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莲抒情散文

2024-06-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出水莲抒情散文(精选6篇)

出水莲抒情散文 篇1

静静的在这夜深,轻轻的在这风中。袭人一缕花香浓,沉醉着夜的柔媚,云开月来花弄影的云朵之下,清水漾漾波光鳞鳞的池中柔柔的涟漪一层层荡漾开来。你一朵出水莲,顶着珍珠熠熠生辉的珠泪儿,婷婷玉立在水中央。

你袅娜的仙子似的旖旎成千古佳句: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我被你清纯绝美的气质深深的吸引着,同时也深深地打动着我一颗心儿,情为何物?难到唯有相思,还是相守着彼此不变的诺言。

立在河岸,将你细细看,看得心儿有些醉醉,再也无法忍受那朝思暮想的思念,再也无法抗拒那爱恋的涌动。心儿突然摇曳成一尾红鲤,倏忽跳进那一池的柔波中,轻围你身边,化成绕指的柔,绕你,绕你。

那激起层层的浪花,朵朵沉醉在你笼着轻纱梦般的梦牵魂绕里。所有的情思缠绵在你身旁。万种柔情温婉在你的情语里,让我如此陶醉如此幸福与满足。

月光如水,夜风素清,仿佛间好似你纤指轻轻一个拨弦,一曲高山流水瞬间溢满我心房,舒缓,美妙。尤如听你细诉着你的一份情柔,你我的地久天长。

我可是等待你千年万年的一尾相思的鱼,我可是绕你千载万载的一尾被相思憔悴的懂爱的鱼。哦,我的情爱,我的思念,日日夜夜绕你身旁,时时刻刻伴你左右。

我知道爱的旅途不会一帆风顺,我知道爱的海上不会风平浪静。为爱,为那一份贞情啊,我又何惧风浪何惧冰霜?

真的是吃得苦中苦了吗?真的是煎熬成仙子了吗?真的是感动了天与地了吗?真的坚守到了苍海桑田了吗?

关于爱,你对我,除却巫山不是云;面对爱,我对你,过尽千帆终不是。你心中,我是你的唯一,我心中,你是我的生命。

那样的初遇,经典的好思在梦里,秋风起,鸿雁归,叶落萧萧。水岸上,你白色衣袂飘飘,似一只蝶,在一轮秋月下翩跹。一支箫横在你的百合花般的唇边,水面上立刻荡漾起你的箫声: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箫声袅袅,湖水涟涟,花月照人,鸟儿无眠,云儿醉倚着碧海青天。仿佛间,我顿悟,你前生就似那水中的`一枝莲,我就是那莲下的一尾相思的鱼,我已绕你千千年,我你深爱你千千年。

今生,你幻化成人型,我也已幻化成,你立定在水岸的箫声,也只有我能听得懂,你在呼唤着我吗?是吗?阵阵箫声,声声诉,你诉情,我懂,你诉说,我心清明。

仿佛间,你问了我句:你也在这里,是你吗?但愿你没有等得太久,但愿,你没有等得焦躁,我来了,来了。

轻轻地我说:其实我一直,一直,就在你的身边,一直陪伴着你,只是缘深缘浅,只是造化弄人。

此刻,月光溶溶,此刻,花香四溢,此刻,碧海丹心,夜夜我思念的心,此刻,千寻万觅,朝朝你思慕的我。

也许感动上苍,也许感念天地,佛祖展开笑颜,佛珠轻捻,佛手轻轻一点,我变化成窈窕淑女,随着关关雎鸠的声音,嫣然成你梦中的佳人。

终于,你我走上岸来,轻轻的你将我牵,柔柔的我将你引。你我相偎相依,将前世的情缘来续填,将今生的梦来圆起。

一朵出水莲,你是我心中的莲,你娇而不媚,你美而不妖;你清雅不染纤尘,你出淤泥不染尘埃。

你大方,你秀美,你贤淑、端庄,你是我的挚爱。你柔美里藏满了我的心仪,你柔情里斟满我的情意。你爱的坚定不移,我情不自禁的爱着你。为你,我无所顾忌,不再恐惧。为我,你坚定不移不再去管东西南北风吹,你我相依相伴,相许今生在一起,要变,除非山无棱,天地合,要变,除非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我知道我将面对着什么,我懂得爱的途中有荆棘也有风雨,世俗眼里有些疑惑,有些难以理解。可是爱已爱了,何必去再乎别人的眼光,何必粘染不解与世俗。爱,没有什么错与对,爱,没有什么该不该。爱,就是你我的方向,我们不离不弃,永世相随。

