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精选8篇)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篇1

课程设计目的“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是在教学及实验基础上,对课程所学理论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此,要求学生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设计与制造出具有较复杂功能的小型单片机系统,并在实践的基本技能方面进行一次系统的训练。能够较全面地巩固和应用“单片机”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并初步掌握小型单片机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思考、独立收集资料、独立设计规定功能的单片机系统的能力;培养分析、总结及撰写技术报告的能力。课程设计的实验环境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及应用软件进行绘图和编程。

课程设计的预备知识

熟悉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的相关知识及电子线路CAD工具软件。课程设计要求

按课程设计指导书提供的课题,根据任务给出的基本要求及参数独立完成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应包括以下内容:

1、对设计课题进行简要阐述,并说明设计任务及具体要求。

2、论述系统设计方案,并画出总体电路结构图。

3、能够较熟练地应用电子线路CAD工具(如Protel、Proteus)完成单片机系统的硬件设计任务,画出系统电气原理图。

4、各功能模块设计说明、设计实现过程及源程序。

5、能够较熟练地应用一种编辑软件编写程序,掌握单片机系统软件设计的基本方法

6、课程设计报告应内容完整、字迹工整、图表整齐规范、数据详实。

7、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篇2

英语专业精读课, 作为英语专业学生基础阶段必修课, 在学生专业知识储配上起到重要作用。然后传统的课程设计及教育模式存在很多弊端。首先教法陈旧, 在传统的教学中, 教师只是凭借黑板、粉笔、课本等单一手段教授学生, 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思维无从发挥。其次, 教师也多采用“单一的”, “灌输式”“封闭式”的教学方法。从建构主义的观点来看, 这样的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说是不适合英语专业学习的。学生第二外语的习得必须通过多元的方法, 主动的建构和开放的教学才能得以实现。再次, 师生角色错位, 传统的教育观念中, 教师是教学的中心, 是教学信息的传播者, 他们的角色就是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的“教书匠”。学生只能被动的接收知识, 他们的兴趣很难被激发。这种陈旧的教学方式只能导致学生能力无法得到的开发和培养, 主动性和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的调动, 这就从根本上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因此突破专业精读课教学瓶颈, 实施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专业英语精读课课程设计改革是必要的。

1 英语精读课课程设计提要

专业英语精读课程设计就是教师根据英语教学思想和教育原理, 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针对具体的教学对象, 对英语教学的整个系统及环节、总体结构及其有关层面提前做出行之有效的设计。它体现的是教师的教育构想、思维流程和教学艺术。因此要求设计者具有思维流程顺畅、清晰, 富于条理性和严密性, 同时, 又要求设计本身行之有效和富于独创性, 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 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形成师生之间和谐的教学氛围。

哈庆森和沃特斯 (1987) [1]将课程设计定义为:“设计一门课程从根本上来说是提出一系列的问题, 以便为以后的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估提供一个理论基础。”课程设计就是在分析需求的基础上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该定义涉及到这样几个概念:需求分析、大纲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与评估 (图1) 。

2 以需求分析为契机, 洞察学生需求和兴趣。

夏纪梅 (2003) 认为需求即期望得到的东西与现存状况之间的差距。[2]仔细全面的需求分析应该包括目前情景分析和目标情景分析。针对目前情景分析, 设计者应该注意搜集学习者年龄, 性别, 教育背景, 职业, 国籍等自身信息;英语水平;对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了解程度也应该被考虑。而目标情景分析则侧重于学习者的学习目的和期望;学习后将处于的环境, 将从事的职业等;未来的交流形式 (是以听, 说, 读, 写, 译哪一种为主) 。而进行需求分析的数据搜集形式也是多种多样, 可以依托网络, 课堂等手段用信件, 测试, 问卷调查, 反馈, 课堂讨论, 师生座谈, 家长座谈等方式来充分发掘学生的意愿和兴趣所在。有其应该注意的是, 需求分析不仅仅限于课程开始时进行, 课程中和课程后进行需求分析, 更有助于教师及时修订课程内容, 查缺补漏, 最终达到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目标。

