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的经典唯美散文

2024-09-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写景的经典唯美散文(精选10篇)

写景的经典唯美散文 篇1

遥闻着东北下雪的消息,庆幸温暖的同时却又不禁向往起雪来,因为她总是伴随着美好的故事。圣诞老人骑着驯鹿,红衣在雪中散发着温暖的色彩,新年的热闹也总在积雪中升腾;或有公主在雪日出生,她以白雪为名。是雪衬托了故事,还是故事美化了雪?雪是冬天的灵魂。在雪的反射下,冬日的阳光绚烂耀眼,给严冬的傍晚披上了闪烁发光的长袍披风,美得令人窒息,好像一抹天上虹,七彩烂漫。或与挂在树梢的冰凌组成神奇的连拱和难以描述的水晶华彩时,又有什么东西能比冰雪更美呢?

冬日的小园不似春的烂漫芬芳,亦不似夏日的`色彩斑斓,不似秋日果蔬飘香。她就像今年以前的亿万个冬天一样,苍凉宁静。虽然一切都被肃杀的寒气涂上了浓重的眼妆,氤氲着冬日的冷艳。可是这样的小园却并不是死了,它只是睡了。你仔细看,报春花、月季和不知名的小草,躲在冰雪下睡着。仔细听,虽不见燕儿的踪影,但仍有不惧寒风的灰雀路过,在小河边栖息休憩,唧唧啾啾地吵闹。小园旁的护城河亦结了冰,冰很薄,像白的透明的皮肤,可见血管下汩汩的血液流淌,水声幽幽。这样安逸静谧的花园,宛若睡着的美人,睫毛颤动着,呼吸微弱平缓又压抑着隐隐的期望,等待着春风的一个吻来将她唤醒。

虽然小园的土地已经开始上冻,我却不怕冷,嬉笑着帮妈妈为无花果树遒劲的枝干用麻绳和布条织就了一套“毛衣”。妈妈又用枯干的无花果叶子把它的根部堆上,这应该是叶子最好的归宿吧,依偎在大树母亲的膝畔,为她遮风挡雪。无花果树现在看起来仿佛一件艺术雕塑,在冬日的小园中静静地矗立着。妈妈则站在一旁微微笑着看着它,眼神温柔得仿佛看着一个不懂得照顾自己的孩子。

冬日里即使无雪,也总有霜让人先饱饱眼福。一夜之间,青竹变琼枝,不似雪的厚重,薄得剔透精细,远远望去,仿佛用银笔勾勒的素描。长青灌木顶上撒上了一层糖霜,精致可口。槐树黄叶落尽,筋脉尽显,枝干向鹿角一样遒劲向上,傲慢扬起。每棵树都是一位独立寒冬的思考者。北国的冬,是走过了一段旅程,最终回归原点,等待着下一次突破。

写景的经典唯美散文 篇2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 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 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 涧水蓝, 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 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 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 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 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 无须教者讲述, 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 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 (两位女生读) ;那清脆如弹拨者, 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 (全班女生读) ;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 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 (全班男生读) ;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 定是激流直下陡壁, 飞瀑落下深潭 (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 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 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 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 我不让你”, 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 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 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 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 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 仿佛梦幻一般, 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 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 波光掠影, 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 云雾缠绕, 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 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 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 和她独处高山之巅, 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 此景只应天上有, 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 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 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 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 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 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 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 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 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 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 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 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 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 (押韵) , 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 (押韵) 。”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 (比喻、对偶) ;天池景色美如画, 声名远播遍华夏 (比喻、押韵) 。”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 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 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 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 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 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 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 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写景散文的“美”教法 篇3

一、导入美

美的文章需要美的导入才能使人身临其境。如《天池》一文不妨用李商隐的小诗《瑶池》导入:“‘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诗中的‘瑶池便是现在的天池。”如《阿里山纪行》一文可以这样导入:“‘高山青,涧水蓝,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阿里山的少年壮如山……一首《高山青》唱红了大江南北,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吴功正的脚步一起走进阿里山。”

二、诵读美

美文的诵读需要读者的声情并茂,更需要独到的方式引导。这种方式首先就是配乐朗诵。音乐和文学的结合,是任何东西所不能媲美的。试想一边诵读“小桥流水、古朴犹存”的《周庄水韵》,一边配上一段笛声悠扬的江南小曲,无须教者讲述,其中之美、之妙便不言而喻。其次就是分层朗读。如《鼎湖山听泉》中一段描写鼎湖山泉声的句子:“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两位女生读);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全班女生读);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全班男生读);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全班学生读)。” 这样就能将泉声柔曼、清脆、厚重、雄浑的特点充分地体现出来了。

三、品味美

文章之美贵在语言之美,语言之美贵在修辞之美,修辞之美贵在品味之美。对语言的品味要注重方法的引导,教者可从修辞、运用的手法以及巧妙的修饰语等方面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情感或写作的目的。朱自清的《春》中“你不让我,我不让你”,一个“让”字运用拟人化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花竞相开放的情景。《荷塘月色》:“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此句正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荷叶的妖娆多姿。

四、引用美

旁征博引向来是各位文学爱好者所喜欢和擅长的,为了领悟天池魔幻、神奇、缥缈之美,我们可引用一位名叫龙城飞将的网友对天山的描绘:“用惊艳不足以形容她的美丽,用漂亮不足以描绘她的华贵。纯净、圣洁、晶莹,仿佛梦幻一般,完全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没有一丝人为活动的痕迹。碧绿的水面上照射着金色的阳光,如同金粉洒在一块大大的碧玉上,波光掠影,玲珑剔透。池面上水汽和阳光交织在一起,云雾缠绕,给人一种梦幻般的视觉。站在岸边,仿佛和天池融为一体,听她讲述着那深沉梦幻的寓言,和她独处高山之巅,听它亿万年来的感叹,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睹?”