但让我无法心安的是让你与我一起吃苦受辛劳,沐甚雨,栉急风,这是让我最为难过的事情,因此,我会更加努力,因此,我会更加吃苦,为你,为我们,我不会惧怕困难,不会恐惧路途的艰险与坎坷。

哦,多么美丽的一朵莲,你曾是多么快乐,多么欢喜,而今也会流泪吗?也会忧愁叹息吗?

巧莲散文 篇2

巧莲在出生时,母亲还在秋天的庄稼地里干着农活。一阵剧痛,没来得及,便地就分娩了,就这样在光天化日之下,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一个鲜活的生命诞生了。她的到来,给家庭没有平添一份快乐,巧莲已是第三个女孩了,没有在添一个男孩,这是一件最悲痛的事情了。

巧莲是我们一个家族的,比我大三岁。生得水灵灵的,一双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看上去,村子里的人们都赞不绝口。说巧莲毕定长大成人,能找个好男人,好婆家。人们聚在一起总是会议论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事。由于巧莲天生白皙,皮肤在黄土高原之上,相对“高原红”的环境来说,却是一个特殊的例外,不寻常的巧莲,从小心灵手巧。也许这是宿命,老天注定的吧。

巧莲出生时的那一天,正是农历七月七日,在我们的地方,农村人管七夕节叫七月七,七巧节。尤其对女孩来说,生在这个具有非凡的日子里,被人们寓意为这个女孩天生聪明,美丽善良。不管人们怎样去解读这些祖先们留下来的美好传说,而巧莲的确是一个出众的女子。

巧莲在长到十岁时,大伯不幸跳崖自尽了。大伯脾气一生古怪,暴躁如雷,经常施以暴力,大打出手,大婶的身上,几乎布满了紫一块,青一块的伤疤。后来为了孩子着想,大婶便忍气吞声,一忍是十年有余。

大伯在世时学得了一门精湛的技艺,拜师一个老席匠,相传祖宗几代都是编织席子的。当然拜这样的人学艺,定会身手不凡。俗话说:名师出高徒。

大伯自从走上这条道路,日子还算阔绰。因为在那个时候,学这门手艺的人很少,而用席子的人很多。千家万户,都要用这种席子,在西北陕甘宁边区,人们热衷火炕,春夏秋冬,以土炕为主要休息之地。一个土炕,自然得有相匹配的一张芦苇席子。过是我小时候经常看见人们这样用。一张结实,耐用的席子,从选料到加工,制作。都是需要精心,细心,耐心去编织的。当然看手艺的高低了。在里面也关乎人的厚道问题了,有的手艺人,做生意图眼前利益。而大伯不是,除了那种暴躁脾气之外,在为人处事,学艺方面,还是被人称赞的。他为了把这门技艺学好,起早贫黑,跟着师傅学,不怕吃苦,不怕受累。日天长日久,大伯得到了师傅的体重,赏识。

那一年,大伯在师傅的介绍下之下,与大婶喜结良缘,娶大婶时,要翻过一座大山,大婶家里贫穷,住在一座很深的山沟里。农民出身的大婶,从小未识得一个字,就是那种勤劳勇敢的农村妇女。她嫁给大伯,共生养了三个女孩,做为中国人的传统文化,历来有重男轻女。可这种意愿总是达不到大伯的想法。后来,大伯出于那种陈旧的.思想,整天里,满脑子都是在要个儿子的急切心态。大婶自然心里明白,生不出一个男娃来,她日后的日子定会在这个家庭里失去分量与地位。

