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2024-06-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初中化学复习策略(精选12篇)

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篇1

一重视复习的意义, 明确复习的目的

进行总复习的意义有五: (1) 对教材进行梳理、提炼、去粗取精, 突出有效信息; (2) 复杂问题简单化; (3) 抽象知识形象化; (4) 零散知识系统化; (5) 帮助学生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全面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

进行总复习的目的:复习是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 复习不是对已学知识的简单重复和重现, 而是从更高层次和角度对所学知识、技能、方法进行重新认识和再学习的过程。所以, 加强对复习教学的研究, 能彻底改变简单罗列、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复习模式, 使复习成为促进师生共同提高的过程。

二合理规划复习进程, 科学安排复习时间

初中化学课程安排仅一年, 新授课结束后离中考只有一个多月, 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合理规划、科学安排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第一阶段:进行系统复习, 形成知识网络。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检查并及时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上的障碍, 通过对知识点的梳理归纳, 将整个初中化学各知识点按结构和脉络融合形成体系, 使知识网络化、系统化。

复习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奧秘、化学实验与活动探究、化学计算、化学与生活等。

复习要求:“细、低、全”。“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 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中规定的基础知识。“低”是指复习中把握中下难度, 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 不选孤僻怪异的题目, 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 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双基”知识。

注意事项: (1) 用好课标、考试标准、教材 (找准考点, 落实基础) ; (2) 合理使用资料, 防止用资料代替教材, 引导学生重视教材; (3) 训练要适当, 防止以做题、讲题代替复习; (4) 问题引领课堂, 重视情景创设, 防止一听就懂, 一做就错。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复习, 完善知识结构。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要求学生能正确辨析各知识板块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总结综合问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习内容:根据学生对新课的知识掌握情况, 教师自命知识专题, 通常有气体制取,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鉴别, 物质的分离、提纯、除杂质等专题。

复习要求:主要以专题讲解和专题训练为主, 然后进行综合训练。

注意事项: (1) 研究考题、缩小范围、找准专题、做好专题复习; (2) 做好专题训练, 精选、精练、精讲, 切忌过多过滥, 对学生存在的知识盲点要有针对性的训练; (3) 要杜绝仍由教师独占课堂40分钟的做法, 一定要留给学生足够练习、复习、小结、思考的时间。

第三阶段:进行模拟演练, 中考仿真训练, 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时间安排:两周。

阶段目标:在这一阶段要求学生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同时, 随着学业考试的日益临近, 主要精力应当放在消除弱点、弥补漏点、调整心理方面, 把卸下学生心理包袱作为重要任务。

复习内容:中考仿真模拟训练、考前适应性训练。

注意事项: (1) 进一步研究中考试题, 对考试大纲中的样题示例进行分析, 整理考试信息, 更加明确中考试题的特点、结构、难易比例, 知识考查的呈现方式; (2) 提倡教师组卷 (所选卷应题目典型、题型新颖, 难度宜小, 保证训练价值) ; (3) 回归教材、加强记忆, 加强考试技能技巧的训练。

三认真研究教材, 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认真研究教材和教材上的题型, 准确把握复习的广度和深度, 教材是课程标准的体现。试题源于课本, 从课本知识点, 能力点衍生而来。复习的关键首先要过好教材关, 在总复习中必须重视指导学生仔细阅读教材, 认真研究学业水平考试样题, 掌握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 从而理清复习思路, 准确把握教学的深度、广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重视知识基础, 加强主干知识的复习

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的辨别;化合价的推断;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对化学式意义的理解;金属活动性和溶液的酸碱性;四种基本反应类型;O2、C、CO、CO2、Fe的性质;水的组成和净化;常见气体 (O2、CO2) 的制取、收集、检验和净化;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其鉴别;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等。

总之, 初三化学总复习的教学要做到:以思维发展为核心;以课标、课本为主要资源;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科学探究为主线;以科学规划为保证, 真正提高复习实效, 将初三学生从繁重的题海中解救出来, 使他们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 成为一个具有科学素养, 具有独立学习化学能力的合格的学生。

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篇2

一、复习安排建议

初三化学复习仍可分为知识点章节纵向复习, 专题划块横向复习和模拟训练, 查漏补缺三个阶段。

1、知识点章节纵向复习阶段 (三月初至四月中旬) 。

这一阶段重点是夯实“双基”, 争取知识考点人人过手。不少学校新课拉得快, 致使学生基础不牢, 能力不强, 差生面较大, 所以一定要重视第一轮按知识考点分课时进行过关复习。每课时所涉及的知识点, 不仅老师心中有数, 而且要求学生明确各知识点的学习目标, 并要在头脑中逐步建立起一本“考点帐”, 每个知识点要求达到什么层次, 我们老师要非常清楚。要精心设计复习课题的教学程序, 既要注意知识本身的特点, 前后的联系, 又要结合考纲的要求, 学生的实际, 决不能象上课搞成旧知识的简单重复, 而使师生都感到乏味。所以第一轮的复习方法, 尤为重要, 根据不同的复习内容, 应采取相应的复习方法。是采用学生讲, 讨论的形式, 还是采取实验, 讨论, 练的方式, 讲练结合的方式等都应注重实效。要以教为主导, 学生主体, 练为主线, 突出思路, 教学, 重视思维训练。外在成功的经验是先练后讲, 先发题单, 学生练习, 教师巡视, 及时发现带有共性、针对性的问题, 结合复习内容再讲, 讲后再适当辅以变式练习, 但要仔细研究题型, 保证质量, 我们可以很好地把《考点练习》用好, 可先讲后练, 也可先练后讲。

2、专题划块横向复习阶段 (四月下旬至五月中旬) 。

本阶段的重点要进行专题强化, 抓规律总结和网络的形成。就是把第一轮的“点”理解成“线”, “线”组成“网”, 使零碎的知识逐步形成体系。这一阶段重点参照重庆市教科所编写的《初三学生目标与评价》将整个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和原理”, “元素及其化合物”, “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四个单元, 每个单元又分3至5个小专题进行复习, 每个专题和单元都有配套的练习进行专题强化, 进行该轮复习时, 要注意知识的横向归纳, 总结出特点和规律, 注意概念和原理的区别和联系, 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同类实验的特点, 基本计算的解题规律和解题技巧综合计算的基本思路和解题方法, 同时自己也可设计一些专题辅助强化。如原子与元素, 原子与离子, 混合物与化合物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 H2、C、CO的性质, H2、O2、CO2的性质及实验室制法等都可进行对比练习。还可设计一些“化学之最”与环保、安全知识的问题, 与日常生活、生产紧密联系的问题装置图的连接, 除杂质问题, 常见物与离子的检验方法。离子共存问题, 等小专题配合进行强化。同时还可以开展“实验开放周”等活动,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模拟训练, 查漏补缺阶段 (五月下旬至中考前) 。

本阶段重点是模拟考试, 查漏补缺和自学辅导。考前适量的模拟题训练是迅速提高考分的最有效的途径。因为模拟训练对训练学生的应试心理状态, 检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应用基础知识从容答题的能力, 文字表达是否准确, 答题是否规范都有好处。所以对重庆市的科研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应定时进行强化练习, 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认真查找考试暴露出来的双基缺陷和解答的错因, 认真的进行好试卷的评析, 对每一个问题可能的变换, 要尽量涉及到。同时应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 随时检查, 以免正考时再错。考前一周左右, 最好不要进行课堂教学, 由学生自学, 教师辅导, 此阶段犹如大战前的短暂“寂静”, 是一个极重要的学生“反刍”, “再悟”的过程, 此阶段教学以“个别化”为主, 如答疑, 辅导低差生, 指导智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不宜进行集体评讲, 因每个学生的情况不一样, 应把复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二、复习中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老师要在“精”字上下功夫。

