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1 临变概述
1.1 临摹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1.2 变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装饰画临变的范围
2.1 中国部分
2.2 外国部分
3 装饰画临变的基本方法
3.1 临摹的基本方法
3.2 变化的基本方法
4 装饰画临变的基本要素
4.1 题材主题要素
4.2 形式美要素
4.3 造型、构图、色彩要素
4.4 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要素
5 综述装饰画临变课程
结语
谢辞
参考文献
任何一门课程的学习都必须要有科学的理论指导和严谨的教学程序, 装饰画创作的学习也同样需要正确的引导。装饰画临变课程是装饰专业的一个基础课程, 对于刚接触装饰画的学生来说, 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课程。大量地临与变的训练, 能为装饰画的创作打下良好基础。
学习绘画艺术, 临摹不失为普遍的学习方法之一。临摹在成就大师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从当前美术院校教学情况看:一部分同学临摹课程较易抓住, 因为有参照物, 似乎也无须动脑, 而且花了很大力气钻进去, 但进去了又没足够的勇气走出来, 将临摹与写生对立, 与创作脱节, 临摹课程未起到研究、借鉴、吸收作用;又有一部分同学轻视临摹, 不愿花功夫, 对经典名作缺乏热情, 认为临摹是抄袭, 缺乏创造性, 希望凭自己的感觉画, 当然不依赖借鉴也能有感而发创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来, 但导致缺乏艺术修养, 缺乏传统根基, 作品没有艺术规律, 存在问题较多, 成为无序的学习方法。针对这些现象, 站在一个学生的立场并通过个人体会初探装饰画临变课程是有一定意义的。
研究装饰画创作学习经验, 对于发展繁荣美术创作, 指导美术初学者, 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装饰画创作的学习方法很多, 如写生型创作、素材型创作、工艺型创作、命题型创作, 还有通过科学的启示、音乐的联想思维型创作等等。其中, 素材型的装饰画创作, 又是多方面的, 如本人或他人的写生作品、前辈大师的经典作品、影视作品中的镜头、甚至文学作品中描绘的人物风景情节……本文所述的“临变”, 就是临摹与变化, 即通过临摹体悟前辈大师及他人优秀作品, 再经重构、改作等方法产生新的装饰画, 它是素材型装饰画入门、学习、创作的方法之一。这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临变在装饰画创作中是如何体现其重要性的;临变的范围、方法有哪些;在临变装饰画时又该注意哪些要素。
临摹是一个较为古老的概念。最早源于艺术起源学说中“摹仿说”。古希腊哲学家认为艺术摹仿“还常常从许多人中选择, 把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 使每个人最美的部分集中起来, 使全体中每一部分都美”。[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艺术即摹仿。亚里士多德曾这样写到:“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摹仿的本能, 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摹仿, 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摹仿得来的。”[2]这里所说的“摹仿”, 其对象范围较广, 包括人类自身、大自然, 甚至还可以是整个现实世界。本文所述的“临摹”仅是其中一方面, 一般说来就是摹仿他人作品。该词正式出现于西方古典绘画的教育体制中。
临摹又称为“师古”, 就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摹写, 来学习前人的表现技法, 吸收前人的艺术经验, 它是中外装饰绘画学习和入门的方法和途径之一, 是借鉴和继承优秀传统的主要手段。中国古典画论的六法之一“传移模写”, 即临摹作品的意思, 可见临摹自古以来深受重视。
在古人看来临摹前人的优秀作品是天经地义的, 但近百年来由于对临摹不断的贬斥否定, 临摹几乎成为“复古”、“保守”的同义词, 学校学生甚至画家羞于说临摹。但我们不仿纵观古今中外, 临摹起家成大器者不乏其人。
