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热运动习题答案

2024-07-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分子热运动习题答案(共8篇)

分子热运动习题答案 篇1

一、选择题 1.2013年5月31日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主题是“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每年因直接或者间接吸烟患癌导致近600万人失去生命,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由于()

A.烟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B.烟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C.烟分子间有空隙 D.烟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2014年全国各地又发生雾霾天气,也引发了大众对PM2.5的关注。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悬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下列对于PM2.5的认识合理的是()

A.PM2.5的运动属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PM2.5的直径介于分子和原子之间 C.PM2.5悬浮在空气中时不受重力作用 D.实施绿化工程,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

3.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分子.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注射器内的水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B.现象:空气中沙尘飞舞 推测: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现象:钢棒很难压缩 推测:分子之间没有间隙

D.现象: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 推测:分子之间存在引力作用

4.把萝卜腌成咸菜通常需要几天,而把萝卜炒熟,使之具有相同的咸味,仅需几分钟。造成这种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萝卜分子间存在空隙,易扩散

B.盐分子与萝卜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C.炒菜时萝卜是运动的,盐分子更容易进入萝卜中

D.炒菜时温度高,分子热运动更激烈

5.以下是课本上四个图,相应的操作能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的是()

6.端午节小明给奶奶剥粽子时闻到粽子的香味,这个现象说明()A.分子间存在作用力

B.分子间有空隙 C.分子由原子组成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7.关于分子动理论及有关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

B.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C.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8.如图,对下面四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试卷第1页,总3页

A.图甲往两杯底注入等量的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扩散的快慢相同 B.图乙是液体扩散,实验过程中只有硫酸铜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C.图丙抽去玻璃板后,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不会进入上面的瓶子 D.图丁两根铅棒压紧后,下面挂重物都拉不开,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9.对下列常见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物体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热传递使锯条的内能发生了改变 D.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0.一滴红墨水在清水中一段时间后,整杯水变红了则正确的是()A.0℃的水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B.这叫扩散只发生在液体气中

C.这叫扩散,它说明分子在永不停地运动 D.温度越低扩散进行得越快。

二、填空题

11.冬天,食堂师傅把“明智”牛奶放进热水中浸泡,等牛奶变暖后再让学生饮用.浸泡时牛奶从热水里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内能(选填“增加”或“减少”);打开奶杯盖,立即闻到浓浓的香味,这是 现象.为了取暖许多同学喜欢双手快速互搓,这和热机的 冲程能量转化原理相同.

12.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______。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______。个大粒圆的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____________。

13.美国一家工厂要制造一中特殊用途的钢铝双层罐,即在钢罐内表面上要压接一层厚为0.25mm的铝片,焊接专家、锻压专家都束手无策,后来“圣地亚”实验室的科学家解决了难题。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做成钢罐内模形状放入钢罐内,然后向罐内注满水并插入冷却管,封闭罐口启动制冷设备使水结冰。最终的结果是铝片被巨大的压力压在钢罐的内壁上,并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这个巨大压力是由于_______________而产生的;铝片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匙糖加入水中,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会_______,直接说明_______ _____,间接说明。15.我省已开展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________的颗粒物,它在空气中做无规则运动,被人吸入后会进入血液对人体形成危害。室外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矿物燃料燃烧的排放,室内空气中的PM2.5主要来自吸烟产生的烟雾。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16.如图所示是观察气体扩散现象的实验装置,撤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变均匀,这种现象表明。(1分)

试卷第2页,总3页

17.小明闻到烟味,对爸爸说:“你一吸烟,我和妈妈都跟着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

18.街口有一个烤臭豆腐的小摊,路人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属于_______现象。臭豆腐经烧烤后,温度升高,分子无规则运动_________。物理学中,将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

19.在每年“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旅游季节,游客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芳香。这是一种__________现象,说明花粉分子在 ;将一杯水倒掉后,无论怎么倒,总会有少量水残留在杯壁上,是因为分子间存在(选填“引力”或“斥力”)。

三、探究实验题

20.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的状况.这就是著名的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中花粉颗粒的运动是 运动. A.分子

B.原子

C.物体

(2)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但正如布朗运动一样,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直接感知的现象,经过合理的推测来认识.下列推测既合理又符合事实的是()

A.现象:压缩密闭在注射器内的空气,感觉越推越吃力;推测:分子之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B.现象:磁铁吸住了很多铁屑;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

C.现象:等体积水和酒精混合,总体积变小;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

D.现象:将墨水滴入水中,可以看到墨水在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等一会儿整杯水变黑了;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

(3)小明将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在加热过程中发现花粉颗粒的运动加剧并上下翻滚,于是小明推理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你认为小明得出的结论(选填“可靠”或“不可靠”),原因是 .(4)①从微观上看,蒸发就是由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带来的.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在任何时刻总有一些分子具有比平均动能还大的动能.这些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选填“引力”或“斥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变成这种液体的气态形式,飞出去的分子在和其他分子碰撞后,有可能再回到液面上或进入液体内部.如果同时间内飞出的分子数多于飞回的分子数,液体就在蒸发.这就是蒸发现象.如果飞出去的分子数等于飞回来的分子数,则达到一种动态平衡.