五、比较美

红花当须绿叶来衬托,万物之美亦是如此。美有很多种,如何让学生对各种景色之美有确切的把握,我们不妨设置一个仿句题来显示这种美的独特之处:“如果说长城美在它的雄伟绵延,中山陵美在它的庄严肃穆,那么九寨沟美在它的原汁原味,泰山美在它的巍峨挺拔;如果说天池美在它的虚幻缥缈,阿里山美在它的妖娆多姿,那么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精雕细琢,鼎湖山美在它的空灵神圣……”

六、宣传美

既然是美的东西就不该独自占有,应该与大家一起分享。在这一环节我们不妨为所写美景写一则广告宣传语,要求是广告宣传语写得好、写得巧、写得美、写得妙,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一定的手法。如《济南的冬天》一文主要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征,不妨写这样的宣传语:“冬天的济南是孕育春天的摇篮(押韵),冬天的济南是你过冬的理想境界(押韵)。”如《天池》一文的宣传语:“青春天池、美丽天山(比喻、对偶);天池景色美如画,声名远播遍华夏(比喻、押韵)。”

七、总结美

古人称画龙须点睛,那么一堂出彩的课也需要点睛之笔——教师总结,总结的语言要美且切入重点。如《天池》,可这样总结:“它不是天堂却胜似天堂,也许只有地大物博的中华民族方能孕育出如此美丽的仙境,大自然以它的鬼斧神工给予人类难以想象的种种奇迹,让我们珍惜、热爱这绿色的自然吧,因为它是我们幸福的家园!”

总之,一篇美文的讲解不需要面面俱到,可以根据不同的文章任选以上的几个环节设计教案,以“美”贯穿始终,紧扣“美”字,让学生获得美的感悟和启迪。

名人经典写景散文 篇4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牡丹花大而香,品种有上百个,色泽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以黄、绿为贵,以黑为希。牡丹高贵优雅,千娇百媚,百花丛中最争艳。

四月中旬,正是牡丹吐蕊开花的季节。驱车前往菏泽“曹州牡丹园”,有幸一睹牡丹的芳容,让我心花怒放,激动不已……

“曹州牡丹园”在菏泽市的东北角,占地面积约1600亩,种植牡丹80多万株,品种1000多个。国家级科研基地,四个A旅游景地。园区建有“牡丹传奇”、“十二花神”、“芍药台”、“世界国花园”、“国风院”等12个景区,赏花景点约有40个。近几年,又成功建设了国内领先水平的全自动控温控湿的温室,使国内外游客365天都能观赏到盛开的牡丹。

走进菏泽“曹州牡丹园”,我就一下子被那一株株、一朵朵的鲜花而吸引,不时掏出相机(手机)拍照留念。园中盛开的牡丹花,争奇斗艳,五彩缤纷。红的艳若蒸霞,灼灼发光;黑的端庄别致,姿貌绝伦;蓝的素洁淡雅,神态清秀;粉的妖嫩妩媚,色香兼备;紫的品居中流,华而不俗;白的洁白无瑕,清爽袭人;绿的更是色奇品佳,别具风韵。红、黄、绿、白、黑、蓝、粉、紫八色牡丹竞相开放,各显风姿,一畦畦,一片片,蔚为壮观。

结合景点的建筑,拍下一张张的人物照、风景照,真是人在花中走,花在丛中笑的美丽图画。牡丹园建有南北两座仿明建筑样式的牌坊门楼,高达十余米,檐出角翘,雕花彩绘,金碧辉煌,既敞朗宏伟,又古朴典雅。门坊正中的“凤凰戏牡丹”彩色图案下,悬挂着一块灿灿闪光的鎏金横匾,上书“曹州牡丹园”五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著名书法家舒同所题。花园内有多个观赏区,若干观赏点,每区各成体系,形成园中园。“观花楼”、“天香阁”是园内主体建筑,新颖别致,古朴典雅,登楼眺望,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今天的天气真好,蓝天、白云、鸟语、花香……

一阵微风吹过,阵阵清香便扑鼻而来,让人心旷神怡。最绿的牡丹是“豆绿”,它的颜色近似叶绿;最黑的牡丹是“冠世黑玉”,它的颜色是深紫发黑;花瓣最多的牡丹要数“魏紫”,约有六七百片花瓣;最红的牡丹是“火炼金丹”,它的颜色近似国旗红;最蓝的牡丹是“蓝田玉”,是粉里透蓝;最佳的间色牡丹是“二乔”,它一朵花上两种颜色。牡丹花最美丽的地方就是花瓣和花蕊了,有些颜色是白色的,也有些颜色是粉色的,摸上去丝丝滑滑像刚出生的小宝宝的小脸蛋,花蕊的形状像一根根黄色的小棒,被微风一吹,牡丹花左右摇晃,好象在对我述说衷肠。

置身于这些雍容华贵的牡丹花丛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娇艳的牡丹花,穿着红彤彤的衣裳,站在阳光里,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又似迎风飘扬的红旗,随着绿叶翩翩起舞。这时,蜻蜓飞过来了,蝴蝶飞过来了,它们都在争先恐后地告诉我飞行的快乐;鸟儿在我的头上飞过,悄悄地告诉我昨夜里所做的美梦……

一株株,一簇簇,牡丹、芍药竞相开放,这是园工们辛勤劳动的结晶,这些人应该受到我们的尊敬。这里除了大片的牡丹外,还有用松柏编制的鸟兽、人物和牌坊,垂柳掩映下有一座座花亭,可供游人小憩,领略园内风光。万花丛中有两尊亭亭玉立的汉白玉牡丹仙子,据菏泽人称:这两位牡丹仙子一个叫“葛巾”,一个叫“玉版”。他们和凡人结为伉俪,留下过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据《聊斋志异》中记载:洛阳人常大用酷爱牡丹。听说曹州牡丹天下第一,他就跑到曹州,住在一个大花园内,天天等着牡丹开放。待牡丹含苞欲放时,大用已身无分文了,他将值钱的东西和衣服典卖,仍等着看花。一天,大用碰到一艳丽女子,二人一见钟情,那女子跟着大用回到洛阳,嫁给大用,她就是葛巾。后来,葛巾又把妹妹玉版嫁给了大用弟弟大器。一年后各生一子。二位女郎从不说自己的身世,在大用兄弟再三追问下她们才说:自己姓魏,母亲被封为曹夫人。