“现成品”美术的创始者杜尚早年先后摹仿过印象派、文艺复兴意大利画派、那比画派到野兽派以及塞尚的绘画, 在此基础上他画风大变, 创造了新的美术品种, 即所谓“现成品”美术。[3]
野兽派画祖马蒂斯早期经常到卢浮宫临摹夏尔丹、普桑等大师的作品;印象派的色彩和直接观察自然、表现瞬间美的创作方法, 对他有着重要启示;塞尚、高更、凡高对他影响极大;马蒂斯对东方艺术 (尤其是日本浮世绘、版画) 的平面性、装饰性和写意的特点, 以及非洲艺术的稚拙、质朴和豪放都产生极大兴趣, 他画风的形成与此大有关系;他常以室内带有东方图案的装饰品为背景, 画较多的女性人体, 还运用民间艺术、宗教艺术、剪纸艺术于他的作品中。[4]
克利姆特的绘画风格的形成得益于古代埃及、古代希腊和意大利艺术的影响。诸如此类的大师不胜枚举, 又如外国的现代绘画之父杜尚、后印象主义具有革新精神的凡高、立体主义绘画创始人毕加索。
中国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 在绘画艺术上, 吸取吴昌硕之长, 但自辟径畦。青年时代他反复临摹研究明清画家徐青藤、八大山人、郑板桥等人的画虾作品, 吸取了他们的笔墨技法。同时, 对虾进行观察写生。由于通过临摹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艺术实践, 他画虾闻名于世。被称作革新派的石涛、八大、扬州画派、近现代国画大师潘天寿也都曾用功于临摹。正是由于他们大量的临摹, 广泛的借鉴学习, 才使自己的作品迸发出独特而又永久的艺术魅力。
由此可见, 临摹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地位。只有认真分析、理解、临摹、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 才能深入体会其精髓, 借古开今、推陈出新。美术评论家蔡若虹说:“不论是学习一种艺术流派或者一种艺术技巧, 若想懂得他的法则, 体味它的精髓, 除了临摹作品以外, 没有其他的途径。”[5]临摹的越多, 积累也便增多, 所谓“厚积薄发”, 创新才越有坐标。倘若不临摹, 不掌握或不了解他人的那套东西, 创新便缺乏根基。
一味地照本临摹会使学生思维定势化, 束缚学生的手脚, 最终只是依葫芦画瓢而已, 结果还是一知半解。借鉴他人但不迷失自我, 博取众采而又独树一帜。师古人不等同于泥古, 有传统必要有创新, 有继承必要有发展。临摹过程要始终注意感悟、吸取, 提升借鉴意识, 走向“变化”。正如当代中国画家李可染所说:“以最大的功力钻进去, 以最大的勇气攻出来。”
对装饰画而言, 只是学习传统、民间, 遍览中、外艺术作品是不够的。临摹主要是为了变化, 摹本是变化的素材来源之一。“变化, 又称多样化, 基于人类审美心理的要求和生活中对新的追求的秉性, 以形式、内容的变化来避免呆板, 以艺术形式的多样来吸引人们的欣赏趣味。对绘画创作来说, 变化是永恒的, 只有变化才能避免单调。”[6]临摹是继承学习的过程, 不愿钻进去的人是虚无主义者;变化是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的体现, 进去了又不愿出来的人是保守主义者。
“变是为了取得画面上的协调;变是为了求得更好的艺术效果;变往往是更典型的描写和更概括的表现;变是为了在画面上起突出衬托或配合的作用;变是为了适应画面空间的限制;变是为了适应制作条件的要求;变也是求简的一种艺术手法。”[7]毕加索曾写到:“把每一张画儿的每一次变形, 而不是每一个阶段照相般的保存下来, 会是很有意思的。那样的话, 就有可能发现大脑在显现一个梦景时所走过的历程。但是有一件非常奇特的事应予以注意, 那就是一张画儿基本上是不发生变化的, 第一‘视象’会几乎完好地保存下来, 尽管面貌不同。”[8]通过临摹中的再创造,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还可以加强其主动性。我们对大师作品的篡改不是亵渎, 而是由崇敬转变为轻松、诙谐的调侃, 这种调侃体现了装饰画所特有的审美情趣。
要想创作出一幅好的装饰画, 就必须进行艺术加工, 寻求“变化”。在寻求变化的过程中, 往往很有可能在几秒钟里产生突如其来的灵感, 最终抓到表现的实质, 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我们在临摹过程中所作出的深入努力形成一定的积累, 灵感也可能出自这些积累和生活的感悟。世界名画《格尔尼卡》诞生前, 毕加索曾画了大量的预备性素描, 保存下来的就有四十五幅。然第一幅素描稿就包涵了这些复杂作品的总体思想。假设他没有众多艺术营养的根基和大师的修养, 断然难以达到如此佳构;假设他没有对这第一幅素描作品作大量变化, 断然难以诞生《格尔尼卡》。
