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运动和力练习题

2023-04-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考运动和力练习题

初二物理运动和力练习题及答案

运动和力测试题

知识与技能(共72分)

(1~14题每题2分,15~20题每空1分,共42分)

1.骑自行车的人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他选的参照物是( )

A.地面 B.自行车 C.树木 D.房屋 2.关于参照物,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参照物必须是静止的物体

B.参照物必须是运动快慢不变的物体

C.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物体,也可以是运动的物体 D.同一物体,选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是相同的 3.关于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B.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它的运动速度越大 C.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通过相等的路程,所用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飞行时用手抓住了一颗德国子弹,这个飞行员能很容易地抓住子弹的原因是( )

A.飞行员飞行的速度不大 B.子弹飞行的速度不大 C.子弹相对于飞行员的速度不大 D.以上都有可能 5.一辆汽车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

A.通过路程越长,速度就越大 B.通过路程越短,速度就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速度就越大 D.速度与通过路程的长短和运动时间无关 6.甲、乙、丙三个人的运动速度分别是v甲=10.8km/h、v乙=0.2km/min、v丙=2.8m/s,这三个人运动速度数值之间的关系是( )

A.v甲>v乙>v丙 B.v乙>v甲>v丙 C.v丙>v甲>v乙 D.v甲>v丙>v乙

7.子弹从枪口射出后,还能在空中继续向前飞行,是因为( ) A.子弹受到火药燃气的推力 B.子弹受到了惯性的作用 C.子弹有惯性 D.子弹的惯性大于受到的阻力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B.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马拉车时,马对车有力的作用,车对马没有力的作用 D.发生力的相互作用时可以没有施力物体,只有受力物体

10.图11-16所列情形中,二力平衡的有( )

11.水平飞行的飞机在目标的正上方空投一个木箱(如图11-17),则木箱落地时的位置( )

A.在目标处 B.在目标的前方 C.在目标的后方 D.无法确定

1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在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13.分析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所受的力,属于平衡力的是( )

A.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它对地面的压力 B.汽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它的支持力 C.汽车受到的重力与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D.汽车受到的牵引力与它受到的阻力

14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静止在桌面上的杯子,不受力的作用

B.用力将气球压扁,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手推门,手距离门轴近时比距离门轴远时省力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

15.小红坐在行驶的客车中,看见前面有一辆卡车同她的距离不变,看见后面有一辆小轿车离她的距离越来越远,而小轿车与路旁的交通标志牌间的距离不变.如果以交通标志牌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如果以卡车为参照物,客车是________的,小轿车是________的.

16.甲物体的速度是乙物体速度的2倍,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甲、乙运动的时间之比为________;若甲、乙两物体运动相同的时间,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________.

17如图11-18所示,用铁锤拔钉子,手握在铁锤柄的末端比握在柄的中部所需的力要小,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________有关.

18.公安部门要求小型客车的驾驶员和前排乘客必须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这主要是为了防止高速行驶的汽车在________时,乘车者由于________而撞伤,使用安全带(或安全气囊)可以起到保护安全的作用.

19.在行驶的火车车厢中,挂在行李架上的小包突然向前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行驶;若小包突然向右摆动,说明火车正在________.

20.列车从静止变为运动,并且速度逐渐增大,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关闭了发动机的汽车还能继续行驶是由于________,但汽车速度逐渐减小,最后会停下来,是由于受到________的作用.

21.作图题(每图2分,共6分)

(1)画出下面各图中力的示意图.

(2)如图11-21所示的跳伞运动员正在匀速下降,如果他受到的重力为800N,请画出他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23.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1)暑假就要到了,北京育才小学的王强同学准备乘火车到住在济南的奶奶家去.他希望路上尽量快一些,还想在车上多看看沿途的风光.这里有一张列车时刻表,请你帮他选择一个合适的车次,并计算一下这次列车从北京到济南的速度.

车次 自北京起 (千米) 0 376 497 653 1463 始发 终到 北京 德州 济南 兖州 上海 2539 北京 17∶11 青岛 6∶53 17∶11 23∶02 07 00∶57 01∶20 青岛 07∶56 K51 北京 22∶20 日照 11∶52 22∶00 02∶32 38 04∶05 16 06∶18 30 日照 12∶30 T13 北京 18∶08 上海 08∶08 18∶08 ↓ 22∶39 47 ↓ 08∶08 T35 北京 13∶30 济南 18∶00 13∶30 ↓ 18∶00 (2)请根据如图11-22所示的情景编写一道计算题.

