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教案

2023-03-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商隐诗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1篇:李商隐诗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含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把握这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两首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体会用典、对比、反衬等手法在诗歌中的应用。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作者简介:

2、给加点的字注音。(幻灯片)

锦瑟(

)

弦柱(

)

惘然(

)

马嵬(

)

未卜(

)

宵柝(

)

3、解释下列词语。(幻灯片)

更:还有

卜:预料

筹:代指时间

笑 :嘲笑

徒闻:没有根据的传闻

驻马:军队发生哗变,停留不前

四纪:四十八年

如何:为什么

三、诗歌探究

1、齐读《锦瑟》《马嵬》,背诵这两首诗。

2、反复朗读第一首诗歌,想一想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3、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小组讨论展示) 明确:

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感情:惆怅,伤感

5、合作探究:《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清代的大诗人大学者王士祯也曾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论诗绝句》)的浩叹,可见这首诗的特异之处。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马嵬(其二)》

6、朗读诗歌,哪几句诗写了马嵬之变?请简述这个历史事件? 明确: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马嵬之变: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8、《马嵬(其二)》在叙事结构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明确:这首咏史诗从章法上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说唐玄宗“召魂之举”的荒唐,再追述马嵬之变后的凄凉,最后点出问题的实质,尺幅之间,可谓一波三折,曲折幽深。另外,

五、六两句,也是“倒行逆施”:

9、《马嵬(其二)》中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明确:

诗歌在艺术上主要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

10、《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方面说说“讽意至深”吗? 明确:

“用笔至细”可以从以下几点来体会:

一、倒叙的方法,参见“课文研讨”;

二、措辞的委婉,如“空闻”“如何”等;

三、立意的含蓄(最后在对比中点明题旨)。

“讽意至深”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会:

一、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二、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三、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三、课堂小结

四、收集李商隐名句,下节课展示。

教学反思

这两首诗,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李商隐的诗,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

学生正处于“读诗”的年龄,对于诗歌教学学生比较感兴趣,特别是《锦瑟》一诗,它表意的丰富性,让学生入迷。教学中,正是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又从学生初中时学过的相关诗句入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较好。课后,大部分学生都喜欢《锦瑟》,并对其中的名句、典故有了深层次的理解。

第2篇: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李商隐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通过《锦瑟》一诗体味李商隐诗歌的艺术特色; 多角度理解李商隐《锦瑟》主题思想;

学习《马嵬》中所运用的对比反衬的讽刺手法。

二、教学重点:

多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

用“对比”、“反衬”来说明《马嵬》中“讽意至深”。

三、教学难点:

从多个角度理解《锦瑟》的主题思想。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预习指导:

1) 对照教材的课下注解,自读《锦瑟》、《马嵬》两首诗; 2) 温习以前学过的,见过的李商隐的诗歌。

六、教学步骤:

1) 导入:

我们这些天一直在学习杜甫的诗歌,今天我们换换口味,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请把书打开到43页。李商隐诗二首。 2) 介绍背景:

其实我们对李商隐并不陌生,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他的诗了。大家还有印象吗?(同学回答)《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有一首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我们学过的之外,还有一些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有“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既然学过了这么多李商隐的诗,那我们对他的生平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李商隐生平。(介绍完课件补充)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都给了李商隐很高的评价,在清代人选编的唐诗三百首里,选取了很多李商隐的诗。仅次于杜甫、李白和王维。而这首《锦瑟》,也被称为李商隐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是哪里让它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品读一下。

3) 朗读:

齐声诵读《锦瑟》,读两遍。(转身写板书《锦瑟》李商隐)

4) 梳理文义:

我们刚刚读完了《锦瑟》这首诗,要品读一首古诗,就一定要知道它的内容。请同学先来翻译一下,翻译时以第一人称翻译,就是把自己当做李商隐。(提问同学)

不必逐句翻译,可以加入你自己的理解来翻译。

首联——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五十根弦呢?每一根弦都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年华。

*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提示:我们同学都经常听音乐。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段比较伤心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你忽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伤心地往事? “五十弦”是说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节也就纷繁复杂,瑟的音节是纷繁复杂的。也许是锦瑟的音色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了,大家知道李商隐一共活了46岁,如果这是暮年写的,作者应该是四十多岁了,年近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了。一边抚摸着瑟的弦,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美好岁月。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板书,锦瑟——华年

忆情)

颔联——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但是最后却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情思托付给杜鹃。表现出对美好的事物或情感的怀念,和对美梦的破灭的无限惆怅(板书,喜悦——哀怨

情变)。

*提示——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这里的用典侧重于哪一个?应该是后者。)那么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在这一句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我们先看庄周梦蝶的典故,请同学来说一下。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栩栩而飞,浑然忘记自己是庄周。但是梦醒之后,自家仍是庄周,蝴蝶已经不知哪里去了。这里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是欢乐的,但是这种欢乐却有潜在的隐患。)李商隐用它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

(快乐总是短暂的,何况是梦一样的快乐。当梦醒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又会怎样呢?)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请同学来介绍一下“望帝啼鹃”的故事。杜宇满怀悲情,却无可奈何,只能化为杜鹃在春日里哀鸣。这时候梦已经醒了,往日的欢乐一去不回。作者此时是对“梦醒”的无奈,伤感惆怅的。)“但是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颔联——律诗的颈联和颔联必须要求对仗。我们能看出上一句是对仗的,那么颈联这一联里那些词是对仗的?(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写板书:沧海、月明、珠、泪一组;蓝田、日暖、玉、烟一组。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哪位同学可以分别用找几个词来形容这两组意象?参考答案: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联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尾联——“如此的情怀,不止是今天才追忆,当时就已经惘然了”。反过来说,作者不仅是当时惘然,一直到现在他也在追忆那段感情,并沉迷于这种感情之中。(板书:忆情——惘然

迷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穿始终,浑然一体。

5) 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什么情呢?

1、 悼亡之情。

2、 爱情

3、 哀伤自己的身世

5)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6) 导入(《马嵬》):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第二首诗《马嵬》。 a) 朗读课文:

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b) 整体把握: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参考答案:; 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c) 具体赏析: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批判讽刺唐玄宗的,前人在评价这首诗的时候用“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这八个字。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谈一谈“用笔至细”,从反衬的方面说说讽至深吗?