3 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的, 进行课程设计

1) 利用现有教材, 扩充教学内容。目前英语专业精读课有统一课本, 然后教材本身只是教学有效的激励手段和工具, 要培养创新型人才, 激发学生的创造才能, 就必须在课本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的扩充教学材料, 创设目标语语境。除了在课堂中扩充语料, 习题材料外, 还应延伸课堂到校外。因为语言目的是交际, 同时交际也是提高语言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在真实的交际环境中对语言的应用。任何有组织的课堂教学都难以为所有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使用环境[3]。比如在教授餐饮或旅游相关语境的文章时, 就可以以校外实习的方式, 到真正的环境中进行演练。此外, 学校还应为学生配套图书馆, 网络, 无线广播, 系列讲座和网络自主学习平台等立体教材, 以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2) 积极寻求激发学生潜力的教学方法。外语教学方法是在外语教学实践中经过教师的长期反复探索, 不断总结而形成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应突出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国内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翻译法, 直接法, 听说法, 清净法, 认知法, 交际法及任务型教学法。目前国际上较流行的是交际法和任务法。

其优点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并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结合起来, 有助于培养学生综合的语言运用能力, 此外启发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最关键的是培养人际交往、思考、决策和应变能力, 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为在教师的启发下, 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 易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并不是以前曾经盛行而现在不常使用的翻译法就毫无可取之处。毕竟使用翻译法学生语法概念清晰, 阅读能力较强, 尤其是遇到长而难的句子时通过分析句子结构便能理解意思, 而且有助于培养翻译能力和写作能力。因此, 一个成熟的课程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那就是, 教学法的采用应该是灵活多变的, 可以在一堂课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还可以在侧重不同技能的教学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比如, 听说课可以采用交际法, 而语法教学中则可采用翻译法。

3) 课时设计应遵循英语学习规律。

英语课程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 这就客观上要求教师与学习者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 经常复习的原则。根据英语课程的特点, 在进行课时分配时应注意灵活实际地分配好理论与实践的比例。根据调查和实践证明:理论教学, 实践性教学 (包括实践性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 的比例应4:6比较适宜, 实践的比例过少, 学生无法达到训练效果、实践的比例过大理论基础知识又掌握不够, 无法指导学生下一步实践活动。

4) 进行多样化的以考核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效果评估设计。教学评估无疑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 建立科学的能力评价体系至关重要。应着重考核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将考核评估总标准合理分解成各种细化的模块和目标。譬如每学期期末举行一次全校性的预备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所开提高英语课程考试, 重点考核学生的语言基础和语言应用能力。测试命题以所学内容为基本依据, 由专门小组负责出题、审题, 以密封卷形式集体流水阅卷、集体登分, 杜绝阅卷舞弊现象, 提高阅卷的管理水平。大学英语测试的形式为笔试和口试、客观题和主观题、网上学习和多媒体自学中心自学记录相结合, 除传统的考试方式外, 还采用多种测试方式, 如综合英语口试可采用朗读、演讲、对话、专题讨论等形式, 提高英语笔试可采用写小型论文、读书提要、论文摘要、项目报告、访谈纪要等形式。总之, 评分, 评级与评语应该相结合避免以往单一的一次理论成绩作为课程成绩的做法, 因为评估的目的是发现学生的不足, 和课程需要改进的地方, 而不是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英语专业精读课程是英语职业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国家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 社会各界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交际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度增加。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不仅成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而且也成为衡量学校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要想顺应时代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课程设计改革的核心应该是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转变, 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还原英语精读课程轻松, 活泼, 实用性、文化性和趣味性相融合的特点。充分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 尤其要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潜能。

参考文献

[1]Hutchinson T, Waters A.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learning-centered approach[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7.

