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的论角度探讨《陌生人的慰藉》的翻译技巧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简介

(一)任务背景

本片翻译论文所选取的文本是美国作家G Willow Wilson的一篇游记散文。她于1982年出生于美国。2003年,她从科罗拉多州搬到开罗,兼任教师和记者。开罗是埃及的首都,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场合,男人和女人之间都有隔阂,尤其是在坐地铁的时候,这让她很不适应。这篇散文作于2003年,共计873个单词,主要讲述了作者到埃及去工作,在女性车厢上体会到在异国他乡被人尊重的感觉的故事。笔者选择这篇文章做翻译分析,或许可以使中国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碰撞。

(二)理论支撑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派翻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德国翻译家汉斯弗米尔提出,克里斯汀娜诺德完善。“翻译是一项人类活动,而且和其他活动一样具有目的性。”是翻译目的论的核心概念。

“目的论”包括三大运用法则,分别是: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法则。弗米尔认为,人类活动由目的决定,因此翻译活动也遵循一个或多个目的。在翻译过程中,目标文本的功能决定译者的翻译策略。以此为基础,他提出了目的原则,这是所有翻译活动应遵循的首要原则,即译文应能在情境和文化方面按读者期待的方式发生作用。诺德认为:“任何译文都由给定的目的而产生,并服务于这个目的”(Nord,2001:29)。”连贯性法则要求由译者产生的信息必须与情景相连贯(Shuttleworth&Cowie,2004:19)。它要求指译文必须“符合语内连贯的标准,具有可读性和可接受性。”“忠实原则”指原文与译文之间应存在语际连贯,语际连贯即忠实于原文,而忠实的程度和形式则由译文的目的以及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决定(仲伟合,钟钰,1999)。在以上三个原则中,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从属于目的原则。(Nord,2001:32-33)

(三)文本介绍

本片翻译分析论文选取了Wilson的一篇游记散文。游记散文是指通过描写旅途所见所闻,诸如某地的政治生活,社会风情和山川形胜等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游记散文取材范围极为广阔,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自由灵活。因此,目的原则也是本次翻译应当关注的首要原则——让读者了解作者想要借旅途表达的感情,并在翻译的过程中同时对连贯性原则和忠实原则加以关注,将文本的实践与理论结合起来。

二、案例分析

(一)词的翻译

1. 增词或减词

中英语言存在差异性,如果在翻译处理过程中完全照搬原文信息,所得到的译文必然会佶屈聱牙。根据目的论的“目的原则”和“连贯性原则”,译文要体现出其启迪读者的交际目的,并利于读者的阅读和理解,增词和减词就是准确传达文章内容并保持行文连贯的有效方法之一。

例1:As the layers of cotton gauze fell away,I felt air on my neck.

译:随着棉纱巾一层层溜下来,我感到有一丝丝微风吹拂在脖子上。

评析:在初次对文章进行翻译处理时,笔者因为思维定式而犯了翻译错误。因为air用作名词是最常用的用法,表示为“空气,大气,天空”,就将后半句翻译为“我感到脖子上有风”。回头再看本句原来的翻译就会发现这样处理十分生硬,如此直译使得句子语义不通顺。可以增译一个动词“吹拂”,表示“感到风吹在脖子上”。后来再经过思考,棉纱巾掉下来,又是在地铁里,风应该不会太强,且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现句子描写非常传神,整篇文章语言描写细腻,于是增译了“一丝微风”,因此后半句译为“我感到有一丝丝微风吹拂在脖子上”最为妥当。虽然本句没有进行字对字地直译,对其进行了增译,但出于满足译文的交际目的的要求,这样处理可以使文章更连贯,更利于理解。

例2:In that small corner of a culture so different from my own,culture itself ceased to matter.

译:在这个和我的文化背景如此不同的偏僻角落,文化本身已经不重要了。

评析:通过上下文可以得知,此句话想表达的主题是——虽然作者与其他女人文化背景不同,但是在这个车厢里,文化不是最重要的差别,大家都是女人,大家都会保护好女性同胞的权利。上文列举了这次旅途中的实例,在开罗,女人们非常注意自己的隐私权,注意男女大防,所以十分在意自己面纱后的脸不会被其他男人看到。但因为作者是美国人,文化背景不同,坐地铁时其他女性一般都会与作者有一臂之隔,很疏远。因此在翻译这句话时时,笔者增译了“背景”这个词,虽然在这里原文中并没有表达“背景”的词,如此增译并没有完全忠实于原文,但是简单直译会令译文显得十分突兀,增译之后却能够满足译文的交际目的,令读者接收到原文信息,所以此处增译是有必要的。

2. 词意具体化或泛化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上有巨大差异,如果处理失误,就会造成译文接受者理解产生偏差,因此,为了保证译文语际流畅,译文接受者正确接收译文信息,实现目的论的三个原则,笔者使用了词意具体化或泛化这一技巧。词意具体化能让读者理解译文要表达的实际含义,使译文更具体。词意泛化则将原文中一些具有深层意义且较难处理的内容表达得更加形象,以可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为读者进一步理解原文做补充。

例3:I left the metro feeling secure in much more than the arrangement of my head scarf.

