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精选9篇)
3.面试的过程
(1)关系建立
在这个阶段,面试者通常会询问一些与工作无关的、封闭性的问题,如天气、交通、获得招聘信息的途径等。其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和谐、自然、轻松、友好的氛围,帮助应聘者消除紧张戒备心理,以便在后面的面试过程中开放地沟通。
(2)导入阶段
在此阶段,面试者主要问一些应聘者有所准备、比较熟悉的题目,以缓解被面试者依然有点紧张的情绪。通常,这些题目不是简单的回答“是”或“否”的问题,而是应聘者有较大的自由度,需要相对较多的语言做出回答的、开放性的问题,如让被面试者介绍一下自己的经历、介绍自己过去的工作等。
(3)核心阶段
核心阶段是整个面试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在此阶段,面试者将着重收集关于应聘者胜任能力(即岗位胜任特征和素质模型)的信息。通常,通过对应聘者过去曾经发生过的关键事件的提问和对应聘者的回答进行分析,面试者能够对应聘者的各项关键胜任能力做出评价,并作出初步的录用决定。
要做好这一阶段的工作,面试者就必须注意提问的技巧。一般来说,提问方式有以下几种:
① 封闭式提问。封闭式问题主要是为了收集一些很微小的信息或数据而提出的比较
简单、常规、涉及范围较小的、具有明确答案的问题,如工作经历(包括过去的工作职位、成就、工作成绩、个人收入、工作满意与否以及调动原因)、学历(包
括专业、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科、最讨厌的学科、课程设置等)、早起家庭状况
(包括父母的职业、家庭收入、家庭成员等),以及个性与追求(包括性格、爱
好、愿望、需求、情绪、目标设置与人生态度等)等。
② 开放式提问。开放式提问,是指一种没有固定答案的,鼓励应聘者自由发挥的提
问方式。对于这些问题,应聘者不能使用简单的“是”或“不是”来回答面试者
提出的问题,而必须另加解释才能回答圆满。通常,这类问题能够较好的考察应
聘者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③ 引导性提问。引导性提问,是指面试者通过一些特定的问题,如工资、福利、工
作安排等,征询应聘者某些意向的提问方式。通常,这类问题只要一些较为肯定的回答,而不必做其他任何解释。
④ 压迫性提问。压迫性提问,是指面试者从应聘者的矛盾谈话中出发,故意制造一
种紧张的气氛,给应聘者一定压力的提问方式。通过观察应聘者在压力情况下的反应,面试者可以较好的测定应聘者的反应能力、自制力以及情绪稳定性等。⑤ 连串性提问。连串性提问,即主考官向面试者提出一连串相关的问题,要求应试
者逐个回答的提问方式。它主要是考察面试者的反应能力、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
⑥ 假设性提问。假设性提问,是指面试者为应聘者假设一种情况,让应聘者在这种
情况下作出反应,回答提出的问题,从而考察应聘者的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4)确认阶段
一般来说,经过核心阶段的测试,面试者对应聘者的工作胜任能力都有一个整体的判断。但在这一阶段,面试者应针对核心阶段所获得的对应聘者关键胜任能力的判断进行确认。
(5)结束阶段
一方面,结束阶段是面试者检查自己是否遗漏了关于那些关键胜任能力的问题并加以追问的最后机会;另一方面,结束阶段也是应聘者向面试者了解有关信息和询问工作相关情况的机会。
校园招聘
校园招聘,即企业在各大专院校招聘应届毕业生(含专科生、本科生和研究生)。众所周知,应届毕业生属于潜力型人选,是大多数专业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主要来源。通常,企业通过校园招聘会、院校就业网站、校园就业信息海报和院校就业指导部门(或学生部门)等渠道发布招聘信息,并吸引应届毕业生参加应聘。在选择院校是,企业首先必须了解空缺岗位的需要与院校所具有的专业的相关性;其次应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战略,恰当地在一定区域内选择院校。
内部招聘
(1)内部公告,即以公告的形式向员工通报现有空缺岗位的情况,并吸引合适的人
选到该岗位的方法。企业发布的信息主要包括工作的性质、任职资格、工作时间以及待遇标准等。通常,内部公告于上岗竞聘配合使用,即企业通过内部公告发布空缺岗位信息之后,员工采用自荐的形式参加空缺岗位的竞聘。
(2)主管推荐,即通过职位空缺部门的主管或上级主管的推荐获取空缺岗位候选人。
通常,由于主管对所推荐员工的各方面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这种方法的成功率比较大。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主管在推荐员工时,易受主管偏见的影响,所以可能会造成一些合格的员工失去机会的结果,从而产生内部不公平。
互联网招聘
一、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现状
迄今为止, 我国开设中医教学的西医院校已超过20所, 一直以中医院校的培养方式作为教学模式, 使用统一的教学计划、统编教材、教学大纲等, 以期培养中医人才。但是与中医教学相比, 在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存在以下几个不利因素:1与中医院校相比, 西医教学开设中医教学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专业素质相对不高;2与中医院校相比, 西医院校更注重对西医人才的培养, 中医教学经费投入不足, 设备、书籍等相对缺乏;3缺乏中医临床实践基底, 授课教师自身临床知识不足, 多是照本宣科, 课时安排不足, 学生的学习兴趣等受很多影响;4受学习氛围的影响, 西医院校多缺乏中医院校的传统文化氛围, 故影响其学习中医的兴趣和稳定性。
二、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意义及目标思考
西医院校主要侧重于对西医人才的培养, 因此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学不应该把培养中医人才作为主要目的, 其意义在于将学生培养成为中医的推广者, 让其认识中医, 了解中医, 认同中医, 而不要成为中医的反对者, 中医无用论的支持者, 而应带领社会接受中医, 增加对中医的了解, 让社会、患者树立中医治疗的信心, 以达到振兴中医的目的。 因此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学应将培养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好感作为目标, 让其认同中医, 意识到中医与西医在疗效方面各具优势, 让这种意识延续到将来的医疗工作中, 甚至让其自觉产生研究中医的动力。
三、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 将培养学生中医学的兴趣作为重点
西医院校学生多以西医为主, 受中医课时少、师资力量薄弱、设备书籍缺乏、学习氛围、中医理论多抽象等影响, 学生对中医学多提不起兴趣, 故教师应先培养学生对中医学的兴趣, 有了兴趣才能促进学习的动力。在教课时教师可将中医学中抽象的知识、专业术语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增加学生的了解;教师自身提高专业知识, 通过举例、组织讨论、提问等方式活跃课程气氛, 提高学生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帮助学生建立中西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研究问题的观点、立场、方法的一种整体思想体系, 其决定着研究问题的性质、角度及研究方向等, 并对研究方法的应用起着支配作用。中医、西医均赋有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 即使其研究对象相同, 但受文化、背景、社会等影响, 其对疾病的认识、治疗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 在教学中应把中西医结合起来, 互相对比, 以建立中医思维方式, 提高中医学习兴趣。治疗方面西医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而中医则强调辩证论治, 因人制宜, 从整体出发, 注重协调统一。因此在教课时应强调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在进行中医理论知识的学习时, 应在头脑中建立一个新的思维方式, 而不是将西医思维应用于中医, 不然可影响对中医的学习和对其的理解, 由此可见西医与中医在理论上存在的差异, 建立中医思维方式才能对中医学有深刻的理解, 才能认同中医, 消除对中医的误解, 拓宽其思维领域, 开拓其眼界和思路。
