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抒情的散文名

2022-1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写景抒情的散文名篇

例谈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散文的阅读相比较其他文体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由散文的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所决定的,散文的美在于其体现出的审美趣味具有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这会使得教师无法形象化地告知学生应如何理解散文。同时,学生自身审美能力的缺失,导致学生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会产生审美障碍,制约了学生对散文的深度理解。本文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浅谈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教学策略。

一、通过群文对比,提高思维素养

随着语文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提升,一部分阅读教学模式逐渐兴起,群文阅读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群文阅读是以某一个专项议题为内容,选择一组而非一个结构文本进行学习,并在一定时间内以集体建构的方式对议题内容进行多元化理解。而在散文阅读教学环节,教师可以利用群文阅读的模式开展教学,通过以一篇带动多篇的方式,对单篇散文教学的局限性进行突破,使学生对散文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以此有效提升学生散文阅读的效率和品质,并对学生的思维意识进行有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为加深学生对本篇散文的理解,教师可以选用相关描写景色的散文组成群文阅读,使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对散文内容进行理解,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教师可以选择老舍的几篇文章,以及其他作者描写冬天的文章组成群文,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的文章,对本文的内容进行对比性学习,以此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素养。教师可以以群文阅读为依据,为学生设计综合性的阅读问题,开展教学,一个高质量的阅读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意识,而一组高质量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群文内容进行整体性理解。所以,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导入的模式,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使学生的阅读更具针对性。

比如,教师可以选择朱自清的《冬天》,普希金的诗篇《冬天的早晨》《冬天的夜晚》《冬天的道路》,以及老舍的散文《林海》,或者通过老舍的小说体会老舍对景色的描写。教师可以在学生进行阅读之前,提出相关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如此会使学生的阅读更具针对性,提高群文阅读效果。在具体开展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上述群文进行阅读,并让学生分析每篇文章的相同点和差异点,使学生感受不同作者对不同国家冬天的描写。此外,也可以使学生在品读老舍的不同文章中,体会老舍的不同思想,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对不同的语言内容进行分析,可以激发学生的语文情怀,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列出表格,将每篇写景抒情散文的内容进行对比,包括写作年份、文章作者、景色描写内容、使用何种修辞手法,使学生在分析群文内容的基础上,从多元视角分析与阅读单篇课文内容不一样的情感体会,使学生的情感内涵更具丰富性和层次性。在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群文阅读已经成为新的教学常态,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了扩展,也培养了学生的比较式和贯通式思维能力。

二、通过语言运用,激发情感意识

当代教育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曾说过:“很多人对思想情感和文字的关系并不了解,认为将文章中的几个字进行改动,目的不过是让文字读起来顺畅些,实则不然,哪怕动一个字,都会使文章的形式和内容发生较大变化,这是动了文章的思想情感。”语言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沟通的方式,对文字温度的揣摩,就是对作者思想情感进行斟酌的过程,而对语言进行品味的过程实则也是提高读者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因此,这也提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散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保持严谨的作风。

任何一种阅读教学的开展,都需要进入文本,也只有通过语言才能进入文本,以此达到穿越时空与作者进行思想交流的目的。对语言进行品味是有章法可寻的,比如,替换法、删减法、对比法、互渗法都是较为有效的鉴赏方法,教师可以利用上述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散文阅读。

以《济南的冬天》为例。提起冬天人们通常会想到寒风凛冽、北风刺骨,但老舍却在文章中突出了冬日的晴朗和温暖,并将笔下的人、城、水、山与这温暖和晴朗进行关联,进而使读者感受到了一个不一样的冬天。对学生开展语言教学,不仅是对学生的阅读技能进行培养,同时也需要使学生感受到一种人文的熏陶与情感的碰撞。在学生阅读《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老舍笔下的济南的冬天进行体会。正是因为老舍在文章中使用了大量的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才可以让读者感受到济南的冬天如此的动人娇媚。作者将济南比作摇篮里的孩子,为读者构建了一个梦幻的、明媚的、恬静的世界。同时,作者又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空灵水晶图。泉城是济南的别称,而济南也有户户插柳、家家听泉的说法。作者在文章中,也对济南的泉水进行了描述,以冬日的流水对济南冬天的温暖进行表达,这种表达方式虽然只字不提济南冬天的温暖,但却让人处处感受到温暖。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水非但不会冻成冰,反而会冒出腾腾的热气,而这也运用语言凸显了作者对济南泉水的感情,将泉水刻画得有感情、有生命色彩,体现出济南冬天的温暖。此外,作者并没有在这里停止描写,而是开启了一个更有深度的刻画,对另外一个更为宽广的世界进行描写,将水与天进行了统一描写,作者表示蓝汪汪的天与清凌凌的水好似浑然天成,并将其形容为蓝水晶,这也达到了以水至天的总体描写,将济南的冬天进行了全面性概括,也达到了与开篇首段相呼应的效果。

三、通过实践理解,确保传承文化

高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思维高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大部分写景抒情散文都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行了歌颂,并抒发了作者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怀。所以,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写景抒情散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能力,进而达到学生的散文阅读素养得以综合提升的目的。

在《济南的冬天》这篇文章中,老舍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显出对济南冬天的偏爱。老舍在文章中描写道:“对于一个从伦敦刚回国的人来说,能在冬天看到阳光便是一种怪事。” 通过这种对比描写,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有助于促使学生传承传统文化。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以本篇文章为依据,以对文本插图进行编制、对诵读音频进行录制的模式,鼓励学生对有声文集进行归集。也可以在此基础上拓展范围,将更多的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写景抒情散文名篇纳入有声文集中,扩大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然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班级内将自己制作的有声文集进行共享,使所有学生都可以对不同的有声文集风格进行欣赏和学习。也可以使学生在交流和沟通过程中,自身的精神思想得到启迪,对人生和自然可以通过审美眼光进行观照,并充分挖掘写景抒情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及爱国主义思想,以确保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

四、通過多元艺术,培养审美意蕴

宋代理学家朱熹说过;“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目前的语文教学略显急功近利,教师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技巧方面,但却忽视了阅读本身,这在语文教学中属于一种本末倒置。诚然,阅读会占用较多的课堂时间,并且效果也没有学习语文技巧来得明显。但阅读的效果在于其长效性,通过阅读可以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对散文进行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的理解,并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高语文审美能力。

此外,教师也应认清,通过对写景抒情散文的阅读,不仅使学生理解了文章本身,更重要的是,阅读教学也可以提高学生对美的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学习散文的过程在于对文学作品的情感之美、形象之美、语言之美进行体会。同时,在板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设计艺术性较强的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趣,使学生感受板书的魅力,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艺术美。此外,还可以通过阅读散文,对不同年代、不同风格的散文进行学习,以此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品位和审美情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散文后,以文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学生的知识内化能力。

《济南的冬天》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充满了诗情画意,老舍也在文章中表达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也只有在深度喜欢一个城市的情况,才可以更加充分地表现出这个城市的美。教师可以利用文本教学,使学生通过文字对济南的冬天进行深度的欣赏,也可以使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提炼文章的意象,也可以将每一段内容以画面的形式进行呈现,然后对文章内容进行重新整合,从不同角度对文章进行理解,并将自己整合后的文章进行朗读,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极大激发,使学生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对文章的画面美、语言美、句式美有更深刻的体会。

总而言之,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初中散文阅读教学面临着一定的挑战,教师应明白,提高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转变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对多元化审美内容的散文进行阅读的空间。此外,也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和探索,以期在整体层面提高学生的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能力。

[作者通联:甘肃张掖市肃南裕固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作者:贺彩虹

第2篇:高中写景抒情散文单元教学策略探究

摘 要:写景抒情的散文阅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写景抒情散文一般不采用直白的情感表达方式,而是通过借景抒情和咏物抒情的写作方法婉转表达思想情感,因此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本文将结合实际教学经验阐述高中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方法,以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提高写作能力。

关键词: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教学策略

写景抒情散文是高中语文学科必不可少的组成,散文具有文辞优美、描写深刻、情感细腻和富有人生哲理的特点,特别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散文是经过千挑万选挑选出来的,其取材贴近生活,通过刻画鲜明的人物形象向学生展示了人生百态。高中生不同于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积累,能够有独立阅读并与作品产生共鸣的能力,学会阅读经典散文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和阅读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解读教材散文是基础

散文的阅读能力培养是以对教材散文的解读为基础的,教材对于学生起着引导和辅助的作用,学生只有通过学习教材的经典散文才能进行自主阅读并归纳延伸散文的课外阅读,在解读教材的教学环节中需要教师精心备课,根据高中生的知识水平和情感发展等的差异,启发学生对散文多方面的认识。

例如,在赏析写景抒情散文《荷塘月色》中,首先我向学生介绍了文章写作背景,再向学生解读文本的情景交融写法。《荷塘月色》中作者通过对“塘上月色”的细腻描写,如文中写道“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和“路是幽僻的,寂寞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等,委婉含蓄的抒发了作者想超脱现实、渴望自由又被所处环境的束缚的复杂心情。《荷塘月色》是写景抒情的经典散文,其艺术成分就是多方面的,在文章句段的构思和描写上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在寫景的描写上贴近自然而又不失诗情画意,以夜色为背景,由远及近、从里向外描绘了月光下荷塘的无限风光,浓淡相宜的挖掘描绘了大自然的诗情画意,这种情景交融的写法表达了作者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增添了作品情趣。

二、借助多媒体渲染氛围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普及,高中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很多改进并取得一定成就,如情境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体现了其教学效果。情境教学即通过角色扮演或音乐、图片和视频创设有关教材课文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融入教学过程的教学方法。在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可以运用多媒体展示有关散文描写景色的图片,或者通过结合音乐朗诵写景的经典片段,让学生通过调动自身的听觉和视觉器官进入散文描写的情境中。多媒体教学的优点是综合性很高,能够跨时空对各种素材进行整合展示,使得原本枯燥无聊的语文课堂渐渐变得生动有趣起来。

例如,在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散文学习中,在开始讲课前,我首先向学生展示了一组北京秋天的图片,有古代对秋色的水彩画和水墨画,有近代对北京秋天景色拍摄的老照片,有现代数码相机逼真拍摄的北京秋天的景色,通过这些图片展示让学生体会大自然的壮美,和感受北京秋色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并营造伤感的氛围让学生进入散文描写的情境中。在讲课过程中有一些描写景色的经典片段,这时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结合音乐的朗读活动,通过结合旋律柔和略带伤感的轻音乐和钢琴曲来朗读课文,通过音乐营造氛围让学生感受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的喜爱和向往,并感受到散文中透出的一丝丝感伤微凉的情绪。

