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测试

2023-04-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上语文第七单元测试

鄂教版语文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整组备课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感悟生命”为话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匆匆》表达了作者对虚度时光的无奈于惋惜,从而感叹生命的短暂,时间的宝贵;《种一片太阳花》是种,新生的太阳花虽然弱小,但是它们成长迅速。面对骄阳,它们不屈服,不退缩,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和乐观饱满的热情与烈日战斗,表现出令人钦佩的生命力;《浮冰上》向我们讲述的十人与犬在饥饿难耐的时刻,彼此将对方当作猎取的对象,最后都不约而同放弃这一念头,并相互依存的故事,情节惊心动魄,结局感人至深。

古诗《已亥杂诗》是一首阐述尊贤重才道理的诗。作者对清朝末年那种扼杀生机、窒息思想,导致万马齐喑的局面十分痛惜,并大声疾呼:要振兴国家,挽救危亡,就需要涌现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

“语文乐园”安排的训练内容有朗读一组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体会拟人修辞手法的作用;积累名言警句;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感受项羽英勇无畏、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决战精神;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芬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要求背诵、复述课文。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抓住关键词语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5、学习作者表达方法,想象文中所描述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读懂文章。

2、培养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读懂课文,感受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

2、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珍惜。 单元教学重点: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感受生命是宇宙间最伟大的奇迹。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对时间的珍惜。

单元课时安排

1、《匆匆》 2课时

2、《种一片太阳花》 2课时

3、《浮冰上》 1课时

4、古诗诵读《已亥杂诗》 1课时

5、语文乐园

(七) 5课时

19 匆匆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熟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培养学生鉴赏、品评文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懂得时间的来去匆匆。

3、情感与态度目标:感受时光匆匆,生命易逝,从而懂得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共同探讨一个严肃的人生命题,人应该怎样活着才算是没虚度?

学习重难点

1、朗读品味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来去匆匆的;

2、让学生在读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语言的美,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积累语言。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走近作者。

1.师: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在我们的课堂里,你们怕不怕?有没有信心学好这节课?我很高兴今天能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愿意吗?我姓徐,双人徐,你们能用我的姓组一个词吗?徐徐就是“慢”的意思,我也希望时间过得很慢。可我读到的一篇文章却说,时间正在从我的眼前溜走,从我们身上跨过,从我的脚边飞去。这篇文章尽管已经写了八十五年了,但它越来越受到读者的喜爱,已经成了散文中的精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读一读、品一品这篇精美的文章——《匆匆》。

板书课题:《匆匆》

2、认识作者。

通过预习,你们知道本课的作者是谁了,他就是(朱自清)(课件出示朱自清的照片),你们对朱自清了解有多少?谁来说说。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教,在24岁时(1922年)写下了这篇精美的散文《匆匆》,1933年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他的文学成就很高,留下了《荷塘月色》、《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匆匆》选自他的散文集《踪迹》。

二、初品《匆匆》,整体感知。

1.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在作者诗意般的语言中去触摸、去感受时间这个无形的精灵。

同学们先自由读读课文,轻声地读,看看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用笔划出来。在读的过程中遇到有不懂的词语或句子,也请你用笔划出来。学课文的时候我们再解决。

(学生自读课文,读中感悟)

2.师:这篇文章美吗?因为它饱含着作者内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灵写下这篇文章的,那么我们也要用心灵去阅读,去体会,去感受。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在文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板书: 一去不复返?

3.师:这个句子还出现在别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生:它还出现在结尾。(生读句子。)

4.师: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出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这说明了什么呢?

生1:前后照应。

生2:说明作者一直在考虑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5.师:对,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学习思考。在读书的过程中,你还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或句子?

(学生汇报交流难理解的句子或词语。)

6.师:通过读书,我们对课文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那么现在谁能告诉老师作者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去的?

学生找出第

二、三自然段的有关片段和句子,师指导有感情朗读,在读中理解其意义。

句子 1: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7.教师范读 :是啊,时间就这样无声无息地流逝了,想到这些,作者心里好受吗?现在,大家一起来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当时的心情。

8.教师引:还有别的句子写时间如何匆匆而过的吗?

(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三、

细品《匆匆》,运用语言。

1、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好,时间这个精灵它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作者在第三自然段具体写出了时间的来去匆匆,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大家边读边思考:朱自清认为哪些时间是匆匆过去的?并把相关的词语或句子划出来。

2、时间的脚步你们感受到了吗?从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板书:(洗手时,„„ ;吃饭时,„„;默默时,„„;遮挽时,„„;睡觉时,„„;叹息时,„„。)

3、引导学生积累语言:你认为这些句子写得好吗?愿意再读读吗?再读一遍,看能不能把它背下来。

4、师:时间本来看不见摸不着的,可是读了这段文字你对时间有什么感觉?(在我们的眼前出现了)

5、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是啊,朱自清并没有说时间珍贵,要好好爱惜,而是通过写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从我们身边溜走。诗人用生动活泼的文字,将无声无影的时间拟人化了。让我们看到了时间的飞速流过。给我们一个活生生的感觉,我们仿佛听到了时间轻俏、活泼的脚步声,也听到了诗人心灵的颤动。

这么美的语言让我们再来读读,再来品味一下时间的匆匆。

6、作者的时间步履匆匆,你们的时间又是怎样从身边一点一滴溜走的呢?大家能不能学学朱自清先生的写法,抓住你生活中一些具体的小事,赋予时间生命,说一说你的时间是怎样溜走的?看谁说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风格。

(让学生仿照句子,并鼓励学生把自己或别人讲得好的句子写下来。)

四、 再品《匆匆》,领悟情感。

1、(是啊!闲聊时,日子从嘴边溜去;跳皮筋时,日子从皮筋底下过去;看电视时,时间从屏幕上过去„„时间就这样白白流逝,我们甘心吗?作者甘心吗?请大家在文中画出与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并试着读一读。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板书:白白走这一遭啊?

2.作者不愿就这样白白走这一遭,他对自己过去的日子没有留下什么痕迹也开始自责、后悔。你们读出了作者的自责和后悔了吗?找出这些句子读一读。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

3.事实朱自清先生真的像他自己所说的什么都没有留下吗?通过读简介我们已经知道:朱自清写这篇文章时已毕业于著名的北京大学,并在江苏、浙江的几所著名中学任教。可他自己认为还做得不够,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多么严格啊。朱自清先生1931年至1932年,又到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先后在清华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等校任教,写出了不少的名篇精品,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不白白走这一遭。

4、作者为时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无奈,不愿白白走这一遭。同学们你们愿意白白走这一遭吗?那我们应该?

板书:珍惜时间

珍惜生命

5、是啊,朱自清先生不但自己不愿虚度此生,也想告诫所有的读者,既然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看似在问,实际上是作者面对似水流年的一声长叹。时光就是一去不复返,至于“为什么?”谁能回答?如何回答?不能回答也无须回答。我们能回答的就是我们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是虚度年华还是珍惜生命?朱自清先生的回答是明确的,那就是(珍惜时间、珍惜生命)。所以朱自清先生向我们提出的问题是

板书: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

五、读品《匆匆》,抒发情感。

1、这篇课文语言非常美,我相信大家一定喜欢读它。我想请大家挑选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学生品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说出理由。)

2、老师知道大家都喜欢这篇文章?那老师给大家放上音乐,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总结全文:时光老人给我们的40分钟就在我们的品读中匆匆溜走了,我们谁也留不住时间,但我们可以珍惜时间、珍惜快乐、珍惜生命,让我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最后,我想把一首小诗送给大家,大家跟着我一起念吧!

品《匆匆》有感

四十分钟无声息,光阴似箭弹指去。

与君共品匆匆言,胜过白白度一世。

20 种一片太阳花

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住在机关四合院的“劳动者们”中太阳花的事。全文共四个部分,分别交代了种太阳花的原因,太阳花从种子落地到一齐开放的过程,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生命极其短促,来年还种太阳花,通过作者记叙种太阳花的经验和感受,表露了人对花的爱恋,花对人的启迪。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事物(太阳花)的特点描述;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感受感受太阳花坚忍不拔的精神和 乐观饱满的热情,以及令人钦佩的生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太阳花个体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理解,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教学构思:

课堂教学应充分让学生自主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以“阅读思考——讨论——解疑——拓展训练”的方式,通过朗读把课文语言内化于学生的心里,熏陶情感,启迪思想,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于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此外,为了让学生能由太阳花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质的人,在3月5日学雷锋日的活动中,可有意识的稍微做了一点渗透,学习了雷锋精神——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教具准备:

教师:小黑板、录音机、太阳花的图片 学生:认真预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那种花?为什么?