装饰画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艺术样式, 也是最普遍的艺术样式, 历史久、历时长、范围广、内容多。
我国是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 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遗产和经典作品。从新石器时期的彩陶、岩画、商周战国的青铜器、汉代漆器、画像石、画像砖到敦煌壁画、唐卡、瓷器、建筑装饰、锦缎彩帛、衣饰刺绣、民间剪纸、面具、年画等等, 可谓琳琅满目、举不胜举。它们各自独特的风采, 是装饰画临变过程中要吸取和应用的。
最早体现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 以明快质朴、简洁大方、天真自然为特点。画的形式元素点、线、面、形得已充分认识, 构图章法较为成熟;线条流畅劲健、形状大方统一;纹样除几何图案外, 以人面、鱼、鹿、蛙形、舞蹈人物等形象最引人注意, 运用了变形抽象手法;装饰纹样的构成和处理上, 暗含着诸如对立与统一、对称与平衡、虚与实、重复与多样、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法则。
岩画是原始先民为装饰艺术留下的另一宝贵财富。造型稚拙简练、自由灵活, 影象形明确、形象生动优美;构图自由新奇、随心所欲以及夸大特征的手法等, 无不体现着装饰之美。
商周战国的青铜器, 是奴隶社会那一时代美术的代表。青铜器图像以动物纹为主, 以刚挺的直线和严肃的方形为主, 体现着狞厉、方正、庄严、威猛甚至有些恐怖的意蕴, 具有一种刚性、新奇之美。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 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质朴浑厚、简练优美, 看原作有浮雕之美, 看拓片有版画之美;影像形的处理大方生动, 以色块来表现体积感代替以线造型;平视体和立视体的装饰手法及其分割构成的构图方式对壁画很有参考价值。
作为世界级艺术瑰宝的敦煌壁画, 在装饰构图、装饰造形、装饰线条尤其是装饰色彩上都具有很高的装饰艺术价值。如构图宏大严整, 有满有空;形象优美, 人物刻划有写实有夸张;色彩灿烂富丽, 色调明快, 有对比有调和;艺术想象力丰富, 有真实有幻想等等。另外元代永乐宫也同样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
清代的民间木版年画所体现的诚挚健康的情感和无拘无束的手法, 给装饰绘画增添了浓烈的一页。如天津杨柳青年画、澭坊杨家埠年画, 苏州桃花坞年画等造形稚拙纯朴、色彩浓郁艳丽、构图饱满、形象夸张、手法自由灵活。
民间美术中除年画, 还有皮影、剪纸艺术也是装饰艺术灿烂辉煌的一页。剪纸艺术主要依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抓住现实生活中最动人最能表达内容的形象, 用夸张变形等手法和简练的线条, 创造出富有装饰性的艺术形象, 造型单纯质朴、艺术构思巧妙而富有概括力, 结构简练, 色调明快鲜艳。
除中国外, 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装饰图案的形式、风格、内容也是丰富多彩。例如, 希腊瓶画、非洲木雕、日本浮世绘、埃及壁画等。此处没法一一详尽阐述, 只能精选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进行研究。
希腊瓶画的线描和造型, 具有优雅、流畅、秀丽、妩媚、精致的特点, 其形象较为写实, 人体结构较为具体, 夸张变形不大, 但由于采用装饰线描的表现手法, 构图、造型、线条等仍具别具一格的装饰特征。
非洲木雕虽不属绘画, 但暗含了装饰规律, 况且对现代绘画影响巨大, 故也值得临变学习。其形象极度夸张变形, 表情严肃, 手法纯朴稚拙, 效果新奇独特, 完全是反常化的艺术形态, 具有粗犷凝重的视觉特征。
日本浮世绘作品中的妇女形象优雅妩媚, 体态轻盈秀丽, 线条流畅匀整, 造形大方庄重, 色彩清雅幽远, 技法细腻精致, 体现着经典的东方审美观, 充满着装饰精神。
埃及壁画宁静端庄而略带神秘意味、平面化的画面效果、正侧面重构的人物形象、求整求简的影像形、动态的凝固稳重等形式特点, 形成了优美的程式化效果。[9]
黄宾虹曾对他的学生说过:“学画要多交朋友。交‘朋友’首先要同古今名画交朋友。”这里, 强调的是一个“多”字。学习装饰画首先要广交这些“朋友”。
