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结婚礼仪

2024-05-27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京市结婚礼仪(通用9篇)

北京市结婚礼仪 篇1

所谓保亲,就是介绍婚姻。父母给子女选择配偶,一般都是由亲友来保亲,俗称“说媒”。其程序通常是这样的:通过媒人介绍,男女双方父母同意后,首先要各写一个“门户帖”,将男女双方的姓名、年龄、籍贯、祖孙三代名号、官职等写在上边,让媒人互相传递给对方父母过目。

在这之后,男方主妇择吉日去女家探视,实际上就是去摸清女方家的各种情况,如其家庭成员的官职地位、财产状况及姑娘的德才和容貌。

合婚

经过互相查访、探视,双方父母均无异议后,下一步就是“合婚”。男女双方各用一叫顺红纸的折子,上书“生辰八字”,将男女双方出生的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天干地支列于纸上,然后请“星命家”测看男女双方“八字”,俗称“批八字”,这就是所谓“合婚”。

按照中国旧 式婚制,一般必须经过星命家推算,认为男女属相相合才能结婚,以免婚后夫妻相克或妨碍家运。在老北京有所谓“十二属相相合”说法:“青兔黄狗古来有;红马 黄羊寿命长;睡鼠黄牛两兴旺;青牛黑猪喜洋洋:龙鸡更久长。”此外,还有所谓“十二属相相犯”的说法:“白马怕青牛,羊鼠一旦休,蛇虎如刀错,龙兔泪交 流,金鸡怕玉犬,猪猴不到头。”

经过命馆先生的一番推算后,男女的婚事才会有结果。一般情况下,命馆先生根据“乾造”(男方)和“坤造”(女方)的生辰八字及属相,写出鉴定(如“子与丑合”等),再根据“黄道吉日”和喜神方位,择定迎娶日期,并将这些东西写在一个红纸折子上。这 个红纸折子,就是所谓“龙凤帖”。在传统婚制中,这个“龙凤帖”特别重要,它相当于今天的结婚证书。只有取得了它,才算完成了合婚手续。

放定

放定,俗称“订婚”,就是确定婚姻关系的手续。老北京的放定,有放小定和放大定两种形式。放小定也叫“过小帖”,是举行一定的订婚仪式,因为规模比较小,故称小定。男女双方经过命馆先生推勘后,便选定一个“黄道吉日”举行放定礼。

一般情况下,男方给女方一个或一对金属戒指,让女方戴在手上。有些大户人家,则特别讲究,在放 小定时,男方要送女方四样金银首饰,即一对戒指、一对锅子、一对耳环、一个颈圈。其用意,无非是表示男方以“家法”约束姑娘,意在使其过门后稳重。放定礼 后,姑娘便改变头型发式,由过去留辫子不扎辫根,改为扎上红辫根。女方家人便约束少女,不准外出,筹办嫁妆;而男方则开始筹备婚娶。

放大定,也称“过大礼”,指男方向女方送彩礼,以便确定婚期。放大定意味着男女双方联姻已成定局。女方向男方索要彩礼,多是在这时进行,这无疑是买卖婚姻的集中表现。

父母将女儿嫁出去,如同卖出一件商品,公开要价,有时双方讨价还价。如单独放大定,礼品要比放 小定时更多一些,由男家送给女家一些首饰、衣服之类;而富者当然很讲究,正如北京童谣所唱:“小姑娘,做一梦,梦见婆婆来下定,真金条,裹金锭,桃红裙子 扎金凤,绣花鞋,蝴蝶儿梦。”

迎娶

迎娶也叫“迎亲”,或“亲迎”,是旧式婚礼最热闹的一步。当年有一首童谣唱道:“大姑娘大,二姑娘二,小姑娘出门子给我个信儿。搭大棚,贴喜字儿。牛角灯,二十对儿,娶亲太太两把头,送亲太太大拉翅儿。八团褂子大开楔儿,四轮马车双马对儿”,反映了迎亲时的热闹情景。

迎娶仪式一般在上午举行。首先由娶亲太太到喜房给天地爷上香,新郎按娶亲太太的意思,上前磕三 个头。新娘上轿后,娶亲队伍便抬着花轿往男方家中赶。当娶亲队伍临近家门时,一般都要令吹鼓手们鸣锣奏乐。当新娘到喜房后,由娶亲太太给新娘擦胭脂抹粉,加以修饰。这道礼仪俗称为“开脸”,表示新娘从此由少女变成少妇了。随后,在娶亲太太主持下,新郎新娘,给天地爷上香,叩三个头,叫做“拜天地”。拜罢,夫妻对拜,行新婚之礼。

迎亲仪式结束后,首先要进行的是“坐帐”。新郎、新妇双双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新郎将自己的左衣襟压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应该压倒女人一头,也表示男女已同床。娶亲太太说几句吉祥话后,便把帐子一拉,谓之“撤帐”。

接下来,新郎新娘喝交杯酒。喝时以红头绳将两个酒杯系在一起,娶亲太太将一杯递与新郎,送亲太太将另一杯递给新娘,各饮半杯,再予互换,意思是“千里姻缘一线牵”。然后,新婚夫妇同吃“子孙饺子”、“长寿面”。吃时,通常男家安排一男孩隔窗大声问道:“生不生?”娶亲太太或新郎回答说:“生!”表示生育后代。

闹洞房

举行婚礼的当晚,一般都要“闹洞房”。在北京及北方许多地方,都流行着“三日无大小”的闹房风俗。持老观念的人认为,越闹越发,不闹不发,甚至有“人不闹鬼闹”的说法。

闹房的形式多种多样,有的向新人抛撒糖果、喜果;有的则对新人劝酒,甚至灌酒;还有的将苹果用线拴在帐上,让新人对啃。本来美妙的洞房花烛夜,变成了难熬的恶作剧。

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 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 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