三、归纳延伸

在高中散文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局限于教材散文的解读教学,在阅读教学中还要指导学生对散文学习进行归纳并总结出有效的阅读方法,并引导学生延伸阅读经典课外散文。在学习完教材的写景抒情散文后,教师可以针对散文的写景抒情特征引导学生在把握文章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根据写景抒情特征进行延伸教学并灵活运用解读的阅读技巧。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师应紧跟改革的步伐,积极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精心备课、总结经验并勇于创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写景抒情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总结归纳和延伸阅读中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如在写景抒情散文单元的教学结束后,我通过整理对比自己曾经读过的散文,给学生延伸阅读经典散文:吕锦华的《总想为你唱支歌》,这篇散文也是写景抒情的散文。《总想为你唱支歌》描写了环境恶劣的戈壁滩,夕阳下的左公柳是那么的悲凉孤寂,已经枯死的胡杨林透出生命的顽强又脆弱,作者通过写景刻画人物形象和赞扬在沙海中的西北人民的坚强不屈、勇于面对命运的精神。让学生结合前面所学知识,分写拓展阅读文本,并写一篇读后感。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实现所学知识的应用与迁移,又能加强学生阅读积累,可谓一举两得。

四、结语

高中语文教材的当代散文都具有情感真挚、以小见大和语言优美的特点,在写景抒情散文的教学中鼓励学生通过积极阅读优美散文去陶冶情操和洗涤心灵。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教学不但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感情,更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和对散文价值的感悟鉴赏,真正发挥阅读教学的实用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俊峰.高中语文写景抒情散文的课堂教学方法[A]语文教学通讯.2012.9(698.9):33-34.

[2]刘亚芳.高中现当代散文教学策略探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专业学位论文.

作者:彭艳

第3篇:历代写景抒情名篇摘录欣赏

李兵 2016年9月18日

望天门山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该诗为725年(开元十三年)作者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作。李白无比热爱祖国的壮丽山河,一生遍游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不朽的杰作。该诗描写诗人舟行江中溯流而上,远望天门山的情景。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梁山与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

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这两句写诗人远眺天门山夹江对峙,江水穿过天门山,水势湍急、激荡回旋的壮丽景象。第一句紧扣题目,总写天门山。放眼望去,绵亘在楚地的梁山和博望山仿佛是被奔腾浩荡的江水冲开门,形成了一个天然的门户,澎湃的江水从中涌了过来。第二句写天门山下的江水。流经上游千山万壑,冲出三峡的长江水,由西向东缓缓流来。江水流至天门山时受阻,冲开天门山形成湍急的旋涡。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的形势。楚地广阔的江面,被绵亘的天门山阻断,受阻的江水咆哮着犹如一把利剑,将巍峨的天门山劈做两半,江水奔泻而过。天门山夹江耸立,故说它们是“相对出”。“出”在这里是耸出的意思。最后一句承前第二句写长江江面的远景。穿过天门山的滔滔江水,奔流东去浩渺无际,从红日冉冉升起的天边,一条帆船朝天门山驰来。“日边来”,极言船来处之高远。写江水的绵远不直接点出水,而是写水上的船,让人们从“日边来”中去想象江水的渺远。纵目远眺,天空无物。楚江碧水,烟波浩渺,孤帆红日,江山如画。

这首诗意境开阔,气魄豪迈,音节和谐流畅,语言形象、生动,画面色彩鲜明。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个字,但它所构成的意境是那么优美、壮阔、人们读了诗恍若置身其中。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这首诗和王之焕的《登鹳鹊楼》,一首是写黄河,一首是写长江,山川形势各有特点,而作品中的意境也不尽相同,但作为盛唐时期抒情诗歌的代表作,两者的共同处是,意境开阔,气象雄伟,充满了蓬勃的朝气和积极向上的力量。李白为唐人七绝之冠,最善于在有限的篇幅里创造。

由于末句在叙事中饱含诗人的激情,这首诗便在描绘出天门山雄伟景色的同时突出了诗人的自我形象--豪迈、奔放、自由洒脱、无拘无束。

乡村四月 宋朝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今乐清市淡溪镇)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与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整首诗突出了乡村四月(今乐清市淡溪镇)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翁卷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了,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此为组诗之六。

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诗人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诗人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人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这首绝句,仿佛把读者也带入千年前成都郊外那条通往“黄四娘家”的路上,和诗人一同享受那春光给予视听的无穷美感。

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前无古人。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 宋代 欧阳修 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飞盖相追。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水远烟微。一点沧洲白鹭飞。

欧阳修特意游览西湖,于暮春败景,歌散人去之处发现了特殊的美感与韵味。本词表现出词人别具慧眼的审美特点,尤其最后两句营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 作者写西湖美景 ,动静交错,以动显静,意脉贯串,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这首词通篇写景,景中寓情,反映的虽是个人生活感受和刹那间的意绪波动,但词境清隽疏澹,一扫宋初词坛上残余的“花间”习气。全词意境开阔,明丽晓畅,清新质朴,读来确有耳目一新之感。 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望洞庭 唐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廖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写远望湖中君山翠绿的色彩,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用“山水”属于古代汉语中“偏义复词”的用法。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秋夜皎皎明月下的洞庭湖水是澄彻空明的。与素月的清光交相辉映,俨如琼田玉鉴,是一派空灵、缥缈、宁静、和谐的境界。这就是“湖光秋月两相和”一句所包蕴的诗意。“和”字下得工炼,表现出了水天一色、玉宇无尘的融和的画境。而且,似乎还把一种水国之夜的节奏——荡漾的月光与湖水吞吐的韵律,传达给读者了。接下来描绘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宛如未经磨拭的铜镜。“镜未磨”三字十分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里洞庭风平浪静的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潭面无风镜未磨”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补足了“湖光秋月两相和”的诗意。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否则,湖面狂风怒号,浊浪排空,湖光和秋月便无法辉映成趣,也就无有“两相和”可言了。

三四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银盘与青螺互相映衬,相得益彰。诗人笔下的秋月之中的洞庭山水变成了一件精美绝伦的工艺美术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白银盘里一青螺”,真是匪夷所思的妙句。然而,它的擅胜之处,不止表现在设譬的精警上,尤其可贵的是它所表现的壮阔不凡的气度和它所寄托的高卓清奇的情致。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须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意。

村晚 宋 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晚景的诗。四周长满青草的池塘里,池水灌得满满的,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像被山吃掉一样(是落山后),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他拿着短笛随便的吹奏。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

1、写景的艺术特色:《村晚》的写景文字集中在

一、二两句,写的是山村晚景。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为后两句写牧童出场布置了背景。瞧,"草满池塘水满陂",两个"满"字,写出仲夏时令的景物特点,写出了景色的生机一片;"山衔落日浸寒漪",一个"衔",写日落西山,拟人味很浓,一个"浸",写山和落日倒映在水中的形象,生动形象。"横"字表明牧童不是规矩地骑,而是随意横坐在牛背上,表现了牧童的调皮可爱,天真活泼,淳朴无邪。这些景物,色彩和谐,基调清新,有了这样的环境,那牧童自然就是悠哉悠哉、其乐融融的了。同时,也表现出了牧童无忧无虑,悠闲自在的情致„„

2、诗歌的意境的创造:诗人是带着一种欣赏的目光去看牧童、写村晚的,他十分满足于这样一种自然风光优美、人的生活自由自在的环境,所以他写牧童,让其"横牛背",吹笛呢,则是"无腔信口",是诗人厌倦了尘世的喧嚣,看破了"红尘滚滚"呢,还是他天性好静、好无拘无束呢?总之,这首诗描绘的确实是一幅悠然超凡、世外桃源般的画面,无论是色彩的搭配,还是背景与主角的布局,都非常协调,而画中之景、画外之声,又给人一种恬静悠远的美好感觉。

清溪行 / 宣州清溪 唐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诗,是公元753年(天宝十二年)秋后李白游池州(今安徽贵池)时所作。池州是皖南风景胜地,景点大多集中在清溪和秋浦沿岸。清溪源出石台县,仿佛一条玉带,蜿蜒曲折,流经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汇入长江。李白游清溪作有许多有关清溪的诗篇。这首《清溪行》主要描写清溪水色的清澈,寄寓诗人喜清厌浊的情怀。

“清溪清我心”,诗人一开始就描写了自己的直接感受。李白一生游览过很多名山秀川,独有清溪的水色给他以“清我心”的感受,这就是清溪水色的特异之处。开篇就赋予客观景物主观化特性。

接着,诗人又以衬托手法突出地表现清溪水色的清澈。新安江源出徽州,流入浙江,向来以水清著称。南朝梁沈约就曾写过一首题为《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的诗:“洞彻随深浅,皎镜无冬春。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新安江的水是清澈的,作者用清溪的水与之相比:“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意思是:“新安江,能比得上清溪这样清澈见底吗?”这样,就以新安江水色之清对比衬托出清溪的更清。

然后,又运用比喻的手法来正面描写清溪的清澈。诗人以“明镜”比喻清溪,把两岸的群山比作“屏风”。人在岸上行走,鸟在山中穿度,倒影在清溪之中,就如“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这样一幅美丽的倒影,使读者如身入其境。宋代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说:“《复斋漫录》云:山谷言:‘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又云:‘船如天上坐,鱼似镜中悬。’沈云卿诗也。„„予以云卿之诗,原于王逸少《镜湖》诗所谓‘山阴路上行,如坐镜中游’之句。然李太白《入青溪山》亦云:‘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虽有所袭,然语益工也。”

最后,诗人又回到自己的主观感受,创造了一个悲切凄凉的清寂境界。诗人离开繁华而混杂的长安,来到这清澈见底的清溪畔,固然感到“清我心”,但对于胸怀济世之心和报国之志的诗人,不免有一种心灵上的孤寂。因此入晚时猩猩的一声声啼叫,在诗人听来,就是在为他自己远游他乡而悲切,流露出诗人内心一种落寞郁闷的情绪。

宴词 唐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席上的七绝所展示的,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畎音quǎn,田间小沟),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非常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感到十分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近了。