学生在选择临变作品时, 要能分辨优劣雅俗, 要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 而且“永远要挑最好的、享有最大声望的画家作老师”。中国当代最杰出的国画家之一李可染认为“要向成功的优秀艺术作品学习, 也要向有缺点的艺术作品学习”。[10]这方法仅限于已积累一定艺术修养的人。对于初学者来说, 不适宜“向有缺点的艺术作品学习”。原因在于初学者审美经验、审美鉴赏力的不足导致分不清艺术作品中的精华与糟粕, 他们往往会适得其反, 精华之处未取得, 糟粕反而学了不少。正所谓“站得高, 看的远”, 在选画临摹的过程中, 鉴赏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临摹方法各式各样, 通常有对临和意临两种。
对临即到现场面对临摹对象进行实地临摹。这样不仅可以多角度多视点地观察对象, 做到详尽入微, 还可以感受现场气氛、了解不同材质的特征和制作特点, 更好地研究装饰画的艺术特征和处理技巧。当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实物照片或图片资料临摹, 但它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11]
意临即揉和自己感悟, 不拘泥于原作, 带有改作性的临摹。意临与临变近乎同义, 本文将在后面对此作深一步的探讨。
开始以对临为主。虽然对临带有复制性的临摹, 但是我们反对机械的、不动脑子的临摹, 要临其精神。临摹装饰画不是为了临摹而临摹, 而是通过临摹学习技法, 它必须和鉴赏相联系, 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学会比较, 学会品味。侧重临摹过程, 而非结果。其根本目的是了解不同材料、工艺、方法所形成的不同效果, 学习前人是如何将自然形态、特定的表现方法与形式美法则三者相结合形成完美的画面效果, 熟悉掌握古今中外装饰绘画中各种形式语言, 如造型艺术手段、结构处理方法、色彩的运用技法、画面表现形式等规律与方法, 从而培养自己的装饰艺术素养, 运用到将来的写生变化课程中, 培养自己从生活与素材中发现装饰美的眼睛和表现装饰美的手, 最终达到变化创作的目的。
很多学生都把临摹作品看作是比较浅显的、低层次的, 可以不加思考地临。但实际上“临摹也是一门学问, 从技法的东西开始, 上升到对规律的掌握, 最后对品位的把握, 都是在临摹的过程中逐步深入的”。[12]当今临摹所带来的弊端正是由临摹不得法引起的,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 重结果而轻过程导致的。他们所看到的是临摹的像与不像, 好与不好, 而不是从中我学到什么, 吸取什么, 领悟什么, 哪些地方得到了提高。
在临变课程中, 通常有两种变化练习方法。一种是重构练习, 另一种是改作练习。
重构即保留内容造型变化形式, 交叉换位, 保留原作的内容, 剔除原有的形式。“它是运用归纳、分割、移位、重叠、添加、调整比例、交错排列等多种手法, 从造型、构图、色彩三方面入手, 对素材中的人物及其环境重新组织与安排构成新的装饰画面。”[13]以民间美术皮影、风筝为素材, 运用分割、重叠、调整比例、交错排列等手法在形式上打破构成, 产生新的视觉。
改作即保留形式变换内容, 交叉换位, 剔除原有内容保留原有形式, 并在原有形式中套入自己想表现的内容。改作手法多样, 如置换手法, 变体手法。置换手法有两类:一类是对同一色彩构图作色彩色调置换的联系;另一类是将中外优秀绘画的色调色彩组合, 移入另一装饰构图中, 即色彩借鉴。
临变要素很多, 这里主要对内容, 形式美, 装饰造型、构图、色彩等装饰艺术基本规律的运用及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四方面加以研究。我们在临摹过程中, 要善于发现、吸收这几方面的美, 并将它运用于变化过程中。
“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 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14]临变题材主题的选择, 其主观因素来源于艺术主体, 艺术家的审美理想、审美情感、审美趣味怎样, 影响着艺术内容的审美性质怎样。
装饰画的题材是广泛的, 以抒情性、纯美性的为主, 而非写实性的。通常利用某些人物、动物、植物、风景、静物等来表达某种情感。在装饰画发展过程中, 以人物为主体, 利用人物造型、动态、情节进行构图、色彩搭配而形成的装饰画占有很大的比重。如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陶盆就出现了富裕装饰意味的人物的组合与排列。除上面所述题材外, 还有一类是神话传说和民俗题材。