那年秋天快要结束了,芦苇杆下了地,大伯从村外的南壕沟,一木车一木车往回家里拉芦苇。这是下了地的芦苇,大伯提前准备着在冬天编织席子的材料。堂姐巧莲也时常跟着大伯忙前忙后,一个冬天里,年纪小小的堂姐手脚勤快,经常给工作劳累中的大伯,烧水倒茶,侍候大伯一些零碎活儿。记得每逢去镇上卖席子,巧莲总是跟着大伯。从小,她目睹了做生意的艰辛,巧莲看在眼里,懂事的她,一整天里守在大伯身旁,镇子的街道上摆摊的络绎不绝,从乡间地头上下来的各种瓜果,小孩子最爱的棉花糖,这些,巧莲从不开口向大伯要钱去买。一个小孩子到这个年龄,最是淘气,不听话的时候,而做为她,深知大伯的艰辛,从不去乱花钱。买席子的人们来到摊位前,总是喜欢夸赞一下巧莲,说这女子长得多漂亮,多秀气。大多的时候,人们都是这么讲的。大伯心里乐得开了花似的,为有这么个女儿,他自豪的不得了。

树大招风,财大招祸。大伯的生意越来越红火,取决于他高超的手艺,与不偷工减料的善良作风,赢得了极好的名声。别人看在眼里,倒是有些羡慕。

一来二去,大伯的囊中鼓了起来,眼见钱财的那些不正之人,便给大伯打起了主意。从外村里来了一个外省的收古董的,声称是某单位的大老板,他提着一个黑色皮包,里面装满了钱,在大伯面前晃来晃去,引诱大伯加入他们的组织,说的天花乱坠,赚钱是怎么怎么的容易。

在金钱面前,人们往往难以抵御这种欲望。

他们这个团伙开始给予了大伯最好的利益,一天下来,比大伯卖席子,编织席子赚钱多了,而且来钱也轻松。大伯尝到了甜头后,对自己的生意也就变得暗淡起来。大婶为了阻止大伯走近这群人,曾经好言相劝过千百次,换来的却是一顿痛打。大婶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说话了。

那此古董生意,彻底改变了大伯的命运,他将辛苦积攒的席子钱全部投入进去,后来由于做大了,资金来源短缺。只能向别人借钱,起初,人们都知道大伯是个手艺人,没往别处去想,借钱的事很顺利,一张口便借回来了钱。这使得大伯的胆量日益俱增,他开始与那些人奔赴在民间,堪称江湖人士。那种耀武扬威的精神气,让人倒是羡慕。

大伯突然改行,不再做席子生意的事被人们知道了,传得沸沸扬扬。一夜之间,大伯火了,成了人们议论纷纷的主角。开始时,大伯整日里出门回家,都是辆车往返接送,家里的吃喝,日常生活用品,都是从城里买回来的。巧莲的衣服和大婶的衣服也多了起来,一个家庭突然之间焕然一新。

在一次去乡下收古董时,那些人心生歹念。将大伯的钱财一卷而空,消失的无影无踪。大伯一下子走到了绝谷,他辛苦了多年的本钱与借款在倾刻间不翼而飞。他后悔莫及,后悔自己的贪婪之心。此时此刻,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那一刻,他站在山沟边上,真想纵身一跃,一了百了。想起大婶之前阻止他的那场情景与劝告,都没有挽回自己的欲望。

大伯走到了一户人家,要了口饭吃过,跑到公路边上,拦截了一辆车,径自去了县城,报了案。几经调查,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等不到调查的结果。由于那时的条件有限,最终无从把犯罪分子告破。

此事就此完结了。

大伯以后的生活对他来说,毫无节制了,他喝酒解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的境界了。醉酒的大伯时常打骂巧莲和大婶。大婶由于年轻时患了癜痫病,与大伯结婚后,在大伯的这种的暴打之下,大婶开始旧病复发,不久,大婶离家出走。再也没有看见过她的影子。