(三) 强调特色, 注重中西医结合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 注重辩证论治, 具有科学性与先进性, 是符合现代潮流发展的。在西医院校中, 要使中西医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那么教师在授课时不单只教授课本知识, 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临床实践能力, 提高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可向学生介绍目前中医在癌症防治方面取得的成绩, 如理论知识, 研制出并已在临床使用的药物。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 然后再向其详细讲解中西医在癌症方面的不同认识及各种在治疗方面存在的优势, 并可根据临床情况, 向学生讲解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癌症防治方面取得的效果、优势等, 让其意识到中西医可协调作用, 取长补短, 了解目前中西医结合治疗已成为趋势, 从而引起学生对中西医结合的兴趣。
四、结语
中医注重机体变化, 强调整体观念, 西医是证据医学, 尽管两者在思维方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 但西医院校开设中医教学需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 结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的及实际情况, 通过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的兴趣, 帮助其培养中医思维方式,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临床实践能力, 提高其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注重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促使中西医有机结合, 使其协调作用, 为我国医学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摘要: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人才培养的目的主要强调学生对中医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应用。然而在实际中由于中西医理论体系存在较大的差异, 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困难, 使教学效果不佳, 学生对所学内容无法掌握应用。故通过对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学的目的、思维方式的培养、教材与教学手段等进行思考, 提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式, 以期望显著提升教学质量, 充分发挥科学优势, 培养中西医结合人才。
关键词: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人才培养,西医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李勇进, 徐晶钰.论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目的[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4) :143-144.
[2]张亚兵, 张莹雯.关于西医院校中医教学之思考[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 14 (5) :80-81.
[3]赵颖.试论西医院校学生教学《中医学基础》目的所在[J].西北医学教育, 2014, 14 (2) :240-241.
企业调查的目的是深入探究公司经营发展状况和财务成果,结合股东及领导人的背景,客观地分析了解企业的优势和劣势,并对企业进行整体评价,帮助企业准确掌握自身及竞争对手、合作伙伴、目标客户的信息情报,提前制定应对措施,主动调整发展战略。
自创始以来,华然咨询一直致力于剖析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进程中的中国企业行为,多次全面、系统地分析了不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为客户准确地提供其竞争对手、合作伙伴、供应商、客户等外部关系企业的关键情报信息,有效地帮助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
企业调查包括财务调查分析、生产调查分析、销售调查分析、进出口调查分析、深度调查分析、以及核心竞争力分析等。
一.财务调查分析
财务信息是企业的核心信息,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以财务调查是了解企业核心状况重要以及最直接的手段。
华然咨询的企业财务调查涵盖了基本的企业信息、股权结构、主营业务,重点分析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财务状况分析。华然的企业财务调查报告是一类简单实用的公司调查报告,有利于客户掌握目标企业的基本信息和财务状况。(一)财务数据分析
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某一特定日期或一定会计期相关数据的分析,来判断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创现能力、筹资能力和资金实力。财务数据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大板块: 1.资产负债表分析 2.损益表分析 3.现金流量表分析(二)财务比率分析
财务比率可以评价某项投资在各年之间收益的变化,也可以在某一时点比较某一行业的不同规模的企业。财务比率分析可以消除规模的影响,用来比较不同企业的收益与风险,从而帮助投资者做出理智的决策。一般来说,用三个方面的比率来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1.偿债能力——反映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2.营运能力——反映企业利用资金的效率 3.盈利能力——反映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三)财务风险分析
对于生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而言,各种财务风险无时无刻、无处不在地影响着其经营活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财务风险研究日益受到企业的重视。华然咨询的企业财务风险分析包括以下板块: 1.财务杠杆分析 2.筹资结构分析 3.偿债风险分析
(四)主要竞争对手财务对比分析
主要竞争对手财务对比分析主要包括盈利能力分析、成长性分析和负债情况分析、成本分析等等。