复习时间有限, 知识容量大, 只有精心备好每一节课, 在复习课时精讲精练。正确处理好广集信息与限量用题的关系, 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习题中精选例题, 恰到好处地精留作业与练习, 才能科学地利用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

2、正确处理落实双基与训练的能力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是形成能力的基础。但也不能等把知识掌握以后, 再培养能力, 应该知能兼顾, 不同阶段有所侧重, 在基础复习阶段, 应把重点放在双基的落实上, 但要求学生在系统地钻研课本时, 应指导学生怎样自学, 要求掌握知识和规律时, 应引导学生比较, 分类, 归纳, 演绎的思维方法;复习实验时, 应引导学生对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进行再认识;在综合复习时, 重点转移到能力训练, 但也不能忽视学生对已学知识的系统复查。

3、注意学生的规范训练,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每年中考中都有相当多的考生因审题不慎, 表述不清, 化学用语不规范而严重失分, 这与考生的智力因素关系不大, 主要原因在于平时不良习惯未得到纠正, 缺行之有乏严格的训练, 在平时复习教学中可采取以下措施:第一, 解题的格式力求规范, 书写工整, 清晰, 平时从严要求。第二, 强化对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化合价标示、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等化学用语的教学, 坚持不懈进行规范练习。第三, 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包括审题、析题、答题习惯, 平时解题力求思路完整, 体现过程、计算力求准确。

4、注重学生心理状态的调整。

初中化学复习指导策略探究 篇3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6-351-01

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初中化学的学习时间较短,在一年的时间里学习两册书,而且知识点比较多。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马上接近中考,学生面临时间紧、任务重的复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尤其是对于化学基础不平衡和心理素质差异的学生来说,复习更是难上加难。

复习是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整理、加工和巩固,它是一项系统化的学习工程。教师只有加强学习指导,才能有效帮助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加深理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复习效率,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满意的成绩。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探究初中化学复习指导的有效策略。

一、制订周密的复习计划

国家教委颁布的《九年义务教学大纲》是我们总复习的原则和指导思想,在复习之前须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难点,哪些知识属于一般了解,哪些属于熟练掌握,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在这种情况下,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制订计划时要做到“六要”,即:时间安排要合理,内容安排要具体,方法措施要灵活,复习进度要适当,复习“三点”(重点、难点、疑点)要突出,复习结果要有效。在复习前就做好周密计划,可以确保复习工作的落实。

二、.抓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基础知识是学习的基础,这包括课本中的概念、现象、计算公式、化学语言等。再复习时,不能只满足会背诵,还要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后应达到:(1)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2)注意应用范围及条件;(3)掌握它们并熟练应用。这就要求教师在总复习时总结要有“高浓度”。如金属与盐反应,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盐必须溶于水,其次金属要排在盐中金属的前面。这样才不会乱写化学方程式。

三、加强考点题型的分析

从以往的中考试题中可以看出,各地区的初中化学毕业试题都相对比较稳定的,重点比较明显。在进行模拟训练时,可对照模拟试卷,进行考点分析,部分题目让学生考前就成竹在胸。如在选择题中考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化合价的推断、化学式的意义等,填空中考化学用语、溶解度的知识、化学与生活等,在实验中考以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制取而设计的综合实验题目,在计算中考化学式的计算和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并融进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四、关注热点进行复习指导

在当前的初中化学学习和考试中,化学知识和现实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再加上,当今社会由于发展不当,出现了一系列的热点问题,例如:污染问题,水污染、环境污染、酸雨、臭氧层出现空洞、白色污染等等;开发新能源问题,包括流行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防毒、防火等安全教育、微量元素等等也都是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将这些内容用在考试中,体现了化学学习的实用性,同时也突破了长期以来化学考试的单调刻板模式,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也大有裨益。因此,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当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自己所学的化学知识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联系。教师在给学生进行辅导时,也应当把自己的关注重心投一份到社会热点事件上,为学生长远发展做准备。

五、重视化学实验的复习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必须重视实验复习,无论中考实验题目怎样变化,都需要基础理论和能力的支持。复习时要充分利用好课本,构建实验基础知识的板块、框架和网络,注意对基本实验现象考查及经典实验的考查,尤其是对实验方案的设计、改进、探究实验和对实验过程的分析、评价要成为实验复习训练的重点。熟悉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掌握重要的化学方程式及实验现象,化学反应类型,以物质的性质为中心,掌握其制备、检验、鉴别、除杂、推断、提纯等;归纳典型装置的多种用途,依据实验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物质的制备、成分的推断、组成的测定等。复习实验时应选取典型题目讲解,弄清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搜集类似题目进行分析研究,促使学生审清题意,看清答题的要求,提高答题的准确性、科学性。

六、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

首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不少学生知道答题思路,就是说不清,逻辑混乱;书写潦草、丢三漏四。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必须从解题规范和书写格式抓起。要求做到:字迹清晰,书写整齐,语言简炼、准确、严密;计算准确,文字、符号、表达符合课本规范,养成严谨治学的好学风。其次,要发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信心、毅力、意志、情绪、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等对学习有很大影响。因此在传授知识和教会方法的同时,要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关心学生成长,帮助学生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克服畏难情绪,激励学习热情,使其聪明才智充分发挥。最后,要注意心理训练。在激烈竞争的条件下,在炎热的环境中,要连续进行三天超负荷的严格考试,毅力不坚,缺乏斗志,则难以坚持。因此,考前要减压,减轻思想压力和心理负担,使学生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

总之,复习要有计划、有目的、有安排。要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从会学到会用的教学过程,也就是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传道者,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和指导者。这样,通过系统复习,化学的学习一定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高文著.教学模式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化学期中复习策略 篇4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即将来临,本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提高答题能力、争取考出好成绩的原则,现制定以下期中复习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次月考可以看出,初三(1)部的化学成绩明显好于初三(2)部,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

1、初三(1)部学部领导层的支持,每天早上安排学生背诵化学相关的知识,2、初三(1)科任教师在学生掌知识这一层面上所做的工作较突出。另外,就整体而言,学生学习习惯还存在一定问题,一些学生学习过于浮躁,班级内的同学间差距太大,最高分和最低分相差较大。针对以上问题复习时主要是知识点梳理填空、过关练习、章节练习、其中穿插部分考试,检测学生复习情况。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主要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复习,老师少讲多点评。三(2)部老师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回馈,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二、具体计划:

1、梳理基础知识中,主要抓住基础薄弱的学生,让学生自己讲、自己填、自己记,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最基础的知识,都能拿到基础分。记不住的重新记、多次记、反复记,确保每个同学过关。

2、重点知识一定加大复习力度,让大多数学生都能非常熟悉解题思路和涉及到的相关课本知识,做到心中有数、考试稳重、不失误、少丢分。

3、适当培养学生分析解答信息题、实验探究题,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我们学生在迁移知识、运用知识方面存在较大问题。这方面的练习会在每章每套模拟题中以一定比例出现,让学生适应这种考察方式,掌握答题技巧,尽量争取更多分数,以适应明年中考考察方式。