生意被人拐骗之后,大伯的神志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知道此事后,向大伯要借款。大伯分文没有,就拽着巧莲要走。大伯只好恳求,几轮交谈过后,那人终于放开了巧莲的手。

日子过去了很久,那人再也没有来过,大伯心里踏实多了。可该人家的钱总是债啊!早晚都得还。要么东山再起,重操旧业。一想到那多的借款,力不从心。大伯那些时日里,精神状态出现了异常。

有一天中午,也就是午饭时辰的光景。大伯躺在炕上,他自言自语道,不知说了些什么?随后走出门外。门外是一片树木丛林,在沟壑间。他像腾云驾雾似的,坠入谷底。大伯就这样不辞而别。

留下了十岁的巧莲,两个姐姐,还有一个收养的哥哥。他们的世界发生了让人心酸的变化。几个孩子守着两只窑洞,相依为命。每日里,巧莲沿在木凳子上,从瓦罐里往外舀面,自己动手做饭,洗衣。

一个家庭倾刻间变得支离破碎,村子的人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互相轮流着照看巧莲的家。闲暇之余,总有村民们去邦巧莲干一些农活。

日子似水流年。

巧莲在不经意间,长得如花似玉,婷婷玉立。转眼,那些艰苦的岁月在巧莲的姐妹成长中,使得她们变得更加坚强,具有很好的独立生活。姐姐与哥哥渐渐长大成人,建业立家。那一年,经人介绍,巧莲嫁给了一个有钱人家。最初,这门亲事,巧莲一直持以反对状态。可在人们的劝阻下,最终成了亲,结了婚。

巧莲的对象,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里,从小没有受过罪,从来不知道糕是由米做的。两个家庭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教育方式。一个是勤劳勇敢,善良娴静。而另一个花花公子,游手好闲的人。像这种同车不同轨的情况,自然结合在一起,难以为继,怎么去延续婚姻家庭呢?

巧莲的公婆对于儿媳自然打心里满意。

有个这么好的儿媳妇,可以踏踏实实过日子,为家族传宗接代,不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吗!公婆的爱,使得巧莲才有生活下去的欲望了。她想着自己的身世,不觉得泪水夺眶而出,那些抹不去的悲痛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烙下了印记。

十月怀胎,一转眼间,巧莲到了分娩时期。每日里,丈夫夜不归宿,在月子期间里,很少看见丈夫陪伴着自己。倒是婆婆忙得团团转,把巧莲侍候的跟自己亲女儿似的。婆婆的好,巧莲看在眼里,尤其是对她早年失去父母的爱,是一个最好的回报。

巧莲给公婆添了一个胖孙子,李家男女老少,喜滋滋的。逢人就夸自己的儿媳妇。一个女人一辈子能给生个男娃娃,就是被人敬意的,夸奖的,自然心里也高兴。

自从堂姐结婚之后,她也很少来我们家了。一来家里没有父母了,二来收养的哥哥,尤其嫂子对待巧莲总是鸡毛蒜皮的找事,巧莲为了少些闲话,很少来村庄了。多年里,我见过两次堂姐,一次是四叔去逝了。再一次是和丈夫一起来,是过春节期间。

其实,堂姐过的并不好,丈夫总是花心,在外拈花惹草,和村里的年轻少妇们眉来眼去,勾三搭四,总是惹些桃色新闻。这种不光彩的绯闻,传到了巧莲耳朵里,对她的心灵与精神是一个极大的打击与创伤。时常会发生一些口角。有时候,巧莲以理性的态度委婉的劝说过丈夫。今日劝好,隔些时日,老毛病又犯了。从小,巧莲是受过罪,吃过苦的人。她对于一些事情总会处理的恰到好处。可没有万万想到,今生的命运多舛,还是那么苦涩。