过程与方法(共18分) 24.(2分)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看法,下列各观点正确的是

( ) A.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可以做出来,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B.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所以不能肯定牛顿第一定律是正确的 C.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可以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进一步科学推理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D.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做不出来,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总有一天可以用实验来验证

25.(4分)你能否用一把量程为30cm的刻度尺,测出一层教学楼的高度?与同学比一比,看谁想的办法更巧妙,然后动手测一测.(要注意安全!)

26.(4分)要测量你跑步时的速度. (1)需要哪些器材?

(2)写出实验步骤,说明要测量的物理量并设计出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运动和力参考答案

知识与技能

1.B 2.C 3.C 4.C 5.D 6.B 7.C 8.A 9.A 10.BD 11.B 12.D 13.BD 14.D 15.运动 静止 静止 运动 16.1∶2 2∶1 17.作用点

18.急刹车 惯性继续向前 19.减速 向左拐弯 20.牵引力 惯性 阻力 21.略 22.(1)“沦”是描述“白日”的运动,以“西河”为参照物;“出”是描述“素月”的运动,以“东岭”为参照物.

(2)走路被绊倒,脚由于受到阻碍先停止运动,而上身由于惯性继续运动,所以向前倒;下雨天摔跟斗,是因为路滑,脚由于受到的摩擦力小,所以会向前滑,而上身不能及时跟上,所以向后倒.

(3)略

(4)撤去球拍后,球就不受球拍的支持力了,球是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而改变运动状态的.

23.(1)选T35次,速度为110.4km/h (2)略. 过程与方法 24.C 25.可以量一磴楼梯的高度,然后数数一层楼有多少磴楼梯,即可算出一层楼的高度.(当然,你完全可以采用其他方法测量,只要有道理就可以)

26.(1)秒表,皮尺.(2)略. 27.(1)单摆的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是否有关 单摆的周期跟摆球的质量无关 (2)单摆的周期跟开始摆动时的高度是否有关单摆的周期跟开始摆动时的高度无关

(3)单摆的周期跟摆线的长度是否有关 单摆的周期跟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越长,周期越大 调节钟摆下端的螺母,就改变了摆线的长度,从而改变摆动的周期,起到调节摆动快慢的作用.如果钟表慢了,也就是摆动的周期偏大了,应将螺母向上调节.

科学探究

28.提示:记录表格可设计“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受到的力”等栏目.进一步的分析可以发现,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则物体会加速;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则物体会减速;如果受到的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物体就会改变运动方向(当然,你还可能发现其他的规律,只要有道理就行).

29.提示:可以模仿教科书P38图11.5-9的实验设计,在验证猜想是否正确时,既要从正面证明,也要从反面加以证明.通过两个力相等时物体平衡,两个力不相等时物体不能够平衡这两个方面来验证.实验的做法、步骤以及表格、图形等均略.

第2篇:小班 运动和力小班测试练习八

一.选择题

1. 下面关于力学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大力士不能凭空把自己举起来,说明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

B.物体在空中自由下落,速度越来越快,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汽车上坡,没有向上的推力或拉力,车会向下运动,说明汽车此时没有惯性 D.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能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 2. 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国旗匀速上升时,下列哪一对力属于平衡力

A.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子对旗的拉力

B.旗对绳子的拉力和绳子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引力 D.旗对绳子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3. 下面的测量工具选择合适的是 ( ) A.测量跳高成绩选择分度值为1dm的刻度尺 B.测量室温选用量程0~100℃的温度计 C.测量百米赛跑成绩用手表

D.测量1000粒稻种的质量选用托盘天平

4. 如图所示,用力打击一摞棋子中最下面的一个时,上面的棋子不会随下面的棋子飞出,这是因为上面的棋子 ( ) A. 不受力的作用 B. 受到惯性作用

C. 具有惯性 D. 受到空气阻力的作用

5. 频闪摄影是研究物体运动时常用的一种实验方法,下图中拍摄(每0.1s拍摄1次)的是小球在不同的运动状态下的照片,其中受到平衡力作用的是 ( )

6. 物理知识渗透于我们的生活,以下警示语中,与惯性知识无关的是 ( ) A. 汽车后窗贴有“保持车距” B. 商场扶梯旁标有“小心碰头”