化学冲刺阶段的复习策略 篇5

一、依据课程标准, 理清复习思路

每年教材即将讲完, 我们就要拿出适合自己学生的复习计划, 理清自己的复习思路。我认为复习的思路主要是:突出重点、强化热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不留盲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深入研究自己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知水平和能力结构、思维层次和行为特点;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中学化学课程标准》和化学中考考纲, 对《课标》和中考考纲内容描述和界定, 对能力及其品质的要求等要准确无误的把握。“考什么”、“怎么考”要做到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科学性, 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 使复习工作有的放矢。

二、回归教材, 强化复习的基础性

课本是学生复习的蓝本。第一轮复习应在课本上下功夫, 找出每个考点在教材中的落脚点。分析近几年的化学中考试题, 基础题占全卷赋分值的70%左右, 且在考点和题型上是相当稳定的。这里的“考点”就是教材中最基础的知识和原理。不少学生在中考前曾做过大量的难题, 但在中考时, 面对大量的基础题, 却常常是眼高手低, 平地失足。由于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在解所谓的“能力题”时, 各种错误自然也多了起来。所以在复习化学的开始阶段, 有必要认真回归教材。熟悉教材要做到细, 仔细阅读教材, 理解教材要做到懂、清 (需认真思维) , 掌握教材要做到准、活 (需有效训练) 。复习教材内容时, 可先逐章疏理, 后全面归纳提炼。

三、以“线”串“珠”, 帮助学生重拾以往学过的知识

未经整理的知识就像散落的珍珠, 难以拾起, 更难以运用。如果能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起来, 就成为了美丽的珠链, 既容易拾起, 又能做各种装饰。第二轮复习, 就要寻找这一根“线”, 这根线就是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包括的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及化学与社会发展, 串起的颗颗“珍珠”就是二级主题涉及的相关内容。

例如, 以“化学与社会发展”为主线, 涉及“化学能源、资源利用、常见的化学合成材料、化学物质与健康、保护好我们的环境”五大方面的问题。把第一、三、六、七、十二单元零散的知识穿起来系统化, 站在更高角度, 俯视所学知识。思考知识间的纵横联系, 注意总结规律性的知识, 如这些污染的来源、危害及解决措施, 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当然, 第二轮复习中还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 对错题的分析, 来帮助学生总结题型和解题规律, 明确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的方法和解题的规范性,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以“读”促“练”, 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第三轮复习是以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和融会贯通为目的, 此阶段以综合提高训练为主。在中招考试中, 化学试卷中化学简答题是学生的弱项, 若想有所突破, 单靠教师的讲解很难提高, 或者效果不明显。大部分学生“眼高手低”, 看似简单的题目, 落实到卷面上不会分析, 信息点找不准, 知识点不会迁移。教师要挖掘学生的潜能, 通过“实验探究题”的“多读”, 找到解决实验的思路和方法, 促进学会拓展和迁移。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思考, 在体验和感悟中建构知识。他们的知识积累经历了一个由不知到知, 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他们的认知水平必将经历一个由低到高的过程, 其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将不断得以提升, 真正具有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五、规范解题格式, 提高练习实效

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已经做了大量的试题, 但经常听学生说因为粗心导致简单的、会做的题却做错了。其实这个问题主要还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到位, 缺乏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心浮气躁。近几年中考试卷难度不是太高, 但对学生答题的完整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等的要求却不低, 故要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例如 (1) 在一些信息给予题 (前沿科学、真实事件、生活常识等) 中要把握住和题目紧密相关的关键字词, 特别是一些高起点、低落点的前沿科学题, 不要被高起点的科学知识迷糊, 专心看低落点的知识; (2) 在做实验设计等简答题时, 语言描述一定要简洁, 关键字词绝不能少, 如要你完成某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可以用表格的方式, 一目了然。 (3) 计算题现在中考难度下降, 但绝没有降低对其格式的要求, 一定要重视解题过程, 规范答题步骤, 书写工整, 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六、用情感的交流和沟通, 促进学习的提升

复习时如果没有学生的主体情感的积极参与投入, 那将是一种低效的复习。教学中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 都希望获得成功。课堂教学中, 教师尽量给他们展示的平台, 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教学的意识。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习, 让学生敢于提问质疑, 积极参与教学全过程。注重每个学生的差异, 以调动不同层次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让每个学生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同时在复习的教学中, 教师要学会多看学生的长处, 多发现学生的优点, 多关注学生的智慧火花的迸发, 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被重视、被期望、被等待的感觉。教师通过这种积极进取的力量去引导学生, 促进学生学习的提升。

浅谈高中化学复习策略 篇6

一、注重实验复习

化学是基于实验的科学, 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每个知识点都与实验息息相关——通过实验概括出来。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要强调实验的重要作用。通过化学实验, 学生观察到实验现象, 由于经历了知识学习的过程, 所以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既有深刻理解, 又有全新认识, 最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1. 重视实验“双基”, 奠定创新基础

要想较好地完成化学实验, 观察到实验现象, 并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最终分析和归纳实验结论, 离不开对实验“双基” (化学实验基本常识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的理解和掌握。因此,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 要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实验任务, 就必须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有序贮存实验“双基”, 以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 保证使用时的正确提取。

2.“整合”简单实验, 树立创新意识

高中化学实验复习中的“整合”就是通过对实验的整理, 将原本掌握的知识进行结构重组, 以寻找不同简单实验之间的交叉点和结合点, 使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从而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创新性。“整合”简单实验的方法主要有“横向串联”和“纵向延伸”两种。“横向串联”, 即以一些常见的实验物质为载体和线索, 从而带动化学中与该物质有关的简单实验的复习。“横向串联”能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和层次化, 最终形成知识网络。“纵向延伸”即将已知化学原理或方法纵向延伸到知识或情境中以解决新问题, 获得新知识。“纵向延伸”能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增强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 拓展课本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当然, 熟悉和掌握教材中的实验远远不够。因为有关化学实验的题目往往“源于教材, 高于教材”,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 教师必须注重挖掘和拓展教材实验, 使教材实验更具探索性、综合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精”“准”“读”“整”“质”“解”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 “精”“准”“读”“整”“质”“解”缺一不可。

1. 注重“精”与“准”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 做化学练习题, 应注重“精”与“准”。“精”即“少而质量高”, “准”即“不搞题海战术”, 旨在更好地把握复习方向, 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 教师不要在同类题目上花太多时间, 而要提高复习效率, 既要避免重复出题, 又要尽量剔除学生已掌握的题目。这样,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更能避免由于习题量过大而给学生带来的厌烦心理。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 教师要明确复习内容的特点和要求, 明确重点和难点。例如, 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热化学方程式, 重要的氧化剂、还原剂、臭氧、过氧化氢, 常见的生活环境污染和防治、原料与能源的合理利用、无机非金属材料及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等重点和难点内容, 应适当增加习题的练习量。对于不作为重点的内容, 比如, 对电离度、二烯烃、卤化氢和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等内容, 只要了解相关内容即可。这样, 复习就可做到详略得到、重点突出, 最终增强复习的有效性。另外,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注重书本知识的实际运用, 才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最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 把握“读”与“整”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 针对知识点, 应注重“读”与“整”。“读”即“解读与分析”, “整”即“整合”, 也就是解读和分析知识点, 并将其整合, 构建知识框架结构。在这一过程中, 既要注意章节内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又要注意章节之间的联系, 力求在纵横比较中, 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例如, 对于“电离、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离子反应的概念,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知识点, 教师可引导学生建立这样的知识框架结构 (如图1所示) , 使学生一目了然。