译:当我走出地铁的时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比我头上重新别好的头巾带来的安全感更甚。

评析:在最初的翻译中,对I left the metro feeling secure进行的是直译,即译为:我离开地铁的时候,感觉很安全。这个翻译其实是不忠实的,在这里原作者实际上想展示的不是地铁是安全的,而是在地铁上发生的这件事让她很感动,觉得内心充满了安全感。根据目的论的“忠实原则”,译者对读者负有道义上的责任。所以译者应该忠实于原文而不拘泥于形式,对本句以意译的方式进行处理,结合上下文做具体化翻译,把secure的具体含义表达出来——“当我走出地铁的时候,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3. 词类转化

在处理译文时,译者应该考虑到读者母语的语言表达习惯,对译文中因遵忠实原则而直译,导致译文死板生硬不流畅的内容进行意译处理,其中,词类转化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翻译技巧。在原文中是一种词性,在译文中则转换为其他词性。

例4:The transition between life in red-state America and life in the Arab capital was at times overwhelming because of the traditional segregation of men and women in many public and private settings.

译:从美国到阿拉伯首都,我的生活改变了很多,有时令我无法负荷,在这里,无论是公共场所还是私人场合,男人和女人之间都有隔阂。

评析:此句中,笔者并没有直译overwhelming为“势不可挡的”“压倒性的”“无法抗拒的”等意思。若译为“生活有时是压倒性的”又不免显得牵强,因此笔者将overwhelming处理为一个动词——令我无法负荷。将transition这个名词转化为动词“改变”。这样翻译既表现出作者的意图,忠实于原文,又使行文流畅,通俗易懂。在翻译过程中,将常会出现英文与中文翻译不对等的情况,单个词汇的意思放在译文中明显“水土不服”,简单直译会使译文晦涩难懂,进行此类转换则是一个十分有效的翻译技巧。

(二)长难句的翻译

长难句结构复杂,译文也容易出现逻辑不清、过长过拗口的情况,因此需要译者仔细分析句式结构,厘清内在逻辑,不拘泥于原文形式,对长难句进行拆分翻译,同时保证译文连贯,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令读者接收到正确的信息。

1. 顺序译法

当原文逻辑结构和译文逻辑结构相类似时,译者可以考虑顺序译法。顺序译法不需要考虑对长难句进行拆分、调整结构,在形式上可以做到最大限度的忠实,所以,在使用顺序译法时,译者更应该关注如何使译文在内容上忠实于原文,流畅通顺,使读者了然于目。

例5:and I dutifully repeated her words,smiling;I understood that a convert in a head scarf was unusual.

译:我也一边微笑,一边虔诚地重复着她的祈祷词;我明白了头巾里蕴含的转变是不寻常的。

评析:本句在处理时笔者尝试采用顺序译法,在译文方面,笔者增加了关联词“一边……一边……”衔接上下文,使译文更有逻辑性、画面感和连贯度。在句式结构上没有进行额外调整,保证了目的论的忠实原则。

2. 换序译法

当长难句结构复杂、体量过长时,译者可以考虑换序译法,即对长难句进行拆分,调整句式结构,将原文中的某个部分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调整句首、居中或句末,使译文符合译文接受者的阅读习惯。换序译法虽然没有在形式上忠于原文,但在内容和连贯度上更进一步,化难为易,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翻译技巧。

例6:Commuting women learn,however,to look on the first car——jokingly referred to as the hareem,or women's quartersas a safe haven from the persistent scrutiny of men,who still dominate public life in Egypt.

译:然而,通勤的女人们都把第一节车厢——戏称为闺房或是女人天地。由于在埃及,男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他们把这里看作是挡住男人审视目光的安全屋。

评析:这句话过长,一旦断句失误,读者理解起来可能会有偏差。在进行翻译处理时,译者应该考虑到中英在语言表达上的差异,即英文表达先讲结果后说原因,先说结论后说事实,而中文则恰恰相反。笔者在处理时就先说事实“在埃及,男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再说结论“所以他们把这里看作是挡住男人审视目光的安全屋。”,由于这两者之间有明显的因果关系,所以增加了关联词“所以”,这样处理虽然没有做到“忠实原则”,但却满足了“目的原则”和“连贯原则”,所以这种处理是可以的。

三、结语

在目的论的指导下,笔者对美国作家Wilson的一篇游记散文《陌生人的慰藉》进行了翻译评析,在目的论三大原则的指导下,笔者词和句的翻译进行探讨。以“目的原则”为核心,在满足“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的基础上,笔者对译文进行了应用增词或减词、词意具体化或泛化、词类转换、顺序译法和换序译法等翻译技巧的处理,从而对翻译目的论和翻译技巧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其实,翻译就是对语言和文化进行一定的思考,每一种语言都根植在其文化中,文化和语言密不可分,学习翻译技巧的过程,就是研读不同国家文化的过程,而文化之丰富,翻译之精深,离不开译者的深入学习,用心思考,仔细打磨。

摘要:翻译目的影响翻译策略和翻译方法。翻译目的论由汉斯弗米尔提出,有三大运用法则:目的法则、连贯性法则、忠实法则。《陌生人的慰藉》是G.WillowWilson的一篇游记散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到埃及去工作,在女性车厢上体会到在异国他乡被人尊重的感觉的故事。目的论指导下的散文翻译,要求译者全心为读者服务,以读者的视角为基准,进行翻译活动。笔者以此文章材料,在三大原则的指导下,分析本篇文章的翻译技巧和方法。

关键词:目的论,陌生人的慰藉,翻译方法,翻译技巧

参考文献

[1] Nord,C.翻译为有目的的活动:功能主义的方法[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1.

[2] Shuttleworth,-Mark&Cowie,Moira.翻译学词典[M].上海:上海外国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仲伟合,钟钰.德国的功能派翻译[J].中国翻译,1993(3):48-50.

上一篇:预制节段拼装梁施工技术下一篇:变电站电气自动化与电力安全运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