C. 交通规则写有“行车时系好安全带” D. 公路旁立有“雨天路滑,小心慢行”

7. 2008年5月26日7时50分15秒,美国“凤凰号”火星探测器进入火星大气层向火星北极地区降落,打开降落伞后,“凤凰号”竖直下落的速度在15s内从1450km/h降至400km/h,此过程中,降落伞和探测器受到的火星大气阻力F1和火星引力F2之间的关系是 A. F1>F2 B. F1=F2 C. F1

二.填空题

7.一个实心铝球的质量是81g,它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cm,如果将它放入装有150mL水的量筒中,量筒中的水面将上升到_____________mL33处。(ρ铝=2.7×10kg/m)

8.如图所示,在光滑桌面上铺有薄桌布,桌布上放置盛有水的两个杯子。

3当猛地将桌布从桌面沿水平方向拉走时,桌布上的杯子____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随之运动,这表明杯子____________。

9. 运动会上,跳远运动员为了跳的远一些,都需要助跑一段距离,从物理学角度来看,运动员这样做可使起跳时____________大一些,从而由于人具有____________飞得更远。若离开地面时运动员水平方向的速度是8m/s,在空中运动0.75s,则他的跳远成绩为____________m。

10.如图所示,将一本《英汉字典》放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存在的力有: ①书的重力; ②书对桌面的压力;③桌面对书的支持力;④桌子的重力。其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只填序号即可)

11. 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图中小华的观点是___________的,小明的观点是_________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三.实验、作图与探究

12. 在研究弹簧的伸长与外力关系的实验中,将弹簧水平放置测出其自然长度.然后竖直悬挂让其自然下垂,在其下端竖直向下施加外力F,实验过程是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进行的,用记录的外力F与弹簧的伸长量x作出的F-x图像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该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增加1N,弹簧的伸长增加____________cm。 (2)该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__cm,某同学指甲某处的宽度是__________cm。 14.玩具“不倒翁”被扳倒后会自动立起来,请在甲图中画出水平桌面对“不倒翁”支持力的示意图,在乙图中画出“不倒翁”所受重力示意图。(O为不倒翁的中心) 15. 学校科技活动小组的同学们准备自己动手制作弹簧测力计.他甲

们选了甲、乙两根规格不同的弹簧进行测试,绘制出如图所示的图像,图像中只有OA和OB段是弹性变化。若他们要制作量乙 程较大的弹簧测力计,应选择弹簧__________;若要制作精确程度较高的弹簧测力计,应选择弹簧__________。

四.计算题

16. 长春的冬天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小明想知道屋顶上的雪到底有多重,他查资料得知雪332的密度为0.4×10kg/m, 若屋顶面积为100m,雪的厚度为30cm,则屋顶雪的总重量是多少?(g=10N/kg)

第3篇: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活动,使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2、通过比较区分,进一步加深对“力”的认识。

3、明白“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4、初步学习单元知识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生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

二、提出本节整理课的学习目标

三、师生共同整理本单元知识

(一)重力、弹力、反冲力、摩擦力的认识与比较

1、是什么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的?小车的运动(方向、快慢、距离)与这些力有怎样的关系?

2、回顾实验,小组讨论并完成填空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气球反冲力的方向是。

小车运动的方向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小车运动的距离与橡皮筋缠绕的有关。

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

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

3、分析,各种力的方向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体验摩擦力,比较手在桌上拖动与空气中摩擦力的大小

(二)弹簧测力计的认识与使用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汇总

1、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讨论完成“‘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研究汇总表”

3、学生汇报交流(板书),出示实验图回顾实验结果是如何得出,回顾弹簧秤的读法。

(四)摩擦力的利害分析与实际应用

1、辨析

一、摩擦力对我们是有利的,还是有害的?