主要竞争对手盈利能力分析。比较竞争对手与本企业的利润率指标,并与行业的平均利润率比较,判断本企业的盈利水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上。同时对利润率的构成进行分析,主要分析主营业务成本率、营业费用率、管理费用率以及财务费用率,看哪个指标是优于竞争对手的,哪个指标比竞争对手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高本企业的盈利水平。
主要竞争对手成长性分析。主要分析的指标是产销量增长率、利润增长率。同时对产销量的增长率和利润的增长率做出比较分析,看两者增长的关系——是利润的增长率快于产销量的增长率,还是产销量的增长率快于利润的增长率。一般说来利润的增长率快于产销量增长率,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成长性。
其他的财务状况分析,如资产负债率分析、成本分析等等。
二.生产调查分析
广义的生产包括企业最终产品销售的所有上游环节,主要涉及采购、研发、生产等企业流程。华然咨询的企业生产调查,主要调查企业生产流程中所涉及到的供应商情况、原料成本情况、企业研发情况、企业工艺流程、产量及产能等,为透视企业生产环节提供完整视角。(一)供应商调查
供应商调查主要是对供应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初次接触、未经考核评价的供应商应进行供应商调查。供应商调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可以分成三种:第一种是资源市场分析,第二种是供应商初步调查,第三种是供应商深入调查。
资源市场分析主要了解资源市场的规模、容量、性质,资源市场的环境,资源市场中各个供应商的情况。资源市场分析对于企业指定采购策略以及产品策略、生产策略都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供应商初步调查主要是了解供应商的名称、地址、生产能力,能提供什么产品,能提供多少,价格如何,质量如何,市场份额有多大,运输进货条件如何。
供应商深入调查是指对经过初步调查后,准备发展为自己的供应商的企业进行的更加深入仔细的考察活动,这种考察,是深入到供应商企业的生产线、各个生产工艺、质量检验环节甚至管理部门,对现有的设备工艺、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进行考察,看看所采购的产品能不能满足本企业所应具备的生产工艺条件、质量保证体系和管理规范要求。只有通过这样深入的供应商调查,才能发现可靠的供应商,建立起比较稳定的物资采购供需关系。(二)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企业的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企业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企业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分析方法主要有:对比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华然咨询成本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 1.生产成本分析 2.财务费用分析 3.管理费用分析 4.销售费用分析(三)企业研发情况
企业研发能力是代表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掌握了企业的研发情况,就掌握了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后劲。华然咨询通过对企业研发投入、研发产出、研发效果等方面的分析,来判断一个企业整体的研发水平。1.研发投入分析 2.研发产出分析 3.研发效果分析(四)产能及产量分析
产能和产量是代表一个企业产出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可以通过对产能及产量的分析,来判断企业整体产出水平。
产能分析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类型及制作流程 2.机器装备及机器负荷能力 3.产品的标准生产时间及人才负荷能力 4.生产场地及场地负荷能力
产量分析是通过数据来说明企业当日、当月的劳动生产力、设备负荷率的一项综合性指标。透过该指标可反映出很多问题,如当月管理情况(员工的出勤情况、干部的领导能力、员工士气等),生产情况(产品质量、产品数量、产品损耗等。对于企业来说,产量分析是至关重要的。
三.销售调查分析
销售环节直接为企业带来收益,是深入了解企业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华然的企业销售调查会针对客户和竞争对手,深入调查市场价格、市场渠道等方面内容,重点调查了解企业经营某种产品或开展某种服务项目的促销手段、营销策略和销售方式。(一)客户分析
客户分析就是根据各种关于客户的信息和数据来了解客户需要,分析客户特征,评估客户价值,从而针对不同类型客户制订相应的营销策略与资源配置计划。合理、系统的客户分析,可以使企业了解不同的客户有着何种不同的需求,分析客户消费特征与商务效益的关系,使运营策略得到最优的规划;更为重要的是可以发现潜在客户,从而进一步扩大商业规模,使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一般来说,华然咨询的客户分析包括: 1.商业行为分析 2.客户特征分析 3.客户忠诚度分析 4.客户注意力分析 5.客户营销分析 6.客户收益率分析(二)竞争对手分析
为了帮助企业更好地估计竞争对手对本公司的竞争性行动可能采取的战略和反应,并有效地制定客户自己的战略方向及战略措施,华然咨询推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竞争对手分析服务,以系统地对竞争对手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辅助企业不断成长。华然咨询的竞争对手分析包括:
1.竞争对手的各期目标和战略 2.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分析 3.技术经济实力分析 4.领导者和管理者背景分析(三)产品价格分析
通过对企业所生产的一种或几种产品价格的分析,考察产品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总结特定产品的价格变动规律,以预测未来的价格变动趋势。华然咨询的竞争对手分析包括: 1.价格变动幅度分析 2.价格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价格变动趋势分析(四)市场渠道分析
市场渠道分析就是分析商品和服务从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过程的具体通道或路径。在国内渠道运作以终端市场建设为中心,渠道支持由机械化转向全方位化,渠道格局由单一化转向多元化,渠道结构日益扁平化的今天,市场渠道分析越来越重要。华然咨询所提供的市场渠道分析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分析市场渠道类型
2.分析各渠道类型对应的市场群体 3.分析主流渠道的业态特点 4.分析主要竞争品牌渠道竞争策略
四.进出口调查分析
华然咨询的进出口数据是准确分析市场的基础,是企业监测国际市场环境的必备资源。进出口调查可以帮助企业对国际市场的规模、价格、区域分布、竞争状况进行全面精准的监测,及时掌握某商品的进出口信息和相关竞争企业的进出口情报。进出口调查报告可以帮助客户了解:
1.确定市场的国际区域分布和潜在需求 2.确定市场的进出口数量和进出口价格 3.监测竞争对手进出口情况
4.月度/季度/年度统计数据分析市场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华然咨询提供的进出口调查内容包括: 1.进口或出口金额 2.进口或出口数量 3.进口或出口目的地 4.进口或出口方式 5.进口或出口海关 6.指定产品进口或出口总额 7.指定产品进口或出口市场占有率