[2]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3.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篇3

关键词:离散数学;工科;教学体会;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35-0006-02

作者简介:刘庆山,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网络科学理论及应用。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随着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科学的不断发展,离散数学作为相关学科领域的一门基础课程,也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离散数学是数学的几个分支的总称,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数论和图论等。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归纳推理能力,并为相应的后续课程如程序语言、数据结构、编译技术、电路设计等提供必要的数学基础。

离散数学研究基于离散空间的数学结构,不同于基于连续空间的数学结构。其研究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离散量的结构及关系,这就形成了离散数学这门课的特点,即定义定理多、概念抽象、逻辑性强,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和枯燥感。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结合国内外关于离散数学的教材特点及课程特性,对离散数学在工科教学中的特点与方法进行了一些研究。

一、工科离散数学的特点

作为工科教学的专业基础课之一,离散数学在工科学生的本科学习,以及后续的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离散数学课程内容丰富多彩,逻辑性强,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通过离散数学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利于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与其它工科类基础课程相比,离线数学具有以下特点:

首先,内容丰富繁多。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相对于其它工科类的基础课,可谓内容丰富多彩而又纷繁杂乱。通常的学习内容包括数理逻辑、集合论、数论和图论,这四部分的每一部分都可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来学习,可见离散数学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弹性。在工科学生中讲解离散数学,主要应注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的讲解。

其次,概念抽象难懂。离散数学中的定义定理很多,而且抽象难懂。这样的内容对于工科学生更是难以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具体内容的讲解时,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以利于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掌握。

最后,内容实用性强。工科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更强调动手能力和实用性。离散数学的课程内容不仅理论性强,而且理论与实际结合的非常紧密。如数理逻辑在电路设计中的应用,图论在现代网络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等。

二、课程内容的引入

离散数学作为多个数学分支的合并,概念多、定理多是必然的,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能够巧妙地调动学生对于这样一门内容繁多的课程的兴趣呢?通过参考大量国内外教材,以及借鉴工科课程教学中的实用方法,在教学中,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实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理逻辑教学的开始,引入一个有趣的逻辑故事:“古希腊有个国王,对处死囚徒的方法作了两种规定:砍头和绞刑,并且他做出了一个规定,囚徒可以任意说出一句话,而且这句话马上就可以验证真假。如果囚徒说的是真话那么就处以绞刑;如果是假话那么就砍头。结果很多囚徒或者因为说了真话被绞死,或者因为说了假话被砍头。有一位极其聪明的囚徒,当轮到他来选择处死方式时,他说出了一句巧妙的话,结果使得国王无论按照哪种方式处死他都有违自己的规定,最后不得不放了这个囚徒。那么这个囚徒说了一句什么话呢?”学生在听到故事后,不由自主地就会去思考到底这个囚徒说了什么。其实,这个故事在数理逻辑中实际上表现了一种悖论,于是结合故事就自然地引出了数理逻辑的学习。用这样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了兴趣,成为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同样在图论的教学中,也可以结合现代物流配送和路由器设计等讲解最短路径问题。用这种贴近生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这样一种理念:数学其实并不是枯燥乏味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数学知识。

三、授课方式的灵活多变与讲授内容的不断更新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式一直就是粉笔加黑板的模式,这种教学方式的优点是可以细致地表现定理的推导演绎过程。但是,对于离散数学这门课程来说,其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单纯地依靠板书的形式来进行授课,会由于内容的过于抽象而使得学生产生枯燥感。所以,在教学中实行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生动性抓住学生,再用板书的形式加以对定理推导过程的演绎,二者结合,可使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教学环境中逐步地理解和接受严谨的数学推理过程。

同时,鉴于离散数学这门课程的自身特点,笔者发现,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地利用学生参与教学的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进行命题逻辑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分组进行辩论,互相出题,从而加深他们对命题真假性判断的能力。在图论中,请学生帮助快递员安排送货路线,使得他们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配送最多的快件。这样的教学方式,贴近学生生活,大大激发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达到了教学目的。

离散数学作为众多学科的基础课程,适当地让学生了解与之相关的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助于他们对课本知识点的掌握,培养学习的兴趣,激发探索新的科学方法和技术的动力。在进行数理逻辑部分的讲解中,适当地讲述一些机器推理方面的知识。在图论部分的讲解中,介绍一些现代网络科学发展的动态,如学生比较熟悉的微信网络,其中微信广告的发展,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散布广告信息,以及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阻止垃圾广告的传播,这些都涉及到经典图论的研究内容。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方面的介绍,能够让学生知道离散数学在后续的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都会发挥重要的作用。