大用听了更是奇怪。一是曹州没有魏姓,二是这样大的家族丢两个女儿怎么没人找。带着这两个谜,大用又来到曹州,找到那座花园的主人,问起当地可有曹夫人。主人领他到一株大牡丹前说:“这就是曹夫人。”大用这才知道自己的妻子和弟妹都是牡丹花神变的。大用回到家后,葛巾告之:“三年前,看到你对牡丹情深,很感动,便变为女子嫁你,现在你知道真情,我要走了。”说完和玉版把孩子往地上一放,就无影无踪了。几天后,在放儿子的地方长出两株牡丹,一紫一白,花朵像盘子大,花色艳丽。后人将这两种名花叫“葛巾紫”、“玉版白”。牡丹乡人民在牡丹园中心专门修建了“葛巾”和“玉版”亭。在青青的垂柳掩映下,游兴之余在此小憩别有一番情趣,似乎两个花仙飘飘然窃窃然正同观花的人群欢聚。

牡丹的花期很短,大概只有25天,很多游客在错过花期的时候总会有少许的遗憾。但自从有了牡丹温室,即使在寒风凛冽的冬日,依旧能感受到牡丹的雍容华贵。

走进现代化的温室,又是一番天地。精工细作的瀑布流水,洞庭花竹,巧夺天工的布局,使每一株牡丹像仙女一样,争奇斗艳,楚楚动人。不禁想起蒲松龄的动人描写:“宫妆艳艳”,“纤腰盈掬”,“玉肌乍露热香四流……”颇使人留恋忘返。这里展出的是30多个名贵品种,将近400盆花,都是科研工作者精心培育的。它们排成各种造型,或成花丘,或成花岛,高低错落,浑然有序。它们或含苞待放,或灿然盛开,魏紫姚黄,争奇斗艳。真是花随人意开,四季有牡丹。

漫步园中,赏花之外更有景。在这里,既有风姿绰约的国花魂座雕塑,观花楼的仪态万方的观花楼,更有一番别样的福地洞天——迭水、花溪、花岛……,湖山景观区有一个小小的人工湖,里面栽种了各种荷花睡莲,建有音乐喷泉,看花的人们可在这里休息片刻,惬意盎然。

走出牡丹园,一些小商小贩会把一支支的牡丹花推销给你。看着这些失去生命的牡丹花,我于心不忍,认为还是把它送回本土才好。

归途中,一路播放蒋大为演唱的那首《牡丹之歌》,“啊…牡丹,百花丛中最鲜艳……”歌声中,我沉醉了——

牡丹区,牡丹路,牡丹街,牡丹亭,牡丹宴,牡丹糕,牡丹会,牡丹酒……,连大剧院也是牡丹花造型。我想,建设中的飞机场,候机大厅也应该是牡丹花造型。

经典爱情唯美散文随笔 篇5

独居一隅,无数次在心中默念着纳兰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是的,如若每一次的相遇都与初见时的感觉一般,该有多好。可惜再深的情愫,转身后的记忆,谁也无法摆脱遗憾与凄楚。晚秋,感受着萧索的寒风掠过耳畔,吹散的不只有深深的思念与牵挂,还有徘徊在剔透的晶莹中的那一抹幸福的画面。

一往情深,尘梦旖旎。曾几何时,种在心底的相思,还有割不断的牵念,都在悠悠时光里,化成了深深的痴情,曾几何时,花开时的邂逅,倾情的繁华与美丽,都在悠悠岁月里,变成了最真切的回忆。

尘世中的缘起缘落,分分合合,几多眷恋,几多困扰,曾经在相遇的故事里,留下了幸福的泪水,转身离别了,剩下的只是一个人的孤独与凄楚。回忆薄凉,因果循环的爱恨纠葛,落下幕布的戏剧,终还是躲避不了,烟消云散的结局。

临窗而坐,听风沙哑的嘶吼,冰冷的泪落在心底,一次次唤醒了雪藏的美好画面,好想抓住那些用花瓣编织的锦梦,将片片永久的珍藏,追忆时,不会再有残缺与落寞。

一往情深,于你相遇时的快乐,也是我流浪的旅途里一段幸福的传奇,曾经执子之手,相约高山下共赴天涯的承诺,曾经执子之手,相约月光下静待花开花落,曾经执子之手,相约星空下共许天长地久。可惜,憧憬的梦破碎了,用花香浇筑的烟火亦随风寂灭的不留一丝痕迹。

写景的唯美诗句 篇6

2)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3)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4)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6)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7)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8)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9)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10)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1) 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2) 花自飘零水自流。——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3)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14)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15)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6)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17)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五首•其二》

18)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19) 黄昏庭院柳啼鸦,记得那人,和月折梨花。——陈亮《虞美人•东风荡飏轻云缕》

20)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1)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22)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23)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断句》

24)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25)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26)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7)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2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29)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30)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31)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2)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李商隐《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33)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34)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35)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36)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37)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38)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凉州词二首》