根据图1, 学生既能扩充知识, 又能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并列举相应的实例和特例, 达到深刻理解所学知识的目的。总之,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解读、分析、概括与整合的能力, 使学生既能分析知识点的细枝末节, 加强记忆, 便于运用, 又能分门别类地整合知识点, 从宏观角度把握知识点。例如, 在化学实验中往往要对所产生的物质进行离子鉴定, 学生可针对四种常见离子的鉴定方法进行总结和概括 (S O42-的检验:先加盐酸, 再加B a Cl2→B a S O4, 其为白色沉淀) ;Cl-的检验:Ag NO3和HNO3→Ag Cl, 其为白色沉淀;NH4+的检验:OH-加热→NH3→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由红色变蓝色;Fe3+的检验:KSCN→产生血红色的液体, 不是沉淀) 。总之, 加强对知识点的解读与整合可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3. 追求“质”与“解”

在高中化学复习中, 教师应追求“质”与“解”。“质”即“质量”, 解即“讲解”, 也就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可接受程度和实际能力、水平的基础上, 保证习题质量, 较好地把握习题难度、知识容量和思维容量, 并着重为学生讲解重点和难点问题, 具体包括四点。其一, 习题应以中档难度的题目为主, 注意紧扣基础, 不轻视常见题。其二, 大胆放弃偏题、怪题, 在中档题目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适当增加难度, 使学生在做题中受到启发, 最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其三, 在做题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因材施教, 对题目进行严格刷选, 确保题目与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相匹配。其四, 教师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鉴别能力, 要求学生对会做的题目简单书写解题过程;针对难度较大的题目, 教师要为学生重点讲解。

有机化学二轮复习策略探讨 篇7

化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 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每年的高考中, 有机化学的题目是必不可少的, 甚至大多是考察综合知识应用能力的“招牌”。因此, 做好高中有机化学教学的相关工作, 对于提高高中教育水平和学生化学的高考成绩具有重要意义。高考复习教学, 老师一般都会将复习分为两轮, 甚至是三轮。在第一轮复习中主要是对基础知识进行整理梳理, 第二、三轮复习则主要是更系统地对重点知识加以分析,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当前高中化学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现状

近些年来, 随着老师高考经验越来越丰富, 对于有机化学的复习教学在很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复习效率得到了巨大提高。但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影响着有机化学复习效果的实现。比如, 在复习过程中, 由于缺乏对历年高考真题的仔细解读, 对于有机化学的命题重点和热点把握不准, 从而在化学复习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一把抓的局面, 不仅浪费宝贵的课堂复习时间, 而且也难以实现预期的复习效率。还有一些老师在复习过程中, 教学方法缺乏创新和丰富性, 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容易导致复习课堂死气沉沉的氛围, 不利于教学有效性的实现。

三、提高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

1. 在二轮复习中贯彻“点-线-面”路线, 提高复习效率

在有机化学二轮复习过程中, 老师要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 注意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 从而让学生对整个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对有机化学的相关知识进行更系统的梳理和整合, 以便学生在脑海中对知识点有更清晰的脉络, 增强复习效果。因此, 老师在提高有机化学二轮复习的过程中, 要注意贯彻“点-线-面”相结合的复习路线, 帮学生检验一轮复习的效果, 查缺补漏, 同时注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适当提高。在高中有机化学二轮复习过程中, 主要是要让学生掌握反应类型专线和官能团专线两条线, 并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 以结构为脉络, 掌握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 从而将零碎分散的知识点变得更为系统。比如, 老师在复习反应类型专线的相关问题时, 可以设计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 让学生练习。如可以设计一组连续反应的化学式, 让学生判断各个环节的反应类型。习题的考察点主要是各种反应类型, 老师可以以填空的形式问学生A-B是什么反应类型, C-D又是什么类型。然后老师可以在习题中巧妙融进一些官能团的知识点, 让学生在做习题的过程中, 也能够对官能团的知识点进行回顾。这样具有一定综合性的习题的设计, 有利于学生在课堂复习过程中, 对知识点从细小知识点到一整条线再到一个面的步骤进行回顾, 查缺补漏, 很好地弥补第一轮复习的不足, 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全面掌握, 提高有机化学的复习效率和效果。

2. 加强对历年考题的分析, 重视重点知识的讲解

高中有机化学一直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在高考试卷中占有20%的比重。历年高考的考点大多都是有机化学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也是试卷命题人喜欢出题的内容。因此, 在提高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 老师可以事先对历年高考真题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 归纳出出题的知识点, 然后在课堂上多花精力强调这些知识点, 这样有利于在复习过程中做到知己知彼, 百战不殆。比如, 老师可以在课堂复习过程中, 选取几道和所复习的知识点相关的高考真题, 让学生做一做, 然后老师再对其进行讲解。然后老师可以对真题进行适当的改变, 或者是结合真题的命题方向, 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让学生练习, 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举一反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老师在关注真题中的重点知识之外, 也要注意历年高考试卷中出现的新题型, 比如利用核磁共振设计的题型, 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角度, 让学生在考试中面对陌生的题型时不至于慌乱, 保持头脑清醒, 找出解决方案。在复习过程中, 加强对历年真题的分析, 不仅有利于老师对重点知识的把握, 而且老师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近些年的命题方向和趋势有更清晰的认识, 从而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具有针对性, 更全面, 提高复习效率。

3. 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 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在高中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也是如此, 不仅要传授相关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了解题方法和技巧, 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性, 既有利于节省解题时间,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 在提高有机化学二轮复习的效率的过程中, 老师在对知识点进行查缺补漏的同时, 也要注重向学生传授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 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巨大提高。比如, “题眼突破法”。在高考试题命题中, 总是从一些较为显眼的“题眼”开始设计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 然后慢慢深挖, 不断拓展, 从而将较复杂的问题放到后面。因此, 在复习过程中, 老师可以结合一些例题或习题, 让学生有意识地找出题目中的“题眼”, 然后再解决相关问题。同时, 老师也可以精挑细选一些具有一定探究性的信息题让学生解答。在解答过程中, 老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解答, 遇到疑问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 老师也可以在一旁对学生进行引导, 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找到解题的新思路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和迁移能力, 提高解题效率和准确性。

结语

有机化学的二轮复习对于提高学生的高考成绩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因此, 提高高中有机化学的复习教学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但是, 要想提高复习有效性, 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老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付出更艰辛的劳动, 更多的精力, 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和探索, 不断总结, 才能切实找到有效的途径, 促进复习教学的有效展开。

摘要:化学教学是高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考的重要内容。有机化学是高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是高考化学命题的热点。本文主要是在结合当前高中有机化学复习教学现状的基础上, 探讨提高有机化学二轮复习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有机化学,高考,二轮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杨赞.有机化学巧复习[J].新课程学习, 2011, (8) :118.

