原风光的大气,但或许是不经意的将自己放置于这座古老的小镇之中,却也让我那习惯了大气磅薄的视角,悄然的混杂了几许绰约的风情。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下,从狮子山上的万古楼探出头去,看着这座寂静的小城在金色的外衣之下,开始一天惬意悠闲的生活。那一抹抹、一缕缕跳动的光线,映照在光滑石板路上,折射出醉人的光辉。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混杂着丽江粑粑阵阵的香气,糅杂进这清澈见底的玉龙雪水,飞进了我的视线。这一刻,她是那样的恬静,伸出那纤细的手,引领我穿过一巷又一巷,直至走进她的心房。古城内的那些酒吧也很有风味,大部分的招牌和菜单都是英文的,俨然一副国际化的样子。在初夏暖暖的阳光下,在城内缓缓流动的小河旁,听着自己能听懂的和不能听懂的语言在飞扬,真是很惬意。

夜幕降临,大研褪去了羞涩的面庞,换上了前卫的衣裳。到处是吵杂的音乐,时尚疯狂的男女,几乎让我忘却了那高高悬起的灯笼下面,还有流水的轻声吟唱。 温婉女子

如果说,大研好似一个千面女郎,束河则更像一个温婉女子。它位于丽江古城西北4公里处,是丽江古城周边的一个小集市,建筑群内民居房舍错落有致,布局形制与丽江古城四方街相似。青龙河自建筑群的中央穿过,建于明代(公元1368~1644年)的青龙桥横跨其上。沿束河街北走100米,便可找到溪流的源头“九鼎龙潭 ”,又称龙泉,潭水透明清澈,日夜涌泉,束河人奉为神泉,于是建有北泉寺。它其实两个大小不等的泉潭组成,中间由一凉亭隔开。潭水因潭底水草而显得碧绿,潭中游鱼成群,清晰可见。

大研古镇无论在建筑布局上,还是游人密度上,都过于紧凑,对于向来不喜欢吵杂的我,更迷恋束河那极尽可能的闲散。我在古镇中随意的走,折回,侧身。身外,商业繁荣,是一家紧挨一家的小商铺、小酒吧,以及来来往往的游客;穿越一条窄窄的长长弄堂,就像进入了时间隧道,来到另一个时空,有另一重天地,弄堂的这头,还保持着古时的格局和纯朴的民风,古风依存,长廊依然,旧式堂宅依旧。束河古镇,其最大的不同地方,或者说迷人之处,就是这种颠倒众生的存在吧,更增加了游人的这种错觉,以为自己不是在古镇、古村游玩,而是来到古时候的某个地方,从外面的繁华世界来到这里,同样会让人陶陶然、欣欣然??? 在这里,可以找到未经修葺的古宅,欣赏几百年文化的沉淀;可以随着穿梭的玎珰,找到最美的耳环;可以在门前那盛开的花朵旁,见到悠闲的小狗;可以在通透的蓝天下,捕捉到最美的笑颜。那在外人看来,沉甸甸的八十斤稻草,却是她心中幸福的源泉。一个远去的背影,回味绵长的笑声,我突然明白了,幸福,并不能用固定的标准去衡量。那一点,那一滴,都只存在于自己的心中,却能通过一个眼神,一句话,传递给你身边的每一个人。傍着流水,享受一顿晚餐,吉他歌手清澈的嗓音,摇曳的烛光,令我失神。在云南这块民族大舞台上,大家即

兴起舞,不分年龄、不分地域或民族,所有人都是最优秀的舞者。乌云笼罩下的四方听音广场上,老人、小孩、青年,里里外外排成几层,绕着一个最简单的圆圈,不少到这里的游客也会插在队伍之中,随着古老的节奏翩翩而舞,这一刻我真正体会到,时间在这里是最宝贵也是最廉价的财富。