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令人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兰溪棹歌 唐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于公元780年(德宗建中元年)旧历五月至次年春曾任东阳(今属浙江)令,兰溪(又称兰江,是富春江的上游支流)在东阳附近,这首诗大约是他在这段期间所创作的。

这是一首富于民歌风味的船歌。题中“兰溪”,即婺州(今浙江金华)境内的兰溪江;棹是船桨,棹歌即船家摇桨时唱的歌。全诗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了兰溪的山水之美及渔家的欢乐之情。

歌唱当地风光的民歌,除有特殊背景外(如刘禹锡《踏歌词》)取景多在日间。因为在丽日艳阳照映下,一切景物都显得生气蓬勃、鲜妍明媚,得以充分展示出它们的美。此篇却独出心裁,选取夜间作背景,歌咏江南山水胜地另一种人们不大注意的美。这是它在取材、构思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黑暗,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此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啊,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黑暗的冬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可以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渔家的欢乐之情。

兰溪,在今浙江兰溪县西南。棹(zhào召)歌,渔民的船歌。这首诗,仿拟民歌的韵致,以清新灵妙的笔触,写出兰溪一带的山水之美,渔家的欢快之情,宛如一支妙曲,一幅佳画。

首句“凉月如眉挂柳湾”是抬头仰望天空。“凉月”二字,既写出月色的秀朗,又点出春雨过后凉爽宜人的气候。“挂柳湾”,使人想象到月挂梢头,光泻兰溪,细绦弄影,溪月相映增辉的情景。第二句“越中山色镜中看”,是低头观看溪水,把兰溪山水写得极为飘逸迷人。“镜”,是喻溪水,并且暗示出月光的明洁,溪面的平静,水色的清澈。这里,诗人没有着意渲染疏星秀月,夹岸青山,只说了“镜中看”三字,而丰富的韵致恰恰就在这里。它启发读者去想象那幽雅的兰溪山色,在溪水的倒影中,摇曳生姿,朦胧而飘渺,使人如坠入仙境一般。淡淡的笔墨,描绘出一个多么美妙的艺术境界。

溪景诚然至美,然而对于泛舟溪上的渔人来说,最大的乐趣还在春潮渔汛:“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鲫鲤之类的淡水鱼,极爱新水(雨水)、逆流,一连三天的春雨,溪水猛涨,鱼群联翩而来。“桃花雨”不仅明示季节,更见美景快情:春水盎盎,鱼抢新水,调皮地涌上溪头浅滩,拨鳍摆尾,啪啪蹦跳,看到这种情景,怎不使人从心底漾起欢乐之情!

这首诗,从头至尾没有写到“人”,也没有写到“情”,而读来却使人感到景中有人,景中有情。诗人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读后给人以如临其境的美感。从诗的结构看,前二句是静景,后二句是动景,结句尤为生动传神,一笔勾勒,把整个画面画活了,使人感到美好的兰溪山水充满蓬勃生机,是全诗最精彩的点睛之笔。

三衢道中 唐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梅子黄的五月,正是江南的雨季,却遇上天天晴朗的日子。坐着小船游到了小溪的尽头,回程正好走山路,现在看到的是一路绿荫浓浓并不比以前看到的少,而绿荫深处传来的黄鹂的声声啼鸣,更增添了不少游兴。

这是一首纪行诗,写诗人行于三衢道中的见闻感受。首句点明此行的时间,“梅子黄时”正是江南梅雨时节,难得有这样“日日晴”的好天气,因此诗人的心情自然也为之一爽,游兴愈浓。诗人乘轻舟泛溪而行,溪尽而兴不尽,于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个“却”字,道出了他高涨的游兴。三四句紧承“山行”,写绿树荫浓,爽静宜人,更有黄鹂啼鸣,幽韵悦耳,渲染出诗人舒畅愉悦的情怀。“来时路”将此行悄然过渡到归程,“添得”二字则暗示出行归而兴致犹浓,故能注意到归途有黄鹂助兴,由此可见出此作构思之机巧、剪裁之精当。

作者将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写得错落有致,平中见奇,不仅写出了初夏的宜人风光,而且诗人的愉悦情状也栩栩如生,让人领略到平的意趣。

定风波·暮春漫兴 宋代 辛弃疾

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卷尽残花风未定,休恨,花开元自要春风。试问春归谁得见?飞燕,来时相遇夕阳中

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带湖时所作。此词分上阕与下阕。

上阕以“少日”与“老去”作强烈对比。“老去”是现实,“少日”是追忆。少年时代,风华正茂,一旦春天来临,更加纵情狂欢,其乐无穷。对此,只用两句十四字来描写,却写得何等生动,令人陶醉!形容“少日春怀”,用了“似酒浓”,已给人以酒兴即将发作的暗示。继之以“插花”、“走马”,狂态如见。还要“醉千锺”,那么,连喝千杯之后将如何颠狂,就不难想象了。而这一切,都是“少日”逢春的情景,只有在追忆中才能出现。眼前的现实则是:人已“老去”,一旦逢春,其情怀不是“似酒浓”,而是“如病酒”。同样用了一个“酒”字,而“酒浓”与“病酒”却境况全别。

什么叫“病酒”?冯延巳《鹊踏枝》词说:“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病酒”,指因喝酒过量而生病,感到很难受。“老去逢春如病酒”,极言心情不佳,毫无兴味,不要说“插花”、“走马”,连酒也不想喝了。只有呆在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几杯茶,消磨时光。怎么知道是小房子呢?因为这里用了“小帘栊”。“栊”指窗上棂木,而“帘栊”作为一个词,实指窗帘。挂小窗帘的房子,自然大不到那里去。

过片“卷尽残花风未定”,有如奇峰突起,似与上阕毫无联系。然而仔细寻味,却恰恰是由上片向下片过渡的桥梁。上阕用少日逢春的狂欢反衬老去逢春的孤寂。于“茶瓯香篆小帘栊”之前冠以“唯有”,仿佛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关心。其实不然。

他始终注视那“小帘栊”,观察外边的变化。外边有什么变化呢?春风不断地吹,把花瓣儿吹落、卷走,而今已经“卷尽残花”,风还不肯停!春天不就完了吗?如此看来,诗人自然是恨春风的。可是接下去,又立刻改口说:“休恨!”为什么?因为:“花开元自要春风。”当初如果没有春风的吹拂,花儿又怎么能够开放呢?在这出人意外的转折中,蕴含着深奥的哲理,也饱和着难以明言的无限感慨。春风催放百花,给这里带来了春天。春风“卷尽残花”,春天就要离开这里,回到别的什么地方去了。

“试问春归谁得见?”问得突然,也令人感到难于回答,因而急切地期待下文。看下文,那回答真是“匪夷所思”,妙不可言:离此而去的春天,被向这里飞来的燕子碰上了,她是在金色的夕阳中遇见的。那么,她们彼此讲了些什么呢?

古典诗词中的“春归”有两种含义。一种指春来,如陈亮《水龙吟》:“春归翠陌,平莎茸嫩,垂杨金浅。”

一种指春去,其例甚多,大抵抒发伤春之感。

淮中晚泊犊头 宋代 苏舜钦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诗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景象说:春云布满天空,灰蒙蒙地笼罩着淮河两岸的原野,原野上草色青青,与空中阴云上下相映。这样阴暗的天气、单调的景色,是会叫远行的旅人感到乏味。幸而,岸边不时有一树野花闪现出来,红的,黄的,白的,在眼前豁然一亮,那鲜明的影像便印在你的心田。

阴云,青草,照眼的野花,自然都是白天的景色,但说是船行所见,何以见得呢?这就是“时有幽花一树明”那个“时”字的作用了。时有,就是时时有,不时地有。野花不是飞鸟,不是走兽,怎么能够一会儿一树,一会儿又一树,不时地来到眼前供人欣赏呢?这不就是所谓“移步换形”的现象,表明诗人在乘船看花吗?

天阴得沉,黑得快,又起了风,眼看就会下雨,要赶到前方的码头是不可能的了,诗人决定将船靠岸,在一座古庙下抛锚过夜。果然不出所料,这一夜风大雨也大,呼呼的风挟着潇潇的雨,飘洒在河面上,有声有势;河里的水眼见在船底迅猛上上涨,上游的春潮正龙吟虎啸,奔涌而来。诗人呢?诗人早已系舟登岸,稳坐在古庙之中了。这样安安闲闲,静观外面风雨春潮的水上夜景,岂不是很快意的吗?

欣赏这首绝句,需要注意抒情主人公和景物之间动静关系的变化。日间船行水上,人在动态之中,岸边的野草幽花是静止的;夜里船泊牧犊头,人是静止的了,风雨潮水却是动荡不息的。这种动中观静,静中观动的艺术构思,使诗人与外界景物始终保持相当的距离,从而显示了一种悠闲、从容、超然物外的心境和风度。

宿甘露寺僧舍 宋朝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甘露寺居山临江,林木苍翠,风景秀丽,是镇江的一大名胜。诗人不写甘露寺的白日美景,而用工细的笔触,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长江的风采。一句诗一个画面,全诗浑成合美。诗中有画,景中有情。

第一句从所感之气着墨。诗人自繁华的京城来到幽僻的古寺,这里没有九酝八珍、华屋锦被,只有粗茶淡饭、陋室布衾。骤然变化了的环境,他不适应,难以入眠。夜深了,天凉了。山间的雾气袭进屋来,如轻纱,似薄绡,缥缥缈缈,遮掩了层峦迭嶂。第二句从所闻之声下笔,写山寺下面,深谷纵横,苍松郁郁;晚风吹来,松涛阵阵,如哀如怨,如泣如诉。“枕中”“床底”,点明诗人已经就寝,紧扣诗题“宿”字。“万壑哀”,语出杜甫《诸将五首》之五:“巫峡清秋万壑哀”。曾公亮诗中的这一“哀”字,恰切地摹写了风吹松林所发出的低沉悲壮的声音。用“千”写“峰”,用“万”写“壑”,极尽形容,从纵向描写北固山奇险变幻、充满生机的景象。这两句写近景,对仗工稳,用笔细腻,文字跌宕生姿。