五.深度调查分析
财务、生产及销售的调查是企业调查最基本的组成部分。然而根据华然咨询多年的从业经验,与企业相关的调查往往涉及企业流程的各个方面。企业深度调查即是华然咨询根据客户对目标企业特殊情报的需求,利用国内各个地区的调查机构人员为客户专项制定的企业调查服务。
企业深度调查的内容广泛涉及到企业信息的各个层面,包括生产工艺、研发能力、市场占有率、客户信息、采购商信息、进出口信息、发展战略等企业情报。深度调查报告可以帮助客户详细剖析目标企业的各方面情况,适用于调查重要的竞争对手、并购对象、投资合作伙伴等等。1.产品产销量详情 2.产供销运作详情 3.销售地区详情 4.市场占有率详情 5.经销商的结算方式 6.产品价格体系 7.产品生产工艺 8.产品研发能力
六.核心竞争力分析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和跨国公司抗衡,要抵御住国际经济风险,就必须大力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是摆在中国企业面前的一个重大而迫切的现实课题。
华然咨询认为企业竞争力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是企业基于市场需求,整合有效资源而形成的,支撑其持久竞争的比较优势和区别于竞争对手的系统能力。它涉及管理、产品、技术、能力和文化等多方面,但由于环境和文化差异,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又各有不同。
企业核心竞争力包含以下特征:价值性、独特性、不可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华然咨询认为,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和运用这些资源的能力应当是有价值的和稀有的:一方面,没有利用价值的资源不构成竞争力;另一方面,资源稀缺性会导致资源的供不应求,占有这种资源的企业才能够具有竞争力。
除此之外,企业所拥有的这些稀缺的资源和资源运用能力必须是竞争者所难以模仿复制的,同时竞争者也不可能拥有替代资源或替代性的应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对于资源和资源的运用能力具有独占性。
在企业目标,这本身提供的主要方面的营销计划,将谎言的企业使命,从而提供给这些企业目标。在一个销售机构,市场营销策划的功能设计激励薪酬计划,不仅激励和奖励一线员工相当也使营销活动与企业使命。
营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使企业提供解决方案的认识与预期的客户。这种企业使命可以被认为是一个定义是什么样的组织,或为什么我们的生意。这个定义不应太窄,或将限制发展的组织;一个太严格的浓度就认为,“我们在制作业务的meat-scales,作为公司是在本世纪初期,可能有有限的后续发展到其他领域。另一方面,它不应太宽或将变得毫无意义;我们想赚钱是不太有助于制订具体计划。
建议,定义应包括三个方面:客户群的服务,客户需求为服务,和技术被使用。[因此,定义的企业使命在1940年代很可能是:我们是在业务处理会计信息客户需要为我们组织大客户。
也许最重要的因素,成功的营销是企业愿景令人惊讶的是,这是忽略了市场营销教材,虽然不是由流行指数的企业战略,这也许是本书的主题,由彼得斯和沃特曼,在形式的崇高的目标。在搜索卓越说:没有什么驱动发展想象力。这个想法之前的行为。如果组织一般,和其首席执行官特别,具有强烈的视觉在其未来所在,然后有一个很好的机会,组织将获得强有力的地位,其市场和未来。这将不仅因为其战略将始终如一的支持下将其各级工作人员。在这方面,所有的营销活动是受其理念,服务客户,视觉最初提倡的魅力沃森王朝。在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获得一个完整和准确的图片。
很明显,营销审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但其目的很简单:“这仅仅是确定这些现有(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将有重大影响的未来计划的公司。”很显然,基本材料是投入的营销审计应全面的。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不断积累材料,如当它变得可用;因为这避免了其他繁重的工作量参与收集它的一部分,定期,通常每年,规划过程本身,当时间溢价。
即便如此,这一年的第一个任务过程中应检查该物质在当前事实书或事实的文件实际上是全面和准确,并可形成一个坚实的基础,营销审计本身。结构的事实书将设计符合特定需求的组织,但一个简单的格式-建议由马尔科姆麦克唐纳-可能是在许多情况下适用。这种分裂的材料分为三组:
丰胸产品哪个效果好http://
1。审查营销环境。一个研究组织的市场,客户,竞争对手和整体经济,政治,文化和技术环境;覆盖的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的状况。
2。审查的具体的营销活动。研究了该公司的营销组合;在7聚苯乙烯(见下)。
3。审查营销系统。研究营销组织,市场研究系统和当前的营销目标和策略。最后这是太经常忽视。营销系统本身需要定期提出质疑,因为有效的整体营销计划依赖于准确的输入系统,和`垃圾,垃圾的适用与复仇。
组合规划。此外,协调规划的个别产品和服务能有助于实现均衡的投资组合。
法则。实现最大的影响,市场营销计划必须清晰,简洁明了。它需要集中于百分之20个产品或服务,以及对客户的百分之20,将占总量的百分之80和百分之80的利润。
7:产品,地点,价格和促销,物理环境,人,流程。7个P有时可以转移注意力从客户,但他们提供的框架可以是非常有益的建设行动计划。
这是只有在这个阶段(确定营销目标),积极参与的营销策划过程开始。这一阶段的营销策划是关键,整个营销过程。
“营销目标”状态只是在公司打算在未来的特定时间。杰姆斯奎因简明的定义目标一般为:目标(或目的)状态所要取得的结果时要完成,但他们没有“如何”的结果是要实现的。
他们通常涉及什么产品(或服务)将在市场(和必须实事求是地根据客户的行为在这些市场)。他们基本上是关于比赛的那些“产品”和“市场。”目标分配,定价,广告等等都是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而不应混淆营销目标。他们的营销策略来实现营销目标。是最有效的,目标应当是可测量,因此“量化”。这种测量可能是在销售方面,货币价值,市场占有率,渗透经销门市部等。这样的一个例子,可衡量的目标可能是“进入市场提供产品和捕获百分之10的市场价值的一年内。”它是量化的可能,在一定范围内,毫不含糊地监测,并采取纠正措施是必要的。营销的目标必须是,首先,本组织的财务目标;将这些金融测量到的相关营销测量。”他解释他的观点中的作用”的政策,”策略是最经常混淆:“政策规则或准则,表达的范围内这一行动应该发生。”有所简化,营销战略可以被视为手段,或“游戏计划”,其中营销目标将得以实现,在框架,我们选择使用,通常是与8年代的例子:
1. 价格需要多少钱购买产品。
2产品,实际产品。
3。宣传(广告)-获得的产品。
4。安置在产品销售。
5人的业务代表。
王飞是某通讯工程技术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职员,最近刚刚被任命为负责培训的主管,工作内容其中一项就是新员工入职培训,近期公司根据业务的需要又招聘了一批新员工,明天就要报到了。怎么能够让新员工更快更好地融入企业、进入角色呢?
王飞不禁想起了几年前自己刚入职时的情景。当时公司成立的时间还不长,人力资源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还很不完善,自己入职的最初一段时间,既没有人对公司的全面情况给自己一个详细的介绍,也没有人在工作方法上给予自己一定的指导,一切全靠自己去摸索、熟悉和适应,那可真是一段艰难的时光,王飞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一定不能让过去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经历再重演了,王飞暗下决心。那么,新员工培训到底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去做呢?