参考答案:

反衬方面——先看颔联。今朝与昔日的对比。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他的皇宫中连鸡都不准养,因为鸡叫声会扰了皇帝的清梦,报晓都由宫人负责。而现在不同了,玄宗被逼离开了长安,住在军中,在没有宫人传唱的优美歌声了,只有军人们在寒夜敲着金柝。我们可以回想起木兰诗中的一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大家想一下,军中的情境是何等的悲凉啊!昔日是如此的歌舞升平,今朝又是如此悲惨凄凉。看到此处,不禁想替作者问一句:玄宗玄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颈联也是今朝和昔日的对比。当日玄宗与杨贵妃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为此还嘲笑牛郎织女一年才能重聚一次。可是当六军驻马的时候,又是什么情景呢?昨日的誓言马上化为泡影,杨玉环落得“婉转娥眉马前死”的下场。玄宗的誓言如此经不得考验。相比之下,远不及牛郎织女。秦观在《鹊桥仙》中说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作者眼中,不论是对天下(空闻虎旅传宵柝,害的天下大乱),还是对爱情(七夕时山盟海誓,当六军驻马时却违背当日的誓言),玄宗都是背叛者。

——尾联中也有非常明显的对比与反衬。卢家是平民百姓,玄宗时一国天子,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但是连平民百姓都可以得到的幸福对于天子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作者用平民的幸福来反衬玄宗的落魄,是对玄宗毫不留情的讽刺。

9)教学拓展:为什么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还不如寻常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西方著名作家萨特说过“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唐玄宗是一位君主,他有他特殊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地位要求他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百姓和妃子之间的关系。但是他既没有处理好政治上的关系,又错误地理解了他与爱人之间应有的关系。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的悲剧。

所以说,我们要享受真正的爱情,就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谐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10)作业:背诵《锦瑟》一诗。

11)小结:今天的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了。下课。同学们再见!

第3篇:2014高中语文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锦瑟>>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过程与方法: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点: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

三.教学法:诵读法,讨论法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锦瑟>>

一.导入:

当盛唐的繁华落下帷幕,中唐又以其匆匆的步伐走过。曾经空前绝后的大唐王朝到了日薄西山的时候。李白登仙而去,杜甫困顿而逝,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的身影也渐渐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末世的余音里,李商隐走来了,这位晚唐的才子,旷世的情种,为大唐的黄昏添上了一道绚丽的余霞。

二.目标展示 三.赏析<<锦瑟>>

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感受形象,题为意境(补充鉴赏诗歌意境的方法)品:拒绝涵咏,品味语言

四.1.作者简介,背景简介2.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3.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多读)

五.合作探究(讨论归纳,以小组为单位)

1.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2.中间两联用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①典故情怀

明确: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②.意境:朦胧,凄怨,迷离③.感情:惆怅,伤感(多读)

3.你认为全诗的主旨是什么? 引导:经过追忆往事,使人的情结,凝结在哪个词语上(惘然),作者为什么惘然(为此情)此情到底是什么情?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寄兴说)

一般人认为此诗是一首写恋情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年华所唱出的一曲哀怨凄美的歌。

六.再读诗歌,感受诗意,诗韵美(抽背)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走进了李商隐的情感世界,共同学习了他的<<锦瑟>>,尽管这是李商隐诗中最晦涩的一首,但我们还是触摸到这位才华横溢,命运多灾的晚唐才子的情感脉搏,这足以说明只要用心体会,心灵总会相通.

八.归纳本诗艺术特色:

①朦胧的意象 ②哀怨的基调 ③凄迷的意境 ④华美的语言 ⑤象征的手法

九.背诵全诗(作业)

马嵬(其二)

一.导语: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败特别感到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请看<<马嵬>>

二.作家作品:

三.整体把握

1.请学生自读诗歌,明确感情基调. 感情基调:讥讽

2.了解全诗的大意

明确:诗人:诗以“马嵬”命题,重点是写唐玄宗在马嵬驿为“六军”所逼,赐死杨贵妃.首联用讥讽的语调确定了杨贵妃之死,中间两联写马嵬之变和所发生的悲剧的经过,尾联是对前六句的总结,更丰富了批判唐玄宗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1.提问:首联中用典故,玄宗听术士说杨贵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的誓言,有何用意?

明确:讽刺唐玄宗痴心妄想.

2.提问:军营内的声音加上“空间”和宫廷内声音加上“不复”又能使人读出玄宗的哪种境遇?

-----只是听到传来的宵“柝”之声,却不能再听到熟悉的宫内“报晓”声了;显然写出了玄宗不在宫内,而身在军营逃离了皇宫,已在逃难中,极尽狼狈和慌乱.

3.提问:"空闻"对"不复"这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会收到什么好的艺术效果?

-----对比,突出玄宗的惜安今危,惜乐今苦的生活境遇.

4.提问:颈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明确:“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两相映衬,杨贵妃被赐死的结果,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5.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起作用是什么?

明确: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五.总结本诗的艺术特点

1.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①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②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③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①倒叙的方法②措辞的委婉③立意含蓄

六.作业布置

第4篇: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李商隐凄美的一生。

2、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提高思索诗歌意旨,体味诗歌意境。

3、诵读鉴赏中感悟诗人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第一课时(了解李商隐)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拥抱李商隐吧。

二、李商隐知多少

1、身世卑微李商隐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2、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诗现存约六百多首,大都以抒情婉曲见意,往往寄兴深微,想象奇特,余味无穷。尤其他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的诗,情思宛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摹写入微。能以典型特征的刻画和环境气氛的渲染,表达事物的内在神韵,寄寓诗人的情怀。还有一些诗篇激情荡漾,轻薄浮艳。这些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但他的诗里往往是避实就虚,刻意求曲,打破了时空顺序,混淆了实虚境界,透过一种象征手法把感情表现出来。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

3、深山倾情李商隐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李商隐那时二十三岁,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于此时。

《无 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4、伉俪深情李商隐

李商隐26岁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僚,并爱上王茂元之女。开成二年(公元837年),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时,李商隐和王家七小姐举行订婚仪式。正月初五,举行结婚仪式。结婚后感情殊好。有一首思念爱妻的《夜雨寄北》,仍然为现代人称道,亦为之辛酸。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中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念她,如:

《花.妻死之后作》

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

李商隐有一首七夕那天写的《曼倩辞》:

十八年来堕世间, 瑶池归梦碧桃间。

如何汉殿穿针夜, 又向窗中觑阿环?