(注意让学生说出花的主要特点)

2、过渡:刚刚我们讲了很多花,他们都各有各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板书:太阳花),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

过渡:的确,太阳花是因为特别喜欢阳光而得名。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作家李天芳笔下的太阳花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齐读课题)

3、如果你是这篇文章的作者,你打算安排哪些内容让读者全面地了解太阳花呢?

(学生可能会说出:为什么种太阳花?太阳花的样子?种太阳花有什么好处?„„教师可板书在黑板上。)

过渡:同学们设计了这么多的内容,现在让我打开书,看看作者和我们的想法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由于本课生字比较多,所以这一环节不要安排过多的要求。)

2、出示词语:

焦躁 斑斓多姿 花圃 服侍

乍开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慵懒无力 炽热 花蕾 贪婪

充沛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1)自己读、开火车读、同位互读

(2)将自己在预习中对词语意思的了解与同学交流一下。

(注意总结一些好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3、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内容与刚才猜测的有哪些是一样的,又有哪些不同?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调节板书的内容:

为什么种太阳花

太阳花盛开的样子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来年还种太阳花

4、默读课文,根据板书的线索,把课文划分四部分。

三、以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

过渡: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选择种太阳花呢?

1、快速度浏览第一部分(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

指名说原因

其一:大家对色彩和花草的渴望。

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过渡:可是,太阳花像人们所期盼的那样很快开花了吗?

关键是在学生的回答中,理解“莫衷一是”一词的意思。

3、过渡:太阳花终于开了,你能用一个来形容一下太阳花吗?(板书:美)看到这么美的太阳花,人们的心情如何?

4、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心情大声朗读5——8自然段,拿出笔,从文中找出写太阳花美的句子,看看它有哪些独特的美。

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并板书:

(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八自然段

过渡:太阳花顽强,且能经久不衰,可是你们知道一朵太阳花的寿命是多长时间?(只有一天)

5、仔细默读

9、10自然段,看看它为什么能做到经久不衰、灿烂多姿呢?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喜欢阳光

抓住机会

珍惜时间

主动让位

过渡:是啊,正是因为太阳花善于抓住机会,喜爱阳光,又能主动让位,所以,它能经久不衰,它总是灿烂多姿、生机勃勃!那你面对这样的太阳花,有何感想呢?它的生命那么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这给你什么启示呢?大家来齐读第十自然段,看看能不能从中学到点什么?

6、齐读第十自然段

(1)小组讨论后,指名说(学生可根据板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能联想到雷锋,可引用一句他的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并由此揭示课文“借花喻人”的写作手法。)

(2)小结:刚才同学讲了很多的启示,是的,太阳花就像那些顽强拼搏的人;像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像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虽然生命是短暂的,但它能经久不衰,流芳百世。所以,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向太阳花学习,人在整个历史生命长河中是很渺小的,人的一生也是很短暂的,只有好好利用它,我们才能完成生命赋予我们的使命。

7、过渡:太阳花很美,所以作者很喜欢太阳花,以致她有了一个什么愿望啊?(来年春暖时分,还要种一片太阳花。)对!正是因为太阳花有它独特的美,作者爱上了太阳花,你们喜欢吗?

8、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四、作业:

课下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太阳花》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斓圃侍乍缤偃蕉慵炽蕾婪沛旺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偃蕉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

鲜艳夺目

郁郁葱葱

银粒儿

短促

花蕾

慵倦无力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空暇

贪婪

莫衷一是

灿烂多姿

生机勃勃

经久不衰 炽热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充沛

乍开

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21 浮 冰 上

教学目的:

1、知识与能力:学会12各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理解关键语句,反复诵读鉴赏、品评、积累语言;

联系生活实际加深体验;在自读自悟中培养关爱他人、关爱生灵地优良品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与文本对话:通过词、句的品读,分析诺尼和尼玛可的心理,感受作者所要塑造的形象和要表达的感情;

与心灵对话:探讨小说的主题,感悟爱的力量,人性的良善;可能的话,联系到人与自然的生存关系。



教学课时: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图片)

在众多的动物中,狗是人类最忠实的朋友之一。 而在遥远的地球北极,茫茫冰雪世界里,生活在这里的人与狗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

有谁能说说自己所知道的情况吗?(请生谈)

在北极地区土生土长的爱斯基摩犬,能适应零下40℃以下的严寒,顶风冒雪拉着雪橇在冰原上飞驰。他是人类的得力助手,是严寒地带既积极又勤力的工作犬。爱斯基摩人为每一条雪橇犬都起了一个名字。有名字意味着平等,这是因为狗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可或缺。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说《浮冰上》,讲述的就是发生在地球北极地带 一个少年和一条爱斯基摩犬的故事。请打开课文《浮冰上》。

二、文本对话(感受、分析) 

1、 结合文本,初谈体会。

师:读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

2、品读关键句,把握人物情感。

1) 找到句子。师:不少同学都感受到了诺尼对尼玛克的爱。如果让你把握文中直接表达诺尼对尼玛克的爱的语句,你会把握哪句句子? (个别读——划——齐读):“爱是真真实实的——就像这又冷又饿的夜晚和他伤腿上的阵痛一样真实”。 2) 挖掘文本。

★ 为什么说“又冷又饿的夜晚”?——”冰块裂开时,诺尼失掉了他的雪橇、食物和皮大衣”“第三天的晚上“除了他们两个以外,再也没有别的有血有肉的生灵了。”

“冰山上只留下他和他那忠实的雪橇犬——尼玛克”。 ——“到了第三天的晚上”,“再也没有”,“只留下”,被困漂浮的冰山上饥寒交迫已三天,死亡威胁着他们。诺尼迫不得已想到了自己忠实的伙伴——尼玛克,交代诺尼杀犬乃万不得已却也是情理之中。

★ “爱”与“又冷又饿”与“阵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为什么要这样写? —— 面临死亡绝境是真,但对犬的爱也是真。这是一道二难选择题。 ——铺设情境(请生朗读ppt的内容) 

3、合作学习,分析诺尼复杂的心理过程。  师 :诺尼在是否要杀尼玛克这一问题上是非常矛盾的,他经过了非常激烈的思想斗争。 Ppt出示:



1、诺尼几次下决心杀犬?



2、 你从文中哪些词可以看出他这一矛盾心理的呢?请划出并加以分析讨论。



3、 在课文中划出反映诺尼心理变化的关键词语。

交流,板书:

 诺尼 不忍——痛恨——痛苦 祈祷  真真实实 爱 头靠头

生灵 尼玛克 迟疑——恐惧——痛苦 舔 ★ 品读关键句子。

“头靠着头,他轻轻地哭了„„”诺尼为何而哭?这是怎样的泪水?

这是 的泪水?(幸福,悲伤,无奈,愧疚,悔恨,感动,彼此信任,彼此互爱)

(生结合文本谈,读) ★ 小刀——线索。 

三、与心灵对话(感悟,交流)

师:现在,我们学了此文后,你感受最深,或者,困惑最大的又是什么? 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诺尼,最终选择放弃了。这合理吗? 为一条狗而选择放弃自己生命的希望,值得吗? 难道他不尊重、不爱惜生命吗?

爱斯基摩人也爱自己的犬,可不是在危急关头照样杀犬充饥吗? 人在面对生存危机时,可能会怎样?生存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彼此的互爱

——正是因为他珍爱生命的表现 ——诺尼的心中,狗与人是平等的。“有血有肉的生灵”(生灵:意指人,在诺尼心中,狗也是一条生命)

—— 忠实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种物种能有像人和狗那样的生存关系)



四、结束语。

爱与生命同在,爱与万物共存。倘若我把生命比作一棵大树,那么,爱则使她赋有活力,躯干挺拔,青枝绿叶。这让我想起了中国一代文学巨匠巴金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10天前,金老在上海去世了,但他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老人家曾说:亲情、友情是我生命中的一盏明灯,生命中倘若没有爱没有情感,那生命又有何意义呢?