②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选填“干燥”或“潮湿”).

③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推断,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 蒸发(选填“继续”或 “不再”),原因是 .

试卷第3页,总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是: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由于一切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公共场合吸烟的时候,烟气会扩散到空气中,被在场的其它人吸收。故造成他人吸二手烟是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造成的。故选D 考点: 分子的运动 2.D 【解析】

-6试题分析: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2.5微米相当于2.5×10

-10米,分子直径大约为10米,所以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并不是单个分子,远大于分子直径。颗粒物悬浮在空中,并不是分子运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悬浮颗粒物体也受到重力。实施绿化工程,可以减少地面的灰尘被风吹起,同时也可以吸附灰尘,可以有效地防治PM2.5污染。考点:物理与生活 3.A 【解析】

试题分析:压缩固体和液体很难,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A对C错;空气中的一粒沙尘不是一个分子,它是由无数个分子组成的,所以沙尘的运动不代表单个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错;磁铁吸引铁屑,是由于磁铁周围存在磁场,D错。考点:分子动理论 4.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萝卜变咸了说明发生了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炒菜时,温度升高,盐分子的动能增大,分子热运动就加快了,萝卜咸得越快。故选D. 考点:扩散现象;分子热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5.A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物体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运动越剧烈.

A、冷、热水中各滴入一滴红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的快,说明分子运动速度与温度有关;

B、金属汤勺放入热汤中会变热,说明金属是热的良导体;

C、迅速下压空气压缩引火仪,棉花会着火,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D、按动电火花的按钮,酒精蒸气遇到明火就会燃烧,酒精燃烧的过程就是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 故选A.

考点:分子的运动

6.D 【解析】

试题分析:闻到粽子的香味是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答案第1页,总4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考点:分子热运动 7.A D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包括三点: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比冷水中快,说明热水比冷水的分子运动剧烈;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故选AD正确。

考点:分子动理论、扩散 8.D 【解析】

试题分析:A图,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得快,因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B图说明硫酸铜分子和水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C图二氧化氮分子也在无规则运动,会进入上面的瓶子;D图说明分子间有引力。考点:分子动理论 9.B 【解析】

试题分析: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由于分子的热运动改变了分子的间距,导致体积发生了变化,选项A说法错误;花香四溢,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是扩散现象,选项B说法正确;锯木头时锯条会发热,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使锯条的内能发生了改变,选项C说法错误;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水往低处流,是因为受重力的作用,选项D说法错误。故选B。考点:分子的运动、内能改变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扩散是指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气体、液体、固体之间都可以发生扩散,扩散现象产生的实质是分子的热运动.A、墨水在0℃的水中照样要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只是比在常温的水中慢一些而已,所以不合题意;B、扩散在气体、液体、固体间都可以进行,所以不合题意;C、扩散是由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产生的,所以符合题意;D、分子无规则的运动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快,温度越低,扩散会越慢,所以不合题意. 故选C.

考点: 扩散现象

11.增加 扩散 压缩 【解析】

试题分析: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牛奶从热水里吸热,内能增大,温度升高。闻到牛奶的味道,是因为牛奶分子在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一部分运动到空气中,人能闻到,这是一种扩散现象。做功是另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当搓手时,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在热机中压缩冲程是把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考点:物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12.引力;间隙;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动理论的知识有: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答案第2页,总4页

(2)封闭在注射器筒内的空气很容易被压缩,这实验说明分子间有间隙;(3)爆米花芳香扑鼻,该现象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考点:分子动理论的知识

13.水凝固成冰体积变大、分子间有引力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水结冰时密度减小,在质量不变的情况下,体积变大,产生巨大压力,使铝膜与钢罐牢牢的压在一起,铝片与钢罐内壁牢牢地粘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考点:体积与密度的关系、分子动理论

14.引力、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变小、分子间有间隔、分子间有斥力 【解析】 试题分析:两滴水银能够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是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的缘故.把糖加入到水中后,糖分子就会在水中发生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酒精和水混合后,由于酒精分子和水分子之间有间隔,才会导致混合合总体积变小,分子间有间隔间接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正是引力的存在,分子间才有间隔。考点: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15.微米;不属于 【解析】

试题分析: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因为每个颗粒包含无数个分子,它在空气中的运动不是单个分子的运动,所以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考点:分子热运动

16.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掌握分子动理论内容即可正确解题.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扩散说明了不同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抽掉两瓶中间的玻璃板后,两种气体逐渐混合变均匀,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故答案为: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考点:分子动理论内容

17.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小明的爸爸吸烟时,由于烟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在空气中进行扩散,所以小明和妈妈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考点:分子的热运动

18. 扩散 加剧 热运动 【解析】 试题分析:路人远远就能闻到臭豆腐的味道,这是因为臭豆腐的分子在不停得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运动属于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分子运动也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的越剧烈。考点:分子的运动现象。

19.扩散 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引力 【解析】

试题分析: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有三点: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在永不信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扩散现象是分子不停做无规则运动的证明,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水分子与杯子分子间存在引力,所以水不能倒干净。

答案第3页,总4页 本卷由【在线组卷网】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考点:分子动理论 20.(1)C(2)CD(3)不可靠、原因是加热过程中主要是由于水的对流加快了花粉的运动(4)① 引力 ② 干燥③ 继续、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水面出来的水分子变多,多于回到水中的水分子 【解析】 试题分析:(1)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是物体在运动,因为分子太小,用肉眼根本无法看到.

