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记忆方法刍议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繁杂、零散, 化学概念、化学用语、化学俗语较多, 初学化学的学生普遍感到难以记忆, 是化学教学中的最大困惑。以下是本人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些肤浅认识, 供读者参考。

1 理解记忆

初中化学概念很多, 有些学生常常用背诵的方法来学习, 以至于事倍功半, 收效甚微。对这些基本概念, 要理解得深, 才会记忆得牢。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概念中关键性的字、词进行剖析。

如“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叫做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是指氧元素, 包括单质氧气和化合物中的氧元素。如:H2+O2→H2O中H2发生了氧化反应, 它是与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H2+CuO→Cu+H2O中H2也发生了氧化反应, 它是与氧化铜中的氧元素发生了氧化反应。两个反应中的H2都发生了氧化反应。通过两个反应的比较分析, 抓住了对“氧”这一关键字的理解, 从而记住“氧化反应”这一概念。

又比如置换反应, 可让学生做下面这道练习题:

你认为下面说法中哪一种是错误的?说明理由。

1.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2.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3.黑火药爆炸反应是置换反应。2KNO3+3C+S=K2S+3CO2↑+N2↑

分析: (1) 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的反应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如2CO+O2=2CO2 CH4+2O2=CO2+2H2O; (2) 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也不一定就是置换反应, 如2KClO3=2KCl+3O2↑CuO+CO=Cu+CO2; (3) 黑火药的爆炸反应虽有单质和化合物参加, 也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 但是参加反应的单质或化合物和生成的单质或化合物都不只是一种, 也不是置换反应。因此, 该题答案为“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经过这样的层层分析讨论, 学生对置换反应有了深刻的理解, 从而形成牢固的记忆。

2 趣味记忆

强调理解记忆, 并不排除必要的机械记忆, 如元素符号、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碱和盐的溶解性等;有些内容虽然是有理论依据的, 但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 暂不要求学生知道为什么, 如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金属活动性顺序等。对这些内容可通过机械记忆将其熟练的记住。为防止枯燥, 可采用不同方式, 激发其兴趣提高记忆效率。

趣味方法一, 卡片记忆。把元素符号和名称做成小卡片, 即一面写元素名称, 另一面写元素符号, 通过正反两面对比记忆的方法, 以游戏的形式读名称、写符号, 看符号、写名称, 可以将常用元素符号很快记住, 并能熟练地书写。

趣味方法二, 谐音记忆。如地壳中含量居前四位的元素为:“氧硅铝铁”, 其谐音为“养闺女贴”, 意思是“养了个闺女还要倒贴, 不划算”, 这样就增加了趣味性, 印象深刻, 记忆牢靠。

趣味方法三, 韵律记忆。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可分为三组进行记忆:“钾钙钠镁铝, 锌铁锡铅氢, 铜汞银铂金”;1~20号元素可分为四组进行记忆:“氢氦锂铍硼, 碳氮氧氟氖, 钠镁铝硅磷, 硫氯氩钾钙”。这种四字短语, 抑扬顿挫, 前后押韵, 易于诵读。

趣味方法四, 歌谣记忆。如化合价可编成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一价钾钠银铵氢, 二价钡钙镁汞锌;三五价有磷和氮, 四价为硅二四碳;一二铜来二三铁, 铝是三价要记清;氧显负二经常见, 四六负二硫出现。硝酸根和氢氧根, 还有氯酸一价根;硫酸碳酸二价根, 三价根是磷酸根;氟氯溴碘负一价, 锰有正价二四六七;氯有正价一五七, 我们学习要认真。

趣味方法五, 顺口溜记忆。如对于盐的溶解性可以编成顺口溜记忆:钾、钠、铵盐、硝酸盐, 都能溶于水中间;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酸盐只溶钾、钠、铵。

3 兴奋与强化记忆

人类是靠多种感觉器官来认识事物的, 如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科优势,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使学生接收和处理信息, 获取知识, 增强记忆。就拿化学方程式来说吧, 学习化学离不开化学方程式, 化学方程式是化学中最常用、最重要的化学语言, 在考试中很少有学生不出现失误, 所以化学方程式是初学化学者的一个难关。怎样才能记住化学方程式呢?不妨尝试下面两种记忆方法。