写景的经典唯美散文 篇7

“真”是朱自清散文艺术的核心。朱自清的写景散文, 以真挚的感情, 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我们以《温州的踪迹》中的《绿》为例, 说明作者怎样追求那“逼真”的艺术境界的。全文四个自然段, 首尾各一句为一段, 点题和照应, 做到了首尾圆合, 结构紧凑。中间两段文字是顺着第二次到仙岩时观察梅雨潭的足迹写的, 层次井然, 观察细腻, 景物描写达到了逼真的程度。先听到声音, 再看到“一带白而发亮的水”, 是梅雨潭。到了梅雨亭上, 正对着瀑布, 山岩、瀑布、亭台、草丛、潭水便尽收眼底了。作者写踞于岩上的梅雨亭, 薄阴天气的岩面与草丛, 直冲而下的瀑布, 流水撞击岩上的飞花碎玉, 纷纷落下的如白梅、似杨花的水花, 都是那么形象逼真。这都是作者实地静观之所得, 没有夸张和雕琢, 如同一笔笔的写生画, 读来如见其景, 如闻其声, 它是写实之作。接着, 作者写梅雨潭的绿色, 这是全文最生动逼真之处。奇异的绿色招引着游人, “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揪着草, 攀着乱石, 小心探身下去”, 又过了一个石穹门, 到了潭边。望着这一碧潭水, 作者展开奇思异想:潭水象一张极大的铺着的荷叶, 想张开两臂抱住它。作者用一连串的比喻描写这动人的绿色, “她松松的皱缬着, 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 像跳动着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 象涂了‘明油’一般……”随着作者的笔触, 随着作者感情的波澜, 不仅我们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 而且我们的肌肤仿佛还能感触到那闪着光亮的绿波的跳动, 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 不能说不可爱;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 不能说不俊美;西湖的波不能说不明丽;秦淮河的水, 不能说不旖旎。但是在作者的眼中, 作者的笔下, 它们不是太浓, 就是太淡, 不是太明就是太暗, 都无法与梅雨潭那明暗适度、浓淡相宜的绿相媲美!至此作者的感情迸发而出, 变为直接的呼喊:“可爱的, 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进而再次展开了奇异的联想:“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 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为眼, 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作者甚至把她想象为“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想拍她、抚她、亲她, 别致地把她叫做“女儿绿”, 感情真挚柔美到了极点。在这饱含诗情、充满生趣的绿意中, 一切真情都显示出“活脱脱”的个性, 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爱, 升腾着作者向上的激情。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朱自清描写景物形似逼真, 一是源于他对事物观察的细致真切;二是他丰富多彩的语言, 善用博喻, 从多个角度去比拟景物, 使人们似见其景, 如睹其物;三是他独特的构思, 他善于采取移步换形之写法, 先有铺垫, 后有集中而突出的描写, 在穷形尽相仍恐不足之后, 又加之以比较对比, 让人通过想象去领会, 从而达到极其逼真的艺术感受效果。

朱自清在《论逼真与入画》一文中强调:“真”就是自然, 要使景物显得自然逼真, 还要写得“气韵生动”, “惟其‘气韵生动’, 才能自然, 才是活的不是死的……‘逼真’等于俗话说的‘活脱’或‘活像’, 不但像是真的, 并且活像是真的。”成功的写景, 在于写得活, 能传神, 如画一般美。朱自清在创作实践中, 在精雕细刻的同时, 在“活”字上下尽功夫。譬如在《荷塘月色》里, 他也把那一角荷塘写活了:那田田的叶子中间, 花儿“有袅娜地开着的, 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还送来了缕缕清香;忽而微风吹过, 叶上便呈现一道凝碧的波痕, 加上叶下脉脉的流水, 于是那荷塘“却更见风致了”。在作者笔下, 花叶含情, 流水有意;写形传神, 臻于化境。

朱自清的散文追求“逼真”的艺术境界。在朱自清的笔下, 无论天地、山水、花木, 都描绘得逼真自然, 写出了作者的真情实感, 从而形成了他写景散文的率真的特色。

优秀的散文常常兼有诗情与画意。朱自清的写景散文在自然逼真中, 还追求一种绘画美。

朱自清是散文领域里的卓越的风景画家。他的《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白水漈》等, 都是极美的山水工笔画。他用语言的丹青点染的风景画, 以比喻丰美、想象超拔取胜。他所创造的画面自成一格:笔触细腻, 但不是浓妆艳抹;构图简洁、但相互间显出风华, 平淡中显出腴厚;他的笔墨挥洒自如, 把自然景色、物体状貌勾画得栩栩如生;明净的色彩, 素雅的风致, 把读者引入奇妙的画境。

譬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写作者游南京秦淮河所见景色。水色、天光、日态、灯彩人影、船形、树姿、琴声、歌音等都是人们常见而易于忽略的事物, 但作者善于把它们错杂起来作“加倍”的描写, 因此写得很细腻, 精密确切地写出了当时秦淮河上那种灯月交辉、画舫纵横、笙歌彻夜的景象。写夏夜泛舟游秦淮河, 自然离不开水, 也离不开写天上的月、船上的灯。所以作者特别注意对月亮、灯光、河水三者关系的变化, 作细针密线的描绘和渲染, 逼真地表现出当时当地所独具、又是作者凭着自己的审美趣味最能领略的美的境界。

你看, 这是夜幕方垂、灯火初明时的情景:“夜幕垂垂地下来时, 大小船上都点起灯火。从两重玻璃里映出那辐射着的黄黄的散光, 反晕出一片朦胧的烟霭;透过这烟霭, 在黯黯的水波里, 又逗起缕缕的明漪。”这是着意灯光, 描绘灯光在水中的投影。那么水呢?水在天未断黑时, 是“碧阴阴的;看起来厚而不腻”, 不是灯光初明时, “阴阴变为沉沉了:黯淡的水光, 像梦一般;那偶然闪烁着的光芒, 就是梦的眼睛了。”这是着意水态, 展现灯明前后水的色泽意态的变幻。作者还通过那水中灯影和灯下水光的描写, 表现了当时化灯映水、画舫凌波的图景。因为这时皎月初升, 光量不大, 所以灯光压倒了月色, 灯火透过玻璃投射至黯淡的水波里, 河里便呈现一片“朦胧的烟霭”, 构成一种梦幻般的迷离境界, 从而引起人们思古之幽情。