(2)A、注射器内的空气越推越吃力,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斥力,但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没有引力.推测: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没有引力,是错误的;

B、磁铁上吸住了很多铁屑,是磁铁具有磁性的表现,不属于分子间的引力作用.推测:分子间有引力作用,是错误的;

C、由于分子间有间隙,所以酒精和水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推测:分子之间有空隙,是正确的;

D、墨水放入水中,可以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等一会儿整杯水变黑了,是墨水扩散到水中了.推测: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是正确的.

(3)水被加热过程中,发生对流,密度减小向上运动,推动花粉颗粒一起运动,所以从花粉运动剧烈不能得出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的结论.故结论是不可靠的.

(4)①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和相互碰撞,部分动能大的分子,如处于液面附近,其动能大于飞出时克服液体内分子间的引力所需的功时,这些分子就能脱离液面而向外飞出; ②空气越干燥,液体蒸发越快,所以暴露在空气中的水蒸发越快,表明空气越干燥;

③当蒸发已经达到动态平衡后,继续提高水温,那么水将继续蒸发,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从水面出来的水分子变多,多于回到水中的水分子. 考点:扩散现象;分子运动;布朗运动。

点评:分子的运动可通过花粉小颗粒的运动反映出来,这是一种转换的思想.其它问题按照分子动理论进行分析.

分子热运动 篇2

撰写:吴文娥 2011-2-15 学习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2.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3.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4.通过观察演示实验体会可以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激发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自己乐于探索微观世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前预习学案

【温故知新】

1.物质是由________组成的,其大小通常以______________为单位来量度。

2.固态物质中,分子的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___________。

3.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_________,并以高速向四面八方____________。

【自主预习】

请同学们根据学习目标,仔细阅读课本完成以下内容。

1、为什么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了?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课本图16.1—2的气体扩散实验中,为什么让密度大的二氧化碳放在密度较小的空气下面,倒过来行吗?这里面有什么科学道理?

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课本图16.1—3的液体扩散实验中,经过30日后硫酸铜溶液与清水的界面逐渐模糊不清了。此

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紧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在放置了5年后会互相渗入 很深。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

5.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6.你认为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是什么?你能举出一例支持你的结论吗?

7、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

起保持一定的体积呢?

8、图16.1-5能说明什么?

9、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有间隙,为什么压缩固体和液体很困难呢?

10、结合P126图16.1-6理解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存在形式

【自学检测】

(练与测61页1-3)

课内探究学案

一、自主学习,交流预习情况

(组内交流课前预习中的问题,小组长蒋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汇总)

二、合作探究:

【实验1】<第一次实验>出示事先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广口瓶。说明瓶内红棕色的气体是二氧化氮。再出示一只空的广口瓶,其实瓶内装满了空气。将装有二氧化氮的瓶子向空瓶倾倒,这时看到红棕色气体流入空瓶,沉到瓶底

<第二次实验>另取一只“空”瓶,按课本图16.1--2所示,将其倒扣在装有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温馨提示:装有密度较大的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在下,装有空气的瓶子在上,抽掉玻璃隔板,二氧化氮气体不会流进空气瓶内。)

1、过了一会以后,第二次实验中你看到的现象是什么?。

2、既然二氧化氮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为什么在第二次实验中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会上升到上方的空气中,而使空气的颜色发生了改变?

3原来颜色较深的二氧化氮气体为什么颜色变浅了?。

4.这实验能说明什么问题?

【实验2】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热水中,稍等一会儿整杯水颜色变成均匀的淡红色。

【实验3】:在分别盛有等量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滴入一滴墨水,比较两杯中墨水的扩散现象

事例1:热水杯中加糖,整杯水很快变甜。

事例2:炒菜比腌菜咸的快。

1.请再举两个类似实例:、。

2.这些事例说明影响分子运动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结合图16.1—4扩散现象产生的示意图,你还能对分子的运动做出那些推测?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4】教师按图16.1-6自制一个教具,建立物理模型,运用类比法,让学生了解分子之间什么

时候表现为引力,什么时候表现为斥力。

1、分子之间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是同时存在的。那么,何时表现为引力,何时又表现为斥力呢?