其次,新员工培训的重要性
新员工培训,是员工进入企业后接触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一个环节。它又被称为入职培训,是企业将聘用的员工从社会人转变成为企业人的过程,同时也是员工从组织外部融入到组织或团队内部,并成为团队一员的过程。
员工通过逐渐熟悉、适应组织环境和文化,明确自身角色定位,规划职业生涯发展,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对企业来讲,新员工未来选择如何在企业中表现、决定自己是否在企业长期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最初进入企业的一段时间内的经历和感受,在此期间新员工感受到的企业价值理念、管理方式将会直接影响新员工在工作中的态度、绩效和行为,而这些因素和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效果关系密切,
成功的新员工培训可以起到传递企业价值观和核心理念,并塑造员工行为的作用,它在新员工和企业以及企业内部其它员工之间架起了沟通和理解的桥梁,并为新员工迅速适应企业环境并与其它团队成员展开良性互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新员工培训的目的
刚刚进入企业的员工,无论过去是否具备工作经验,都会对自己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和文化、能否胜任新的工作、能否和上下级以及同事之间处好关系、个人未来发展前景如何等问题产生不同程度的忧虑,新员工培训的目的之一就是打消顾虑和解释疑问。
新员工培训的基本目的是要让新员工了解有关企业的基本背景情况,使员工了解企业历史、文化、战略发展目标、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同时,了解工作的流程与制度规范,帮助员工明确自己工作的职责、程序、标准,并使他们初步了解企业及其部门所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从而帮助员工更快地适应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提高工作绩效。
新员工通过新员工培训:
首先要使员工明确自身的岗位职责,适应新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方式,掌握基本的技能,可以更快地进入角色,胜任工作;
其次,帮助新员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其能够更好地融入团队,并增强员工的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
一、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理论阐述
就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说, 教育史上各教育目的可以归结为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一种是从个人发展出发, 根据内在需要来确定, 另一种是从社会发展出发, 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根据这两种不同的教育价值观, 相应产生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人自身的发展来规定教育目的, 认为教育应把促进个性发展为目的, 而社会本位论则强调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规定教育目的, 认为教育应当把培养符合一定社会准则的人, 使受教育者社会化, 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作为自己的目的。
在此基础上, 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他认为,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能够适应不同的劳动需求, 把不同的社会职能当作相互交替的活动方式, 要在劳动发展史中考察人的发展问题;其次, 人的发展领域包括两个方面, 即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 劳动时间创造了人类才能发展所必须的物质财富, 而自由时间“就是财富本身”, 而教育是培养和造就全面发展的个人的重要途径。
黄济、王策三在其主编的《现代教育论》中, 在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关于“教育方针、目的的规定”等进行归纳总结, 结合马克思主要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认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使受教育者在道德、智力、体质等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也就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有创造能力、体魄健全的劳动者。这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人才培养的总规格, 反应现阶段的要求”。
根据马克思的全面发展学说以及黄济、王策三教授的观点, 现行的教育必须既考虑社会需要, 又要兼顾个人发展的需要, 尊重每一个个体, 只有每一个学生都实现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才能更好、更快地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最终实现全社会的“利益最大化”。所以, 了解学生, 尊重学生, 发现他们的优缺点, 才能扬长避短、学有所长、学有所成, 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特色人才。
二、高职自主招生生源的学生特点
高职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学生特点。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高中生自主招生和中职生自主招生, 这两类生源既具有自主招生生源所存在的普遍性, 也具有各自的特殊性。
(一) 两类生源的共同点
两类生源同属于自主招生, 相对于统招生生源而言, 二者有着极强的相似之处。
1.学习基础较弱。无论是高中生自主招生生源, 还是中职生自主招生生源, 相比统招生生源, 两类生源在学习基础上都比较差一些。在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和对高等教育类型的传统观念下, 只有考不上高中、上不了好大学的学生迫不得已才会选择中职、高职, 所以, 这两类生源在我国传统的考试科目学习上是相对较弱的。
2.自我意识较强, 集体意识较弱。一般来讲, 这两类生源在中学阶段都是很有个性的学生, 兴趣点突出, 对有兴趣的课程学习起来十分带劲, 对没有兴趣的课程则不予重视甚至不学习, 与此同时还会制造各种“小事端”。他们更看重“自己认为对自己有意义的事情”, 只对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上心, 其他的活动基本上是与己无关的态度, 不愿意受到任何约束, 以自我为中心, 无大局观, 集体意识较弱。
3.重兼职, 轻学习。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地处经济发达的广州, 社会兼职岗位随处可见。两类生源在校期间参与兼职的现象普遍, 几乎没有从没有做过兼职的学生。少部分学生由于家境特别困难而不得以去兼职, 而大部分学生则是为了赚取零花钱的同时获得一定的社会经验。这却是以牺牲课堂的专业学习及第二课堂的参与为代价的。上高职的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时间缺乏有效配置, 重兼职轻学习, 本末倒置。
4.目标不明确, 动力不足。这两类生源一般为90后、独生子女, 物质条件较为优越, 父母对其是百般呵护。他们没有远大的理想,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不愿意学习钻研专业知识, 不乐意参加各类活动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对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 缺乏行动和前进的动力。
(二) 两类生源的不同之处
两种生源虽然具有自主招生生源的普遍性, 但在学制、专业学习功底、社会化程度、特长与技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1.专业学习功底与学制方面。高中生自主招生学制为3年, 其生源主要面向普通高中毕业生, 他们的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基础要扎实一些, 而报考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则基本上为零。中职生自主招生学制为2年, 其生源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基础相对较差, 而已接受报考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他们在专业上有明显优势, 部分学生上高职前已具备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2.社会化程度方面。中职生自主招生生源的社会化程度明显高于高中生自主招生生源。由于中职生自主招生生源在中职阶段即有过半年至一年的专业顶岗实习, 对职业的要求和社会的需求把握更明确, 社会化程度更高。而高中生自主招生生源中虽然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寒暑假可能做过兼职, 但只能算是一种盲目的“带薪”社会实践, 他们对职业和社会需要的领悟尚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 社会化程度较低。
3.技能与特长方面。两类生源在培养方向上存在着本质区别, 高中生自主招生生源在高中阶段更注重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学习, 职业性导向偏弱;而中职生自主招生生源在中职阶段即以就业为导向, 更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
三、高职自主招生生源人才培养问题及原因
自主招生生源作为高职院校招生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却不是构成主体, 在学生工作者 (包括辅导员) 人才培养工作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特点的问题, 各种根据统招生生源而制定的教育、管理、奖惩等制度均“一刀切”地运用于自主招生生源的教育和管理之中, 具体表现如下。
(一) 学生管理工作标准单一
无论统招生生源, 还是自主招生生源, 在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时一律整齐划一, 没有考虑到自主招生生源的特点。如, 评奖评优等相关工作开展时学业成绩是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 部分中职自主招生生源由于中职期间已学过相关课程或已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而申请免修, 但凡免修课程一律60分, 在以学业成绩为主导的环境里, 在所谓的“同等条件”下他们较难获得相关奖项或资源。