特以巴金先生的话来作为这节课的结束,在悼念先生的同时,也祝愿所有的人,我们的生命之树常青。 



课后记:《浮冰上》是一篇很好的质疑课范文,就整篇文章看,可质疑的地方有许多。而我选择它作为公开课的文本,主要因为,它与《“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样,人文气息浓郁,作者都试图通过小说人物的描写,刻画,表达对人性的探索。而且它的欣赏价值不仅包含了课文所体现的人与动物的爱,还涉及人与人之间的爱。因此,诺尼与爱斯基摩犬之间超越生死的爱也就成为了整堂课的亮点和高潮。

这节课,我试图创设情景,合作学习,课堂讨论,通过朗读等形式不断品读文本,刺激学生思考,激起求知欲。然而,激活课堂,并不完全在于教师如何教活,还在于教师如何有效地激发和诱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对此,我还需作进一步的努力。

古诗诵读

已亥杂诗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借助注释和图画,结合相关资料,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渴望涌现各类人才以求革故鼎新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出示课题,了解作者。 1.朗读《己亥杂诗》。 2.作者简介。

龚自珍,号定庵,清代人,近代思想家、文学家。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48岁那年愤然辞官南归。他诗、文、词各体兼长,并精通经学、文字学和史地学。文章奥博纵横,自成一家。行文独具风格,于蕴藉中洋溢着激情,于客观描述中寄托着深意,诗歌瑰丽奇肆,成就尤大。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选自《龚自珍全集》,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写于己亥年。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五十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此选其一。

二、古诗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景。望着夕阳西下,牵动了作者广阔无边的离愁别恨,这离别之愁,不仅是离别家眷,更是离别朝廷。诗人的马鞭所指,东即天涯海角,可见辞官的决心之大。但辞官不等于放弃理想,亦未割断自己与朝廷的感情牵连。诗后两句正是作者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后两句抒情。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育新花生长。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小结: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达了诗人政治理想至死不变的执着态度。作者以“落红”自喻,含意深刻,耐人寻味。

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小结

朗读古诗要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重音合理,读出作品的感情和气势。背诵古诗应当从整体上来把握作品,应当在明确作品的内容,理清作品结构及作者思路的基础上,反复地诵读,细心地体会作品的精妙之处。要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背诵,在背诵的过程中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一二句写浩荡离愁,黯淡宦情 以“落红”自现

三四句写不甘退伏,憧憬未来 寄予爱国情怀

课后反思:

语文乐园(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习一组反映人物品质的词语;体会感情色彩的不同;积累名言警句;

2、学习成语故事《破釜沉舟》,让学生弄清“破釜沉舟”这个词语的本义和比喻义,并能完整地讲述故事;

3、围绕“你赞成养小蝌蚪吗?”的话题,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4、以“我的收藏”为主题作文。本此习作主题鲜明且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目的是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快乐。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学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积累,引导学生大致理解经典古诗文名句,并从中领悟到一定的道理。教育学生具有的气节。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重温自己的珍藏,描写自己收藏过程中乐趣,与大家共同分享生活的快乐。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的典故 教学课时:5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读下面的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1、学生读准词语,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大意。

2、了解学生读词以及词语理解情况。

3、要求学生上下比较读词,相互交流:从读词中发现了什么?

4、全班汇报,教师总结。

5、词语运用练习:用相对的一组或几组词语造句。

二、读一读,体会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请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感悟,然后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1)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骄阳下,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老师总结“对比”表现方法的好处。

3、同样让学生反复读下面两段话,一边读,一边比较哪一段话给自己六夏的印象更深刻?在对太阳花情感的表达上哪一段更鲜明?让学生自读自悟中,明白“拟人”的美妙作用。

(1) 在骄阳下,牵牛花枯了,美人蕉谢了,富贵的牡丹也焉了。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2) 在骄阳下,牵牛花偃旗息鼓,美人蕉慵倦无力,富贵的牡丹也早已失去神采。只有太阳花对炎炎赤日毫无保留,阳光愈是炽热,它开得愈加热情,愈加兴盛。

三、读一读,记一记

1、自由读古诗文名句。

2、指名读古诗文名句

3、指导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4、练习背诵。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读一读

1、自由读故事,读准字音,了解故事大意。

2、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的哪些行为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从他的行为

里体会到什么?

3、学生交流上面的问题。。

4、互相讲一讲这个故事,并说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你赞成养蝌蚪吗?”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2、促进学生形成热心帮助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养成遇到困难积极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过程:

1、学生先自己读一读课本,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将赞成养小蝌蚪与不赞成养小蝌蚪的同学分成正反两方,然后分别开始准备辩论的材料。

3、设计交际场景,提出辩论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反驳及时,语言文明。

4、正反双方开始辩论。

5、评议总结,提高交际语言的表现力。 习作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我的收藏”。习作的具体要求有:

1、通过具体的描述充分展示自己的收藏与众不同。

2、写清楚自己收藏的来历和收藏的原因。

3、突出收藏给自己的生活带来的快乐。 教学建议:

1、引言导入,激发兴趣。

你有收藏的爱好吗?在你的抽屉里,都珍藏着哪些“宝贝”?是几颗美丽的雨花石,还是一个自制的飞机小模型?是从遥远的地方寄来的精致贺卡,还是一枚意义非凡的纪念章? 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论自己的收藏吧!

2、展示收藏,介绍收藏。

(1)拿出自己的收藏,告诉同学自己心爱的收藏是什么?

(2)具体介绍自己的收藏。可以介绍它的颜色、形状、种类以及相关的知识。 注意:根据收藏的不同特点,选择灵活的介绍方式。

3、回顾收藏来历,揭示收藏原因。 (1)它有什么来历

(2)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3)“我”喜欢它的原因。着重谈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快乐。

4、独立构思,完成草稿。

5、交流草稿,师生评议。

6、指导修改,完善评议。

(1) 在交流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要诚恳。

(2) 表达的时候要吐词清楚,语速、声调要适当,注意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板书:观点明确、态度真诚、内容具体、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3、创设口语交际情境。

选用录音、图片或表演等途径,创设问题情境:小帆想在寒假里参加田径训练队,父母希望他回老家陪奶奶,他爱奶奶又不想错过训练的机会,他很矛盾。.

4、进入口语交际情境。

(1)学生自选交流伙伴组成两人小组,在两人间进行口语交际。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如何去建议他人,如何让他人脱离困境还缺乏一定的技巧,因此教师在巡视中要及时地加以指导。 (2)邀请几个小组到班上交流,指导评议。.

5、拓展延伸,小结激励.

(1)说说自己面临的实际矛盾。

(2)鼓励同学们热心出好主意,明晰地交流自己的观点。 (3)师生评议,小结。

第四、五课时 习作:我眼中的同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留心周围的人,注意观察,抓住人物个特点。

2、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生能真实、生动、具体地抓住人物特点,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第四课时

一、启发谈话,确定对象。

1、同学们,在你们五年多的校园生活中,与同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同学情谊,不妨用的笔写写你眼中的同学。

2、想想:在这么多同学中,我最想写的是谁呢?是什么原因让我最先想到他(她)?

3、分四人小组互议,相互启发,确定习作对象。

二、读中学写,领悟要点。

1、启发学生从学过的写人的课文中领悟写法。

同学们学过的课文中,有不少是描写人物的,想一想:在这些课文中,哪些人物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引导学生从读过的优秀习作中领悟写法。

引导学生回忆:同学们在课外读了许多有关介绍人物的优秀习作,想一想:哪些习作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3、指导学生从习作“病例”中领悟写法。

出示一篇典型的“病例”,然后组织学生讨论:

(1) 启发谈话:最近老师收到一篇介绍人物的习作,老师看了不够满意。现在请你们当小老师,给这位同学的习作提出修改意见。

(2) 出示“病例”。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分小组互议,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这篇习作所介绍的人物为什么给人留下的印象不深?

(3) 引导学生归纳写法。教师先组织学生讨论:从学过的课文和读过的优秀习作,以及从刚才讨论修改的“病例”中,你认为要介绍一个人物,必须注意哪几方面呢?

三、分组讨论,交流

1、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

四、教师揭示写人文章的一般规律:

第一,要抓住具体的事写人,可以是“一人一事一品质”,可以是“一人多事一品质”,也可以是“一人多事多品质”。

第二,要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等描写拉反映人物的特点。

第五课时

一、构思起草,修改完善。

1、我们开展一次竞赛看谁写得既快又好。在起草前先构思一下。

2、学生独立构思起草,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3、指导修改,完善习作。

(1)美玉是琢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自己的习作初稿写好以后,通过自己的修改可以使文章锦上添花。

(2)学生自改习作。先进行错别字和病句的常规修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对照“是否通过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特点”这一要求进行重点修改。

(3)同桌或分小组相互传阅习作,与对方商讨需要重新修改的地方,然后根据对方提出的修改意见进行再次修改。

(4)课堂交流。指导交流时,教师可要求按“原来怎么写的──现在怎么修改的──为什么要这样修改”的顺序说出自己修改的过程和理由。

二、交流评价,赏识激励。

1、当你手里抓一把沙土放在太阳光下一照,就会看到点点金光。同样,各人的作文都有闪光之处,哪怕是写得不够理想的作文,也有一两句优美的句子或几个闪光的词语。

2、请你将自己习作中的成功之处读给同桌或小组里的同学听听,和他们一起分享你成功的快乐。如果你认为自己全文都写得好,就读全文;如果你觉得只有某一片段写得精彩,就读这个片断。