高三化学复习策略 篇8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抓基础;树立奋斗目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3-01

高三化学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我们高三化学教师要有全局、全盘思想。一定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复习时间,运用恰当有效的复习方法,正确处理好课本、考试说明、模拟题之间的相互关系。突出高考题的示范作用,从而提高复习效率。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经过这几年的高三教学,我总结了一些不成熟的建议:

一、阅读教材,抓基础

我们要善待课本,全面认真阅读教材,夯实双基,彻底查漏补缺,完全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必修一、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和物质结构与性质,一共五本教科书,那么该怎么看书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不能盲目看书,同时还要要处理好“精读”和“泛读”之间的关系,那就是宜精则精,宜详则详。一般来说,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基本理论的内容整体强,重在理解其原理,若原理真正弄懂,遗忘率一般较低,可以泛读;而一些比较零碎、记忆性强的内容,如元素化合物方面的内容要细读。另外阅读的时候不能老是从头开始,因为每次刚开始读的内容最后留下的印象比较深刻,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每次都从不同的章节开始。

二、选择适合的资料,做好错题集

据这几年的经验总结,一轮复习一定要选择基础性强、贴近考试说明的资料,选择之后同学们一定要用好这种资料,在复习每一章节、每一知识模块之前,都应该先将这部分内容进行预习和知识梳理,找出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去听讲,最终达到提高课堂听课的效率。在练习中,同学们最好准备一个纠错本,把每一次做错的题进行认真分析,纠错不仅在于要知道正确的答案,关键要分析做错题的原因,找出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再犯类似的错误。解题中所犯的“错误”是一笔宝贵的学习财富,它花时少,回报却不少,能使同学们储备一些题目,解题时思维更敏捷。

三、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并且能够灵活应用

掌握化学反应原理,同时能够灵活应用,达到高考考高分的目的。如元素守恒原则、电子得失守恒、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的移动、物质结构与性质、有机化学反应中断键成键的一般规律等,要重点回顾,同时这些内容也是重难点。当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原理和规律,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就可以拓宽解题思路,增强解题的技巧性。如应用守恒法、差量法、讨论法解一些计算题,可以提高解题的速率和准确性,当然这要求在平时练习中学生要锻炼这种能力。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要抓住有机物官能团的转化规律和反应的基本类型。

四、加强计算题的训练

化学计算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掌握化学计算的技能,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对有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学化学计算包括:物质的量、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热、化学式的计算等等!

但是化学计算一直是学生的心头病,学生看到计算题头就发大,从而不能静下心来思考,很多学生更是把化学计算题打入冷宫,但是高考不可能不考这个内容,所以还要求我们老师要给学生耐心讲解。化学计算是从量的方面反应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它具有情景新颖,信息量大,化学知识丰富,综合性强等特点。它不仅能用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能力,还用来考查学生运用各方面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分析、逻辑思维的能力。方法是解题的钥匙,掌握好这些方法无疑对化学计算有很大的帮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些方法不是孤立的,在解题中往往用到多种方法和技巧,只要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并加以适当的练习,就能在解题中融会贯通,临危不惧,快速解答。

五、考试认真,重视教师讲评

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一定要认真,把每一次考试都当成是高考,而最后要把高考当成平时的考试,严格要求自己,在解题速度、解题方法很多方面进行强化训练,为最后的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切不可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认为平时考试不重要,到高考时就自然而然认真了,这种思想是不可存在的。高三化学复习要求以“知识升华”为能力,“提高成绩”为目的。一次考试或练习,实际上是一次信息反馈过程。试卷的讲评,是教师根据学生试卷反馈回来的信息,将知识清晰化、脉络化的过程。教师必然要通过错题分析,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总结规律,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结合出现错误的性质,找出发生错误的根源,防止下次重犯。还要归纳每类试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一题多解方法中的最佳方法,以便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得分率。因此,学生本身要像对待高考一样,认真对待考评,专心听取老师对试卷的分析。老师的讲评课听好了,就可开拓思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树立信心,答题规范

让学生有所进步时就对自己说:“我能行!”、“我能做得更好!”等等,这将不断提升自己的信心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充满信心,如何增强自信心呢?我引用一位名人的几句话:学会微笑;挺胸抬头走路,不要攀比;在每次做题时,要先做几道容易题,为每次练习奠定顺利的开端;多和同学、老师、家长交流;增强学习实力。”同时规范答题也很重要,考生作答时,一定要看清题号,并把答案书写在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不得超出答题区域范围,不得擅自更改答题卡上题号顺序,否则答案无效。尤其在作答选做题时,必须注意将自己选做的题号旁边的信息点用2B铅笔涂满涂黑,不能漏涂、错涂、多涂选做题信息点。减少过失性丢分,是我们获得满意成绩的重要保证。

总之,不管高考模式如何改革,试题的结构怎么变化,但有一点我们要坚信,那就是不能离开我们的课本,只要我们重视教材、吃透教材、把考试说明研究透彻,打好基础,抓好主干,抓住重点,方法得当,坚定信心,努力拼搏,高考就一定能取得理想的成绩。

参考文献:

[1] 《化学教学论》2006(6)

初中化学复习方法 篇9

复习需要整合化学知识

一个学期或者是一个学年下来,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多且杂,想要让知识有条理,就必须要整合化学知识,下面为大家提供四种方法,请参考。

1、梳理知识树形图

教科书上涉及的知识点是出题的蓝本,一张好的试卷会覆盖到每个章节每个知识点的考察,只要能梳理好每个章节的知识点考点,并熟练掌握对应的方法技巧,高分自然很轻松。

同学们可以根据课上的笔记,先列出章节大标题再慢慢补全每一个知识点,最后总结每个知识点对应的方法和技巧。平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坚持总结梳理,会消化吸收得更好。

2、公式、定理归纳整理再记忆

期末考试不同于平时考试,将考察学生一整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涉及到的知识点、定理、公式会非常多。而在理科类科目上,公式、定理是一切计算和做题的基础。所以一定要自己动手整理归纳,结合题目集中记忆!

3、基础计算练习

计算作为理科的基础,本就应当得到最大的重视。但每次考试都会听到孩子们讨论又因为哪里算错数、哪里写错符号等原因丢分……重视基础练习,提高计算能力和正确率不仅减少丢分,更能在考场上争取更多时间去思考各种压轴难题。

4、综合和模拟

如果平时没有接触过压轴题难度,在考场上解决出来的可能就很渺茫。建议大家考前选择一些综合练习,熟悉综合题的出题套路、难度及了解对策。

复习要讲究方式方法

初中化学在中考是一门地位比较重要的学科,很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学习的方法和重点,导致考试成绩很不理想。因此,对于化学来说,复习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作为过来人的我认为,化学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复习,抓住这四个方面,就能在复习阶段,重点突击!迅速提高!