逢着美景良辰,则怀念当时欢爱,而无时无刻不悲悼,见一花一草也要寓意兴悲,自此以后,李商隐每逢七夕必有一诗。直到四十五岁,盛年时即郁郁而逝。

李商隐一生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备受排挤,潦倒终身。李商隐一生又为情所困,为情所累,留下了这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5、锦瑟遗情李商隐

《锦瑟》诗为李商隐自题《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 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历来无人能解,所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王渔洋也有“一篇锦瑟解人难”之叹。这首诗辞藻华丽,用典殊多,晦涩难解,众说纷纭。通篇追忆往事,反复抒发感情破灭、壮志成灰的无限感慨和遗恨,春宵一刻,轻怜蜜爱;双飞彩凤、血泪相思,其中的爱情、怨恨、惆怅和迷惘,该是怎样的哀恸?以朦胧的意象表达诗人无限迷茫的心境。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三、诵读、记忆《锦瑟》

(自由诵读,结合注释或资料理解,为下节课作铺垫。)

第二课时(鉴赏审美)

一、导入新课

(大屏幕打出)“笔头仙语复鬼语,只有温李无他人”这是大诗人元好问的一句诗,请同学们猜一猜,这里面提到的是哪两个人?(温庭筠、李商隐)由元好问的这句评价大家可以读出李商隐诗歌什么样的特点?(朦胧、幽渺、内涵多重、)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才能成为永恒,李商隐的那一首首诗便穿越了唐风宋雨、明雪清霜,与我们会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压卷之作——《锦瑟》(板书)。

二、品味诗情

提升审美能力

1、倾情诵读

★导引:古人强调“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诗歌阅读尤其这样, 反复诵读可帮助大家在有意无意之中感受诗歌的声韵美, 思索诗歌意旨, 体味诗歌意境, 把握诗人情感。可以说, 诵读是读诗的基础。下面我们就来朗诵这首诗,初步感受李商隐的情怀。

学生自由朗读、分组朗读(比一比哪组读出了感情、读出了韵味)、指名朗读、齐读。

(1)互相评析读的优缺点。

(2)读后请同学们谈谈你从诗中读出了什么样的情调和氛围。

(提示:从“思”“梦”“泪”“惘然”等词可感知到,全诗笼罩着迷惘、凄美、哀伤的情调氛围。)

2、鉴赏诗歌

(1)解题

★诗的题目是《锦瑟》,但也有人认为这是一首无题诗,你同意哪种观点?请说说理由。

(《诗经》《古诗十九首》题目的形式;全诗共八句,有两句写锦瑟,足可见锦瑟的重要性;听或看到锦瑟而触景生情。)

★据史书记载 “太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悲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锦瑟之音即凄婉之音,“诗言志”李商隐借凄婉的锦瑟之音来表达内心的凄苦。

★我们也知道,李商隐的《无题》诗是最多的,大约有17首,哪位同学能背诵一下你所熟悉的无题诗吗?

★那李商隐为什么要写哪此多的无题诗呢?是真的不擅长命题吗?当然不是,那什么时候不起题目呢?(政治上陷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生活中痛失爱妻,一连串的不幸对诗人的打击是巨大的,大痛则无言,大悲则无泪,无题诗所创设的朦胧的意境是需要读者细细地品味阅读的。)

(2)自由鉴赏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诗,思考:全诗的总纲是哪一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导引:律诗的尾联是诗人感情宣泄的闸口,这首诗最后写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

(同《红楼梦》一样,自从《锦瑟》问世后就一直没有中断后人对它的研究,它迷离的氛围,跌宕的风致引得索解者乐此不疲,也许还没有哪一首诗歌能像《锦瑟》这样受到那么多的关注。元好问曾写诗云:“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代诗人、学者王士祯也发出“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但难解并不等于无解,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即便是无主题的乐章,我们也可以由“韵”而解“味”,感悟作者的那一份“深情”与“痴情”。) ★请大家选出自己最有体一联或一句或一个意象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提示:诗中共有多少个意象?(锦瑟、华年、庄生、晓梦、蝴蝶、望帝、春心、杜鹃、沧海、明月、珠泪、蓝田、暖日、玉烟)由此可以看出,诗人的“情”是如此的刻骨铭心,大痛无言,无法言说,只能借意象来传递,在一首七律中能用如此多的意象实不多见。(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导引:对情的理解。“情”不单单指爱情,由于人生阅历的不同,有时爱情时也可被解读成对事业,对万物的那一份执著、一分坚守、一份痴情。比如大家所熟知的柳永的《蝶恋花》中那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就被王国维借来形容“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中的“第二种境界”。

①首联:

“未成曲调先有情”,首联即情感触发。

“无端”犹言“没来由地”,此诗人痴语,所设五十弦,正为“制造气氛”,以见往事之千重,情肠之九曲。

“一弦一柱思华年”,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意蘊相近。

“思华年”之“华”,花也,如花一般的时光,正是生命中的无限春光呀!看到眼前锦瑟上的一弦一柱,就仿佛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岁月、花样年华,终有一天,当我们用苍颜面对夕阳之时,是否也会发出这样的年华之思!

②颔联:

导引:“庄生晓梦迷蝴蝶”, 有一次庄子睡觉,忽然做了个怪梦。在梦中,庄子变成了一只漂亮的蝴蝶。它一忽儿飞东,一忽儿飞西,在草丛花枝间翩翩起舞。

要说快乐呀,那真是快乐极了! 庄子所变成的这只蝴蝶,只是一个劲儿地飞来飞去,完全忘了自己是庄子。 它玩得正起劲,忽然醒了。 庄子一看自己还躺在床上,这才明白原来那只蝴蝶不是自己,自己是人,是庄子。 可是庄子忽而又感觉到这未必对: 自己或许本来就是一只蝴蝶!是做梦,梦中才变成庄子的! 接而又想,这恐怕是错了: 自己明明是庄子,刚刚肯定是在做梦!