(1)有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利用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增大摩擦力?对我们不利的摩擦力我们就要减小它,生活中哪些事例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2、让小车运动起来我们必须给他施加力,没有继续给他推力,它很快就停下来了,这说明使运动的物体停止不动不需要力的作用。(演示)

3、物体的运动与力之间还有哪些关系?(板书)

四、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对“运动和力”单元的整理,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2、有关“力”的故事还有很多,我们以后的学习中还要继续学习,推荐《力的惊险故事》

3、本节课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了整理,在课后大家能回顾我们整理单元知识的过程,自己整理吗。

第4篇:《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考情分析:

运动和力是安徽中考的必考题,每年至少有两道题涉及,每个题型均有涉及,主要在填空题和选择题中考察,分值为2—8分,考察的知识点有:惯性、摩擦力、二力平衡、受力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届学生物理基础相对薄弱,从多次检测情况来看,多数学生始终没有掌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物理的方法,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有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堂上仅停留在听话不捣乱的表象上。因此,本次总复习应以激发兴趣为起点,从基础入手,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三、复习目标:

1、能正确表述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的意义,能用惯性知识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能说明物体的惯性与物体质量间的关系

3、知道二力平衡条件;能在具体问题中判断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状态;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4、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理解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的理论依据(即二力平衡条件),并能对该实验过程和结论等作出正确的说明。

5、能定性说明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间的关系;能结合具体问题说明如何增大有益摩擦或减小有害摩擦。

四、复习重难点:

1、二力平衡条件;能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情况分析;能在具体问题中分析说明哪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哪两个力互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

2、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五、复习过程

(一)、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惯性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我们把这种性质叫做惯性

●惯性是物体固有的一种属性;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的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

●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无关。

3.平衡状态(运动状态不变)和平衡力

4.二力平衡条件

同体、共线、反向、等大的两个力

5.课本实验

6.相互作用力与平衡力的区别

7.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

(二)、摩擦力( f )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条件

3.摩擦力的方向

4.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5.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

6.减小摩擦的方法

(三)、例题讲解

(四)、课堂小结

【《运动和力》复习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2.浮力复习课教学反思

3.运动和力同步练习题

4.运动和力说课稿

5.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设计

6.《20以内的数》复习课教学设计精选

7.燕子的复习课教学设计参考

8.高三仿写句子复习课教学设计

9.《蚂蚁和蝈蝈》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5篇:运动和力复习总结示范教案

第六节 复习和总结

从容说课

通过本章“运动和力”的学习,学生对机械运动、参照物、速度、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力的单位和测量、力的表示、力的作用效果、物体的惯性、二力的平衡等一些基本的知识已有所了解.本节课的任务就是要学生系统地回顾和总结本章知识的内容,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并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归纳、总结、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将科学知识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能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选择参照物.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并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会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知道测量的误差,区分误差和错误. 4.知道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力的三要素并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5.会应用惯性定律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力的概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归纳总结,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系统复习本章知识.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投影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网络(板书)

二、典型例题

例1: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汽车拉拖车时,汽车总是施力物体,而拖车总是受力物体 B.脚踢球时,脚先对球施力使球飞出,然后球对脚施力使脚疼痛 C.物体之间只有直接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分析: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主要看以哪个物体为研究对象而言,因此A错.力的作用具有相互性与同时性,在踢球的同时脚就会疼痛,不会等球飞出去之后才痛,故B错.物体之间不接触时也会发生力的作用,如磁场的作用,所以C错.故应选D.

答案:D 例2:在当今世界,地面上奔跑速度最快的是猎豹,它的速度可达40 m/s;在水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鱼,它的速度可达108 km/h;在空中飞行的鸟中最快的是褐海燕,它1 min内能飞行5 km,如果有可能让这三种动物在一起比赛,冠军是_______,亚军______.

分析:这是比较速度大小的类型题.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把它们都换算成统一的单位,就可以比较了.

猎豹的速度v1=40m/s,旗鱼的速度v2=108 km/h=30 m/s;褐海燕的速度v3=5 km/min=83.3 m/s.v3>v1>v2.

答案:褐海燕 猎豹

例3:手提水桶时,会感到手也受水桶向下的拉力,可见,不但______对____施加了力,同时______对_____也施加了力.

分析:水桶被提起时,水桶位置发生了变化,水桶是受力物体,施力物体是人.与此同时,手也受到了向下的拉力,此力是由水桶施加的,也就是人在施力的同时.也受到了力.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答案:人(手) 桶 桶 人(手) 例4:有同学说:“物体沿直线运动,每分钟通过的路程都是100 m,则必为匀速直线运动.”这句话对吗? 分析:“快慢不变,经过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何为“快慢不变”呢?也就是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这里可以把时间分割为1小时、1分钟、1秒钟等.每个1小时、1分钟、1秒钟都是相等的时间,甚至每个十分之一秒、百分之一秒等等都是“相等的时间”.物体如果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这个“相等的时间”显然不是指某一种特定分割法的“相等的时间”,而是指任何一种分隔方式的“相等的时间”,也就是说,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不仅每小时、每分钟通过的路程要相等,而且每秒钟、每十分之一秒钟等通过的路程都必须相等.