三、四句写远景。诗人来到甘露寺原是为了住宿歇息的,可寺外千山万壑的松涛声和不尽江流的喧哗声,搅扰着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眠。诗人情绪激动了,索性披衣起床,打开窗户,迎风伫立,凭栏远眺。天空没有月色星光,地上熄了万家灯火。周围的一切都被黑暗吞噬,看不见山,看不见树,也看不见远处的城廓。只有横躺在北固山下的长江,这条水的巨龙,力的怪神在没日没夜、无休无止地掀起惊天的狂澜,发出动地的长吟,不甘沉默,永无睡意。诗人虽然看不清,但能想象出它那汹涌澎湃的壮阔气象。于是掉转诗笔,将描写对象由千峰、万壑转向长江、巨浪,开拓出一个奇丽广阔的新境界。“银山拍天浪”是写得很精彩的景语,气势警拔,形象生动,层层修饰,词约义丰。“银山”从色、形、质等多方面细致入微地刻画波涛的光彩、巨大以及沉重感。“拍天”则状波峰的突兀和高峻,使人感到惊心动魄,惶惶不安。不用“玉山”而写“银山”,用词是雕琢的。银是仅次于金的贵重金属,色白而灿烂。用鲜亮的词把平凡的波涛写得十分美好,格外显豁,寄寓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开窗放入大江来”,从横向展现了长江挟风劫雷奔腾而来的雄姿壮采。“放入”可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词了,“开窗”不是看到大江,而是“放入大江”,当诗人把它置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就产生了不平常的效应,化死景为活景,变平淡为神奇,使人眼界一新。同时又塑造了一个气魄非凡、伟力无穷的“开闸引流”的巨人形象。最后一句振起全诗,豪迈而奔放,是传神之笔。把长江的洪波巨浪写得如此壮美,如此撼人心魄,在古今诗词中是并不多见的。

第4篇: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

借景抒情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接下来小编搜集了借景抒情的散文名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

篇一:挖荠菜

我对荠菜,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小的时候,我是那么馋!刚抽出嫩条还没打花苞的蔷薇枝,把皮一剥,我就能吃下去;刚割下来的蜂蜜,我会连蜂房一起放进嘴巴里;更别说什么青玉米棒子、青枣、青豌豆罗。所以,只要我一出门儿,碰上财主家的胖儿子,他就总要跟在我身后,拍着手、跳着脚地叫着:“馋丫头!馋丫头!”盖得我连头也不敢回。

我感到又羞恼,又冤屈!七八岁的姑娘家,谁愿意落下这么个名声?可是有什么办法呢?我饿啊!我真不记得什么时候,那种饥饿的感觉曾经离开过我,就是现在,每当我回忆起那个时候的情景,留在我记忆里最鲜明的感觉,也还是一片饥饿……

吃那些没收进主人家仓房里的东西,‘我还一次也没有被人家抓到过。倒不是因为我的运气格外好,而是人们多半并不想认真地惩罚一个饥饿的孩子。可有一次,我在财主家的地里掰玉米棒子,被他的大管家发现了,他立刻拿着一根又粗又直的木头棒子,毫不留情地紧紧向我追来。我没命地逃着。我想我一定跑得飞快,因为风在我的耳朵旁边呼呼直响。不知是我被吓昏了,还是平时很熟悉的那些田间小路有意捉弄我,为什么面前偏偏横着一条小河?追赶我的人越来越近了。我害怕到了极点,便不顾一切地纵身跳进那条河。

河水并不很深,但是足以没过我那矮小的身子。我一声不响地挣扎着,扑腾着,身子失去了平衡。冰凉的河水呛得我好难受,我几乎背过气去,而河水却依旧在我身边不停地流着,流着……在由于恐怖而变得混乱的意识里,却出奇清晰地反映出岸上那个追赶我的人的残酷笑声。

我简直不知道我是怎么样才爬上对岸的。更使我丧气的是脚上的鞋子不知什么时候掉了一只。我实在没有勇气重新回头去找那只丢失了的鞋子,可我也不敢回家,我怕妈妈知道。不,我并不是怕她打我。我是怕看见她那双被贫困的生活折磨得失去了光彩的、哀愁的眼睛。那双眼睛,会因为我丢失了鞋子而更加暗淡。

我独自一人游荡在田野里。太阳落山了,城用色的晚霞渐渐地从天边退去。远处,庙里的钟声在薄幕中响起来。羊儿咋咋地叫着,由放羊的孩子赶着回圈了;乌鸦也派派地叫着回巢去了。夜色越来越浓了,村落啦,树林子啦,坑洼啦,沟渠啦,好像一下子全都掉进了神秘的沉寂里。我听见妈妈在村口焦急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只是不敢答应。一种比饥饿更可怕的东西平生头一次潜入了我那童稚的心……

说过了这些,人们也许会理解我为什么对芥菜有着那么特殊的感情。

经过一个没有什么吃食可以寻觅、因而显得更加饥饿的冬天,大地春回、万物复苏的日子重新来临了!田野里长满了各种野菜:雪蒿、马齿苋、灰灰菜、野葱……最好吃的是养菜。把它下在玉米糊糊里,再放上点盐花,真是无上的美味啊!而挖荠菜时的那种坦然的心情,更可以

称得上是一种享受:提着篮子,迈着轻捷的步子,向广阔无垠的田野里奔去。嫩生生的养菜,在微风中挥动它们绿色的手掌,招呼我,欢迎我。我再也不必担心有谁会拿着大棒子凶神恶煞似地追赶我,我甚至可以不时地抬头看看天上吱吱喳喳飞过去的小鸟,树上绽开的花儿和蓝天上白色的云朵。那时,我的心里便会不由地升起一个热切的愿望:巴不得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像荠菜一样是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解放以后,我进了城。偶然,在大菜场里,也可以看到人工培植的荠菜出售。长得肥肥大大的,总有半尺来长,洗得干干净净,水灵灵的。一小扎,一小扎,码得整整齐齐地摆在菜摊子上,价钱也不贵。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

多少年来,每到春天,我总要挑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带上孩子们到郊区的野地里去挖荠菜。我明白,孩子们之所以在我的身旁跳着,跑着,尖声地打着唿哨,多半因为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趣的游戏——和煦的阳光,绿色的田野,就像一幅优美的风景画似的展现在他们面前,

使他们的身心全都感到愉快。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正像那些恭顺的年轻人,迁就他们那些因为上了年纪而变得有点怪癖的长辈一样。这时,我深感遗憾:他们多半不能体会我当年挖荠菜的心情!

等到我把一盘用精盐、麻油、味精、白糖精心调配好的荠菜放到餐桌上去的时候(小的时候,我可是做梦也没有想到我那可爱的荠菜会享受到今天这样的“荣华富贵”),他们也还是带着那种迁就的微笑,漫不经心地用筷子挑上几根荠菜……看着他们那双懒洋洋的筷子,我的心

里就像翻倒了五味瓶,什么滋味都有。因为我知道,这种赏光似的迁就,并不只是表现在对挖荠菜这一桩事情上,它还表现在对我们这一代人的一些见解和行为上。在他们看来,我们的有些见解和行为,都像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出土文物——离他们的现实生活太远了,不顶用了。自然,我也并不认为我们的见解和行为就完全正确。只要他们不觉得厌烦,我甚至愿意跟他们谈谈我们在探索人生方面曾经走过的弯路,以便他们少付出一些不必要的代价。我真希望我们之间不要成为隔膜很深的两代人,而是心动相通的朋友。

孩子,让我们多谈谈心吧,让妈妈多讲讲当“馋丫头”时的故事给你们听吧。想想你们妈妈当年挖荠莱的情景,你们就会珍爱荠菜,珍爱生活。你们就会懂得什么是幸福,怎样才会得到幸福。

篇二:荷塘月色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mi)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han)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fan)婀玲(夏注:这里是音译violin小提琴的意思。)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欋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夏注:谐音“怜子”,爱你之意。)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篇三:林海

我总以为大兴安岭奇峰怪石,高不可攀。这回有机会看到它,并且走进原始森林,脚踩在积得几尺厚的松针上,手摸到那些古木,才证实这个悦耳的名字是那样亲切与舒服。

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可大不一样。这里的岭的确很多,横着的,顺着的,高点儿的,矮点儿的,长点儿的,短点儿的,可是没有一条使人想起“云横秦岭”那种险句。多少条岭啊,在疾驶的火车上看了几个钟头,既看不完,也看不厌。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目之所及,哪里都是绿的。的确是林海,群岭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少种绿颜色呀:深的,浅的,明的,暗的,绿得难以形容。恐怕只有画家才能描出这么多的绿颜色来呢!

兴安岭上千般宝,第一应夸落叶松。是的,这里是落叶松的海洋。看,海边上不是还泛着白色的浪花吗?那是些俏丽的白桦的银裙,不是像海边的浪花吗?

两山之间往往流动着清可见底的小河。河岸上有多少野花呀。我是爱花的人,到这里我却叫不出那些花的名儿来。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连树与树之间的空隙也不缺乏彩:松影下开着各种小花,招来各色的小蝴蝶—它们很亲热地落在客人身上。花丛里还隐藏着珊瑚珠似的小红豆。兴安岭中酒厂所造的红豆酒,就是用这些小野果酿成的,味道很好。

看到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学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有多少省市用过这里的木材呀,大至矿井、铁路,小至椽柱、桌椅。千山一碧,万古常青,恰好与广厦、良材联系在一起。所以,兴安岭越看越可爱!它的美丽与建设结为一体,美得并不空洞。叫人心中感到亲切、舒服。

及至看到了林场,这种亲切之感更加深厚了。我们伐木取材,也造林护苗,一手砍一手载。我们不仅取宝,也作科学研究,使林海不但能够万古常青,而且可以综合利用。山林中已经有不少的市镇,给兴安岭添上了新的景色,添上了愉快的劳动歌声。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我不晓得当初为什么管它叫兴安岭,由今天看来,它的确有兴国安邦的意义。

篇四:雨后春景

一场小雨过后,我独自走在公园草坪边湿漉漉的小路上,呼吸着泥土带来芳香的气息,观赏着大自然特有的美景。

远处,那一座座隐约的大山像一个躺着的巨人,飘飘悠悠的白雾像一层神密的面纱,遮掩着巨人的身影。公园边的楼房都掩映在绿荫花影中。公园中,小草更绿了,小花绽放了,大树吐出了新芽。登高俯视,公园就好似一张镶着宝石的大花毯。也许这正是春姑娘落下的花头巾呢!再看看小花、小草、树叶上的晶莹的露珠,这不正是春姑娘笑出的眼泪吗!