装饰画指属于装饰方面的的一切绘画, 因此, 装饰画的主题应是积极健康的, 具有美好、向上、歌颂、轻松、愉快、青春、生命、蓬勃、成长等特点。
总而言之, 装饰画的题材主题展示人生中美好的一面和自然中美丽的一面。
“艺术作品的形式, 就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的样式, 由内在的结构和外显的艺术语言两种形式因素构成。”[15]形式美是人们最普遍、最直接的一种美, 是艺术具有的本质特征之一。“形式美指自然形态与艺术形态的外部形式之美, 这种美给人以美感”, [16]是装饰画创作的基本法则。
装饰画较之其他绘画更注重形式美。古今中外的装饰画杰作内涵着丰富的形式美规律, 临摹时应着重学习研究其中的形式美规律, 达到运用形式美规律指导装饰画创作的目的。
形式美法则很多, 主要概括为八个方面:变化与统一、对比与调和、对称与平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条理与反复、动感与静感、整体与局部。变化与统一是形式美的总法则, 统一而无多样的变化的构成形式, 显得单调、枯燥、乏味;多样变化而缺乏统一感的构成形式显得松散、混杂、错乱。
在临变过程中, 虽应关注形式美, 但不能刻板套用形式美法则, 切忌为形式而形式, 否则画面显得僵化、呆板, 缺乏艺术感染力和生命力。
装饰造型是装饰绘画的表现特征之一。在装饰画创作中, 装饰形象应有明确的变化目的和方法。临变时可以是基本保持比例外形而经归纳规整的平面化处理, 也可以是较大幅度的夸张与变化, 还可以是原形打散重构后的构成形象。处理装饰造型时还应考虑到欣赏环境与欣赏心理、构图形式、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的限定与制约。
“构图, 又称布局, 指画家为了达到表现目的, 在画面的特定空间中有意识地安排画面形象的位置、大小、主次、呼应、对比等关系, 协调各个形象之间的关系, 以其取得有机的整体艺术效果。”[17]装饰画的构图与写实绘画的构图有明显不同, 即讲究平面性、任意性、构成性、完整性、明确性和节奏性。在构图的手法处理上, 要分割严谨周密、主题鲜明突出、层次丰富清晰、空白严格讲究、画面饱满完整。
色彩是造成最强烈的美感的因素之一。装饰画的色彩表现与写实色彩表现方法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它可以不受条件色的制约, 不以光色现象作准则, 甚至亦不以自然色彩为参照。装饰画的色彩表达夸张变化并讲究色彩的意象化处理及形式趣味, 同时受材料工艺等影响。装饰画的用色在色彩的原理运用上仍遵循一般规律, 在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调的组织方法等处理技法上与绘画色彩有共同之处。
装饰画与其它绘画形式不同, 在材料、工具、技法的使用上没任何限制。材料工具与特殊技法运用的变化, 可以产生不同的肌理效果, 丰富装饰艺术表现形式, 更能得到超乎一般绘画的表现张力和视觉魅力。传统材料主要有金、银、铜、石、木、陶、漆等;现代装饰材料主要有玻璃、有色金属、水泥、合成材料、纤维织物等。绘画材料有卡纸、高丽纸、牛皮纸、宣纸;丙烯、水粉、水彩、油画颜料等等。这里举三例做简单介绍:
以高丽纸作装饰画, 是一种特殊而流行的技法样式。与一般纸面作画相比, 其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以不拘一格地正反面交替多次着色, 利用纸的渗透性使正反两面色彩相互渗化映现极富趣味的肌理变化, 这是一般手绘所无法达到的。在制作方法上, 既可写实绘画, 又可制造具传统风味的笔墨韵味, 还可通过团皱、褶皱、抓皱、点蘸、喷绘等手法制作奇异而又带偶然性的肌理变化。
以水粉作装饰画, 其形式风格多样。材料与技法特点鲜明。它遮盖力强, 表面无光泽, 色彩丰富;兼有油画与水彩画之长, 厚涂浑厚强劲, 薄绘透明淋漓, 宜于描绘平面形装饰效果, 平涂、渲染、喷绘都可运用自如。另外, 各种纸张、多种画笔均可产生特定的效果, 还可选用辅助工具以制作丰富肌理。
以漆材料作装饰画, 主材料为漆, 常用材料有螺钿、蛋壳、树皮、纸、铝等。主要工艺技法有手绘、镶嵌、堆漆、雕刻、磨漆、变涂、皱漆等。它具有一般绘画技法的表现力, 又具上述技法所没有的趣味无穷的魔幻般肌理、含蓄复杂的色层与华丽辉煌的光泽。
临变课程是装饰基础课程, 目的是为了今后装饰画的创作打基础。部分同学不重视这门课的训练, 认为临变课是在抄袭。其实不然, 临变课训练的是如何去继承、借鉴与创新。