所以,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100 m,那么这个物体有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而并非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因为它虽然每分钟经过的路程都相等,但不见得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也相等.

可见,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速直线运动,不能只看某一种分隔法的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而且要看是否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例5:王师傅用一把刻度尺测量一木板的长度所测量结果是3.568m那么,这块木板的长度的准确值是多少?估计值是多少?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是多少?测量的结果精确到多少? 分析:此类问题应根据测量结果,运用逆向思维来分析.根据测量记录的要求,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是估读的,3.568m的最后一位是0.008m,即0.8cm,所以估计值是0.8cm.而估计值以前的数值均为准确值,所以3.56 m即356 cm为准确值.从右起倒数第二位数字所在单位就是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故这把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 cm.由于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因此,这个测量结果精确到1 cm 答案:356 cm 0.8 cm 1 cm 1 cm 例6:工人用铲子向炉膛内送煤,铲子并不进入炉膛,而煤却能飞进炉膛,这是为什么? 分析:先确定以煤为研究对象.然后分析煤原来的运动状态,接着分析送煤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由于惯性,煤离开铲子后要保持原来的状态而飞进炉膛.

答案:工人用铲子向炉膛送煤时,铲子和煤都向前运动,当它们到达膛口前时,铲子停止了运动,而铲子上的煤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向前运动的状态,而离开铲子飞进炉膛.

例7:在一次工程爆破中,用了一条96 cm长的导火索来使装在钻孔里的炸药爆炸,导火索燃烧的速度是0.8cm/s,点火者点着导火索以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点500 m的安全地区? 分析: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的多种方法求解.导火索的燃烧和点火者的跑动具有等时性.此题有多种解法.一题多解有利于同学们思维能力的提高.

已知:v1=0.8 cm/s v2=5 m/s s1=96 cm s2=500 m 解法一:比较运动时间(求t1=? t2=?) 由v=s/t得t1=s1/v1=96 cm/O.8 cm/s=120s t2=s2/v2=500 m/5 mis=100 s 因为t1>t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二:比较需要导火索长度和实际导火索的长度(求s1′) 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s1′=v1t1′=0.8 cm/s×100 s=80 cm.

因为s1′

解决三:比较导火索燃烧过程中人跑过的路程与爆炸点到安全区的距离(求s2′) 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s2′=v2t2′=5 m/s′120 s=600 m 因为s2′>s2 所以人能跑到安全区.

解法四:比较刚好能保证人能跑到安全区的导火索燃烧速度与实际燃烧速度(求v1′) 由v=s/t得t1′=t2=s2/v2=500 m/5 m/s=100 s v1′=s1/t1′=96 cm/100 s=0.96 cm/s 因为v1′>v1 所以人能跑到完全区.

解法五:比较保证爆炸时人刚到安全区所需的速度与人实际跑开的速度(求v2′) 由v=s/t得t2′=t1=S1/V1=96 cm/0.8 cm/s=120 s V2′=S2/t2′=500 m/120 s=4.17 m/s 因为v2′

例8:步行人的速度为v1=5 km/h,骑车人的速度为v2=15 km/h,若步行人先出发30 min,骑车人由同一出发点需经过多长时间才能追上步行人?这时距出发地多远? 分析:这是两个物体参加的、运动时间不同的运动,可将这两个运动转化为运动路程或运动的时间相同来分析.

已知:v1=5 km/h v2=15 km/h Δt=30 min=0.5 h 求:t s 解法一:两个物体运动的路程相等 s1=s2 v1(t+Δt)=v2t t=v1t5km/h0.5h==0.25h v1v2(155)km/h s=s2=v2t=15 km/h×0.25 h=3.75 km.

解法二:两个物体运动的时间相等

t1=t2

sv1tss4ss 所以 v1v2v1v2 s=v1v2t15km/h0.5h==3.75km v2v1(155)km/h t=s/v2=3.75 km/15 km/h=0.25 h.

第6篇:高中物理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

南通仁德教育朱老师总结了高中知识点:运动和力公式总结,仅供同学们参考;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册P67〕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或者是匀速转动。

上一篇:用心去爱用心去感受下一篇:税务局长先进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