康巴汉子

丽江古镇的美,细腻婉约,建筑上的精致,让人细细品味。而落于云南省北部城市香格里拉的独克宗古城,和丽江热闹的大研古城不一样,更有着一种康巴汉子的大气之美,恍如在早已沉淀在历史记忆被唤起的景象,这种平静的穿越让人油然而生亲切之感。我想也许它原本就是从人们记忆中那内心的纯净之地中走出来的,是我们最无暇而美好的投射,也正因为如此,它的平静才能真切的抚慰着我们被物欲尘埃遮蔽着的躁动的灵魂,轻揉着我们沧凉而冷漠的情感。独克宗古城,那里会让你洗去一身的疲惫,只剩下一颗淡然的心去聆听巷子里远去的马帮铃声,对着天上的蓝月亮倾诉心底的故事。 这座古城初建于唐朝,明朝毁于战乱,清朝重建,民国扩建,历史长达千余年。石砌的房屋外髹着一层白粉,白天看起来,处处灿亮如阳光;夜幕一垂,房屋又皎洁得好似披上了浪漫的月光,因此,古城又名“白色石头城”。凹凸不平的石板路,像八瓣莲花般伸向不同的方向;石砌的民居,在大龟山周遭错落有致地散布着,整个地方,在岁月的浸渍下,泛出了灰旧而不破败的颜色。它那古意盎然的原貌,展现着一种不事修饰的随意,正是这样一种我行我素的个性,使这个偏远的地方流现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大魅力。

古城内的大佛寺,是一座五层砖木结构,汉藏风格仿古建筑,它的傍边,是这个高21米,总重60吨的巨型转经筒,筒身为纯铜镀金,筒壁上高浮雕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大菩萨。下层为佛家八宝:法螺,法轮,宝伞,百盖,莲花,宝瓶,金鱼,盘长。筒内藏有经咒,无字真言124万条和多种佛宝16吨。筒顶为比筒身直径明显大的圆形“伞盖”,轮座为巨大的滚珠轴承,轴承外围为直径约十公分的不锈钢管弯成的大环。转经者可抓握大环,或推或拉顺时针转动经筒。 据说六个壮汉方可转动,每转一周,相当念佛号124万声。人们一拨又一拨虔诚地加入合力顺时针推动转经轮的祈福队伍,很是壮观。那富有节奏的转动,不只是经轮,更是长久以来存在于人世间的信仰。

离大佛寺不远,开来自四川甘孜州塔公草原的一家兄弟,在这里开了一家独具特色的藏式餐馆-康定情歌,飘香的酥油茶,美味的牦牛肉火锅,好客的胸怀,一如那粗犷豪放的音乐和舞姿,伴着朴实的言语,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这里的三弟,叫做诺尔布,一个聪明帅气的藏族小伙,舞姿出众,善于交谈,我二天的晚餐都是在这里吃的,也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

在独克宗古城,你的脚步会不由自主地慢下来,不是因为石板路,更不是因为土墙房上的袅袅炊烟,千百年来这里的居民早已经习惯了晒晒白天的红太阳,而后在夜晚的蓝月亮下欢歌尽舞??或许坐落于“八瓣莲花”之中的独克宗神圣不可侵犯,才形成了这里的与世无争和一尘不染,才让这里至今保留得如此完整,让人到访这里的人停止了时间。独克宗那独一无二的建筑、文化、风俗,无不阐明了什么是梦幻中的香格里拉?? 游人的减少,倒方便了我们的写生,我也不喜欢嘈杂,安静的在古镇中穿梭。一切只在随意的走动之中,路上的感觉只存在瞬间的感动,影像只是一种记忆的方式,唯有心里的感应才是永恒的芳华。残存的天空不只是灰暗,花红柳绿也有竟时,古老的石板路依然在延伸,行走在上面脚步,却世代的更迭。篇三:云南写生报告

云南写生报告

实习目的:

通过外出户外写生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建筑(民居、风土人情、自然风景)的感受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加深和拓展学生对美的修养,同时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毅志力、吃苦精神、协作与友爱精神。培养学生对自然界风景、古民居园林造型、色彩的感受和学习借鉴优秀传统文化,为装潢专业奠定坚实全方位美学修养和绘画表现技巧基础。

实习时间:

20

13、

4、21至20

13、

5、9 实习地点:

大理、丽江、瑞丽、腾冲

实习感受总结:

带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上了期盼已久的云南之旅,这是一次比较特殊意义的旅行,它既不是旅游,也不是观光,而是带有目的的写生。

同学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在火车上有说有笑,想象着各种情景。一路上我也无比激动,而且看到了从北方到南方植被、景色、建筑的不同。虽说坐了俩天火车,但我仍然没觉得累。在云南这些天,通过大量的接触和了解,我被这里的景色、建筑、风土人情深深的感染了,十几天已让我对这片宁静祥和的地方产生了浓厚的不舍之情。这里天人合一,青山碧水独领神韵。第一站去了大理,大理古城白色墙、灰色瓦、翘起的屋檐像展翅的雄鹰,屋檐上雕着各种图案,有一种浓厚的古典气息。除了满足建筑最基本的居住功能以外,云南少数民族建筑还突显了自己的另外一个特色:景观独特性。

我们还参观了白族民居,在那里了解到白族的风土人情,看到了他们安乐祥和宁静的生活,像世外桃源一般,白族的民居建筑为独立封闭式的住宅,不过这种古老而又造价昂贵的住宅已不被当地人所采用了,现在多是一家一户自成院落的二层楼房,但雕刻、彩绘仍很漂亮。步行街和洋人街又让人感到现代大都市的繁华,灯火辉煌与古建筑相得益彰。在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大理因产大理石而命名。但也有其他的说法,不过我更相信这种说法。我们还去了三塔寺和洱海,在三塔寺有很多神像,在殿堂里让人感到敬畏,也让人心灵清净,这里逐步而高就像在一步步接近神灵。苍山洱海这天成的景观让人叹为观止。结束了一天的行程,第二天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大理,奔赴丽江。 丽江古城以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少数民族古城著称,在古城有著名的四方街、大石桥、酒吧街、木府等景点,这里有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纪念品。丽江古城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在古城内到处都有清澈的小溪,古城里光滑的石路,走在上面一个不小心就会滑倒,它让我想到这石路年代的久远。精致的石拱小桥,漂亮的木府,无不透露着古色古香。走在古镇中让人身心宁静,依托三山而建的古城与大自然产生了有机而完整的统一。走在丽江的小路上,熙熙攘攘的观光客,古老的石板路丰富着这个带着几分梦幻色彩的边陲古城,也许只有富于动感把握瞬间的速写手法才能描绘我们复杂的感情,走在古城的巷子里到处是淡淡的花香。坐在水边用画笔记录着眼前的美景,只恨自己技术有限,不能将这无线的美景更好的描绘出来。在古城里随处可见充满热情的小画家。

接下来我们又到了中国的最西南边境、中缅边境:瑞丽。在这里又是一种景象,在这里可以看到缅甸的一些风情。我们还去了热带雨林区,在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树木,他们形态奇特,有点树还生长在岩石上,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在尽头还有一个小型的瀑布,站在瀑布跟前有一种沁人心脾的凉爽,在这里感到大自然的无穷魅力。 在这次写生过程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在腾冲去昆明的路上,在路上我们乘坐的大巴车正巧坏在隧道里,而这时经过的车辆多为易燃易爆品,在灰暗的环境下如果这些拉着易燃易爆品的车与我们的大巴车相撞,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这时我们的陶老师果断决定让我们全部 这次写生使我对美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写生过程中使我提高了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我更加注重从生活中发现美,正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就是这样。我们应该时刻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用我们手中的画笔去描绘大自然的美,对自然风景进行美的提炼。

总之艺术来源于生活,离不开生活。我们应该从生活中体验艺术,发现艺术。篇四:云南写生实习报告

云南艺术考察报告

西华大学10级美术学艺术考察终于在兴奋中和欢乐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这次外出考察我们来到美丽的云南主要游览了昆明、大理、丽江、香格里拉四个城市。 神奇富饶的美丽的云南,地处祖国西南边疆东西横跨864.39公里,南北纵横990公里。土地面积达39.4平方公里,总人口余4500万人。东以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南北面以金沙为界,与四川隔江相望。西南和缅甸接壤,南面与老挝、越南毗邻,国境线长达4061公里,是全国陆地边界线最长的省份之一。