(二) 学生主体性体现不充分
大学里, 学生各类活动都很多, 可谓是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特别是有些学院人数相对较少、又有数量要求的活动, 往往会从管理制度的角度强制参与, 没有兴趣不愿参加的活动上就只能是各自对着自己的手机, 做了“低头族”。有些学生原本自愿参与的活动, 由于“官方”的介入与干涉, 有时候也变相地成为了强制, 学生的主体性被忽视。当强制性遇上自愿性时, 往往没有培养出学生的兴趣, 反而消磨了原有的兴趣或可能被激发的潜能。
(三) 评奖评优等专项工作激励作用弱
据了解, 自主招生生源的学生普遍不在乎旷课、评奖评优等, 除了处分。按照统一的标准和条件, 以他们原有的学习基础, 可能是无论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 在跳一跳还够不着的时候, 动机会慢慢减弱, 最终会放弃。在学习动机微弱的情况下, 教育正渐渐偏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轨道。而学生唯一敬畏的处分便变成了唯一有效的外在约束了。评奖评优等专项工作应有的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 学生的内在需求被忽视
学生工作者往往会根据常规思维, 按照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及学校统一的规章制度开展工作, 又每位辅导员所负责的学生均在200~300人, 难以准确全面把握学生的需求, 导致学生管理工作效果不佳, 学生之间出现负面影响的“滚雪球效应”, 学生的各项能力和创新意识没有得到较大的提高。他们为什么宁愿花更多的时间到社会兼职上而不是学习上, 他们怎样理解社会兼职所给他们带来的东西, 他们宁愿无所事事也不愿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 他们真正需要什么?这是学生工作者亟待思考的问题。
(五) 学生工作者与专业教师的联系较为欠缺
二者一同担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任, 以课堂学生考勤为例, 从教学的角度来讲, 课堂学生考勤或学生出勤率属于课堂管理的一部分, 而从学生管理工作而言, 它又作为学风建设与奖惩专项工作的一部分。学生工作者在开展学风建设时, 与专业教师的专业教学缺乏联系, 在学生出勤率不理想时, 这就成为一个责任不清的模糊地带, 学风建设工作开展效果不明显。
(六) 学生家长对人才培养工作的参与度偏低
当前高职院校中, 学生工作者由于自身事务繁忙, 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几乎为零, 只有在学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各种突发事件时, 才会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平时学生家长很难从学生那里获知其在校的学习等情况, 学生家长作为教育服务的购买者亦未能有机参与到学生的在校学习与管理中来, 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高职自主招生生源人才培养路径
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不同于统招生生源, 有其独特性, 但鉴于二者在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的比例失衡, 常根据学校统招生生源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模式开展自主招生生源的学生管理与人才培养工作, 忽视了自主招生生源的独特性, 而导致了诸多问题。为此, 笔者结合多年来学生工作的实践经验, 在深刻把握现状基础上, 就高职自主招生生源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如下建议。
(一)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把握学生特点
根据高职院校各自主招生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以人才培养目标为导向, 准确把握自主招生生源特点, 将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应用型技能人才为己任。一方面,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中关于学生组织、协调、沟通、领导等能力要求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 结合学生管理工作实际, 制定细化的、可操作的学生管理工作计划, 并创造条件实施计划;另一方面, 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与学生朝夕相处的独特优势, 通过进课堂、进宿舍、进操场等多种途径, 加深对学生的全面了解, 准确把握每一个学生的特点。
(二) 将区域经济发展与学生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随着广佛都市圈、珠三角、大珠三角、泛珠三角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市场对创新性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等要求不断提高, 各企业招聘中学生干部优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象。通过学生暑期各类社会实践活动, 指导学生的企业实习, 帮助其将个性发展与企业文化、企业目标有机融合, 合理分配劳动时间和自由时间, 实现企业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人的发展和自我实现。
(三) 结合学生兴趣开展特色学生活动
自主招生生源在面试环节即有一个才艺展示环节,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解学生的兴趣点, 结合学院专业特点, 开展符合学生特点的特色活动。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滴水文化艺术节便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它结合了该院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社会工作、文秘等专业特点, 在同学们以班级或专业自由组合创造节目参加文化节的系列活动, 特别是文化节闭幕晚会, 给全院学生特长展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在活动的参与过程中, 学生的组织、协调、沟通等能力均得到较大的提高, 兴趣爱好得到了极大的激发, 创新意识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和锻炼。
(四) 有效发挥专项工作特别是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
在现有的奖惩制度的基础上, 结合高职院校自主招生生源的特点, 以学生个人的课程学习情况为前提, 采用“以奖代罚”的方式, 制定切实可行的个性化考核方案, 逐步降低参与评奖评优的难度, 增强他们参加评奖评优的信心, 让大部分自主招生生源通过自己一个阶段的努力能够获得评奖评优的资格与机会, 充分发挥评奖评优的激励作用。
(五) 做好学生与专业教师之间的桥梁
学生工作者 (包括辅导员) 需要经常深入课堂, 了解学生课堂学习的实际情况, 针对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旷课、迟到、玩手机等问题, 与专业教师之间进行及时沟通与探讨, 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开展有效教学, 让学生爱上课堂。与此同时, 将学生的兴趣特长与专业教师进行交流, 邀请专业教师参加学生活动, 让学生的兴趣特长得到其认可与肯定, 从而增强对学生活动和学生工作的支持, 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全面发展。
(六) 增强学生家长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一方面, 充分利用自主招生生源入校时, 作为新生家长第一次与学校老师的接触, 建立学生工作者 (包括辅导员) 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友好联系。之后, 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 汇报学生的在校表现, 也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 共同为学生发展创造条件。另一方面, 在学生发生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或各种突发事件时, 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对学生开展批评教育, 以教育为主。通过长期的友好联系, 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 提高学生家长参与人才培养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一、工程施工
1、工程施工-合同成本,核算工程合同成本
在合同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
(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配件、办公用品、维修;
(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
(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
(5)分包成本(项目/部门核算)
(6)间接费用
间接费用下设下列明细科目
管理人员工资(项目/部门核算)
职工福利费(项目/部门核算)
固定资产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
低值易耗品摊销(项目/部门核算)
办公费(项目/部门核算)
差旅费(项目/部门核算)
其他费用(项目/部门核算)
二、低值易耗品
1、在用低值易耗品
工具
水电
安全用品
2、库存低值易耗品
三、“应收账款” 同等科目 “公司往来”
1、应收工程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根据工程进度报表或者结算的应收账款
四、应付账款
1、应付购货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购货款、设备款等。
2、应付分包款(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工程款
3、应付质保金(往来单位核算)核算应付分包单位的质保金,最好设置有到期日。
五、工程结算(往来单位/项目核算)
核算根据业主进度报表签证资料或者工程结算的款项。
六、主营业务收入(手工账可不用以下明细科目,只需按项目设置明细科目即可)
1、目标成本
目标成本下设置以下明细科目
(1)人工费(项目/部门核算)
(2)材料费(项目/部门核算)
(3)机械使用费(项目/部门核算)
(4)其他直接费(项目/部门核算)
(5)间接费用(项目/部门核算)
2、税金(项目/部门核算)
3、劳动保护费(项目/部门核算)
4、公司管理费(项目/部门核算)
简便的操作方式是什么?