北京市结婚礼仪 篇2

一、西方人的信仰在结婚礼仪当中的体现

西式婚礼讲究的是神圣和简单, 又叫“神前婚礼”。

西方人大多信仰基督教。基督教认为, 婚姻是上帝所设立的, 是神圣的、是庄严的、是婚姻当事人永远的约定。伊甸园是礼堂, 上帝是主礼人, 亚当与夏娃结为一夫一妻, 这正是基督教婚姻的根据。新郎和新娘被领到教堂门口或教堂前面, 以上帝、教士和围观的人群作证。新郎站在新娘的右手, 因为女人是从亚当身上左边的肋骨制成的。至于新娘站在新郎左边则是很有趣的说法。古时候抢婚成风, 新郎用左手护住未来的新娘的同时, 还必须腾出右手, 用剑打败并赶走其他想抢她为妻的人。西方人的婚礼上必须有牧师的见证, 因为牧师在基督教中属神职人员, 人间男女的结合需要在上帝的面前发誓, 由上帝的代理人证明, 才算是结为合法夫妻。

接着, 新郎把金或银和一枚戒指放在盘子或书上, 由牧师祝圣戒指:

新郎依次把戒指戴在新娘的拇指、食指和中指上, 分别说道:“以圣父 (圣子, 圣灵) 的名义。”

之后, 所有的人都走入教堂, 新人跪在祭坛前, 接受牧师和众人的祈祷, 祈祷生活美好、后代昌盛、和平永久、相爱到老, 祈祷上帝赐福荣耀给灵魂和肉体。然后新人被带入教堂内殿, 做弥撒。之后, 在教堂举行的婚礼仪式全部结束。

当天晚上, 在新人上床后, 牧师还要来祝福婚床, 以保护他们不受魔鬼的侵袭, 教士用圣水点洒他们, 给他们散播和平, 然后离开……

二、中西方婚姻礼仪审的美情趣

中国的婚俗崇尚喜庆、热闹, 婚礼以红色为主色调。新嫁娘穿着红绣鞋, 身着红嫁衣, 头盖红喜帕, 坐着红花轿, 来到新郎家。新郎也穿着红色的礼服, 并在家中则贴上红对联, 挂上红喜字, 欢迎新娘的到来。在中国传统婚俗中, 红色不但令人感到喜气洋洋, 吉祥如意, 而且也预示着以后的日子会红红火火, 幸福美满;西方国家的婚俗崇尚纯洁、浪漫, 婚礼以白色为主色调。新娘子身穿白色婚纱, 手戴白色手套, 头顶白色纱巾, 不但美丽端庄, 而且也象征着新娘的纯洁高尚。西方女子在结婚时也有戴面纱的习俗, 最初, 新娘戴面纱是年轻和童贞的象征, 而信奉天主教的新娘戴面纱则代表纯洁。因此, 许多新娘赶赴教堂举行婚礼时都选择戴双层面纱。新娘的父亲将女儿交给新郎后, 由新郎亲手揭开面纱。西方人的婚礼喜欢用鲜花来装扮, 从教堂到酒店, 小到教堂中的每一把椅子, 无处不有花的存在。很多人在婚礼鲜花的使用上, 也偏爱白色, 他们认为白色即纯洁无暇, 又浪漫温馨, 与唯美的爱情正吻合。因此, 西方人的婚礼多用白色来布置, 从古老的教堂婚礼到现代的前卫婚礼, 无不见新娘们穿着雪白的婚纱, 挽着闪着珠光的白色小拎包, 洁白的纱手套上捧着的是一大捧粉白的百合。这样的习俗延续了几百年, 至今未变。

归纳起来, 西方的婚礼神圣、庄重、浪漫, 而又相对简洁;中国的婚礼隆重、喜庆。东方人自古以来, 喜欢用浓重的颜色表示自己的快乐与喜庆;西方人, 特别是虔诚的耶稣的信徒们, 更是从宗教信义上出发, 认为男女的结合是圣洁的, 代表着神圣的生儿育女生活的开始, 所以必须用圣洁的白色来妆点它, 这才是最完美的。

三、西方婚礼中的许多礼仪独特的象征和内涵

(1) 钻戒

《圣经》中说, 在远古时代, 订婚戒指只是男方送给女方的聘礼中的一部分, 妻子被视为丈夫的财产, 婚戒是新娘已被新郎占有的标志物。男子向女子求婚所用证物就是指环。其实质有点像现在我们购买贵重物品时预先交付的定金一样, 假若男方反悔, 戒指将不再奉还。9世纪时, 教皇尼古拉一世颁布法令, 规定男方赠送婚戒给女方是正式求婚不可缺少的程序。根据西方婚俗礼仪, 结婚戒指要戴在左手的无名指上, 据说这根手指上的神经与心脏直接相连。而实际上, 西方人则更认为婚戒代表已婚的身份和对家庭的责任。

(2) 穿新戴旧, 带金带蓝

“有旧、有新、有借、有蓝”的婚礼习俗已经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最初的说法源自维多利亚时代, 原文是:“有旧, 有新, 有借, 有蓝;”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

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

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 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 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

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 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 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 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圈蓝色的镶边, 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3) 婚礼中的男傧相, 女傧相

婚礼中配男女傧相的观念源于这样一种信仰, 即嫉妒新人幸福的邪恶幽灵会冒出来伤害他们, 但如果婚礼上有许多着装类似的人, 就能迷惑幽灵, 让他们分不清楚谁要结婚。

(4) 抛花束

在酒会结束后, 新娘将她手中的花束抛向身后的未婚女性客人, 传说, 得到花束的女性将会成为在场客人中的下一个新娘。还有一个相似的风俗, 新郎取下新娘的吊袜带, 抛向身后的单身汉们, 同样, 得到者将成为下一个新郎。

(5) 婚礼之吻

在西方文化中, 亲吻作为一种表达爱的方式。婚礼上的亲吻则标志着新郎新娘间的神圣誓约, 被认为是他们真实自我的表现以及对彼此真挚爱情的肯定。

(6) 切结婚蛋糕

切结婚蛋糕在过去是种戏剧化地表现男性支配地位的礼仪。首先, 新郎引导新娘的手切开第一块蛋糕, 将其作为新娘对新浪顺服的明证。然后, 新娘主动让新郎吃第一口, 象征让新郎分享她的身体。然而现在, 这种方式则更多的被看做是对婚姻的祝福。

四、结束语

自古以来, 婚姻是人伦之首, 更重要的是人们可以透过纷繁绚丽的婚礼礼仪, 清楚地认识人类社会历史, 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通过其礼仪深入其文化背景进行比较以分析其背后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随着中国和西方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渐频繁, 中国和西方国家人民之间的合作和往来与日俱增, 对西方结婚礼仪问题的研究不仅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而且也有着相当突出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谢炳国.《基督教的婚姻观及其礼仪》, 《中国宗教》2004年01期.