就这样,庄子一会儿这样想,一会儿那样想,想来想去,总是搞不清自己究竟是庄子还蝴蝶。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大家都有做梦的经历,庄生晓梦迷蝴蝶,告诉我们看人生的态度,板:人生如梦。(现实和梦境有什么不同,在自己五十岁的时候,追忆自己三十岁的时候,他对那些细节记得都非常的清楚,他有怀疑,有些事情真的发生过吗?时光的淘洗把所有的好景都给磨光了,所以人生如梦还有一个意思就是亦真亦幻,随着时光的淘洗,真假逐渐成了一个问题,这个是回忆所带来的错觉,而梦因为时间的飞越而变得更加美好,这也就是老师读此联所带来的感受)那么我们总结一下,先把典故解释一下,从形象和画面入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然后这首诗能够触动你的哪一个心弦,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结合自己的生命体验。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先自己静读,然后三分钟自己思考分析。

有着“鲲鹏展翅九万里”的远大志向的庄子,在梦中也不忘记对人生终极价值这个问题进行探索,以致于梦生蝶翅,己蝶难辨。在这里诗人缀上“晓”“迷”二字,增添了梦之短促,醒后恍惚的情感暗示,说明即使是洞达人事者亦难摆脱美好事物消逝给人带来的迷惘。

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

导引:“望帝春心托杜鹃”一句,用的杜鹃啼血的典故传说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魂化为鸟,暮春啼叫,以至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心,一般指对爱情的向往追求,也可借喻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里的“春心”与杜鹃的悲鸣联结在一起,实际上包含了伤春、春恨的意蕴。所展示的正是一幅笼罩着哀怨凄迷气氛的图画,象征着化为望帝冤魂的杜鹃,在泣血般的悲鸣中寄托着不泯的冤恨。在李商隐的诗歌中,多指忧国伤时、感伤身世。

诗人的“春心”“春恨”(美好的愿望和伤时忧国、感伤身世之情)都寄托于杜鹃啼血般的凄苦哀怨之声。本句的句眼是“托”字,不但写出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出了诗人托“春恨”于悲鸣,暗示了寄托“春心”者的性质,真乃妙笔寄情。 可以说,这两句是义山用一生凝结而成的。

③颈联:

沧海遗珠喻指被埋没的人才。

古人认为海中蚌珠的圆缺与月亮的盈亏相应,月满则珠圆,月亏则珠缺,故有“沧海月明”之说。在这句诗中,月、珠、泪,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舍义山则实不多见。

“日暖玉生烟”化用了戴叔伦的话:“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诗人借此来象征自己平生所向往、追求的境界,正像“蓝田日暖玉生烟”一样,可望而不可即。它给我们以凄凉之感、悲痛之情。我们不禁想起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寸相思一寸灰”等名句,萦回在义山诗中那种热烈的绝望就会涌上心头。

这一联用“沧海珠”“蓝田玉”以自喻,写出了自己才华绝世,希冀用世,却不为世所用的悲剧一生。

④尾联:

导引:“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情感大家有了初步的分析:时光追忆中的伤痛,怀念、无奈、迷茫。你猜一猜,他应该是针对什么样的人生经历的情怀?

预设:

表达自己对理想和仕途的不顺利的怅惘和悲伤。(师:这个回答结合了对典故的分析和理解。)

对年华逝去的感伤和自己没有珍惜的悲伤。 对美好事物的惋惜也有可能是对爱情的向往。

导引:无论是政治理想还是美好事物还是爱情,我不愿给大家一个定论,我们一起看看李商隐的生平:幼年失怙,怀才不遇,妻子曹王,卷入党争,仕途灰暗。

五十年了,这样的人生岁月,充满悲痛,但也成就了一位伟大的诗人。通过生平,我想让大家知道华年是有多样性的,惘然之情也是有立体感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此情为何?除了惘然还是惘然,除了伤感还是伤感。

追忆过去,尽管自己以一颗浸满血泪的真诚之心,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人生理想,可如玉的岁月,如珠的年华,值得珍惜之时却等闲而过;面对现实:恋人生离、爱妻死别、盛年已逝、抱负难展、功业未建。这如泣如诉的悲剧式的结问,又让诗人重新回到对“人生价值是什么”的深深思考和迷惑中,大大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

三、李商隐诗的用典

导引:李商隐诗的用典,素以用典工整适切著称。尤其是《锦瑟》用了很多典故。用典可以加大诗句的内涵,提高诗句的品位,铸造出诗歌典雅、厚重的意韵;还可以借题发挥、“借尸还魂”,为我所用,创出古典新义来。以《锦瑟》而论,如果不引庄周梦蝶,又如何在七个字中传达出诗人对自我认定的迷惘呢?如果不引望帝啼血,又怎能表现出那种生可以死,死可以生——生死不渝的情感呢?可以说,用典是李商隐刻意追求的一种表达手段,更兼他锤炼得好,融贯得好,所以不露斧凿之痕,达到了浑然天成的地步,所以不碍于他诗句的流利,情感的婉转。

当诗人以极度的虔诚,极度的劳累把自己的生命与诗境熔铸在一起时,我们体悟的就不只是意境之美,更是诗人的生命。

四、结课

梁启超曾经坦率地说:“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是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美学家朱光潜也说过: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领神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去心领神会。这份美,这份神秘,与我们心灵深处的隐秘契合,它道出了我们想要说却又无法表达的情感。

《马嵬(其二)》课例赏鉴

【课例实录】

第一环节:简要导入

师:提起李商隐,我们马上就会想起他所写的表现坚贞爱情的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李商隐的一首咏史抒怀诗《马嵬》,希望能借助这首诗,学习鉴赏此类诗歌的一般方法

第二环节:词句感知

师: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一般分为四联,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律诗讲究平仄押韵,具有音律美,所以我们在鉴赏诗歌时,第一步就是要正音断句,读清并读出节奏感请大家小声自读一遍,并在课本上批注不懂的字音,再齐声朗读。

(多媒体显示第一步:正音断句)

师:教材给的注释很详细,下面给大家3分钟时间,请大家对照注释自主学习,完成第二步——疏通诗意,注意把不懂的字用红笔勾出来

(多媒体显示第二步:疏通文意)

(生用3分钟自学)

师:请同桌合作学习,解决不懂的字句,并在课本上作批注

(学生两两一起解决字句问题)

师:请一位同学给大家解释黑体字的含义

生:首联中“徒闻”是空闻的意思,“卜”是预料的意思颔联中“宵柝”是指夜间巡逻时用的梆子;“无复”指“不再有”;“晓筹”的“筹”字是指更筹,就是敲击报时用的竹签,这里代指时间尾联中“如何”是为什么的意思;“为”是动词,是的意思

师:同学们自主学习了诗句,下面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一下四联诗的含义

生1:首联的意思是海外空听说还有九个同样的“九州”,但不管来生如何,今生的夫妇缘分已经断绝了

师:这句诗的主语是谁呀?你能联系背景讲讲是什么意思吗?