但是, 船到大中桥外, 却是另一番景象了。这时“淡淡的月, 衬着蔚蓝的天”, 照着“空阔”的江面。因此, 秦淮河的水在这里变为“静静的, 冷冷的绿着”, 如“茵陈酒”一般, “在每一只从那一边过去时, 我们能画出它的轻轻的影和曲曲的波, 在我们的心上;这里是空着, 且显着是静了”。这是写水。接着写灯火:“渺渺的”灯辉与“缠缠的”月色相互交融, 此时与前面不同的是, 灯光已夺不了月色, 因此, 在月光的映照下, 河面上纷然的灯都“黄而有晕”, “灯愈多, 晕就愈甚;在繁星般的黄的交错里, 秦淮河仿佛笼上了一团光雾。”这“光雾”便是灯光、月色、水气杂糅辉映形成的。写了灯, 接着写月。由于这里比较宽阔, 月在中天朗朗照着, 所以灯光是浑的, 月色却是清的。那一弯素月, “她晚妆才罢, 盈盈的上了柳梢头”, 那渗着月光的垂杨的柔细的枝条, “就像一支支美人的臂膊, 交互的缠着、搀着;又像是月儿披着的发”, 而月儿偶然也从垂柳枝条的交叉处偷偷窥视着我们, “大有小姑娘怕羞的样子”, 另有几株不知名的老树, 在月光下, “俨然是精神矍铄的老人”。这些都是近观细察, 从垂杨老树完全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给人的印象, 作拟人化的描写, 来表现出月色的光感和意态。接着作远景勾勒:“远处———快到天际线了, 才有两片白云, 亮得现出异彩, 像美丽的贝壳一般。那云下便是黑黑的一带轮廓;是一条随意画的不规则的曲线。”这里则通过远天的白云和远处黑黑的一带轮廓在月下的状态, 写出了另一番月色的光感和色感。

随着游览时间的推移, 地点的不同, 心情的变化, 作者对景物的描写也不同, 使整篇作品就像是许多幅以秦淮河风景为题材连缀成的组画。开头以虚景来衬写实景。作者从想象中明示秦淮河上“那时华灯映水, 画舫凌波的光景”, 衬染出由桨声和灯影构成朦胧而迷人的眼前景色。文章紧紧扣住那河上的灯影, 汩汩的桨声、沉沉的河水、清辉的月色、悠扬的笛韵……这一切都与河上的灯影组成一幅幅和谐和多种色调、多种情味的画面。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之所以能做到“文中有画”, 有赖于他对事物作细致入微的观察体验。一处胜迹, 一幅景色, 一个事物形态, 他能从不同角度作多方位描绘, 有话可说, 有画可做。同时, 也有赖于他的艺术处理, 他不是停留在对自然景物的机械临摹, 而是发挥了奇妙的想象, 运用新颖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艺术手法, 变静止为飞动, 赋予自然物特有的情趣。

注重创造富有诗意的画面美, 可以说是朱自清的一个重要的山水风景审美意识。朱自清山水意识中的核心是发现与挖掘山水景物的自然美。也许山水本身不一定那么美, 但在朱自清的游记里, 他却能如高超的摄影师一样, 选择最佳角度, 拍下最美的画面。

情感是散文艺术的生命。

朱自清很重视感情这个因素在创作中的作用。他的写景散文情浓似酒、意酣如饴, 写景融情于景, 情与景相映成趣。这就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又一特色———即在描山画水的同时追求一种“情趣美”。

朱自清描山画水的散文中, 举世盛称其美, 誉为“美文”, 或赞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 (1) 。诚然, 他的写景散文最擅长重彩工笔, 真所谓“漱涤事物, 牢笼百态”, 淋漓尽致地再现了“人化的自然”之类的神髓, 给人以舒坦的美感享受。尤其可贵的是, 这类饱含诗意的美文并无士大夫式徜徉山水的闲情逸致, 而往往是“融情入景”, 深蕴着个人忧国忧民的寄托。郁达夫论及“五四”以来现代散文的主流色彩时曾言:“作者处处不忘自我, 也处处不忘自然与社会。就是……写了风花雪月, 也总要点出人与人的关系或人与社会的关系, 以抒怀抱”。是的, 朱自清的写景散文洋溢着他“个人”的情调。

朱自清散文中的风景描写, 处处渗透了他的感情。他无论是写春花, 状瀑布, 记秦淮河歌, 染荷塘月, 无不融注入自己的情思, 他笔下描绘的正是人化了的自然。

在《荷塘月色》里, 通过月下荷塘的描绘, 把作者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感情, 表现得十分曲折含蓄。文章从“我”因“心里颇不宁静”而独步塘边开始, 写到独自“受用这无边的荷塘月色”, 再遥想古代采莲美景, 最后独步回家结束, 展示了“我”当时抑郁苦闷的心情, 表现了“我”对黑暗现实不满而又寻求不到出路那种徘徊惆怅的矛盾心理。例如其中写到月色时说:“虽然是满月, 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 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这时候最热闹的, 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这些地方场景的移动都反映出作者心中微妙的变化, 这些都是作者的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在《荷塘月色中》, 处处有画意, 而时时曲笔写衷肠, 怅惘郁闷之情融化于细腻的景色描写之中。那月光下的淡淡荷塘景色。那愉快得片刻消遥的淡淡情趣, 表现了大革命失败后, 作者既不愿群居, 又难于独处, 既不满于现实, 又不能从个人的小天地里突破的徬徨、苦闷心情。