“嘎、嘎……”你听,这是什么声音?噢,原来是几只小鸭子在池塘中玩耍戏水。就连小鸟也在树枝上唧唧喳喳叫个不停。

一阵微风吹过,春姑娘的纤纤玉手使湖水荡起了阵阵涟漪。湖里,几条小鱼从湖水中跃出又钻了回去。这景象给如诗的春景平添了几分盎然的情趣。

公园里,一群老人在晨练。有的在耍太极,有的在跳健身舞。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还有几个小朋友倚着大树在早读,那清脆的声音真令人回肠荡气。还有一些小朋友在尽情玩耍,他们一会儿玩捉迷藏,一会儿玩老鹰捉小鸡,你追我赶,好不热闹。那些在工作之余来这里休憩的大人,有的在闲聊,有的在放风筝,有的在钓鱼,还有几个人围在一张桌子边切磋棋艺,边品着极品好茶。整个公园都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中。

这时,一滴雨露落入了我的衣领里,凉悠悠的。噢,这不正是春铭刻我在心中的记忆吗?

篇五:一叶落,天下秋

一叶落,心已秋。

不知何时,秋意已进驻我心,清爽中泛着森森的寒意。

走在清晨的路上,凉凉的秋风,驱散了久违心中的燥热与彷徨,这无声的凉意,将我所有的精神与意念纠结于一起,一起对抗。

秋,本是收获的时光,不甘于命运,是否太过迟藏,但是谁又说得准呢?生命本就是对抗。对抗自然,有了活下的希望;对抗野兽,有了饱餐的希望;对抗同类,有了拔高的希望;对抗自己,有了完美的希望。在本不该出现的地方出现,除了自不量力,还有奇迹;在本不该遇到的时候遇到,除了偶然不意,还有机遇;在本不该回顾的时候回顾,除了无聊至极,还有留意;在本不该流泪的时候流泪,除了莫名其妙,还有真味。一切偶然,本不该是偶然,一切必然,也终将不是必然。谨守如一的本心,破除障路的迷环,哪怕是砖瓦铺就或是水泥固坚,不就是一往无前!

没有退路,又何尝不是最大的出路;没有牵挂,又何尝不是最大的留恋;无时无刻的乞盼,又何尝不是最坚定的信念。正是秋这个季节,正是叶这种落魂,惊醒了沉浸于美梦中的我,不坚持,何以正心,不妥协,才是真人!

一丝振奋伴着淡淡凄凉,一丝期待和着缕缕忧伤,振奋、期待着有那么一次微妙的辉煌,细细的保存着沁入心灵的凄凉与忧伤。平和,平淡,平心;正人,正气,正形。清扫积垢,打点行装,赶赴战场。这和美的世界,是最险恶的战场,润物无声,瓦解着人的脊梁。惜钱,惜命,惜这梦幻俗世;沉浸,沉沦,沉没缓缓余生。情欲,物欲,美好回忆,无不暗示着人们,止住止住不再前追,已知意。溯前历,多少铁骨碎灭,非是为己,非是为那温柔之乡,非是为那富贵之梦,非是为那权势之高。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抬头望望天,低头看看地,生于这天地之间,孕于这宽广之境,心胸不该如此吗?一悟百味清,一执天下白!

秋,依凉,叶,渐枯,热血,却被渐渐点燃。如滚滚不息、被冷气刺激的冒着白烟的发动机,越是天冷,越是轰隆隆的叫个不停。你凄清,我前行;你疏狂,我认真;你观望枯井,我振翅长空。你有靡靡之音,我有一片清明;你有观音相佑,我自天地神明。我的天空,该是深层次的天空,不是一片蓝,而是一朵鱼群,不是静态的枯寂,而是生命的气息。活波,自由,不离不弃。

一叶落,心已秋。不摘硕果,不陷凄迷。铮铮傲骨,自前行!

第5篇:抒情散文名篇读赏

心 中 的 芦 苇

张 驰

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江畔一方瘠土,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地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里的清苦和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醉倒了金风,醉倒了诗人。仿佛是王维的山水诗,寻不出现实意味的历史痕迹,只有一抹淡远空灵飘浮于烟的高度,还有一份清高,一份落寞,一份不为人知也无意让人知晓的随意与散佚,原始般的单纯和清淡。

寂 寞 红 柳 山 谷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树,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绿,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勃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多活一小时

冯骥才

时间有时像尘土,需要打发掉;有时确实比金银财宝还要珍贵,但它又和流光一样,抓也抓不住。活者和死者之间的区别,就看有没有时间;没时间,生命就结束了。

年根底下的一天,有10个人由于年老、疾病、意外事故等等原因,失掉时间,死掉了。不管他们生前热爱还是厌烦生活,却都一样地渴望返回到世界上来,哪怕一忽儿也好,这种感觉是活着的人不曾体会到的。这当儿他们碰到掌管人们寿命的天神。天神手里刚好还富裕10个小时。他对这些恋生的死者起了恻隐之心,决定给他们每人一个小时,回到人间享用——这可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10个死者欣喜若狂。但天神在使他们复生之前,很有兴趣想了解一下他们将怎么利用这短暂又珍贵的一小时的时光。下面是10个死者依次的答话——

一:“我想把我办过的一件缺德事告诉亲人们。我一直没有决心这样做,现在反而有决心了。原来这种事带在身上,死了也是一种累赘。”

二:“我盼望在这复活的一小时内,科学家们能把使我致死的病由找到,并找到特效药,那么我就不止多活一个小时了。”

三:“在这最宝贵的一小时里,我要妻子女儿守在我身旁。我活着时,天天忙工作,一直没能同她们一起安安静静地度过一小时。”

四:“我回去就要把自己立的遗嘱撕了,我现在才真正想开,再也不管那些事了。什么这个百分之十呀!那个百分之五十呀!我之所以死得这么快,就是写遗嘱累的。”

五:“我这次非要秘书把我孩子们的住房办下来不可。否则我一死就没指望了。”

六:“只要得到她一小时的爱,就足够了!”

七:“我想利用这时间,写一篇真实的作品。我一辈子都是挤着一只眼写东西,这次要睁开一双眼睛了。只担心这一小时太短了,不够用。”

八:“是呵!一个小时太少了。我活着时,是有希望出国的。只要能出国转一圈,开开眼,这一生也就算不白来了!”

九:“我想知道李四的胖老婆,生的是男孩儿还是女孩儿,虽然他样样超过我,但如果他这次生个女孩儿,李四家绝后,我这辈子的气儿也就顺了!”

十:“我要不浪费每一秒钟,再拼一下,把我画了4年的,仅仅剩下一个人物的左耳朵的那幅画儿画完,死而无憾!”

天神听罢,忽然变了主意。他不想分给每个人一小时了,打算把这10个小时重新分配。他把时间赐给人们时,一向单凭兴趣,没动过脑筋,不懂得时间是有内容和有价值的。但他从此能否改变这个亘古以来就有的习惯?未必!

(选自《南风窗》)

雷舒雁

她在自己的生活中织下了一个厚厚的茧。

那是用一种细细的、柔韧的、若有若无的丝织成的。是痛苦的丝织成的。

她埋怨、气恼,然后就是焦急,甚至自己折磨自己。她想用死来结束自己,同时用死来对这突不破的网表示抗议。

但是,她终于被疲劳征服了,沉沉地睡过去了。她做了许多梦,那是关于花和草地的梦,是关于风和水的梦,是关于阳光和彩虹的梦,还有关于爱的追逐以及生儿育女的梦„„

在梦里,她得到了安定和欣慰,得到了力量和热情,得到关于生的可贵。

当她一觉醒来,她突然明白拯救自己的,只有自己。于是,她便用牙齿把自己吐的丝一根根咬断,咬破自己织下的茧。

果然,新的光芒向她投来,像云隙间的阳光刺激着她的眼睛。新的空气,像清新的酒,使她陶醉。

她简直要跳起来了!

她简直要飞起来了!

一伸腰,果然飞起来了,原来就在她沉睡的时刻,背上长出两片多粉的翅膀。

从此,她便记住了这一切,她把这些告诉了子孙们:你织的茧,得你自己去咬破!

蚕,就是这样一代一代传下来。

致命的母爱

刘墉

敌兵冲进民宅,以枪口对准男主人的胸膛,命令女主人拿出仅存的食物,并占据了他们惟一的房间。

夜深了,精疲力竭的敌兵纷纷睡去,月光洒进窗口,照在浑身泥沙、满脸倦容的敌兵身上。

“都是人子啊!才十七八岁,还不全懂事呢!在家恐怕还要母亲提醒他多穿衣服的孩子,只为了别人争权夺利,被强迫远离家乡,多么可怜。”瑟缩在墙角的女主人突然想起自己离家的孩子,一股母爱和同情油然从心底升起,“夜里多冷,那孩子的军毯居然滑落了!”

女主人缓缓站起,轻步走到敌兵身边 ,惟恐自己的脚步会惊醒那年轻人的故乡梦。

“你的梦里或许正有着疼爱你的母亲呢!”女主人弯下身,拾起军毯为年轻人盖上。

突然,那敌兵张开双眼,吃惊地浑身震动,如同野兽般怒吼,明晃晃的刺刀穿透了女主人的胸膛,滴血的刀尖在月色下闪着寒光。

接着又一声枪响,冲过去援救的男主人,也倒在了血泊中。

“这女人居然想暗算我!”年轻的敌兵喃喃地抽出刺刀,“妈啊!幸亏我被惊醒,也幸亏您在梦中保护,否则我就再也看不见您了!”