2、“破镜难圆”说明:当相邻分子间相距很远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将变得____________,可以

______________了。

三、全班交流,精讲点拨

(交流、讨论实验探究中的结论。试验当中还发现哪些问题?相机点拨,深化理解)

四、课堂小结,反思整合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篇3

1.一滴红墨水滴在一杯清水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都变红了,这是 现象,表明液体的分子在。

2.将10ml的水与10ml的酒精相混合,混合后水和酒精的总体积小于20ml,这表明()

A.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B.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C.分子之间有空隙 D.分子是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 3.下列现象中,能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的是()

A.烟雾弥漫 B.雪花飞舞 C.香气扑鼻 D.尘土飞扬 4.一根钢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长,其原因是()

A.分子太多 B.分子间没有空隙 C.分子间有引力和斥力 D.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5.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在一起,原因是()

A.两块玻璃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 C.玻璃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6.(09绵阳)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运动快慢跟温度有关的是()A.打开一盒香皂,很快就会闻到香味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天更容易干 D.两块用水刚洗干净的平玻璃板叠在一起不易分开 7.(09泰安)我们在实验室用酒精进行实验时,整个实验室很快就闻到了刺鼻的酒精气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以下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只发生在气体、液体之间 B.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息地运动 C.温度越高时扩散现象越剧烈 D.扩散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8.(2010江苏镇江)“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人在远处就能闻到淡淡梅花香味的原因是()

A.分子间有引力 B.分子间有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很小

9.(2010江苏常州)机场安检过程中,防暴犬功不可没.即使隔着多层包装,防暴犬也能嗅出炸药的气味,这说明组成炸药的分子()

A.一直处于静止状态 B.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中 C.相互之间存在排斥力 D.相互之间存在吸引力 10.(2010年湖南湘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雪花飞舞,说明分子在运动 B.花香扑鼻,说明分子在运动

C.破镜难圆,说明了分子间没有作用力 D.一潭死水,说明了水分子是静止的

二、内能

1.冬天,双手反复摩擦,手会感到暖和;用嘴对着双手“呵气”,手也会感到暖和。前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后者是利用 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

2.下列现象中,利用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填序号)(1)冬天,人们用两只手掌相互摩擦取暖(2)在古代,人类钻木取火(3)冬天,人们往手心中呵气取暖(4)把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中,冷水变热(5)晒太阳时感到很热(6)用锤子反复打击一些铁片,它的温度升高

1(7)多次弯折一根铁丝,弯折处会发烫

3.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烧开的水有内能

B.在草地上滚动的足球有内能

C.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会增大 D.水结冰时温度不变,所以内能不变

4.下列事例中,属于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秧田中的水被晒热 C.磨刀时刀刃发热

B.将牛奶放进冰箱冷冻制棒 D.热开水变凉

5.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的物体没有内能

B.内能和其他形式的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 D.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 C.物体间的内能可以转移

6.如图15-3所示,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有一小团蘸了乙醚的棉花,把活塞迅速压下去,棉花燃烧起来了,在这个过程中,是通过_______方式使空气内能,温度升高,达到棉花的燃点使棉花燃烧。

7.一把勺子的温度升高了()A.它一定吸收了热量 C.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B.一定和其他物体发生了热传递 D.它的内能一定增加

图15-3 8.下列事例中物体内能减少的是()A.金属汤勺放进热汤中后会变得烫手 B.放入电冰箱中的食物温度降低

C.一块0℃的冰全部熔化成0℃的水 D神舟五号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后表面升温 9.下列事例中,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B.冬天室内使用暖气取暖 C.用锯锯木板,锯条发热 D.盆中的热水温度逐渐降低

10.2003年10月15日,“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震天的轰鸣声中腾空而起,飞向太空。完成任务后于次日凌晨准确降落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地区。返回舱进入大气层一段时间后,由于受空气阻力做匀速运动。返回舱匀速下降过程中()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增加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内能不变

初中物理分子热运动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2.能识别扩散现象,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进行解释。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二)能力目标

通过实验和类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由直接感知的现象推测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的能力。

(三)情感体验目标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知的事实。

二、教学重点

扩散现象和分子间的作用力是重点。

三、教学难点

理解扩散现象是难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内容为新授课。实验较多,采用以直观为主的综合启发式教学,初步渗透探究式学习方法。

五、教具准备

装有NO2气体的瓶子、玻璃板、空瓶子、量筒、硫酸铜溶液、两个

铅柱、烧杯、墨水、热水。

六、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瓶,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

(二)进行新课

1.整体感知

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很小,人的肉眼根本无法看见,在一个微小的灰尘中,都有大量的分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而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教学互动 互动1:分子运动。

明确

学生回答为什么打开香水瓶能闻到香味后,教师小结:是一些带有香味的分子,从香水瓶中挥发出来,进入空气中,向各个方向散布开来,当它们到达你的鼻子里,你就会闻到香味,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扩散。

互动2:气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

教师实验:在装有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的瓶子上面,倒扣一个空瓶子,使瓶口相对,把玻璃板抽掉,学生认真观察几分钟后发现,上面瓶子和下面瓶子里的颜色是一样的,说明了气体的扩散现象。使学生

通过推理感知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互动3:液体的扩散现象及固体的扩散现象。

明确

学生观察CuSO4溶液的扩散现象以及阅读书上材料,了解到气体、固体和液体都存在扩散现象。

互动4: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明确

通过演示向凉水和热水中分别滴墨水的实验,学生讨论后得出: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互动5:由学生组织对分子的运动进行推测。

明确

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既然分子在运动,那么固体和液体为什么不会飞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保持一定的体积?