如果说《荷塘月色》的情趣在于将情景交融在一个“淡”字上, 那么《绿》整篇的韵味和基调, 正是集中在这个“绿”字上。“绿”字不仅在文章的结构上起关连作用, 它更是情景交融的焦点。作者像一个善调丹青的能手, 调动了比喻、拟人、联想等多种手法, 从各个角度、波澜起伏地描绘了奇异、可爱、温润、柔和的梅雨潭水, 把自己倾慕、欢愉、神往的感情融汇在这一片绿色之中。

他“惊诧”于梅雨潭的绿, 写出了对岩石作急剧撞击的充满着强劲生命力的瀑布的陶醉, 那蕴蓄着鲜润和奇异“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梅雨潭的绿, 如同向自己襟怀送进了春天的温暖, 激荡了他的感情的波涛。这表明囿于一泓死水般生活中的朱自清, 他是多么酷爱着绿。绿, 是生命力, 是美好未来的象征, 它撼人的心灵, 给人启示, 激起希望, 鼓舞奋斗。正因如此, 朱自清嫌北京十刹海拂地的绿杨太淡, 杭州虎跑寺的绿壁太浓, 又嫌西湖的波太明, 秦淮河水太暗, 因为, 那些只是古雅的颓丧的或者是矫饰的绿, 缺乏旺盛的生命力。朱自清面对梅雨潭的绿感到“惊诧”, 流露了他向往崭新的生命的难以抑制的激情!总之, 朱自清写景抒情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不掩饰, 不造作, 更不卖弄。不管是直抒胸臆还是曲笔流露;是借景抒情, 还是寓情于景, 一切的真情都显示出“活脱脱的”个性。他说写文章“虽只一言一动之微, 却包蕴着全部的性格, 最要紧的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毫不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 刻意追求自己的独特发现, 是朱自清写景散文的又一特色。

马克思和巴尔扎克都颇赏识法国自然科学家布封那句名言:“风格即是本人。” (2) 诚然, 文章的风格即是作者的个性、情趣和气质各方面修养的艺术表现。朱自清散文那饱蕴醇厚情意的清隽简约的风格是他独有的, 它不同俞平伯的绮丽, 也不同于冰心的轻柔, 更有别于许地山的空灵。读朱自清的散文, 总觉得和他那温文尔雅的品性、一丝不苟的德行、沉静的生活态度是水乳融洽的。

朱自清在他的协警散文中处处融注“自己的声”, 那就是通过缜密的艺术构思, 创造自然和谐、诗画俱美的意境;通过描写抒情有侧重的交融, 抒写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些构成了他写景散文独树一帜的创作个性, 富于真挚美、绘画美和情趣美。

摘要:朱自清的写景散文都有“工笔画”那样美的意境。朱自清在山水的描绘中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及情趣美, 善于通过精雕细刻、细针密线的描绘, 创造情景交融的境界, 把景物细腻传神地表现出来, 使人读后有特别真切的感受, 好像亲历其地, 亲见其景一样。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朱自清写景散文的三美艺术追求。

关键词:朱自清,写景散文,三美

注释

1朱乔森:《关于父亲的创作》、《中国现代作家选集·朱自清》288页,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5版。

写景的经典唯美散文 篇8

[关键词]散文 景物 人物 人景交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8-049

写景类散文常常在景物中蕴涵着丰富的人物活动。因此在教学这一类型的文本时,教师不能仅仅看到文字中的风景,还要将人物与风景充分结合起来,真正把握此类文本的核心要义,提升阅读教学的效益。

一、高屋建瓴,厘清文中风景的独特魅力

写景的文章,其文本的核心自然是客观景物,因此在充分链接景物与人物之前,必须先对文本中的景物进行整体感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文本的整体视角出发,探寻文本创作中的线索,感悟景色的特点。教学一般要围绕着三个维度进行:首先,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其次,描写的这些景物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课文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引导学生依循着描写的内容、表达的画面、写作的策略等方面,既形成对文本景色的深入体悟,同时又借助文本语言积累写作方法。

《烟台的海》在全文布局中就采用了“总分总”模式,打破了传统四季的顺序,依照冬春夏秋的顺序展现了烟台的海在不同季节中的特点。就以冬季烟台的海为例,作者紧紧抓住海浪的颜色和动作入手,借助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展现了海浪的凶猛,向读者展现了独特的海上景观。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文本的文字信息入手,让学生从文本的语言中感受烟台的海在冬季的特点,更要引导学生以语段的内在结构和语言形式为载体,探究辨析作者描写景物的写作策略。这样的教学虽然没有涉及人物,但对之后链接人物活动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画面梳理,探寻自然风景中的人物活动

以人物活动加以点缀的方式来写景的散文,在言语表达的过程中总会透露出浓郁的人文气息。而在写法上也存在着共性:在结构上,基本呈现总分总的结构模式。而在分写时,会用不同的语段描绘一个画面,并以典型人物的活动穿插其中,形成了景中有人,人动于景的效应。此时的人物描写,已不再是个体化鲜明的细致刻画,而是基于相同类型的群体人物的集体特征的再现。

《烟台的海》一文就是以相同模式的语段结构,在描绘烟台的海特点的基础上,引出与景色特点匹配的人物群体,形成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有效合一。教学中,教师在引导学生感受景物特点的基础上,应让学生探寻景物与人物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文本深处:冬日之海的凝重衬托出游人不畏严寒的坚定意志;春天之海的轻盈正是勤劳渔民的象征;在夏天之海的浪漫之下,烟台人生活安逸、惬意的特点跃然纸上;秋天之海的高远正是人们忙碌身影的印证。

在这样的认知梳理下,教师引导学生深切感受到,不管是忙碌的,还是悠闲的,烟台人的正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海,海洋已经成了他们生活、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样的教学正契合了作者文本创作的基本思路和目的,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类型划分,揣摩不同人物眼中的风景

