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如何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022-11-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我国职业教育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 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内涵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教育行业中教育改革的深入,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职业教育是为企业输送新鲜血液优秀的人才, 加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任务。以下就高职教育中加强应用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进行探讨。

1 深入企业调研

为了适应高职教育教学特别是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应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调研内容包括: (1企业数量、规模及区域分布。 (2) 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状况、生产水平、生产及设备管理水平、发展前景。 (3) 不同工作岗位的知识要求和技能要求等。企业调研的方式可灵活多样, 职业院校可通过企业参观考察, 还可邀请企业人员到校座谈, 毕业生问卷调查和回校交流也是一种有效的调研方式[1]。

2 深化教学改革

高职院校应面向社会, 深化教学改革。企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满意程度是高职教育成败的重要标准。目前, 高职教育还存在与企业需求脱节的现象, 学校应按照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 按照当地经济和行业发展特点制订培养目标, 以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后学校还要进行课程体系改革。坚持以技术实践为主线, 设置课程体系, 倡导“应知应会, 技能领先”, 文化理论课“必需”、“够用”为度, 重在技能培养[2]。同时, 为适应企业生产岗位对技术、工艺与技能性专门人才的需要, 高职院校要不断进行改革教学方法, 使高职生进入工作岗位后能迅速适应角色要求, 积极应对职业环境。总之, 高职院校要努力设计和探索全新的教学模式, 使构建实践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实现。

3 推进校企结合

高职院校和企业必须相互结合, 相互协调, 达到共赢的目的。推进校企结合可通过以下途径: (1) 开展“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从自身文化特征和岗位要求出发, 介入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从参与培养目标的设定、教学计划的制订、课程内容、理论与实践环节的衔接、毕业指导, 甚至参与教学活动, 承担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 实现产学研的深度合作。 (2) 建立实验实训基地。通过实验实训基地建设, 和企业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可以使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更确定, 同时为学校提供实践性较强的实习基地, 使职业教育走向服务性轨道。 (3) 校企联合进行学生毕业设计。学生的毕业设计是重要教学环节, 通过校企联合培养纽带, 学生可先进入企业进行毕业实习, 根据企业需要拟定学生毕业设计题目, 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指导学生毕业设计, 以学校为主实行双导师制度, 共同监管。

4 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

高职教育在发展进程中会受到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等多方面的挑战, 因而专业课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文化和专业理论功底, 有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和素质, 又要具备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 也就是我们倡导的“双师型”教师[3]。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主要原因是大多教师大学毕业后直接进入职业院校就承担起了教学任务, 对企业的技术装备、工艺过程等了解不深。加强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可利用校内设备、教师等教育资源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还应做出规划, 投入一定数量的经费, 积极为在职教师校外培训创造条件。如支持学历不合格教师到普通高校进修提高, 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同类院校进行学习或作为访问学者进行研修等;也可以到国内的企业进行培训, 如通过校企联合进行科学研究、开发产品, 选派教师到企业兼任企业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挂职锻炼, 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

5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高职院校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首先要加强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的教学。高职院校应注重的是对技能技术的讲解, 同时不能忽视理论对学生学习的基础作用。赞可夫倡导“重视理论知识在认识中的指导作用”;布鲁纳主张学科基本结构的学习, 要求重视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其相互关系的掌握[4]。只有通过有效的练习和训练, 学生才能掌握操作技能, 实现知识迁移。在实训环节教学中, 应合理选择实验实训项目, 以学生为主体, 教师启发引导为主, 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高职院校还要联系相关企业, 让学生利用假期到企业进行实习, 了解生产流程, 训练专业技能, 感受职场文化。此外, 还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大赛, 在比赛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并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摘要: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使命, 也是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紧迫任务。本文探索了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方法和途径, 提出了深入企业调查、深化教学改革、推进校企结合、增强教师的实践技能、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教育,应用型人才,校企结合,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 彭宝利, 付云强, 雷晓忠, 等.高职院校教师应深入企业调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5, 219:35.

[2] 卢仁华.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和实践[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06, 26 (12) :103.

[3] 姚少怀, 欧丽荣.高职教师培训方案设计研究[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8 (1) :1.

[4] 宋铁.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技能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高职研究, 2010, 55:2 1 8.

上一篇:PVC压延胶带膜配方的改进与生产条件的控制下一篇:“互联网+”时代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微课资源的设计与开发