一、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

(一)把握中考命题原则和特点

首先从命题原则来看,考纲中明确指出“在考查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侧重考查同学门的科学探究能力”。这样的命题原则较之以前有了很大变化,要求同学们在学习化学知识时不要死记硬背其概念和原理,而要求能将知识运用于生产、生活和科学探究中,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于上述命题原则,纵观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关于双基部分中考命题有以下特点:

第一,注重考查基础知识。无论命题形式如何变换,基础知识始终都是考查的重点之一。

第二,以知识为载体,注重考查能力。

第三,双基部分的覆盖面大,题型多变。主要考查观察分析能力,推断能力,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实验改进能力,结果改进能力,科学态度养成能力,计算能力等。

( 二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九年级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应达到以下目标:

1、对教材中的概念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能分类掌握,如化学变化、物理

变化、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要求牢固掌握,灵活运用。

2、通过分析、对比,把握容易混淆的概念之间的本质区别和内在联系。例如分子、原子、元素、离子的概念,还有物质的分类等问题,都是同学们容易混淆的。

(三)复习需有策略有方法

同学们要仔细阅读教材,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通过这一阶段复习要做到准确记忆、透彻理解、灵活应用。其指导思想是:基础、全面、系统、扎实。

1、基础:即立足基础。一是立足教材,根据教材章节从前到后的顺序进行复习。二是立足考纲,要根据考纲的基本要求,针对各知识点设计对应的复习或训练内容,不盲目做较难的试题。

2、全面:即全面覆盖。要对照中考样题,分析各知识点的实际考查要求,根据考纲要求并把握复习深度。

3、综合:即综合应用。在专题训练中,逐步加强知识间的融合以及专题内的综合,或专题间的综合,提高自己综合分析的能力。

二、元素及化合物的复习

(一)理解物质的组成、元素、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原子、离子、分子间的关系

原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中含有中子和质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原子的核外电子带负电。由于原子核外所带的负电荷量与核内所带的正电荷量相同,故原子处于电中性。

离子:当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后,原子核内质子所带正电荷量大于核外所带的负电荷量,故形成的离子就是阳离子;反之就形成阴离子。

分子:分子可分为无机物分子和有机物分子,无机物分子中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等,这些物质都由元素组成。

2、物质的组成

(1)单质的组成:物质可由元素独立组成,如非金属元素C、S、P、Si等均可组成单质,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比较稳定存在的主要有Fe、Cu、Al、Ag等,它们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

(2)化合物的组成:化合物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其中分为氧化物、酸、碱、盐、有机物等。

(3)有机物是一类特殊的化合物,构成的元素主要有C、H、O等元素。如我们常见的酒精(C2H5OH)、甲烷(CH4)等。

(4)混合物的组成: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如空气,其中含有N2、O2、CO2等物质。

(二)中考中常见的问题及错误解答分析

中考常见易错点:

1、对元素、原子、分子、离子的概念混淆,特性辨析不清。

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只有种类之分,没有数量之别。在讨论物质的组成时,应该用“......由某元素组成”来描述,其中只涉及种类而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原子、分子、离子是微观的概念。当讨论物质微观结构时,就应该用原子(或分子、离子)来描述,不仅要讲种类而且要讲数目。

2、对于推断题,首先是要正确掌握各种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特殊的性质,才能更好地理解推断题。在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有色物质主要有以下几类:

(1)黑色物质:单质炭粉、铁粉、二氧化锰、氧化铜、四氧化三铁等。

(2)红色物质:紫红色的铜单质、红褐色的氢氧化铁、红色的氧化铁等。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凡是含有二价铜离子的盐溶液是蓝色)

(4)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固体):碳酸钙、碳酸钡、硫酸钡、氯化银、氢氧化镁。

(5)可溶解于水(或可和水反应)的常见白色固体:常见的钠的化合物、钾的化合物,可溶解的钙的化合物(如氯化钙等)、常见的可溶解的钡的化合物(如氯化钡等)、硝酸钡等。

(6)常见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氮气、甲烷。

有特殊气味的气体:氨气。二氧化硫等。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等。

(7)通入澄清石灰水使溶液变浑浊的气体:主要是CO2,S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也可使石灰水变浑浊,初中阶段对SO2介绍比较少,重点掌握CO2的这一性质。

三、化学实验的复习

(一)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1、常用仪器的识别与使用

2、药品的取用与注意事项

3、加热、过滤、蒸发、气密性检查等基本操作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在中考实验的考查中将作为基础出现。考查的趋向是对教材中出现的主要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判断及对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的不良后果进行分析。

(二)气体的制取、收集和净化

在初中教材中,氧气、氢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是气体制备的基础,尤其是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制取是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在中考中是必考的知识点。常见气体的检验和净化又常常穿插在气体的制取试题中。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要熟悉各种不同功能的模块装置,如:气体发生装置、收集装置、洗气装置等等,充分了解它们所用仪器的功能作用、连接方式等。

(三)物质的检验、分离与除杂

物质的检验通常是指物质的鉴定、物质的鉴别和物质的推断三个方面。三者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的共同点是:都要依据物质的反应特征,选择适宜的化学试剂和方法,观察反应过程中的现象,由此加以判断。除杂时必须注意三点:一是除杂试剂必须过量;二是过量试剂必须除尽;三是除杂的途径必须最佳。在近几年的中考中一般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方式出现,少部分以推断题的题型出现。

(四)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实验设计与评价是考查同学们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是当前课程改革和中考所关注的热点。同学们在设计实验时要从这几个方面考虑:原理正确、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结论可信、有创新意识、节约药品。评价实验方案时要从原理是否科学合理、操作是否简单可行、所用药品是否经济、实验现象是否明显、是否体现“绿色化学”等方面进行考虑。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常常考查设计实验方案或谈谈对原题中所设计方案的看法,并要求说明理由或原因。

四、化学计算的复习

(一)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计算相对分子质量作为中考必考知识,主要通过写出已知物质化学式求解质量分数,以及在各种类型的化学计算题目中来考查体现;然而同学们在考试过程中失误比较严重,其根源主要表现在:

1、将已知物质化学式张冠李戴,如硫酸铁的化学式错写成FeSO4(硫酸亚铁),而正确的硫酸铁化学式应为Fe2(SO4)3;再者就是对物质的俗称混为一谈,把纯碱的化学式错写成烧碱的化学式,而纯碱的化学式应为Na2CO3,这样必然导致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错误。

2、在初中化学各种类型题目的计算中,同学们容易将两个分子以上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总和计算式错写从而导致失误。

(二)此类计算在中考的填空题或综合计算题中经常出现,主要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解此类题型要求既要正确掌握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还要确定物质的类别才能正确解答,因此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三)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在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

此类题型有关溶液的计算与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运用,既能考查同学们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又可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与计算的能力,已成为中考必考重点。

因此,在总复习时不仅要理解与掌握基础知识,不能局限于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满足于简单记忆,而应该学会整理、分析比较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配合一些典型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的应用,要学会从题目中找出相应的关系,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常用的化学复习方法

归类列表法

我们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常常是零散的,要想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就必须进行一番加工整理,理清知识要点,在头脑中构建起一个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样学过的知识才记得牢,用的活。整理知识的方法很多,常用的就是归类列表法。例如:把本学期学过的古诗进行整理,把学过的各种偏旁部首的字进行整理和词语分类整理等等。

过电影复习法

回顾本学期学过的内容,为了使自己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学习上再上新台阶,复习时以单元或分类的形式,把所有的知识要点在脑子里像放电影一样再过一遍,加深印象,这样比捧着书本去复习,效果会更好。

读写结合法

复习时,应加大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力度,做到温故而知新。如:识记字词,有一个小窍门,就是一边读,一边用手在书桌上书空练写,手和嘴一起动,这样记得快,记得牢。我们要充分利用点点滴滴的时间,争取多记几个公式,多背一篇课文,多温习一遍老师在课上讲的重点,才能把有限的时间变成无限的力量!