作者在写景过程中镶嵌人物活动,其目的主要在于抒发某种情怀。而人物与景色之间的有效勾连是基于情感而进行连接沟通的,文本中蕴涵的景物会随着人物活动的丰富而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因此,在教学这类文本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这样的景物之中人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活动,借助人们各自不同的活动,揣度源自不同人物内心的不同风景,促进人物与景物之间的有效连接,提升文本解读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纵观《烟台的海》,课文中对于人物活动的描写主要分为两类:悠然自得与艰辛劳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人物活动类型的不同,引导学生联想两种状况下的人物眼中的风景,真正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如通过人们冒着严寒在风浪中拍照、在夏天海中的呢喃软语、秋天出海起锚等活动,感受烟台人民内心对生活的向往和对富足生活的享受。而在此基础上,教师则可以继续引领学生深入文本,从而发现每一个人物活动的背后作者都选定了一个具有情感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展现。如“凝重”不仅仅是冬天的海色彩的形象展示,更凸显了人们不惧严寒的刚毅品性;“轻盈”既展现了海水灵动跳跃的轻快,同时也刻画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满足;“浪漫”展现了海水形态与声音的特点,也道出了人们对美好与自由的享受与憧憬;“高远”形象地写出了海水的色彩,也是人们忙碌心情的印证。这种极具人文气息的核心词语,将景物的特点与人物的内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教学中链接人物与景物,提供了极高的载体与平台。

总而言之,写景类文本的教学要遵循从整体到部分的思路,延续着把握景物、揣摩人物、回归景物的线索,引领学生层层推进,在促进人与景的自然交融中,把握这类文本的基本特质,为提升阅读教学效益服务。

小学写景作文:夕阳是唯美的背景 篇9

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开始爱上在每天黄昏的时候在那里坐一坐。

那里不美,那里只有两个孤独的秋千一棵不知多少年的老树和二个小石凳,轻轻的散落在那里。

星期五下午放学早,贪玩的我没有按时回家,当我回家,路过那里时,我被一种神奇的力量定住了......

橙色的光暖暖的照在小院中整个院子显得暖阳阳的。小石凳上坐着两个头发花白的`老人,他们头上的银丝见证着那曾经走过的完美岁月。老奶奶戴着重重的老花镜,手里颤颤抖抖的拿着一张不知何年何月的旧报纸声情并茂的朗诵着,端坐在一边的老爷爷时而微笑,时而点头。橙色的夕阳成了他们最唯美的背景.

通往小院的林荫小道上,一对手牵着手的恋人带着满脸幸福走了过去。他们手与手相传着温暖,如此美好的画面加上黄昏唯美的背景更显其浪漫.

秋千上一个小女孩高高的梳着马尾辫,一个小巧的皇冠轻卡在头上,小胖手紧紧的抓住一根七彩的棒棒糖,真像一个快乐的小公主。树阴下,一个小男孩正奋力的埋些什么,不一会儿小男孩快步跑向小女孩牵起小女孩另一只肥嘟嘟的小手,奔向树下,然后指着那高高耸起的小山丘说:“妹妹,我种好了,明年的今天你就会看见许多牵牛花了,他们会开的比你的笑容还灿烂。’’两个孩子小小的脸上堆满了幸福的微笑。这时孩子的妈妈轻唤,小男孩和小女孩微笑着转头,聪慧的妈妈抓住了那一瞬间手指轻按,按下了快门。只听喀嚓一声,图片定格了,阳光暖暖的照在孩子们的身上,孩子们笑容灿烂,和夕阳这朵晚开的花争艳。

写景的散文范例 篇10

一、写景的散文范例

不经意间,她的妆容改变了。只见,点点滴滴的美丽,沉淀其间,为她酝酿出一个最柔、最雅、最美的秋天。今天,就让我这个新建小学的孩子带你走近她,去品鉴她最美的一面——。

二泉映月石

位于小池的东南角,立着一块不高不矮的石。暗黄的石面上鲜明地印刻着“二泉映月”这四个红红的字。石头是不爱说话的,它静静地望着小池,无论晴日当空,还是秋雨绵绵。每当我走到它身边,抚摸着它冰冷的身躯,我就能感觉到它冷漠的心底实际上是在默默地讲诉一个凄美的故事,此时此刻,那熟悉的阿炳的《二泉映月》也仿佛萦绕耳间。不愧是设计师的匠心——无声胜有声啊!

六乐台

方方正正、层层叠叠、起起伏伏,在小池北边,几块大理石砌成了这一番奇特的景点。而最令人惊奇的是,每块石上都印刻着鲜红的小篆,虽然这些字我都不认识,但是那一曲一直间,充满了灵动与秀气。施老师介绍说,小篆是秦代李斯所创制的,距今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它的出现与使用体现了中华民族“书同文”的文化精神。如果要欣赏六乐台的美,得等到雨天:淋湿后灰黑的大理石显得沉着冷静,犹如一个沉思的智者;鲜红的小篆在雨水的浸润下更加清丽、鲜明,引人注目!

和畅亭

和畅亭是我的老朋友了,它横跨在小池上,四根雕刻着蟠龙的柱子撑起红绿相间的宝顶。春天,我们结社诵诗;夏天,我们乘凉赏莲;秋天,落叶满亭;冬天,银装素裹。站在亭中,南望二泉映月石,树枝与亭栏交错,仿佛一张画框将石头印在中央。北赏六乐台,古朴典雅,与亭子互相映衬。如果在月色如华的夜晚来到小池,细心品味着亭台石月,必然美不胜收呀!

她就是我们的新建小学,在这块土地上,只有真诚与质朴。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跟随在她的身旁,我们这些孩子在幸福、快乐地长大!