堂姐那一年来过我们家,找了父亲与二叔等几个人,打算离婚。可这样的事情被拒绝了。从那以后,堂姐再也没有找过父亲与二叔他们。

清心如莲散文 篇3

有一个客户是H的朋友,他的妻子偶尔会随着他来公司订货。他们都是基督徒,而那做妻子的信仰尤其坚定而虔诚,时时处处不忘宣扬他们的《新约圣经》和无处不在的伟大天主。

我的办公室在走廊的尽头,她来的时候,常会无声无息地穿过幽暗的走廊,将我的门轻轻敲响。每次见到我,她都像个老朋友一样亲切而大声地向我打着招呼,脸上的笑阳光一样灿烂,孩童一样纯净而甜美。是的,她很漂亮。虽然还长我三岁,,但她的眼神和笑容,看上去的确非常简单而清澈。不知是不是坚定的信仰为她屏蔽了所有的烟霭尘嚣。

坐下来,便开始絮絮长谈。我们甚至连对方姓什名谁都不曾问过,却一样能聊得热火朝天。当然,一般是她宣讲我倾听。我会时不时提出一些疑问和困惑,她则会更加耐心地为我释疑解惑,神态飞扬、口若悬河。作为一个只读了五年书的农家女子来说,她的口才和遣词用句都算得上出色,她对《新约圣经》熟悉和理解的深刻程度更令我暗自惊叹。她曾经托她的老公带给我一本精装的《新约圣经》,我到现在都没有读完。幸好她从来不曾问起过,不知是真的忘记了,还是不想让我感到难堪。

虽然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我非常尊重、理解、甚至羡慕那些有着某种坚定信仰的教徒们。信仰就像茫茫夜海上的一座灯塔,为找不到归途的精神导航。信仰渗透进心灵,影响着他们整个的人生态度、行为方式、善恶取向、乃至为人处世。坚定的信仰使他们的精神更加纯粹、心灵更加丰盈、生命更加完满。而且,他们不仅为自己人生的.一切成败得失找到了最符合逻辑的解释,还为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找到了最好的出口。

她说:“人都是有罪的。这罪并不一定是触犯法律,像嫉妒、自私、贪婪,这都是罪。只要我们信仰天主、敬爱天主,天主也会爱我们,引导我们忏悔自己的罪恶,纯净自己的心灵,并通过不断做善事来洗刷自己的罪恶,这样才有资格升入天堂,望见上帝的容颜、恩沐上帝的光辉。”最后这句话我听了不禁莞尔,但她脸上那向往的神彩简直有一种感化的力量,让我的微笑迅即转换成肃然,不由自主的。“聪明正直,死而为神”。其实我国世代流传的许多古老而经典的传说,不也是鼓励人们一心向善,最终完成人格的升华,化身为人们争相顶礼膜拜的“神”吗?

她说:“天主爱我们,天主与我们同在。我们的祈祷和求告,天主能够感知和听闻,但这并不代表天主会不加选择的帮助和满足我们。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我们首先得全力以赴的向着那个目标奋进。即使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尽了全力,天主也知道我们尽了全力,但这也不意味着我们就一定能够成功,成功或者失败必须听由天主决定。对于天主的意志,我们只能顺从,不能要求,更不能抱怨。天主的一切安排都有他的道理,他不需要向我们解释。”这一番话,好像和佛教里的因果报应是相通的。为什么你会成功?这是你上一辈子的福报。为什么你会失败?自然是你上一辈子没有积下足够的福泽。为什么你会被盗被骗被抢?这是你上一辈子欠人家的。为什么一个人做尽好事却仍然没有好的结果?这是因为他这一世的好还不能抵消他前世的恶孽。为什么一个人坏事做尽仍然能得善终?这是因为他上一辈子种下的善因还没有消耗殆尽。对于一颗或失败、或沮丧、或受伤的心,这样的逻辑的确具有强大的安慰作用,而且足以引导着人们的情绪由激愤抱怨走向平静淡然地接受,接受命定的一切祸福成败。