北京市结婚礼仪 篇3

关键词:礼仪素养;问卷;实地调研;礼仪规范

礼仪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个人而言,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大学生礼仪修养,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然而目前受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市场经济的冲击、家庭与社会的环境、个人素质修养的差异及学校礼仪教育的不足等方面的影响,出现了某些大学生礼仪行为不文明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校大学生喜欢标榜个性、崇拜时尚、举止随便、我行我素、不适应集体生活、无视校园规章制度、诚信意识淡泊、社会责任感缺乏、团队意识不强、甚至道德修养缺失等。鉴于此,本课题组申请了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课题研究的出发点立足于高校大学生礼仪素养与教育的现状,课题组选取了南京市比较有代表性的5所高校(南京大学、南京工程学院、三江学院、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研究对象,并且课题组成员在校期间进行了实地调研活动。

一、调研情况概述

针对现阶段高校学生礼仪素养的缺失,各高校对大学生礼仪素质的教育也越来越关注,本调查通过对南京市5所高校大学生开展对比分析,了解当今大学生礼仪素养现状以及高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度,并在此基础上为南京市高校大学生礼仪培养和教育提供建议和参考。

南京市是高校云集的一座城市,进行调研分析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研采用实地调研方法,实地到所选的5所高校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685份,回收问卷650份,其中有效问卷640份,有效率为98.46%。其中,男生262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0.94%,女生37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9.06%;本科生27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3.13%,专科生33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2.81%,硕士生21人,占被调查人数的3.28%,博士生5人,占被调查人数的0.78%。所选取的5所高校中一本一所,二本一所,三本一所,高职院校两所,特点鲜明,典型性强。其中南京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专业覆盖面广,涵盖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生整体素质较高,男女生比例适中。其次选择的是具有代表性的二本高校南京工程学院,该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的高等工程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生源充足且质量较高,该校比较明显的特征是男生达到70%左右。而三江学院,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也是全国最早的4所民办本科高校之一,学校有本科及专科层次。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所培养远洋和内河船员的学校,是一所航海特色鲜明的高职院校,学校男生比例也高达70%。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以培养商贸流通类人才为主的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学校女生比例达到60%-70%。

二、调研结果分析-南京市大学生礼仪素养基本现状

调研问卷中设置了一个程度题“您认为当前大学生文明礼仪状况如何”,分数由高到低(5-1)分別表示“赞同、一般赞同、中立、不赞同,很不赞同”的程度。根据调研结果分析,对该问题的打分集中在3分和4分。根据调研分析发现,目前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现状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大学生基本礼仪规范缺失

在被调查的5所高校的640名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基本的礼仪规范还存在着模糊的认识,认为自身的小习惯或小动作无关大局。在问及“在图书馆学习,您会占位或者帮同学占位吗?”时,有523名学生选择了“经常会这样”的答案,占到总人数的81.71%。在问及“在老师上课时,您会在教室里面吃东西吗?”时,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看情况,时间来不及了就带回教室里吃”。在问及“在老师上课时,您会不会在教室里接电话?”时,有47.26%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会,特别重要的电话会接”。此外调查还显示,73.59%的学生懂得节约用水;22.64%的学生偶尔会过分用水;3.77%的学生选择了尽情享用水资源。54.28%的大学生卫生习惯较差,乱扔垃圾、随地吐痰,有33.52%的大学生在食堂就餐时不会主动排队,有27.32%的大学生遇事不满时污言秽语、脏话连篇,有33.65%的大学生在图书馆、教室、会堂等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有38.75%的大学生在校内公共场所谈恋爱且行为过分亲昵。从以上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基本的礼仪规范认识存在误区,文明礼仪规范缺失,体现出不讲文明、不懂礼貌、不讲卫生、不守纪律及不讲诚信等现象。俗话说,礼仪体现细节,细节展现素养,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与新时期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仍有一定的距离。

2.大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意识淡薄

荀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名言直接彰显了“礼”的重要性。礼仪是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规范,是人们在生活中自觉主动遵循的,不受法律约束。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大学生认为在生活中应不拘泥于形式与细节,但往往是一些细节体现出了个人的综合素质,甚至一些细节决定了个人的成败。比如在问及“您认为礼仪对我们的生活重要吗?”时,31.2%的学生选择了十分重要,54.6%的学生选择了一般重要,还有14.2%的学生认为不重要。在问及“您日常生活中是否明明知道这样做不符合礼仪的,但因为小事却不以为然”时,仍然有8.57%的学生选择了因为是小事可以忽略。在问及“您对相关礼仪知识了解多少?”时,只有16.4%的大学生选择了很了解这一答案,大多数学生对礼仪知识一般了解。在问及“您认为当今大学生有必要懂得并更好地运用礼仪”时,虽有75.2%的大学生认为很有必要,但还有21.7%的大学生认为了解基本情况就行了,有3.1%的大学生认为没多大必要。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可以看出部分大学生对礼仪的重要性意识淡薄,从而也决定了提升他们素养具有一定的难度。

3.大学生礼仪素养水平参差不齐

调研中,大学生在被问及“自己礼仪素养如何”时,调研的结果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在“很高”这个选项上,被调查的5所高校中选择人数最多的并不是南京市的最高学府南京大学,而是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占到了12.4%,也许是因为该校开设礼仪素养课的缘故,部分学生受过培训,素质得到了提升。在被调查的5所高校的学生中礼仪素养水平在一般及一般以上的达到了98%。高职院校学生的整体素质相比于本科院校的学生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与国家重点大学相比,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大学生礼仪素养的提升空间仍然很大,礼仪素养培训课的开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礼仪素养缺失的成因