1964年, 毛泽东提出对待古代和外国的文化遗产要“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在中国传统和外国优秀艺术作品中, 我们可以吸取创作经验、创作方法、艺术形式、艺术技巧等方面有价值的东西。临摹是继承的一种方式, 也是吸收前人优秀养料的最佳方法;变化不仅仅是在继承与借鉴, 还是向创新发展的一个阶段, 它是为创新服务的。
缺少临变训练的人往往会出现如下几种情形: (1) 装饰画创作灵感较少; (2) 对画面的把握不够; (3) 出现“伪传统”或“穿中山装的古人”等现象。临变课的训练是不容忽视的。通过临变训练, 积累一定的装饰审美经验, 形成一定的审美观念, 进而指导我们的审美实践活动, 即装饰画创作, 提高个人的装饰艺术修养和审美鉴赏力, 养成良好的审美趣味, 从而发现美、深入理解美、创造美、发展美。
写生与临摹是装饰画创作的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 也是装饰画临变素材的两个不同来源。写生, 是直接以物、景为对象的作画方式, 不但是初学者的学习手段, 也是画家锻炼绘画表现技法和搜集创作素材的重要手段。处理好临摹与写生的关系是装饰画临变课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这里有三种倾向值得提一提。
(1) 习惯于临摹, 忽视写生的倾向。
这种现象在学校美术教育体制中相当严重, 原因何在?对学生来说, 作为初学者, 临摹容易入手, 而写生难度极大, 造成害怕、逃避写生;对教师来说, 写生要实物投资, 要走出校门, 或要长途跋涉, 既劳神费力又花费钱财。教学生临摹, 足不出户、身不离座、范画高悬, 学生依样走笔, 老师清闲等待, 省钱、省力、省事, 何乐不为?
(2) 习惯于写生, 轻视临摹的倾向。
以为写生体现了“科学性”, 临摹等于“保守”, 自觉不自觉地将两者视为对立物, 看不到临摹作为一种手段和过程的价值。文艺复兴时期, 达芬奇认为, 艺术要直接摹仿自然, 再现自然, 反对以旁人的作品为典范, 模仿自然的是“自然的儿子”, 摹仿他人的作品则是“自然的孙子”, 做“儿子”是光荣的, 当“孙子”是无聊的。[18]片面强调写生而抑制临摹的结果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画家远离中外优秀传统民间图案, 看不懂、欣赏不了优秀装饰画, 对内容的理解和形式语言的把握越来越差。
(3) 写生与临摹两者兼顾的倾向。
启蒙运动以后, 法国杰出代表人物之一, 狄德罗认为要是实现这种艺术目的, 必须要摹仿古人, 又要摹仿自然, 让艺术在两者的有机统一中, ……创造出理想的作品。他又说:“谁若因为尊崇自然而菲薄古人, 谁就不免冒一种风险, ……显得纤小、软弱和庸劣;谁若是因为尊崇古人而忽视自然, 谁就不免冒另一种危险, 作品显得冷淡枯燥, 缺乏生气。”[19]
狄德罗的观点是很有见地的。“‘源’和‘流’不是平行的, 是先有‘源’而后有‘流’, ‘源’是‘流’的起点, ‘流’是‘源’的发展和延伸。不知‘源’难以识‘流’, 而不知‘流’, 也难以将‘源’变为具有一定水平的入‘流’的艺术作品。”[20]写生与临摹同等重要, 只有源流相接, 才能笔路畅通;只有正确摆布好两者关系, 才能在创作中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生活是艺术的源泉, 不可断绝;作品是艺术的流脉, 可以借鉴。
装饰画是一门涉及到传统造型功力、设计意识、材料技术、环境艺术等综合门类的艺术形式。装饰画创作不能仅停留在绘画上, 而是直接与工艺、材料、技法手段相联系。然而这些对有志学好装饰画的学生而言, 都需要了解、熟悉并掌握运用。从事装饰画创作学习的学生, 除了要临摹研究中外传统、民间装饰画, 更需要有革新精神, 要有独特的个人创作、风格和特色。文中列举的临变方法, 仅是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更多的还需要广大师生共同努力实践开创。
对于临摹、写生、创作三者的关系如何处理, 各自占有多大比重, 如何谐为一体地在培养美术人才中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各艺术家教育者在实践中讨论。这有助于活跃学术气氛, 有利于创作实践。
在本课题的研究与论文撰写过程中, 吴可人老师悉心指导、仔细校读并提出极其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谨此表示最诚挚的谢意。其次, 我还要向另两位任课老师卢密、潘金玲表示感谢。因为没有以上三位老师临变课上的耐心指导, 我不可能有此深刻感悟。最后, 还要感谢王颖苹、唐艺两位同学提供自己作品作为本文插图, 以及万勇先生翻译了摘要部分。