北风乍起时

叶倾城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晚都没睡好。第二天一上班就匆匆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时,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你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你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

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

他絮叨不休,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然响了,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颤巍巍的:“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阵阵疾风从他忘了关好的窗里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地打了个大喷嚏。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 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他不禁愣住了。

在寒潮乍起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

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母亲。

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

永远的蝴蝶

(台湾)陈启佑

那时候刚好下着雨,柏油路面湿冷冷的,还闪烁着青、黄、红颜色的灯火。我们就在骑楼下躲雨,看绿色的邮筒孤独地站在街的对面。我白色风衣的大口袋里有一封要寄给南部的母亲的信。樱子说她可以撑伞过去帮我寄信。我默默点头。

“谁叫我们只带来一把小伞哪。”她微笑着说,一面撑起伞,准备过马路帮我寄信。从她伞骨渗下来的小雨点,溅在我的眼镜玻璃上。

随着一阵拔尖的煞车声,樱子的一生轻轻地飞了起来。缓缓地,飘落在湿冷的街面上,好

像一只夜晚的蝴蝶。

虽然是春天,好像已是秋深了。

她只是过马路去帮我寄信。这简单的行动,却要教我终身难忘了。我缓缓睁开眼,茫然站在骑楼下,眼里裹着滚烫的泪水。世上所有的车子都停了下来,人潮涌向马路中央。没有人知道那躺在街面的,就是我的,蝴蝶。这时她只离我五公尺,竟是那么遥远。更大的雨点溅在我的眼镜上,溅到我的生命里来。为什么呢?只带一把雨伞?

然而我又看到樱子穿着白色的风衣,撑着伞,静静地过马路了。她是要帮我寄信的。那,那是一封写给南部母亲的信。我茫然站在骑楼下,我又看到永远的樱子走到街心。其实雨下得并不大,却是一生一世中最大的一场雨。而那封信是这样写的,年轻的樱子知不知道呢?

“妈妈:我打算在下个月和樱子结婚。”

(选自《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成》,上海文艺出版社)

白色山茶花

——席慕容

山茶又开了,那样洁白而又美丽的花朵,开了满树。

每次,我都不能无视地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那样洁白温润的花朵,从青绿的小芽儿开始,到越来越饱满,到慢慢地绽放;从半圆,到将圆,到满圆。花开的时候,你如果肯仔细地去端详,你就能明白它所说的每一句话。就因为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所以,它就极为小心地绝不错一步,满树的花,就没有一朵开错了的。它们是那样慎重和认真地迎接着唯一的一次春天。

所以,我每次走过一棵开花的树,都不得不惊讶与屏息于生命的美丽。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的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春天吹着口哨

刘湛秋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哨音在青色的树枝上旋转,它鼓动着小叶子快快地成长。 风筝在天上飘,哨音顺着孩子的手,顺着风筝线,升到云层中去了。

新翻的泥土闪开了路,滴着黑色的油,哨音顺着犁铧地镜面滑过去了。

呵,那里面可有蜜蜂的嗡嗡?可有百灵鸟得啼啭?可有牛的叫?

沿着开花的土地,春天吹着口哨; 从柳树上摘一片嫩叶, 从杏树上掐一朵小花,

在河里浸一浸,在风中摇一摇;于是,欢快的旋律就流荡起来了。 它悄悄的掀开姑娘的头巾,从她们红润润的唇边溜过去。 它追赶上了马车,围着红缨的鞭子盘旋。

它吻着拖拉机的轮带,它爬上了司机小伙子的肩膀。 呵,春天吹着口哨,漫山遍野地跑;在每个人的耳朵里,灌满了一个甜蜜的歌声——早!

第6篇: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欢迎阅读!

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1可能是天上的仙女还在眷顾着我所在的这寸土地,她悄然打开她的化妆盒,将一滴滴雨露洒向人间

——题记

打开窗户,清新的芬芳随着泥土的飘香扑面而来,那意蕴仿佛诗歌般凝练优雅。我要三分易安的婉约,三份东坡的豪迈,三分陶潜的淡泊,三分李白的旷达,三分纳兰的心绪,凑成何等的惬意,再来倾听这自然的雨声。

春雨,清新而不妩媚,纤小而不失豪迈,绵绵潇潇,她像一位文静的倾诉者,诉说春的幽远和煦;夏雨,像是一辆奔腾着的汽车,他的豪爽令人赞叹,又像是一片惊世骇俗的佳作美文,千古流芳。而秋雨,像是一个充满凄怨的小姑娘,令人爱怜,让人舍不得她的幽美。

秋雨,悄然无声的飘落着,像是无数蚕娘吐出的银丝,密密地斜织着,凄凉幽怨早已显露出来,她的雨帘是那样的密,为天地间挂上了一道珠帘。

秋雨滴滴答答地从天空降落到人间,落到青石板上,顺着石块流淌谱出了一首神秘幽远的传世乐章,恬淡素雅,返璞归真,欢畅的音调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未绝的感叹。

秋雨带来了丰收的喜悦,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地上的花果,稻田贪婪的吸收着秋雨的露水,秋雨用它的露水毫无保留地滋润了大地万物。稻田上,田野里,农民伯伯们欢乐的笑容感染了我,更让我感谢了秋雨,他们春天满怀希望地将一粒粒蔬菜籽撒入田野,整个夏天都在耕田,施肥,浇灌,到了秋天,他终于能品尝到丰收的喜悦,正如辛弃疾在诗中写道: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而这一切,都是秋雨的功劳,她将自己的露水无私的奉献给了大地。

秋雨是那么的缠绵,凄凉,她推开了秋天的大门,预示着我们:秋天已经来到。她的美丽感染了棵棵树木上的叶子,叶儿欲追寻她的足迹,随风飘落,在空中不停的舞动,给人以静静的遐想和沉思。

秋雨渲染了一幅静秋雨韵图,秋天的大地上原本是那样的喧闹,但是在经过秋雨的洗礼后,一切都是那样的静,更加显示出了秋雨的韵味,静秋雨韵,凄凉淡雅。

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2有人爱雾,爱它的朦胧,爱它的缥缈;有人爱霜,爱它的洁白,爱它的淡雅;也有人爱露,爱它的晶莹剔透,爱它的娇小玲珑。我却爱那温柔无私的雨。

一早醒来,便看见窗外灰蒙蒙一片。仔细一看原来是牛毛似的细雨。就像朱自清在散文中所描绘的那样:春雨象牛毛,象花针,象细丝推开窗户,一股湿润而又新鲜的空气侵袭着我整个面额。看着这轻柔、飘拂的雨丝,又让我想起了韩愈的一句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看着此情此景诗中的感受在眼前仿佛就能体会。

在这如烟似雾的细雨中,大地上的一切都显得如此宁静美好。一座座高楼在雨中静默着;孩子们在雨中欢笑着,追逐着,露出一张张充满生机的小脸。啊,雨中的人儿也是这样的美丽、可爱。刚刚绽露芬芳的花朵,刚刚露芽的绿叶上,全是清凉甘甜的细雨。噢,这哪是花儿、叶儿,分明是一个个彩色的梦幻。细细的雨滴飘落在河水中,泛起层层的涟漪,溅起朵朵的小水花,透过迷蒙的、一望无际的雨幕,我不禁浮想联翩:假若这水中再浮游几只洁白的鸟,那该是一幅多美的图画呀。

望着这美丽的雨中即景,我不禁怦然心动,不由自主的漫步在细雨中,让缠绵的小雨打在脸上,洒在身上,感觉好像是孩子的一双双稚嫩的小手在抚摸着我,柔柔的,凉凉的。雨落在地上,活蹦乱跳的,犹如一颗颗洁白无瑕的珍珠。霎时,我觉得雨那么可爱,那么纯真。

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仿佛是一副美丽的画卷,简直妙不可言。在这雨中,你能忘掉一切烦心的事,如痴如醉,留恋忘返!心灵随着雨丝飞扬。我深深地被这幅画卷陶醉了,任凭雨丝洒落在脸上、身上,却舍不得离开半步。

抒情写景的散文精选

3乡间的夜晚月朗星稀、平静而和谐!

乡间的夜晚是美丽的。我来到我家的小院内,仰望着深蓝色的夜空,星星仿佛是从月亮这个玉花瓶里倾洒出来的花朵,点缀着美丽的夜空。黑色的天空像一块黑板,上面画着美丽而又神秘的宇宙。远处,高高低低的楼房,坐落在一望无际的田野里,显得十分和谐。

乡间的夜晚是悠闲的。瞧!老人们搬出椅子,坐在院内,欣赏月色,不是聊聊天,谈谈心,或是闭上眼睛,轻轻哼着小调,心里乐开了花,他们静静的感受这来之不易的一个休闲夜晚。他们没有烦恼的家事,没有心烦的心事,在院内畅所欲言!孩子们而是围着桌子做游戏,有的小女生坐在台阶上唱歌,周围的萤火虫,就像在给她们伴舞……微风轻拂我的脸,十分凉爽。听着歌,吹着风,真是令人心旷神怡啊!

乡间的夜晚又是宁静的。当躺在舒适的床上时,我呼吸着没有污染的清新空气,一天的疲劳一下子得到了缓解。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汽笛,没有机器的轰鸣声……简直是个“人间仙境”!除去孩子们的动听的歌声,周围一切都是那么安静、和谐和纯净,我好似走进了自己梦里一样美好的世界!抬头看着窗外的星星和圆月,他们好似在银河中遨游。慢慢的,我什么也不用想,什么也不用做,伴随着孩子们悠扬的歌声舒适的进入梦乡,做着甜美的梦……

繁星与明月融合在一起,如同一幅美丽的画卷。月亮与星星就像天的眼睛,照耀着每个人的心灵。我爱迷人的夜空,我爱夜空中的繁星,我爱夜空中的明月,

这一天,我虽然看的不是什么有趣的动画片,不是什么好看的电视剧,但我却很满足,因为这迷人的夜空给我带来宁静的心情,给我带来非同一般的感受!

我若是一只小鸟,会飞到这里,因为这里的生活令人向往,这里的一切井井有条,那么和谐。这里有着美丽、悠闲和宁静的夜晚。我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一切!

啊!乡间的夜晚多么迷人啊!