1.自身及家庭教育的影响

大学生对礼仪存在着“知”与“行”的偏差,其原因为“知之不深”。调查中,当被问及“您觉得礼仪素养受何种因素影响最大?”时,有超过50%的大学生选择了主要受个人主观因素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作为90后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在家长的关爱呵护下长大,久而久之,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标榜个性、不懂得分享、不懂得尊重和关爱他人的性格特点,缺乏必要的礼貌及礼节。再加上有的父母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带来的素养水平不高,教育引导孩子的方向不正确,学生耳濡目染,学好难而学坏却很容易。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得他们只在意学生成绩,关注应试教育,而忽略了对学生心理素质,日常行为规范及礼仪方面的教育。一旦进入大学之后,如果不加以正确地引导和教育,学生之前的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就成了以后其为人处世的准则,这就偏离了大学培养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教育理念。

2.学校对礼仪教育重视不足

调查中,当被问及“你觉得大学有必要开设专门的礼仪课程”时,有53.5%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当被问及“是否需要将礼仪教育作为学生的必修课”时,有57.4%的大学生认为不需要,他们主观地认为自己在各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当被问及“您认为礼仪教育在高校推广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时,超过80%的学生选择了学校没有条件举办礼仪活动和学校不重视两个因素。此外,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除了财经类专业将礼仪作为专业课程以外,很多理工科专业并未开设有关礼仪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由此可见,大学对礼仪教育的重视或投入不足。虽然从2014年春季学期开始,江苏省已全面开展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这在全国尚属首次。1700万未成年人,将在“八礼四仪”的学习和体验中,从小学做一个文明有德之人。但目前的在校大学生在小学阶段并没有强制学习有关礼仪知识的内容,这部分在校生只有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才正式进行规范地学习。再者由于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到了大学阶段,很多有意无意的失礼行为逐渐暴露了出来,因此,很多专家学者感叹,到大学后又在补学青少年时期的诸如感恩、合作、关爱等内容了。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一所大学是一个浓缩的社会,进入大学既是成人的开端,也是真正进入社会的前提,因此,大学生经过三到四年的学习,许多思想观念基本形成。当前社会中,人们的认知领域里存在着一种轻道德、重金钱的现象,用金钱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成了一部分人默认的标准。社会舆论的导向也存在一些误区,对各种明星名人的大肆渲染和炒作,使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焦点发生了偏移,从而也影响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品德的养成与社会环境有着巨大的关系。被问及“当有老人摔倒时,你会扶吗?”时,有高达67.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不去扶,当然不能说大学生没有爱心,问到原因时,90%的大学生都是因为怕被对方讹诈而连累自己及父母,做好事有度,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要保护自身,这也说明了社会上一些不良因素阻碍了大学生帮助他人的步伐,以此来呼吁健全相应的法律法规。

四、提升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

1.大學生自身应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加强礼仪素养的提升

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而且是道德的源泉。应加强大学生对礼仪课程知识的了解,增强礼仪教育的自我修养和实践,提高“知”与“行”的统一性。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当你拥有了良好的内在修养以及基本的礼仪知识后,应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加深对礼仪的进一步认识。比如,某企业举行开业典礼,可以申请去当志愿者,参加一些展览会或大型会议的会场布置,参加一些校企合作的签约仪式会议等等。通过参与这些活动,不断强化自身的礼仪知识。大学生应该身体力行地使用礼仪,用礼仪培育自己美好的心灵,同时还要用自己的礼仪行为去影响他人,用礼仪缩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尊重他人的同时也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此外,大学生在实践中要真正培养起相应的礼仪情感、礼仪意志和礼仪信念,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良好礼仪习惯的形成,不仅要从小事做起,还依赖于克服不良习惯的决心和毅力,好习惯能使人受益终身。

2.加强礼仪素养的培训

在调研中当问及是否需要加强大学生礼仪方面的教育以及是否支持学校开设有关礼仪的相关课程时,超过半数的大学生认为有必要并且支持,而且在学生看来,应该多举办教育性讲座或开展有关礼仪方面的活动。比如礼仪模特大赛、礼仪知识竞赛以及礼仪模拟活动等来强化大学生文明礼仪意识,有效提高大学生文明礼仪。学校应大力加强对学生礼仪素养的培训,重视学生道德素质水平的提高。人的行为是一个慢慢培养潜移默化与实践的过程,要使当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达到标准,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进行长时间地培养。一个人只有养成了优秀的礼仪习惯,才能具备相应的礼仪素养和品质。高校可以把礼仪课设为必修课,把礼仪教育引入大学各个专业,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礼仪基本理论和规范教育。

3.教师应注重言传身教,引导大学生陶冶礼仪情感

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无论是专业教师还是教育管理人员,随时随地都应该有适当地言谈举止,为学生做榜样,让学生在良好的礼仪环境教育中学习和生活,从而得到礼仪修养的熏陶和滋养,提升礼仪素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事实上一切教育归根结底都是为了培养人的良好习惯,甚至一个人的习惯往往归结于自己的好习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教书育人,最首要的不是教书,不是要教学生学到多少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教育育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通过言传身教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4.高校应制定系统的大学生礼仪规范

英国结婚礼仪常识 篇4

与传统的西式女装相比,新娘的婚纱少了些许华丽。随便妆点些耀眼的东西都需要人们专程赶往大城市,故而花费不菲。

新娘很少会把婚纱留给女儿,而是会把它卖掉或让人用婚纱的料子为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制作洗礼服(Christening gown),因为着装要“有新有旧,有借有忧,硬币放鞋内,万事不会愁”(Wear “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and something blue, and a lucky sixpence in your shoe”)——古老的英谚如是说。

莉萨·舒尔兹(Lisa Schultz)向我们讲述了她家的传统:“为了图吉利,我妈妈家那边所有的新娘都要在胳膊上戴马蹄铁。其实不是真正的金属制马蹄铁,而是用钩针钩成的,由一条长丝带围成圈,从一头连到另一头上。婚礼中马蹄铁倒着头儿戴在新娘的胳膊上,这会给婚姻带来好运。”

今天,许许多多的伴娘取代了新娘子的成年看护。看护的着装是要新娘子埋单的。

新郎也很少穿黑色无尾礼服,除非是正式的大型婚礼。西装比较常见,伴郎也会穿。

亲家母之间从不商量婚服的颜色搭配,也不考虑伴娘着装的颜色。

习俗

有新:穿戴一样新衣物是要象征新娘在新生活和婚姻中拥有成功和希望。如果新娘置办的是新的结婚礼服,那它就可以是她的“有新”,但是任何别的新服饰也是可以的。“有新”常常是最容易做到的。