互动6:分子间存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明确

教师由演示实验:两个铅柱接在一起,下面甚至可以吊一个物体也不能把它们拉开。说明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又由固体或液体难以压缩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教师通过类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存在的,只是当分子间距离较小时,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

3.课堂练习

(1)两滴水银靠近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银,这一事实说明分子间存在着

引力。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一匙糖放入水中后能使整杯水变甜,说明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

分子间有间隙。

(2)棉线一拉就断,而铜丝却不容易拉断,这是因为(C)A.棉线的分子间没有引力,而铜丝的分子间有引力 B.棉线的分子间有斥力,而铜丝分子间的斥力为零

C.棉线、铜丝的分子间都有引力,只是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棉线分子间的引力大

D.棉线分子间的斥力比引力大,而铜丝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大(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D)A.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快 B.温度越高,扩散现象越明显

C.扩散现象在高温条件下和低温条件下都能进行 D.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无关

(4)把糊状乳胶涂到平整的木板上后,再把两块木板压紧,它们就牢固地粘合在一起了.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之。

答案:固体分子之间有引力。4.学习小结(1)内容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且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我们又称这种现象为扩散。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当距离稍大时,表现为引力。

(2)方法归纳

本节课运用实验、猜想、类比等学习的方法,我们要从中学会通过直

接感知去认识无法感知的事实。

(三)布置作业

1.试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在长期堆放煤球的墙角,若用小刀从墙上刮去一薄层,可看到里面呈现黑色。

2.自制一个铁丝圈,中间松松地系一根棉线,浸入肥皂水后,有肥皂液薄膜附着,用手指轻轻地碰一下棉线的任意一侧。看棉线将怎样?为什么?

(四)板书设计

分子热运动

分子的热运动教案 篇5

2、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十、教学反思

分子的热运动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重点:知道分子不停地无规则热运动,知道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

教学难点: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的`微观解释

一、扩散运动

1、演示实验

空气与二氧化氮气体间的扩散现象

2、概念:扩散现象

3、扩散现象的微观解释:分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4、计算机演示扩散过程

5、对比实验:红墨水在热水和冷水中的扩散快慢。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6、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扩散现象:如香水味等

二、布朗运动

1、学生观察布朗运动现象

2、微观解释布朗运动:分子撞击不平衡

3、观察布朗运动与温度高低、颗粒大小关系: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显著;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显著.

4、计算机演示布朗运动现象以及产生原理

例:关于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分子的运动

B、布朗运动是指液体分子的运动

C、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

D、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的无规则运动

答案:CD

评析:熟知布朗运动的实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三、热运动

由布朗运动和扩散运动说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分子热运动习题答案 篇7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能源,什么是常规能源,知道常规能源的储量和人类需求的矛盾

2、了解常规能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关系

3、了解哪些是清洁能源,哪些是可再生能源 【教学重点】

1、能源、常规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教学

2、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能源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引入

热力学第二定律告诉我们,很多与热现象有关的物理过程都是不可逆的。涉及内能的能量转化过程具有方向性,这在上一节已经提到过了。在本节,我们讨论这种方向性的现实意义。

一、能源

一段木料燃烧后化为灰烬,能够释放给我们所需要的能量。然而,灰烬却不能立即被合成而成为一段木料。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将灰烬作为肥料施在一颗小树苗上,促成它长成一段未来的木料,以供人类(可能是种树、施肥者的子孙,也可能是别人的子孙)再次燃烧。

在这一人与资源的交互行为中,我们会发现,首先,能量转化的方向性并没有被破坏,也就是说,热力学第二定律仍被得到尊重。其次,这将形成了一个循环,因为只要时间足够,让树苗成长成为木料的数目大于我们燃烧木料的数目,它就不会破坏需求与资源的动态平衡关系。其三,在这个循环中,必须要有第三者参与——如果没有太阳的光合作用,循环就终止了——所以人与资源(树木)之间并不是“今天你给我,明天我还给你”的关系(我们与其说在燃烧树木,还不如说是在利用储存的太阳能)。其四,这种循环还有一种隐忧,那就是:灰烬“成为”树木的速度要远远小于树木变成灰烬的速度,表面的平衡是以内部数量上的不平衡为代价的。

以上的四点中,第三点事实上已经决定了循环“返回”过程的速度(不能由人类操控),第二点和第四点则意味着人类的行为、世界观对“平衡”能否被破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工业化时代到来之前,人们过着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没有电器、没有汽车、没有空调,人类使用大自然的资源只是为了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因此,这种“平衡”没有被破坏。