四、课程考核形式多样

数学的考核形式一般都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单一呆板,并不能全面地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离散数学的考核方式上可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除了期末的笔试以外,增加平时成绩和实践环节,在日常学习中穿插一些小的实践题目,让学生练习,并尝试用计算机程序实现,从而丰富期末综合考核的内容,也更能体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掌握情况。

综上所述,离散数学在工科课程的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更要注重将理论知识应用与实践相结合。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中,应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屈婉玲等.离散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Kenneth H.Rosen.离散数学及其应用(英文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3]匡能晖,胡国辉.离散数学教学中采取的三点技巧[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

[4]孙岚等.离散数学教学方法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2,(1).

认知实习目的与要求 篇4

2、了解土木工程的材料、土木工程的结构型式、荷载及其受力路线;

3、了解土木工程的建设与使用;

4、了解土木工程的经济与管理;

5、了解土木工程的最新技术成就与发展总趋势;

6、了解我国基本建设的方针和政策,了解我国目前建筑设计,施工技术与组织的实际水平;

7、了解我国目前建筑行业的发展动向以及所取得的成绩

8、较早养成自学、查找资料及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认识实习的要求

通过实习,对一般土木与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功能及空间组合有较全面的了解;对一般土木与房屋建筑物、构筑物的构造及其特点有一定了解;对一般土木与土木与房屋建筑物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整个施工过程有较深刻的了解;理论联系实际,巩固和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如测量、建筑材料、工程制图、建筑学等),并为后续课程的实习积累感性知识;了解土木工程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土石方、砖石、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装饰等)中的生产技术技能;了解目前我国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的市场实际水平,联系专业培养目标,树立献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我国建筑施工水平的远大志向;与工人和基层干部密切接触,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和先进事迹。

三、认识实习感受

微机原理课程设计题目与要求 篇5

一、设计内容

1、打开电源后,先设定水温,水温分为八档(30oC~100oC,每10 oC为一档)。

2、按下启动键后,开始测量水温并采用数码管显示,控制电热管加热。

3、上下限水位报警(声光报警)。

4、提倡创新。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CPU和适当的存储器芯片、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3、画出各程序的详细框图。

4、给出RAM地址分配表及接口电路的端口地址。

5、给出设计思路。

6、给出程序所有清单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电压采集电路设计

一、设计内容

利用《微型计算机原理》课程中所学的主要可编程接口芯片74LS138、8253、8255A、ADC0809和中断控制器8259设计一个模拟电压采集电路。采用ADC0809设计一个单通道模拟电压采集电路,要求对所接通道变化的模拟电压值进行采集,采集来的数字量送至数码管LED指示,采集完100个数据后停止采集过程。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CPU和适当的存储器芯片、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3、画出各程序的详细框图。

4、给出RAM地址分配表及接口电路的端口地址。

5、给出设计思路。

6、给出程序所有清单并加上必要的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多功能密码锁

一、设计内容

密码锁在输入密码正确的条件下输出开锁电平,控制电控锁开启,同

显示00字样。当输入密码错误时,发出错误警告声音,同时显示FF字样。当六次误码输入的条件下,产生报警电平报警。还可以实现对密码的修改,修改成功后,蜂鸣器发出确认音。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和适当的存储器及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LED显示器显示电子锁的当前状态。

3、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4、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软件流程图。

5、给出地址分配表。

6、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7、完成设计说明书(列出参考文献,所用器件型号)。

汽车倒车测距仪

一、设计内容

1、设计一个微机控制的汽车倒车测距仪,能测量并显示车辆后部障碍物离车辆的距离,同时用间歇的“嘟嘟”声发出警报,“嘟嘟”声间隙随障碍物距离缩短而缩短,驾驶员不但可以直接观察到检测的距离,还可以凭听觉判断车后障碍物离车辆距离的远近;