二、写景的散文范例

傍晚时分,一阵阵香喷喷的饭菜香飘进了我的鼻子,那香味是那么熟悉,似乎又是那么遥远,伴随着妈妈烧的家乡菜的香味,我似乎又回到了我那遥远的故乡。

春节的脚步刚刚走远,就迎来了正在沉睡着的万物,她们揉了揉眼睛,开始贪婪地吮吸着大地的乳汁。她们吸着吸着,柳树变绿了,小草长高了,小花变红了,小动物们变得更欢快了。

随着一阵阵知了的叫声,夏天已悄悄来临,白天炽热的阳光烤着大地,人们似乎躲到什么地方去了,外面显得特别安静。只有清澈得见底的小河里可以看见小鱼、小龙虾、泥鳅等在欢快的追逐、戏闹,偶而有几个调皮的孩子在小河里玩耍、抓鱼。而夏天的夜晚却是特别的美,天上繁星闪烁,地上晚风吹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在外面散步、纳凉,田野里一阵阵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荧火虫这时候也来凑热闹,星星点点,飞来飞去,仿佛一下子把我带进梦幻般的童话世界……

慢慢地,苹果熟了,高粱红了,水稻黄了,这表示秋天来了。果农们纷纷向自己的果园里跑去,欢快地收获着自己付出幸勤汗水的劳动成果。在那遍田野上,看到的不仅仅是收获的果实,更是农民们丰收的喜悦。

冬天,小动物们玩累了都跑到地下睡觉去了,而原来绿色的大地经过冬天的洗礼,已变得一片苍凉了,看不到一些绿色和有生命迹象的东西,只是偶而飘起的雪花,给了大地一些生机,孩子们欢快地跑到雪地里玩雪人,打雪仗。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

这就是我的家乡,一个令人魂牵梦萦的地方。

三、写景的散文范例

沙沙沙……雨悄悄的来了,在人们毫无防备之中来了。

这雨来的突然,夜幕降临时,那云层渐渐的垂下来,半遮着天空,轻轻的一阵 凉 风掠过,雨就来了。很细,很密,扑到人的脸上;草上、树上,慢慢展开到整个城市里,都是轻飘的、流动的、潮湿的雨雾。在雨中像儿时一样奔跑,躲过那一大滴一大滴从屋檐上落下的雨珠,跨过一个一个地上的小水潭,好像拾回了儿时的快乐。回到家中,静坐在窗前,看着窗外的雨,不可否认,雨是会跳舞的。天空、大地乃至屋檐,全部都是雨丝的舞场,不甘心只是听着屋檐下雨的滴答声,也不甘心只是呼吸到细雨带来的湿润润的空气,我要看这夜幕中的雨如何起舞。打开手电照向远方,夜空中有了一道亮光,雨儿们仿佛发现了舞台上的聚光灯一般,跳的更欢了,在我的聚光灯下闪闪发亮,每一丝的滑落都留下了一条长长的亮线。又是一缕轻柔的风,让我陶醉在这浓浓的夜色中。

“五月的柔和的夜晚从我的窗口望进来,用它那些星星朝我温情的眨眼,我睡不着,我是多么幸福!我的全身从头到脚,散发着一种奇特的、无法理解的感情。”这是著名作家契科夫说过的一句话,五月柔和的夜晚打动了他!而我被打动的虽也是五月的夜晚,却更因这晚上的蒙蒙细雨——五月清爽的夜晚从我的窗口望进来,用蒙蒙的细雨向我张开热情的怀抱,我不想睡,我是多么舒畅,我的全身上下,弥漫着一种罕见的、也从未有过的感觉。

闭上眼睛,体会朱自清先生笔下“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的斜织着……”的诗情画意,舒展眉头,静静听,深呼吸,用心去体会雨中泥土的气息与淡淡的花香,在静谧的夜晚,宛如歌声般的心跳与雨滴相互唱和,产生生命的共鸣与感动!睁开双眼,雨依旧在下,心中的乌云不见了,是细雨洗涤了我的心灵,冲刷了我的烦恼,爱你!蒙蒙的细雨!

四、写景的散文范例

夜色抹去了最后一缕残阳,夜幕就像剧场里的绒幕,慢慢落下来了。夜幕降临,幽蓝幽蓝的天空中点缀着无数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仿佛在邀请人们到广阔的太空中去遨游。皎洁的月亮像一只银色的小船,在深蓝色的大海中航行。

山村的夜是一台热闹的音乐会。银白色的月光里,蟋蟀在弹琴,蝈蝈在吹黑管,青蛙在敲木鱼。山里孩子的心啊,随着蟋蟀的叫声飞进了草丛,随着蝈蝈的叫声飞上了山峰,随着青蛙的叫声飞进了水塘。

皎洁的月光装饰着山村的的夜空,也装饰了大地。天空像无边无际的透明的大海,安静而广阔;繁密的星,如同海天里漾起的小浪花,闪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田野,村庄,树木,在幽静的睡眠,披着银色的薄纱;山,隐隐约约,像海上的岛屿,仿佛为了召唤夜航的船只,不时地闪亮起一点两点嫣红的火光。

山村的夜静极了。一轮月亮从东方蹦出来,像一只银盘,挂在天边,而皎洁的月空从这只银盘中抖出,撒在松软的乡间小路上,与地上的灯光互相辉映,整个乡村显得格外宁静,清幽。阵阵清风,吹过了秋日的败草,吹到了粗糙的树干,带来了一股股泥土的清香。

抬头望去,深蓝色的天空那样迷人,空中闪动着一颗颗小星星,它们越来越多,好像在蓝色的地毯上跳舞,又像在眨着眼睛和我说话。啊!整个世界都显得那样神奇。听,风儿吹动着小溪,哗啦哗啦有节奏地响着,蛐蛐也躲在墙缝里,没完没了地叫着,这些声音交织成一曲动听的音乐,使人心旷神怡,仿佛步入了一个神秘的童话世界。

上一篇:初一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学计划下一篇:《举起手来》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