3、创造发表条件,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1)将优秀习作或修改后有明显进步的习作张贴在教室里。

(2)将班级中的优秀习作推荐给少儿报刊发表。

第2篇: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 七 单 元

支晓清

单元教材分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有高瞻远瞩、面向未来的宽广胸襟,但前事之师后事不忘,只有牢记历史教训,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的事业才能长盛不衰,我们的民族才能绵延不息。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百年噩梦。选文具有匠心,针对小学生年段特征,以选取正面典型事例为主,而又正视近代史上的国耻,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与民族精神。《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狼牙山五壮士》颂扬了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难忘的一课》叙述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最后的一分钟》抒发了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这几篇课文虽然体裁不一,有叙事性的散文,有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抗日英雄的事迹,也有诗歌,但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是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

教学本组教材,应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结合相关资料与课文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受尽屈辱的历史,勿忘国耻;通过整合阅读、口语交际与习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要从文中领悟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总结交流整理资料的方法,提高搜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习作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回顾•拓展1~2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认识23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理解28个重要词语的意思;能背诵有关段落,知道课文叙述顺序;了解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抗日战争、1945台湾光复、1997香港回归等历史知识。

【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四篇课文的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抗日英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伟大的献身精神;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刚“光复”时,台湾人民学习祖国文字的动人情景;香港回归祖国时,华夏儿女无比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单元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能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

单元教学难点:

搜集、整理、运用相关资料了解中华民族的屈辱史,领悟课文表达的方法。

21、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三、四自然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件,《圆明园》电影视频。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 2

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初步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这些东西美吗?哪里有?生介绍,教师补充: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及它辉煌的历史。出示课题,揭示课题: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自学字词:读准生字新词,你还学懂哪些词,介绍给同学,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你从课文中了解到圆明园的哪些美丽?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交流体会:圆明园的美丽,不作全面要求,师小结。

三、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第一段

1.你了解到圆明园如此的美,那它具有怎样的价值? 2.学习课文第一段:

你从哪些词了解它的价值呢?用○圈出来。 交流,让学生说说所找的词理由。

A:理解“不可估量”的意思和作用B:关联词的作用:„„是„„也是„„ 3.师小结,生齐读课文。

4.照样子写句:

……是……也是…… 5.知道第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四.预习课文二三段。

五、作业 1.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2.完成生字抄写本,词语手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第二,三段 1.自由读课文二三段:

找一找课文哪一句话写出了圆明园的美不胜收?用“┈┈┈”划出来,你是如何理解的。 2.相互交流。出示句子理解: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天南地北——圆明园的大┈┈┈ 中外风景名胜 ┈┈┈ 饱览 ┈┈┈ 幻想的境界┈┈┈ 流连┈┈┈

教师随机引导,不作统一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4.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怎样的美?圆明园有哪些景观呢? 填空: __________的__________ 5.交流 教师随机插入一些地地方的照片,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6.朗读指导 优美的描写:看到这些优美的景物,你想到什么?课文又是如何把它写下来的?

7.课文用哪些词把这些美的景物连在一起的?找关联词,理解它的用法和好处。

8.师小结。

9.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0.交流讨论结果 A.圆明园还美在哪儿?

引导学生领会圆明园的布局美。

(看一看圆明园布局的平面图是怎样的,然后想一想,从圆明园布局,你想到什么

B.通过想象,描述圆明园的美景,以体会它的辉煌。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C.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把圆明园梦幻般的美读出来。) 二.圆明园仅仅是景色美吗?学习课文第四段?

1.结合第

二、三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然后在理解“瑰宝”“精华”的意思后,让学生简单概括。)

A.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以体会它的辉煌。 结合第四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主要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回答:a.东西多;b.物品珍贵;c.年代久远。

B.此时,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 三.学习句子,练写: „„不仅„„还有„„ „„有如„„仿佛„„ 四.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完成作业。

2.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背诵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重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再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你有什么情感?为什么? 二.课文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写出了什么情感?

1.痛心,愤怒,惋惜,它是人类历史上的悲剧,是侵略者的罪恶

2.哪些词写出侵略者的强盗行为? 3.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闯进、凡是、统统、实在、任意”等词语谈理解。)

4.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比如“平湖秋月”只需几分钟。(放无声录像,纯粹是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火烧”半分钟,想象会烧掉什么?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前面加“没”、“了”。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比如,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师:还可以换一种说法,比如,金壁辉煌的殿堂──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也没有了”!”

教师:圆明园,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5.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6.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三.再读第一自然段

① 齐读,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②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学生联系板书说。)

四、总结全文

1.总结;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关于要不要重修圆明园,有几种不同的意见,你的意见呢?和同学们讨论讨论,说说你的理由和主张。

六、布置作业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把想到的写下来。

补充资料:圆明园是皇帝享用的。当圆明园被烧,咸丰皇帝

无奈,只好带着慈禧等仓皇逃跑了。在皇帝看来,圆明园被毁是他最大的屈辱。为了这“屈辱”,皇帝以平民的生命为代价,发动“复仇”战争,反而却丧失了15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这惨痛的损失永远无法弥补!

英法联军以什么借口烧毁圆明园?人们想当然的认为: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本性决定了他们的野蛮行径。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奉行‘磕头外交’”与“国际外交惯例与国际法准则”这两种不同文明所导致的行为冲突。在清朝皇帝看来外国使臣在他面前不磕头有失天朝“天下一统”尊严;在英法国家看来,拘禁、虐杀外交官违反国际法与人类文明的。本来要烧故宫紫禁城,为了给皇帝点颜色看看,才决定烧毁圆明园。

焚毁圆明园的前几天,英法联军列队入城,清军士兵夹道跪迎,北京居民观者如市。英法联军两次洗劫圆明园的其间、其后,中国平民也成群结队闯进去,带走他们所能找到的一切。军阀混战时期,一些军阀又进行洗劫,圆明园最后只剩几块残垣断壁。据说,中国人龚橙──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是火烧圆明园的主谋,因他带的路。

教学反思:

22、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 14 个生字,认识10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龙王庙、任务、大吼、满腔怒火、崎岖、横七竖

八、尸体、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居高临下、粉身碎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懂得根据文章表达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3.初步体会课文感情。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课文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一)谈话引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 8

民进行了艰苦卓越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涌现了千千万万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的一个真实故事。

(二)板书课题

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他们的精神?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二、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出示预习要求,默读课文,联系课前,谈谈自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

1.自学生字新词。

2.说说五壮士的哪些英雄事迹让你感动?

三、自学课文

1.指名读自学要求。

2.读课文,读准生字的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交流学习情况:指名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4.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5.画出你认为自己最受感动的句子读一读。 交流,说说他们的什么让你感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课文一二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段:你知道了什么?

2. 五壮士是怎样阻击敌人的?每位战士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看出来? 3.交流,是板书

4.他们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你要向英雄说些什么?交流 5.齐读课文。

五、作业:朗读课文,写一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能力。 教学重点:

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五壮士是怎样完成任务的?结果怎样?

二、深入学习课文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1.自读课文,找一找,四人小组交流 2.壮士们怎样英勇地阻击敌人的? 三.读议课文第二自然段:

每位战士在阻击敌人时,表现了他们什么特点?用“▲▲”点出这些词。 3.交流,小结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读议课文第三自然段:

1.面对死死咬住的敌人,五壮士做出了怎样的决定?从中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为什么?

(把敌人引上绝路,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五壮士在峰顶是如何打击侵略者的? 用石头砸,把最后的弹药也用来消灭敌人,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哪些词句写出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交流,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写话:针对五壮士英雄行为,你有什么对他们说的? 六.作业。大课堂部分作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五壮士仇视侵略者、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精神。 2.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感受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听写一组词,且用这组词说说五壮士。 二.朗读全文

三.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为什么要用这个词? 2.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三、总结全文

四、作业:完成作业

教学反思:

23*、难忘的一课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学习课文表达中心的写法。 教学难点:

课文中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理解“我”每一次的感受。

教学准备:收集资料、PPT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每天都在学校上课,哪一节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说一说是一节什么样的课使你难忘。是的,这些课会让你终身难忘.今天所学课文的作者也有一堂难忘的课(边说边板书:难忘的一课).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这是一节怎样的课,为什么会使作者终身难忘呢?会不会也让你难忘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有难度的地方多读几遍,之后同桌互查。

2、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及生活实际等方法了解不懂的词语,之后小组内交流。

3、读读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三、深入阅读,体会情感

1、细读课文,用“——”画出“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在文章中出现了几次?