有旧:新娘可以穿着或佩戴一样旧衣物来象征她和她娘家及过去生活之间的历史纽带。许多新娘佩戴一件家传的珠宝饰品作为“有旧”的选择。有些新娘穿着她们母亲或祖母穿过的结婚礼服。实际上,旧的东西同时也可以是借来的东西。

有借:借来的服饰应该是从一位已幸福地结了婚的朋友那里借来的。据说他们的幸福会惠及于你,给你的婚姻带来长久的美满。有些新娘会去借来一种衣着用品、一件首饰、一块手帕或者一个饰以珠子的手袋。

有蓝:穿戴一件蓝色服饰源自《圣经》时代,当时蓝色结婚礼服代表着纯洁、忠诚和爱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传统已从穿蓝色结婚礼服,演变成后来的在新娘的结婚礼服下摆处缝上一圈蓝色的镶边,再演变到现代的普遍做法——新娘用蓝色的吊袜带。

风俗礼仪

婚礼在当地最大的酒店举行,没有任何宗教色彩,司仪是当地政府的Register,应该相当于我们的民政部门吧。没有时间细细探究,但仍然看得出这个酒店由从前的豪宅改建,四面有大而雅致的英式花园。在摄像机的跟随下,我们陪新娘走进酒店,新娘在入口摆了几个幸福的造型,今天的摄影师看上去很专业。

一进去,新娘和随行的新郎的母亲就被领进礼堂旁边的小厅,照计划上看,是Register例行公事要提问做记录。我们只能在门外静静地等待。很快,所有人面带笑容地出来了。我们分头进会场,婚礼要开始了。身为伴娘的我随新郎的母亲从侧门进礼堂,坐在左手第一排,这是规矩。边厅里问了什么问题,燕儿的回答是什么,对我来说也是个迷。

我还来不及坐定看看四周情况,婚礼进行曲就响起。3点正,婚礼开始。正门打开,新娘身着象牙色的婚纱隆重出场,轻轻含笑,缓缓点步,头纱在身后微微飘起。新郎满面激动开心的笑容,接过新娘的双手。所有人的目光这时才转移到司仪。和法国由当地行政长官亲自主持的风俗不同,司仪是一位年轻女士,前台左边还有一位同来的书记员。 司仪的开场白相信大家在类似的电影片段里都见过了。需要补课的拜托看一遍电影《四个婚礼一个葬礼》。但需要伴娘念一首诗对我倒是新鲜事。前一晚的临阵磨枪没有白费,还算圆满完成任务。原以为自己第一次念英语诗还是班门弄斧,在这么多英国人面前念一定紧张得喘不过气来,却居然一点都没有怯场。倒是站在一个有利的角度,发现新郎新娘激动而紧张,觉得有一点感动。婚礼继续进行,老安和燕儿先后都说了“我愿意”,跟着司仪当众宣布了今后相守相偕,矢志不渝的誓约,然后在婚书上签字。坐在身边的新郎母亲已经感动得双目含泪了。而我这时才有机会偷偷看了看来宾的情况。大约二三十个人,身着礼服,除了小孩,都专注地看着主席台,见证了这对新人新的起点。可以想象他们这时和新郎新娘一样幸福。

交换戒指之后,大家都积极为新人抢下这历史的镜头。当然少不了轮流合影。一个小时后,仪式就都结束了。司仪和她的书记员离开,其他人则转移到一间半露天的餐厅,开始浅酌合影。这时我才有机会接触今天的其他来宾。作为到场的唯一女方宾客和远道而来中国客人,我受到了他们特殊的照顾。新郎的母亲先后给我介绍了这些来宾。他们都是新郎的亲戚和多年老友,有老有少,还有新郎的小学老师,当然因为她是新郎母亲的多年好友。

这时候摄影师成了主持者。他组织我们轮流分批和新郎新娘在花园里摆造型合影。然后我们一起把彩碎抛向天空。这是对新人的祝福。英国还没有转暖,不时有凛人的寒风。新人必须继续拍外景照片,我们则缩回温暖的餐厅聊天。和英国人享有的“冷漠高傲”的名声完全不同,这里的人友好而好客。我还和新郎8岁的大侄子结下了短暂的友谊。

英国人的晚饭时间相对法国来说较早,婚宴也不例外。小憩之后,六点半我们就进入饭厅,开始准备用餐。对于咱中国人来说,这一顿的菜单当然重要,但这不是我要说的重点。晚餐还需要一个主持人,现在是伴郎。开始用餐前,照例新郎发言。现在气氛就轻松多了,新郎自由发挥,没有定式。老安的发言简单实在,是我喜欢的风格。然后伴郎也要发言。今天的伴郎是老安的弟弟。他要宣读别人寄来的贺卡。新郎新娘当众打开收到的礼物,还分发礼物。晚宴的另一个亮点是切结婚蛋糕。在吃完晚饭喝咖啡的时候,新郎新娘手执手共同切下第一刀,旁边的小朋友们早就急不可耐了,这当然是抓抢镜头的好机会。

福建结婚风俗礼仪 篇5

1、女方回礼

须回送:新郎内衣一套、新郎西装一套、新郎衬衫一件。新郎男袜一双(不能是白色的袜子)、金戒指一个。其中的“袜金裤”,寓意新郎以后发展为:“活金库”。至于女方要回送多少礼金给男方,可以在订婚仪式时当场返送,也可以在结婚时,当嫁妆给新娘。

2、女方置办嫁妆

(1)办些新家需要的电器:根据各人情况,按需办理。如女方有条件,现流行置办“轿车一部。

(2)红皮箱:(个数一般2个,取好事成双之意). 皮箱里装些常用衣物及女方父母办给女儿嫁妆物。

(3)红伞:接亲时,伴娘为新娘撑红伞出门,上车,下车,露天。这把伞要求要崭新的而且没有商标,颜色红色和粉红均可。这也是旧时讨吉利的说法,比如挡灾,辟邪。

(4)红塑料桶1个:需用3尺3的红布(男方提供)包裹. (意为新娘马桶,桶内要放上红枣、花生、莲子、桂圆、瓜子,寓意早生贵子)。

(5)喜娃:一男一女娃娃一对,讨吉利的说法,多子多福之意。(最好是女方朋友送的,千万不可是新娘本人去买的)。

(6)儿童澡盆1个,红色化妆箱1个,镜子一面,红毛巾2条,红牙杯一对,牙刷2把,2把角梳,红脸盆2个。

(7)塑料花和花瓶(男方提供);塑料花白色百合花和红色玫瑰花2种颜色各九朵,代表男生和女生,也寓意百年好合和富贵荣华。

3、接亲

结婚第一天,男方家要准备两辆以上装饰好的婚车来女方家接新娘与嫁妆,也叫接亲。当新郎的婚车到女方家时,女方家要放鞭炮,放完后新郎方可进入女方家。新郎还要带上新娘手捧花与上等香烟来新娘家。