查漏补缺法

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的时候我们应抓住重难点。对于重点应吃透,并尽可能在实际中进行运用。对于难点则要努力攻破,一方面可以结合教材中的内容进行理解,另一方面同学之间可以加强交流,在交流中解决这些难点。还可以把平时作业中所出现的错误,再进行一次分析,确保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交叉复习法

当我们同时面临几门课程的复习任务时,最好采用交叉复习的方式,如先复习语文,休息后换成数学,再之后又变成别的什么,这样复习的好处是不会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多种方式复习法

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复习策略初探 篇10

“死记硬背”是九年级化学方程式复习的常见误区, 更多学生是通过简单的抄写识记来强化记忆, “头疼医头, 脚疼医脚”, 只关注于化学方程式本身, 却忽视了化学方程式关联知识的储备和知识的延伸。费时费事, 达不到最佳记忆效果, 不能很好地将化学方程式与探究问题相关联。还可能出现背下了化学方程式, 却不会用的尴尬。深究原因多来自于教师的教学, 传统的化学方程式教学主要是重结果轻过程, 重知识轻能力, 这种结果导致学生机械地学习和记忆, 忽视了化学方程式是多种化学信息的集合, 未能引导学生形成物质变化规律的知识网络, 使得记忆的化学方程式十分零散。

针对教师在化学方程式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提出以下复习策略。

一、追根溯源, 夯实基础

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语言, 集合了元素符号、化合价、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的化学性质等多种信息。教师自身知识网络的构建将决定教师的教学行为。利用树状图的总结形式, 教师和同学们共同总结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基础知识。

追根溯源能让我们将表象的知识与知识根基形成知识链, 便于构建知识网络, 能让教师自身和同学们形成牢固的知识体系。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 知识在人类的记忆中是以命题网络的形式储存的, 知识的组织化水平越高, 记忆效果越好。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不单是一个知识的再现过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 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仅仅在记忆中贮存一定数量的组块还不够, 还必须有产生式系统, 即把组块组织起来的若干程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 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式系统的形成, 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1]。

二、掌握方法, 提升效率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学习, 过程和方法的习得更重于知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一) 分类记忆

化学变化四种基本类型的分类方法: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物质类别的分类方法:酸、碱、盐、氧气、水、碳单质及其氧化物和金属单质的相关化学性质;

特征反应条件:点燃、高温、催化剂、加热、通电等。

(二) 分解任务

记住多个化学方程式是复习的基本目标, 要懂得“蚂蚁吞象”的道理, 学会分解目标, 将多个化学方程式的记忆分解成各个小任务, 每天完成一部分任务。

(三) 关注化学方程式背后的基础知识

化学方程式是多种化学信息的符号表征, 可作为复习的起点, 关注对应物质的化学性质 (变化规律) 、实验现象、实验仪器、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

三、构建网络, 拓展提升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会对学习复杂化学方程式产生影响, 从实质上来说是因为学生在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的过程中提高了知识的结构化水平, 进而促进了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提升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策略化水平, 从而提高了学生书写生成物和化学反应条件的赋分。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图还可以促进知识的系统化和层次化, 从而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2]。

在有了前期的知识储备前提下, 要提高化学方程式识记的效果, 便于知识从人脑中的调用。构建知识体系, 建立知识网络将实现知识的升华, 将知识的简单记忆上升到思维、方法、技能的培养。

知识体系和网络建立的训练途径:

(一) 关注化学反应间的链状关系

常见物质相互间关联性较强, 可通过化学方程式“接龙”的基本训练, 实现链状关系的建立。如请按下列顺序, 尝试写出每步转化的化学方程式H2O→O2→CO→CO2→CaCO3→Ca O→Ca (OH) 2……这样的链状关系每一步可能存在多个化学反应, 应尽量多写。复习课程中, 还可设置某一物质作起点, 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完成训练。

(二) 关注物质变化规律的归纳和发散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发散思维能力, 是提升复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如:请写出反应条件为高温的化学方程式?

请写出有Na OH出现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物中有HCl化学反应有哪些 (酸的共性) ?

总之, 要提高化学方程式的学习效率, 除了掌握一定的记忆方法外, 必须重视学习策略, 通过亲身经历完整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过程或合理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等方法, 提高对化学方程式的理解程度, 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毕华林, 吴慎刚, 冯玉.基于化学课堂教学的行动研究[J].山东教育, 2008 (11) :29-32.

初中化学复习策略 篇11

一、2010年河北省中考理综试卷的特点

1. 试卷结构稳中有变。

理综试卷分两大部分。卷Ⅰ与往年一样, 仍为22道选择题共44分, 化学7道题占14分, 综合7道题占14分。卷Ⅱ为非选择题, 题型稳定, 总分值稳定, 但题目个数比2009年减少两个、分值比例有所变化, 其中, 填空及简答题题目个数未变, 分值由31分增为34分, 化学3道题占14分;实验探究题物理、化学各减少一个, 分值由27分减为24分, 化学1道题占7分;计算题个数与分值保持稳定, 化学1道题占5分。

2. 知识内容分布广泛, 突出对主干知识的考查。

化学与综合部分考查内容统计表:

2010年理综化学试题涵盖了《化学课标》中的5个一级主题 (见上表) 和16个二级主题, 对考生进行了较全面地考查。试题重点考查了《化学课标》中的理解、初步学会、初步形成层次的全部内容, 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如氧气、铁、活性炭、明矾、水、二氧化碳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微粒构成物质、质量守恒定律、金属活动性顺序、金属与矿物、溶液等有关知识以及基本的实验技能、化学用语和化学计算等。

3. 加大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

2010年理综化学试题实验与探究虽然减少了一道题, 但整个试卷中实验与探究题的分值却比2009年多了4分 (见2中表) , 共22分, 占化学与综合部分的36.7%。内容包括:气体制取与收集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仪器与用品 (如pH试纸等) 的正确使用、溶液配制等基本操作, 实验过程分析、实验方案设计和反思评价等。第30题以家庭小实验“叶脉书签”的制作为背景, 考查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 (10%的氢氧化钠溶液) 的配制, 试题不但考查了学生对溶液配制过程各步骤的理解水平, 更主要的是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35题是以大家熟悉的实验室废液作为探究的素材, 通过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既考查了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又考查了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处理信息能力、实验操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 还考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4. 图表题综合性增强。

通过曲线、图片、数据表格、实验装置图等来获取解题的信息, 已经是化学考试中的一种常用手段, 旨在考查考生阅读理解、分析判断、获取处理信息等诸多能力。2010年理综试卷选择题与化学有关的图像题有4道。第4题涉及了原子结构示意图;第6题有5幅仪器装置图;第7题是4幅坐标图像, 涉及了3个化学变化、一个物理变化;第13题有氨分子运动实验图和甲烷燃烧产物检验实验图。其中的第6、7题正答率较低, 分别是56%、51%。非选择题中与化学有关的图像题有3道。第28题通过图示现象来判断活性炭吸附能力与温度的关系, 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求较高;第30题有5幅操作示意图, 在设问中还引入了简单计算;第31题是区分度较好的框图推断题, 其中二氧化碳与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氧气一步综合性强、难度较大。