2、再读,想一想,每一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 3.三读,结合自己的理解试着在旁边做些批注

4、全班交流、汇报、体会情感. 第一次,老师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写得认真吃力,说明什么?(“光复”不久,老师就把自己刚刚学会的祖国文字教给学生,体现了对祖国的爱)之后练读. 第二次,一遍一遍地读,读得严肃认真,说明了什么?(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之情)之后练读. 第三次,“我”激动地说,表明了什么?(表达了我浓烈的爱国情意,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精神)之后练读.

四、朗读全文,总结提高

1.你认为课文哪部分最令你感动,就练习读哪一部分. 2.指名读,全班评议,再读

3.全班齐读,再次体会“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升华,情感延伸

1.交流收集的资料及有关台湾问题的课外知识 2.课文学完了,你最想说什么? 教学反思:

24*、最后一分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收集与诗歌内容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或影视资料,如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回归时的情景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那个日子吗?1997年7月1 H.对,就是香港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日子。在那一刻,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的上空迎风飘扬;在那一刻,美丽的紫荆花在香港四处开放,中华民族又圆了一个团聚的梦,祖国大地又亮起了一片自由的曙光。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诗歌:《最后一分钟》。

二、初读感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己认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后,同桌间互相检查,或教师指名读。

2、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

3、默读诗歌,想想每节诗主要讲了什么.不懂的诗句提出来,和小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

三、讨论交流

1、指名读诗,读后评价是否正确流利。

2、相互交流:了解了些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3、文中四次提到“最后一分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体会诗歌内容

1、读第1节,想一想:还有最后一分钟,香港就要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此时此刻,所有中国人的情感是怎样的?(激动无比的.)读出这种情感。

2、读第

2、3节,想一想:作者分别想到了什么?(百年的痛苦欢乐,挺直了中国人的脊梁,展示香港的土地和天空,不平等条约终被撕毁,领土、主权的回归)有感情地朗读第

2、3节(自豪、激动、喜悦)

3、读第4节,想一想:“第一朵紫荆”是什么?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情感来读?(急切、盼望)

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五、总结升华

1、读了这首诗,你懂得了什么?(中国强大了,祖国领土更完整了,中国人是爱自己的祖国的,盼望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大业)

2、观看香港回归时的图片或影视资料,感受那令人振奋的一刻。

六、布置作业

阅读有关回归的资料,了解香港的风土人情、地理环境,了解香港的过去与现在。

口语交际•习作七

教学目标:

1.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2.通过习作和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4、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 教学准备:

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

教学课时:5课时

一、二课时 习作

教学目标: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通过习作教学反思:

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写一篇读后感。 教学准备:阅读一两篇课外读物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民族的耻辱历史、侵略者们的残虐暴行、人民的沉重苦难、烈士们的光辉事迹,把一幕幕鲜活的、触动人心的中国近代史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我想同学们和我一样,很想把读书后的感受写下来,是这样吧?

二、明确要求

1、请同学们默读习作提示,看看有哪些要求。

2、出示要求:读懂文章内容;写出读后感受;引用相关资料。

三、读悟写作方法

1、转自由读例文《圆明园的毁灭》,用不同符号画出哪些是课文中的内容,哪些是作者的感受,哪些是作者引用的相关课外资料?

2、小组交流,总结读后感应怎样写.(使学生体会到,写读后感要先写所读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重点写自己对文章中一两方面内容的感受,还可以结合其他相关资料进行思想表达。)

四、自由写作

请同学们就本单元所读的课文或课外读的文章写一篇读后感。

五、评议修改

1、读一读自己写的习作,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地方标出来。

2、在小组内互读,小组推出两篇习作在全班展示。

六、全班评议,提出修改意见。

结合评议,自己修改作文。

七、誊抄作文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开展一次班级演讲比赛,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

2.通过口语交际,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在演讲中注重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整理准备演讲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先看一段录像,从录像中你知道了什么?(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

二、提出要求

1、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演讲比赛,你们能说说演讲需要注意哪些事项吗? 演讲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围绕一个主题

◆抓准几个方面

◆列举有力事例

◆组织通顺语言

◆表达有声有色

2、这节课,就让我们以“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为主题,展开一场演讲比赛好吗?

三、自主准备

1、请同学们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想一想你对近代中国所受的屈辱有了哪些了解?

2、你认为要振兴中华应从哪做起?列一个简单提纲。自己先试着说一说。

四、组内交流

在小组内交流、试讲,并提出改善意见.小组推选一个代 17

表参加班组比赛。

五、演讲比赛

全班评选演讲优胜队。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回顾•拓展七

词语盘点、日积月累

教学目标: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掌握“词语盘点”中读写词语,认识读记词语。

教学重、难点:积累并理解“日积月累”中的成语。 教学准备:通过工具书自学“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一、词语盘点

学生自读

出示看拼音写词语,学生拼读 同桌互查

听写“读读写写”,互相批改

二、日积月累

1、认识成语

这些成语都是褒义词,与本组教材“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主题密切相关,充满激励性。这些成语,有表示发愤图强的,如:奋发图强、励精图治等;有表示团结一心的,如: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等;有表示勇敢顽强的,如:临危不惧、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大义凛然等。

2、小组内互读词语,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3、请同学们说一说每个词语所表达的意思,对不理解的成语,可让学生自主查查成语词典。

4、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读到过或听到过这些成语。

5、还可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同类的其他成语。

6、选几个说句子: 自选三个成语造句,写在练习本上。

7、听写成语

第五课时 交流平台、展示台

教学目标:整理本组学习过程中收集的资料,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搜集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准备: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明确任务

本次“交流平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交流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二是交流搜集、整理、运用资料的收获。重点是交流如何整理与运用资料。

2、回顾学习

交流搜集、整理、运用“屈辱的历史”资料收获的过程。比如,学生交流在哪些地方用上了搜集到的资料时,可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资料。应注意的是,所交流的资料,不要仅仅局限于“屈辱”这一方面,还应交流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资料。

3、总结方法

整理资料,包括筛选资料和处理资料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资料分类方法,如,主题分类法──每学期有8个专题,每个专题的相关资料归一类;项目分类法──“勿忘国耻”可分为“列强欺辱类”“中华儿女抗争类”“爱国名人名言类”等。

B.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资料目录,不管是资料袋还是资料积累本,建好目录(包括标题与页码),查找时便可信手拈来,十分方便。

C.培养学生定期整理资料的习惯。

D.如果有条件,要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在电脑上建立自己的资料文件夹和各级子目录。有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分辨网络资料的真伪和优劣,因为网络资料往往宝藏与垃圾共存,权威网站的资料可信度较高;还要注意防止学生借机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聊天之中,要教育学生健康 19

上网。

4、鼓励拓展

搜集资料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资料,为学习与生活服务。要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交流、习作、口语交际、其它学科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恰当运用所搜集的资料。

二、展示台

1、本次“展示台”紧扣单元主题,展示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

交流此次展示的形式:如,请老战士讲故事,参观烈士陵园等;还可以结合清明节、纪念抗战胜利纪念日、“七•七事变纪念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等相关的重大节日、纪念日、纪念活动等进行交流展示活动。

2、办一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中队报刊,将同学们写的读后感、演讲稿、收集的历史资料(文稿、图片)展示出来。

教学反思:

第3篇:(暑假预习也可用)部编版五上语文第一单元+达标测试B卷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基础百花园(40分)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上“√”。(4分) 嗜好(shì nì) 长喙(huì yuán) 半亩(mǔ mǒu)  榨油(zà zhà) 铿锵(jiān kēng) 价钱便宜(biàn pián) 眸子(móu mú) 眼睑(liǎn jiǎn) 二、读拼音,写词语。(10分) 三、形近字组词。(8分) 四、对号入座填词语。(6分) 开辟 开垦 开发 ()荒地 ()产品 ( )道路 欣赏 观赏 赞赏 ()花卉 ()音乐 ()品格 五、给句中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体面】①面子,身份,体统;

②光荣,光彩,面子上好看;

③(相貌或样子)好看,美丽。

1.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 ) 2.偷鸡摸狗是不体面的事。

( ) 3.像你这样有文化的人,居然做出这种事来,真是太失体面了。

( ) 六、按要求写句子。(6分) 1.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从那一团越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父亲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做花生一样的人。”(改成第三人称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珍珠鸟长得好肥。(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风浪”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A.水面上的风和波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比喻艰险的遭遇或斗争的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题训练营(12分) 七、日积月累,我会默写一首写“蝉”的诗。(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按课文内容填空。(5分) 1.《落花生》的作者是__________,这一课运用了______________的写法,给我们讲了做人的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的作者是冯骥才。课文通过两件事表现了作者对小生灵真诚的、无微不至的爱。作者养鸟的最大感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鹭实在是一首____________,一首韵在骨子里的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根据白鹭活动于水田等生活习性,巧妙地把它构置于三幅优美的画面中,这三幅画面可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语言实践。(2分) “颜值”指用来评价人容貌的数值。你对社会上追求“颜值”的现象有什么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写展示台(48分) 十、课内阅读。(7分) 桂花摇落以后,()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桂花。回家时,总要()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1.请在选文中的括号里分别填入一个动词。(2分) 2.读选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3分) (1)这个句子中最能表现桂花香气四溢的字是“______”。