4、吃太平面

新郎到女方家时,新人一定要吃一碗太平面,新娘接到男方家里后,同样还要再吃一碗太平面。意为保平安。按福州传统,新人在见家人之前,要吃太平鸡面,新郎吃鸡头,预示着一家之主,新娘子吃鸡翅膀,鸡脚,这个要用福州话来讲,大意就是持家有方,多子多福。太平面里还有两个太平蛋,通常要吃一颗留一颗,意思为大家一起平安。

5、铺床

福州人要男方家的长辈铺新房的床,长辈要选父母,儿女齐全的表示新人可以象这位长辈那样幸福。然后找1至2个乖巧,聪明,漂亮的小男孩到新床上打几个滚,意将来会生漂亮的男宝宝。如果喜欢生女宝宝,就找一男一女,或者直接女生来打滚好了。还得记得给每个小孩包红包。

6、见长辈

下午3到4点,新人就要开始拜见祖宗,及长辈,老人和亲戚,讨红包。按先直系后旁系,先父系后母系的程序一一叩拜。受拜者要给新娘“见面礼”。至亲长辈多赠以戒指、项链、手镯等贵重礼物。

7、酒店设酒宴

差不多5点新人们就要到酒店迎宾客了,最后就是酒店常见的礼仪了。新人的亲戚朋友就聚在一起喝喜酒,吃喜宴。在酒桌上见过与自己同辈的亲戚,那时候也还是可以拿红包的。

8、回门

按福州习俗,结婚时,第一天是男方家办酒。第二天,女方家办酒,也叫办回门酒。婚后第二天是回门的日子,娘家要派小舅子去接新娘,新郎要给小舅子钱。然后新郎备礼品,和新娘一起往岳父母家拜见,当日需返回。

特色风俗

一、拦花轿

新郎到女方家去迎亲,福清叫做邀新人。回来的路上,人们可以用条椅等拦住去路,新郎、新娘不得生气。旧时新娘坐轿,有乐队伴奏,新郎要向拦轿的人分瓜子、糖果等。现在不坐轿了,乐队也改作录音机,拦路的人或要求新郎、新娘唱歌,或者要他们向拦路者分发香烟、糖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只有让拦路者满意,才让通过。一路上拦路的人越多,越说明新娘的才貌闻名远近,新郎也就越光彩。

二、避冲

新郎迎新娘到自己家门口,男家便放鞭炮迎新。此时由男方亲族中或邻层中福贵双全的年长妇女和喜娘扶新娘进门,里家的其他女眷暂时回避,等新娘进了大厅后才能见面。这种习俗叫避冲。

三、关新人房

在新娘未到男家的时候,新郎家挑一个聪明怜俐的男孩候在门口,待接亲的队伍一到,这男孩便上前将嫁妆中的新马桶接过来,这叫掼(提)马桶。这男孩还应先进新房,与预先在里头的男女孩子一起关紧房门要新郎讨香烟、糖里,方肯开门。这时,新郎、新娘拜过祖先和父母、翁姑,举行过婚礼后由喜娘为前导引进新房,于是便要拍房门,旧时拍房门还要由喜娘唱《拍房门歌》现在多由新郎与关房门的人讨价还价。讨价还价的时间越长,新郎、新娘越有耐性,则意味着今后夫妻恩思爱爱的日子越长。最后新郎答应关房门的小孩要求,小孩才打开房门,让他们进屋,新娘的新马桶里有不少礼品,这是给掼马桶男孩的酬劳。

四、闹房

是晚,两家都备丰盛宴席用待宾客。宾客中,新郎的舅父最尊贵,招待须至敬尽礼,宴会中应坐首席。是夜,各地大都兴闹房。闹房多由诸亲朋好友参加。闹房内容是出一些让新郎、新娘难为情的题目,戏谑一对新人。

各地的结婚彩礼

1.福州

自古以来,“好男不娶福州女,纵得功名也枉然”这句俗语都是非常流行的,其实它的主要意思就是没有取到福州的女人,即使有了功名利禄也没有任何意义,但眼下却有许多福州女讨不起的感慨。据了解,福建目前的彩礼钱最少也要十万元,所以很多人高呼娶不起媳妇。

2.福清

现在网络上流传福清的彩礼是最高的,因为这个地方娶媳妇不仅要几十万元聘金,还要加上一套别别墅,总的下来大约要三百万元。但是在福清的渔溪和三山两镇,娶亲一般只需要十三万元左右的聘金,再加上电器大约需要花费二十万元。

3.龙岩

根据调查,在龙岩的连城、长汀等地区娶媳妇的彩礼价格一般都在十万元以上。如果男方家经济条件有限,就可以写一张“欠条”,今后慢慢还就可以,但是,龙岩很多地区的彩礼费都高达六位数了,甚至还有更贵的。

4.晋-

重庆结婚风俗礼仪 篇6

中式传统婚礼 进入21世纪,时代在一步步的前进,婚礼也从繁到简再到繁,现如今,重庆的新郎新娘们开始越来越对中式传统婚礼感兴趣了。现在,给重庆即将举办婚礼的新郎新娘们讲讲我国传统婚礼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拜堂! 拜堂是古时婚礼中的必经过程,只要拜过堂,一对新人就成为了真正的夫妻,正所谓拜天,拜地,拜父母。一场新人也经过了诸多亲友的见证而成事实。中式传统婚礼中在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架麦。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戚朋友、职司职员各就各位。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堂。