5. 强化了学科内的综合。

近几年理综试卷中综合题更加注重学科内的综合, 同时兼顾学科间的自然渗透。笔者认为这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学校的教学, 有利于学生在考试中的发挥。

6. 值得商榷的问题。

(1) 有的试题信度和效度不够理想。如, 第28题三问中有两问是2选1, 这样设置即便学生没有思路, 随意选择也有50%的正确率, 因而会降低试题的信度和效度。

(2) 与高中相衔接的知识考虑欠妥。如第35题【实验验证】“……小华测得废液的pH小于7, 证明废液中含有硫酸。”其实硫酸亚铁是强酸弱碱盐, 在溶液中显弱酸性。所以由废液的pH小于7来判断含有过量的硫酸是不合适的。

二、2011年备考复习策略

1. 重视教材, 构建知识网络。

教材是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工具, 也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依据。不论试题情景如何, 其涉及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 命题时的素材也多来源于教材。2010年理综化学试题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全部在目前使用的4个不同版本的教材中, 很多试题的立意来自于教材中的实验及探究活动、家庭小实验、知识拓展、调查活动等, 还有一些试题是对教材中的实验、图表、装置、定律、习题等进行了加工, 如2、4、6、10、13、14、29、30题, 立意均源自于教材, 其中第6题就是以课本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为素材命制的, 考查了学生对实验装置及药品的合理选择。因此, 复习中应注意及时对教材中的知识再梳理、再挖掘, 做到无死角、无漏洞。

2. 加强学法指导, 重视学科思想的形成。

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实验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是化学学科的基本能力, 也是中考重点考查的方向。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要处理好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关系, 知识和技能是学生形成能力的基础, 而能力是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条件, 是促使他们提高学习水平的重要因素。双基是学习化学的根本, 是发展能力的前提。教学设计中, 教师要做到不仅关注知识内容的设计, 更要注重能力、情感的设计, 做到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 注重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渗透学科思想, 中学化学常涉及的学科思想有守恒、理论联系实际、性质决定用途、量变引起质变、辩证统一等思想, 树立这些学科思想, 有利于抓住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 有利于全面建构知识体系, 有利于使课本知识得到活化和升华;专题复习和冲刺阶段, 教师应把尽量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改变大题量机械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 精心选择或编制适合自己学生的试题, 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 对知识不是生搬硬套, 而是能进行迁移, 能灵活运用, 并多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 给他们自我完善、“究错”的机会, 促进学生自我“解惑”、主动去建构, 这样学生的学科思想才能内化到脑子中, 审题能力、思维的严密性、做答的准确性才会有较大地提升。

3. 研究考题, 明确方向。

要认真研究近几年河北省中考试题, 了解中考考点、重点、热点以及题型、命题的角度、思路等。如, 一是对图表分析能力的考查力度较大, 此类题丢分率较高, 应注意总结此类题的解题策略;二是考过的知识点可能换一种方式再考, 所以对中考题可以再加以改编、拓展, 一题多变, 克服学生的思维定势, 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 给学生积极的暗示, 帮助学生找到自信。

随着中考的临近, 小测验、模拟考试的次数逐渐增多, 学生的情绪波动可能较大。这时候, 教师应适时鼓励学生, 及时做好相关工作, 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调整好他们的应试心理。

相信大家用科学的方法, 通过辛勤的努力, 及时反思总结, 一定会在2011年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策略分析 篇12

关键词:初三化学;中考复习;策略分析

作为初三化学老师,要意识到初三化学教学课程与其他年级教学的不同,初三年级的学生时间更为紧凑,教学任务繁重,如何在有限的教学实践中,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多轮复习和总结,让学生在多次重复的教学复习中具有针对性地提高,这需要广大初三化学老师进行详细的思考以及制订相应的复习策略。本文根据初三化学教学的现状,结合本人教学经验,对如何更好地指导初三化学课堂复习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

俗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就告诉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有一个统筹的规划和计划。在教学中也是如此,尤其是初三化学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并且内容繁多,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学生的成绩和能力达到一个很好的提高,这需要广大初三化学老师进行提前的规划和打算。首先,作为化学老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要对时间有一个统筹的概念。比如说,老师可以把初三化学复习分为三轮复习。第一轮主要帮助学生详细地将所学过的内容都复习一遍,结合化学实验和课本以及相关的基础习题,帮助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扎实基础以及在习题中总结经验。第二轮复习,则是在第一轮基础上有所重点突出,将一些重要的化学实验过程以及教学内容进行提炼总结,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重点突出。另外,在第二轮复习中,老师给学生布置和安排的习题难度应该有所提升,让学生在有重难点突出的习题训练中有更好的提高。在第三轮复习中,老师不应该再面面俱到地讲解,而是应该注重查漏补缺以及重点教授给学生学习方法而不是学习内容。在以上三轮复习计划安排中,应该有各自的重点突出并且每一轮的复习内容都应该是逐步递进并且环环相扣。作为化学老师,还要根据学生在每一轮复习中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和安排,这样有利于学生具有针对性地提高化学

成绩。

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

无论初三化学老师再怎么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指导,都不可能让学生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也不可能预料到所有的题型和考试题目。这就要求广大初三化学老师要在复习知识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帮助初三学生在化学复习中不仅能够增加知识,还要做到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观察能力。比如说,在考查“氧化铁,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这三种物质时,如果题目中说能够与酸进行反应,那么初三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应该确定这种物质是氧化铁或者是氧化亚铁;如果说这种物质是一种红棕色粉末并且可以作为油漆的材料,那么就应该排除掉这种物质一定不是氧化亚铁和四氧化三铁;如果题目说这种物质是在氧气中燃烧形成的,那么学生就应该通过题目给出的信息排除这种物质不是氧化铁和氧化亚铁,而是四氧化三铁。总之,在大量的题目训练中,通过量的积累,达到学生能力质变的提高。另外,正如上文题目中提到的氧化铁可以作为油漆的成分,这样的信息也需要学生在平时的生活经验中多观察、多积累,对生活细节和常见的事物多注意。另外,在第一轮和第二轮的实验复习中,老师要多培养学生对细节观察的能力,中考习题中往往会对细节进行考查,这些部分也正是学生所容易忽略的部分。总而言之,在复习化学知识内容的同时,也需要老师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

力,只有能力提高了,才能以不变的能力技巧应对多种多样的

题型。

三、注重平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很多学生认为只要学得好,就能提高分数。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如此。在初三化学习题总结和一系列的测试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分数的丢失都是在一些细节小问题上,这就要求广大老师要注重对学生细节的改善。比如说,很多学生明明知道选择题应该选C,但是却写了B;再比如,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容易思想开小差或者是吃东西等,这些都是看似不重要的细节,但是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就会因小失大。还有些学生,在做题目时,喜欢在题目上涂涂画画,导致重要信息被掩盖,或者是在涂改中发生错误;还有些学生在做一份习题检测时,不给自己安排规定的时间,导致真正考试的时候时间不够用等,这些问题都不是学生智力因素导致的问题,但是却能对学生的成绩起到重要的影响。因此,作为化学老师,在平时的授课以及测试时,就要严格要求学生要有时间观念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俗话说得好,只有把平时的测试当考试,才能在考试时做到像测试一样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点一滴养成的,只有注重细节,才能整体提高。

参考文献:

王二利.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科教学:化学,2013.

上一篇:联营体协议下一篇:二次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