一是联系实验实际, 强化记忆。课本中一些重要的具有代表性的化学方程式都配有实验, 通过观察实验, 知道什么物质参加了化学反应, 发生了什么现象, 反应是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的, 生成了什么物质, 对这些一清二楚了, 写方程式便得心应手, 记忆效果自然比死记硬背好得多。

二是手脑并用, 兴奋记忆。化学是实验科学, 我们要努力创造条件, 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化学实验。心理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 单纯依靠听觉获得的知识只能记住约15%, 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约25%, 如果两者结合起来, 可记住约65%。通过多种感官同时接受知识能在大脑皮层上激发多点兴奋, 形成多通道, 留下很多“同一意义”的痕迹从而使记忆痕迹强化, 加速记忆和提高记忆, 收到过目不忘的效果。对于相类似的化学反应, 应弄清其本质, 这样不仅可减少记忆数量, 还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 收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的效果。如:记住了CaCO3与HCl反应, 不难写出Na2CO3或K2CO3或BaCO3与HCl的反应, 还可写出Na2CO3或K2CO3或BaCO3与HNO3的反应, 并能理解实验室为什么不用石灰石与硫酸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4 提炼关键字、词记忆

把化学知识中的一些关键字词进行提炼, 形成记忆点。如实验室用KClO3和MnO2或用KMnO4加热来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简单地记为查、装、定、点、收、离、熄 (其谐音为:茶庄定点收利息) ;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中, 两极生成的气体及其体积比可简单记为正氧负氢, 氢二氧一 (即电源的正极产生氧气, 电源的负极产生氢气, 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催化剂的概念可简略地记为“一改变, 两不变”, 即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 而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溶解度的概念可简略记为一定温度下, 100克溶剂, 溶液达饱和, 溶质克数定;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可记为多变一 (化合) , 一变多 (分解) , 一单换一单 (置换) , 成分相互交换 (复分解) ;用H2或CO还原CuO的操作顺序可记为:通、点、撤、停。 (即先通入还原性气体以排尽空气, 再点燃酒精灯加热;实验结束时, 先停止加热, 继续通入还原性气体直到试管冷却。) ;过滤操作可记为“一贴、二低、三靠”等等。

5 比较、总结记忆

比较、总结记忆法, 可将分散的、零星的、没有多大联系的知识进行概括、归纳成系统的有规律的进行记忆。

(1) 初中化学之“最”: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N;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H;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分别为Al和O;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Ca;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是Ag;硬度最高的金属是Cr;熔点最高的金属是W;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 初中化学之“三”:化学中的很多内容都跟“三”有关, 以“三”为统帅, 可记住很多知识。例如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原子的微粒有三种:质子、中子、电子;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三种:试管、坩埚、蒸发皿;收集气体的方法有三种:排水法、向上排空气法和向下排空气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由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和改变温度;常见的三种强酸是盐酸、硝酸和硫酸;浓硫酸有三性是:难挥发性、吸水性和脱水性;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须具备三个条件之一:生成沉淀、气体或水;铁矿石的主要原料有三种: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

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渣、废水、废气;当今世界上做为能源主体的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和天然气;当前面临的三个重大环境问题是:全球气候变暖、酸雨和臭氧层被破坏。

(3) 初中化学之“色”:根据“颜色”可记住许多知识, 帮助我们鉴别物质。如蓝色沉淀为Cu (OH) 2;红褐色沉淀为Fe (OH) 3;白色沉淀有很多, 其中BaSO4和AgCl既不溶于水, 也不溶于稀硝酸;硫在纯氧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硫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CO、CH4、C2H5OH燃烧时, 产生蓝色火焰等等。

(4) 比较鉴别:如干冰不是冰, 是固体二氧化碳;水银不是银, 是金属汞;铅笔中不含铅, 主要成分是石墨;纯碱不是碱, 而是碳酸钠;决定元素和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合价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5) 俗名记忆:氢氧化钠的俗名有烧碱、火碱、苛性钠;氢氧化钙的俗名有熟石灰、消石灰;碳酸钠的俗名有纯碱、苏打;碳酸氢钠的俗名又叫小苏打;汞的俗名是水银。

总之记忆化学知识的方法还有很多, 教师要根据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 采取不同的记忆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引导学生将零星分散的知识归纳、强化、总结, 将无规律的知识规律化, 将多种记忆方法综合运用才能取得最佳的记忆效果。

上一篇:浅谈高职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下一篇:论某建筑公寓钢结构设计特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