拜堂仪式程序如下: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 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然后,是传统的“三拜”——“一拜天地,二拜双亲,夫妻相拜”最后才“引进洞房”。拜堂仪式到此结束。

西方国家结婚礼仪 篇7

绑手礼(Handfasting):绑手礼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老的凯尔特风俗,那时,想结婚的一对男女手牵手,绑在一起,各人只剩下一只手可用,生活顿时升级成为“困难模式”。如果一年(一说一年零一天)后两人仍在一起(期间可以生小孩),将再举行一场仪式,正式确认二人为夫妇。如果到时男方不满意,可以单方面解除“绑约”,把女人连同小孩(如果有的话)一起赶回娘家,不负任何责任。女方不满意会怎么处理倒是没有记载,看来这是一种非常男尊女卑的试婚行为。

暖戒礼(Ring-warming ceremony):对戒经宾客手快速传遍全场,每人都使劲握一握,最后如果交到新人手中是温暖的,则象征着两人得到了大家的祝福,且互换戒指的时候同时也互换了承诺(因为双方给对方戴上戒指时各自最后还要握一握)。你可能在想,戒指那么小,传起来可能很不方便。是的,所以传递戒指的时候,一般是放在一个小盘子里,或穿在一根丝带上——也可以两样一起来。

玫瑰花礼(Rose ceremony):玫瑰花自然象征爱情,但根据传统,新郎新娘需要互换一支玫瑰花(通常两红、两白,或一红一白)。这个传统并不十分严格,有人互换一束玫瑰,也有人互换其他双方中意的花朵——但象征意义还是永恒不变的,表示“把心交给对方”。另外,玫瑰花礼也衍生出了类似合沙礼或合烛礼的形式,即新人双方各持一枝花,然后同时插放入同一樽花瓶中,也许可称为“合花礼”。

北方结婚风俗礼仪 篇8

1、择正日

结婚当天被叫做“正日子”,一般由新郎家选择;“待客日”则由新娘家定,一般比正日子早三四天。女方家长也要大摆宴席,招待来宾。新人还需给来宾敬酒。一般新郎与新娘要等到结婚当天才可以见面。

2、迎亲

结婚当天迎亲越早越好,有“抢头”一说。新郎来接亲的人必须是单数,娶回老婆就凑成了双数,人数最好是控制在十几人。

新娘在娘家要坐在新被子上,俗称“坐福”,接新娘子的时候,女方娘家人会来堵门,一是图个热闹,再者也是急下新郎。出门前一对新人要吃长寿面和荷包蛋,而且要互喂。还有抓钱币,最后是集体照相、合影。

3、送亲

北方人送亲很有讲究,女儿出家门前父母是会躲起来的,但新娘的哥哥或者弟弟必须要去,并且要牵着“马儿”走一段路,这叫送姐姐或者妹妹。不管多么喜庆的事,新娘子也得哭,这会让娘家人富裕,叫做“洒金豆子”。

4、结婚

新娘必须给男方父母改口叫爸妈,当然改口费是有大红包的,一般是封1001元,寓意“千里挑一”,主持完婚礼后就是闹洞房了。俗话说“新婚三天无大小”,人们也喜欢热闹。酒席上新人要轮番敬酒。

5、回门

结婚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丈母娘家会请家中叔叔辈和兄弟辈的陪客,对于新郎来说,一辈子也就这一天有资格坐在主宾席上,一般讲究天黑才准备动身回家,在以前抬头看不到屋顶的房梁才吉利。

北方订婚流程

1、双方父母沟通订婚事宜

现代订婚程序,没有传统习俗的那些繁琐,且一般不会采用“相亲”这种方法选人。不过虽然现在是自由恋爱的时代,但在结婚这等终身大事面前,还是需要征求父母长辈的意见与建议,因此在订婚之前需要与双方父母长辈沟通订婚事宜。特别是在思想相对传统的家庭,或者是大家族,订婚是整个家族的大事,必须要跟长辈商议的。

2、讨论聘礼

聘礼,大部分地方有订婚金饰的说法,如四金或者是五金,这是男方需要提供给女方的订婚礼,包括:金项链、金耳环、金手链等,很多人会说金戒指,其实现代很多订婚已经不需要金戒指了,很大一部分用的都是钻戒。当然除了这些属于男方给到女方的金饰之外,男女双方还需要给对方的长辈准备礼品,这部分现代订婚流程已经没有特别的限制了。

3、部分借鉴传统习俗

虽然现代婚礼摈弃了很多传统习俗相对繁琐迷信的内容,不过结婚比较是一场大事,草草了事也显得没有诚意,一般的家庭也还是会在定亲中做些文章的。比如“择日”、“彩礼”这些程序,都还是会沿用传统订婚程序。毕竟很多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可以用的。

4、订婚宴

作为简化了的现代订婚程序,那么对于订婚宴要求就高了,订婚中最需要重视的就是订婚宴了。订婚的场所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女方的父母都希望男方可以主动到女方家拜访,以表示对女方的尊重。所以一般订婚的场所会选择在女方的家里,同时在家里大家的交谈也相对来说比较亲切,免除了外人的打扰。当然也有选择在外面酒店举办订婚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相对大的家族一起吃饭约定,在选择酒店时一定要照顾到双方家庭的口味区别,以及酒店环境,一定要选择在安静优雅的酒店。

传统订婚程序

1、“看亲”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2、“提亲”

选定某女后,即托能在女家说上话的人为媒提亲,女家多以“等回话”为由,在背地里观察和多方打听,视人品行、相貌、家庭状况而定。50年代及期间,男女找对象非常注重家庭出身、以贫农为佳。近以有一技之长能挣钱者合意。双方请“先生”据生辰八字以“合婚”,看属相是否合,有“白马犯青牛、羊鼠一旦休,金鸡犯人犬,羊虎不到头,狗猴婚断头,虎蛇如仇割,龙兔泪交流”和“蛇盘兔”、“猴骑羊”、“虎犬金”之说。

3、“谢亲”

即为定亲。双方合意,择双日举谢亲礼。是日,女方亲戚朋友集中到女家。媒人领男方及随人若干,携订亲衣服、钱及红头绳若干至女家。因此,谢亲又称“接红头绳”。而后由女方长辈相陪入席,同时,女方煮面条,以碗盛各送左邻右舍,晓于女儿订亲。县境有地方称“谢亲”为“结事”,程序颇简,男方媒人相伴送订亲衣及钱至女方,表示把事已定。