答:第一阶段,商务谈判。该企业应就境外融资和上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编写境外融资商业计划书,供境外策略投资者了解企业现状和发展前景,并开展前期商务谈判,达成初步融资意向。
第二阶段,建立融资平台。民营企业股东向外汇局申请设立境外特殊目的公司(一个或多个)。
第三阶段,收购阶段。特殊目的公司作为收购主体,向当地外商投资主管部门申请收购民营企业全部股权,获得批准后,民营企业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工商营业执照和外汇登记证,同时民营企业股东就企业资产注入特殊目的公司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增资变更。
第四阶段,融资阶段。境外策略投资者向特殊目的公司以先债后股的方式投入不少于内资企业经评估的净资产金额,作为向特殊目的公司的贷款,公司在获得融资后,民营企业股东应办理境外投资外汇登记变更,特殊目的公司向境内的民营企业股东支付款项,履行《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的并购支付义务。完成上述程序后,特殊目的公司向海外策略性投资者发出股份取代偿还贷款。
第五阶段,上市阶段。特殊目的公司获得境内的资产权益,根据境外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编制招股说明书,申请境外上市。
第六阶段,资金调回阶段。特殊目的公司完成境外融资后,境内居民可以根据商业计划书或招股说明书载明的资金使用计划,将应在境内安排使用的资金调回境内。特殊目的公司使用境外融资所得资金返程投资或向境内企业提供股东贷款及其他债务资金,相关境内企业应按照现行利用外资、外债管理法律、法规办理有关外汇管理手续。
上述程序仅为基本的步骤,按照实际情况可能牵涉的其它方面的考虑,例如股东的背景,业务的类型,资产的规模及结构,业务相关的行业法规等种种因素,不同背景及条件的国内民营企业的融资程序可能出现多种变化及组合。
一、知识经济和知识产权审计
从审计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 审计的产生和发展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三个不同时期经济社会的核心要素的变迁来看, 知识在现代经济社会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期, 物质资源的流动、转移和分配等经济行为对会计、审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的影响。在这个时期, 审计的服务对象主要是物质资源生产、销售和分配领域的业务活动;审计处理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核算反映的物质资源的价值。在知识经济时代, 企业出现了“无形化”的发展趋势, 作为一项经济鉴证活动的审计, 其对象、方法及程序等也必将受到知识经济的影响。
大多数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虽然起到了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的作用, 但并不了解其潜在价值。一个单位如果不能正确定位和利用知识产权, 那么其即使具有世界上最好的知识产权, 也不能使之产生收益。因此, 我们不能仅仅从法律角度看待知识产权, 而要从多方面评估知识产权, 还要考虑为什么要拥有及如何利用知识产权。知识经济时代, 会计对知识产权、信息等无形资产的处理在会计系统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由此, 审计对象必将发生重大变化, 即审计的重点从重视存货的审计向重视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审计转变。
二、知识产权审计的必要性
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审计的原因之一是可以定期检查知识产权是否得到了合理保护, 确认知识产权是否与既有竞争优势直接相关或能够将之用来开发未来的竞争优势。
由于种种原因, 很多企业只重视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 而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强, 没有将知识产权提高到资产的角度来认识, 致使知识产权大量流失、企业的无形资产遭受严重的损失。长期以来, 人们对资产的认识一直比较褊狭, 只重视对有形资产的投资与管理, 而忽视对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的培育、管理与保护。事实上几乎所有的企业, 不管其规模大小或寿命长短, 都拥有值得保护的知识产权。企业要保护知识产权, 首先要识别知识产权, 而企业常犯的错误就是不能正确地识别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因此, 为了利用和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 进行知识产权审计是非常必要的。
知识产权审计的目的是要明确以下几点: (1) 确认企业拥有的知识产权; (2) 确认所有知识产权是否获得了适当的保护; (3) 发现智力资本并将其转化为智力资产; (4) 发现值得保护的智力资产, 进而将其转化为知识产权。
一般来说, 评估处于“静态”时点的知识产权比较简单和容易。而评估处于转让、许可或侵权赔偿认定等“动态”时点的知识产权就比较复杂, 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十分明显。由此也引发了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审计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就是要了解和掌握企业现有知识产权的市场价值究竟有多大, 是否合理。审计的鉴证结论可以在IPO、M&A、重组或合资时证明本企业的价值, 这也是买卖双方谈判的重要依据。
近些年来, 外商在与我国企业进行合资中特别注重实施商标战略攻势, 扼杀我国企业知名品牌, 以达到垄断我国市场的目的。我国的许多企业由于商标意识淡薄等原因, 将本企业极有价值的商标弃而不用或拱手相送, 造成了巨大损失。有些企业甚至宁愿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商标低价转让给外方, 任由外国企业将其打入“冷宫”。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 外方特别看重商标的价值, 并将收购、打压我国企业知名商标从而以自己的商标取而代之作为对华企业的一种战略。
三、知识产权审计方法
从理论上讲, 知识产权审计可以由外部审计机构或者是内部审计机构来承担。与此对应, 知识产权审计可以分为外部审计和内部审计两种类型。虽然内部审计具有节省成本的优势, 但这种途径并不可取。其原因在于:实现有效的内部审计要求其所涉及的相关人员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缺点、问题和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 并及时指出其他同事存在的缺点、问题和所犯的错误。对前者而言, 这似乎不太可能;对后者来说, 每个人都清楚这会导致怎样的后果。所以, 最好还是由外部专业人士来执行知识产权审计这一职能。
知识产权审计的步骤如下:
1. 开展知识产权审计调查。
审计之前或审计伊始, 审计人员可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向被审计单位有关人员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1) 专利权。主要包括: (1) 列出企业所有已获得的专利权和未决专利申请, 它们分别属于发明、外观设计还是实用新型专利; (2) 正在开发的产品是否需要专利保护; (3) 现有的专利费用是否到期; (4) 是否拥有可以申请专利的商业方法; (5) 是否拥有与商业计划不一致的专利可以出售或许可; (6) 是否对关键发生 (发明) 日期进行了完整的记录。
(2) 商标权。主要包括: (1) 列出所有已注册的商标和未决的商标注册申请; (2) 有关商标是否为驰名商标; (3) 有关商标是否快到了续展日期; (4) 是否使用需要商标保护的名称或广告语; (5) 是否希望在其他国家使用商标; (6) 是否需要另外的商标来保护新产品和服务; (7) 是否有人侵害企业的商标权。
(3) 著作权。主要包括: (1) 列出企业所有的出版物 (或著作权) 并编制目录; (2) 有关作品是否已接近或超过了保护期; (3) 企业是否规定什么材料需要版权标志, 以及什么时候使用版权标志; (4) 有关作品中是否有抄袭他人或未经许可的翻译、改编、汇编成分; (5) 是否有文件保护企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6) 是否遵守所签订的版权许可协议。