① 开机后先显示“———”,并有开机指示灯。

② CPU发射超声波1ms,然后显示60ms;即1ms+60ms为一个工作周期,等待回波,在次周期内完成一次探测。

③ 根据距离远近发出报警声并显示距离。障碍物距离小于1m,距离值变化5cm更换显示,否则不更换;距离在1m以上,新值与原显示值之差大于10cm更换,否则不更换。④ 用三LED位数码管显示障碍物距离

2、硬件电路原理图和软件框图; 编写控制程序,写出设计任务书(总结报告)。

二、设计任务

1、选用8086和适当的存储器及接口芯片完成相应的功能。

2、用LED显示器显示电子锁的当前状态。

3、画出详细的硬件连接图。

4、给出程序设计思路、画出软件流程图。

5、给出地址分配表。

6、给出所有程序清单并加上必要注释。

土木工程认知实习目的与要求 篇6

认识实习是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起着重要作用;也是毕业后参加实际工作的一次预演。

认识实习学生是以技术人员助手的身份参加土木工程建造的现场施工和管理工作,在实习前已学完所有基础理论课程,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基本构件》,《地基与基础》,《土木工程施工》和《工程造价》等专业课程;在实习中应深入土木工程施工现场,认真实习,获取直接知识,巩固所学理论,完成实习指导人(现场工程师或技术人员)所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培养和锻炼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主要要求为:

1,通过实习了解建筑构造,结构体系及特点;了解某些新建筑,新结构,新施工工艺,新材料和现代化管理方法等。丰富和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领域。

2,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对典型土木工程的单位或分部工程的结构构造,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管理等内容进一步加深理解,巩固课堂所学内容。了解拟定典型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和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方法。

3,通过现场实习了解建筑业企业的组织机构及企业经营管理方式;对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施工成本的控制,生产要素的管理有所了解。

4,参加实际生产工作,灵活运用已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学习广大工人和现场技术人员的优秀品质,树立刻苦钻研科学技术为祖国现代化多作贡献的思想。学习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土木工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有所了解。了解现行的国家有关工程质量检验和管理的标准。

二、实习内容

1,看懂实习工程对象的建筑,结构施工图;

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生产工艺过程,建筑构造与结构体系,地基与基础特点等,提出个人对设计图纸的见解。

2,参加单位工程或分部工程的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完成下列的1~2项);

①参与拟定施工方案(土方工程和基础工程施工方法,主要承重结构施工方法,屋面工程以及施工技术措施等),并独立完成部分工作。当已有施工方案时,可通过熟悉方案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个人见解。

②参与编制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或施工平面图,当已有此两种资料时,可通过了解编制方法,执行情况和现场管理等提出个人见解。

③完成单项作业设计工作(模板配板设计,土方工程施工设计,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基础或大型设备基础施工设计,构件预制与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及装修工程施工设计等)。

④参加或熟悉施工预算的编制。

⑤参加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的拟定。

3,学习1~2个主要工种工程的施工方法,操作要点,主要机具设备及用途,质量要求以及本人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及设想等;

4,了解施工单位的组织管理系统,各部门的职能和相互关系,了解施工项目经理部的组成,了解各级技术人员的职责与业务范围;

5,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现代施工管理方法等的应用,了解施工与管理的新规范;

6,参与现场组织的图纸会审,技术交流,学术讨论会,工作例会,技术革新,现场的质量检查与安全管理等;

7,了解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各方(业主,承包商,监理单位)的职责;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篇7

1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当前我们高校所培养出来的大学生的社会竞争力还不足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多数的学生对于自己在大学生活中怎样设计话规划自己的未来还很迷茫, 缺乏必要的重视, 这不仅是由我国教育问题造成的, 更在于相当多的大学生没有在大学生涯中做好职业规划。在相关调查中显示, 我国高校毕业生中只有7.5%的大学生确定了自己的职业定位, 有接近50%的大学毕业生对自己所选择的职业没有充分了解, 有近一半的大学毕业生根本没有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过设计和规划。尽管各高校已经将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列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 但从实际来看, 大学生对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缺乏重视。