4、“彩礼”

定亲后,女方通过媒人要彩礼,多参照或同比别家。索要钱、物,以红纸写礼单,大致有家具、现金、衣服、布与棉花、粮油、首饰等。50年代,结婚多不要彩礼,两套衣服、一个头巾、两双袜子即成。70年代,增缝纫机、自行车。80年代增彩色电视机、录音机。90年代条件好的又增电冰箱等,礼单一式两份,男女双方各执。并商定,按物折款给女方。有的“大包干”,按礼单折款,付女方自购。旧时彩礼备齐,男方择日抬“食摞”(一种类似圆笼样的木头盛器)送至女方。今为直接交于女家。此外,逢年节,当地庙会和春秋换衣季节,男方都要给钱,让女方买衣服,不论时间长短至娶为止,所给数量随当地“大流”。

5、“择日”

白族结婚风俗礼仪 篇9

“算八字”

白族人民讲究命理,男女自由恋爱后确定结婚,双方家庭都会拿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去找专门人士卜算,一来看双方八字是否相冲,未来的婚姻生活是否顺利;二来算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婚礼!

提亲

白族有早婚的习惯,双方订婚后,在结婚前一年,男方必须托媒人到女方家求亲,给女方以准备妆奁的时间。除制备各色粗细领挂、全部铺陈帐盖外,单鞋子一件就要做数十双到上百双,以备结婚时送公婆、弟妹、哥嫂、子侄等为见面礼及婚后自穿。

看家

男方提亲后,女方带着自己家的至亲女眷去男方家,称为“看家”。目的是去摸摸男方家底,顺便看看男方家人是否好相处。看房结束,男方还得给女方来看房的所有人包红包,数额不限,一般都会取个吉利的数字。看房回来后跟女方家长汇报情况,让家长心里留底。

下聘

下聘即订婚。男方家去女方家下聘,顺便定下结婚日子。下聘的彩礼很有讲究,糖、藕、粉丝、干竹笋、钱、金银首饰等这些是必带的而且所有物品必须成双成对,以讨吉利。随行中,除了媒人和亲眷,男方还得带上两个没有结过婚的年轻男子陪同,所有交接均由媒人完成,亲戚朋友捧场当劳力。白族订婚后,可以解除婚约,但主动方要受到舆论的谴责。若男方提出退婚,女方可以不退还水礼,若女方提出退婚,则必须退还水礼。

婚礼

白族的婚礼一般是四天。第一天搭彩棚、迎喜神,晚上贺新人。届时新郎要拜“喜匾”,由家长取字、号为喜名,婚后通用。贺新娘则全村小姐妹与新娘坐在彩棚下,青松铺地,红烛高照,吃着糖果,恭贺新娘。

第二天迎亲,新郎坐轿前往女方家,迎亲的及伴郎十数人,加上骑马“押礼”的小孩十多人及到女方会亲的至亲亲戚,沿途浩浩荡荡。到女家后,则大门紧闭,要等唢呐声三起三歇表明诚意,才开门迎入,设席款待,新郎则座上,设独席招待。红日西下,经媒人再三催请,新娘才哭着由兄长抱上轿,盖上“开脸红”,新郎由女方父辈敬上马杯,并在其左手膀上扎一朵锦红大花“蔫花红”。到男家后,门前早摆下牲醴一套,有斗、尺、秤、剪、香、腊、纸、烛之类,由端公仗剑执法,退去车马,将新人拥入洞房。是时村中常年多病的人便可趁闹伸手在新娘身上、手上、腿上乱掐,以粘喜气,解除病痛。

新人入洞房后,避去别人,由媒人主持喝交杯酒,然后出房待客。晚上还要举行闹新房,俗话说“新娘房中无大小”,尽可以随便。新房中的床,必须先有伴娘或亲戚们上去躺过,新娘才可上床。第三天回门。新娘清晨早起,在别人帮助下“收头”,将头发梳成高高的髻,作为成人的标志,然后由新郎陪同回娘家。届时新郎手拿锦花一朵,到新娘家去谢花红,男方至亲至戚也一起去做会亲客,女家设席款待。第四天酬客,折彩棚,招待帮忙的客人。

婚姻习俗

当白族青年男子向姑娘求婚时,姑娘如同意,要向男方送粑粑;婚礼时新娘要下厨房制作“鱼羹”;婚后第一个中秋节新娘要做大面糕,并以此表现新娘的烹调技艺。婚礼时讲究先上茶点,后摆四四如意(即四碟、四盘、四盆、四碗)席。

白族实行一夫一妻制,婚礼隆重、热烈。按传统风俗,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和小伙子们必须骑高头大马去娶亲。新娘娶回后要拜客,由新郎、新娘对家庭中的长辈一一敬拜,然后是请客吃饭。新郎、新娘要陪客人进餐,这时,客人们可向新婚夫妇出难题,也可以让他们表演节目,婚礼被喝彩声和欢笑声笼罩着。最有特色的是在婚礼上燃起辣椒粉,于是在欢声笑语中许多人都打喷嚏、咳嗽,热闹无比。

背婚是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县白族地区普遍流行的一种婚俗。每逢十字路口、三岔道或人员集结的地方,陪宾们便停下来,把嫁妆码成两大摞,让新郎背着新娘围着嫁妆绕“8”字。

儿子成婚后,一般都与父母分居,另外组织小家庭。父母和谁一起生活,由父母自己选择,一般选择与幼子一块生活的居多。因此,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是白族普遍的家庭组织形式。

按白族的习俗,如果丈夫去世,妻子可以终身守节,也可以另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

在个别地区,还有转房的习俗。兄死后,嫂可以嫁给弟弟,称为叔就嫂,但这种现象现在已不多见。但另嫁时不得带走前夫的家产。

风俗礼仪

白族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过去婚姻多由父母包办,男方要付昂贵的聘礼,举行婚礼时还要花费很多的钱财。现在虽随时代的发展有很大的改进,但至今还保留有浓郁的民族风格。

上一篇:2024年云南省农村信用社昆明市招聘考试金融练习题下一篇:大学生学期个人鉴定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