生1:是唐玄宗,当年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很思念她,有术士说在海外的仙山上找到了她,并带回金钗之类的饰物给唐玄宗看下句是传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誓约“世世为夫妇”,作者在这里说,今生都不能相守怎么还想有来生呢?

生2:颔联的意思是只听到禁卫军中传来夜间巡逻的梆子声,不再像宫中那样安逸地听到有鸡人打鸣报时的声音了

生3:颈联的意思是说事变发生那天军队停留不前,但当年唐玄宗以为自己可以和贵妃天天在一起,对天上的牛郎和织女一年一度的会见还加以嘲笑呢

生4:尾联的含义是为什么唐玄宗当了45年的皇帝,还不如普通百姓那样可以夫妻恩爱,长相厮守

师:好的请大家再齐读一遍诗文,做到人人都能疏通诗的含义 (学生再次齐读)

第三环节:话题探究

师:白居易曾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首诗就是作者途经马嵬驿,咏马嵬之变这一历史事件而作,所以我们鉴赏的第三步,就是通过标题和诗文,弄清诗中的历史事件请同学们找出诗中哪些诗句描述了这一事件

(多媒体显示第三步:弄清史实)

生:第二联中的“虎旅传宵柝”和第三联中的“此日六军同驻马”写的都是当年的马嵬兵变

师:大家再思考,这一事件的主要人物唐玄宗当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1:悲凉,可怜从“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中可看出他遭遇很苦

生2:还有无奈从“此日六军同驻马”也可看出他很无奈自己是个皇帝却也不能调动千军万马,这个皇帝当得很窝囊

师:是呀,唐玄宗历经了大唐盛世,已经做了45年的皇帝,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威严,但一旦发生兵变,他却遭遇了逃亡的苦难境遇“六军不发”逼迫他杀死杨贵妃,当年誓盟长生殿、笑牛郎织女的赏心乐事,而今都成了悲痛往事,可谓“乐往哀来摧肺肝”作为皇帝,君威丧失殆尽,甚至连自己心爱的女人都不能保护,怎能不令一个皇帝、一个男人痛心伤感呢?

师:白居易的《长恨歌》也写了这一事件,但里面包含了对李杨爱情的歌颂和同情,有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比如“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请问同学们,对于这样一个此时痛心无奈的皇帝你怎么看?

生1:我认为他是咎由自取,因为他荒淫误国,不理朝政,才导致了安史之乱,百姓民不聊生,也最终导致了自己的悲剧他是自作自受

生2:我认为两人相爱没有错,但不能忘记自己是皇帝的身份,因为他后面还有老百姓,他不值得同情

„„

师:好!说到这里,也就说到了我们鉴赏诗歌的第四步:辨析态度大家思考,在这首诗中,诗人对玄宗之悲有何态度? (多媒体显示第四步:辨析态度)

生1:诗人是轻蔑嘲弄的态度

生2:是讽刺批判的态度

师:没错,《马嵬》一诗,前人评论说“讽意至深,用笔至细”,那么下面我们就进入鉴赏的第五步——分析技巧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说说“用笔至细”,从对比反衬的角度说说“讽意至深”吗? (多媒体显示第五步:分析技巧)

生1:我觉得这首诗选择的叙事内容都是很细小的,比如在首联“海外徒闻更九州”就叙述了当年的招魂之举,但诗人用了“徒闻”两字就有讽刺唐玄宗痴心空想的意思颔联和颈联在叙事上倒装,更用了细节描写,写当年七夕节唐玄宗和杨贵妃在一起嘲笑天上牛郎织女一年才见一面,而他们则可以生生世世相守,如今却不得不赐死爱妃的事,充分地嘲弄他们写当年在宫中荒淫无度,用人扮作鸡打鸣报时,也是细节刻画,而今逃亡在外却只能孤独地听军队传来打梆子报时,也是以小见大,讽刺其政治失意

师:说得非常好诗人用了很多典故,比如“招魂之举”“七夕笑盟”,本就用笔委婉,加上措辞比如“空闻”“如何”等也很委婉,还有颈联和颔联倒叙的手法再有一点就是结尾写为什么唐玄宗做了45年的皇帝却无力保护自己的女人,反而连平常百姓人家的幸福也没有呢!更是在对比中点明主旨,体现了立意的含蓄

师:有哪位同学再说说本诗是怎样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做到“讽意至深”的? 生2:这首诗句句都在对比,在对比中来讽刺唐玄宗的可悲下场比如首联用“他生未卜”和“此生休”作对比,来讽刺当年唐玄宗和杨贵妃曾盟誓要世世为夫妇;颔联用当年在宫中有“鸡人报晓筹”的享受已经“无复”了,如今马嵬兵变时只有“空闻虎旅传宵柝”的悲凉来讽刺唐玄宗的政治失意;颈联用“当时”和“此日”对比,更是嘲笑和讽刺唐玄宗爱情的失落;最后尾联用“为何”和“不及”对比,说唐玄宗当了45年的皇上却不能保护自己的爱妃,还不如普通人能给女人带来婚姻幸福所以,讽刺意味更强师:非常好!同学们合作学习,集思广益,更深入地探究了本诗的内容和写法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小声自读一遍,读出诗人讽刺嘲弄的语气,然后请两位同学给大家示范朗读

(学生小声读,两名学生示范朗读并简单评价) (学生再齐读一遍)

第四环节:意图挖掘

师:诗人所抒发的思古之幽情,都是有现实意义的,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深入挖掘诗人创作的真实意图请大家看大屏幕

(多媒体显示第六步:知人论世同时出示李商隐的生平)

师:你认为这首诗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生1:是借古讽今,希望现在的国君要励精图治,不要荒淫误国

生2:我觉得还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师:是的这首诗以史为鉴,借古讽今,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抒发了诗人渴望贤君,忧国忧民之思同时李商隐的好友崔珏曾在《哭李商隐》一诗中写道:“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由此可见,此诗也借抒兴亡之感慨,暗含壮心难酬之悲凉