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这种状况立即显现出危机,循环就要被终止了。于是,人们想到了地底下的资源:煤和石油。他们提供的能量很有用,燃烧的速度和效能和木材相差无几。但是,形成煤和石油的速度比长成树木的速度,就不能同日而语了!可以这样说,人们自从使用煤的第一天起,就没有想到一个可能形成循环的问题,更不用说什么平衡了。所以,煤和石油事实上是一种坐吃山空的资源:我们今天用得越多,我们的子孙将来可以使用的就越少。

在不久的将来,人们用完了所有的煤和石油,会怎么办?这是一个令社会学家睡不安枕的问题。然而,经济学家们却不这样看。经济学教授给学生们讲课,出了这样一个题目:地底下现有石

油储量X吨,近五年的开采量是Y吨/年,请预测石油将在多少年后被开采完?有的学生开始用计算器摁键:X/Y = ? „这样的学生被认为是经济学的盲者。教授的观点是:永远也开采不完。因为,随着石油储量的减少,开采的成本会加大,成本大于销售价格时,市场规律决定了人们在也不会去开采石油了。此时石油存在事实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任它在地底下沉睡多少年也和我们没有关系了。

那么人们会使用什么能源呢?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利润空间将驱使人们去研究一种石油的替代品。因此,能源的危机也就解决了。

是社会学家们悲天悯人,还是经济学家们盲目乐观?这需要我们冷静地去判断。至少,以下的一些事实可以显示,这两派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

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中东地区一直是发达国家关注的焦点,外交、军事莫不围绕着这片从地表上看毫无魅力的区域打转。世界警察(美国)和他的随从们最愿意去管中东的事情:两次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等等„说明能量消耗巨大的富国们对石油的心痛程度。

令以一方面,“替代品”——新能源的研发、形式层出不穷。

1、水能:水作为能量的载体,被太阳能驱动地球上三栖(水、陆、空)循环。地表水的流动时,在落差大、流量大的地区,形成可利用的水能资源。目前世界上水力发电还处于起步阶段。

2、海洋能:由于地球受月球和太阳引力的周期性不均衡,海水发生非气候性的涨潮和落潮现象,形成潮汐。潮汐蕴含着巨大能量,既可以用来推动机械装置,又可以用来发电。

此外,由于海水表层和深层间的存在很大的温差,利用这种温差也可以发电(*因为水的沸点与气压有关,如果建造一个装置,用抽真空的方法使表层的海水在20摄氏度时汽化,并推动汽轮机,再将深层的冷水提上来使蒸汽冷却,如此周而复始,就可以发电了。除这种方法外,还可以用低沸点的流体如丙烷和氨来作为热机的工作介质)。法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温差发电站,发电容量为14,000kW。

3、风能:利用风的机械能发电,风能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能源。据有关专家估算,在全球边界层内的总能量为1.3×1015瓦,一年中约为1.4×1016千瓦时电力的能量,相当于目前全世界 每年所燃烧能量的3000倍。其中1/10为可取用的极限量。

风能的优点是:总能量巨大,利用简单、无污染、可再生。缺点是:能量密度低(当流速同为3米/秒时,风力的能量密度仅为水力的1/1000)、不稳定性大,连续性、可靠性差,时空分布不均匀。

4、生物质能:利用厌氧微生物在密闭条件下分解(废弃)有机物,产生沼气,沼气具有很高的热值,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污染空气,不危害农作物和人畜健康。生成沼气的原料本身就是各种废弃物,生产过程可以减少(有机物)垃圾的数量。

在农村到处可以看到许多生物质的废弃物,如人畜粪便、秸秆、杂草和不能食用的果蔬,等等。将这些废弃物收集起来,经过细菌发酵可以产生沼气,用沼气做燃料和照明,也可以发电。

5、太阳能:太阳能是一种可广泛利用的清洁能源。我们目前的利用方式主要是两种—— 一是将阳光聚焦,将光能转化为热能(传说阿基米德就曾经利用聚光镜反射阳光,烧毁了来犯的敌舰)。在日照充分的地方,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已大量使用太阳灶、干燥器和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水器的构造要简单的多。因为不需要它产生太高的温度。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将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器制成箱式、蛇型管式、直管式、平板式或枕式,通过管道与水源和储水箱相连。太阳能热水器在我国北方比较常见)。

二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再用化学能发电。比较常见的光电池是硅电池(它能将13%-20%的日光能转化为电能)。许多电子计算器和其他小型电子仪器现在已经采用太阳能电池供电,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更是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来提供电力。

但是阳光在达到地面以前要经过大气的反射、散射和吸收,能量损失较大,加上阴天、昼夜变化和雨雪等降水过程的影响,目前地面上利用日光发电受到一定限制。

无论是生物质能、风能,还是水力、温差和潮汐能,归根结底都是太阳能的转化形式。即使矿物燃料,也是通过生物的化石形式保存下来的亿万年以前的太阳能。

6、地热能:用地热采暖、将地热用于农业、水产养殖业、工业生产等,在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从直接利用地热的规模来说,最常用的是地热水淋浴,占总利用量的1/3以上,其次是地热水养殖和种植约占20%,地热采暖约占13%,地热能工业利用约占2%)。