第7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例文

导语: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写景抒情梨散文1:夜空下,遮掩的世界花园

我望着匆匆而来的夜空,像凤凰一样拥抱模糊不清的世界轮廓。永不息灭的风涛,在疯狂复制飓风的力量,起伏颠簸的舞影,凝视着我重见的山河。一轮明月从乌黑的云边缘升起,倾向田野。月亮的光芒,飞散的银色,傲慢中带点娇艳。月光漂移的山水景色,遨游天空,创造梦的弦乐。

我的野心躺进云雾,呼啸天空的双翼,盛来烟波,钻进黑暗山谷,释放一缕缕轻烟般的幽灵。黑夜的月色,亲吻空气的腼夹,推荐白云美丽的翅膀粉刷天空,创造黑白交溶,耕耘我心灵里的沙田,慢慢地将整个天空吞噬。

月光割断群星的缆绳,烫平了天空波浪皱褶,架起轻烟云雾,向世界投掷无垠的光芒。我在这幽静的夜晚,想赶走无须照亮黑夜,黑夜里的月光染成白雾身影,随风翻腾,释放美丽的夜晚。云翳浮出的轮月,风度翩翩,妖媚的月光是拂拭的尘布,架起的轻烟云雾,一直闪烁在天空中,旋转翻飞。傲慢月色如此的姣美,像涂满爱的梦想,飞越我犹如油画般的故乡。渗漏的光芒,伸直起航的力量。我站在黑夜里,闪烁的星群,用生命发光,紧抱我的夜空,填满了弹奏的风声。奢华的风景,和苍白的时间结合,漂浮在云层里与天空摩擦,把完美的时辰,与天空下遮掩的花园,慷慨的放进了岁月。绝妙的画面,燃烧银河渴望的丝绸之光,绘制奇美的梦境,创造奇光异彩。

夜晚,暗淡的光迹,像涌动的大海,盘旋在遮掩的山群,勾画雀跃的音符,将我带入天穹。夜晚用风丝编织秋千,荡漾声折磨黢黑的天空。我看见长年奔流的音乐,潮水般踩着地球的背脊,联结狂风的弯曲线和丰盛的韵律,把美丽动听的声音倾向追逐者,歌声荡漾,震撼河山。我被歌声饮醉骓临,在虚假的目光中,我无法抗拒抚慰的快感,拍打我喜乐的双眼,唤醒我整个生命。在寂寞夜晚,星星插上翅膀,欢乐如兔。我踏着音乐浪花,拥抱难辨的细语,拥抱风网,像腾飞的翅膀,奉献出我未失去的辉煌。

我从欲望中飞向比月亮更美丽的大海,大海遥远舰船行驶的黢黑亮点,在月光下漫游,难辨的斑点,像风暴陶冶花儿的清香,掀起宁静的浪花,闪过山谷,穿越渊洋,在我脚下呼喊:挥洒智慧创造的美图。浩瀚大海回拨的浪头,落入时间的汪洋,只要你多贪一份财产,碧波荡漾的大海就会将你掀翻。我懂得只有宽阔的胸膛,才会有伟大的拥有。我知道注满音乐的夜晚,都爱过逝去的时光,安慰过宁静的伤口。只有游荡的玫瑰清香,会在凄凉孤独中呻吟,会在迷蒙的梦中,飞向灿烂的天堂。我闻着飘落的花香,浑身颤栗,在空旷处嘶鸣。我要把耀眼的美丽,化为整个天穹,感化璀璨的星空,低吻原野和风勾画的曲线。我隔着时间的阶梯,涂满墨迹的夜晚,穿梭重叠的阴影,卷席生命而去,收获飙风摇落世界的安然微笑。

我的胸怀储存在辽阔的大地上,在空荡荡的世界里,凝视天下,安慰美丽的世界,与宇宙共鸣。我喜欢每个日夜,放飞的歌声,使我心情欢畅。星群热爱挽手漫步,钟爱整个世界。大海表演的艺术,嘲笑腐烂的鸟语,没有黏劲。我的郁闷无法排遣,渴望星群撕破乌云,追寻玫瑰,玫瑰清香才会轰鸣,像潇洒娇艳的月光,挤进波光粼粼的星光殿堂,泻下月亮清光,顺风涛奔向山峰峭壁,逃离时辰。我追捕将要熄灭的夜晚,用沉默音乐语言和风沙,拥抱夜晚将要熔化的,天空下遮掩的世界花园。

写景抒情散文2:雪落梅间,暗香来

家乡的气候四季分明,每当冬的梵音传来,我最期盼的就是每一场雪落,看着纷纷扬扬的雪花,一颗心也随着雪的旋律起舞。明天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了春节了。我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伴随着我的还有飘飘洒洒的雪花,这雪从昨天一直下到了现在,地面上已经积下了厚厚的一层雪。放眼望去,天与地都笼罩在白茫茫的雪世界里。

我喜欢听雪,喜欢站在天地间,聆听着雪落的声音。片片梨花瓣,融入了多少爱与真情,飘舞在人间。伸手,接住一片爱的花瓣,你的心中储存着一抹春的气息,写意一处春的风景。我将满心的念,沾满了雪的轻盈和温润。春雪你来了,你是嗅着梅的香味而来,院中的一支寒梅已开到了茶糜,微风拂过,傲立在雪中的寒梅,散发着丝丝的暗香,浸入了我的心脾,润泽着我的每一寸呼吸。花香温润在流年的阳光里,让自己惬意的心,栖息的灵魂,绽放一份玲珑而婉约的情意。

赏雪,也赏梅,赏梅的品性与风格。赏梅的风骨与坚韧。生活学会懂得,学会释怀,把快乐的故事留在心中,把伤心与不悦慢慢的遗忘掉。喜欢独处在某个角落,拾一支拙笔,临摹作图,将眼前美丽的风景渲染上梅的墨香,怀一颗素心,提笔写诗,怀着诗人的情怀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温纯在岁月中。虽然我的文字很简单,很平常,但无论是好是怀,都是我真情的流露,都是我人生中那一段段故事。

生活安好,一念懂得,一念明媚,和亲人和朋友一起走过的日子,将是我生命中充满花香,盈满诗意的回忆!

雪,纷纷扬扬,带着祝愿与美好,给新春添上了一抹节日的色彩。这个春节就在一片洁白的雪世界中度过了。雪,素雅,纯洁,纤尘不染,就这样落在春的梅间,飘雪过后,一簇簇白雪压在春的枝头,这一年都充满了希望,婉约的白雪,在阳光的照射下,天与地发出了耀眼的光芒。这样的美景依然会让我感动到流泪,心在素雅的洁白中让过往温润如初。只想做最真实的自己,简单着,快乐着,明媚着,不需要伪装,不做作,守一份春的安然,踏着季节明媚的暖香,让心在纯净的雪中一路前行。在梅花与雪花的润泽中闭关修行,在春天与冬季的接壤中轻叩心扉。

喜欢雪后的风景,喜欢踩在脚下的雪发出吱吱地声音,那是一种来自灵魂的心声,那是一种生活惬意的释然。喜欢放逐在雪地上,回忆着童年一起堆雪人的快乐,还有童年在一起的玩伴们,如今我们都早已各奔东西,只有那段回忆还馨香着过往的流年。那些有爱,那些有暖,那些有喜悦,将万千心事酝酿成一杯岁月的沉香。

今夜,没有月光,雪夜里,还时时会听到有汽车的笛声,有行人的说笑声,那是回家的脚步声,无论家有多远,回家的路有多艰难,都阻止不了游子回家的脚步。天是的冷,心是暖的,明天就是年三十了,都要在年三十之前赶回家中。

没有月光的窗前,屋里却是明亮如昼,时不时的会传来孩子们嘻嘻的笑声,电视里悦耳的音乐声,让我在如水的夜晚,拥抱在亲人温暖的怀抱中。

雪,你是春雨的使者,你潇洒的来过,你悄悄的离去。你的执着,散发着季节的清香;你的守候,芬芳着岁月的眷恋;你的浸润,亲吻着大地的明媚。飘洒的雪啊,你的降临让我的心梦停靠,让我的情怀释然,让我的世界温润。

心若向暖,季节处处是明媚,心若明亮,人生处处有暖阳,心若懂得,雪落眉间惹芬芳。

春的回眸间,把爱写在枝头,把过往悄悄的珍藏。把心伤慢慢的遗忘,懂得用微笑的眼睛看待生活,懂得捡拾一份明媚,将那些美好,在晶莹的晨露中慈悲;在夕阳的霞光中温醇。

春雪,你来,我是喜欢的,你走,我是欣然的。

站在季节的渡口,傲立在雪中,亲吻着春风的暖意,心畅然,情畅然,人生处处皆风景。

写景抒情散文3:温润细雨烟花般绽放

细雨,柔腻的和雪花一样,若有若无扑面而来,轻飘飘如云烟一样,在空中四处飞扬,吻 着脸,倚着眉,亲着唇,精灵般舔舐着每一寸,遍及全身。

连绵的雨,漂洋过海的来看你。不是电闪雷鸣,倾盆大雨式报到;也不似春雨般昼夜交替,多愁善感的来到;这个季节的雨是连绵不断,细柔如丝呈五彩斑斓,在风中就能起舞,吹气如雪。伸出手,展开手掌,雨,细细柔柔的落在掌心,尽管没有雪花那么洁白晶莹,能把眼泪斑驳在掌纹里,并针刺般刺痛敏感的那根神经,兴奋,颤粟。却能轻轻的贴合在眉间,唇齿,手心,不间断婆娑起舞,令你酥酥麻麻,痒在心间却欲罢不能。

湿了的雨,把路面染成黑色颗粒,铺满路的每一面,深浅得宜,水不疾不徐,缓缓流,用尽力气汇聚成柱,让蔓延的水流一直不羁,潺潺汇流成河。雨,融化在厚重的河道里,消失的无影无踪 .