她说:“我烦躁、气恼、委屈的时候,会胡乱发火,因为这一时情绪的失控而伤害到我的老公、孩子、其他亲人,甚至还有邻居等周围的人。这时我便会去祷告、忏悔,恳求主赐给我爱人的力量,让我能够像他一样忍耐、宽容和爱,爱家人、也爱世人。这样很快我的心就敞亮了,不生气了,也不委屈了,感觉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一样,很好了,慢慢地以后也便能克制自己了。”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她不愧是虔诚的基督徒,她的言行作为恰恰印证了《新约圣经》上对“爱”所做的阐释:“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爱是不张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别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如果人人都能达到这样的境界,这个世界岂不是天堂一样安宁美好?怪不得有人说,一个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国家,是非常可怕的。宗教,以我的粗浅理解,至少为这一群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道德体系,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实在是有着积极而巨大的促进作用哦。

泥中的莲优美散文 篇4

世人都知道,莲是高洁的,它出淤泥而不染。也只有莲知道,在泥的粗拙的外表下,有那般的细腻和深厚,它愿意把心交给它,藏在它深深的沉默里。本文的主人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某些人的眼里,是个微不足道的平凡人,是个出生卑微的下等人。而我却认为,他的心灵很美,是位品德高尚的人,是位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是位值得世人尊敬的人。

他姓张,人们都习惯地喊他“破烂张”,因为他既是一名环卫工人,又是一个在业余时间常年收破烂的人。此人其貌不扬,年过半百,个子矮小,脸上还有几粒白麻子,终年穿着脏不拉叽的衣服,拉着一辆破板车,上面放着扫帚、铁锹和火钳等物,早晚时间他就收垃圾扫大街,其余时间就沿街收纸壳、酒瓶、塑料袋等废旧物品,一边走一边收,边秤物边付钱,钱物两清,从不赊欠,一天下来也能挣个十几、二十元钱。

“破烂张”管理我们南街的环卫工作,一年四季,无论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天刚蒙蒙亮,他就出现在街头上,他是小城里起得最早的人,他担负着这条南街的“洗脸”、“美容”,清洗污秽的工作,他是小城的“美容师”,南街因为有了他的辛勤劳动而变得更加干净美丽。

我与“破烂张”的相识,是在退休后帮老伴看店的那些日子里。一天,他到我的`店里收纸壳,见了我,诧异地、小心翼翼地问:“这位先生好面熟……”我没有说出我的身份,只是答:“我就是这位女老板的丈夫”。他“嗬、嗬”几声,收了纸壳就拉板车走了,以后每次见面我都要与他攀谈几句,一来二往,也就很熟悉了。

有一次,我去幼儿园接孙儿,在路上与他相遇,他正在掏钱给一个路旁的乞丐,那个乞丐,两条腿都断了,用手肘着地坐在地下,破烂张走近他说:“胡伢子,天太热了,不要坐在地下,我今天也只挣十几元钱,我给你五元钱去买点饭吃吧。”我见他给钱,也甩了一块钱给那个乞丐,问他:“张师傅,这讨饭的你认识?”“认识,是胡村的,脚是七十年代修水库时塌方给压断的。”他答。

还有一次,是在我店门口,一群人围成一圈,圈内好像有人打架,“破烂张”正好路过,歇下车子,往人群里一钻,不一会只见他拉出一个血流满面的孩子,大约只有十三四岁,原来是这个孩子偷了邻桌同学的一个铅笔盒,几个学生联合起来殴打他,“破烂张”见状,甩了五元钱给那个学生,说:“打人是不对的,这钱赔你,”接着把被打的学生拉了出来。只见他边给那孩子揩血渍边教导他说:“你家里有困难我知道,但不能偷呀,今后缺什么找张伯伯。”孩子低下头说声:“谢谢张伯伯”,就回学校去了。事后,我问张师傅:“你认识那孩子?”他笑了笑说:“何止是认识,他父亲是我的同事,下岗后又得了不治之症,难啊……”听罢此言,我心里也沉沉的。