一、考察第一站——大理。

其实,准确的说我们是十一号到的昆明,本以为考察的第一站是昆明,可是

刚下火车导游便来接我们去大理。一路上不禁为大理的风光感慨, 大理古城东临碧波荡漾的洱海,西边倚靠

常年青翠的苍山,形成了“一水绕苍山,苍山抱古城”的城市局面。

现存的大理古城是以明朝初年重建的,城呈方形,开四门,上建城楼,下有卫城,更有南北三条溪水作为天然屏障。城墙外层是砖砌的,全城清一色的青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优雅,门头“大理”二字

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

店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宝石。 沿街

古城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引着金发碧眼的老外。他们在这里流连忘返,寻找东方古韵。逐渐形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考察第二站——神奇的香格里拉。

当我们来到神奇的香格里拉,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屹立在峻拔的高山下的时候,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引人注目的高楼大厦,没有豪华飞驰着的汽车,听导游说,警察在这里的地位很高,这里居住的多为藏族人。到香格里拉的当天晚上,我们便去了藏民家访,在藏民家中,藏民教会了我们,他们的基本问候语和礼仪手势,十分有趣。

第二天,我们跟着导游去了有小布达拉宫之称的松赞林寺,寺院建筑可以说荟萃了藏族宗教文化的精华,建筑金碧辉煌,造型丰富多彩的镀金铜瓦,殿宇宝角兽吻飞檐,诠释着佛经的丰富内涵。响彻着佛普渡众生的布道,这里是佛光充溢的殿堂,令人印象深刻。

考察第三站——艳遇之都丽江。

告别了香格里拉,我们接着赶往丽江。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市区中心海拔高达2418米,为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古城,被称为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丽江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

地方,共有十二个少数民族,以纳西族、彝族、僳僳族为主。

经过一晚上的休息,终于养足了精神,第二天我们便去了丽江的古街——四方街。

四方街是一个大约4000平方米的梯形小广场,五花石铺地。街道两旁的殿鳞次栉比,其西侧的制高点是科贡坊,为风格独特的三层门楼,西有西河,东有中河,西河上没有活动闸门,可利用西河与东河的高差中洗街面。

从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义光街,七一街、五一街、新华街,又从四大主街岔出众多街巷。如蛛网交错,四通八达。从而形成以四方街为中心沿街逐层外沿的缜密而开放的格局。

酒吧一条街极近体现着艳遇之都的丽江的暧昧之感

,晚上我们去了名为“小巴黎”的酒吧,

它的内饰在古城当中别具一格。主人为法国人,被丽江古城的浓郁的生活气息,独特的民族文化及遍布的传统纹样。

丽江的夜晚暧昧但绝不放纵,丽江是“音乐城”,是歌手的花园,艺术家心灵的驿站,旅游者休闲娱乐的花园。

考察第四站——昆明。

告别丽江,早上六点我们乘坐了10个小时的旅游大巴,到达了昆明。作为云南省唯一的特大城市和西部地区第四大城市,年温差为全国最小,这样在全球亦少有的气候特征使昆明以“春城”而享誉中外。

由于火车票提前定好,因此在昆明待的时间只有一天。导游带我们去了昆明斗南

花市,听介绍斗南花卉市场每天有一万余人次进场交易

,日上市鲜花66个大类,300多个品种,

月400-600万枝。日成交额350-550万元,每天有280余吨鲜花通过航空、铁路、公路运往全国60多个大中城市,部分出口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缤纷的鲜花比我们想象中的便宜许多,一大束才两元?? 总结:

通过这一次云南艺术考察,使我们对云南当地的民俗风情,民族特色,建筑特点,有了进一步的实际了解。

第6篇:安徽写生考察报告

指导老师:某某某考察时间:

3、25——

4、

3写生考察时间:3月25日——4月3日

写生考察地点:安徽黄山市黟县南屏、关麓、唐模、牌坊群、鲍家花园、徽州古城、西递、宏村。

写生考察内容:速写、建筑特色、风景、民族习俗等。

写生考察目的:感受徽州古建筑的特色,了解建筑构造,提高自己的审美能

力以及开阔自己的视野,让自己在以后的设计之路上思维更加开阔,考虑更加全面,让自己有进一步的提升。以下是我这些天所认识和了解的知识: 第一站:南屏、关麓

第一天上午我们浩浩荡荡的来到了南屏。南屏村因南边有犹如屏

幛而得名。这个古村建于元明年间,有300多栋明清民居古建筑,沿着72条巷排列,就像一个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迷路。而且每条巷都是狭长的如图所示。每

条巷和每条巷的高低都不同,被称为步步高升巷。

南屏有祠堂群和古民居构成。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祠堂群。南屏至今还保留着8座祠堂,大多坐落在村前横店街长约200米的一条中轴线上,其中有属于全族所有的“宗祠”,也有属于某一分支所有的“支祠”,还有属于一家或几家的“家祠”其中我们考察了其中的一个古祠堂。宗祠规模宏大,家祠小巧玲珑。进入祠堂,我们可以感受到徽派建筑的精细雕刻和徽派祠堂的高大伟岸。里面精巧的工艺是古代徽州人们智慧的结晶。

下午我们跟随导游来到了关麓,关麓位于南屏以西2公里处。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而该村有雄关之东麓,因此而得名。古村内,古建筑鳞次栉比、错落有致。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关麓八家”的八幢古宅。这是一户姓汪徽商八兄弟的住宅。我们一一考察了这八家,每幢古宅都有自己的天井、厅堂、花园、小院。屋楼上下皆有门户走廊互相连接,形成一

个整体。整幢大楼由于布局紧凑而显得高大林立。

第二站:唐模

接下来我们到了唐模村,唐模村是徽州古村,徽文化底蕴十分浓厚,拥有人文特色和古园林特色。被誉为“中国水口园林第一村”美誉。

唐模的宗教祠堂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里住着一个家族或几个家族,他们大多建立自己的家庙,这种家庙一般称为“祠堂”。在特别崇尚程朱理学的徽州,作为“申述根本凡始之心,尽子孙孝情。”的祠堂是祭祖,正俗,教化的圣地,它集宗教,伦理道德和法律与一身。也是宗族权利的象征。

第三站:牌坊群

在封建社会里,为了表彰“忠孝节义”等方面“功勋显赫”的官员,为朝廷兴旺做出的“杰出贡献”。 当朝政府常常批准在这些人的故里村头,修建“功德

牌坊”, 借以号召人们以此为榜样报效朝庭明坊3座是:

慈孝里坊,鲍灿孝子坊,鲍象贤尚书坊。前二坊为卷草型纹头脊式,后一坊为冲天柱式,3坊都是4柱3间3楼。慈孝里坊上面镌刻“御制”、“慈孝里”字样,是旌表棠樾人鲍寿孙和他的父亲,即“父慈子孝”的牌坊。该坊通面阔8.57米,进深2.53米,高9.60米。整个牌坊典雅古朴而厚重。明3坊其结构、规格基本相同,只是雕刻内容从粗犷简单的花卉到精致繁缛的鸟兽,有所不同。

牌坊是历史授予黄山的勋章。历史上,黄山(徽州)英才辈出,代不乏人,诞生过李廷珪、朱熹、毕升、胡开文、王茂荫、戴震、胡适、陶行知、黄宾虹等一大批杰出人物。仅歙县一地,明清两代就有542个进士、1531个举人,“父子尚书”、“同胞翰林”流誉乡里,“连科三殿撰,十里四翰林”成为美谈。 第四站:鲍家花园

然后我们到了鲍家花园,鲍家花园原为清乾隆、嘉庆年间著名徽商、盐法道员鲍启运的私家花园。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私家园林和盆景观赏地。她坐落在举世无双的棠樾牌坊群边,以徽派盆景为主题,同时荟萃国内外各流派盆景精华,与牌房群景区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构成一幅完整的徵商故里。

大,感觉这样的写生十分有益。

上一篇:电信诈骗班会教案下一篇:中二班班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