2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课程内容单一。当前, 一些高校把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混为一谈, 课程的内容主要为学生就业的思想教育、当前的社会形势分析、面试时的技巧以及对考研、出国、选择工作等方面。这样就忽视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的精髓, 对于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发展、选择定位、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缺乏深入了解和探讨。

(2) 授课形式缺乏创新。从当前各高校开设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课程来看, 一般采用大班授课, 以"填鸭式"教学为主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强调的是学生的认知, 而对于学生的个性和自主性没有关注, 同时对学生情意行的培养和激发没有重视, 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对于课堂教授的内容缺乏兴趣, 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缺乏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最终导致学生的学校效果不佳, 没有达到课程开设的目的。

(3) 专业师资力量匮乏。我国的高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任课老师, 多数一般为党政干部或者辅导员, 缺乏专业的教学队伍, 且数量稀少, 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3 团体辅导活动课程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1) 具有效率高, 影响力广泛, 感染力强并且效果容易巩固的优点。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的团体辅导课程是一种多向沟通互动的过程, 在团体课程辅导中, 成员不仅仅可以得到接纳和帮助, 同时也能对别人进行帮助, 这种互助互动的关系能够促进成员加深了解, 增加亲近感。同时, 在团体课程进行时, 辅导室以少对多的形式, 由2到3个领导者对6到10人, 这样的形式相对于一对一的辅导要更加的节省时间和精力, 而且团体辅导中所创造的社会真实性, 也能够帮助参与者融入社会, 更好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成员在这种团体生活中所展示的一言一行就是他们在平常生活中的行为反映, 这种源于生活的团体辅导方式, 能够让成员更好的融入生活、贴近生活, 所以效果相对更佳。

(2) 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提供了一个个性化、自主性的平台。一方面, 每一位参与者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自己的未来进行设计和规划, 通过对参与者的自我规划和自我探索进行指导和激发, 能够帮助他们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规划。另一方面, 所有的参与者性格、背景均不相同, 对未来也有各自的想法, 通过团队辅导, 让参与者通过参与团体辅导进行互相了解、启发、帮助与探讨, 从别人的未来中来获得启发, 对自己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进行修正和改动。

(3)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团体辅导活动课中采用了体验式的教学方式, 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的模式, 以学生为中心, 确定他们的主人翁地位, 以贴近生活、贴近社会的教学环境, 让参与者有一种身处真实社会中的感觉, 从而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4 今后的发展趋势

作为目前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中最有效果的团体活动课程辅导来说, 学生了解的还太少, 开展的情况也太少, 甚至连一部分任课老师也没有听过团体辅导的这种形式, 反观国外, 团体辅导的研究与应用已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因此采取团体辅导的形式进行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必定会成为今后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摘要:职业生涯规划是当代大学生获得成功的主要推动力, 是解决就业工作难题的一个关键, 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想尽办法来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文章对团体辅导这一独特的方式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目的与意义

参考文献

[1]龚惠香.团体心理咨询的实践与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06) .

[2]陈瑞瑞.大学生生涯规划团体辅导的实践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09 (17) :47-48.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篇8

关键词 区域经济;艺术设计;应用本科;课程建构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29-0025-03

应用本科教育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其有别于高职专科单一技能型及普通本科宽泛理论型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实践,能够有效服务地方经济的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灵活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为社会培养优秀应用型人才,是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重点。课程建构作为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的核心,是体现教育理念,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艺术设计学科作为艺术类的一级学科独立存在仅有两年时间,其课程设置如何体现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如何有效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市场需求,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一、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生产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市文化建设、产品造型研发、品牌推广策略、信息快捷传递、大众审美提高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使艺术设计学科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不断增加。

(一)以学生职业生涯全面发展为目标

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的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依托的主要力量,其课程建构要充分考虑专业知识目标、技术能力目标、职业人格目标,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坚持以学生心智成长、人格完善为核心;以综合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培养学生生存能力、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二)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