心中持朵莲经典散文 篇5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千古名言已经成为莲的代表。

雨里,漫步池塘边,摇摇欲曳的荷叶,掩映几枝花眼,也许只有在这自然的洗礼中,可以感受一丝轻松,花的芬芳只是藏在雨水的,没有香腻的感觉。

莲,自古就是干净的美丽,没有虚伪,没有欺骗,花的的世间,也唯有莲的香,给人纯洁,也唯有莲的单纯,并不粘连,粉红的清新,也难怪,神话中的菩萨总是手持一朵美丽干净的`荷,难怪,连高高在上的如来也为莲陶醉。

这个世间已经被淤泥粘壤了许多,干净的心灵已经很难找到,悦悦就是最好的证明,此时,能矗立清涟的荷又何去何从,感到彷徨,犹豫,但是此时的我也不得不为粉色的花蕊儿陶醉,去欣赏被隐藏的芬芳,寻找水中的美。

莲,安静的倚在荷叶群中,静望蜻蜓点水,微风泛叶,勾起粼粼水波。

浮于音乐中的莲散文 篇6

到了二十四节气的小雪,冬的气候也就越浓了。然而,天气仍然反复,宛若还不曾定型的乳臭。其哭其笑皆出乎其性之使,泪未干,就可笑出声来;笑容未敛,又可打出哭腔。短短的几日之间隙,时而春,时而秋;时而夏,时而冬。甚至,晨昏之二十四时,也有天壤之别。所谓的二四八月乱穿衣,用在这个时段,也算恰如其分。年轻人对季节的更替漠不关心,其身体内,储藏了很多的能量。即使天寒地冻,仍穿很少的衣服。更有甚者,妙龄的女子,乐于把青春的内秘,尽量用极少服饰的掩饰,来呈现其身姿的曲线之美,显而隐,隐而显,吸引异性的眼球。不说秀色可餐,而云之为秀色可赏,不至于为人所鄙所不齿吧!好女子,好年纪,春的花朵,其美有光亮之,其馨有风扬之。对于时序之乱律,蓑翁似乎没有合乎节拍的跟从。只有冷热于我产生了真正的效果,才会应对。感冒也罢,或者别的什么,身体受了一些小小的挫折,偶尔之痛痒,却锻炼了自己的承受能力。这也就是失之所得矣!安逸与忧患哪一个更甚于对祸福之麻痹呢?黑暗与光明哪一个更甚于对物理的悟了呢?

那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于幽寂之中,无以感受自己形影的人,其感受光之能量,甚于久在明耀中的任何人。

今日天气特好,本欲去浏阳普迹看看冬日的浏阳河,终因琐事,耽搁。

傍晚,天气预报曰:天将变冷。予不信其然,朗朗兮,圆圆的一盘,已经跳出彰仙的屏障。银辉透过轻雾,极像夏夜的掠过深山的风,凉丝丝的,却非冷的那种意味。

心空落,无所凭依。不然而然,想起听点国乐,以载心之茫无。也许,音乐的媒介,可使虚幻绽开嫣然的花朵。其实,音乐的实质类于花的芬芳的,比水更柔弱的洗涤,乃是音乐的魅力。音乐的轻裹与音乐对心灵的触摸,这是任何仙法与神力都无法实现的浸淫。

一曲《出水莲》,无端勾起蓑翁的心思,牵引到幽绵之境。

精致的音乐,水面之轻烟一般,其虚若实,其实若虚。娓娓而叙的,不只是水的梦幻,其若仙子于娇卉鲜葩之中的气息之翕合,袅袅之态,却是洛神赋里缥缈的芬芳,其非薄于雪肌的月之芳菲。或是花月里孤寞的柳丝,无法拂落的依恋者相执的泪迹。