利用地热能,占地很少,无废渣、粉尘污染,用后的弃(尾)水既可综合利用,又可回注到地下储层,达到增加压力、保护储层、保护地热资源的双重目的。*据美国地热资源委员会(GRC)1990年的调查,世界上18个国家有地热发电,总装机容量5827.55兆瓦,装机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国家有美国、菲律宾、墨西哥、意大利、新西兰、日本和印尼。我国的地热资

源也很丰富,但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河北等省区。除以上利用外,从热水中还可提取盐类、有益化学组分和硫磺等。

7、核能:铀在自然界中有三种放射性同位素:U235、U238、U234,在衰变过程中放出热量。在军事上铀主要用来制造核武器和核动力燃料。铀的和平用途十分广泛,其中最主要的是用作核电反应堆的燃料。

由于核电具有发电成本低、对环境污染小和安全等优点,世界各国,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大力发展核电,估计到2000年核电将达到世界总发电量的25%左右。我国已建成秦山、大亚湾核电站,目前还有多处正在筹建。

铀裂变时产生的同位素及其射线,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领域中有广泛的用途。例如,在工业上利用射线实现生产自动控制,无损伤检查等;在农业上利用射线培育良种,防止病虫害等;在医学上用于灭菌消毒,临床诊断及治疗;在地质勘探工作中用来找矿等等。

从种种迹象看来,能源危机的解决也许并不是难事。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人类可以高枕无忧呢?答案是否定的——

二、环境

可以说,自打人类寻找到木材的替代品——煤和石油开始,就已经意识到了“替代”绝不就是“等同”。我们前面说过,木料的灰烬能够作为肥料施在小树下,这样就促进了循环的完整与良性发展,而煤渣并不能做到这一点。也许学过化学的我们会说,煤和石油的衍生物也可以制成肥料,但是,请大家不要忘了,木料的灰烬可以被大自然“照单全收”地降解、燃烧的二氧化碳也是植物(新树苗)呼吸作用的必须,可煤燃烧的废渣、石油的衍生物(塑料等)却不能或很难被降解,他们燃烧的废气(二氧化硫等)是天怨人怒的有害物质(石油燃烧的废气还是城市人们致癌的罪魁祸首)。所以说,垃圾问题、大气问题,共同构成了——环境问题。

在新的能源中,环境问题是不是彻底解决了呢?从前面介绍的1~6种能源中,人们确实充分考虑了这个问题,理论上是不会有环境问题的。但是,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它们都会受自然条件和资源条件的制约(没有风,风车能转吗?太阳能需要面积,你能把热效应管架在别人的房子上去吗?潮汐能需要海岸线的长度,你去侵略别人的海域吗?)。随着人们需求的增长,可以说,这前6能源的供应量必然不能满足要求,所以第7种能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核能(因为它有一个突出的优点,那就是能量巨大)。在发达国家,核能的使用量日益增多„但是,核能的直接或潜藏的环境问题比煤合石油的要严重得多„

人类要在以上问题中寻求一种协调与和谐,在调整需求意识、珍惜资源、科研开发等多个方面都有工作要做。无论今后大家会致力于哪一方面的工作,今天的意识形成都会大有必要。

三、小结

本节我们介绍了能源于环境的问题,通过介绍,希望大家能够了解:

1、能量和能源是两回事;

2、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两回事;

3、人类不能打破与环境的和谐,破坏环境等于摧毁自己的生存家园。

四、作业布置

阅读教材;

《优化设计》P68“同步练习”部分,做在书上。【板书设计】

注意“教学过程”的灰色部分,即是板书计划。【教后感】

纯讲座式的课很难控制速度,第一堂只“说”了23分钟,第二堂加了一点板书,把网页内容机械的复述了一下,差不多35分钟。是太激动了吗?语言的润色和激情的控制看来要动脑筋。

分子热运动习题答案 篇8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2、学科:物理

3、课时:1课时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第十六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学生在学完宏观物体的有关知识后,对微观世界的知识进一步探究学习。本节主要讲述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分子热运动和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是物体具有内能的基础。学好本节知识便于学生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为本章的学习做了知识准备。是对第十一章物质组成的延伸,更是以后学习微观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2)能够识别并能用分子热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3)知道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4)知道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2)从宏观现象推论分子特征,运用想象和类比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用实验激发学生对大千世界的兴趣,使学生了解通过直接感知的现象,可以认识无法直接感受的事实。

(三)、教学重点

分子热运动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教学是本节课的难点.三、学情分析

1、能力储备:九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也具备了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有一定的观察实验和收集信息的能力,有初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有理由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起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但抽象思维能力尚未成熟。

2、知识储备:虽然在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质世界中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微观知识,对物质的组成及分子运动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对力的知识有了一定了解,这些知识都是本节内容学习的认知基础,但对物质的认识还主要停留在客观领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尤其是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这些抽象的内容将成为学生学习本节的难点。由于分子的微观模式较抽象,因此对分子的运动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不十分清楚,对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较难理解。

四、教学方法

整节课运用“讨论〃实验〃探究〃推理〃归纳”五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在进行“分子运动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的探究中运用类比、推理、论证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1分钟)利用百度搜索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诗:

欣赏南宋诗人陆游的《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花香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鼓励学生诠释这首诗所描述的意境),提出两个问题 :

①我们没有靠近花朵就早已闻到了香味,这是为什么?