(2)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桂花香气浓郁,即使谢了,香味仍存在。

B.母亲把晒干的桂花送给乡亲们做糕饼、泡茶,桂花香气弥漫,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乡亲们的生活。

3.下面哪句诗与选文中母亲的话表达的意思相似?()(1分) A.月是故乡明B.每逢佳节倍思亲 C.乡音无改鬓毛衰 4.用“”画出母亲说的话。母亲这样说的原因是()(1分) A.家乡院子里的桂花的香气的确胜过了杭州小山上桂花的香气。

B.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让母亲闻着花香,收获着桂花,体验着赠送的欢乐。这桂花浸透了她的心血和汗水,是她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

十一、课外阅读。(11分) 芭 蕉 芭蕉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芭蕉的茎高达三四米,不分枝,丛生。芭蕉叶大,呈椭圆形,有粗大的主脉,两侧具有平行脉。芭蕉叶的表面呈深绿色,有着对称而又细密、匀称的纹路,光滑得如同打了一层蜡,叶背呈浅绿色,略有粗糙感。入夏,芭蕉的叶丛中便会抽出淡黄色的大花。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自古以来,芭蕉就以孤独忧愁的形象出现在文人的笔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清。”她借芭蕉这一意象,把伤心、愁闷一股脑儿倾诉了出来。

芭蕉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芭蕉根捣烂涂抹患处,对消除肿毒有很好的疗效。芭蕉的用途可真大呀! 我欣赏芭蕉那颀长秀美的身姿,欣赏它那素淡可爱的黄花,更佩服它那种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有删改) 1.根据意思,从文中找出合适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分) (1)春天的意味正浓。() (2)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 2.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再仿写一句。(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短文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方面来介绍芭蕉。(2分) 4.为了强化读者对芭蕉的认识,作者还引用了著名女词人__________的词句,使全文显得内容丰富。(2分) 5.作者为什么会欣赏芭蕉?文章的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芭蕉成为古人笔下咏诵的对象,你还知道哪种植物也曾经成为古人的情感寄托?请写出两句与它相关的诗句跟大家分享吧!(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二、习作展示。(30分) 题目:我心爱的玩具 提示:想想你心爱的玩具是什么,写写它是什么样子的,你是怎样得到它的,它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

第一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shì√ huì√ mǔ√ zhà√ kēng√ pián√ móu√ jiǎn√ 二、缠绕 兰花 糕饼 吩咐 高矮 亭子 白鹤 悠然 韵味 画框 三、示例: 四、开垦 开发 开辟 观赏 欣赏 赞赏 五、1.③ 2.② 3.① 六、1.鸣叫发出。

2.示例: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起舞。

3.父亲对他们说,希望他们做花生一样的人。

4.示例:珍珠鸟长得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5.示例:A.海上的风浪越来越大,船开始摇晃起来。 B.即使生活的风浪再大,我们也要勇往直前。

七、 蝉 垂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八、1.许地山 借物喻人 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珍珠鸟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3.诗 散文诗 钓鱼图 瞭望图 低飞图 九、示例:现代社会里,“颜值”是审美的需要,追求“颜值 ”本无可厚非,但如果只一味追求“颜值”就不对了,更重要的是内在美。

十、1.挑 收 赏 捡 2.(1)浸 (2)B 3.A 4.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B 十一、1.(1)春意盎然 (2)生机勃勃 2.我们学校的一角就有几棵芭蕉,它们虽然饱经霜打雨淋、风吹日晒的折磨,却依旧是那么春意盎然、生机勃勃,像健美的绿衣少女,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示例:那一棵棵白杨像一个个钢铁战士,驻守在祖国的边疆。

3.芭蕉的样子 芭蕉的生命力很强 芭蕉出现在文人笔下的形象 芭蕉的药用价值 4.李清照 5.作者欣赏芭蕉是因为它不仅有颀长秀美的身姿、素淡可爱的黄花,而且还有昂扬向上、不畏风雨的精神。文章的最后一段自然点题,深化了文章的主旨,歌颂了芭蕉的精神。

6.示例:梅。 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

十二、【思路点拨】本次习作要求介绍自己心爱的玩具,注意仔细观察玩具的特点,写清楚它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心爱之物,同时把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融入字里行间。 例文略。

第4篇:青岛版数学五上第七单元教案

第七单元

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单元知识结构:

1、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掌握新知。由于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比较相似,只是不画直条,而是按照数据的大小描出各点,再用线段顺次连接起来。因此教材中选用了数据富于变化的条形统计图,从而引出另一种表达方式,自然地过渡到折线统计图。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如: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的变化、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3、培养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进行合理推测的能力。在安排根据统计图回答问题时,为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自己解决问题提供了空间。同时,让学生感悟由于数据变化带来的启示,并能合理地进行推理与判断。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并知道其特征。

2、初步学会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3、能从折线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同时能够依据数据变化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测。

4、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重点:会看单式折线统计图,能够从图中获取数据变化情况的信息。

难点:绘制单式折线统计图。

第1课时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103-105页信息窗1 教学目标:

1.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学重点:认识折线统计图及其特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能读懂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并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突破措施:

在解决本课的重难点问题上,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团队的力量,加之教师的点睛之笔,学生就能轻松、熟练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能够解决复式统计图表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

教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绿色植物有美化环境、保持水土、制造氧气和净化空气等作用。今天,我们一同走进滨海市和临江市,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请看103页的信息窗一,(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生:条形统计图。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一)解决红点问题: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 况怎样呢?(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学生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

条形统计图

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3.反映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情况还可用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它是用一条折线来刻画信息的。

师:让我们一起关注大屏幕,看折线统计图是怎么绘制的。(课件演示)

师:你看懂这个过程了吗?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这个过程。

学生汇报交流,师引导归纳出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步骤:先描点再连线。

师:在描点、连线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说出要找准数据点,并在连线时要依次连接)

4.初步阅读折线统计图

师:看着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你能从中看出对滨海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吗?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重点抓住变化来谈。

师:谁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先思考,然后交流提出的问题并解答。 5.对比分析,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谈话:刚才有的同学根据统计表进行分析,有的根据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还可以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分析,你觉得解决“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用那种方法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解决像“日处理能力的变化情况”这样的问题,最好用折线统计图,因为它能直观地反映出事情的变化情况。

6.(二)解决绿点问题: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表示这个变化情况,应该用哪种统计图呢?

谈话:能自己在教材图出折线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描述取水量的变化情况吗?先自己画图分析,再和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交流汇报: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汇报时大致从下面两点:

相同点: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反映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并能看出哪年的面积最大和最小。

不同点:

(1)方法不同,条形统计图顾名思义是通过条形来反映数量的,折线是用点与线的。

(2)折线统计图能更清楚的看出临江市2004—2012年人均公共绿化地面积的变化情况怎样呢?的变化情况。

2.评价质疑

师:对于以上发现你觉得全面吗?有什么疑问吗?

估计有的学生可能会有疑问,比如:条形统计图中,2004年与2005年,也能看出来变化啊?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在这里两种统计图相差不是很大,我们都可以看出数量的的多少和它们的变化情况,但折线统计图在变化趋势上会比条形更直观一些。折线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能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同学们在统计时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进行选择。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学生交流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师:折线统计图在教育、股市、医学、气象等等很多方面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生活去看看。

1.课本105页“自主练习”第1题

先让学生说清楚这两幅折线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然后看图回答书上提出的前三个问题。汇报订正后,师:这里在统计气温和降水量时,为什么选择折线统计图呢?你能说说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吗?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2.达标练习(课件出示)2-4

六、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

七、作业:

用折线统计图描述其它事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本校近四年学生人数情况,完成课本107页的折线统计图。

板书设计:

七、绿色家园---折线统计图

更加清晰地表示数据的变化情况

描点----连线

第2课时 合理选择折线统计图

教学内容:五年级上册108-110页信息窗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折线统计图;懂得折线统计图也是描述和刻画数据的一种方法。

2.经历条形与折线统计图的比较过程,初步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3.能够读懂简单的折线统计图表达的含义;能够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预测和推断。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教学重点: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能读懂折线统计图的含义,并进行预测、推断。

教学难点:合理选择统计图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突破措施:

教学中尽可能的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努力,主要是采用学生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小组的力量,学生就能轻松、熟练地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就能够解决复式统计图表所呈现出来的数学问题。同时规范作图,要求使用三角板和直尺。

教学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

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走进滨海市和临江市 一起感受了绿色植物给我们带来的好处,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看看其他城市的绿化情况,好吗?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一下其中的奥秘。

(出示课件)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是多少?) 师:刚才我们出示的信息,全部都是用文字表达的。如果从数学的角度,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

出示窗口2 部分城市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情况统计表 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师:比较这两个表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谈话引导: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决红点问题:分别选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上面的两组数据比较合适?(引导学生根据数据回答)你能把这个变化情况用统计图的形式表示出来吗?(教师为学生提供统计图表,引导学生独立尝试统计),先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表示出来,做完跟同桌说说,准备班内交流。

2.班内交流,了解特征。

引导学生了解,比较数量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比较数量的变化趋势,选择折线统计图比较合适

得出:第一组数据反映的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条形统计图比较直观。

第二组数据反映一个城市公共绿地面积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比较直观。 3.学生阐释自主选择进行绘制,绘制完成后在班内进行展示(课件出示)加深体验。 师:同学们绘制的非常好,从条形统计图形中了解到许多信息。对威海的无害化垃圾处理能力,我们还可以用其他的统计图来表示吗?有没有更直观地表示这种变化的统计图呢

4.班内交流,提升认识。

师:通过这个条形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这个折线统计图,你可以获得哪些信息?这两种统计图各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明确:用条形统计图能清楚的看明白各城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多少。用折线统计图观能清楚的看明白威海市人均绿化面积的增减变化情况。

小结:想一想,如何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引导学生明确:

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长短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是: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1题

先组内调查统计同学的每日睡眠时间,填好统计表。再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 班级内展示交流

2.课本110页“自主练习”第2题

先组内调查统计同学的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情况,填好统计表。再独立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并绘制,班级内展示交流

目的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强调折线统计图的特点。然后再完成第四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预测、推断能力。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基础训练1-5

六、板书设计:

合理选择折线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的通过直条的长短清楚地知道数量的多少;

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够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智慧广场——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利用已有经验认识和了解简单的“排列”,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能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全面性。

难点: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有序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六年级的同学在毕业时,好多同学都和自己喜欢的好朋友进行了合影留念。

谈话:看屏幕,这两个同学按这样的顺序站成一排照了一张,想一想,还可以怎样站成一排?生答(课件演示)这样排的顺序不同,这种方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数学知识——排列。(板书)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

师:如果三个同学排成一行照相,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呢?

其实找出一种排法并不难,难就难在你有没有能力把所有的排法全部找出来?能不能?

生:能

师:既然这么有信心,咱们分组比一比,发挥你组的聪明才智,用你组喜欢的方法,(例如可以用他们的名字,也可以用不同的符号、字母等表示他们)看哪个小组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板书)的找出所有排法。

听清要求:首先前后四人一组讨论并选择喜欢的方法,思考后把排列方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小组交流自己的排列方法,最后小组代表发言,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排的?这样排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合作探究

(1)独立思考并记录研究结果

(2)组内交流,教师指导

(3)集体交流展示

师: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组把你组的研究成果展示一下?愿意上来展示的同学是最勇敢的,谁来? 这位小男子汉上来试试吧?(可能会出现无序的排列和有序的排列。当学生展示有序的排列时,引导学生说出思路,生到实物投影展示)

3、交流展示,比较优劣

师:你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吗?(生汇报)你们组真会想办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这种排法有没有重复或遗漏的?(没有) 师:谁还有不同的探究方法? 师:好不好?真棒。

师:(如有异同)让学生与刚才的方法进行比较,你更喜欢哪一种排列方法?为什么?(引出:有顺序)。(通过比较让生明白确定首位的重要性)。

生:我认为先确定一个同学的位置,然后再交换其它两个同学的位置,这样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依次类推,一共能得到六种方法。

师:说的非常好,掌声鼓励一下。谁再来说一遍?

生2:先把小冬放在第一的位置,再调换小平和小华的位置,得到两种不同的方法。再把小平和小华分别放在第一的位置,一共得到6种。 师:谁还想说?(生汇报)

4、总结规律

出示:排列时为了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先确定首位,再依次确定第二位,第三位。

5、现场表演,提升规律

师:你们想不想照相?我选三名学生像小冬小华小平一样,按我们所学的排列方法来站成一行,我当摄影师!你们自己排好吗?谁愿意来?

6、规律数学化

师:如果我们用123分别表示以上三位小朋友,谁能既快又准的写出它们的排列方法?(板演) 师:我们共同看看这们同学的板演,和他的一样吗?

师:如果我们按照先确定首位的方法来分组,能分成几组?(三组,每组有两种)

师:你能用一道数学算式把以上的排法表示出来吗?(板书:3×2=6)

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基本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那就是为了既不重复又不遗漏的找出所有的排法,我们要注意什么 生:按照一定的顺序„„

师:有没有信心带着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巩固练习

(1)师:下面来到我们的智慧大闯关第一关

三个同学排成一行跳舞,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生汇报)能具体的说一说吗?

师:同意吗?真棒!

(2)师:智慧大闯关第二关

如果将“1”换成“0”,又可以写出哪些不同的三位数?(生汇报)和刚才123排列比较为什么不一样了?

生:0不能在首位。

师:为什么0不能在首位?

生:如果0在首位就不是三位数了。

师:观察的真仔细。所以以后我们排列数字时0不能排在首位。 (3)师:智慧大闯关第三关

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参加小合唱,丁同学担任领唱。为了让她靠近麦克风,需要把她安排在左起第二个位置上,其余的同学任意排。猜一猜,这一次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师:请同学们尝试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生展示有六种)

师:还有不同的见解吗?

师:通过这道题,你有什么发现?

虽然有四个同学,但其中一个不动,有几个同学在排?所以有六种。

(4)师:智慧大闯关第三关

酒店大门的上方挂了6只大灯笼(如图),如果把形状相同的灯笼挨在一起,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挂法?

生:6种。

师:为什么6只灯笼还是6种排法? 生交流

师:对了,两个两个放在一起,其实还是三种灯笼排列。所以是6种。

师:读书好不好,读书破万„„,谁能用读书好三个字摆出不同的三字短句?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研究了有关排列的数学知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排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生活中的排列也不仅仅是咱们今天研究的这么简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以后的学习继续去研究它。

第5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推荐)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排行(háng) 踌躇(chóu)

宫阙(què) 须眉毕见(xiàn)

B.稽首(jī) 采樵(qiáo)

常赉(lài) 负笈往游(jí)

C.汤镬(huò) 自刎(wěn)

霓裳(cháng) 伯乐相马(xiàng)

D.逡巡(qūn) 自诩(xǔ)

箪食(dān) 又何间焉(jiàn)

2.下列加点词的 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空乏其身(穷困缺乏) 神弗福也(幸福)

B.曾益其所不能(增加) 比后壮(及,等到)

C.教然后知困(受到阻碍,不通) 其声清越(清澈高扬)

D.公将鼓之(击鼓) 征于色(征验,表现)

3.下列“之”的用法,与其他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王怒,欲杀之

B.公将驰之

C.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D.故逐之

4.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他的诗歌作品集是《白氏长庆集》。

B.龚自珍,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他辞官后写成315首七言绝句,编定为“己亥杂诗”。

C.张养浩,元代散曲家。《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山坡羊”是曲牌名,一般和内容关系紧密。

D.《过零丁洋》作者文天祥,南宋爱国诗人。该首诗作于他被元军俘虏后经过零丁洋时。

5.默写。(6分)

(1)《赤壁》中作者辩证地看待历史的诗句是:

(2)《过零丁洋》中表达文天祥崇高节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从而感召后代许多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的诗句是:

(3)在舒适的环境中,我们一定要加紧锤炼自我,否则将会丧失斗志,迷失自我,用《孟子》中的一句古语来说就是:

(4)《山坡羊潼关怀古》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5)白居易在《观刈麦》一诗中深入所写对象的内心,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的环境下辛苦劳作而内心矛盾的句子是:

(6)《己亥杂诗》中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

6.阅读下面的名著选段,回答相应的问题。(6分)

我沿着这个风景秀丽的山坡往下走了一段路,心里暗自高兴,却又夹杂着苦恼。我环顾四周,心里不禁想,这一切现在都是我的,我是这地方无可争辩的君王,对这儿拥有所有权,如果可以转让的话,我可以把这块地方传给子孙后代,像英国采邑的领主那样。在那里,我又发现了许多椰子树、橘子树、柠檬树和橙子树,不过都是野生的,很少结果子,至少目前如此。可是我采集的酸橙不仅好吃,且极富营养。后来,我把酸橙的汁掺上水,吃起来又滋养,又清凉,又提神。