无论如何想象,细察那挪移的指尖,凝眸那弹性的丝线,如何叙事的?如何把心里的意念与向往,变成这可以共振人类朴素情感的频率?恐怕难以得到精准的答案。

以无影绘有影,以无形拟有形,天籁一般微妙,超乎言语与心之灵智。那些微而又微的空透的雨似的分子,触于却有实无的弦线,以短于丝毫之振幅,舞着,或跃动。

这甚于耳语的亲切,甚于心跳的真挚。也犹如,妙曼的星光,柔柔坠入平静的水的里衷,星光之言辞以及光与水相触的声音,于水的容涵,怕是难以悟到的。但是,莲却是妙质的,听得懂,看得见的。因此,莲在这种生态中,洁而又洁的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相续的乐章。

无尘的眼睛,总有类似的眼睛相遇的。

无污的心灵,总有类似的心灵邀约的。

如是,我频繁的拜谒,反复的听闻,于莲之域。

在远方之远,在无垠之际,什么可以抵达呢?音乐的元素,心灵的频率,是否可以到达呢?空穹,那月的眸子,是否看得懂所有的情爱呢?蓑翁思索:每一颗心灵,其实都是天之使者。不同的感受,成为音乐的元素。只要那些忠于自然的旋律,都是绝响。所谓艺术的东西,其抽象乃是人过渡现实,表达崇高的方式而已。也是让性灵愉悦的,于遥远之极约会美之际遇。

对于那些色彩在光之调匀中之呈现、对于那些低至无声之声音,均被灵感捡拾而成风俗,被头脑的思想吞咽而成文化。于是,人类的生活,不再停留在物质的层次。因此,所谓格物致知,远非一叶而知秋的见地。见微而知著,见著而思微,蓑翁用这种格式,积攒生活的养料。

当荷被挺直之梗擎起,六月的日子,也就丰腴了。田田之盖,婷婷之态。约风之抚,细雨之润。所有的`动,所有的静,都被那曲子连缀着。

碧水更碧,动与静的芳隙,天空中的蓝溶解其间。仙子的舞,似乎把国文里最美的字词一一置之于高低有致的音阶。

于塘陂之东之西,东有读荷的眼睛,西也有一对读荷的眼睛。

于他,荷之绿,做她的霓裳,他希望这样的日子真实而恒永。她像荷一样的舞着,涟涟之清波,轻触她荷一般的笑靥。这笑靥,如此清洁而亲切,就像逗留在荷上的雨凝成的珠子,凝留日精月华。

于她,则恳望那一搦笛的少年,和着荷风的韵,吹一管爱莲慕莲的曲。

荷月早已过去,时下,这点零星的日子之缀挂于的末尾。冬之寒寞,对于六月,却是极端又极端的。

对莲之偏爱,于蓑翁而言甚之甚矣!

自初生之钱钱,圆圆的绿嫩,稀疏散于一顷碧水。我恐风力之摧,恐水之皱褶伤其弱质也!也恐雨之敲击,碎其周全。

后,风暖日丽。钱钱之薄开始增厚增大,我亲见通透的游虾、米鱼,或蝌蚪戏憩,其若颤不颤之姿,似动而静之态,毕竟钩致无尽之联想。

当其弱叶渐次被青青之骨茎撑擎,团团之荫凉,就把夏铺垫成可以留住遐想的玉簟。

于其上,几点星光,以互衬的形式,扪着天之浅蓝;萤虫之瞬动,锲入水与荷之罅,贴着耳沿的动静,乃是音乐的游离。

“昨夜西风凋碧树”,当印满阳光记忆的野叶,其轻若重之飘落,不会对香销翠残的追悼吧?颓叶濯水,写的不会是冬祭的挽幛吧?蓑翁之心隐隐作痛,忍看欲折之梗撑持着,抵挡不定之风霜。

说是无味之虚空,却是滋香孕馥之盈满。咫尺之间,幽远之外,有序的宫商,已不再纯粹的乐音,它是可以看见的具象。

蓑翁随有点瑟缩。然而,清肃之气,却使人的思考纵而无极,横而无际。美是不死的,真是不死的,善是不死的。其凋落,其实是意味新生的。何况还有人文的包纳,精神的护养。

上一篇:初中亲情日记下一篇:好书推荐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