②诗句中“花香袭人知骤暖”是说若闻到袭人的浓浓花香,就可以判断气温突然变暖,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新课题——分子热运动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新课标“从生活走向物理”的基本理念。

环节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30分钟)课题一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3分钟)

结合前面学过的有关分子知识,自主学习第一自然段,回答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等有关问题,并说明分子能否用肉眼看到。

通过复习前面知识和自主学习,并利用百度搜索图片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网址:http://image.baidu.com),激发兴趣,以旧带新,在复习的同时进入新课程的学习。课题二:扩散现象及现象解释(15分钟)

师用黑色塑料袋包着花露水在学生间边走边倒出少量花露水,让学生猜是什么?用纸包一块香皂让学生猜是什么?拿一瓶醋、酱油分别让学生闻,判断是什么?

因为学生对这些味道比较熟悉,学生较容易判断出来。然后问为什么能闻到香味? 学生进行猜想。(可能组成物质的分子运动的结果)

1、利用百度视频搜索二氧化氮和空气扩散的实验(网址:http://video.baidu.com)启发思考: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大,他是怎么进入上面瓶中的?

2、利用百度视频搜索分子的扩散现象(硫酸铜溶液与水扩散的实验)(网址:http://video.baidu.com)启发思考,为什么硫酸铜溶液与水的分界面逐渐看不清了?

3、利用百度视频搜索分子的扩散现象。(网址:http://video.baidu.com)(金与铅扩散的视频与动画),启发思考,为什么相互渗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推理、归纳得出:组成物质的分子在运动着。

《设计意图》:因为二氧化氮气体有毒,进行演示实验学生难免会有心理负担,采用视频的形式即真实又形象。水与硫酸铜溶液扩散需要几天的时间,二金与铅的扩散需要几年的时间。这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完成的,通过视频和动画进行展示,加强学生对液体和固体发生扩散的理解。这样把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起到了辅助课堂教学的作用,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化解教学难点。

师点拨,生归纳:扩散现象的概念。多媒体播放扩散现象的动画,展示扩散现象发生的过程中两种物质分子是如何进行扩散的?

通过动画帮助学生从直接感知的扩散现象去理解无法直接感知的分子运动。

课题三: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关系(5分钟)

学生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利用桌上的器材,分小组进行试验探究,观察、思考、讨论、归纳: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利用百度视频搜索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网址:http://video.baidu.com)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验探究,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进一步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课题四: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5分钟)

把书中的演示实验改为自由、合作多样的分组探究实验,同时利用百度视频搜索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网址:http://video.baidu.com)让学生观看。

学生通过实验,观看视频,进一步的交流讨论,推理、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环节三:学以致用 巩固提高(11分钟)

针对本节的教学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练习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本节所学知识,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1、小明在卧室里,闻到了妈妈在厨房炒菜的香味儿。这个现象说明了()

A.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着 B.气体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气体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 D.气体分子是非常小的 2.下列运动中,能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A.无数雨滴从空中落下. B.“固体清新剂”能使居室温馨芳香

C.秋风起,漫天灰尘飞扬 D.铁块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3、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打开香水瓶盖后,能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息的运动

B.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C.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铅笔笔芯用了一段时间后会变短,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4、(2007韶关市)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

A.绿树荫浓夏日长 B.楼台倒映入池塘 C.水晶帘动微风起 D.满架蔷薇一院香

5、在工业上,液压机利用了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理(当然还包括其它原理),“液体很难被压缩”反映了液体()

A.分子间存在着斥力 B.分子间存在着引力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间存在着间隙

6、“花气袭人知骤暖,鹊声穿树喜新晴”,这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前一句,从物理学角度可以理解为花分泌的芳香油分子___,说明当时周围的气温___。

7、将下列实验事实与产生的原因对应起来.

A.水与酒精混合体积变小 a.固体分子也在不停地运动 B.固体很难被压缩 b.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 C.细绳不易拉断 c.分子间存在着空隙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 d.分子间存在着引力

本环节即为当堂达标检测,题目的设置要紧扣本节课的重难点且难度不宜太大,重在考查双基。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老师出示答案,学生首先进行自查自纠,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小组内或小组间互助解决。环节四:感悟收获,反思总结(5分钟)

学生整理归纳,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同时提还有哪些疑惑?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更加系统的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答疑解惑,尽可能地当堂课消化所学知识。

六、有效训练; 达标检测、七、布置作业:《动手动脑学物理》1.2

八、板书设计

上一篇:染色体变异教案下一篇:韦应物的唐诗《初发扬子寄元大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