高职与经济更为直接的亲和力,决定了它在输送高层次技术型人才的同时,还必须承载技术开发、技术转化、技术服务等社会功能,以教育、科研、生产、服务等完整的功能体系和有效机制,置身经济建设的主战场,介入经济发展的循环圈,拓展自我发展优势空间,增强办学竞争实力[1]。艺术设计是应用性、实践性、创新性极强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人民大众审美水平的提升,制造业、商业、文化业等各个领域亟需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城市空间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工业造型设计、品牌形象设计及推广、旅游文化衍生品设计、个性家居设计、服装设计等关系经济和社会生活发展的设计人才的缺失反应出教育的偏离、课程定位的模糊,发展本科层次高等教育艺术设计专业,必须明确以学生职业技能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课程目标。

二、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系统规划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课程的整体规划和布局,是课程建构的核心与关键,是教学有序实施的保障。

(一)完善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规范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专业是新兴专业,至今没有统一规范的课程标准,也没有与企业技术配套的专业标准,导致各院校授课随意性较大,授课效果良莠不齐。专业教师对企业及设计公司岗位技能要求不明确,不能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胜任部门及岗位设计需求,亟待确立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艺术设计学科知识更新快、时代感强,职业能力分析如不及时、准确,极易出现教育滞后于经济发展需求,学校在派专职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同时,更要请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优秀设计师及企业管理者为课程建构献计献策,共同制定职业能力分析体系,规范课程标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二)创新课程体系,设立能力本位课程群

艺术设计本科教育贯以知识本位课程体系,即按知识脉络广博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是主体,教材是依据,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基于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的艺术设计课程建构,要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学生专业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制定行之有效的课程模块,建构课程群,规范单科课程,形成知识网络。建设能力本位课程群,需要打破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建构模式,以学期为时间纵轴,以专业能力模块为课程体系横轴,建构立体课程群落。在专业能力模块下,导入专业基础课程、强化专业理论课程,深化专业实践课程,引导专业创新。

三、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产教结合组织课程实施

(一)强化专业能力,坚持多元开放的实施原则

打破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授课模式,强化学生主体意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并给予积极的培育,打破学生学无所用的困境,将知识有效转化为实践指导。课程实施多元化,如在设计大赛训练中师生相互探讨,层层推进创意思想,相互激发创意灵感;在模拟企业社会项目实战中,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是知识、能力的创造者而不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职业热情。

(二)完善校企合作,协同推进订单培养

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机制,师生承接设计项目,参与企业生产实践,在生产一线锤炼学生专业实践操作能力,同时也为企业带来创新性研究成果,提高企业创造力,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艺术设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具有其特殊性,全国大型设计策划公司屈指可数,并多集中在南部省市,北方多为小型自营企业。要建立互赢互利机制,避免企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置学生素质培养、设计思维培养、设计能力培养于不顾,以效益为先,忽视培养人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从学校踏入企业,其技术、思想、能力等多方面尚存不足,教师要跟随指导,企业也要给予必要的学习空间。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可以提早发现创新能力强、实践技术过硬的优秀学生,与其鉴订就业协议,有助于企业留住更多优秀人才。

四、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灵活开展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机制是指一定的组织机构根据一定的测评标准,采用一定的测评手段对课程建构和课程实施过程及效果的整体测量与评价,旨在检验课程设计和实施是否实现了已定的目标,达到了应有的效果[2]。灵活设置课程评价标准,将有效对接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需求,保障课程设置的整体实施效果。

(一)对接产业需求,设置多元课程评价标准

设置多元的课程评价标准,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专业实践能力、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学习态度及职业素养等列入评价范围。多元的评价标准将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创意潜能。

(二)强化职业素养,扩展多维课程评价体系

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课程结果,而是为了改进课程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从而更好地反作用于课程设置,引发更深层次课程改革。艺术设计专业在注重专业知识评价的同时,还需注重岗位技能评价、职业素质评价、创新能力评价,确立多元评价目标,设置多样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上一篇:班委自我鉴定下一篇:违法违纪证明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