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及施行意义探究

2022-09-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临床上, 慢性心力衰竭属于一种较为复杂的症候, 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1]。慢性心力衰竭伴糖尿病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较高, 具有病情复杂、反复发作以及持续恶化等特点, 同时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因素[2]。该研究中, 为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在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施行意义, 特选取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8例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选为该研究中的观察对象, 采用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两组各44例。实验组44例, 男性24例, 女性20例;年龄56~81岁, 平均 (68.52±3.75) 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1年, 平均 (6.60±2.52) 年。参照组44例, 男性23例, 女性21例;年龄55~80岁, 平均 (68.46±3.71) 岁;病程最短1年, 最长10年, 平均 (6.56±2.50) 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进行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参照组:给予该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主要对其作息时间进行规划、用药指导、生命体征的基本监测等。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 实施综合护理进行干预。相关护理措施包括心理干预、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舒适护理、家庭护理干预。 (1) 心理干预:受疾病反复发作的影响, 患者一般存在性情烦躁、抑郁以及焦灼等负面情绪。不仅对疾病好转的帮助不大, 且可影响正常的治疗进展。因此, 护理人员应正确评估其心理状况, 并给予针对性的疏导措施。主要为加强交流和沟通、尽量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等, 增强安全感和满足感。 (2) 健康教育:由于文化水平的显著, 大部分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认识度不够。应加强慢性心力衰竭以及糖尿病知识的宣教, 使患者对疾病的发生原因、进展以及治疗情况具有一定的认知, 帮助其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提高其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3) 饮食护理:治疗期间患者的身体虚弱, 且营养物质流失量较大。因此, 应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 鼓励其膳食均衡。根据其实际体质量, 计算其每日所需的热量以及营养, 为其制定健康饮食方案。主要以蛋白质摄入量为主, 多食用蔬菜水果, 尽量减少脂肪的摄入量。 (4) 舒适护理:治疗期间患者一般取半坐卧位, 为提高舒适度, 应适当调整其床头的高度。为减少反复穿刺产生的不适, 应使用静脉留置针。将病房的光线、温湿度控制好, 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 (5) 家庭护理干预:家庭的支持和鼓励属于综合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可定期举办家属的护理指导活动, 采用系统性、有效性的健康教育知识向患者家属进行宣教。主要内容包括对疾病的认识、运动指导、遵医嘱用药的意义以及自我监测的作用等。出院后, 至少进行1次/月上门访视护理, 并通过电话等方式了解病情。

1.3 观察指标、判定标准

1.3.1 观察指标

将两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SAS、SDS评分。

1.3.2 判定标准

采用焦虑 (SAS) 自评量表、抑郁 (SDS) 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总分100分, 50分为临界点, 得分越高, 其心理状态越差[3]。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将该研究中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核对,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的血糖水平比较

护理前, 两组患者的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护理前改善, 且实验组的改善程度较参照组更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SAS、SD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护理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 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较护理前改善, 且实验组改善程度较参照组更佳,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慢性疾病当中, 慢性心力衰竭疾病较为常见。其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均为导致慢性心力衰竭发作的基础疾病, 患者预后较差,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4]。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不仅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等特点, 对生理带来巨大痛苦, 同时对心理情况具有一定影响[3]。受疾病长时间折磨, 往往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影响疾病的治疗。因此, 应给予其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干预, 以提高生活质量。临床于治疗的常用药物包括ARB、β受体阻滞剂等, 患者需长期使用[5]。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指导, 促使其对药物具有一定认识, 可加强其对药物的选择性。该研究显示, 给予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 可较大程度上控制其血糖水平。实验组护理后空腹血糖水平 (5.43±0.41) 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 (6.71±1.64) mmol/L、糖化血红蛋白水平 (6.31±1.20) %, 均较护理前以及参照组更低 (P<0.05) 。结果表明, 通过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舒适护理以及家庭护理干预等综合护理措施, 可降低血糖水平于正常范围内, 提高其生活质量。结果同样显示, 两组心理状态均较护理前改善, 且实验组的SAS评分分、SDS评分圴优于参照组。

综上所述,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 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 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探究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的综合护理及施行意义。方法 将2015年5月—2016年11月期间于该院进行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患者88例根据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各44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采用综合护理措施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焦虑 (SAS) 、抑郁 (SDS) 评分。结果 护理后, 实验组各项指标均较护理前改善, 且改善程度较参照组更优 (P<0.05) 。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中的效果可观,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护理,慢性心力衰竭合并糖尿病,施行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艳敏.综合干预对充血性慢性心力衰竭并糖尿病护理效果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 2017, 20 (2) :13-14.

[2] 占艳.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10) :1407-1408.

[3] 郭云平, 王凯.老年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 14 (6) :39-41.

[4] 荆萃.舒适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心衰护理中的观察与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 2015, 23 (10) :100, 102.

[5] 施新艳.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6) :109-110.

上一篇:电潜泵防气优化技术在大斜度高气液比井的研究及应用下一篇:我国银行保险业务营销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