(4) 商业秘密。主要包括: (1) 企业是否拥有比竞争对手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 (2) 企业内部是否有足够的安全措施来保护知识产权; (3) 是否有“不需要了解”的员工接触重要的商业秘密; (4) 是否有措施来管理保密协议和竞业禁止协议; (5) 企业的商业秘密是否泄露给了竞争对手。
2. 对现有的知识产权进行确认。
(1) 编制知识产权详细目录。这份目录通常会包括: (1) 对单个知识产权项目的确认和对其法律地位的描述; (2) 就如何进一步采取措施来保护这些知识产权提出建议; (3) 指出在某些计划或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已经有知识产品的形成, 或是极有可能在未来生成知识产品。
(2) 在目录编制完成后, 应该对每一项已明确的智力资产的法律状态进行确认, 并将那些有效期届满或已过有效期的专利和商标从目录中剔除;将一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重要时间编成一份时间表, 明确在哪些时间窗内应抓紧做好哪些工作, 不然就会使我们的知识产权受到损害。例如, 接近续展期的注册商标, 其价值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在续展时, 主管部门可能发现商标标识中含有注册时虽合法但续展时因为法律的修订已属非法的文字、图形, 有可能不予续展。
3. 针对知识产权确认、保护的政策和程序方面提出建议。
知识产权产品是研究、开发、调查或创新带来的知识的结果, 由于使用这些知识受到法律或者其他保护措施的限制, 其开发者可以将其在市场上出售或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其用于生产。知识可以作为一种单独的产品而存在, 也可以蕴含于其他产品之中。如果是后一种情况, 那么相对于同类产品而言, 蕴含知识的产品有一个更高的价格。只要知识的使用能为其所有者带来某种形式的垄断利润, 那么它就是一种资产, 当其不再被保护或者随着发展而过时的时候, 将不再作为资产处理。在进行知识产权审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 不管哪家企业发生了并购事件, 只要通过知识产权审计就能够确保存续的实体不仅拥有智力资产的所有权, 而且已经对这些智力资产所有权的转让活动进行了恰当的记录。这一点提醒我们: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审计是多么的重要。
(2) 对所有协议的检查, 并且要确认所有的员工都签订了发明创造转让协议和保密协议。如果没有发明创造转让协议的存在, 那么就不能肯定地说企业拥有所有通过审计所发现的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保密协议明确了企业的商业秘密, 并描述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以书面形式记录这类信息有助于避免在所有者没有采取特别措施对商业秘密加以保护的情况下他人对商业秘密性质的否认与窃取。
(3) 了解更先进的替代技术或产品出现的可能性及其时间。在专利领域, 如果发现两三年之后将有更为先进的替代技术或产品问世, 即使目前审计中的知识产权尚有较长的保护期, 该期限也仅具有法律上的意义, 其市场寿命只剩下两三年而已。在软件作品、字 (辞) 典等应用型版权方面, 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如在Windows XP问世后, Windows 98就再也卖不出好价钱了。又如新版辞典一旦推出, 旧版的复制权、翻译权等就无人问津, 其价值会大打折扣。
(4) 明白你要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由于版权所涵盖的权利内容的广泛性, 一般的受让人往往并不打算也没必要获得版权的全部。一家经营数据库的企业, 可能并不需要获得相应作品的改编权、翻译权等。如果版权评估机构把整部作品的全部版权评估出来要该受让人支付, 既无必要, 也不合理。
被审计者一旦采纳并实际执行了这些建议, 连同在参与审计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 他们就具备今后在内部独立进行知识产权审计的能力。审计工作结束后, 企业就能够确定需要采取的合适措施, 以保护企业所拥有的、值得花费金钱和努力进行保护的知识产权。
四、组合审计——专利的甄别
随着时间的推移, 大企业因并购等原因会积累起大量的专利;造成专利组合数量增长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人愿意承担放弃专利权或撤回专利申请的责任。可见, 会不断有新的专利加入到组合中来。而从另一个角度看, 却很少有专利被从组合中剔除。但是, 专利组合的维持是需要成本的。如果被授予的专利权无法被用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即未发挥作用, 那么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和维持专利有效性所支付的年费全都白白浪费了。专利组合的维持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指针对组合中的专利在专利申请程序中发生的成本和维持专利有效性支付的年费成本。间接成本是指不进行专利许可使用而丧失的收益和由于专利被他人侵犯而无法行使专利权而遭受的损失。
组合审计的目的是对组合中的专利进行整理分类, 将价值高的专利与价值低的专利区分开来, 并从专利组合中获取价值。可以将组合中的已授予的专利权和专利申请分为三大类, 即核心专利、非核心专利和无价值专利。
核心专利是指那些涉及关键技术的专利。它具有研发费用高、周期长、市场前景好、竞争对手难以超过等特点。核心专利是其所有者针对企业的生产流程、产品或服务享有排他性的独占权利。必须严格维持、培植核心专利, 以确保其所具有的排他性的有效性。如果未能严格运用核心专利则会遭受市场份额减少和价格侵蚀。
非核心专利是指那些专利所涉及的技术具有实用性或者具有潜在的实用性, 但却并不是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然而, 对于其他企业来说, 这些产品、生产流程或服务则是很有价值的, 因而其愿意支付费用来购买这些专利权。这样一来, 通过非核心专利的转让或者许可使用可以获得一定的收益。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应该整理出一份适合进行许可使用的非核心专利的明细表, 就这些技术所可能发生的出售和许可使用情况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无价值专利正如它的名字一样, 是指那些过时的技术或是曾经很有发展前景但却未能像预期的那样发展下去的技术。无价值的专利无法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 也不可能为企业创造任何效益, 甚至还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因此企业必须放弃这些无价值的专利来减少其损失。当然, 对其他企业而言, 无价值专利不见得就没有一点价值, 失效专利可以拿来免费使用, 受到它的启发还可以进行二次创新和开发,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 它也许是一座等待人们开发的“金山”。
那么如何进行专利的分类呢?在对一项发明创造是否值得申请专利进行甄别时, 要对以下问题作出判断: (1) 这一发明创造是能够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技术 (核心专利) , 还是有可能创造出经济价值的技术 (非核心专利) ; (2) 对是否继续支付专利申请费用要考虑申请成本、注册费用、PCT专利申请注册成本和权利维持成本。
由于企业计划的变化, 一项曾经被认为属于关键技术的发明创造可能会降级至非核心技术的地位, 知识产权审计部门要对这些变化及时做出解答。
参考文献
[1].吴汉东.知识产权多维度解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8
[2].蒋尧明.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免责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7;6
[3].黄申.资产概念之法学研究.审计与经济研究, 2006;1
[4].朱雪忠.企业知识产权实操大全.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 2008
[5].黄生权.基于实物期权理论的专利权价值评估方法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6;6
【企业招聘人才的目的】推荐阅读:
企业招聘的致胜武器05-30
关于企业招聘宣传的方案06-27
浅析企业员工招聘06-08
企业招聘会介绍信09-07
企业招聘财务会计笔试09-14
三顾企业管理咨询公司招聘11-01
企业绩效考核目的10-21
企业人才管理的探索09-29
某企业留住人才的策略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