摘要:本文讨论了装饰画的学习方法之一:临变, 即临摹与变化。详细阐述了临摹与变化的概念和在装饰画创作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 还举例讨论了临变装饰画的范围之广, 内容之多。装饰画临变课程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临变的基本方法, 文章分别介绍了两种临摹方法和变化方法。提出临摹应与鉴赏相联系, 反对机械地临;临摹主要是为了变化, 重构和改作是装饰画临变练习通常使用的两种不同方法。在临变具体操作过程中, 对临变基本要素的考虑是不容忽视的, 如题材主题、形式美、装饰造型构图色彩等装饰艺术基本规律的运用、工艺材料与制作技法等。在文章最后, 针对装饰画临变课上出现的一些不良现象和错误观念, 试图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装饰画,临变,临摹,变化,创作
[1] 于文杰.艺术发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31.
[2] 李泽厚, (美) C.J.杜卡斯[著].艺术哲学新论[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8:59.
[3] 洪成勺.百科知识渊源词典[M].黑龙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 1988:3 7 8.
[4] 邵大箴.现代艺术辞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1989:438.
[5] 蔡若虹.关于美术教学中基础训练课程的改进问题, 蔡若虹美术论集[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 1986:146.
[6] 冯其庸.中国艺术百科辞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544.
[7] 庞薰琴.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M].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 1982:127.
[8] (美) 杜安.普雷布尔, 萨拉.普雷布尔.艺术形式[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第三版) 73.
[9] 雷圭元, 李骐.中外图案装饰风格[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 1985.
[10] 王琢.李可染话语[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4:92.
[11] 杨建军.装饰图案的临摹与创作, 装饰[Z].2005 (142) :80.
[12] 张桐.临摹.临摹——龙瑞、郎绍军谈临摹[J].美术观察, 2004 (102) , 79.
[13] 高师水粉教材编写组.水粉[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0:91.
[14]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376.
[15] 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0:377~388.
[16] 赵勤国.装饰绘画[M].济南:黄河出版社, 1999:153.
[17] 赵勤国.装饰绘画[M].济南:黄河出版社, 1999:80.
[18] 于文杰.艺术发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5:35.
[19] 于文杰.艺术发生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年:36.
[20] 顾建华, 张占国.美学与美育词典[M].北京:学苑出版社, 1999:380.
推荐阅读:
建筑装饰材料课程设计05-30
黑白纸盘装饰画教案09-21
《拼贴装饰画》教学设计07-16
新型环保装饰材料--PS装饰线条10-05
黑白装饰画的美感教学设计07-03
装饰施工论文05-28
装饰委托合同07-24
软装饰10-06
墙壁小装饰教案06-04
装饰图案设计基础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