(1)以上文段出自名著《 》。(1分)

(2)该部作品的主人公是谁?作品主要表现了他怎样的精神?(2分)

(3)试以颁奖词的形式写几句话,向同学们推荐这部作品。(3分)

7. (桂林中考)将下列语句填入文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学史可以_________;学诗可以________;学伦理可以_________。

①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

②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

③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②①③ D.①③②

8.(盐城中考)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8分)

【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怎么说?(3分)

【活动二】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采用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右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2分)

【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 话题的访谈节目。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3分)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13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③。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④者也。无邀⑤正正⑥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⑦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②夺心:动摇将军的决心。③气归:气竭。归,止息、衰竭。④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力,指战斗力。⑤邀:这里指“迎击、截击”的意思。⑥正正:整齐。⑦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变,指机变。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齐师败绩 败绩:_____________

(2)是故朝气锐 是故: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4分)

(1)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译文:

(2)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 也。

译文:

11.用原文填空。(4分)

【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

12.【甲】文与【乙】文共同讲了怎样的一种军事思想?(3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孟子》中的文章,回答问题。(11分)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 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是:

(2)衡于虑 衡:

(3)贤者亦有此乐乎 亦:

14.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文言语句。(4分)

(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译文: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译文:

15.试着简要说说【甲】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乙】文“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中的“忧”与“乐”有怎样的联系与区别。(4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9题。(11分)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释】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16.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

1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18.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3分)

19.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3分)

(四) (扬州中考)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6分)

题齐安城楼

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释】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20.请说说你对第二句中“寒”的理解。(3分)

21.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3分)

三、写作(50分)

22.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来作文。

(1)鲁迅根据《干将莫邪》改写成了《铸剑》,很多名著都经过编者的改编而搬上了荧屏,如 《三国演义》《西游记》等。

认真阅读白居易的《观刈麦》,领会作品的主旨,改写成一篇一般记叙文。

要求:①尽量忠于原作;②文章描写要具体,而且具有可信度;③文章思想感情要鲜明;④600字左右。

(2)《干将莫邪》中的侠客以一种“诚信”精神杀死楚王这个昏君,替赤为父亲报了仇,当然故事有它虚夸的成分,也有侠客的崇高精神的体现。我们这个时代也呼唤“诚信”精神的回归,一个人以一种“诚信”的精神立足这个社会,才能成就伟业。

联系实际,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定,文题自拟;②中心突出;③600字左右。

第6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八单元测试题

教学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学校: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qīn rù

huī jìn

qí qū

báo zi

zhǎn dīng jié tiě

(

) (

)(

) (

) (

)

dànshēnɡ xiéshānɡ

huì jí

piāo fú zhān yǎnɡ diǎn lǐ ( )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6分)

瑰(

)销(

)檐(

) 跳(

)拂( )瑶( )

魂(

)悄(

)瞻(

) 眺(

)佛( )遥( )

三、 把下列成语填写完整。(7分)

众星___月

___ ___画意

亭台楼___ 奇___异___ 任重___ __ 力___狂澜 ___ ___壮志

再接再___ 前___后___ 励精___ ___ 再写出四个表现英雄人物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学

_

四、选择题(9分)

1、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横线标出。(3分)

估量.(liáng

liàng)

玫瑰.(guì

guī)

悄.

然落地(qiāo

qiǎo)

磨.盘( mó

mò)

刹.那(shà

chà)

统.统掠走(tōng

tǒng)

2、选关联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只要……就……

不仅……也……

因为……所以

①奥运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

)是他们自己的骄傲,

(

)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② (

)全国上下团结一心,我们(

)能战胜一切困难。

3、选择正确答案,把序号填在括号里。(4分)

① 难道鲸不是最大的动物吗?采用了(

)修辞方法。

A设问 B反问 C比喻

②“红军不怕远征难”中“难”的意思是(

)。 A不好 B不容易 C使感到困难

③“三军过后尽开颜”中“颜”的意思是(

) A 颜色 B 体面 C 脸上的表情

④“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体吧!”主席想。采用了( )表达方式。

教学

A 神态描写

B 心理描写

C 语言描写

五、判断。(4分)

1.圆明园是被英法联军烧毁的。(

)

2.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一直激励青少年成长。(

) 3.圆明园是由万春园、迎春园、长春园组成的。(

) 4.“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烧掉。”从这句中人们看到了强盗的罪行。 (

)

六、按要求写句子。(8分)

1、夜幕笼罩了房屋、树木、大街、小巷。 把字: 被字:

2、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陈述:

3、山路上躺着尸体。

扩写句子:

4、活泼欢快的泗水从大山中滚滚而来,又不知疲倦地奔腾而去。

缩写句子:

5、今天的活动我们必须参加。

教学

改为双重否定句:

6、体会句式特点,仿写句子。

例:如果我是一朵小花,我愿给人们带来一缕芬芳;如果我是一株小草,我愿给大地增添一份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排列句子顺序,在括号里填上序号。(5分)

(

)有一天,秋风一吹,那一片片的树叶后,露出来一张张小脸儿,黄澄澄的,探头往外张望。

(

)在微风中,在细雨中,玛瑙般的梨儿轻轻地摇荡着,躲在一片片树叶后偷偷地长大。

(

)梨花开败的时候,一个个小小的梨子就挂在枝头上,像一颗颗翠绿的玛瑙。

(

)摘一个下来,在衣裳襟上一蹭一蹭,一口咬上去,嘴角就流下来两股甜丝丝的汁儿,看得树下的几个蹦着跳着直喊叫。

(

)这一露面儿,恰好被几个路过的小淘气看见了,蹬掉鞋,往手心里吐几口唾沫,三下两下就爬上了树枝。

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9分)

1、《七律•长征》这首诗是(

)于1935年写的,诗中总领全诗的诗句是

(

);表现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时喜悦的心情的诗句

教学

是(

)。

2、《开国大典》是( )年( )月( )日庆祝( )成立的盛大典礼,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布:“( )!”。

3、五位壮士(

)在狼牙山的顶峰,(

)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

)。……狼牙山上响起了(

)的口号声:“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

)的声音!这声音(

),(

)。

4、诗句“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 。)”是( )写的词《卜算子 咏梅》中的句子。失去儿子后,他写下了“

( ,何须马革裹尸还 )”的诗句。

九、阅读理解(20分)

(一)课内阅读(11分)

圆明园中,有____________的殿堂,也有_____________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________________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________________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

教学

小学五年级语文第

七、八单元过关试卷 第4页(共8页)

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

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_______其间,仿佛________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按查字典的要求填空。(2分)

“剔”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按部首查字法应先查______部,再查______画。

2.把这两个自然段补充完整。(6分)

3、文中画直线句子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4、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但作者为什么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9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流浪汉呜呜地哭着。时光老人问:“你是谁?为什么哭?”流浪汉说:“我少年时代打玻璃球,青年时代玩纸牌,中年时代搓麻将,家产

教学

都败光啦!如今我一无所有,我真后悔呀!”

时光老人看他哭得可怜,试探地问:“假如你能返老还童……”“返老还童?”流浪汉心想(

)。于是,

他向时光老人苦苦哀求:“假如再给我一个青春,我一定从头做起,干出一番事业!”“好吧!只要你好好努力,就能获得真正的生命!”时光老人说完便消失了。

惊呆了的流浪汉低头一看,自己已变成了一个十来岁的少年,肩上还背着书包呢。

他想起自己刚才说的话,便向熟悉的一所小学走去。路上,他看到几个孩子玩玻璃球,不觉手痒了,也挤进去玩起来。他仍然按照老样子生活,玩纸牌、打麻将……到了老年,他有些懊悔地痛哭起来。正巧,他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说:“ ”。

1、给文章加一个合适的标题,写在开头的横线上。(1分)

2、用“——”给下列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分) (1)返老还.童(①交给原主

②回报

③恢复) (2)试探.(①暗中打听

②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看望)

3、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1分)

懊悔(

)

哀求(

)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1分)

教学

陌生(

)

出现(

)

5、联系上下文,在短文中的( )里填上流浪汉合理的内心活动。(1分)

6、流浪汉后来又碰到时光老人,时光老人可能会对他说什么?展开想象,给短文补写一个合适的结尾,写在文末的“

”线上。(1分)

7、你对时光老人所说的“真正的生命”是怎么理解的?(2分)

十、习作。(20分)

你在课外阅读了很多文章,一定有了自己的体会或感受吧,请你结合阅读过的课外书,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上一篇:让老婆感动的话语下一篇:酒店个人半年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