第五环节:总结背诵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李商隐的《马嵬(其二)》,深入探究了此诗的内容和写法,也学会了在疏通诗意的基础上知人论世,辨析了诗人的态度,学会了委婉叙事、对比讽刺的巧妙用笔,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大家能学以致用,更好地赏析古诗

师:最后请同学们当堂背诵这首诗

第5篇:李商隐诗两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生平,创作风格 ;

2.诵读,赏析并积累一些名句,了解诗中所用的典故。 (二)过程与方法: 把握<<锦瑟>>这首诗的意境;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使人淡然伤感的情怀,学习作者理性地看待世事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的主旨,把握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歌所用的典故,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这些天一直在学习杜甫的诗歌,今天我们换换口味,学习李商隐的两首诗歌。请把书打开到43页《李商隐诗二首》。

李商隐的诗,以其缠绵婉丽、意味深长的风格,卓立于晚唐诗坛,颇受后人喜爱。早年的诗人,也曾有经世济国的伟大理想,写诗关心民生疾苦,揭露现实政治的黑暗,对李唐王朝的没落衰微无限伤感。但是,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困顿,政治斗争的残酷,使他逐渐淡泊功名,遗落世事,他自知忧天无力,回天乏术,就转而退守到个人的感情世界中。表现在诗歌创作中,则写出了大量抒情感怀类的诗篇,尤以晚年的无题诗和咏史诗成就最大,本课选读的两首诗,就是其代表作。

二、介绍背景、作者简介

其实我们对李商隐并不陌生,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他的诗了。大家还有印象吗?(同学回答)《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还有一首无题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除了我们学过的之外,还有一些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还有“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这些都是我们熟知的。既然学过了这么多李商隐的诗,那我们对他的生平也一定有所了解了。请一位同学来介绍一下李商隐生平。(介绍完课件补充)

李商隐(813-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奚生,河南人。 李商隐同其他的诗人一样少负才名,他是开成三年的进士。他的才华受到当时一位叫令狐楚的高官的赏识,令狐楚亲自传授他骈文的写作方法并推荐他做官,是他的授业恩师。这时李商隐是很有名气的。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李商隐的才华吸引了很多达官显贵,有一位叫王茂元的高官也很赏识李商隐,他不仅赏识李商隐,还将自己的女儿王氏嫁给了他。有的同学就想了,大登科后小登科,这是人生一大美事啊,怎么能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呢?我们不要忘记,李商隐生活的时代是晚唐,晚唐时期的党争是特别严重的,令狐楚他是牛党的要员,而王茂元是属于李党的。虽然这时令狐楚已经死了,但是牛党的人仍然认为李商隐背叛了令狐楚和牛党,而曾经和牛党有牵连的李商隐也不被李党接受。李商隐就一直在这两党的夹缝中生存,辗转于官场,终不得志,最后郁郁而终。 历朝历代的文学评论家都给了李商隐很高的评价,在清代人选 1

编的唐诗三百首里,选取了很多李商隐的诗。仅次于杜甫、李白和王维。《锦瑟》大约作于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终年46岁。此诗并非单纯咏物而是回忆往事。借助典故、比兴、象征等手法,因此此诗极耐人寻味„„而这首《锦瑟》,也被称为李商隐的压卷之作。那么这首诗是哪里让它获得这么高的评价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品读一下。

三、学习新课

1、听录音

2、诵读(全班,个人,自由背诵)

3、把握感情基调:伤感哀怨 (多读)

4、梳理文义:

我们刚刚读完了《锦瑟》这首诗,要品读一首古诗,就一定要知道它的内容。

请同学先来翻译一下,翻译时以第一人称翻译,就是把自己当做李商隐。(提问同学)不必逐句翻译,可以加入你自己的理解来翻译。

首联——锦瑟啊,你为什么无缘无故地五十根弦呢?每一根弦都让我想起我的青春年华。

提问: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明确:(1)想到年已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自己美好的青春时期。 (2)比兴手法(以瑟起兴,造成一种迷惘的意境)。

*为什么锦瑟的“五十弦”会让作者想起他的青春年华?

提示:我们同学都经常听音乐。就拿听音乐举个例子。如果你有一段比较伤心的往事,让你久久不能忘怀。这时候,你忽然听到一首伤感的歌曲,你觉得,这首歌的曲调和歌词都很符合你的情境,你是不是会回想起你那段伤心地往事?

“五十弦”是说瑟的弦多,瑟的弦多,音节也就纷繁复杂,瑟的音节是纷繁复杂的。也许是锦瑟的音色触动了作者的情思,让作者回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往事。

关于这个问题还有一种说法:有人认为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已经是垂暮之年了,大家知道李商隐一共活了46岁,如果这是暮年写的,作者应该是四十多岁了,年近五十了。作者可能是看到瑟的五十根弦,想到自己也已经年近五十了。一边抚摸着瑟的弦,一边回想起自己当年的美好岁月。

总之,在首联里,作者由锦瑟,联想到了自己的青春年华。可以说是触“瑟”忆情。 颔联——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但是最后却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情思托付给杜鹃。表现出对美好的事物或情感的怀念,和对美梦的破灭的无限惆怅。(板书,喜悦——哀怨 情变)。

*提示——作者为什么要用庄周梦蝶的典故?一般用典有什么好处呢? (可以增加诗歌的内容含量,也可以隐晦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想法与情感。这里的用典侧重于哪一个?应该是后者。)那么李商隐用这个典故表达自己怎样的情感?在这一句诗作者要表达的感情是快乐的还是悲伤的?(我们先看庄周梦蝶的典故,请同学来说一下。庄周梦见自己化身为蝶,栩栩而飞,浑然忘记自己是庄周。但是梦醒之后,自家仍是庄周,蝴蝶已经不知哪里去了。这里隐约包含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渺的梦境。是欢乐的,但是这种欢乐却有潜在的隐患。)李商隐用它来形容自己当年如梦一样快乐的日子,因此,此句应该翻译成“我曾经像庄子梦蝶一样,沉浸在快乐的梦境里”。

(快乐总是短暂的,何况是梦一样的快乐。当梦醒的时候,作者的情感又会怎样呢?)后一句也是用了一个典故,(请同学来介绍一下“望帝 啼鹃”的故事。杜宇满怀悲情,却无可奈何,只能化为杜鹃在春日里哀鸣。这时候梦已经醒了,往日的欢乐一去不回。作者此 2