雨,爬上了路边高大的古树,从顶到脚,每个枝丫都没漏过。滴落的雨水,冰冷如雪,我捧雨成洼,刺骨成锥。于是没有了留恋,更不屑枝头停留,为了亲吻大地,不惜呼啸而下,注定了粉身碎骨。

雨,淅淅沥沥落在山峦的肩背上,落在枝枝挺拔,叶叶繁茂的参天大树上,落在生机勃勃,绿意盎然,葳蕤葱茏的草地上,用生命的血液,洗涤经年积淀的尘与屑 ,把生命之水深深注入广袤的土地中。

喜欢柔柔的细雨,虽没有大雨倾盆的酣畅淋漓,也没有雪花轻飘的阿娜多姿,更没有冰凌花的冰清玉洁。它却有柔韧的性格,任性于随风轻舞的天地间,细细梳理逶迤的山峦,栖息在一衣带水青葱绿地。纵情山水,曼妙于宇宙乾坤,细雨润无声。

细雨绵绵,绵绵细雨,以满腔的挚爱,真诚,以最炽烈的无私奉献,以最悲壮的奋不顾身,破茧成蝶。挥挥手,向山峦,树木,草地道别,细雨飞扬中把千转百回的柔情留下,把不舍赠与清风,扶摇在广袤的天空。遥望水渠,绿水盈盈,水草丰美。于是,细雨摇摇头, 觉得这所有的付出和放弃都是值得的,如欲重生,必先涅盘。

如丝细雨,温润中破茧成蝶,烟花般绽放,在风中渐行渐远……

第8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三篇

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写景抒情的散文三篇,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写景抒情的散文:韵味北京

北京这个阳光明媚的早上,特别想出去走一走,我喜欢在风景里游荡,找寻创作的源泉。无论那些远的、近的风景,我总习惯沉醉其中,慢慢体悟,慢慢发现,慢慢探索······

走在筒子河的岸边,用耳机隔绝了吵闹的游客呼喊和车水马龙的喧嚣,笑着面向阳光与水面,高高的宫墙投射在静静的水面,映红了那一片河水。我知道,这是它在向我诉说历史,我看得出神,好似已经穿越到了那个风起云涌的朝代,看着那些身着官服的或清或贪的官员穿梭在这紫禁城内外,这个千年来就是国家政治中心的地方正悄悄见证着朝代的兴衰。漫步水畔,我用这一次遐想把历史定格在了脑中。

信步走进景山公园,这里是北京城的中心点,登高远眺,紫禁城尽收眼底。宫墙内的建筑鳞次栉比。奢华,我脑中第一个蹦出来的词就是奢华。都说一将功成万骨枯,那皇帝呢?皇帝的生活我们只能在现在的电视剧里看到了,很难想象当一个泱泱大国的一切全部由一个人专治的样子,至少我们在现代社会很难体会到。触摸着公园内的古迹,感受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对于历史来说,已然物是人非,谁能想到北京在千年之后的飞速发展,古老的北京一直在不断的创新、发现。

出了景山我漫无目的的闲逛,不知不觉走到了南锣鼓巷,这个文艺青年们喜欢聚集的地方,老北京的胡同文化在这里被宣扬到了全国乃至全世界,在改造过的街巷里,各种特色商店林立,我曾经几次来过南锣鼓巷,可是这次我想找一找不同的体验,我拐进了蓑衣胡同,看着那些没有经过改造的古老四合院,好似走进了老北京人的生活。时值中午,想找些吃的,南锣鼓巷不缺少特色小吃,而我只想找一找老北京的特色,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吸引了我的眼球,招牌不大,门口挂着的幌子上写着卤煮火烧,这可是能足够挑起我味蕾的一种食物,走进店里,店面不大,但也挤满了人,排着队终于端起了一碗卤煮,一碗下去,大汗淋漓,好个畅快。

由南向北我走出了南锣鼓巷,向西一直慢慢的走着,不知不觉走到了烟袋斜街,可别小看这短短的200多米的小巷,烟袋斜街可是老北京历史最悠久的斜街,街两旁挤满了各种特色商店,街道上也挤满了国内外游客,穿梭在人流如织的街巷里,想象着百年前老北京人在这条街上的生活。走出斜街就是有名的银锭桥了,在桥上若是晴天据说能看到遥远的西山,也就是燕京八景中的“银锭观山”。过了银锭桥,好好逛逛什刹海的胡同,这时,耳机里适时传来了我非常喜欢的那首李健的《什刹海》,歌声非常应景,让我在过去与现实中慢慢体验什刹海的美景。沿着什刹海迤逦的河岸四周,形成了不规则但密织如网的胡同,这些胡同依势而建,自然天成。在这里,随便走过一家不起眼的院门,都可以发现历史的踪迹。

胡同、后海;红墙、绿树;悠闲地走在人来人往的胡同里,享受着下午的阳光,偶尔停在小桥流水人家的后海岸边,那悠长浓厚的京味文化便融化在了空气里,浸润着灵魂······

老北京的韵味就这样在胡同里、在心里渲染开来,无需刻意找寻,经过历史的洗礼,时光的沉淀,一座既古典又现代,既时尚又青春,既保守又开放的都市画卷慢慢在眼前,在心田铺展开来。

正如著名音乐人小柯说的那样:我认为,北京是世界上最好玩的地方。

写景抒情的散文:秋韵十里

长堤十里,秋水一方,千亩荷。

满目碧绿在辽远处,渐渐接入天际。

夏日里那温婉又娇艳的荷花,早已随秋风凋零而去。荷叶依然亭亭如盖,就像一群高傲不羁的调皮少年,一阵风吹过,满塘挤挤挨挨摇曳舞动着,卷起一波又一波或杂乱、或富有节奏的长短绿浪。莲蓬饱满朴实而又挺拔壮硕,与荷叶的柔软顺从不同,它们高耸在荷塘里,棱角分明、坚硬。

荷塘边的草丛中,几只野鸭慵懒的趴卧着,偶尔探出头来,叼几口青草,低嘎的叫个两三声,享受着独属于鸭的单纯世界。

与野鸭的慵懒与单纯不同,蝴蝶们则要欢快活跃许多。

不知是在寻觅那早已消失了的荷花香气,还是在向游人展示自己独特的优美舞姿,蝴蝶一群群煽动着多彩的翅膀,在荷叶上空一尺高的位置,施施然不停变幻着舞姿,一会儿飞降到高高的莲蓬上,一会儿又悠悠然飘落在荷叶端。它们和那些不知名的飞虫交相舞动,活力四射,仿佛在认真表演一曲动人的乐章,明艳照人极了。

这荷塘、野鸭、蝴蝶与飞虫构成的美景,动与静相得益彰,虽没有大城市的繁花似锦,也没有《西洲曲》里姑娘采莲的温情暖人,却另有一番原生态的韵味,独特生动,让人驻足,流连忘返。

垂柳依依,阳光和煦,温暖舒适。

闲散的游人,三三两两漫步在长堤上,迎面吹来几缕风,垂柳飘摇依依,柔软如姑娘的眼波。

金秋十月,适值秋实累累,缀满堤坝两岸的各色果树。果子们一串串,一簇簇,诱人招摇,惊艳了游人们平素浅淡的眉眼,也撩拨起了孩童们顽皮淘气的心。

大人们四顾微笑着,不时被哪棵树上的果子吸引,停下来按动相机拍照。在各色果树中,山楂和柿子树尤其抢眼,因到了成熟收获的季节,红彤彤、金灿灿的摆着各种令人垂涎的姿态,令游人们惊喜连连,不时按动快门来几张特写,偶尔还摘下一两颗加以品尝。

孩子们却一刻也不肯安静,他们欢笑着、打闹着、奔跑着,叽叽喳喳的嬉闹声,响亮在碧空四野。偶有几个孩子恶作剧,拿小石块去撩拨塘边休憩的野鸭,野鸭们一时间变得好灵活,惊叫着扑棱棱飞起,落入到荷塘更深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在城里人优哉游哉,满腔小资情怀享受这秋韵美景时,农人们一派繁忙,却也满心愉悦。

远处荷塘里的白莲藕,在泥塘中已安睡了数月,此时片被农人吆喝着挖起,胖乎乎虽沾满了黑黑的泥巴,却依然如孩子的嫩白小脸,惹人千般怜爱。

大货车沿着堤坝轰隆隆的开来了,离开荷塘的莲藕们,仿佛还没有睡醒,一片懒洋洋、慢腾腾,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成为菜肴的命运。农人们把莲藕一批批的装到货车上,司机哼着欢快的小曲,莲藕们被快快乐乐的运走了。

堤坝外面那新收的苞米和稻谷,杂乱的堆积在晾晒场上,农妇们扎着彩色头巾,在不停翻晒着,望一眼,新米的香味仿佛已溢满了唇齿之间。

浅秋平淡少人语,暮秋寂寥多闲愁。

而金秋,就是这么喜洋洋,暖洋洋。这果实累累、长堤绿树、蓝天白云交织在一起,是充实,是喜乐,是城里人心头对大自然的牵念,更是她们袖中指尖,想轻轻触摸的温暖。

而在农民的眼里,这丰收与繁忙,这晒黑的粗糙肌肤,这额上的缕缕汗水,是满足,是幸福,更是他们一年四季,对收获美好的期盼。

春风十里惹人醉,秋韵十里,温暖了一季,温暖了的心房,更是温暖了我们游荡的灵魂与信仰。

写景抒情的散文:大潋山水

诗是美丽的,大潋村是一首清澈幽远而美丽的诗。

如火的七月,我们驱车曲径山路远,放眼迷雾群山绿;村舍瓦屋缘溪散,蝉音鸟吟夏正浓的婺源县大潋村,宛如进入了一个世外桃园。

大潋村,村子不大,百来户人家,星星点点、高高低低散落在山涧的两旁,清清的流水跌宕而下,时而轰然作响,跌溅成珠花碎玉,时而蜿蜒匍匐而行,羞涩矜持宛如处子。

沿着山涧行走,溪床上光怪陆离的卵石在阳光的照射下,晃漾着玄妙的光影。水深处,一群群小鱼聚集在磐石的青苔边,悠然自得,享受着大山的安宁与溪水的清澈。

依着村旁的古树,追寻着村民辽远的脚印,村民告诉我们,大潋村建村于南宋,村里人大多姓詹。那时,村子的詹姓始祖,口中吟诵着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诗句,信步来到这个乱山深处,目睹这里的大好山水,搭草棚,起炊烟,居住劳作,并将村子取名潋川。

走入村子,只见村子沿着溪水顺着两侧山体铺开,高低错落。溪旁或院子里的梨树和桃树,在阳光的照耀下,其叶片美得让人有点眩晕,绿得有些让人迷醉。行走于麻石铺就的路面,布满青苔的石缝长满了绿油油的杂草,杂草上开着星星点点的野花。

折进村子逼仄的巷道,回头而望,巷道在身后泛着暗淡的光泽......黄昏时分,回到村口,坐在石桥上休息,石桥下的溪水潺潺地流着,牧童裸露着胴体在小中嬉戏,路边树林中的野花静静地开着,小鸟喳喳地叫着,山间树梢沉淀了几分雾色,让村子显得更加宁静、朦胧、妩媚与神秘。

朦胧中,村里有人升起了炊烟,嫋嫋娜娜,丝丝缕缕,宛如一抹抹淡淡的乡愁,更如一席席裏殿的轻纱,而那缓缓流过的溪水,却像一首清澈幽远的诗......

上一篇:国家赔偿与民事赔偿下一篇:七年级语文生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