时是对“梦醒”的无奈,伤感惆怅的。)“但是当美梦醒后,我只能像望帝一样,把满腹的愁怨托付给杜鹃。”(实际上是在说满腔的哀愁无处发泄)。

颔联——律诗的颈联和颔联必须要求对仗。我们能看出上一句是对仗的,那么颈联这一联里那些词是对仗的?(沧海-蓝田,月明-日暖,珠-玉,泪-烟,写板书:沧海、月明、珠、泪一组;蓝田、日暖、玉、烟一组。我们来看这两组意象,一个是沧海月明鲛人泣泪,一个是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哪位同学可以分别用找几个词来形容这两组意象?参考答案:清寒,神秘,哀伤;温暖,朦胧,惆怅——玉烟美丽,却可望而不可及。这两联中作者所选用的意象都是美好的东西,但是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联这两句表现的,是阴阳冷暖,美玉明珠,境界虽然不同,但是怅怨的感情却是相同的。诗人对这一高洁的感情是爱慕的、执着的,然而又是不敢亵渎的,哀思叹惋的。

尾联——“如此的情怀,不止是今天才追忆,当时就已经惘然了”。反过来说,作者不仅是当时惘然,一直到现在他也在追忆那段感情,并沉迷于这种感情之中。(板书:忆情——惘然 迷情)全诗以忆情起,以忆情收,情字贯穿始终,浑然一体。

5、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一波三折的表达了自己的惆怅哀怨的情感。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下,作者要表达的这种情到底是什么情呢?请同学们就此探究诗歌主旨(参考课后练习一)

(1)悼亡之情。 (2)爱情 (3)哀伤自己的身世

6、关于李商隐这首《锦瑟》的主题,诗界自古以来就争论不休。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欣赏这首诗。正式因为这首诗的朦胧,我们才能从中读到不同的情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都不同,但是喜怒哀乐的这些情感都是共通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首与自己情感契合的锦瑟。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

第二课时

一、导入(《马嵬》)

现在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的第二首诗《马嵬》。 a) 朗读课文:请同学们齐声朗读一遍课文。 b) 整体把握: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这首诗是李商隐咏叹“马嵬之变”的作品。历史上,咏 叹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文学作品很多。众多文学家对二人的爱情也是褒贬不一。白居 易的《长恨歌》,是对这二人寄予深厚的同情的。杜牧的《过华清宫》对二人又是持讽刺批判态度。各位同学觉得作者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是持什么态度的呢?是同情还是讽刺?

参考答案:; 这首《马嵬》是讽刺批判唐玄宗的。在首联,作者先用“更九州” 三个字概括方士在仙山上寻见杨贵妃的传闻,之后用“徒闻”加以否定。相传杨玉环在蓬莱仙山上还记着“愿世世为夫妇”的密约,但之后又用“未卜”和“休”来否定这一事件。从第一句我们就可以看出,李商隐对唐玄宗是持讽刺和否定的态度的。第一句为全文奠定了讽刺的基调。

c) 具体赏析: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这首诗是批判讽刺唐玄宗的,前人在评价这首诗 的时候用“讽意至深,用笔至细”这八个字。你能从叙事的委婉方面谈一谈“用笔至细”,从反衬的方面说说讽至深吗?

3

参考答案:反衬方面——先看颔联。今朝与昔日的对比。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他的皇宫中连鸡都不准养,因为鸡叫声会扰了皇帝的清梦,报晓都由宫人负责。而现在不同了,玄宗被逼离开了长安,住在军中,在没有宫人传唱的优美歌声了,只有军人们在寒夜敲着金柝。我们可以回想起木兰诗中的一句“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大家想一下,军中的情境是何等的悲凉啊!昔日是如此的歌舞升平,今朝又是如此悲惨凄凉。看到此处,不禁想替作者问一句:玄宗玄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颈联也是今朝和昔日的对比。当日玄宗与杨贵妃山盟海誓“愿世世为夫妇”, 为此还嘲笑牛郎织女一年才能重聚一次。可是当六军驻马的时候,又是什么情景呢? 昨日的誓言马上化为泡影,杨玉环落得“婉转娥眉马前死”的下场。玄宗的誓言如此经不得考验。相比之下,远不及牛郎织女。秦观在《鹊桥仙》中说过,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在作者眼中,不论是对天下(空闻虎旅传宵柝,害的天下大乱),还是对爱情(七夕时山盟海誓,当六军驻马时却违背当日的誓言),玄宗都是背叛者。

——尾联中也有非常明显的对比与反衬。卢家是平民百姓,玄宗时一国天子, 两人地位相差悬殊。但是连平民百姓都可以得到的幸福对于天子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及。作者用平民的幸福来反衬玄宗的落魄,是对玄宗毫不留情的讽刺。

d)教学拓展:为什么唐玄宗做了四十多年的天子,还不如寻常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 西方著名作家萨特说过“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不能正确处理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那么他人就是你的地狱。唐玄宗是一位君主,他有他特殊的社会地位,他的社会地位要求他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百姓和妃子之间的关系。但是他既没有处理好政治上的关系,又错误地理解了他与爱人之间应有的关系。正是这一点导致了他的悲剧。 所以说,我们要享受真正的爱情,就必须要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和谐的,不损害他人利益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二、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这两首诗,深入体会作品情韵。 2.完成“研讨与练习

一、

二、三”。

第6篇:《李商隐诗两首》2

李商隐诗两首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领会诗的意境、情感、主旨和艺术特色

3、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理解的能力

4、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并学会独立运用 教学难点

品味诗的意境、情感,掌握诗的艺术手法和主旨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朗诵,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全班一起背诵《无题》,我们一起完成下面的诗句对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春蚕到死丝放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大家能说出这些诗句是的作者是谁?(李商隐)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两首诗,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锦瑟》

二、作者介绍

了解作者生平经历,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使我们赏析诗歌的重要部分,使我们了解作者创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一个基础。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人。字义山,号玉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837年),由于令狐的推荐,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锦瑟》大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李商隐的诗风跟白居易截然相反,白居易的诗妇孺皆懂,而李商隐的诗虽好学深思之人读来也很费力,特别是他的无题诗,大多有一种朦胧的境界,不易得到确切的解释。尽管如此,如果单从艺术鉴赏的角度来读,它又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这首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罢了,所以也要算做一首无题诗,解读极为不易。

三、整体感知

1、老师先倾情朗诵一遍

2、全体同学带有感情地诵读,并注重体会其中意境

四、深入探讨

1、题解“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首两字。是一首广为传诵的有人认为是缠

绵悱恻的爱情诗,或有人认为可能别有寄托或悼亡妻,大抵是表现封建士大夫隐秘难言的爱情生活。

2、诗歌赏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这用的是民歌的起兴手法。大意是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感慨万千。

颔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此联紧承上文“思华年”一语,写诗人回忆中的感受。出句用庄周梦为蝴蝶事,似乎有这样的意思:昔日的理想和情思是那样美好,在回忆中又是如此真切,的确使人迷恋,致使诗人觉得它才是真实的存在,而眼下的困顿状况只不过是一场梦。但又可以反过来理解:如果眼下的困顿状况是真,则昔日美好的理想和情思岂不成了虚幻的梦?这真是“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诗人已经完全陷入一种迷惘的境界之中了。对句用望帝魂化杜鹃事,则似乎表明了诗人对“华年”的一往情深,即无论是梦是真,他都不会让自己的“春心”(也就是他的美好理想和情思)自生自灭,即使他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借杜鹃的啼声唱出自己的悲哀。这两句各用一事,而衔接得如此自然,如出一意,也反映了诗人用典的工巧。

颈联:“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本来,在颔联里诗人用“庄生”“望帝”两典似乎已将他的“华年之思”说得差不多了,往下确实难以为继,孰料诗人在瞬息之间视通万里,给我们展示了这两幅美好的画面,真可谓奇峰突起。前一幅以深青色的大海和天上的一轮明月为背景,塑造了鲛人泣泪成珠的形象。这是从民间传说中演化出来的,但又有作者的创造。“珠有泪”者,珠光、泪光融成一片,难以分清之谓也,它使人怅惘而又联想无穷。试想,鲛人在痛苦中哭泣,其泪却化为人们喜爱的珍珠,其中有多少情味可供读者品尝!至于这泪究竟是影射美人之泪还是作者本人之泪,大可不必去管,反正这意境是够美的了。后一幅以蓝田秀丽的群山和温暖的阳光为背景,塑造了“玉生烟”的形象。玉沉埋在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在空中,为山增辉。这个想象来源于古老的说法(晋陆机《文赋》里“石韫玉而山辉”一句也来自这个说法)。但诗人引用这个说法的意义非同寻常:从玉被掩埋这一面来说,那是很可悲的;从“生烟”这一面来说,却又使人感到欣慰,其中的况味也真是一言难尽。这两幅画面尽管色调不同,但在表达作者怅惘、悲伤之情上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它们的象征意义如何,那就有待专家们各抒己见了。

尾联: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诗,“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年华”相互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两句话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痛苦心情。诗之所以为诗者在于此。

五、艺术特色

诗歌用得最多的就是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情调,构成了怎样的意境?请同学们结合刚才的诗歌分析思考,抽一两位同学发表一下个人观点。

庄生句:《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望帝句:《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

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

沧海句:《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蓝田句:《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A.庄周梦蝶-----包含着美好却又虚渺的梦境

B.望帝啼鹃-----曾害过相思,有过殷切的思念

C.泣珠鲛人-----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所得的是满眼眼泪

D.玉暖生烟-----梦想和爱情破灭的迷惘

意境:朦胧,凄怨,迷离 归纳诗歌的艺术特色:

• 朦胧的意象 • 哀怨的基调 • 凄迷的意境 • 华美的语言 • 象征的手法

其二《马嵬》

【教学重难点】

(1)分析《马嵬(其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特别是其诗歌的对比衬托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正确把握诗人对唐玄宗的评价,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

一、导入

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述杨贵妃: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这样叙说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感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杨贵妃被杀的情形,诗歌这样讲述: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杨贵妃去世后,唐玄宗的感受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今天我们学习李商隐的《马嵬》,看看李商隐如何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

二、写作链接

安史之乱潼关被攻破时,唐玄宗逃往蜀地避难。随行军队行至马嵬驿哗变,杀死杨国忠,并要求杀死杨贵妃。唐玄宗不得已令杨贵妃自缢,史称“马嵬之变”。

三、诗句分析

颔联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

心情已跃然纸上。“虎旅传宵柝”的逃难生活很不安适,这是一层意思。和“鸡人报晓筹”相映衬,暗示主人公渴望重享昔日的安乐,这又是一层意思。再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现那希望已幻灭,为尾联蓄势,这是第三层意思。“虎旅传宵柝”本来是为了巡逻和警卫,而冠以“空闻”,意义就适得其反。从章法上看,“空闻”上承“此生休”,下启“六军同驻马”。 意思是:“虎旅”虽“传宵柝”,却不是为了保卫皇帝和贵妃的安全,而是要发动兵变了。正因为如此,才“无复鸡人报晓筹”,李、杨再不可能享受安适的宫廷生活了。

颈联:“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玄宗“当时”七夕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只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不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用来对照“六军同驻马”,就表现出二者的因果关系。没有“当时”的荒淫,哪有“此日”的离散?而玄宗沉溺声色之“当时”,又何曾虑及“赐死”宠妃之“此日”!

尾联也包含强烈的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的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了批判的内容。

四、思考

• <<马嵬>>诗以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之死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马嵬之变事件?

• 谈谈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两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参考:

空闻虎旅传宵柝,不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以上两句诗交代了马嵬之变的事件,写出当时李杨二人的无奈和不舍之情,可以看出玄宗对杨贵妃的爱恋至深。

诗眼: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引导读者深思唐,杨悲剧的根源,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怠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至于自己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

艺术手法:

讽意至深,用笔至细

讽意:

否认神仙怪诞,生命轮回说为立论张本

对比唐玄宗今昔境遇,而寓意自明 结尾通过设问深化议题 用笔:

• 倒叙的方法 • 措辞的委婉 • 立意含蓄

五、总结、课后作业

通过本次对李商隐诗两首的学习,同学们应该对如何独立地完成诗歌赏析有了一定的掌握,希望课后完成对诗《无题 》的赏析

昨夜星辰昨夜风, 身无彩凤双飞翼, 隔座送钩春洒暖, 嗟余听鼓应官去,

画楼西畔桂堂东。心有屡犀一点通。分曹射覆蜡灯红。走马兰台类转蓬。

上一篇:青年创业学院方案下一篇:南方电网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